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 济南的冬天(名师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 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对比、比喻、拟人的手法。

3. 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审美情操。

设计理念: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形容。

(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有一番风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门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二、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

)2.字词积累济南(jǐ) 澄清(chéng )发髻(jì) 贮蓄(zhù)镶(xiāng ) 着落(zhuó )着急(zháo) 空灵:清静透明。

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空朗读,接着全班齐读,最后教师强调“髻”的写法,上形下声,以及“着”的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预设:总——分——总。

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 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的研读赏析打下基础。

三、研读赏析1、研读第一段:学生自读,探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ppt显示的一段话。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学情分析通过对《春》的学习,学生对比喻、拟人、远近结合等写作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了解。

《济南的冬天》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分析修辞句,了解一类阅读题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结构,明白“温晴”是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主分析文本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而更深层次感受文章的情感。

3、通过“换”的办法,让学生体会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对修辞语句进行规范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能够自主规范的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克服小学时期用“生动”“形象”“具体”等简单概括的习惯问题。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济南的冬天”不能更名为“冬天的济南”的原因。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工具PPT多媒体教学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一说起冬天,我们就会想到厚厚的棉衣、暖手袋、暖气等一大堆御寒的物品;我们就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极尽寒冷与孤独的诗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妩媚,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老舍,去领略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探究一下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模样。

2、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3、正字音,识生字词(1)学生齐读课后读读写写,读准字音,教师强调易写错的字词。

(2)完成同步上的字词练习。

4、文章结构分析(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找出之后展示在黑板上。

(2)教师根据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逐一与学生一起辨别,排除掉除“温晴”以外的其他词语,并让学生笔记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是“温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一、教学内容
《济南的冬天》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文章。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并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观察角度,领略济南冬天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具体内容包括:文章的整体感知,段落大意的概括,关键句子的解析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表达仍存在一定的困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上增加一个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季节或景色,并尝试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情感表达,也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最后,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通过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经典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在下一次教学中会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讨论主题有所了解,从而在讨论中更加积极主动。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练笔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优化。一方面,可以增加练笔的种类,如仿写、扩写等,让学生在多们找到写作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理解与运用:本节课的核心词汇和短语,如“响晴”、“温晴”、“慈善”等,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阅读理解与感悟: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情感。
-写作手法分析: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济南冬天的美景,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并模仿运用。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第【1】篇〗一、创设情境,启迪美说到冬天,同学们会联想到什么?明:肆虐的北风、彻骨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说燕京一带冬天雪花的特点,“瀚海阑干百丈冰”是描绘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风中带刀,云南的冬天饱含色彩。

那么,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知其冬天独有的美丽。

二、朗读课文,感受美1、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2、生挑自己最拿手、最喜欢的一段来朗读,生相互评价并指正读音。

3、交流本文该怎样来读?明: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情感:读出喜爱之情(补充:老舍先生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第二故乡”,因而写下了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文字间融进了作者对济南的特殊的感情。

)4、齐声朗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映现出文章所描绘的画面,力求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

三、深入研读,理解美(一)研读第一节1、初读文章,我们感觉济南的冬天既无柳宗元笔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也没有毛泽东笔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济南的冬天到底有着怎样的特点呢?——来看第一节2、一生朗读,其余同学概括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明:无风声、响晴、温晴3、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明:对比:(1)北平冬天几乎天天刮大风和济南冬天不刮大风对比(2)伦敦冬天多雾、看不见日光和济南冬天(天空)晴朗高爽对比(3)热带的毒日、十分响亮的天气和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4、济南的冬天无风声、响晴又温晴,难怪作者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

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1 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互助、主题阅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朱自清的《春》带给我们无尽的美好,我们同作者一起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看一看老舍先生笔下冬天是什么样子的,会给我们带什么样的精神感受。

(板书文题)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小组内完成)3.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济南的冬天是_________________(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4.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组内朗读(组内每个成员自由读,然后组内展示)。

(2)班级展示(组内选出优秀者,然后班级展示)。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组内研读,班级展示:1.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3.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4.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2.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3.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5.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小组讨论明确:1.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5篇《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篇1【教学目标】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4、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盛情。

【教学设想】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让学生谈谈所见过的北方的冬天的印象,再用老舍赞美之词引入二、简介老舍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三、正字音(见书、课件)jǐ děi zhuó chǎng zhù chéng huó jì zǎo济南得着落宽敞贮蓄澄清暖和髻水藻响晴(很晴朗,晴朗无云)响亮(很明亮)慈善(温和,合乎人心意)秀气(美丽而柔弱)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四、分析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济南冬天先写异地之冬与济南的冬天对比(天气),再写冬天的济南(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写山分别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3、分析对比作用(三种感受之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情,“宝地”表达爱济南的感情。

4、朗读分析第2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及自己对山的感受。

济南冬天的山在阳光照耀下给人感觉特别舒适温暖,作者用“晒、睡、醒”、“小摇篮”为比喻写出小山特别可爱,充满温情。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这段是紧扣“响晴”和“温晴”来写的,并分析形成这种特殊气候的原因是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的景物及其特征,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前学习活动1.摘录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2.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和描绘冬天的诗文或名句;3.反复朗读课文,能读出感情并体会语言的精妙。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畅所欲言: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等萧条景象)。

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

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二、整体感知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①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这个特点能从哪些景物上感受得到②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③作者写景是按照一定顺序的,你能理清写景的层次吗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三、研读赏析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可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赏析文章,品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色。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赏析,教师提供示例。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还原到课文中,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妙处:(一)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划线的词语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这一个老城写活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体会老舍散文语言的优美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艺术,明白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所寄予的深情。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学习内容与环节方式一、课前预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横线的字注音:chéng清() xiāng嵌()发髻()水藻()贮蓄()着落()薄雪()济南()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2)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3)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慈善:(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5)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自学(5分钟)积累(5分钟)二、文体文化常识(1)济南的冬天作者,原名,字,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大师。

1951年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他______________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2)本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济南冬天()这一总体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天等,呈现给读者一幅、、、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思想感情。

自学积累(5分钟)三、朗读要求:能够准确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音韵之美。

朗读训练(10分钟)四、作者1.查阅相关资料,讲讲你所知道的关于老舍的故事。

2.你对老舍有什么评价?自学交流(10分钟)小组交流五、解释题目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自学交流(5分钟)六、整体感知内容1.这篇散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课文一共有几个段落?哪些段落是写山?哪些段落是写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学交流(10分钟)老师帮助第二课时七、选段精读2-3自然段(共9句)1.第①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第④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进一步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1968年的一天,许多知名人士纷纷祝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因为他是日本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

可当时,有一位瑞典大使却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

”你知道这位中国作家是谁吗?(明确: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大师,他的文章用语质朴清新,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却饱含深情,独到洗练且韵味无穷。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济南的冬天》,去感受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板书课题和作者)【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在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尽可能地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到文章的语言上来,为学习本课明确方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注释,了解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2.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结合相关资料圈出疑难字和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3.细读课文,整体把握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是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2)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3)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预设(1)“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2)温晴。

(3)文中选取了山和水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4.研读课文,体味探究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是如何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的?预设作者是通过三组对比突出的:北平(大风)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光)与济南(响晴),热带(日光毒辣)与济南(温晴)。

(2)作者围绕着这个特点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预设三组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和城外的远山。

两组水色:水上冒着热气和水中透着绿色。

(3)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小结:文章先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一一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绘水色绘了水上冒着热气和水中透着绿色,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在自读与速读过程中,学生先初步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整体认识,再在交流讨论中寻找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这种从粗泛到精准的过程符合学生感知新事物的认识规律。

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师:老舍先生于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

1929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达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本文是他怀着对“故乡”的深情写成的。

1.朗读课文,把握内容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其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自由朗读)预设第4、5、6段。

景物及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上冒着热气——温暖;水中透着绿色——澄清。

情感:对济南的冬天一往情深(热爱、赞美、喜悦)。

2.指导朗读,体会情感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一往情深,这种热爱,充溢在字里行间。

所以我们在朗读课文时不仅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和停连的把握,还要用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请结合课后练习四,重点朗读第3段,感受小山的可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音与停连示范:课件出示: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可爱,..缺着点儿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吧,这儿准...地说:“你们放心...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了..,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吧?这样的温暖..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今天夜里山草...了吧?”就是这点..也许就绿起来他们也并不..呢!..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2)作者是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的可爱的?结合具体内容说说。

预设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用一“睡”、一“醒”,一连串的拟人手法,烘托济南冬天舒适温暖的环境。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②从人们的感受写。

“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写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其心理活动,侧面写出小山的可爱。

(3)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师评议并指导。

提示:评议、指导朗读时,要在前面朗读训练的基础上,侧重于指导学生用适当的朗读技巧准确地表情达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一句,“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突出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此环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可朗读文章中其他喜欢的段落。

师小结:老舍先生描山景绘水色,不仅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晴的特点,更是把济南的冬天的这种温晴渗透进每一个字眼儿,一处景就渗出一缕情。

难怪他眼中冬天的济南是慈善的、秀气的、富有生机的。

【设计意图】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

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

学生在朗诵实践和体味情感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品味,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四、布置作业1.课后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作者内心的温暖和明亮。

2.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第2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2.品味文中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与朗读,我们发现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那山、那水、那阳光、那城、那雪均给人美的享受,仿佛充满了灵性。

请你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用“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说说你对济南冬天的美的理解。

预设(1)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2)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的小山温暖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3)济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4)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5)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中的水藻绿意正浓,水边垂柳弯腰照影,澄清的水与碧蓝的晴空浑然一体,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

师: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山清水秀、美丽如画、温暖如春。

济南地处中国北方,真的如老舍先生所写的那么温暖吗?资料助读:课件出示:济南的冬季气候冬季的济南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风,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气侵入,使气温不断降低。

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4℃左右,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

本文的写作背景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6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回国后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

作者分别领教过北京的风、伦敦的雾、热带的毒日头的厉害,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来与济南对比,是与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预设济南的冬天是冷的,作者说济南是个“温晴”的“宝地”,既是长期生活在寒冷的北京的老舍对济南的真实感受,更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祖国怀抱的真实感受。

师:因此,文中每一个巧妙的词语、每一处生动的句子、每一段优美的话语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体现。

本节课,我们着重欣赏作者笔下的语言,探究作者心中的爱。

二、精读课文,品析语言1.比较句子比较下面四组句子,读一读,说说各组中甲句与乙句哪一句更有情味,两句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第(1)组:【甲】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乙】一个老城,有山有水,这是个理想的境界。

第(2)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第(3)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儿粉色。

第(4)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很晴,水藻很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预设(1)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

“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老城的山水比作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

几个句子组合起来,营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2)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

“把济南放在……”“低声地说”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小山对济南的温柔呵护,把小山写得特别有人情味;“小摇篮”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济南受到的婴儿般的呵护。

(3)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

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

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4)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

“不忍得”运用拟人手法,把水写得善解人意、和蔼可亲;而“绿的精神”“照个影儿”,表达得特别新鲜,特别活泼。

2.品析字词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了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上,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玩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