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以外的部位着床,最常见的是在输卵管(98%)中发生。
由于受精卵在非正常的着床部位生长,引起异位妊娠可能对孕妇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下面是异位妊娠的诊疗方案。
一、诊断1.早期症状:异位妊娠早期症状与正常妊娠相似,包括停经、乳房胀痛、妊娠反应等。
2.异位妊娠的常见临床表现:阵发性下腹部疼痛(呈剧烈、钝痛或刺痛)、阴道出血、异常的宫颈情况、宫颈胭脂试验强阳性、阑尾触痛等。
3.实验室检查:尿妊娠试纸测定、血β-hCG测定、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
二、诊断方法1.B型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对于囊状绒毛以内的异位妊娠诊断准确率高,对于囊状绒毛或卵黄囊以外的异位妊娠可能存在漏诊。
2.宫腔镜:具有可视化、犀利切割、时时调整操作方向、观察伤口等优点。
3.子宫动态血流声学造影(U-DCDS):对于确立可怀孕子宫内膜准确性高,是宫腔和囊腔造影的进步。
三、治疗1.保守治疗:适用于早期、危险性低的异位妊娠。
通过血β-hCG动态观察、B型超声监测、体温观察、定期复查妇科检查等手段,观察异位妊娠是否发生自然流产。
2.药物治疗:适用于危险性评估较高、患者无手术诊治的禁忌或拒绝手术时。
常用药物为甲氨蝶呤(MTX),通过抑制受精卵的绒毛细胞分裂来治疗异位妊娠。
3.手术治疗:适用于危险性高、病情危重、药物治疗失败或存在禁忌症的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
四、术后处理1.术后观察: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疼痛、出血情况等。
定期复查妇科检查、血β-hCG测定等。
2.术后护理:术后给予患者充分的休息、营养和水分补充。
注意伤口卫生,避免感染。
3.心理支持:术后需要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面对异位妊娠的后果。
总结:异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包括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术后处理。
对于早期、危险性低的异位妊娠,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对于危险性高的异位妊娠,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都是有效的方法。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一、病名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是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俗称“宫外孕”。
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占95%,病因常由于输卵管管腔或周围的炎症,引起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孕卵正常运行,使之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发育,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
中医学古籍中未见有异位妊娠的病名记载,但在“妊娠腹痛”、“经漏”、“癥瘕”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20XX)本病临床症状常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根据异位妊娠体征,结合B超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XX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20XX)。
1.症状:常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2.体征:育龄期妇女有停经、下腹单侧隐痛,不规则阴道出血,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后穹窿饱满触痛,子宫后方或患侧附件扪与包块,边界多不清楚,其大小、质地、形态随病变差异而不同。
3.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子宫内不见妊娠囊,子宫内膜增厚,宫旁一侧见边界不清、回声不均的混合性包块。
(2)实验室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血β-HCG高于正常或阴性,β-HCG倍增在48小时内常不足66%。
(3)腹腔镜:适用于早期与诊断困难病例,可见表面紫蓝色,腹腔内无血或有少量血液。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20XX)1.未破损期主症:患者可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或有一侧下腹隐痛,或阴道出血淋漓;妇科检查可触与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压痛,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
舌脉:舌正常,苔薄白,脉弦滑。
具备以上主症,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已破损期(1)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破损后引起急性大量出血,有休克征象。
主症:突发性下腹剧痛,肛门下坠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或不稳定,有时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并有腹部与妇科检查体征。
异位妊娠的诊断与治疗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 1、非手术治疗 + ① 期待疗法:
+ 适应症如下: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异位妊娠包块直径<3cm;血βhCG<1000IU/L并持续下降;无胎心搏动;有随诊条件。
+ 观察治疗期间,密切注意临床表现、生命体征,连续测定血β-hCG、血 球比积、超声波检查。如连续2次血β-hCG不降或升高,不宜观察等待, 应及时处理,选择合适的患者成功率可达82%。
+ 严重的腹痛、低血压提示破裂型的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多,需紧急的外科 手术治疗。
+ 未破裂型的异位妊娠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有轻微的症状(下腹不适、不规则 阴道出血及妊娠试验阳性)或无症状,但随时有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腹腔内 大出血。
+ 对于前次异位妊娠史、输卵管手术史或盆腔炎症性疾病史的孕妇要注意除外 异位妊娠
+ 阴道超声:阴道超声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强,误诊率为10%。在血清 hCG1500-20003; 3、辅助诊断方法——超声检查
+ 超声检查见到宫内胎囊必须注意与假胎囊鉴别。在10-20%的异位妊 娠患者超声所见貌似早期宫内妊娠的小囊和塌陷囊实际上可能是凝 血块或蜕膜管型。
+ 5、诊断性刮宫 + ①若有绒毛,基本可以排除异位妊娠的可能;
+ ②若无绒毛,诊刮后24小时血hCG继续升高,可以推断为异位妊娠; + ③若无绒毛,诊刮后12小时血hCG下降<15%,异位妊娠不能除外; + ④假如诊刮后虽未见绒毛,血hCG逐渐下降,一部分患者可能为宫内孕
2014年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异位妊娠(妊娠腹痛)中西医诊疗方案(2014年3月)中医病名:异位妊娠(妊娠腹痛)西医病名:异位妊娠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及规划教材)有有关内容制定。
(1)病史:多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可有盆腔炎病史或不孕史。
(2)临床表现:下腹一侧隐痛或突发下腹部撕裂样痛,持续或反复发作,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
可有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色黯,淋漓不尽。
(3)腹部体征:下腹部压痛反跳痛,以患侧为主,腹肌紧张可不明显,可有移动性浊音。
(4)妇科检查:阴道后穹窿饱满,触痛,宫颈摇举痛,子官稍大而软,出血多时子官有漂浮感,子宫一侧或后方可触及肿块,边界不清,触痛明显,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8年制及7年制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2010年第二版)拟定标准:异位妊娠(1)病史:多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可有盆腔炎病史或不孕史。
(2)临床表现:下腹一侧隐痛或突发下腹部撕裂样痛,持续或反复发作,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
可有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色黯,淋漓不尽。
(3)腹部体征:下腹部压痛反跳痛,以患侧为主,腹肌紧张可不明显,可有移动性浊音。
(4)妇科检查:阴道后穹窿饱满,触痛,宫颈摇举痛,子宫稍大而软,出血多时子官有漂浮感,子官一侧或后方可触及肿块,边界不清,触痛明显,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
(5)辅助检查: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B超官内未见妊娠囊,于一侧附件区可见混合性包块,或包块中可见胎心搏动。
(二)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与少腹素有瘀滞,冲任胞脉脉络不痛或不畅,或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脾气受损有关。
由于脾肾气虚,不能把孕卵及时送至子官,或由于瘀阻,运送孕卵受阻,不能移行至子宫,而在子官以外地方发育度以致破损脉络,阴血内溢于少腹,发生血瘀、血虚、厥脱等一系列证候。
常见的病因病机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异位妊娠是一种常见但危险性较高的妊娠并发症,指受精卵着床在子宫以外的位置,如输卵管、卵巢、腹腔等部位。
它对孕妇的身体健康和生命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异位妊娠的诊疗方案,既要及时有效,又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措施的可行性。
首先,诊断是成功治疗异位妊娠的关键。
通常来说,异位妊娠的主要症状为腹痛和阴道流血,但这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患者。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等综合信息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血液HCG监测和盆腔镜检查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确定妊娠位置和胚胎发育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其次,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关键的步骤。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况,医生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异位妊娠,药物治疗通常是首选方法。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抑制胚胎发育和促使其吸收来解决异位妊娠问题。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尤其是在异位妊娠较大、病情较严重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手术治疗是更合适的选择。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来完成,具体方法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然而,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有其风险和限制。
药物治疗可能导致出血、感染和异位妊娠复发等问题。
手术治疗则可能引起手术创伤、术后疤痕和输卵管损伤等并发症。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和治疗风险,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和共同决策。
除了针对病情的治疗方案,异位妊娠的诊疗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异位妊娠诊疗涉及到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
患者在面对这个意外的状况时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和自责等情绪,需要得到医生和护士的关怀和专业指导。
此外,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也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结果非常重要。
因此,医生和护士应积极引导患者和家属寻求社会资源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困难时期。
总结起来,异位妊娠的诊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1.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异位妊
娠的诊疗中,中医药可以起到调理气血、温经通络的作用,促进胚胎的着
床和生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药方剂的常用组方有调经化瘀方、化瘀通络方、健脾补气方等。
其中,调经化瘀方可以通过调理气血,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子宫内环境,增
加胚胎的着床率。
化瘀通络方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消除输卵管或卵巢的疏通,增加胚胎着床率。
健脾补气方可以通过补充脾胃的营养,提高身体免
疫力,增加子宫对胚胎的容纳能力。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理内分泌,改善卵巢功能,平衡激素水平,增加受精卵的质量和数量,提高妊娠率。
2.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促进孕妇身体健康的目的。
对于异位妊娠的诊疗,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输卵管、卵巢等经络,
改善其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组织修复,增加胚胎着床的机会。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理内分泌,平衡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环境,增加胚胎着床的机会。
妇科异位妊娠诊疗常规

妇科异位妊娠诊疗常规【概述】异位妊娠指受精卵着床于正常子宫体腔以外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占95%以上,其他有卵巢妊娠、腹腔妊娠、残角子宫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甚至阴道妊娠者,均较少见。
【诊断】典型临床症状为停经后下腹痛伴阴道流血,发生于流产或破裂出现多量腹腔内出血时;然现今临床上这些晚期病例越来越少,更常见的是早期未破裂型异位妊娠。
因此,对有腹痛和/或阴道流血的早孕妇女应怀疑异位妊娠,以期早期发现、干预,达到对日后生育功能的最小影响。
一、体格检查:包括生命征的测量和盆、腹部检查。
异位妊娠未破裂、出血时体检常无阳性发现,且生命征正常。
50%的病例可扪及附件区包块,但包块的大小、质地和压痛可有很大差别。
并且,附件区包块也可能是黄体而非异位妊娠包块。
根据病史和体检获得诊断的准确性不足50%,因此,需行进一步检查来鉴别宫内早孕、可疑的异位妊娠和异常的宫内妊娠。
二、辅助检查:HCG测定:正常妊娠时,动态观察血HCG水平,2天至少应增加66%以上;异位妊娠血HCG水平低、倍增时间延长为3-8天,平均7天。
孕酮测定:孕酮于孕5-10周相对稳定,异位妊娠水平偏低,且与血HCG水平无相关性。
约70%的正常妊娠中血孕酮>25ng/ml,而这一孕酮水平仅在1.5%的异位妊娠中发现,并且大多已有胎心活动。
血孕酮<5ng/ml高度提示异位妊娠,但正常妊娠中也有约1/1500的概率血孕酮<5ng/ml。
超声检查: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性可达70%-92.3%,结合血HCG测定可提高诊断率。
阴道超声见到孕囊时血HCG的最低值在1000-2000mIU/ml(超声分辨阈值),若见到宫内有囊腔(假孕囊)而血HCG持续低于超声分辨阈值,应考虑异位妊娠的可能。
诊断性刮宫:当已确认胚胎为不能存活的而其部位仍不能为超声所明确时,可予诊刮术。
刮出组织中见绒毛或诊刮后12-24小时血HCG下降>15%说明为宫内妊娠。
剖宫产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围手术期中医干预诊疗方案异位妊娠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为异位妊娠。
因部位不同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
2.中医诊断中医学没有“异位妊娠”和“宫外孕”的病名,但在“停经腹痛”、“少腹瘀血”、“症瘕”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如宋代的《圣济总录〃妇人血积气痛》中用没药丸“治妇人血气血积,坚僻血瘀,发竭攻刺疼痛,呕逆噎塞,迷闷及血蛊胀满,经水不行。
”明代《普济方》“月水不行,腹为瘢块”中用桂枝桃仁汤“治气郁乘血,经候顿然不行,脐腹疗痛,上攻心肋欲死。
”这与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时,多数患者出现的停经,突发下腹剧痛,晕厥,或伴恶心呕吐,以及腹腔内出血等症状和体征有相似之处。
(二)证候诊断1.未破损型:停经后可有早孕反应,或下腹一侧有隐痛,双合诊可触及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有压痛,尿妊娠试验阳性。
脉弦滑。
2.已破损型:(1)休克型:突发下腹疼痛,面色苍白,四肢厥逆,或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或不稳定,有时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
并有腹部及妇科检查指征。
(2)不稳定型:腹痛拒按,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但逐渐减轻,可触及界线不清的包块,兼有少量阴道流血,血压平稳,脉细缓。
(3)包块型:腹腔血肿包块形成,腹痛逐渐减轻,可有下腹坠胀或便意,阴道出血逐渐停止,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一)术前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未破损型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杀胚。
用药:宫外孕二号方。
丹参赤芍桃仁三棱莪术已破损型:(1)休克型:治法:益气固脱,活血祛瘀用药:生脉散合宫外孕一号方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宫外孕一号方:丹参赤芍桃仁(2)不稳定型:治法:活血祛瘀为主方药:宫外孕一号方(3)包块型治法:破瘀消癥。
方药:宫外孕二号方(二)术后中药汤剂术后患者“多虚多瘀”,术后予以桃红四物汤合生化汤加减以养血活血,具体方药如下:桃仁、红花、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炮姜、炒地榆、炒贯众、益母草炭(三)术后中医特色疗法1.腹胀:①中药热奄包外敷治法:温通行气通络用药:吴茱萸炒粗盐选穴:下腹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位妊娠(妊娠腹痛)中西医诊疗方案
(2014年3月)
中医病名:异位妊娠(妊娠腹痛)
西医病名:异位妊娠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及
规划教材)有有关内容制定。
(1)病史:多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可有盆腔炎病史或不孕史。
(2)临床表现:下腹一侧隐痛或突发下腹部撕裂样痛,持续或反复发作,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
可有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色黯,淋漓不尽。
(3)腹部体征:下腹部压痛反跳痛,以患侧为主,腹肌紧张可不明显,可有移动性浊音。
(4)妇科检查:阴道后穹窿饱满,触痛,宫颈摇举痛,子官稍大而软,出血多时子官有漂浮感,子宫一侧或后方可触及肿块,边界不清,触痛明显,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8年制及7年制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2010年第二版)拟定标准:
异位妊娠
(1)病史:多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可有盆腔炎病史或不孕史。
(2)临床表现:下腹一侧隐痛或突发下腹部撕裂样痛,持续或反复发作,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之象。
可有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色黯,淋漓不尽。
(3)腹部体征:下腹部压痛反跳痛,以患侧为主,腹肌紧张可不明显,可有移动性浊音。
(4)妇科检查:阴道后穹窿饱满,触痛,宫颈摇举痛,子宫稍大而软,出血多时子官有漂浮感,子官一侧或后方可触及肿块,边界不清,触痛明显,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
(5)辅助检查: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B超官内未见妊娠囊,于一侧附件区可见混合性包块,或包块中可见胎心搏动。
(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少腹素有瘀滞,冲任胞脉脉络不痛或不畅,或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脾气受损有关。
由于脾肾气虚,不能把孕卵及时送至子官,或由于瘀阻,运送孕卵受阻,不能移行至子宫,而在子官以外地方发育度以致破损脉络,阴血内溢于少腹,发生血瘀、血虚、厥脱等一系列证候。
常见的病因病机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
1、气虚血瘀
素禀肾气不足或素体气血不足,或房事不节,人流堕胎,损伤肾气;或素
体虚弱,饮食劳倦伤牌,中气不足。
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以致孕卵
不能及时送至子宫,而成异位妊娠。
2、气滞血瘀
素性抑郁,或忿怒伤肝,气滞而致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不禁房事,或感染邪毒,以致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胞脉不畅,孕卵阻滞而不能运达子宫,而成异位妊娠。
(三)证候及证候分析
1、未破损期
证候:患者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或有下腹一侧隐痛,或阴道出血淋漓不尽。
妇科检查:子官一侧或后方可触及软性肿块,压痛,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记证候分析:停经妊娠,故有早孕反应:孕卵在子官以外着床发育,胞络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故患者附件有包块、压痛;孕卵滞于宫外,生长受限,则阴道出血淋漓,脉弦滑为妊娠之征。
北孙生
2.已破损期王
①休克型:宫外孕急性大出血,有休克象。
证候:突发下腹部撕裂样剧痛,肛门下坠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或不稳定,有时烦躁不安。
可有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色路,下腹部压痛反跳痛,以患侧为主,腹肌紧张可不明显,可有移动性浊音。
妇科检查:阴道后穹窿饱满,触痛,官颈摇举痛,子官稍大而软,子官有漂浮感,
子官一侧或后方可触及肿块,边界不清,触痛明显,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
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
证候分析:孕卵停滞在子宫以,胀破脉络,故突发下腹部撕裂样痛剧;络
伤内崩,阴血暴亡,气随血脱,则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亡血
心神失养,故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为阴血暴亡,阳气暴脱之
象。
②不稳定型:异位妊娠破损后时间不长,病情不稳定,有再次出血的可能。
证候:腹痛据按,有压痛或反跳痛,但逐渐减轻,可触及界限不清的包块,时有少量阴道流血,或头晕神疲,血压平稳;舌淡苔薄白,脉细缓。
证候分析:脉络破损,络伤血溢,离经之血,瘀于少腹,则腹痛据按,血蓄少腹,日久不去,则渐成包块,瘀血内阻,新血不得归经,故阴道出血;气随血泄,气血虚弱,则头晕神疲,气血骤虚,脉道不充,故脉细缓。
③包块型,异位妊娠破损时间较长,腹腔内血液已形成血肿包块者。
证候:腹腔血肿包块形成,腹痛逐渐减轻,可有下腹坠胀或便意感;阴道出血逐渐停止,舌质黯或正常,苔薄白,脉细涩。
证候分析:络伤血溢,瘀于少腹成瘀,淤积成癥,则腹腔血肿包块;癥块阻碍气机,则下腹坠胀,舌质黯脉细涩为瘀血内阻之象。
二、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方案
1、未破损期
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杀胚。
方药:官外孕11号方(山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加蜈蚣、全蝎、紫草。
组成:丹参30g赤芍15g桃仁15g三棱12g莪术12g蜈蚣2条全蝎10g紫草 15g 日一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方中丹参、赤芍、桃仁活血化瘀,三棱、莪术消癌散结。
加蜈蚣、全蝎、紫草以破血通络,杀胚消癥。
2、休克型
治法:益气固脱,活血祛瘀。
方药:生脉散合官外孕I号方
组成:人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5g丹参 30g赤芍15g 桃仁15g
日一剂,水煎400m分早晚两次温服。
方中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摄血敛汗,养阴生津:丹参、赤芍、桃仁活血化瘀以消积血。
本症宜中西医结合抢救。
3.不稳定型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补气。
方药:宫外孕I号方加党参、黄芪
组成:丹参30g 赤芍 15g桃仁15g党参 20g黄芪15g
日一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此型病人常有气虚之象,用药宜平和,勿伤正气,有大出血的可能,需做好抢救准备。
4、包块型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消癥。
方药:宫外孕I号方
组成:丹参30g赤芍15g桃仁15g三棱10g莪术10g
日一剂,水煎400m1分早晚两次温服。
方中丹参、赤芍、桃仁活血化瘀,三棱、莪术消癥散结。
若有虚像,食欲不振,脉虚弱者可酌加党参、黄芪补气。
(2)中医特色疗法:
1、中药灌肠:适用于术后阳明腑实,胃失和降型。
(大黄、芒硝、金银花、蒲公英、枳壳、莱菔子、赤芍、厚朴、陈皮)
2、外治法
中药外敷:可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随证加减,外敷下腹部。
此治疗要在包块形成,内出血停止的前提下进行。
可子蜜水调双柏散治疗,趁热外敷,每日2次,10天一疗程。
3、针灸治疗;适用于宫外孕术后脾失健运型,穴位:足三里、曲池、上巨虚、手三里、合谷等
三、难点分析
难点之一:尽快制止出血
异位妊娠患者病情危急,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异位妊娠破裂或流产后,可造成急性腹腔内出血,发病急,病情重,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若腹腔出血多,经积极抗休克处理仍不能纠正者,应立即手术治疗。
难点之二:如何预防和减少复发
1、减少官腔手术及人流手术,避免产后及流产后感染。
2、积极治疗盆腔炎及盆腔肿瘤等疾病、在怀孕前做输卵管通液检查,以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
3、异位妊娠术后患者,应积极治疗炎症以通畅输卵管。
4、避风寒、畅情志。
5、注意摄生调护,经期、产后严禁房事。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痊愈:症状(包括瘀血出血证候)全部消失,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
显效:症状(包括瘀血出血证候)基本消失,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盆腔包块未变化,临床症状部分或全部消失。
有效:症状减轻,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
无效:连续服药一个疗程以上,自觉症状无减轻或无改变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根据症状、体征为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