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杨北赵”是牵制17万日本关东军精锐的大英雄
校本课程---东北抗联英雄故事

东北抗联英雄故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中共满州省委的军委代理书记杨靖宇。
东北抗联密营抗联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赵尚志。
抗联战士雪地行军东北抗联“八女投江”的带头人冷云。
八女投江——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
东北陆军第十七师骑兵第五旅旅长,黑龙江骑兵总指挥,黑龙江黑河警备司令,东北挺进军司令马占山。
重创日军的马占山部队。
赵一曼——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
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
东北抗日联军骑兵部队。
6前言《东北抗联英雄故事》选取了东北抗战时期抗日联军英雄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战斗的英雄事迹。
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这些故事虽然只是他们经历的战斗中的几个片段。
但就是这些片段,已经让我们感到震撼,让我们对英雄产生由衷的崇敬之情。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在这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高举起了抗日救亡的伟大旗帜,多次迅速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向全国各阶级、各阶1层人民发出了抗战的号召。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首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抗日高潮。
东北抗日联军是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对日作战条件最艰苦,历时最长的一支抗日武装。
东北抗联经历了中国人民抗战中最为惨烈、最为悲壮的14年历程。
十多年间,东北抗联和日伪军发生了大小战斗66611起,消灭了18万日伪军。
牵制了70多万日本关东军,为全民族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东北抗联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铸就了伟大的抗联精神:这2就是:不屈外侮、奋起抗敌、捍卫民族独立的伟大民族精神;忠贞爱国、矢志不渝、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困境求存,险境无畏,绝境赴死的大无畏精神;愈挫弥坚、宁折不弯、坚忍不拔的顽强斗争精神。
这种精神是东北人民,也是全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辽宁抗战英雄人物及事迹

辽宁是中国抗战时期的重要战场之一,有许多英勇的抗战英雄涌现出来。
以下是一些辽宁抗战英雄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事迹:
1.陈赓:辽宁籍将领,曾任东北抗日联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军军长。
他率领部队进行了多次
精彩的战斗,包括大寨战斗、新开河战斗等,对日军构成了严重威胁。
2.傅作义:辽宁籍将领,曾任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
他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组织指挥了许多重要的战斗,如章党战斗、鞍山防线战斗等。
3.张学良:辽宁籍将领,曾任国民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
虽然他在抗战初期与共产党存在
矛盾,但后来与共产党合作,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积极参与抗战,在军事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4.王树声:辽宁籍将领,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空军英雄。
他在抗战期间多次执行战斗任务,
以勇敢和智慧指挥部队,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打击。
5.杨靖宇:辽宁籍将领,是一位杰出的游击队领导人。
他率领游击队开展了多次打击日军
的行动,并在游击战中表现出色,成为了辽宁地区的民族英雄。
这些抗战英雄在辽宁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带领部队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战斗争,保卫了辽宁的安全和尊严。
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成为了抗战史上的光辉篇章。
东北抗日名将有哪些

东北抗日名将有哪些1. 四大东北抗日英雄人物都有谁四大东北抗日英雄人物:杨靖宇、周保中、冷云、赵尚志东北四大抗日名将杨靖宇 1940年2月22日,弹尽粮绝、孑身一人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在辽宁省濛江县(现靖宇县)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路上,拦住四个进山砍柴的中国人,与其中一名叫赵延喜的人谈了话,请对方回到山下给自己买双棉鞋和一些吃的。
这个叫赵延喜的中国农民答应了,回到屯子里,迎面碰上日本特务李正新,后者也是个中国人,不过是个日夜都想帮助日本人抓到杨靖宇以领取赏金的人。
赵延喜一见李正新就害了怕,把发现杨靖宇的消息讲了出来,李正新马上带他去日本警察所。
第二天早上日军赶到,杨靖宇壮烈殉国。
时常想念的不是英雄的死。
英雄死去已六十余年矣!时常会设身处地地想到将军死前的内心。
他肯定是觉得应当相信中国人才主动走出来与赵延喜见面的。
他可以选择离开,但是他没有。
他有理由怀疑这个中国人是否可以信赖,但他没办法怀疑每一个中国人。
这一刻,这一个中国人就成了他为之奋斗牺牲的所有的中国人。
可偏偏这个中国人没有给他带来棉鞋和食物,却引来了日本人。
周保中时不时地会想起周保中。
1937年冬,数万日军对东满和下江(松花江下游)地区的抗联第二路军展开大围剿。
周保中指挥第四军第五军向西突围,自己则率领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向东走,潜入乌苏里江东岸的密山。
过了一些日子,因为西征部队失利回到勃利,他又率领自己的小队伍在一天一夜之间,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风雪严寒,从密山走回了勃利。
不看地图的读者不明白,我为什么会时常想起这件事。
看地图你就明白了,从密山到勃利,是从黑龙江省的东部走到中部,直线距离就有二百公里。
老实说开头我从一位老抗联口中听到这件事怎么也不相信。
因为即使你是个身强力壮的男人,要在一天一夜间走完二百公里山路也是难以想象的。
我不相信这件事,就到《周保中游击日记》里去查证。
果然,我在一则写于1939年11月的日记里查到了同样的记载。
东北抗联精神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牡丹江师范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在中国抗战中坚持抗战时间最长的军队是()。
A:新四军B:八路军C:西北野战军D:东北抗日联军答案:D2.2017年春季开始,教育部正式把教材中“抗战八年”的说法更正为()。
A:“抗战十二年”B:“抗战十年”C:“抗战十四年”D:“抗战二十年”答案:C3.通过对东北抗联历史的了解和学习,可以()。
A:汲取历史智慧B:振兴经济发展C:坚定民族自信心D:开阔视野答案:ACD4.学习东北抗联精神,要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A:对B:错答案:A5.东北抗联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没有任何关系。
A:对B:错答案:B第一章测试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从()开始的。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中村事件D:万宝山事件答案:A2.1894年,在()战争之后,日本侵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控制了朝鲜。
A:日俄战争B:甲午战争C:庚子之役D:中法战争答案:B3.1900年6月,日本参加()入侵北京。
战后日本军队取得了在中国的驻兵权。
A:中法战争B:日俄战争C:八国联军D:甲午战争答案:C4.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年的长期斗争。
A:12年B:14年C:8年D:10年答案:B5.九一八事变后,提出“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正确主张的是()。
A:改组派B:第三党C:中国共产党D:中国国民党答案:C6.1932年4月,伪满洲国秉日本之意,颁布(),规定外国人可以在东北获得土地的承租权。
A:《外国人租用土地章程》B:《邻邦兵备略》C:《商租权登记法》D:《移民法》答案:A7.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原因是()。
A:坚持对内“剿共”B:幻想依赖国际联盟主持公道C:幻想会得到美国的支持D:中日双方实力悬殊,中国战则必败答案:ABD8.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其原因是()。
A:资源缺乏B:国土狭窄C:国内市场狭小D:奉行军国主义答案:ABCD9.1881年,日本军阀山县有朋主持编纂了详细论述中国军备情况的《邻邦兵备略》,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大陆政策。
缅怀三舅赵尚志

20职工维权公益服务热线……(区号)12351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
“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就是侵华日军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慨叹。
当年东北对抗日的中坚力量流传着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
“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
赵尚志,这位史上赫赫有名的抗日大英雄,是我的三舅。
在我们家,三舅常常是全家人热议的中心。
我经常听母亲、阿姨等老辈人回忆起和三舅有关的往事。
三舅是方脸,皮肤粗糙,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嘴不大,有点儿“撮撮嘴”。
无论是在我家还是史料中,想找到三舅的照片都很难。
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张三舅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他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治部主任时与指挥部成员的合影——三舅手拿马鞭坐在前排中间,24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
六姨曾告诉过我,1931年冬天,经党组织营救,因从事革命工作第二次被捕的三舅出狱。
回家时,他只穿了一件小薄棉袄。
衣服换下来时,硬邦邦冻得像铁皮,几乎都被脓血浸透了。
一家人看得心酸流泪,可三舅却笑着安慰他们。
他告诉姥姥,每次受刑,他都疼得昏过去,脱衣服就像剥下一层皮那么疼。
他还说,敌人把他吊起来用子弹壳刮他的两肋,一条条的肉被刮下来,开始还火辣辣地疼,后来连知觉都没有了。
这样的苦难经历让姥姥格外惦念三舅。
三舅几次离家远行时,姥姥都催他拍几张照片,以便想念的时候看看。
可三舅却说:“敌人到处找我的照片,所以这么多年都没照。
我不能照!”正因如此,才有了之后三舅佯装“久别家乡”,躲过敌人逮捕的惊险一幕。
九一八事变后,三舅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
1932年的一天,三舅一夜没回家,姥姥十分着急。
第二天晚上,姥姥正在院子里干活,三舅走进大门,一反常态地朝姥姥恭敬地鞠了个躬,说:“妈,我回来了。
”姥姥看到三舅身后还跟着两个人,意识到他正在被人跟踪,便一把抓住三舅的手大哭起来:“这么多年你也不回家看看,可把妈想坏了。
这回可不能走了。
”跟来的人见状,以为是母子久别重逢,互相使个眼色后离开了。
贺兰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将领

贺兰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将领贺兰山抗击日本侵略者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许多英勇的将领在此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不畏艰难,舍弃个人安逸,以国家利益为重,带领官兵英勇作战,保卫家园,立下了赫赫战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位贺兰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将领。
一、杨靖宇杨靖宇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在贺兰山战役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他坚定地站在抗日战的最前沿,挺身而出,领导部队奋勇作战,在敌人的猛烈进攻下保持了阵地,并取得了重大战果。
他为实现抗日战争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中国的英雄将领。
二、任光远任光远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另一位杰出将领。
在贺兰山战役中,他指挥部队与日本侵略军进行顽强搏斗,毫不退缩。
他以自己的坚韧不拔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打退了敌人的猛烈攻势,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任光远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三、刘亚楼刘亚楼是贺兰山战役中的又一位英雄将领。
在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时,刘亚楼带领部队勇敢抵抗,严阵以待。
他懂得调动士兵的斗志,善于运用战术,最终成功守住了自己的阵地,并对敌人造成了巨大损失。
刘亚楼的英勇表现在战场上赢得了战友们的赞誉和敌人的恐惧。
四、董振堂董振堂是贺兰山战役中的另一位杰出将领。
他在战役中负责指挥部队,善于运用兵力,灵活应对敌人的进攻。
他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成功地击退了日本侵略者,并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董振堂的英勇事迹将激励着后人为国家的安宁和稳定而努力。
五、邓小平邓小平在贺兰山战役中也展现了非凡的领导能力和战略智慧。
他认真组织部队,善于分析战局,灵活指挥,最终在战场上获得了胜利。
邓小平的英勇事迹为中国抗日战争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的战绩。
总之,贺兰山抗击日本侵略者战役中的英雄将领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为中国的抗战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勉励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爱国精神。
他们为国家而献身

张自忠将军骁勇善战,他指挥的台儿庄会战, 率部死守山东,击退鬼子精锐部队,被国人传颂 几十年!张自忠率部在临沂台儿庄大战中歼敌数 千的事迹为后人称道。1938年初春,日军大举进 攻鲁南大运河沿线地区,企图攻下徐州,对中原 形成大包围态势。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命令张自 忠率部急赴山东临沂,将板垣师团截击在临沂外。 张自忠率部队急行军180余里,夜晚强渡沂河,果 断插入板垣师团右侧背面,突破敌人防线,一夜 之间围歼日军2000余人。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后, 双方激战4天4夜,击毙日寇6000余人。因部队伤 亡惨重,为保存实力,上级命令张自忠后撤,但 他请求再战一昼夜。他亲自带领战士将所有大炮 推到最前线,趁着夜幕向日军轰击。炮击后,张 自忠挥舞战刀率官兵冲向鬼子,重创侵华日寇。 1940年5月,在襄阳战斗中,张自忠将军亲临前线 指挥,不幸牺牲。
他们为国家而献身
冷云,“八女投江”中的一名 女战士。原名郑香芝,上学期间在 老师董仙桥的熏陶下,冷云接受了 新的文化,新的思想,并逐步接触 共产党,这时候她给自己改名郑致 民。后来冷云在老师的介绍下,加 入中国共产党,从事秘密工作。 1938年10月,大部队行军到达 牡丹江支流的乌斯浑河边,日军带 领一千多人包围过来。抗联战士们 发现敌人,急忙向外冲。冷云率妇 女团猛烈向敌开火,引开了敌人, 掩护大部队成功突围。最后壮烈牺 牲。
孩子们,听了这些英雄的的 故 祖国了,但我们也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和 目标。有了目标才能有奋斗的方向,必须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有百折不挠的 意志。英雄和我们是一样的人,但英雄有 坚韧的意志,为了达到崇高的理想,再多 苦难也会去完成。
赵尚志三个字, 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 胆,“小小的满洲国, 大大的赵尚志”,是日 军发出的无奈而又钦 佩的感慨。他被日军 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 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 种说法,叫“南杨北赵”。 “南杨”指的是杨靖宇。 “北赵”就是赵尚志。
934年东北抗日联军英雄解说

934年东北抗日联军英雄解说1934年11月,东北大地已经一篇冰天雪地,狂风如刀,路上行人寥寥无几,而此时,一个健硕高大的身影,急匆匆地前往中共满洲省委。
他,就是刚刚被中共党组织营救出狱的杨靖宇。
此前,他因涉嫌共产党案被捕入狱,此时,他被救出狱,而东北已经沦陷,日伪当道。
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几十万东北军不战而退,总兵力不足两万的日本关东军长驱直入,仅用四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中国东北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在东北,仍然有虎胆英雄领导组织了东北抗日联军,其中,领导人中有“南杨北赵”之称,南杨,指的便是杨靖宇。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家湾村一个农民的家庭。
当时的中国风雨飘摇,百姓生活困苦,在这小小的村落里,杨靖宇和其他农村孩子一样下地干活,补贴家用。
幸运的是,他有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在杨靖宇幼年的时候,识字不多的母亲张君常常给他讲古代的英雄侠士的故事,其中岳飞的故事最让杨靖宇心折,岳飞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和英勇的抗金事迹让他久久沉吟。
母亲还省吃俭用供他上学读书,他考入了河南省开封工业学校,杨靖宇和同伴常常来到学校后院的一座宋代的点将台游览,相传这里是岳飞当年抗击金兀术,点兵派将的地方,杨靖宇站在点将台上,常常和同学们谈论英雄人物的事迹,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信念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生活的磨砺让这个纯朴的少年树立了志向,要为国家做些事情。
1927年,杨靖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日军占领东北后,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东北大地各种势力纷纷组织抗日武装,包括地方山林队,土匪武装,以及张学良东北军残部等等。
其中,百姓因受到地方军阀、日本侵略者等的盘剥,生活困苦。
一些贫苦的农民不得不揭竿而起,聚啸山林,被称为“山林队”。
杨靖宇来到东北后,他了解到这些情况,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他在抗联活动中积极联合山林队等民间抗日地方武装,以能形成更强大的抗日力量。
杨靖宇为了联合更多的山林队共同抗日,经常出入山林队,可是当时山林队各自为战,并不团结,他们也并不了解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南杨北赵”是牵制17万日本关东军精锐的大英雄
导语:在东北抗日战场上,与杨靖宇将军齐名的是赵尚志,所谓“南杨北赵”是也。
杨靖宇身高1 93米,动静之际,顶天立地,壮志激荡四海;赵尚志身
在东北抗日战场上,与杨靖宇将军齐名的是赵尚志,所谓“南杨北赵”是也。
杨靖宇身高1.93米,动静之际,顶天立地,壮志激荡四海;赵尚志身高1.62米,行止之间,渊停岳峙,豪气填塞宇内。
这两人,性情一冷一热,作战风格一静一动,却都同样的铁骨铮铮,都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威震敌胆,是东北抗日的两面旗帜。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在吉林濛江英勇就义,赵尚志就成为了敌人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另一个心腹大患。
危险,一步步向赵尚志逼近。
赵尚志,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广州黄埔军校第5期学生。
他的同年级同学里,可以说风云人物荟萃,涌现出了一大批政军精英,我党建国初高级领导陶铸,国民党重量级人物彭孟缉,中条山会战中壮烈投黄河殉国的国军名将梁希贤,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但比起他们来,赵尚志在今天的知名度,乃至获得的纪念,却都是远远不如。
并非是他的功业不够,而是比起同学们,他所选择的,是一个最为孤独的战场:东北。
1926年回东北从事革命活动,两度入狱,坚贞不屈。
“九一八”事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
1933年10月10日,赵尚志与十三名志同道合的抗日先驱在黑龙江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