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竹茹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看起来并不怎么好看,但是竹茹汤却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来看看吧。
芎藭当归甘草桂心各3克苏梗广藿香炒
竹茹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看起来并不怎么好看,但是竹茹汤却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来看看吧。
芎藭当归甘草桂心各3克
苏梗广藿香炒子芩麸炒枳壳酒炒白芍各3克茯苓4.5克竹茹1.5克(重姜汁炒)
【功能主治】治妊娠恶阻。
【用法用量】河水煎服。
【摘录】《经验各种秘方辑要》
【处方】青竹茹9克,生姜12克,半夏15克,茯苓12克,橘皮9克。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和胃止呕。
主痰湿化热。
(妊娠呕吐)
【用法用量】为粗末,水煎服,分2次服。
【摘录】《医心方》
上文介绍了竹茹汤的妙用,可见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剂。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请一定要了解清楚相关的用药禁忌哦。
生活常识分享。
橘皮汤的功效与作用

橘皮汤的功效与作用说到橘皮汤,大家应该能猜到这是一种中药的方剂,但是这个方剂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症的,很多人却不是很清楚。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番。
【别名】生姜橘皮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六)、小橘皮汤(《医方类聚》卷五十七引《伤寒指掌图》)。
【处方】橘皮6克生姜12克【功能主治】行滞,止呕。
治干呕哕,手足厥冷者。
【用法用量】上药二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
下咽即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别名】橘参散(《普济方》卷十五)、橘参饮(《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甘草15克人参7.5克陈橘皮(去白)60克【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伤暑痰逆恶寒,吐利后,胃虚,呃逆。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青竹茹1团、生姜4片、大枣1枚,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七【处方】橘皮45克甘草15克人参7.5克竹茹15克【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大病后发热,误用汗法,心中大烦,骨节疼痛,目瞤,恶寒,食则反呕,谷不得人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处方】半夏(制)150克茯苓陈皮各90克细辛青皮桔梗枳壳甘草(炒)各60克人参旋复花(去叶)各30克【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胸膈停痰,咳嗽痰甚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厚片,水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七【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甘草(锉,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4两,白术4两,草豆蔻(去皮)2两。
【制法】将葱1握细切,拌药罨1宿,炒令黄色,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心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处方】真橘皮(用日照西方壁土炒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反胃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大枣略煎服。
竹茹的作用和功能主治及禁忌

竹茹的作用和功能竹茹的概述竹茹,又称竹草、竹瀚,是一种来自于竹子的珍贵中药材。
它在传统中医药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竹茹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可以用于中药方剂中,以及作为药食两用的保健品使用。
主要功能1.清热解毒:竹茹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降低体温,缓解热症状。
它对于病毒性感冒、发烧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2.利尿通淋:竹茹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增加尿量,帮助排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有助于清理肾脏和尿道。
3.润肺止咳:竹茹含有粘液蛋白质,具有润肺止咳的效果。
它可以缓解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对于支气管炎、咳嗽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4.抗菌消炎:竹茹含有多种抗菌物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对于皮肤感染、口腔溃疡等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5.润肠通便:竹茹富含纤维素,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增加大便排出,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它对于便秘、肠胃不适等问题有改善作用。
主治范围1.火热症状:竹茹适用于体内有火热症状的疾病,如病毒感冒、发热等。
2.咳嗽痰多:竹茹对于咳嗽、痰多的疾病有调理作用,如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
3.尿路感染:竹茹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适用于尿路感染、尿频、尿急等问题。
4.皮肤溃疡:竹茹的抗菌消炎作用对于皮肤溃疡、口腔溃疡等疾病有治疗效果。
5.便秘肠胃不适:竹茹的润肠通便功能可以改善便秘和肠胃不适症状。
禁忌事项1.孕妇禁用:由于竹茹具有一定的清热性质,孕妇应慎用以免引起流产或其他不良反应。
2.乳母慎用:乳母在服用竹茹时需注意药物成分会通过母乳传递给宝宝,可能对婴儿产生影响,因此应避免使用。
3.过敏体质者:对于竹茹过敏的人群,应避免使用,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4.高血压患者:竹茹具有利尿作用,容易导致血压下降,因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5.低血糖患者:竹茹能促进食欲,降低血糖水平,因此低血糖患者要慎用。
总之,竹茹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在中药方剂中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个人体质不同,使用竹茹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竹茹泡水喝的功效竹茹泡水喝的禁忌

竹茹泡水喝的功效竹茹泡水喝的禁忌竹茹这种药材在生活中使用广泛,但并没有被所有人熟知。
中医方面认为,竹茹性寒味甘,含有大量的木质素以及纤维素,全年都可以采收,洗干净就可以直接使用,非常的方便以及有效。
下面就跟小编来了解一下吧!竹茹泡水喝的功效第一:涤痰开郁若是身体出现了胆虚痰热导致的心情郁结以及烦闷不宁等毛病,可以将竹茹和甘草、生姜、枳实、茯苓、半夏以及陈皮等药材一起搭配制作成温胆汤服用,健康可以获得很好的恢复。
若是患有的是中风导致的痰迷心窍以及口舌不能言,那么需要将竹茹和半夏、枳实、人参、甘草以及胆星、菖蒲、茯苓等中药材搭配制作成涤痰汤来使用。
第二:清热除烦小编建议大家,生活中若是出现了心烦意乱或者是热病还没有完全消退等情况,可以使用竹茹令身体更加舒爽。
这个时候应该将竹茹和竹叶、石膏、芦根准备适量,然后用清水煎煮服用药液。
第三:治疗女性怀孕期间的恶阻呕吐以及食不下咽对于孕妇来说,怀孕其实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很多女性在这个阶段都会出现食不下咽甚至是呕吐的情况,建议可以用竹茹来缓解不舒服的毛病。
小编建议,将青竹茹和橘皮准备适量,然后再加上一两的生姜以及茯苓、半夏,这五味中药材用清水煎煮,最后药液剩下三分之一的时候分为三分服用,用药频率可以适量的增加,孕妇的食欲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恢复。
第四:治疗哕逆将三十枚的大枣和半斤的生姜、两斤的橘皮、二升的竹茹以及五两的甘草、一两的人参一起用清水煎煮,然后趁热每天服用三次。
这种橘皮竹茹汤记载在《金匮要略》中,对于哕逆有着很不错的疗效。
第五:治疗大病之后身体虚烦而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大病初愈之后身体的体质将会下降,很多人也会出现感觉虚烦一直都睡不着,这可如何是好呢?小编建议,这个时候可以将竹茹和其他的中药材搭配制作出温胆汤来服用,不仅可以令睡眠质量更好,同时身体也可以更加快速的恢复。
建议将竹茹、半夏、枳实、陈皮以及甘草、茯苓一起搭配制作成药散,然后用生姜、红枣一起煎煮,每天饭前服用。
004呃逆(膈肌痉挛)橘皮竹茹汤

用方体会:根据呃逆受凉诱发辨为寒,再根据中午加剧,无汗辨为外寒遏制,又因口干欲饮水,舌红苔黄辨为内热上扰,以此选用麻黄汤与橘皮竹茹汤合方加味。方中麻黄辛温散寒。桂枝通阳降逆。杏仁降泄浊逆。橘皮、生姜温胃和中。竹茹、黄连清热降逆和胃。党参、粳米、大枣、甘草益气和胃缓急。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得治疗效果。
方中橘皮行气化滞,和胃降逆。竹茹清热和胃,降泄浊气。人参补益脾胃,和畅中气。生姜降逆醒脾和胃。大枣、甘草,益气补中,调理脾胃。
【使用禁忌】脾胃寒湿证,慎用本方。
【临证答疑】
1、怎样选择橘皮竹茹汤用量?
答:运用橘皮竹茹汤主治虚热呃逆证,只有重用橘皮温胃降逆,才能使胃气得降;只有重用竹茹,才能清胃降逆。为何胃热气逆而重用橘皮,因胃以通降为顺,得温则降,得寒则凝,所以治胃热气逆必重用温胃降逆药,但因温胃又助热,所以又必须重用竹茹清热降逆,以此相互为用,相互制约,从而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橘皮竹茹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还是治疗泌尿疾病等,都必须符合橘皮竹茹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橘皮竹茹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肾功能衰竭,肺气肿等。
【中医治法】补虚清热,和胃降逆。
【方药西用】具有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增加心肌收缩力、抗休克、抗炎、抗过敏、祛痰、平喘、保肝、改善肾功能等作用。
用方点拨:根据胃中嘈杂,浊气上冲于咽辨为虚热气逆,再根据口苦辨为热,又因乏力辨为气虚,以此选用橘皮竹茹汤清胃降逆,加黄连清胃降逆,牡蛎制酸降逆,代赭石清泻重镇降逆。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中医辨证】虚热呃逆证:呃声低沉无力,气不接续,或脘腹疼痛,饮食不振,面色不荣,四肢倦怠,乏力,神疲,舌红,苔黄白相兼,脉虚弱。
竹茹的常用方剂

1、竹茹汤(《普济本事方》),温中降逆,主治胃热呕吐,症见呕吐酸腐,食入即吐,脘腹胀满,口臭而渴,嗳气厌食,舌黄脉数。
2.涤痰汤(《济生方》),涤痰开窍,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3、温胆汤(《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症。
4、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清热除烦,理气化痰,主治痰热内扰,失眠,眩晕,心烦,口苦,舌苔黄腻。
5、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主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6、桔皮竹茹汤(《金匮要略皮大丸(《金匮要略》),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
8、竹茹汤(《圣济总录》),治伤暑烦渴不止。
9、淡竹茹汤(《千金方》),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
10、竹茹膏(《济生方》),治黄泡热疮。
橘皮的功效与作用橘皮的药用价值

橘皮的功效与作用_橘皮的药用价值*导读:中药橘皮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橘皮的功效与作用、橘皮图片、橘皮的药用价值、橘皮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橘皮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橘皮简介橘皮图片橘皮的功效与作用橘皮的药用价值橘皮的用法与用量橘皮的副作用橘皮的临床应用橘皮简介橘皮,入药部分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果皮。
10月以后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晒干。
完整的果皮常剖成4瓣,每瓣多呈椭圆形,在果柄处连在一起。
有时破碎分离,或呈不规则形的碎片状。
片厚1~2毫米,通常向内眷曲:外表面鲜橙红色、黄棕色至棕褐色,有无数细小而凹入的油室;内表面淡黄白色,海绵状,并有短线状的维管束(橘络)痕,果蒂处较密。
质柔软,干燥后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
气芳香,味苦。
以皮薄、片大、色红、油润、香气浓者为佳。
橘皮图片橘皮的功效与作用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
亦解鱼、蟹毒。
1、《本经》: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
2、《别录》: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琳,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
3、《药性论》:治胸膈间气,开胃,主气痢,消痰涎,治上气咳嗽。
4、《本草拾遗》:去气,调中。
5、《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症瘕痃癣。
6、《医学启源》:去胸中寒邪,破滞气,益脾胃。
7、《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
入食料解鱼腥毒。
8、《随息居饮食谱》:解鱼、蟹毒。
治噫噎,胀闷,疳疟。
泻痢,便秘,脚气。
橘皮的药用价值1、治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则气收聚,聚则壅遏不通,是以胀满,其脉弦迟:黄橘皮四两,白术二两。
上为细末,酒糊和丸如桐子大,煎木香汤下三十丸,食前。
(《鸡蜂普济方》宽中丸)2、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橘皮枳实生姜汤)3、治干呕哕,手足厥者:橘皮四两,生姜半斤。
竹茹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量

竹茹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量1. 竹茹的作用和功能竹茹,是一种药用植物,常见于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
竹茹被广泛用于传统医学中,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
1.1 清热解毒竹茹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病引起的发热、口渴和咽喉肿痛等症状。
竹茹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帮助降低体温,减轻炎症反应。
1.2 利尿通淋竹茹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减轻体内水分潴留的问题。
这对于一些水肿、尿频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1.3 止血竹茹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止血的作用,对于一些外伤性出血、崩漏性子宫出血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1.4 抗菌消炎竹茹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
它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 竹茹的主治与用量2.1 竹茹的主治竹茹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热病引起的发热、口渴、咽喉肿痛•水肿、尿频•外伤性出血、崩漏性子宫出血•感染性疾病2.2 竹茹的用量竹茹的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疾病严重程度而定。
一般建议的用量如下:•干竹茹:每次5-10克,煮沸后冲服,每日1-2次。
•鲜竹茹:每次30-60克,捣烂,用酒或水煎煮,分2次服用,每日1-2次。
注:以上用量为一般参考值,具体用量还需咨询医生或中药师。
结论竹茹作为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在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其主要作用和功能包括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止血和抗菌消炎。
竹茹常用于治疗热病引起的发热、口渴和咽喉肿痛等症状,以及水肿、尿频、出血和感染性疾病等。
在使用竹茹时,应注意适当的用量,并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橘皮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所有的药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后,才可以进行服用。
对于中药方剂橘皮竹茹汤来说也是一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别名】竹
所有的药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后,才可以进行服用。
对于中药方剂橘皮竹茹汤来说也是一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别名】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橘皮12克竹茹12克大枣5枚生姜9克甘草6克人参3克
【功能主治】理气降逆,益胃清热。
治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吐,舌嫩红,脉虚数。
【用法用量】上药六味,以水一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拼音名】Jú Pí Zhú Rú Tāng
【处方】赤茯苓(去皮)橘皮(去白)枇杷叶(拭去毛)麦门冬(去心)青竹茹半夏(汤洗7次)各30克人参甘草(炙)各15克【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降逆止呕,和胃清热。
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别名】麦门冬竹茹汤
【处方】赤茯苓(去皮)1两,橘皮(去白)1两,枇杷叶(拭去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