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指在事物发展中,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揭示了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和规律,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内因是指事物本身内部的因素,它包括事物的属性、内部规律、内部机制等。
内因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征、内在机能以及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决定了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方式,直接影响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外因是指事物外部的条件和环境,它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外在诱因和制约因素。
外因通过与内因相互作用,对事物的运动轨迹、方向和速度产生影响。
外因可以促进或阻碍事物的发展,它在事物发展中充当引导和调节的作用。
内因与外因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首先,内因是事物的根本动力,外因是内因作用的条件和环境。
事物发展离不开周围的条件和环境,离不开外界的刺激和压力。
外因为内因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和必要的物质基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进步。
同时,内因对外因的作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内因通过自身的规律和机制决定了事物的属性和运动方式,它决定了事物对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和反应方式。
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内因是主导因素,它在作用于外界刺激时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其次,内因和外因之间存在着矛盾和统一。
内因和外因互相对立和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
外因对事物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它通过事物的反馈和调节来影响事物的发展。
事物必须适应外部的要求和条件,才能够适应外界的变化和发展。
内因则通过主动选择和调节外部条件来实现事物自身的需求和发展目标。
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得以运动和变化的内在动力源。
最后,内因和外因之间需要通过辩证的方法去认识和处理。
对于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不能仅从单一的内因或外因来解释,而应该从辩证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
高考政治对立统一规律考点

高考政治对立统一规律考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为帮助考生们复习好这部分内容,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高考政治》考点:对立统一规律,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考点:对立统一规律(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列宁得出这一论断的理由:(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对立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
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深刻理解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和实质。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以及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等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斗争的焦点,是它们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4)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诸要素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关系。
它具有两种基本含义: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a.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
b.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不能把它简单理解成政治领域里敌对势力之间的斗争。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它们是对立面之间同时存在的两种相反相成的基本关系。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
内外因关系原理

内外因关系原理内外因关系原理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和结果。
内因是指事物内部的因素,包括自身的特点、条件和规律性;外因是指事物外部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社会条件和外部压力等。
内外因关系原理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内外因关系原理的具体内容。
首先,内外因关系原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
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自身的资源、技术、管理水平等,而外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政策法规、国际环境等。
只有充分考虑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企业才能够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内外因关系原理在个人成长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人的成长受到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
内部因素包括个人的性格、能力、价值观等,而外部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条件等。
只有充分发挥内外因素的积极作用,个人才能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再次,内外因关系原理在社会发展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到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
内部因素包括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社会风气等,而外部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全球化趋势、科技进步等。
只有充分考虑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社会才能够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最后,内外因关系原理在自然环境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自然环境受到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
内部因素包括地球自身的构造、气候变化、生态平衡等,而外部因素包括人类活动、工业污染、气候变化等。
只有充分考虑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人类才能够保护好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内外因关系原理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原理。
在各个领域中,都需要充分考虑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
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内外因关系原理的研究和认识,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内外因辩证原理

内外因辩证原理
内外因辩证原理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原理,指导着我们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该原理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既受内因的驱动,也受外因的影响,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指事物内部的因素,包括事物自身的属性、规律和内在矛盾等。
这些内因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决定性的因素。
比如,在自然界中,万物的生长、衰退、转化都是由其内在属性和规律决定的。
在社会领域,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是由社会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外因是指事物外部的因素,包括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条件和其他事物的作用等。
这些外因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起到必要的推动和制约作用。
比如,在生态系统中,各种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对物种的数量和分布产生影响;在社会领域,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内外因辩证原理强调了事物发展变化中内外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事物的发展既受到内因推动,也受到外因影响,二者之间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
内外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内因是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内外因辩证原理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内部因素的重要性,也不能只看到外部因素的作用,而是要全面地把握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只有从内外因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才能够更好地解释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为实现事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内因是指事物内部的矛盾和矛盾冲突,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指事物外部的条件和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外在因素。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因是外因产生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内因产生的必要条件。
内因通过外因得以表现和体现,外因通过内因得以产生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的。
事物的发展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反复循环、递进发展的趋势。
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事物的矛盾和矛盾冲突对于事物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使得事物的内部矛盾和矛盾冲突不断激化,从而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同时,事物的矛盾和矛盾冲突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通过不断解决矛盾和矛盾冲突,才能实现事物的可持续发展。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为我们理解和推动事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指导。
两个结合的辩证法原理

两个结合的辩证法原理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相结合、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规律。
这一原理强调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关于两个结合的辩证法原理的详细解释:
1.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在实际问题分析中,我们要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或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都是错误的。
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这两种状态,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在实际问题分析中,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急噪冒进;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做事过头。
总之,两个结合的辩证法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同时,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这一原理旨在揭示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论述内外因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论述内外因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内外因辩证统一关系原理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个原理是指,事物的发展不仅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和结果。
内因是指事物内部的因素,包括事物的本质、属性、结构、功能等。
外因是指事物外部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类活动等。
内因和外因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但是,内因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外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外因可以为内因提供条件和环境,促进事物的发展。
例如,一棵树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土壤等外部条件的支持,这些条件为树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同样,一个人的成长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支持,这些环境为个人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内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辩证的,内因和外因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
内因和外因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会发生变化,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也会发生变化。
内外因辩证统一关系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强调了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指出了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
只有充分认识内外因辩证统一关系原理,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推动事物的发展。
内因外因的名词解释

内因外因的名词解释内因和外因是两个常用于分析和解释事物的概念。
它们揭示了事物产生变化和发展的不同来源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对内因和外因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内因内因是指事物变化或发展的内部原因和因素。
它们源自事物自身的性质、特征和内在机制,对事物变化起主导和决定作用。
内因可以是各种内部因素,如内部组成、结构、属性、能力等。
例如,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内因可以是管理水平、技术能力、人力资源等。
在心理学领域,内因主要指个体内部的因素对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个体的性格、智力、认知能力等都是影响其行为的内因。
例如,一个人具备极大的毅力和自律能力,这些内在的特质使他能够在困难的时候坚持前行。
在医学领域,内因通常指引发疾病的身体内部因素。
例如,某些疾病可能与个体的遗传、免疫机制或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有关。
了解内因对于疾病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二、外因外因是指影响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因素。
它们可以是外部环境、条件、力量或过程,对事物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和影响作用。
外因可以是各种外部因素,如社会文化背景、经济环境、政治因素等。
在经济学领域,外因常常指市场需求、政策、竞争等外部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决策和发展的影响。
例如,如果市场需求下降,企业可能需要调整产品组合或开拓新的市场来适应变化。
在生态学领域,外因通常指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例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都可以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重大的影响,并导致物种的灭绝或迁徙。
三、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和外因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既受内因的依赖,也受外因的影响。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外因会通过创造条件、提供机遇等方式对内因进行引导和影响。
以个体经验为例,一位具备良好学习能力和积极性的学生,可以通过外部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家庭的支持等,都是外因对内因的促进和辅助。
另外,内因和外因之间也会产生复杂的互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质变 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事物 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同量变相对。又称突变。质变是 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的,标志着量的渐进过程的中断。 事物的质变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当事物的内部 矛盾斗争激化、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使基本矛盾双方 主次地位发生根本变化,原来处于被支配地位的非主要 矛盾方面上升为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方面时,一事物就 转化为另一不同质的事物。事物的质变瓦解了事物原有 的质量统一体,破坏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突破了事 物原有的度,从而呈现出显著的、迅速的和剧烈的变化。 质变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决 定性环节,也是造成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及其丰富个 性的根据。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成语包含了什么哲学寓意? 是不是"近朱者必赤,近墨者必黑“。 对于外因,我们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外部环境对个人的 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决不可忽视外因对事物变 化发展的作用。这方面,既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的”、“名师出高徒”等有益经验,也有“哥们义气 害死人”之类的沉痛教训。因此,我们必须对周围的 环境作“一分为二”的分析,看到对我们成长的有利 因素,并充分发挥这种因素对我们成长的促进作用, 力争做到“近朱者赤”,以便早日成才;又要看到对 我们成长的不利国家,并尽量抵制、削弱其不良影响, 努力做到“近墨者未必黑”。 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必须和外因结合起来。
第五节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一、事物发展的原因 1.什么是内因和外因 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 固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 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同时存在, 缺一不可的。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就 要既看到内因,又看到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 结合的观点。
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2 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 外因 因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它决 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所以: (l)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①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一个人的进步过程中如何充分重视内因的作 用?大家先说说一个人进步的内固有哪些
一个人进步过程中的内因主要是指本人主观 能动性的发挥,具体表现在理想、志向、进取精 神、意志、毅力、勤奋、战胜困难。挫折、逆境 的勇气等。一个人的进步快慢和程度主要取决于 本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同的条件下,个人主观努 力的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贡献就会 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 能动性,即内在动力,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更大 的成绩。即使是孪生兄弟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 级里学习,外因虽相同,但进步的情况也会有所 不同,进步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成绩有好有差。 其关键就在于每个人的基础、动力、进取精神、 努力程度等内因不同。所,它在事物发展中不 起支配和主导作用。主观努力才是内因,只有通过长期的 主观努力,才能培养和具备善于捕捉和利用机遇的能力。 机遇的出现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非常公正的,关 键是我们能不能把握住。 2. 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人生道路上,顺利的境遇能为个人成长提供良好的条 件,逆境会给个人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如何正确 对待顺境和逆境,能不能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都归结为顺 境和逆境的作用、影响呢? 顺境、逆境都是外因。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都归结为 顺境和逆境的作用属于外因论。外因论完全到事物的外部 去找原因,是完全错误的。
• 2.质变和量变是辨证统一的 P36-37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 量变开拓道路。 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 和质变的统一
关于外因论的错误,我们可以用地理环境决定 论为例来说明。地理环境决定论主张,地理环境 (包括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矿藏等)直接决定 人类的体质、心理和道德,决定人口的分布、种 族的优劣、文化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 弱,并由此决定各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变化。沙 俄时代的一位学者叫做列夫· 梅尼科夫的就曾经说: "水是历史的动力"。其实不管是水,还是气候, 还是资源,任何地理环境都不可能是社会发展的 决定原因。
②正确看待机遇 生活中也确实有这样一些强者,他们 把握住了某一稍纵即逝的机会,或者说是 “机遇”,从而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一 个农村姑娘,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被 田径教练看中,可能她就将在农村中度过 自己的一生,绝不会成为世界田径场上的 名将;一个射击选手,如果不是紧紧把握 住了一次进入省射击队的机会,也绝不会 在奥运会上实现我国奥运史上的零的突破, 取得冠军。因此,能否把握机遇,往往成 为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
(2)扩大对外开放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主要靠我国人民自 己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这是决定四化大业能否实现的 关键所在。但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 放的世界,世界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经济发展 也商不开世界。不能把自力更生理解为闭关锁国,经验证 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 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利用 国外的资金、资源、人才等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因此,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 开放的目的是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和在国际社会中的 竞争能力,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当然,在实行对 外开放中还要抵制资本主义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 等有害的东西的侵蚀。
• 二、事物发展的状态 • 1.量变与质变 • (1)量变 又称“渐变”。与质变相对。指事物 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以及场所的变更,是一种 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唯物辩证法认 为,量变是事物运动的基本状态之一,它由事物 内部矛盾着的各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而引起,是 事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连续不断的变化,因此, 它具有客观普遍性。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内因和外 因结合起来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正确处理独立自 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l)深化改革,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 必须首先充分重视内因。这个内因就是始终把立 足点放在我们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依靠我国各族 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必须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如果我们自己 不努力奋斗,再好的机遇,再有利的国际环境也 是会白白错过的,那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 标就只能成为一种美好愿望。
(2)强调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但不能忽 视外因的作用 据说古代有一个人,他不知道鸭蛋从何而来,别人告 诉他说是鸭子生下来的。某一天,他吃到咸鸭蛋,便赶快 向人说;“你知道咸鸭蛋是什么生的吗?我告诉你,那是 咸鸭子生的。" 从思想方法上说,这个人完全不考虑外因,不能 理解鸭蛋可以由于外部矛盾的作用而变为咸鸭蛋,他单纯 从鸭蛋的内因去考虑,所以认为咸鸭蛋是咸鸭子生的,闹 出了笑话。 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 的条件,外部环境对个人的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对外开放时,总是强调“坚持自力 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强调“要继续在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执行一系列已定的对外开放的经济政 策”。上述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坚持自力更生与实行对外开 放的辩证统一关系。 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 系,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自力更生是发展经 济的立足点,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应该 清醒地看到, “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 有那么一些人还是老殖民主义者的头脑,他们企图卡住我 们穷国的脖子,不愿意我们穷国得到发展。所以,我们一 方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必须在自力更生的 基础上争取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