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评定92511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是评定肌力的主要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与力学、生物力学、人体解剖与生理相结合,使肌力的计算机化评定得以实现并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但徒手肌力检查法仍以其操作简单、科学、实用而成为临床工作中最广泛应用的评定方法,也是老年康复机构最适宜的肌力评定方法。
(一)肌力的定义肌力是指骨骼肌的最大随意收缩力,因此肌力评定的前提条件是:评估随意收缩力,而不是肌肉痉挛所产生的力;评估最大收缩力,而不是任意收缩力,因此受试者必须尽全力测定。
(二)影响肌力评定的生理因素1.肌肉初长度一般来说,每块肌肉都有其特定的最佳长度以产生最大的肌力。
单关节肌缩短或双关节肌两端因向心收缩而靠近时,肌肉收缩力会有所下降,尤其在多关节肌表现明显。
双关节肌和多关节肌相对于单关节肌收缩效率更高,因为其在一个关节处缩短的同时在另一个还可以被拉长,而且多关节肌在做向心收缩时还可以维持一稳定的张力,因为其在一个关节处缩短的同时可以在其他关节维持最佳肌肉长度,这提示我们在检查抗阻肌力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肌肉初长度。
2.肌肉收缩方式从生理学角度看,肌肉离心收缩时可产生最强的收缩力,而等长和向心收缩时肌力较小。
在每一个特定关节角度上,最大的等长收缩力量比相同角度上向心收缩力量强,但是,此角度上最大离心收缩(肌肉抵抗过重的负荷被拉长)所产生的力量还是要大于等长和向心收缩所产生的肌力。
临床上一般不使用离心收缩检查肌力,多用向心和等长收缩。
因为离心收缩速度越快,产生的肌力也越大,很难标准控制,而向心收缩却相反,收缩速度越快产生的肌力越小。
向心收缩时必须控制速度一致,一般选用中度的收缩速度。
而等长收缩时必须在终末角度时用力停住,此时肌力可能比向心收缩高出一个等级。
3.肌肉类型Ⅰ型肌纤维收缩速度慢,但耐疲劳;Ⅱ型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但容易疲劳。
不同肌肉根据作用不同所含肌纤维的比例不同,临床上必须考虑肌肉收缩速率和所施加的阻力大小。
肌力评定标准

肌力评定标准肌力评定是评估一个人肌肉力量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和健身教练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状态,从而为其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或治疗方案。
肌力评定标准是评定肌力的参考标准,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肌力评定方法和标准。
1. 手握力测定。
手握力测定是评定上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测定者应坐姿或站姿,手臂自然下垂,紧握测力仪,然后用最大力量握紧5秒钟,记录下最大握力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手握力应在40-5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手握力应在20-30kg之间。
2. 屈膝力测定。
屈膝力测定是评定下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坐姿或仰卧位,双腿伸直,然后屈膝,直到大腿与小腿成90度角,再用最大力量抬起小腿,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抬腿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屈膝力应在150-20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屈膝力应在100-150kg之间。
3. 推肩力测定。
推肩力测定是评定上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坐姿或站姿,双臂自然下垂,然后用最大力量向前推肩,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推肩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推肩力应在60-8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推肩力应在40-60kg之间。
4. 蹲起力测定。
蹲起力测定是评定下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站立,然后屈膝蹲下,直到大腿与小腿成90度角,再用最大力量站起,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站起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蹲起力应在200-25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蹲起力应在150-200kg之间。
5. 侧平举力测定。
侧平举力测定是评定上肢肌力的常用方法。
被测者坐姿或站姿,双臂自然下垂,然后用最大力量向侧面举起手臂,维持2秒钟,记录下最大侧平举力量值。
成年男性的正常侧平举力应在20-30kg之间,成年女性的正常侧平举力应在10-20kg之间。
以上是常见的肌力评定方法和标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在进行肌力评定时,需要注意保持姿势正确、动作标准,以及确保测定仪器的准确性。
通过科学的肌力评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提高身体素质,预防运动损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
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和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
肌力评定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
肌力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测定。
1.徒手肌力检查(1)概念徒手肌力检查(MMT)是根据受检肌肉和肌群的功能,让受试者处于不同的检查体位,然后嘱其分别在去除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做一定的动作,按照动作的活动范围及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情况将肌力进行分级。
(2)特点①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器具。
②以自身各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定标准,能够反映出与个人体格相对应的力量,比器械肌力测得数值更具有实用价值。
③定量分级标准较粗略。
④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
(3)检查标准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是____年美国哈佛大学Lovett教授的6级分级法(表3-1)。
表3-1 MMT肌力分级标准____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Lovett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法(表3-2)。
表3-2 MRC肌力分级法(4)人体主要肌肉或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表3-3)表3-3 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2. 器械肌力测定当肌力超过3级时,为进一步作准确的定量评定,可采用器械进行肌力测定。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握力测定、捏力测定,背肌力测定、四肢肌群肌力测定和等速肌力测定。
器械肌力测定可获得精确数据但测定肌力时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等速肌力测定,旋转角度要预先设定,运动以恒速进行,故对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骨关节急性扭伤等病人禁止应用;对于疼痛软、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疏松、骨折术后的病人应慎重使用。
(1)握力测定用握力计测定,握力大小可用握力指数评定。
测试者采取坐位,上臂置于体侧,屈肘90°,前臂和腕部取中立位,手握住握力计的手柄,最大力握3次,取握力最大值。
肌力评定简要介绍

肌力评定简要介绍肌力评定是指对人体肌肉力量进行客观测量和评估的过程。
它在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和健康管理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肌力评定进行简要介绍,从其定义、分类、常用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肌力评定是指通过测量肌肉产生的力量大小来评估人体肌肉的功能状态。
肌肉力量是人体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运动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评估肌力状态对于运动员的训练管理、康复科学以及老年人群体健康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类肌力评定可以根据评估的目的、测量的位置和评估的方法等进行分类。
根据评估的目的可以分为运动性肌力评定和功能性肌力评定。
运动性肌力评定主要评估运动员在特定运动项目中的力量表现,而功能性肌力评定则关注人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力量表现,例如下蹲、举重等。
根据测量的位置可以分为全身肌力评定和局部肌力评定。
全身肌力评定通常使用一些全身性训练项目进行测量,如卧推、深蹲等;而局部肌力评定主要关注特定部位的肌肉力量,如手握力、腿缩肌力等。
根据评估的方法则可以分为直接评定方法和间接评定方法。
直接评定方法通过使用专业的肌力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力量的大小,如动作分析仪、力量平台等;而间接评定方法则是通过一些特定的体能测试项目来推测肌力水平,如跳远、引体向上等。
三、常用方法肌力评定的方法主要包括极限肌力评定和重复次数评定。
极限肌力评定是通过测量个体在单次最大耗力情况下的力量水平来评估肌肉的最大力量。
常见的极限肌力评定方法有一次最大重量(1RM)测试和一次最大重复次数(1RMT)测试。
1RM测试是将个体推至最大负荷,测量其能完成的最大重量;而1RMT测试则是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尽量多次的动作,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重复次数评定则是通过测量个体在一定负荷下的动作次数来评估肌力的耐力水平。
常见的重复次数评定方法有平均力量测试(APFT)和康复指数测试,其中APFT常用于军事体能测试,康复指数测试主要应用于康复治疗等领域。
肌力评定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
肌力测试是肌肉功能评定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肌肉骨骼系统病损及周围神经病损伤患者的功能评定十分重要。
同时,肌力测试也是评定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适应症:
1、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
3、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
5、其他肌肉功能障碍
6、正常人群的肌肉功能评定
禁忌症:
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
肌力评定(MRC分级法评定标准)。
肌力的分级和评定标准

肌力的分级和评定标准
肌力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
肌力的分级和评定标准是康复医学和物理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评估工具,用于衡量患者的肌肉功能和康复程度。
以下是肌力的分级和评定标准:
1.0级(零级肌力):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2.1级(一级肌力):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3.2级(二级肌力):肢体在床面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
抬离床面。
4.3级(三级肌力):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5.4级(四级肌力):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6.5级(五级肌力):正常肌力。
这些分级标准是评估患者肌肉功能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和治疗师了解患者的康复程度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这些标准也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评估康复进展。
肌力评定

➢ 2级 患者坐位,上肢外展90°,肘关节屈曲约45°置于水平 台面(台面与腋窝同高),评定人员固定其上臂,嘱其前臂 在台面上滑动,能完成肘关节伸展的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者 为2级。
➢ 1级与0级 患者坐位,试图肘关节伸展运动时,评定人员一 手置于前臂下方支撑上肢,另一手在鹰嘴近端触诊肱三头肌 肌腱,有收缩者为1级,无收缩者为0级。
定人员触诊胸大肌起止点附着部,有收缩者为1级,无收缩
者为0级。
22
23
6.肩关节外旋
【主要肌】冈下肌、小圆肌。
【评定分级】
➢ 5级与4级 患者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上臂置于评定台 面,前臂于台面边缘自然下垂。评定人员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于腕关节近端施加阻力,嘱被检侧前臂用力向前、上 方抬起以完成肩关节外旋,能对抗充分阻力完成肩关节外旋 的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者为5级,能对抗一定阻力完成以上 动作者为4级。
10
2
差(poor,P) 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活动
25
3
尚可(fair,F)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50
4
良好(good,G) 能抗重力以及一定阻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75
5
正常(normal,N)能抗重力以及充分阻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100
9
三、徒手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1.选择适合的测试时机 锻炼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 宜作肌力测试。
【评定分级】
➢ 5级与4级 患者坐位,上肢自然下垂。评定人员一手固定其 肩胛骨,另一手于肘关节处施加阻力,嘱其完成肩关节外展 动作,能对抗充分阻力完成肩关节外展90°者为5级,能对 抗一定阻力完成以上动作者为4级。
临床肌力评定方法

临床肌力评定方法一、肌力分级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在床面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5级正常肌力。
二、测试方法1. 受试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以右手拇指及将右手示、中、环指置于受试者腓肠肌部位,然后嘱受试者做踝背屈动作,检查者用力向下压住受试者踝部并尽量阻止其做背屈动作,测其最大对抗力量。
做同样的动作,检查另一侧。
该项测试能反映受试者腓肠肌的肌力。
检查时应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如两侧力量相差悬殊则说明可能有脊髓受损。
检查踝背屈时应特别注意深反射亢进。
2. 受试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以右手拇指及示、中、环指分别置于受试者股四头肌的髌骨上缘、股骨下端内侧、胫骨结节处,然后嘱受试者做膝关节屈曲动作,检查者用力向下压住受试者膝关节并尽量阻止其做屈曲动作,测其最大对抗力量。
做同样的动作,检查另一侧。
该项测试能反映受试者股四头肌的肌力。
检查时应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如两侧力量相差悬殊则说明可能有脊髓受损。
检查膝关节屈曲时应特别注意浅反射及病理反射有无异常。
3. 受试者取坐位,双髋及双膝关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受试者枕部,用右手用力压受试者背部,看其上肢有无持重抵抗力量;然后嘱受试者双手抱于膝前测试其动作;再嘱受试者将双上肢高举过头,然后检查者一手持受试者腕部向上抬,一手放在受试者枕部向下压,看其上肢有无持重抵抗力量。
以上方法能反映受试者上肢肩背部及上肢肌肉的肌力。
检查时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如两侧力量相差悬殊则说明可能有脊髓受损。
4. 受试者取俯卧位,检查者以双手托于受试者两侧肩峰部位,令受试者用力抬头使下颏离开床面,测其最大对抗力量;然后以手托扶受试者枕部并嘱受试者用力屈颈抬头以测试颈后伸肌的最大对抗力量。
该项测试能反映受试者在运动时其颈部肌肉的肌力。
检查时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课件
14
精选课件
15
2.肩关节后伸
【主要肌】背阔肌、 【评定分级】
大圆肌
➢ 5级与4级 患者俯卧位,上肢置于体侧,前臂旋前。评定人 员一手固定其肩胛骨,另一手于肘关节处施加阻力,令其完 成肩关节伸展动作,能对抗充分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伸 展运动者为5级,能对抗一定阻力完成以上动作者为4级。
10
2
差(poor,P) 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活动
25
3
尚可(fair,F) 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50
4
良好(good,G) 能抗重力以及一定阻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75
5
正常(normal,N)能抗重力以及充分阻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100
精选课件
9
三、徒手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精选课件
3
肌力评定中涉及的肌力低下是指一块 肌肉或肌群主动收缩的能力下降,甚至丧 失,有学者统称为肌无力。肌力低下常见 于原发性肌病、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制动 引起的肌肉废用等。
精选课件
4
三、肌力评定的目的
1. 判断有无肌力下降及肌力下降的程度与范 围;
2. 为制订治疗、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3. 检验神经肌肉病变的恢复程度和速度,以
肌力评定
精选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1第一节 概述一、肌力的定义
肌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肌力是指 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狭义的肌力是指肌肉 主动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即静态或动态收缩的 能力。
精选课件
2
二、肌力评定的定义
肌力评定是指徒手或运用器械对患者肌肉 主动收缩功能进行评定,常用于肌肉骨骼系 统、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周围神经系统疾 病。肌力评定是运动功能评定的重要内容, 主要用来判断有无肌力低下及肌力低下的范 围与程度,为指导康复治疗、检验治疗效果 提供依据。
6.测试时应注意两侧对比 如单侧肢体病变,应先检 查健侧,后检查患侧,在施加阻力大小、完成运动 情况方面进行双侧比较。
7.把握禁、慎用情况 持续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升高,
心脏负担加重,故高血压、心脏病等症状明显者应
慎用该检查;疼痛、骨折、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创
伤未愈等影响检查结果者,不适用该检查;中枢神
➢ 3级 体位和固定方法同前,无外加阻力,能克服肢体重力的 影响,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者为3级。
➢ 2级 患者侧卧位,腋下置一光滑平板,在解除肢体重力的影 响下,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伸展运动者为2级。
➢ 1级与0级 患者俯卧位,试图伸展肩关节时,触诊肩胛骨下
缘的大圆肌、稍下方的背阔肌及上臂后方的三角肌后部纤维,
➢ 3级 体位与固定方法同前,无外加阻力,能克服肢体重力 的影响,完成肩关节外展90°者为3级。
➢ 2级 患者仰卧位,解除肢体重力的影响,评定人员固定其
肩胛骨,被检上肢能沿光滑的台面滑动完成90°外展者为2
级。
精选课件
18
精选课件
19
4.肩关节水平外展
【主要肌】三角肌后部。 【评定分级】
➢ 5级与4级 患者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上臂置于评定台 面,前臂于台面边缘处下垂。评定人员一手固定肩胛骨,另 一手于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嘱其上臂尽力上抬做水平外展, 能对抗充分阻力完成肩关节水平外展的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 者为5级,能对抗一定阻力完成以上动作者为4级。
经系统疾病和损伤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进行徒手
肌力评定。
精选课件
11
五、人体主要肌肉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
(一)上肢肌 (二)下肢肌
精选课件
12
(一)上肢肌
精选课件
13
1.肩关节屈曲【主要肌】
三角肌(前部纤维)、 【评定分级】
喙肱肌。
➢ 5级与4级 患者坐位,上肢自然下垂,肘关节轻度屈曲,前 臂旋前。评定人员一手固定其肩胛骨,另一手在肘关节处施 加阻力,嘱其完成肩关节屈曲动作,能克服充分阻力完成全 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者为5级,能对抗一定阻力完成以上动作 者为4级。
明确治疗、训练的效果并为制定进一步治 疗计划提供依据。
精选课件
5
四、肌力评定的分类
➢ 使用器械与否
徒手肌力评定 器械肌力评定
➢ 肌肉收缩形式
等长肌力评定 等张肌力评定 等速肌力评定
简单仪器 大型仪器
精选课件
6
第二节 徒手肌力评定
一、徒手肌力评定的定义
徒手肌力评定是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做标 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克服自身重 力或对抗阻力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对患者肌 肉主动收缩的能力进行评定。
有收缩者为1级,无收缩者为0级。
精选课件
16
精选课件
17
3.肩关节外展
【主要肌】三角肌(中部纤维)、冈上肌
【评定分级】
➢ 5级与4级 患者坐位,上肢自然下垂。评定人员一手固定其 肩胛骨,另一手于肘关节处施加阻力,嘱其完成肩关节外展 动作,能对抗充分阻力完成肩关节外展90°者为5级,能对 抗一定阻力完成以上动作者为4级。
精选课件
7
二、徒手肌力评定的分级标准
徒手肌力评定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 授Robert Lovett在1916年创立,用以评定肌 肉力量是否正常及低下程度,一般将肌力分为 0~5级。
精选课件
8
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
级别 名 称
标
准
0
零(zero,Z) 无肌肉收缩
相当于 正常的%
0
1
微弱(trace,T) 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 3级 体位与固定方法同前,无外加阻力,能克服肢体重力 的影响,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者为3级。
➢ 2级 患者侧卧位,腋下置一光滑平板,在解除重力下完成 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者为2级。
➢ 1级与0级 患者仰卧位,试图肩关节屈曲时,触诊上肢近端 1/3处三角肌前部纤维及喙肱肌,有收缩者为1级,无收缩者 为0级。
1.选择适合的测试时机 锻炼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 宜作肌力测试。
2.取得患者充分理解及积极配合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 说明,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3.采取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指导患者采取标准的姿势 和体位,并固定可能产生代偿动作的部位。
4.采取正确的检查顺序 检查评定时一般应先作3级
的检查,能够完成3级的动作再继续作4级以及5级
的检查;不能达到3级则作2级检查,不能达到再逐
级下降检查。不必所有级别均进行检查评定,以减
少患者的体力消耗。
精选课件
10
5.正确施加阻力 在评定过程中,阻力应施加于肌肉 附着的远端部位,阻力的方向应与肌肉牵拉力方向 相反,阻力施加的大小应持续而平稳同时密切观察 患者有无不适反应,一旦发生不适反应,应立即中 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