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件之开心果中毒

合集下载

果仁中毒紧急处理

果仁中毒紧急处理

果仁能引起中毒的果仁主要有苦杏仁、苦桃仁、枇芭仁、亚麻仁、杨梅仁、李子仁、樱桃仁、苹果仁等。

中毒主要是食用了未经处理的果仁所至。

大量生食甜杏仁亦可中毒。

毒性:上述果仁含有氰甙类毒物,如苦杏仁含有的苦杏仁甙。

氰甙类物质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水解生成氢氰酸及苯甲醛等,氢氰酸能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造成细胞内窒息,多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生苦杏仁中毒量:成人生食40~60粒,小儿生食10~20粒,致死量约为60克。

生苦桃仁、生枇芭仁致死量分别为0.6克(约1粒)/公斤体重和2.5~4克(2~3粒)/公斤体重。

中毒表现:一般在进食果仁2小时内发病。

轻度中毒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面红、口唇及舌麻木、头痛、头晕、心慌、胸闷等,呼出气中有苦杏仁味。

重度中毒可出现抽搐等。

另外,尚可出现四肢末端疼痛、感觉异常。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

出现中毒症状者要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同时送医院抢救。

中毒预防:不食用未经处理的果仁。

将果仁去皮去尖,热水浸泡一天,不加盖煮熟,使氢氰酸挥发后方可食用。

薄荷薄荷又名苏薄荷,为常用中药,其提取剂薄荷醇为清凉油的主要成分。

民间也有用薄荷叶外敷或煮成糊状外用治疗某些疾病。

中毒常因过量服用所致。

毒性:薄荷含挥发油1~3%,油中含薄荷醇(薄荷脑)80%左右,其次为薄荷酮、异薄荷醇、蒎烯等。

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对延髓中枢及心脏有抑制作用。

服薄荷脑20毫升可致严重中毒。

中毒表现:多在进食后10余分钟至数小时发病。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头昏、手足麻木、步态不稳、昏睡、昏迷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喉头痉挛、呼吸慢、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血压下降等。

可发生过敏性皮肤改变。

紧急处理: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给患者口服活性炭50克。

中毒后24小时内禁食牛奶及油腻食物。

出现中毒症状者要尽快到医院就诊。

中毒预防:避免小儿采食薄荷。

不要听信偏方,大量食用薄荷。

治疗要在中医大夫的指导下进行。

毒芹又称野芹菜、毒人参、芹叶钩吻、斑毒芹等。

2010食品安全相关事件

2010食品安全相关事件

2010食品安全相关事件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6、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

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7、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身边的食品安全大事件

身边的食品安全大事件

身边的食品安全大事件1. 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等过程中不受污染和变质,确保不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状态。

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食品安全事件的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食品安全事件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或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影响大量人群健康的问题。

这些事件通常与食品的污染、添加物超标、不合规生产等因素有关。

3. 身边的食品安全大事件3.1 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毒奶粉事件。

这起事件涉及多个奶粉品牌,导致数千名婴儿中毒,甚至死亡。

事件的原因是奶粉中添加了含有致癌物质和有害物质的工业添加剂,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标准。

3.2 病死猪肉事件2013年,中国媒体爆料称,一些地方出现了病死猪肉被加工成食品的情况。

这些病死猪肉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和病原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3.3 毒蔬菜事件2014年,中国媒体报道了一起毒蔬菜事件。

这起事件中,一些农民使用了超量的农药和化肥,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

这些蔬菜被送往市场销售,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潜在危害。

3.4 有毒大米事件2016年,中国湖南省爆发了一起有毒大米事件。

这起事件涉及湖南省的多个地区,大米中被检测出农药和重金属超标。

这些有毒大米被销往全国各地,严重危害了大量消费者的健康。

3.5 假药事件假药事件是指在药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生产商使用劣质原料、违规生产或销售假药的行为。

这些假药可能没有药效,甚至有害无益。

假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4. 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消费者。

4.1 政府的责任政府在食品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

政府还应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同时,政府需要提供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一起家庭集体聚餐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起家庭集体聚餐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起家庭集体聚餐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聚餐的频率也随之增加。

随之而来的却是食物中毒事件的频繁发生,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对一起家庭集体聚餐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此类事件的发生。

一、原因分析1. 食材质量不合格在家庭集体聚餐中,菜肴的主要食材通常是通过市场购买而来。

由于一些商贩为了追求高利润往往会购买质量不过关的食材,导致了食物中毒的风险随之增加。

2. 食材处理不当在菜肴的制作过程中,如果食材处理不当,则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和繁殖,从而引起食物中毒。

在烹饪过程中未注意食材的清洗和煮熟度,或者使用了过期变质的食材等。

3. 餐具卫生问题在家庭集体聚餐中,往往会出现餐具清洁不到位的情况。

如果餐具未经过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处理,就容易将细菌传播到食物中,从而造成食物中毒。

4. 食物保存不当聚餐后的剩菜剩饭如果保存不当,就容易滋生细菌产生毒素,进而造成中毒。

5. 疏于食品安全意识一些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养成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导致在家庭集体聚餐时未加以重视,从而给食物中毒带来了可乘之机。

二、对策建议1. 选购食材时,尽量选择正规的超市或者农贸市场购买,避免在街边小摊购买食材。

2. 在烹饪过程中,对食材进行彻底的清洗和加热处理,确保食材的卫生安全。

3. 餐具的清洁和消毒同样重要,建议使用热水和洗洁精进行彻底清洁,或者使用高温消毒工具进行处理。

4. 合理规划食物数量,避免剩菜剩饭的产生。

对于剩余食物,应尽快加工处理或者及时保存,并在保管过程中注意卫生,避免细菌滋生。

5. 家庭成员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学习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了解食品安全法规,以便在聚餐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予以排除。

6. 在聚餐前,应做好饮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家庭成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防范意识。

7.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购买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对食材进行检测和筛查,确保食品的安全。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餐饮等环节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

为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反思:1. 江苏婴儿奶粉事件该事件发生于2018年,江苏某公司生产的婴儿奶粉受到污染,导致多名婴儿感染细菌,其中一名婴儿不幸死亡。

该公司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没有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问题缺乏严格监管。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加强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标准。

2. 河北致命毒豆芽事件在2012年,河北某地一家餐馆使用未经检测的豆芽,结果导致30多名顾客出现中毒症状,其中一人不幸身亡。

事件调查显示,该餐馆没有采取必要的食品安全措施,从而导致食品污染。

此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的关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吸取了经验教训。

3. 上海“地沟油”事件2014年,上海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制作食品时使用了大量的“地沟油”,即废弃的、劣质的食用油。

这样的食用油中含有大量不健康的物质,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这一事件揭示了一些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来源和质量的担忧。

以上案例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这些事件的发生都对我们提醒意义重大。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1. 张三, "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警示教育," 食品安全研究, vol. 1, no. 1, pp. 10-15, 2019.2. 李四,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食品安全与质量, vol. 2, no. 2, pp. 20-25, 2020.以上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食物致命的案例

食物致命的案例

食物致命的案例
1. 罂粟种子:罂粟种子中含有鸦片成分,过量摄入会导致呼吸抑制、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罂粟种子被严格限制使用,主要用于制作药物。

2. 苦杏仁:苦杏仁中含有氰化物,摄入过量会引发中毒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心律不齐等,严重时可致命。

3. 河豚:河豚内脏和皮肤中的毒素特别强烈,若没有经过专业处理,食用河豚会导致中毒死亡。

4. 金针菇:金针菇中含有一种致命的毒素,称为蛋白链霉菌毒素A,摄入过量会引发急性肝衰竭,导致死亡。

5. 腐肉:腐肉中可能存在各种细菌和寄生虫,摄入后会引发严重的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6. 菌类中毒:一些野生菌类中含有致命的毒素,如毒蕈类,摄入后会引发中毒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7. 砒霜:砒霜是一种剧毒物质,摄入后会引发严重的中毒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砒霜可通过多种方式被人摄入体内,如食物中被人恶意投毒等。

8. 鲭鱼:鲭鱼中含有较高的汞含量,摄入过量会导致汞中毒,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9. 杀虫剂:食物中可能残留有杀虫剂,摄入过量会引发中毒症状,严重时可能致命。

10. 亚硝酸盐:食物中可能存在亚硝酸盐,摄入过量会引发亚硝酸
盐中毒,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以上是关于食物致命的案例,每个案例都有不同的致命原因和严重后果。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人身健康,我们需要加强对食品的监管和检测,避免食用可能存在致命风险的食物。

同时,对于食品的选择和烹饪过程也需要注意,避免食用不安全的食物,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由霉菌引发的食品中毒案例分析

由霉菌引发的食品中毒案例分析

由霉菌引发的食品中毒案例分析案例标题:食品中毒案例——霉菌引发的食品中毒事件案例背景:时间:2008年10月地点:某城市当事人:李某、王某、旺旺食品厂事件经过:2008年10月初,李某购买了旺旺食品厂生产的一批香脆饼干。

在食用过程中,李某突然感到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并迅速就医。

医生初步判断为食物中毒,并建议李某报警处理此事。

随后,李某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并将购买的香脆饼干提供给警方进行检验。

经过分析鉴定,警方发现香脆饼干中存在霉菌污染问题,且霉菌超标严重。

为了确认问题的原因,警方联系并调取了旺旺食品厂的生产记录。

通过调查,警方发现,旺旺食品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过期的原材料,且生产环境卫生状况不佳。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香脆饼干中出现了霉菌污染,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

在进一步调查过程中,警方发现旺旺食品厂在此之前曾发生过类似的霉菌污染案例。

2010年前后,该厂曾两次被曝光使用过期原料,并因此造成了一系列的食物中毒事件。

然而,由于当时相关法律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够严格,旺旺食品厂并未受到较大的处罚。

案件进展:李某作为受害者,委托律师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旺旺食品厂承担侵权责任并给予相应赔偿。

律师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及相关的相关法律法规,强调旺旺食品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违法行为,造成严重的后果,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旺旺食品厂方面辩称,霉菌污染是不可抗力造成的,与其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无关。

但律师通过呈现相关证据,如生产记录和调查报告,证实了旺旺食品厂存在生产环境卫生状况不佳,使用过期原料等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食品中毒事件发生。

法院判决: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认为,旺旺食品厂存在生产月饼时使用过期原料、生产环境卫生不合格等违法行为,导致香脆饼干霉菌超标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旺旺食品厂赔偿李某一定的医疗费用、精神损失费及经济损失费。

律师点评: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食品安全侵权案件,旺旺食品厂因使用过期原料、生产环境卫生不好等问题,导致生产产品发生霉菌超标严重的情况,并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直接威胁。

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包括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等多个环节。

以下是一些过去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
1.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国,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三聚
氰胺奶粉丑闻,许多品牌的奶粉受到污染,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肾脏疾病,数名婴儿死亡。

问题源于某些奶粉生产商为提高蛋白质含量而添加有毒的三聚氰胺。

2.沙门氏菌污染(全球,不同年份):沙门氏菌是一种引起食物
中毒的细菌,它可以存在于家禽、生肉和生蔬菜中。

多次发生的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导致数百人中毒,引发大规模食品召回。

3.黄曲霉毒素食品污染(亚洲和非洲地区,不同年份):黄曲霉
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常常在玉米、花生等食品中被发现。

长期摄入含有高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品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4.大肠杆菌污染(欧洲,2011年):德国爆发了一场由大肠杆
菌引起的细菌感染爆发,导致数十人死亡,数千人患病。

这起事件的起源被追溯到蔬菜的污染,但追踪污染源一度困难。

5.马来西亚毒鸡蛋事件(马来西亚,2018年):马来西亚发生
了一起毒鸡蛋事件,鸡蛋中检测出农药氟虫腈。

这导致了大规模的鸡蛋召回,并引发了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的担忧。

这些案例突显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也强调了对食品产业和监管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加强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