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框 经济重心的南移

合集下载

10. 经济重心的南移

10. 经济重心的南移

•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
2、原因
•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 • 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 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人力因素) • 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气候温润, 雨量充沛)。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表现)
蜀地 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丝 织 业: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棉 织 业: 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南 方 经 济 发 展
商业繁荣 手工业进步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成为定局
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 有何表现?
(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 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宋朝有发达的 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3) 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 海外贸易的发展。 表现: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范围广;有闻名世 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设置市舶司;宋 朝的外贸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经 济 方 相 对 安 定 北 人 南 迁
南方初步开发 经 济 重 心 逐 渐 南 移
北宋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东汉末年—东晋初年 南移的三个时期 北 方 战 乱 人口南迁 唐代中叶—五代十国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农业发展
初步开发 加速南方经济开发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
制 瓷 业: 江南成为制瓷业的重心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造 船 业: 居世界首位
哥窑冰裂纹碗
景 德 镇 瓷 器
玉荷瓶(景德镇瓷器)
南海1号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表现
• 出现了大都市:开封、临安最大 • 出现了早市、夜市 •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为了鼓 励对外贸易,设立市舶司 • 出现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南宋出现会子,纸币与铜钱并行

05经济重心的南移(18张PPT素材)

05经济重心的南移(18张PPT素材)

图二:孩 儿 枕
课堂练习
图三:宋代海外贸易图
课堂练习
4.看图思考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宋代哪些方面 的成就? (2)图一反映的成就,对经济发展和生活有什么 意义? (3)取得图三的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图三反映的成就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对贸易 和交通发展有何影响?除此之外,经济重心的南移还 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探寻江南的变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作者是谁,生 活在什么时代?
2.白居易生活时 代以前的江南和后来的 江南又是如何的?
一、探寻江南的变化
说一说
阅读以下史料,分析不同时期江南的特点。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 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 无千金之家。(《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则数郡忘饥。(《宋书》) 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宋· 高斯得《耻堂存 稿》)
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二、探寻江南变化的原因
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大约在魏晋时期 1.—————————:开始南移 2.安史之乱至五代十国:继续南移 3. 南宋 :完成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各种因素 综合的结果。
小资料
南 方 朝代 西汉 唐朝 北宋 北 方
人口 (户)
2 470 685 3 920 415 11 224 760
二、探寻江南变化的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原因)
南方社会安宁、政局稳定——社会角度 大量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 ——技术层面 北方人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 的劳动力 ——人力资源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自然因素 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政治因素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

“国家根本,仰 给东南。” ——《宋史》
商 纺织中心 业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中 制瓷中心 北宋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 56 心 1045年 (贯) 南宋
1196年
苏 湖 粮 仓

南宋 赋税 6000000 14319000 81:19
0
我幸福,因为我生 活在全世界最美好的城 市,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 和确立.我的日子会过的 更好的。我最喜欢喝茶, 你们呢?喜欢喝什么?有 机会我们来好好讨论一 下茶吧!
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茶叶 棉花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2、表现:
(1)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
水稻的推广 两宋时由于政府提倡,水稻
种植推广到淮河和黄河流域,并从越南引进 优良稻种占城稻。由于南方温暖湿润适合水 稻生长,因此,南方成为宋朝粮食主产区。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2、表现:
“不问肥瘠皆可种 …得米多,价廉”
谢谢大家给我提出了 这么多好的建议,再见!”
课堂小结
类别
农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发展成就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发达 ,罗盘针开始用于航海 临安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 子 空前发展;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广州、泉州 、 明州是大商港
到了南方,我可以 做些什么呢?帮我 出出主意吧!
个 人 小 档 案
姓名:朱子柳 性别:男 年龄:保密 籍贯:未定
手机:没开通 电话:未使用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小结: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 农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手工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货币 发展成就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 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 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 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 技术和劳 动力。 2、自然环境好,适宜农业发展。 3、社会环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
粗读感悟,浏览课文 思考:经济重心的南移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南方农业的发展。 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3.南方商业的繁荣。
二、南方农业的发展
1、原因: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优越。
2、 农 业 的 发 展 表 现
1、粮食作物 新品种:越南的占城稻
产粮区: “苏(州)湖(州)熟,天下足”
产量提高 :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2、经济作物 棉花:两广 、福建 --长江流域
茶叶:南方大量种植茶树
第10课
学习目标:
经济重心的南移
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 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识记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 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 的标准,就是看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 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 中国地域以淮河----秦岭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南方地广人 (南朝时) (宋朝时)
稀,人们以 稻米、鱼为 主食,还采 集果实和贝
江南地广野 丰,民勤本 业,一岁或 稔,则数郡
朝廷时仰 东南之财 赋,语曰:
类为食…… 忘饥。丝绵 “苏湖熟,
刀耕火种, 布帛之饶, 天下足”。
没大有 多积 很蓄贫回济,困忆开。江发南旳衣经原覆天下。”
因有哪些?
一、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旳原因是 什么?
名锦。
对外贸易
商业 哥窑鱼耳炉
货币
四南方经济发展旳体现
农业
粮食作物 占城稻旳引进与推广;苏湖成 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旳种植和栽培得 到推广
手工业
纺织业 丝织业超出北方(江浙、蜀
地)。棉织业推广
制瓷业 重心在江南(哥窑、景德镇)
造船业 宋代居首位(广州、泉州)
商业城市
对外贸易
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旳种植和栽培得
到推广
蜀锦系纯真纺丝织织业品丝,织业质超地出柔北软方(。江以浙华、蜀丽 精美、手色工调业明艳、文饰地典)。雅棉著织称业。推广蜀锦距今
已经有2023数年制旳瓷历业史重,心在它江源南于(上哥窑古、、景兴德镇于)
秦苏汉州、旳盛宋于锦唐、商宋广业造。西城船南市四旳业宋川壮宋棉旳锦代毯蜀并居首锦称位、 为(南中广州京国、旳旳泉云四州锦大) 、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旳种植和栽培得 到推广
手工业
纺织业 丝织业超出北方(江浙、蜀
地)。棉织业推广
制瓷业 重心在江南(哥窑、景德镇)
造船业 宋代居首位(广州、泉州)
商业城市 商业城市繁华(临安)
对外贸易
商业
货币
宋朝海外贸易为何发达?有何 体现?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和结束时间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和结束时间

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和结束时间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

1、开始南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在此之前,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

自此后,因蜀汉和东吴的开发,南方经济开始发展。

2、经济重心迅速南移:隋唐五代时期。

经济重心快速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南朝所在的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北方快一些。

3、南移最终完成:北宋到南宋时期。

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持续发展,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众所周知,经济中心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而重心则可以有多个。

中心的辐射面广,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甚至世界;而重心只能辐射周边地区的经济。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苏湖熟,天下足•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粮食作物:•1、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2、水稻在粮食产量中居首位•3、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经济作物:•1、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2、茶树栽培有很大的发展,南方的甘蔗、柑橘和荔枝等生产也很兴旺。

•手工业:•丝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棉织业:从海南岛兴起,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

•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的繁荣:宋代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东京和临安。

南宋时期的临安,“买卖昼夜不绝”。

•2、城市居民区、商业区之间的界限消除。

•3、出现许多新事物,如北宋时期,四川成都地区出现了可代替铁钱流通的纸币“交子”;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枚商标。

•根据上述资料,归纳总结“苏湖熟,天下足”的原因。

•从资料1可以看出,苏湖一带重视水利,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从资料2可以看出,当时所采取的精耕细作生产方式,提高了粮食产量。

•从资料3和资料4可以看出,新稻种在这一地区的推广,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从资料3中可以看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也推动了苏湖一带的农业发展。

•上述几种因素,共同促成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

•从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来看,纸币、商标、广告的出现各有什么意义?•纸币比以往的金属货币更方便携带和交换;商标可以让消费者容易分辨商品的来源,生产者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广告可以引导消费者的选购,同时也有利于商家的经营活动。

总之,纸币、商标和广告的出现,说明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北朝:•P79、江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司马迁描述的汉代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但贫富分化的程度也低;而《宋书》所描述的南朝时期的江南,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定义经济重心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活动的集中区域,即经济发展的中心。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指世界各国经济重心由北半球向南半球转移的过程。

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 人口分布的变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目前,全球人口的60%集中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这些地区成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地区。

2.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降低贸易成本,促进产品和服务的流动,增加投资,提高经济效率。

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进而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3. 技术进步的推动技术进步的发展促使南方国家实现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重心向南移动。

南方国家通过引进、吸收技术和人才,建设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等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和升级。

4. 资源的再分配全球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南方国家拥有的资源得以再分配。

例如,南方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资源等,通过开采和出口,推动了经济重心向南移动。

5.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

南方国家逐渐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市场。

例如,中国、印度、巴西等经济大国的崛起,使得南半球的经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三、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 经济增长的加速经济重心南移使得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北方地区。

例如,2000年至2019年间,全球GDP的增速中,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速是4.9%,而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速仅为1.9%。

2. 区域经济的极化经济重心南移加剧了全球城市竞争,区域经济的极化趋势愈加明显。

一些南方地区的城市崛起成为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

3. 全球化的推进经济重心南移促使南方国家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快,对全球经济体系的结构和规则产生重要影响。

南方国家逐渐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角色和影响力力量。

4. 贸易合作机会的增加经济重心南移提高了南方地区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的地位,增加了南方国家之间开展贸易合作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 棉织业:南宋时,棉纺织业发展到了东南沿海地区。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南宋棉毯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 2 ) 制 瓷 业 :
钧窑瓷花盆
定窑梅瓶
汝窑薰炉
哥窑瓷盘
官窑瓷瓶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秧马
占城稻
先进生产工具的应用
优良作物品种的推广
促进农业迅速发展
《插秧图》
《灌溉图》
《耕织图》
《耕获图》
1、南方农业的发展——经济作物
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区域不断扩 大,甘蔗、柑橘和荔枝等生产也很兴旺。
茶树栽培有了 很大的发展
北宋
南宋
两广 福建
长江 流域
棉花种植的推广
2、南方手工业非常繁荣 (1)纺织业:
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到了宋 朝,我国古代经济的重心已从北方 移到了南方。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魏晋时期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唐代后期
南宋时期 ——全国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 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乱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 破坏。其后,北方经历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 战乱不休。 1.北方多战乱,南方安定。 材料二: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长 期经济发展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破坏较小, 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三:吴越王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 3.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材料四:
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等都提供了典型标本。
其搭载的文物也有可能解开‘海上丝绸之路’
的诸多秘密,其文物考古价值远远高于经济
价值。距今800多年。此后试探发现,船上
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
的国宝级文物。
• “南海一号”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瓷器, 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 窑等宋代著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 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 物。“南海一号”还出土了许多“洋味” 十足的瓷器,从棱角分明的酒壶到有着
何为“经济 重心”?
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 经济重心: 提供主要财政支持、对整个国家 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 标准,就是看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 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
《史记》
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 米、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 贝类为食,……刀耕火种, 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史记》
图一:北宋纸币铜版印本、 刘家功夫针商标及铜版
图二:孩 儿 枕
图三:宋代海外贸 易图
4.看图思考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宋代哪些方面的成就?
(2)图一反映的成就,对经济发展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3)取得图三的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图三反映的成就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对贸易和交通发展 有何影响?除此之外,经济重心的南移还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那时的 商业城市很 多,最大的 是东京和临 安,是拥有 百万人口以 上的大都市。
经济重心南移给我们发展经 济提供了哪些启示?
1、政治稳定境为代价。
3、要充分利用当地和外来的人 力资源。
1、右图两宋时期出现的秧马提高( D ) A 日常生活的舒适度 B 文化生活的娱乐性 C 水上运输的效率 D 农业生产的效率 2、宋代发展起来的“瓷都”指( C ) A 湖北汉口镇 B 广东佛山镇 C 江西景德镇 D 河南朱仙镇 3、北宋时期,我国( C )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A 北宋都城 B 勾栏瓦子 C 四川 D 江南 4、在现实生活中,纸币出现的意义有( A ) ①方便人们购买商品 ②为商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③有利于政府控制税收 ④为经济建设筹集更多资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从我国现代生活的需要来看,纸币、 商标、广告的出现各有什么意义?
纸币比以往的金属货币更方便携带和交换;
商标可以让消费者容易分辨商品的来源,生产 者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 广告可以引导消费者选购,同时也有利于商家 的经营活动。 总之,纸币、商标和广告的出现,说明了宋代 商品经济的繁荣。
宋代《货郎图》
苏湖熟, 天下足。
商业
造船业 商品经济发 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商标已经出现。 展的新动向 商业城市 北宋的东京、南宋的临安人口都超过百万。
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棉织业发 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江浙、景德镇)。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1、南方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
由此可见西汉时南方经 济水平怎样?
相对落后,经济重心 当时在北方。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 稔(庄家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 “(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 曰‘苏常(苏州、常州一带)熟,天下足’。”
西汉之后,南方的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呢?
喇叭口的大瓷碗,都具有浓郁的阿拉伯
风情。
南海1号复原图
3、商业繁荣 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 东京城有哪些新气象? ①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 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 ②商业活动时间延长,有 夜市和早市; ③出现娱乐场所“瓦子”; ④有了专业性市场,如鱼 市; ⑤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唐长安城
长安城内住 宅区和商业区是 分开的,“坊” 为住宅区,“市” 为繁华的商业区, 其中“货财二百 二十行,四面立邸, 四方珍奇,皆所 积聚。”
“瓷都”景德镇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有千年历 史。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 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 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 粉彩、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 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国的英文名 称“CHINA”的小写就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 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并以此突出 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北宋东京
请思考: 1.交子出现前,人们使用 地 什么货币进行流通?有什么缺点? 区
1、纸币的出现
北 出 铜钱或铁钱,笨重不易于携带。 现宋 2、纸币的出现有什么实际意义? 交初 期 子 易于携带,方便了人们购买商品, 四 促进商业发展。 川
最 早 的 纸 币 交 子
——
2、商标和广告的出现
我国 目前发现 的最早的 商标: “济南刘 家功夫针 铺”。
瓷 器
青影观音坐像
青白磁水注
缠枝牡丹纹梅瓶
(3)造船业: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造船业最兴盛的城市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 宋朝的海船已装有指南针,能准确的辨别方向。
罗盘针
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南海1号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
船,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
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对研究我国古代
朝代 西汉 唐 北宋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247万 392万 1122万 占全国比例 19.8% 43.2% 62.9% 人口/户 998万 515万 662万 占全国比例 80.2% 56.8% 37.1%
4.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工具
二、南方经济发展具体表现
宋代经济成就(经济重心南移后的经济表现) 领域 类别 发展成就 引进占城稻;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苏湖成 粮食作物 为粮仓。 农业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纺织业 手工业 制瓷业
宋朝的农业,有哪些新的发展?
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宋人《耕获图》
南 宋 谚 语
苏 湖 熟 , 天 下 足 。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南方麦田面积迅速增加,许多丘陵山地种上了麦、 粟、豆等作物。
——
重视水利,为 农业生产创造 了良好的灌溉 条件。 精耕细作的生 产方式提高了 粮食产量。 新稻种的推广 促进了粮食产 量的提高。 政府对农业的 重视推动了农 业发展。
5、南宋的都城临安即今天的( C ) A 南京 B 上海 C 杭州 D 开封 6、《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 A ) A 北宋都城汴梁 B 东汉都城洛阳 C 唐都长安 D 元朝大都 7、从现实生活看,商标和广告出现的意义有( B ) ① 便于商品流通 ② 产品质量的保证 ③ 便于人们消费 ④ 促使商家保证质量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8、南京最早成为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可能是在( C ) A.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晋、南朝时期 D.隋朝时期 9、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具有决定性因素的是( D ) A.社会环境的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 C.政治中心的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
优良作物品种的推广——占城稻
占城稻原产于越南中南部,具有耐干旱、稻 穗长、生长期短的优点。宋太宗时,在北方引种 “七月熟”早稻成功,从此,水稻在黄河流域不 断得到推广。所以北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已扩展 到黄河流域。水稻逐渐在粮食产量中跃居首位, 成为宋朝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宋高宗时,明州 (今浙江宁波)亩产稻谷六、七石,创宋朝亩产 的最高纪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