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概论-柔性路面设计31页PPT
合集下载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

4.4 水泥混凝土路面
路面施工机械
沥青洒布机是在以贯入法、表面处治法修筑路面,稳定土壤以及路拌沥青混合料等工程中,用以运输、洒布液态沥青和煤焦油的一种专用机械
石屑撒布机: 用来撤布石屑到洒过沥青的路面上,作为黑色路面的配套机械。 构造:由一个箱形料斗和装在料斗下方的撒料转筒所组成。转筒的侧面有用弹簧钢板做成的斗门,斗门与转筒之间有可调整的间隙。当转筒旋转时就将料斗的石屑从斗门缝撤出去。 石屑撒布机有拖式和自行式
01
03
02
施工缝:每天工作结束或因临时原因而中断施工时,需设置横向施工缝
混凝土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需设置纵向施工缝。横向施工缝应尽可能设在缩缝处,做成设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如有困难而设在缩缝之间时,施工缝采用设拉杆的企口形式,以保证缝隙不张开。纵向施工缝则采用设拉杆的平缝或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传力杆和拉杆的尺寸和间距.与前述缩缝和胀缝的传力杆和拉杆相同。
路面结构层次划分示意图 i-路拱横坡度;1-面层;2-基层(有时包括底基层); 3-垫层;4-路缘石;5-加固路肩(硬路肩);6-土路肩
路面工程概述
4.1 路面工程概述
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等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层去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
路面工程概述
4.1 路面工程概述
一类是由松散粒料 另一类是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等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路面施工机械
沥青洒布机是在以贯入法、表面处治法修筑路面,稳定土壤以及路拌沥青混合料等工程中,用以运输、洒布液态沥青和煤焦油的一种专用机械
石屑撒布机: 用来撤布石屑到洒过沥青的路面上,作为黑色路面的配套机械。 构造:由一个箱形料斗和装在料斗下方的撒料转筒所组成。转筒的侧面有用弹簧钢板做成的斗门,斗门与转筒之间有可调整的间隙。当转筒旋转时就将料斗的石屑从斗门缝撤出去。 石屑撒布机有拖式和自行式
01
03
02
施工缝:每天工作结束或因临时原因而中断施工时,需设置横向施工缝
混凝土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需设置纵向施工缝。横向施工缝应尽可能设在缩缝处,做成设传力杆的平缝形式。如有困难而设在缩缝之间时,施工缝采用设拉杆的企口形式,以保证缝隙不张开。纵向施工缝则采用设拉杆的平缝或设拉杆的企口缝形式。传力杆和拉杆的尺寸和间距.与前述缩缝和胀缝的传力杆和拉杆相同。
路面结构层次划分示意图 i-路拱横坡度;1-面层;2-基层(有时包括底基层); 3-垫层;4-路缘石;5-加固路肩(硬路肩);6-土路肩
路面工程概述
4.1 路面工程概述
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等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层去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
路面工程概述
4.1 路面工程概述
一类是由松散粒料 另一类是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等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概论讲义PPT课件精选全文

第37页/共94页
路基的干湿类型
路基湿度的来源
大气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水蒸气及其凝结水、给排水设施泄露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
标准:平均稠度Bm=(WL-Wm)/(WL-Wp) 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
路基临界高度
第38页/共94页
6.2路基设计 一. 路基横断面基本形式
路堤
路堑
半挖半填路基
3.1竖曲线设计
定义 分类 作用
第19页/共94页
竖曲线要素计算
变坡角 1 (2 “”为凸曲线、“”为凹曲线) 曲线长L R
切线长T
L 2
外矢距E T 2 2R
切高y x2 2R
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某桩号在凸(凹)曲线上的设计标高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高-(+)y
拓宽路口式交叉口设计 拓宽车道数
拓宽位置的选择
拓宽车道长度的计算
环形交叉口设计
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
环道的宽度
交织角
环岛进出口的转弯半径
第32页/共94页环 道 的 横 截 面
交叉口竖向设计
原则
基本形式
设计方法及步骤
O2
E2 A
E D3
E3
M3
O3 F3 F
第33页/共94页
计算图示
5.2立体交叉设计
路基土方施工
开挖
运输
填堆
压实
第45页/共94页
修整
路基压实
压实土基的意义
影响路基压实效果的因素:
干
内因: 含水量
容 重
土质
外因: 压实功能
压实机具
第46页/共94页
路基的干湿类型
路基湿度的来源
大气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水蒸气及其凝结水、给排水设施泄露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
标准:平均稠度Bm=(WL-Wm)/(WL-Wp) 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
路基临界高度
第38页/共94页
6.2路基设计 一. 路基横断面基本形式
路堤
路堑
半挖半填路基
3.1竖曲线设计
定义 分类 作用
第19页/共94页
竖曲线要素计算
变坡角 1 (2 “”为凸曲线、“”为凹曲线) 曲线长L R
切线长T
L 2
外矢距E T 2 2R
切高y x2 2R
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某桩号在凸(凹)曲线上的设计标高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高-(+)y
拓宽路口式交叉口设计 拓宽车道数
拓宽位置的选择
拓宽车道长度的计算
环形交叉口设计
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
环道的宽度
交织角
环岛进出口的转弯半径
第32页/共94页环 道 的 横 截 面
交叉口竖向设计
原则
基本形式
设计方法及步骤
O2
E2 A
E D3
E3
M3
O3 F3 F
第33页/共94页
计算图示
5.2立体交叉设计
路基土方施工
开挖
运输
填堆
压实
第45页/共94页
修整
路基压实
压实土基的意义
影响路基压实效果的因素:
干
内因: 含水量
容 重
土质
外因: 压实功能
压实机具
第46页/共94页
柔性路面设计 ppt课件

当沉陷严重时,超过了结构的变形能力,在结构层受拉区产
生开裂而形成纵裂; 并有可能逐渐发展成网裂。
2、造成路面沉陷的主要原因是:路基土的压缩。 当路基土的承载能力较低,不能承受从路面传至路基表面的 车轮压力,便产生较大的垂直变形即沉陷。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3、控制标准: 为了控制路面的沉陷,可选用路 基的垂直压应力或垂直压应变作为设计标准,如:
ppt课件 33
永久变形量。
P [ P ]
2)或以路基顶面的竖向压缩应变作为指标。
z 3 [ z 3 ]
上述设计指标,对任一柔性路面都要满足。
ppt课件
27
§13-6 弹性层状体系的弯沉计算
由不同材料的结构层及路基组成的路面结构,在荷载作 用下其应力应变关系一般呈非线性特性,因此说,沥青路 面在力学性质上属于非线性的弹粘塑性体。 但是考虑到行驶车轮作用的瞬时性,在路面结构中产生
B
C zppt课件
32
2、双圆图式:
•表面弯沉
E1、µ1 E2、 µ2 E0、µ0
δ δ δ
p D B C z A h H r
竖向应变的总和,70~90%系由路基提供。一般,基层厚度对 弯沉的影响比面层大,E0影响比E2大得多,E0增大20%相当
于E2增大100%的效果。
所以要弯沉减少,提高E0为宜,其次才是E2和H。
最主要的破坏模式为疲劳开裂、低温缩裂和车辙。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旧混凝土路面补强时常在原有路面上加铺一层沥青罩面
,当混凝土位移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沥青罩面层的抗拉强 度时,罩面层就会开裂,这种裂缝即称为反射裂缝。
ppt课件
9
生开裂而形成纵裂; 并有可能逐渐发展成网裂。
2、造成路面沉陷的主要原因是:路基土的压缩。 当路基土的承载能力较低,不能承受从路面传至路基表面的 车轮压力,便产生较大的垂直变形即沉陷。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3、控制标准: 为了控制路面的沉陷,可选用路 基的垂直压应力或垂直压应变作为设计标准,如:
ppt课件 33
永久变形量。
P [ P ]
2)或以路基顶面的竖向压缩应变作为指标。
z 3 [ z 3 ]
上述设计指标,对任一柔性路面都要满足。
ppt课件
27
§13-6 弹性层状体系的弯沉计算
由不同材料的结构层及路基组成的路面结构,在荷载作 用下其应力应变关系一般呈非线性特性,因此说,沥青路 面在力学性质上属于非线性的弹粘塑性体。 但是考虑到行驶车轮作用的瞬时性,在路面结构中产生
B
C zppt课件
32
2、双圆图式:
•表面弯沉
E1、µ1 E2、 µ2 E0、µ0
δ δ δ
p D B C z A h H r
竖向应变的总和,70~90%系由路基提供。一般,基层厚度对 弯沉的影响比面层大,E0影响比E2大得多,E0增大20%相当
于E2增大100%的效果。
所以要弯沉减少,提高E0为宜,其次才是E2和H。
最主要的破坏模式为疲劳开裂、低温缩裂和车辙。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旧混凝土路面补强时常在原有路面上加铺一层沥青罩面
,当混凝土位移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沥青罩面层的抗拉强 度时,罩面层就会开裂,这种裂缝即称为反射裂缝。
ppt课件
9
道路与桥梁概论-柔性路面设计ppt课件

12
4. 考虑自然因素的作用
➢ 湿热地区,需设垫层排水,面层需设防滑层; ➢ 干旱区,需少用水硬性材料; ➢ 冰冻区,应设置隔温层或隔热层,防止水分积聚形成土
基聚冰现象。 ➢ 路面总厚度必须大于当地的冰冻深度。
13
第三节 柔性路面设计
一、柔性路面设计标准
1、路表回弹弯沉 ls ≤ld
2、疲劳开裂 σcr ≤[σR ]
σrd ≤[σ R ]
3、面层剪切
τα ≤[τ R ]
σrt ≤[σR ]
14
二、柔性路面厚度计算
➢ 路面弯沉、拉应力采用垂直荷载;
➢ 剪应力采用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
➢ 各层均采用抗压弹性模量
ld
=
600N
-0.2 e
Ac
As
Ab
式中:ld——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 Ac——公路等级系数; As——面层类型系数; Ab——基层类型系数。
15
16
根据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pd ls = 1000 E0 αc F
αc
= ( h1 δ
, h2 δ
,
, hn-1 δ
,
E2 E1
,
E3 E2
,
,
E0 ) En-1
F = 1.63( ls )0.38 ( E0 )0.36 2000δ p
式中:ls——路表实测弯沉值(0.01mm); p,δ——标准轴载轮胎接地压强(MPa)和当量圆半径(cm);
增大路面应力。
8
基层与面层模量不小于0.3,土基与基层模量比为0.4~0.08,基层与 副基层模量比不大于5。 沥青混合料、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如下表:
9
10
3. 要合理考虑结构层特点
4. 考虑自然因素的作用
➢ 湿热地区,需设垫层排水,面层需设防滑层; ➢ 干旱区,需少用水硬性材料; ➢ 冰冻区,应设置隔温层或隔热层,防止水分积聚形成土
基聚冰现象。 ➢ 路面总厚度必须大于当地的冰冻深度。
13
第三节 柔性路面设计
一、柔性路面设计标准
1、路表回弹弯沉 ls ≤ld
2、疲劳开裂 σcr ≤[σR ]
σrd ≤[σ R ]
3、面层剪切
τα ≤[τ R ]
σrt ≤[σR ]
14
二、柔性路面厚度计算
➢ 路面弯沉、拉应力采用垂直荷载;
➢ 剪应力采用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
➢ 各层均采用抗压弹性模量
ld
=
600N
-0.2 e
Ac
As
Ab
式中:ld——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 Ac——公路等级系数; As——面层类型系数; Ab——基层类型系数。
15
16
根据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pd ls = 1000 E0 αc F
αc
= ( h1 δ
, h2 δ
,
, hn-1 δ
,
E2 E1
,
E3 E2
,
,
E0 ) En-1
F = 1.63( ls )0.38 ( E0 )0.36 2000δ p
式中:ls——路表实测弯沉值(0.01mm); p,δ——标准轴载轮胎接地压强(MPa)和当量圆半径(cm);
增大路面应力。
8
基层与面层模量不小于0.3,土基与基层模量比为0.4~0.08,基层与 副基层模量比不大于5。 沥青混合料、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如下表:
9
10
3. 要合理考虑结构层特点
《桥梁设计概述》课件

桥梁设计的分类
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和跨度, 桥梁设计可分为梁式桥、拱式 桥、悬索桥、斜拉桥等不同类
型。
根据桥梁的使用功能和要求 ,桥梁设计可分为公路桥、 铁路桥、城市立交桥、人行
桥等不同类型。
根据桥梁的设计阶段和深度, 桥梁设计可分为初步设计、技 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不同类
型。
02
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
人性化设计
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和安全、舒 适为首要目标,提高桥梁使用的 便捷性和舒适性。
智能化设计
将信息技术、传感器和人工智能 等技术引入桥梁设计中,实现桥 梁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维护。
基础设计
根据基础类型,进行结构设计,包括基础底面、桩基和地下连续墙等部分的设计,确保 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施工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施工方法
根据桥梁的形式、规模和地形条件等因 素,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预制桥梁 段的拼装施工、顶推施工、旋转施工和 常规的浇筑施工等。
VS
施工设计
根据施工方法,进行施工设计,包括施工 流程、施工设备和施工组织等部分的设计 ,确保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桥梁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桥梁的跨度、荷载、 地质条件、环境因素等,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适 用性。
桥梁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桥梁设计是实现桥梁工程目标的关键 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通行、 运输和跨越障碍的需求,同时保障桥 梁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桥梁设计对于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程技术水平的重 要标志之一。
《桥梁设计概述》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
• 桥梁设计简介 • 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 • 桥梁设计的主要内容 • 桥梁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 桥梁设计的未来发展
《道路与桥梁》课件

《道路与桥梁》PPT课件
这份《道路与桥梁》PPT课件将带你一起探索道路和桥梁建设的世界。在这个 题目所及的范围内,我们将一步步探究道路与桥梁的历史、建设意义、分类、 施工技术,以及环保问题等等。
什么是道路与桥梁?
1路
道路,即地面的交通通道。
2桥
桥是跨越河流、山谷等险要地带的交通建筑。
3 隧道
地下的交通通道,连接两侧山脉、海域等自 然界限。
道路材料和施工技术的优 化将有助于公路的寿命和 安全性更长久、更完善。
如果能按照不同的车流类 型分区通行,则公路安全、 效率和经济效益将得到进 一步提高。
公路安全与管理
1
安全规划和理
加强公路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制定较完
紧急救援体系
2
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制度是公 路建设安全的重要基础。
完善的交通事故现场救援和危急情况应
4 高架路
也叫高架桥,道路设置在高于地面的桥梁上, 通常用于城市高速道。
道路与桥梁的分类
按材料分类
道路和桥梁通常分为混凝土、石 材、钢铁等材料,每种材料都有 其独特的优缺点。
按用途分类
按结构分类
比如公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 铁路、机场跑道等等,每种用途 都有各自的特点。
比如悬索桥、拱桥、斜拉桥、梁 桥等等,每种结构都具有特殊的 设计理念。
急处理机制,是保障公路安全运行的重
要保障。
3
公路安全设施的建设
如栅栏、软式护栏、路侧标线、交通信 号灯等,有助于规范驾驶员行车行为, 培养其遵守交通规则的理念。
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
高速公路的创建
专门针对长途和高速行驶设计、 建造的道路设施。
高速公路的管理
从收费的制度到交通秩序的调控 和公路设施的保养,需要多部门 的联手努力。
这份《道路与桥梁》PPT课件将带你一起探索道路和桥梁建设的世界。在这个 题目所及的范围内,我们将一步步探究道路与桥梁的历史、建设意义、分类、 施工技术,以及环保问题等等。
什么是道路与桥梁?
1路
道路,即地面的交通通道。
2桥
桥是跨越河流、山谷等险要地带的交通建筑。
3 隧道
地下的交通通道,连接两侧山脉、海域等自 然界限。
道路材料和施工技术的优 化将有助于公路的寿命和 安全性更长久、更完善。
如果能按照不同的车流类 型分区通行,则公路安全、 效率和经济效益将得到进 一步提高。
公路安全与管理
1
安全规划和理
加强公路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制定较完
紧急救援体系
2
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制度是公 路建设安全的重要基础。
完善的交通事故现场救援和危急情况应
4 高架路
也叫高架桥,道路设置在高于地面的桥梁上, 通常用于城市高速道。
道路与桥梁的分类
按材料分类
道路和桥梁通常分为混凝土、石 材、钢铁等材料,每种材料都有 其独特的优缺点。
按用途分类
按结构分类
比如公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 铁路、机场跑道等等,每种用途 都有各自的特点。
比如悬索桥、拱桥、斜拉桥、梁 桥等等,每种结构都具有特殊的 设计理念。
急处理机制,是保障公路安全运行的重
要保障。
3
公路安全设施的建设
如栅栏、软式护栏、路侧标线、交通信 号灯等,有助于规范驾驶员行车行为, 培养其遵守交通规则的理念。
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
高速公路的创建
专门针对长途和高速行驶设计、 建造的道路设施。
高速公路的管理
从收费的制度到交通秩序的调控 和公路设施的保养,需要多部门 的联手努力。
道路工程第二篇第3章柔性路面

N
k i 1
C1C2ni
(
Pi P
)8
式中:
C1´ ——轴数系数。
当轴间距大于3m时,应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此时轴数系数C1´ =m(轴数);当轴间距小于3m时,应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按 式C1´ =1+2(m-1)计算。
C2 ´——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单轮组为18.5,四轮组为0.09。
柔性路面常见的损坏形式有:
1、裂缝
2、沉陷和车辙
3、推移
4、坑槽
5、泛油
next
一、裂缝:是路面上较普遍的损坏现象,常表现为纵向裂缝、 横向裂缝,以及纵横交错的龟裂等形态,有时还伴随着其它 损坏现象。
裂缝产生的原因: (1)基层软弱,使面层由于变形过大而出现网裂; (2)在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下,面层产生疲劳开裂; (3)面层材料过脆,或面层和基层的刚度相差悬殊,以及面 层底部由行车荷载作用产生的拉应力过大,使面层拉裂; (4)因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而引起的反射裂缝; (5)因沥青面层低温收缩而产生的横向裂缝; (6)由于沥青材料老化等原因而产生的裂缝。
大拉应变;
R 、 R——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和容许拉应变。
※ (三)抗剪指标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主要来源于颗粒间的摩阻力和结合 料的粘聚力,在车轮荷载的作用下,当路面结构内某点的剪 应力超过材料的抗剪强度时,路面便会产生剪切破坏。必要 时,应验算其抗剪强度。
a R
式中:
a ——路面结构层内剪切截面上的剪应力;
——路面结构层材料的容许剪应力。
R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路面结构,以 路表面回弹弯沉值,沥青混凝土层的层底拉应力以及 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
柔性路面

柔性路面
一种抗滑的路面
01 定义
目录
02 特点
03 路肩设计
04 设计方法
05 设计内容及原则
依据道路承受荷载时工作特性的不同将其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三种。
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 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定义
当铺面路肩上没有障碍物时,毗邻路肩的行车道上,卡车会因为偶尔的偏离车道而进入路肩约30 cm,甚至 更多,从而形成路肩的偶入交通量。美国加州(1972)采用与路肩毗邻车道交通量的1%作为偶入交通量,约合104 次18 kip标准轴载。而Barksdale(1979)则认为这个比例偏低,偶入交通量至少占2%~2.5%以上。
设计方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进行路面设计的国家之一,但又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基于力学的设 计方法,因为我国采用了以路表弯沉为设计指标,并同时采用层底弯拉应力为验算指标的多指标设计体系。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曾出现过基于路表弯沉的路面设计法,如美国堪萨斯州和美国海军设计法,但是它们是单 一指标设计方法,仅以路表弯沉为唯一的设计指标,用来确定路面的总厚度,其明显缺点就是弯沉指标与开裂和 永久变形这些路面主要损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为此,我国的设计方法在弯沉设计指标之外补充了层底弯拉应力 指标,用来控制沥青层和无机结合类基层(在我国称为半刚性基层)的层底开裂,由此形成了我国设计方法的特点, 即以控制路面整体刚度和荷载作用下的开裂为主要目的,以路表弯沉和层底弯拉应力为指标的设计方法。
路面结构设计包括以下两种。
(1)各结构层设计:主要是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结构层种类和组成材料。
(2)结构层的组合设计:根据就地取材和分期修建的原则,将不同类型的结构层组合成既能经受行车荷载和 自然因素的反复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各结构层的最大效能的经济合理的路基路面的结构体系。
一种抗滑的路面
01 定义
目录
02 特点
03 路肩设计
04 设计方法
05 设计内容及原则
依据道路承受荷载时工作特性的不同将其分为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三种。
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 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定义
当铺面路肩上没有障碍物时,毗邻路肩的行车道上,卡车会因为偶尔的偏离车道而进入路肩约30 cm,甚至 更多,从而形成路肩的偶入交通量。美国加州(1972)采用与路肩毗邻车道交通量的1%作为偶入交通量,约合104 次18 kip标准轴载。而Barksdale(1979)则认为这个比例偏低,偶入交通量至少占2%~2.5%以上。
设计方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进行路面设计的国家之一,但又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基于力学的设 计方法,因为我国采用了以路表弯沉为设计指标,并同时采用层底弯拉应力为验算指标的多指标设计体系。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曾出现过基于路表弯沉的路面设计法,如美国堪萨斯州和美国海军设计法,但是它们是单 一指标设计方法,仅以路表弯沉为唯一的设计指标,用来确定路面的总厚度,其明显缺点就是弯沉指标与开裂和 永久变形这些路面主要损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为此,我国的设计方法在弯沉设计指标之外补充了层底弯拉应力 指标,用来控制沥青层和无机结合类基层(在我国称为半刚性基层)的层底开裂,由此形成了我国设计方法的特点, 即以控制路面整体刚度和荷载作用下的开裂为主要目的,以路表弯沉和层底弯拉应力为指标的设计方法。
路面结构设计包括以下两种。
(1)各结构层设计:主要是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结构层种类和组成材料。
(2)结构层的组合设计:根据就地取材和分期修建的原则,将不同类型的结构层组合成既能经受行车荷载和 自然因素的反复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各结构层的最大效能的经济合理的路基路面的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