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量强夯联合井点降水在某工业厂房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强夯法是一种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广泛应用的工程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液化能力,使之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

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强夯法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对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其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强夯法的工作原理强夯法是通过利用冲击力将夯锤重复地击打地面,使得夯实杆(或管)在软土地基中进行下沉和振实,从而增加地基土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其主要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冲击作用:夯锤受到外部力的作用,将其能量传递到夯实杆上,形成冲击力,通过冲击作用使得地基土得到挤压和排水,增加土体的密实度;2. 夯实效果:夯实杆通过冲击力的作用,不断地向下振实土层,使得土颗粒紧密结合,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3. 地基改良:通过强夯作用,改善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提高土体的稳定性,解决软土地基的沉降和液化等问题。

二、强夯法的适用范围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软土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具有较差的承载性能和稳定性,易发生沉降和液化等问题,通过强夯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其物理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液化能力;2. 基础加固: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需要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基础加固,可采用强夯法对软土地基进行深度处理,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3. 沉降控制:对于需要控制沉降的工程项目,可以采用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小沉降变形;4. 抗液化处理:软土地基在受到振动或地震等外力作用时易发生液化,通过强夯法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增强其抗液化能力。

三、强夯法的优点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高效快速:强夯法作业简单、高效,施工周期短,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2. 成本低廉:强夯法施工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仅需少量的人力和夯实设备即可进行施工;3. 环保节能:强夯法是一种无污染的地基处理技术,对周边环境无影响,是一种环保节能的施工方式;4. 适用性广泛:强夯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土地基,可以针对不同的工程要求,选用不同的夯实设备和施工方法。

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法在地基预处理中的应用

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法在地基预处理中的应用

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法在地基预处理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11-02T17:20:34.94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作者:倪绍敏[导读] 本工程位于江苏省启东市启隆镇,为崇明岛长江口北支新村沙筹建的住宅工程,本项目启动区北侧紧邻长江堤岸。

大爱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摘要:场地形成时间短、含水量高、松散、严重欠固结、严重液化的特征。

吹填土厚度、成份不均,呈南薄北厚势,有些区域能存在淤泥包。

施工期间主要关注孔隙水压力变化、地面沉量、夯沉量及对江堤道路的影响。

施工场地分为A型、B型、C型三种类型处理区域。

地基土经强夯处理后得到有效加固,承载力均不低于80kpa,满足人员、机械进场施工条件。

关键词:地基;方案比选;沉降;静探、标贯检测;1.工程概述本工程位于江苏省启东市启隆镇,为崇明岛长江口北支新村沙筹建的住宅工程,本项目启动区北侧紧邻长江堤岸,南侧为启隆乡闸港村。

项目启动区的总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

本项目地基需处理范围共为7个启动区(1-7号地块),分为一、二两个标段。

一标段包含7号地块,二标段包含1-6号地块。

2.地质水文概况1.地形及地貌本场地属长江三角洲前缘,其地貌应属于冲积平原河口相。

根据现场踏勘和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可知,现场地主要为吹填形成,吹填时间约为5年,吹填厚度约4m,且现场地为空地,表层有大量的芦苇等植物,多处地势低洼处有积水,地形有一定起伏。

场地标高在3.52~1.14m之间,高差2.38m,据初步勘察资料中钻孔孔口标高统计,场地平均标高约1.9m。

2.场地地下水文条件:本拟建场地浅部土层中的地下水属于潜水类型,其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降水和地面蒸发等,地下水位丰水期较高,枯水期较低。

勘察期间,实测取土孔内的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0.30~2.40m之间。

根据区域水位地质资料,常年最高水位埋深为0.50m,3.工程地质条件:3.方案比选由于场地形成时间短、含水量高、松散、严重欠固结、严重液化的特征。

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软土地基处理成为解决工程建设中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强夯法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可以通过将钢筋混凝土钢钎和水平振动器夯实进入土体中,使虚松细土变成紧密土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首先,强夯法是一种效果显著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由于软土地基的物理性质及其内部结构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地基承载能力薄弱,要想提高其承载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夯实。

强夯法在夯实软土地基中的作用主要是让钢筋混凝土钢钎和水平振动器夯紧土体,使土颗粒之间的空隙缩小,从而提高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达到改善土体性质的效果。

其次,强夯法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由于强夯法不受地层深度、地下水位等限制,因此可以适用于多种地面情况。

同时,强夯法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基的性质和目标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

例如,在处理不同的软土地基时,根据土体岩性、含水量、粘度等不同特征,可以选择不同的强夯参数进行调整,以取得更理想的处理效果。

另外,强夯法还具有较长的服务寿命和稳定性。

强夯处理使得土体变得更加紧密和坚实,能够减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土体的液化和动力沉降风险,同时也能减少地基沉降和变形。

此外,强夯处理的效果长期稳定,因为它可以使土体内部结构得到最佳改善,从而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力学性质。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强夯处理可以成为地基加固的永久措施。

总之,强夯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方法,其优点在于高效、灵活、稳定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强夯法处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设计、设备选择、操作程序控制等多方面的细节安排,以确保软土地基处理后的质量和效果。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在吹填土地基中的试验与应用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在吹填土地基中的试验与应用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在吹填土地基中的试验与应用摘要:通过对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加固原理的阐述,结合上海某临港新城吹填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大面积施工的参数和工艺。

推广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法的应用,可为今后沿海地区类似大面积吹填土地基的处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基处理;低能量强夯;吹填土;真空降水1 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投资不断加大,发展工业区,开拓城市新空间等思路逐渐被用来解决城市用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但是沿海地区地基多为吹填土,土体颗粒细小,天然含水量和孔隙度大,渗透性小,因此其力学性能比较差,一般不能直接参与工程应用,需要进行处理。

近年来在理论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法作为一种新的复合式地基处理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工程中。

该方法是对强夯法的改良,充分发挥井点降水和强夯的技术优势,通过强夯前进行真空排水,可以降低场地的地下水位及土层含水量,加快强夯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从而缩短强夯间歇时间,减少施工周期,使强夯法适合于加固软弱地基。

本文结合上海某临港新城吹填土地基处理工程,对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法在加固吹填土的适宜性和工艺参数进行探讨。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试验方案设计2.1 場地工程地质条件某临港新城场地占地面积约为180公顷,地貌类型主要为河口、砂嘴、砂岛相和潮坪相。

浅层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吹填土和粘质粉土夹砂质粉土。

吹填土主要以粉性土为主,由于场地吹填时间较短,含水量高,吹填土未能有效固结,因此,较多区域一般在1.0m~2.0m左右范围分布软弱层,粉性土呈松散状态,一般设备无法行走。

本工程场地条件较为复杂,存在多种地层类型,同一地层类型下由于吹填时间、吹填料的差异,浅层土极其不均匀,大部分区域属欠固结土,是典型的软土地基类型,且受工程建设的工期要求,限制了地基处理方法的选取。

2.2 试验方案设计本工程场地处理效果应满足常规施工设备操作及行走,可作为一般建设场地使用。

井点降水与强夯联合加固技术应用

井点降水与强夯联合加固技术应用

井点降水与强夯联合加固技术应用摘要:井点降水与强夯的联合加固技术综合了井点降水与强夯两种施工技术的特点。

以连云港港口堆场地基处理试验为工程背景,对联合加固技术的机理、土体在夯击后的变形规律、强夯参数的选取、施工工艺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1.井点降水与强夯联合加固饱和土体的机理。

2.通过对井点降水联合强夯在现场应用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加固前后及加固过程中水位、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静力触探、十字板试验以及载荷试验的结果的分析验证了联合加固技术的优越性。

关键词:井点降水,强夯,联合加固技术1.轻型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法的计算理论和方法1.1轻型井点降水的基本原理及降水设计1.1.1轻型井点降水的基本原理1.轻型井点降水系统装置轻型井点系统主要由井点管(包括过滤管)、集水总管、真空泵、抽水泵等组成。

2.轻型井点降水原理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是指在需要处理的地基范围内,按照设计以一定的间距埋设井点管(下端为滤管),再利用地面上水平铺设的集水总管将各井点管连接起来,利用真空原理,用抽水设备从井点管抽水,并通过集水总管排出。

随着水的抽出,地下水位逐渐降低,土体被挤密,从而达到增加地基强度的目的。

3.轻型井点抽水设备轻型井点抽水的主要设备为:(1)井点管:直径为38-50mm的钢管,长5-8m,整根或分节组成。

(2)滤水管:内径同井点管的钢管,长度1-1.5m。

(3)集水总管:内径为100-127的钢管,长为50-80m,分节组成,每节长4-6m,每一个集水总管与40-60个井点管用软管联结。

(4)抽水设备:主要有真空泵(或射流泵)、离心泵和集水箱等。

1.1.2井点降水设计井点降水设计计算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土层的不均一性,对计算公式假定的局限性,滤水管安装的不同,井点系统布置的差别,降水设备能力以及降水时间长短不同等,因而理论上的计算值并不是十分精确。

但是,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参数和计算公式,还是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在吹填土地基中的试验与应用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在吹填土地基中的试验与应用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在吹填土地基中的试验与应用【摘要】本研究探讨了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技术在吹填土地基中的应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真空降水和低能量强夯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然后详细解释了两者联合应用的工作机理。

设计了相应的试验并进行了实施,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通过评价试验效果,发现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技术在吹填土地基中具有显著的改良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指出了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本研究为吹填土地基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为土地基工程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真空降水、低能量强夯、吹填土地基、试验、应用、联合、原理、试验设计、方法、结果分析、效果评价、总结、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的加固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高、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等。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的地基处理技术,以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

真空降水和低能量强夯技术作为新兴的地基处理技术,受到了研究和应用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在吹填土地基中的试验与应用,旨在为地基处理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对这两种新技术的结合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地基处理方法,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1.2 研究意义通过对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技术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该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应用,为土地基的加固工程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推动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技术在吹填土地基中的试验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在吹填土地基中的应用效果,验证这种新型技术对土体改良的效果,并评估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进一步优化这种技术的应用方案,为工程领域提供可靠的土壤改良方案。

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摘要】本文介绍了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在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接着在分析了软土地基的特点,介绍了强夯法的原理,并分析了其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机理。

同时列举了一些强夯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成功的案例,还对其与其他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优势,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本文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和讨论,为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软土地基、强夯法、处理、应用、机理分析、实际案例、优势、研究方向、比较、总结述评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发现,软土地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土层较厚、含水量较高、土质较松软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软土地基在承载能力、变形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容易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探讨强夯法的原理和机理,分析其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对比强夯法与其他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优劣,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本文旨在对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探讨,深入分析其机理和实际效果,从而揭示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对比强夯法与其他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探讨其差异和优势所在,为软土地基处理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研究对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通过本文研究,旨在推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进步,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1.3 研究意义研究强夯法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意义在于探讨如何通过这一技术手段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地基沉降、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性。

管井降水联合强夯法加固在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管井降水联合强夯法加固在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管井降水联合强夯法加固在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在曹妃甸地区应用管井降水联合强夯法施工进行地基加固的实例,说明该方法在地基加固上有显著效果,但有软土层时加固效果并不理想,应用时应结合承载力要求和现场试验确定地基加固方案。

关键词:地基处理;管井降水;强夯一、引言强夯法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得到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饱和软土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基处理中,直接采用强夯法进行加固并不适用。

由于在这些含水量高类土中、强夯能量几乎全部被超静孔隙水压力吸收,不能对地基起到加固作用,因此,为了保证强夯法在这类土中的加固效果,必须解决土中地下水的排出和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的问题。

管井降水联合强夯法,作为一种经济适用的技术被提出。

利用管井进行抽排水主要有三方面作用:1、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减小土层中含水量,从而降低强夯时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2、连续布置管井,阻断外部水源对施工区域进行补给;3、减少土层含水率后,土层产生的有效应力可以对深部土层形成预压固结。

本文结合在曹妃甸地区某明渠边坡加固工程中采用的管井降水联合强夯法,对该方法加固的应用进行说明。

二、工程地质条件1、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内地表水为海水。

勘探深度内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及微承压水,含水层厚度大,渗透性较强,富水性良好。

地下水位埋深为0.55~1.70m,地下水标高0.95~3.55m。

地下水与海水呈交替互补,地下水径流缓慢,排泄以侧向径流为主,属垂直补给侧向径流循环类型,潜水和海水相互联通,水力联系强烈。

各土层的渗透系数见表2-1。

表2-1 土层渗透系数一览表2、地基土构成与特征勘探深度内的地层为吹填土和第四系全新统滨海相沉积层,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砂、粉土、粉质粘土,多为层状土。

依据地质时代、岩性、分布规律和物理力学性质,将勘探深度内地层分为11 个工程地质层或亚层,各层特征分述如下:土层编号岩性标贯击数顶标高(m)层厚(m)①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3.5 4.3 1.4①2层粉砂粉土7.0 3.98 3.7②层粉土 6.5 0.14 2.4②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砂 6.5 0.58 2.53③层粉砂19.7 -2.02 6.32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5.0 -6.29 1.5④层粉质粘土 5.9 -8.83 5.51④1层粉砂29 -14.25 2.4④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4.5 -11.03 1.29④3层粉土12 -15.29 2.6⑤层粉土26.4 -19.47 1.71说明:以上数据均为平均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3 夯前夯后重型动力触探结果对比表
孔隙水压力消散 8 % 一 0 5 9 %后可 以进行下 一遍强 夯。另外 , 考虑到本场地软土的结构性特征 , 每遍夯
击的间隔时间初步定为 7天。 ( )降水设计 : 2 沿降水 区域 外 围布置 一圈 8 m 深轻型井点管 , 间距 15 距离降水 区边界 l . m, m。在
面堆载设计承载力的条件 , 因此需要对浅层土体进 行加固处理 , 根据科学计算 、 经济技术分析 以及对相
似工程的对 比研究 , 决定采用低能量强夯联合井 点
土地基的沉降 、 提高地基的均匀性和刚度 , 是岩土工
程师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排水 固结法 、 强夯 法以及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通过对传统强夯法的施 工工艺进行研究并加以改进( 郑颍人等,00 …提 20 )
8P 。 k a
距为 40 40 正方形分 布 , 夯击 3遍 , . m× .m, 共 夯击 能量分别为 80 N・ l0 k ・ 10 k m, 0 k m、O0 N m、 0 N・ 每 2 点 1 2 。夯点布置图见图 1 — 击 所示 。
● 。 。 ■ ’ ● ● ● ◆ ■ ● ■ ■
2 工程地质 条件
①杂填土 : 层厚 15— m, . 2 松散状态 , 地基 承载
■ _ ● ● .
力特征值 : 6 k a②浜填土 : 5 0P ; 0~ 层厚 2 2 5 ( — .m, 流
塑状态)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0— 0P ; 粉质粘 , 6 7 ka③
土: 层厚 3— m, 7 可塑状态 , 中压缩性 , 地基承载力特
[ 收稿 日期 ] 2 0 — 0— 7 05 1 2
8 1
维普资讯
鼋 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 N
…OL ……9…. W…… VL N3 RD O … o . . .
测土层 内超孔隙水压力 的消散情况进行确定 , 在超
采用 的夯 锤 质 量 l 2—1t直 径 2 5 5, .m。夯 点 间
了广泛应用。低能量强夯 一 井点降水联合加 固法就
是基于饱和粘性土的动力特性 和动力固结机理将强
夯技术和井点降水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复合式
地基处理措施 , 此法能充分发挥强夯和井点降水的 技术优势 , 利用井点降 水加速强夯 产生 的超孔隙水 压力消散 , 从而可以迅速提高软粘土的固结率 , 有效 避免强夯过程 中出现“ 橡皮土” 现象 J 。
根据现场情况 , 选定有代表性 的 3点进行 载荷
板 试 验 。载 荷 板 为 正 方 形 , 长 15 面 积 为 边 ,m, 22 m , .5 最大试验荷载均为 20 N, 9 k 逐级加荷 , 每级
l 工程概况
本地块 为厂房项 目, 总征地面积为 86 3 总 3 8m , 建筑面积 568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某工业园区。 27 m , 本工程为框架结构 , 地上二层 , 框架抗震等级三级 , 结构安全 等 级 为二 级 , 础 为条 基 , 基 基础 埋 深 为 15 基 础 宽 度 为 3 0 其 中地 面 设 计 堆 载 为 .m, .m,
维普资讯
… 壬 .! 3- …- 童 …堡 .…… _……… … 一 … 兰 …… … … 主 。…… 芝竺 一 ……
… …
… …
. -一 -… 一


. …








.一 …


一…
.一 .

ii i i
=== === = = !! !! :
固方案 。并介绍了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案 , 检测结果 表明低 能量 强夯联合 井点降 水地基加 固方案 处理本厂房浅层软土地基是切实可行 的。
关键词 低能量强夯
井点降水
软 土地 基 地基加 固
软粘土地基如何提高软粘土的强度 、 减少软粘
于场地浅层地质条件 ( 、 层 ) 差 , ① ② 较 不能满足 地
降水的地基处理方案 。
出的新强夯法 , 在许多实例工程 中
都很好的解
决了这方面的问题 , 在软土地基加固处理上也得到
3 夯击和 降水设计
( )夯击设计 : 1 要求场地地基土体在加 固处理 后, 地基土体加固的有效深度不小于 4 m。根据动力 排水固结原理 , 采用 “ 先轻后重 , 少击多遍 ” 的原则 确定场地的夯击施工工艺参数 。本场地的地基固结 加固采用 “ 先填后 夯” 的施工方 式 , 即在夯击 施 工 前, 在整个场地表面 回填 5 c 0 m左右 的粘粒含量低 于 1 %的砂土垫层 , 0 以提高地基土体的加 固效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l 夯点布置图
夯击施工的范 围为整个厂房的矩形堆载区 , 具 体尺寸为沿厂房长边方向长 22 沿厂房短边方 向 3 m, 宽 14 1m。每遍夯击施工结束后的间隙时间 , 通过量
征值 : 0— k a④粉质粘土夹砂质粉土 : 1 1O P ; 0 l 可塑状
态, 中压缩性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0— 3 k a 1 2 10 P 。由
低 能量 强夯 联 合 井点 降水在 某 工 业厂 房 软 土 地 基 处 理 中的应 用
刘 占彪 吴 强
(. 海浦 庆投 资有 限公 司 2 1上 .河南 工业 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 摘 要 针对某工业厂 房的地质条件 和地基 工程的设计 要求 , 采用 了低 能量 强夯联合井 点降水 的地基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