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教学集锦

合集下载

简短对联故事集锦

简短对联故事集锦

简短对联故事简短对联故事集锦简短对联故事1(1)清末政治腐败,卖官鬻爵成风。

某城中一中药商人花巨款买了个四品官,穿上了青天褂,时人不齿,作无情对讽之曰:“四品青天褂,六味地黄丸。

”(2)近人何颜生,清末任甘肃布政使时,有留学归来一唐姓翰林在给他的信函中误将“秋辇”写成“秋辈”,又将“追究”的“究”错为“宄”。

何即以一联嘲讽:“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

究宄异穴,九九难将八八除。

”(3)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这里有则故事。

一位富秀才与一个穷秀才是朋友,一天富秀才晚上到院中散步,外面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

于是随口吟出上联,但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了。

此时,穷秀才前来敲门,说道:“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富秀才一听,忙说“这个好说,你先把我的上联对出来。

”说完,穷秀才说“小弟进门时不是对出来了吗?”富秀才一想,果然是这样,于是乐得哈哈大笑!(4)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此联是闻名的方位联。

上联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联是纪晓岚即兴所对。

南通州,即今日江苏省南通市,北通州,即今日北京市通州区。

“南北通州通南北”,是说乘船沿着大运河就可以畅通无阻地从南到北或从北到南。

“东当铺,西当铺”,是纪晓岚看到街上的当铺很多,灵机一动对出来的,“东西当铺当东西”,前一个东西为方位,后一个东西表示物体,此为借对。

后来,有一书生认为纪晓岚所对下联并不太好,有些俗气。

于是他对出了一个下联:“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果然比纪联儒雅一些。

后一个春秋是指孔子修订的儒家经典之作《春秋》。

另外,还有一位澳门人对出:“东望洋,西望洋,东西望洋望东西。

”这里的“东望洋”、“西望洋”,都是澳门的地名,更显贴切。

(5)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扔;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这副对联若仅从思想内容上看并无多大意义,若从形式上看还有些意思。

上联是说一个人在夏天靠着南墙吃西瓜的情景,把南北西东四个方位词占全了。

对联故事大全5篇精选荟萃集锦

对联故事大全5篇精选荟萃集锦

对联故事⼤全5篇精选荟萃集锦每⼀副对联都包含写者的真挚之情,每⼀个字都蕴含着情真的深意。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对联故事⼤全5篇精选荟萃集锦,供⼤家参考。

对联故事⼤全5篇精选荟萃集锦1宝⽟蒙尘明朝嘉靖年间,宾州镇出了个神童,名叫蒙⼤赉,他⾃⼩读书过⽬不忘,出⼝成章,尤其是诗联,他⾃是来者不拒,对答如流。

当地名⼈墨客,没有⼀个⼈的才情能⽐得上他,后来⼤家送他⼀个“才⼦”的称号。

蒙⼤赉长⼤之后,凭借⾃⼰的⽂采⼊朝为官。

他虽为⽂官,却⽂武兼备,谋事有绩,戍边有功,屡次加官晋爵,颇受皇上重⽤。

话说恰逢皇后⼗⽉怀胎,谁知腹痛三⽇,就是不见⼩孩⼉降⽣。

这可把皇上急坏了,御医也是束⼿⽆策,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

不得已,皇帝只得下旨召国师⼊宫为皇后占⼘。

国师掐指⼀算,不由得皱起了眉头,皇帝急忙问缘由。

国师⼀躬到地,回答说:“陛下,恕⾂直⾔,皇后迟迟不产太⼦,是因为没有⽂曲星从门前⾛过。

”皇上忙问:“那⽂曲星何在?”国师答:“近在眼前,⽂曲星已下凡,如今就在朝为官。

”皇上⼀听,乐了,既已是⾂下,那⼲脆下旨召齐⽂武百官,让他们⼀⼀⾛过皇后门前就是了。

话说当时蒙⼤赉前⼀晚吃坏了东西,正闹肚⼦,⽂武百官都站成排等着,唯独他跑去茅房拉肚⼦了。

所有的官员都从皇后门前⾛过,仍不见⼩孩⼉降⽣。

正奇怪,蒙⼤赉突然慌慌张张跑过来,当他⼀⾛到皇后门⼝,就听皇后房⾥有⼩孩⼉呱呱坠地的哭声。

顿时,龙颜⼤悦,皇帝⼀⾼兴,当即就拜蒙⼤赉为“国舅”,⾃此更是加以重⽤。

蒙⼤赉被封为国舅以后,⾃然与皇后以兄妹相称。

皇后感激蒙⼤赉的恩情,因为有他⾃⼰才能母⼦平安,所以就把蒙⼤赉当成了⾃⼰的亲哥哥⼀样看待,平⽇⾥兄妹两个⼈亲密⽆间,举⽌也像家⼈那样随便,谈笑风⽣。

这样⼀来,就有⼈嫉妒蒙⼤赉,说他与皇后举⽌轻浮,尽是流⾔飞语。

这话传到皇帝的⽿朵⾥,皇帝也⾮常怀疑,但苦⽆证据,也只好作罢。

太⼦稍稍长⼤⼀点,会⾛路说话了,蒙⼤赉常常抱太⼦到⾃⼰的住所玩耍。

有⼀次,他在蒙⼤赉的房⾥看见床上有⼀把美丽的纸扇,⾮常喜欢,就偷偷把扇⼦藏在⾐服⾥带回了皇宫。

对联大全 故事

对联大全 故事

对联大全故事对联,那可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超级有趣的一部分呢!它就像一个文化的精灵,在历史的长河里穿梭跳跃。

一、起源故事传说对联起源于五代时期呢。

那时候,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题字。

他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哇,这可就是最早的春联啦。

当时可能孟昶自己都没意识到,他这随手一写呀,就开启了对联文化的大门。

这就像是在一片未开垦的文化荒原上,种下了一颗神奇的种子,然后这颗种子就慢慢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呢。

二、苏轼和佛印的对联趣事苏轼大家都知道吧,他可是个大才子。

他和佛印和尚之间就有好多关于对联的好玩事儿。

有一次呀,苏轼和佛印一起泛舟江上。

苏轼看到岸边有只狗在啃骨头,灵机一动,就出了个上联:“狗啃河上骨。

”这里的“河上”其实是暗指“和尚”,就是在调侃佛印呢。

佛印和尚多聪明呀,他一下子就明白了。

他把手中苏轼题字的扇子扔到水里,然后就说出了下联:“水流东坡诗。

”这里“诗”和“尸”同音,可把苏轼弄得哭笑不得。

你看,这两个人就像两个顽童,用对联互相打趣,多有趣呀。

三、解缙的对联传奇解缙也是个对联高手。

他小时候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

有个大官想刁难他,就出了个上联:“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岂敢对锯。

”这里的“对锯”其实是暗指“对句”,还在嘲笑解缙是小猴子呢。

解缙可不怕,他马上回了下联:“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这里的“出蹄”也就是“出题”,把那个大官弄得很是尴尬。

解缙就像是对联界的小英雄,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刁难,还让那些小瞧他的人吃瘪,真是太酷了。

四、民间的对联故事在民间呀,对联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春联的内容可丰富啦。

有的是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像“风调雨顺年年好,国泰民安处处春。

”这就表达了老百姓最质朴的愿望呢。

还有些人家结婚的时候也会贴对联,像“红梅吐芳喜成连理,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这对联一贴呀,整个婚礼的氛围都变得更加喜庆、温馨了呢。

对联的故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都数不清。

对联中的趣味故事大全

对联中的趣味故事大全

对联中的趣味故事大全1、李白戏权臣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总想奚落他一番。

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

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之内对不上,算我输。

”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刚刚好。

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2、花甲串对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

这上联是个串“花”对: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和秀才以为这联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

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持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3、纪晓岚讽对石先生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古今对联故事集锦 (二十)

古今对联故事集锦 (二十)

古今对联故事集锦<二十>对联, 又称楹联或对子。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 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讲究对偶,对仗。

形式短小,文辞精炼。

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联雅俗共赏, 精妙绝伦。

其背后的故事 亦庄亦趣,更是让人回味不绝。

孔夫子,关夫子,圣德威灵同传百世;著春秋,看春秋,庙堂香火永续千年。

宋太宗时,为崇尚圣德,浙江富阳的文武举子集资兴建了一座“两圣祠”,祠堂的正殿上,供奉了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的座像。

祠堂两侧立柱上要书写一副抱柱对联, 孔子、关公该把谁放在前面,文人和武举各执一词。

有人提议请其时正衣锦还乡的状元胡旦来再做定夺。

胡旦来到富阳后,看了两圣祠里供奉的两圣,挥毫泼墨,写下这副对联。

对联把两个圣人的业绩,不分先后地包含了进去,赢得大家的满堂喝彩。

蕊蕊黄花,千秋丹桂谁能折?滔滔白浪,万仞龙门我独登。

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状元殿试,宋孝宗出了一个上联:"蕊蕊黄花,千秋丹桂谁能折?"以一种抛绣球的语气试问天下学子,谁敢为天下先?意为月中丹桂,有谁敢折。

兴化县考生 郑侨当即以在菜溪岩读书时见到的一处胜景一一三鲤朝天,对答:"滔滔白浪,万仞龙门我独登。

"以鲤鱼跃龙门喻意,在惊涛骇浪之中,挺身而出,学成一身艺,报效帝王家。

孝宗皇帝龙颜大悦赞曰:"素闻兴化海滨邹鲁、文献名邦,果然名不虚传",当下钦点为状元。

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蕊难开;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蕊难开。

永乐 年间, 明成祖朱棣 主持状元殿试,候选人有 林志、马铎两人。

明成祖见马铎年龄虽大,但稳健非常,其貌又与自己相像,暗暗称奇。

又见林志少年翩翩,气宇轩昂,亦颇感有动人之处。

于是 明成祖指扇为题,出一上联:白扇画梅,日日迎风花不动;林志一时答不上来,马铎立即对道: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蕊难开。

明成祖见马铎对得既迅速又工稳,连声赞道:“真状元之才也!”大殿上百官同声称贺,林志亦表示佩服,马铎就这样争得了状元。

带有故事的对联大全经典集合

带有故事的对联大全经典集合

带有故事的对联大全经典集合对联以其悠久的历史、精练的语言以及独特的风采展示给大家。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带有故事的对联大全经典集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带有故事的对联大全经典集合(一)纪晓岚三联招四贤的故事水上结冰冰上雪,雪上加霜;空中起雾雾中云,云中见日。

纪昀为修《四库全书》缺乏得力助手,便到江南寻访。

得知浙东桐庐富春山中有四位有名的才子,纪昀就去寻找。

路上,见山腰有座凉亭,便进去歇脚。

他踏进亭内一看,只见中间石桌上摆满酒菜,四张石凳上端坐四个文人模样的人。

纪昀一旁坐下,静静观察四人。

一会儿夕阳西下,橙山辉水,微风中吹来片片柳絮,飘荡飞扬。

纪昀顿感心旷神怡,诗兴勃发,乃口占一绝:富春山上起微风,柳絮飞来片片红。

桃花开满章台畔,夕阳又照小亭东。

在座四人听到此诗,不禁对纪昀肃然起敬。

他们一起站起,邀纪昀入席叙谈。

纪昀见四人气度不凡。

说不定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便入了席,将自己的真名实姓和下江南访贤的来意都告诉了他们。

那四人闻言一惊,原来他们四人正是纪昀要找的四个秀才。

高秀才拱手道:“久闻大人才华横溢,在下有一上联,请大人续对。

”说罢吟出上联:水上结冰冰上雪,雪上加霜;纪昀沉思片刻,即对道:空中起雾雾中云,云中见日。

纪晓岚三联招四贤的故事高秀才连连点头说:“果然妙对。

”周秀才说:“晚生也有一联请先生赐教。

”便念道:龟浮水面分开绿纪昀应声对道:鹤立松梢点破青刚才还是大晴天,这时忽然下起雨来,雨点落在凉亭顶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施秀才站起身来,以雨景作一上联:春雨连绵,檐前如奏九霄音,丁丁当当,惊回幽闺淑女梦,梦不成,夫戍边关;纪昀见他以雨为题,又暗指夫妻分离忧怨苦愁之情,题意丝丝入扣。

于是手捋长须,抬头望天,只见此时山雨渐停,天上乌云渐散,他灵机一动,立即朗声吟道:彩云缥缈,空中似放五毫光,往往来来,动起京都游子思,思无穷,友留故里。

此联在结构上与上联对仗天衣无缝,又暗示从京都来的“游子”求贤若渴,朋友尚留在故乡不肯出山,暗含责备的意思。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

关于对联十个有趣的小故事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古代的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富含智慧和幽默。

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人们喜欢在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以寓意着吉祥和好运。

下面,我将为你讲述十个有趣的小故事,展示古人的机智和智慧。

1. 孔融让梨相传,公元253年,当时9岁的孔融因为心地善良而被人称为“小圣人”。

一天,他和一个比他小的朋友一起分梨吃。

孔融向朋友提议:“你先挑一颗,我再挑一颗。

”朋友高兴地挑起了最大的一颗梨,孔融却毫不犹豫地挑了剩下的两颗梨。

他笑着说:“我的意思是,你先选,然后我选两颗。

”这个故事中的对联“贤儿少年得所知,愿让梨与他人”一瞬间就走红了。

2. 春联难题古人对春联的创作非常讲究,不仅需要富有意境,还需要字数和字形相对应。

相传明朝有一位书法家,他的对联写得非常工整,但却总是缺字。

有一年春节,他特意将这个缺字的问题放大,写下了这样一句对联:“红旗招展挥金椎,年朝贺礼添福寿”。

大家看到后纷纷发问:“字都不全,怎么能算是一副对联呢?”这时,书法家拿出一叠厚厚的红纸,红纸上写满了那个缺掉的字,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3. 英雄难过美人关南朝时期,刘备攻下荆州后,与周瑜结为联盟。

刘备的对联“英勇奋发图太平,英雄难过美人关”颇有胆识之意,而周瑜则以“奴之胆气,可见一斑”形容刘备的决心。

在这个对联中,既有双方的敌意,同时也展现了彼此的尊敬和互相借力的意愿。

4. 鹦鹉学舌相传唐代时,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非常受人喜爱,人们称其为“书法鹦鹉”。

这位书法家要贴对联,却总是陷入思考搭配的困境。

于是,他决定请人给他出对子。

结果这位书法家全部都背下来了。

这段趣事儿也成为了“鹦鹉学舌”的典故。

5. 莫须有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曾写过一篇小说,主角是江小姐,她以聪明机智而著称。

有一天,她的父亲找了一位亲戚来提亲,但江小姐并不满意。

于是,她写下了这样的对联:“门前只有平谷翁,莫须有难嫁公孙”。

这副对联以意味深长的隐喻方式表达了她的不愿意。

关于对联故事大全

关于对联故事大全

关于对联故事大全导读:本文关于对联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对联故事大全1、杨继盛巧对趣话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

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

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老学生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小进士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

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

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藏形匿影;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

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

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

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

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

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

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无酒是穷主;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

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

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

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

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2、卖柴童妙对进家塾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

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

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虾子与蛙儿高则诚是元末明初时的戏曲作家。

他从小就聪颖不凡,人们都很喜欢他。

他六七岁时,就会作联作诗。

有一天,他从学馆里回来,遇上一位在当地很有名望的尚书大人出门送客。

尚书大人特别喜欢小孩,尤其是喜欢那些有才有智的孩子,他看见高则诚身穿着绿袄,又很有才气,就想逗逗这孩子。

尚书大人说:出水蛙儿穿绿袄,美目盼兮“美目盼兮”是出自《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眼睛明亮美丽。

高则诚听见尚书大人出对,就停下来仔细听。

他看见尚书大人身穿一件红袍,送客人时不断地给客人行礼的样子,便随口而出:落汤虾子着红袍,鞠躬如也高则诚说完对子,才想到自己将尚书大人比作“虾”了,这可不大礼貌,赶忙上前施礼道歉:“对不起,我说得太不礼貌。

”这位尚书大人见这孩子出口就成对,把自己送客的神态,穿的衣服,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来了,便特别称赞,不但没生气,还鼓励了高则诚一番。

02三国人物联相传,几位戏剧表演家在一起聊天,有一位想起《白蛇传》里的《祭塔》,塔内点着灯,每个窗孔通明透亮,随口出了一上联: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格(葛)亮;求对下联。

几位戏剧家,互相看了看,一时对不出,因为这副对联,在“对例”中,是属于难对的一类,很不好对。

要求下联也要运用一个谐音,把三国时一个人的名和字,融合在一个对联里。

过了片刻,另一位戏剧表演家,由此想起《哪吒闹海》,三太子被哪吒剥皮抽筋,老龙王敖广到处寻找,从而索得下联:敖广举火,步步照(赵)云照子龙。

这个下联,联想丰富,把三国时赵云的名字融入联中。

大家听了,都沉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03和尚反唇相讥佛门之中,有许多能诗善对的高人,明代的姚广孝是其中的一位。

姚广孝本是医家子弟,14 岁便出家为僧,人称道衍和尚。

他学识渊博,工诗善画,又拜席应真为师,通阴阳术数之道。

此人非常清高,不拘小节,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

封他为高僧,他推托有病而免受;让他以通儒书僧的身份去礼部当官,他也谢拒了。

燕王命他蓄发,赐给他府宅,让他娶妻,他都没有接受。

唯有纂修《永乐大典》他参加了,那是他兴趣所在。

他虽不为官,但与官宦们都很熟悉,朝廷权贵也很尊崇他。

有一天,狂风大作,夹着倾盆暴雨,姚广孝遇见了巡街的御史林大人。

林御史知道这位高僧文思敏捷,便即景出了一个对子让他对:风吹罗汉摇和尚这“摇”字是双关语:明说和尚(罗汉)被吹得摇摇摆摆,暗说“姚”和尚,指姚广孝。

姚广孝立即反唇相讥:雨打金刚淋大人这“淋大人”,也是双关谐音,指御史“林大人”。

04对联训子明朝初年有个大臣叫杨士奇,也叫杨寓。

他为人正直,办事勤恳,一连在四个皇帝的手下做大官。

他儿子杨稷太不争气了,仗着老子当官,自己无恶不作,净干坏事。

谁要是不听他的,他就派人抓起来。

家乡江苏泰和的老百姓恨他恨得咬牙切齿,有人就写了状子直接送到北京。

皇帝看了,把状子转给杨士奇。

杨士奇气坏了,一连写了好几封信,让儿子改邪归正,别再祸害乡亲。

有一次,在信中他还特意写了一副对子,警告儿子:不畏官司千张纸只怕乡民三寸刀“三寸刀”指三寸舌,意思是人言可畏:让人告一千张状子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老百姓整天戳你的脊梁骨骂你,当然,也骂我哟!可是,杨稷根本不听父亲的劝告,照旧胡作非为,一点也不收敛。

闹得实在不像话了,皇上下令把杨稷抓起来,关进监狱。

杨士奇听说了,又急又愁,加上年岁也大了,便忧恨交加,卧床不起。

没有多久,顶顶有名的杨士奇,让儿子给气死了。

当然,杨稷也没有好下场,被判了死刑。

05朱项两姓从前,有个地方东西街住着两个大户家族,一户姓朱,一户姓项。

家族大,纠纷多,常常想一个压倒一个,互不相让。

为了显示本族的威风,姓朱的家族在东街修建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大祠堂;而姓项的家族一看不甘示弱,火速集资动工,日夜兼程,在西街上也盖起了一个大祠堂。

朱氏家族中有人提出给祠堂大门上挂一副气魄大的对联,把姓项的压倒,写什么内容呢?本族几个能人在一块商量:历史上我们姓朱的大人物不少,后梁的朱温,明朝的朱元璋都坐过皇帝;宋朝的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家,是个“圣人”,把这些写上,就够威风的了。

于是他们在祠堂大门上悬挂了一副大字楹联:两朝天子,一代圣人。

项氏家族的人看了这副对联,大为愤慨,很不服气。

全族人在一起商量如何压倒对方,为项氏家族争气。

有的说,人家又是天子,又是圣人,还能有比他们大的吗?有人反驳说,难道我们姓项的就没有比他们厉害的人吗?《三字经》上说:“昔仲尼,师项橐。

”孔子是最大的圣人,项橐是孔子的老师,朱熹就不在话下。

接着又有人说,楚汉相争时,项羽把刘邦的父亲,用大鼎煮死。

他姓朱的当过皇帝,我们姓项的把皇帝的老子煮死了嘛。

众人一听欢呼雀跃,很快项祠的大门上也挂出了一副大字楹联:烹天子父,为圣人师。

朱氏家族人看了,个个目瞪口呆,说不出一句话来。

06花农讽秀才从前,有个专爱舞文弄墨的秀才,遇事就做起打油诗来炫耀自己。

这天赶集,他看见一个农民挑两篮花来卖,便走上前去摇头晃脑地说了一联:小篮也是篮,大篮也是篮,小篮放到大篮里,两篮共一篮;农民一听,这算什么诗,随口讽刺道:秀才也是才,棺材也是材,秀才放到棺材里,两材(才)共一材。

弄得秀才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偷偷地挤进人群,溜走了。

07篾匠巧对石匠有位老石匠,每当修完一座桥时,都写出一条上联,请过桥人对下联。

有一次,他又修完一座桥,并出了一个上联,向过桥人求对。

这时,一个秀才走过来对石匠说:“你一个石匠,也敢舞文弄墨?”石匠笑答:“岂敢,岂敢!老汉不过是忙中取乐。

”秀才说:“既然如此,你就出上联吧!”石匠脱口而出:开大山砌小石修拱桥铺平路通南通北这上联中,有“大小、拱平、南北”三对反义词,秀才听后,抓耳挠腮,苦思苦索半天也想不出下联。

突然,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来一个扛竹子的篾匠对秀才说:“你对不上,我来试试。

”说罢,开口念出下联。

围观人听了,赞不绝口。

老石匠上前对蔑匠说:“老哥,还是你行!”原来蔑匠的下联是:砍长竹划短蔑挽圆圈箍扁桶装东装西石匠和蔑匠各自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编出的对联,朴实,贴切,劳动群众喜闻乐见。

08巧答考官于谦14岁时去杭州应试,主考官杭州知府的名字叫虞谦,与他名相同,姓同音。

考前要点名,当点到于谦时,于谦躬身站起来却不答应,主考官问他为何不答应?于谦说:“我与大人同名,所以不敢答应。

”主考官看到这个小学童聪明可爱,又懂礼貌,便想试试他的才学,便出了一句上联:何无忌,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尔亦无忌虞知府一连道出了五个“无忌”。

何无忌是晋朝大臣,魏无忌是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长孙无忌是唐朝功臣。

后两个“无忌”是说,这三个人都同名,他们没有忌讳,你又何必忌讳呢?于谦一听,解除了顾虑,从容地对主考说:“我给您对个下联吧!”主考说:“好呵!”于谦对道:张相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于谦的回对,也相应地用了五个“相如”。

前三个分别是:汉初东阳武乡侯张相如,战国时“完璧归赵”的名相蔺相如,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

后两个“相如”是说,这三个人名字都一样,但实际上各有高下,水平并不是都一样。

于谦的对句既表示了自己在主考官面前的谦虚有礼,又暗示了自己将来一定要超过他们的抱负。

09巡抚私访某朝有个秀才,博学多识,只因贫寒,无钱打通考官,屡试不中。

无奈,只好到江南游馆,想以教书谋生。

一天夜里,秀才投宿一家客店,与同房一位客人攀谈起来。

那位客人说:“先生既来江南游学,必是满腹诗书,鄙人有一联献丑,望予属对。

”秀才笑道:“请!”这晚正是八月十五中秋夜,月色分外明亮,客人望着窗外明月,念出上联:秋月如盘,人在冰壶影里;秀才听了,忽见室内床帐里挂着一幅《春山飞鸟图》,随即对道:春山似画,鸟飞锦帐帷中。

客人听了大喜,向店主人要来酒菜,二人饮酒赏月,谈得非常投机,毫无倦意。

客人又请秀才出外,散步于星月之下,行至一个小池塘旁边,见池内水平如镜,客人说出一则上联:小沼沉星,似仙人撒下金棋子;秀才抬头看见山顶古松,随即对出下联:古松挂月,如老龙擎出夜明珠。

夜深了,二人才回店休息。

次日清晨,秀才醒来,已不见那位客人;秀才甚为惊奇,不知是何原因。

秀才正在纳闷,忽然来了一位公差,对秀才恭恭敬敬地行个礼,说:“请先生上马,巡按大人有请!”秀才莫名其妙,便糊里糊湖地上了马待见了巡按大人以后,秀才方才明白,昨夜同宿的客人,原来是私访的八府巡按。

巡按很赏识秀才的学问,便命他做了州府督学。

10无火起尘烟明代有一个著名的文人叫王汝玉,参加预修《永乐大典》。

他从小就很喜欢文学,聪明、机敏、记性好,有丰富的想象力,他经常作诗写文章,人们都说他是个小神童。

他7 岁那年冬天,他和父亲观赏雪后的景色。

大雪过后,天空中升起了太阳,太阳暖洋洋的,把屋顶上的雪都晒化了,雪水顺着屋檐滴滴嗒嗒地往下流。

王汝玉的父亲指着屋檐出了一句上联让他对: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王汝玉想了想,对道: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是啊,这风吹起的尘土,不就像不生火的烟吗?父亲听了儿子的答对,又工整又巧妙,心里特别高兴。

11争座位明孝宗时官拜文渊阁大学士的丘浚,小时候家道贫穷。

由于他秉性聪明,又刻苦用功,一直是老师喜爱的学生。

有一天,教室外面下起了大雨,教室里开始漏雨,雨水滴滴嗒嗒地溅到了座位上,有些座位已经不能坐了,同学们都争着到没有雨的座位上去坐。

丘浚和一个富家子弟争一个座位,谁也不让谁,就请先生来评理。

先生虽然喜欢丘浚,但又怕得罪了有钱的大户人家,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他对两人说:“你们不要争了,我出一句五字的上联,谁能对上,谁就坐好座位。

”先生出的联是:\细雨肩头滴那富家子弟平时就不爱学习,只见他抓耳挠腮地想了半天,还是无词可对,而丘浚却早就想好了,当老师问他时,他随口答道:青云足下生这句下联对的贴切自然,那老师和同学们当然拍手叫好,好座位当然让给了丘浚。

12“饥鸡”对“暑鼠”从前,有个秀才,夏天晚上在屋檐下乘凉。

他睡在竹床上,仰面看见一只老鼠“吱吱”几声从屋梁上跑过,他想了一想,便念到:暑鼠量梁,提笔描猫惊暑鼠;但此联既出,却无法对出下联。

后来他经过一个晒谷场,看见几只鸡在吃谷子,忽听远处一个妇人招呼附近玩耍的孩子赶鸡,孩子们拣起石子向鸡丢去,把鸡赶跑了。

他触景生情,拍拍脑袋笑道:“有了,这下联有了!”不觉脱口而出: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这副对联成对地使用同音字,如“饥鸡”对“暑鼠”,“盗稻”对“量梁”,“拾石”对“描猫”,不仅刻画鼠鸡的情态维妙维肖,而且声律和谐,意趣横生。

13讽刺伪差徭总局国民党陕西差徭总局仗势胡为,欺压百姓,鱼肉乡民,人民深恶痛绝。

春节时,有人给总局大门外贴了一副对联,辛辣地予以讽刺:差徭总局,酒局肉局药丸局,局中设局,局内者甘,局外者苦,几时了局见升平;支应诸公,豺公狼公饕餮公,公然办公,公心何在?公理何存?无非假公图私益。

横批是:“斌卡尖傀”。

这横批很有意思,它讽刺总局官员,是一伙不文不武、不上不下、不大不小、不人不鬼的坏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