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铃课设报告_
打铃课设报告_教材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简易上下课打铃器电路的设计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数字逻辑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简易上下课打铃器电路的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一、设计说明与技术指标设计一个简易的上下课打铃装置,技术要求如下:①每天上午的上下课时间顺序为:8:20开始,上课45分钟,休息10分钟,上课45分钟,休息20分钟,上课45分钟,休息10分钟,上课45分钟结束;②按上述节奏设计一个打铃装置.在上下课时都要打铃;③要求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及模拟电路完成。
④时钟信号可以用现成的信号源产生。
二、设计要求1.在选择器件时,应考虑成本。
2.根据技术指标,通过分析计算确定电路和元器件参数。
3.画出电路原理图(元器件标准化,电路图规范化)。
三、实验要求1.根据技术指标制定实验方案;验证所设计的电路,用软件仿真。
2.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推荐参考资料1. 童诗白,华成英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 数字电路教科书五、按照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成绩评定表:指导教师签字:2015 年7 月19日一、概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社会上一切都朝着简捷与方便发展,生活和工作中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电子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在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于时间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很多时候需要对时间规划,然后到时间点就要有时间提醒,这就必须用到时钟提醒装置,亦可称为打铃装置。
打铃装置有很多种,比如手机的打铃系统,闹钟的机械打铃系统,广播打铃系统等等,但是日常生活中见得最多的还是校园的自动打铃系统。
在学校生活中,每天上课都离不开打铃系统的使用。
打铃器可以为上下课的学生和老师们提供时间提醒,有利于师生对上课和学习的合理安排。
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提醒学生作息时间的时间表,让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规律科学的时间安排。
学校打铃系统课程设计

学校打铃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学校打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2. 学生掌握学校打铃系统的操作流程及其与课程时间的关联;3. 学生了解学校打铃系统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学校打铃系统的电路图,并识别其中的主要元件;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学校打铃系统,并解决简单的故障问题;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打铃时间表,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校打铃系统及其相关设备的爱护意识,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2.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校园生活的责任感,尊重和维护校园秩序;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互相尊重、沟通与交流,培养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物理知识,以学校打铃系统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知识传授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学校打铃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部分介绍:- 磁铁与电流的关系;- 响铃器、控制开关等主要元件的功能;- 打铃系统电路图的识别。
2. 学校打铃系统操作流程与实践:- 打铃系统的启动、停止及调节音量的方法;- 打铃时间与课程时间的匹配;- 实际操作练习,熟悉操作流程。
3. 学校打铃系统时间表设计:- 课程时间与打铃时间的对应关系;- 设计简单的打铃时间表;- 优化时间表,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4. 故障排查与简单维修:- 常见故障现象的识别;- 简单故障的排查与处理方法;- 设备维护与保养知识。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大纲:第一课时:学校打铃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部分介绍;第二课时:学校打铃系统操作流程与实践;第三课时:学校打铃系统时间表设计;第四课时:故障排查与简单维修。
幼儿园起床打铃教案

幼儿园起床打铃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每天早上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安排。
2. 帮助幼儿养成按时起床的习惯。
3. 引导幼儿学会按照铃声的提示做出相应的行动。
二、教学重点。
1. 让幼儿了解早上起床的重要性。
2. 引导幼儿学会按铃声做出相应的行动。
三、教学难点。
1. 帮助幼儿养成按时起床的习惯。
2. 让幼儿能够按铃声做出相应的行动。
四、教学准备。
1. 铃声音响设备。
2. 幼儿园日常活动安排表。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老师向幼儿们介绍每天早上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安排,包括起床、洗漱、吃早餐等内容。
并告诉幼儿们,为了让大家能够按时起床,幼儿园特意设置了起床打铃,每天早上都会按时响起。
2. 提出问题。
老师问幼儿们,你们知道起床打铃的作用是什么吗?为什么要按时起床呢?3. 引导讨论。
老师引导幼儿们讨论起床打铃的作用,让他们意识到按时起床对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同时,让幼儿们明白按铃声做出相应的行动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日常活动。
4. 讲解起床打铃的意义。
老师向幼儿们讲解起床打铃的意义,告诉他们按时起床可以让大家有足够的时间洗漱、吃早餐,然后准时参加早晨的活动,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5. 演示按铃声做出相应的行动。
老师模拟起床打铃的场景,让幼儿们观察并听到铃声后,立即做出相应的行动,比如起床、整理床铺、洗漱等。
6. 角色扮演。
老师让幼儿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起床打铃的场景,让他们亲身体验按铃声做出相应的行动。
7. 游戏互动。
老师设计起床打铃游戏,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学会听到铃声后迅速做出相应的行动,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8. 情境再现。
老师再次创设情境,模拟起床打铃的场景,让幼儿们按照铃声做出相应的行动,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了解了起床打铃的意义,学会了按铃声做出相应的行动。
希望大家能够养成按时起床的好习惯,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七、布置作业。
回家后,让幼儿们和家长一起制定起床打铃的计划,并在第二天早上按照计划执行,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打铃课设报告_教材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简易上下课打铃器电路的设计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数字逻辑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简易上下课打铃器电路的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一、设计说明与技术指标设计一个简易的上下课打铃装置,技术要求如下:①每天上午的上下课时间顺序为:8:20开始,上课45分钟,休息10分钟,上课45分钟,休息20分钟,上课45分钟,休息10分钟,上课45分钟结束;②按上述节奏设计一个打铃装置.在上下课时都要打铃;③要求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及模拟电路完成。
④时钟信号可以用现成的信号源产生。
二、设计要求1.在选择器件时,应考虑成本。
2.根据技术指标,通过分析计算确定电路和元器件参数。
3.画出电路原理图(元器件标准化,电路图规范化)。
三、实验要求1.根据技术指标制定实验方案;验证所设计的电路,用软件仿真。
2.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推荐参考资料1. 童诗白,华成英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 数字电路教科书五、按照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成绩评定表:指导教师签字:2015 年7 月19日一、概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社会上一切都朝着简捷与方便发展,生活和工作中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电子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在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于时间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很多时候需要对时间规划,然后到时间点就要有时间提醒,这就必须用到时钟提醒装置,亦可称为打铃装置。
打铃装置有很多种,比如手机的打铃系统,闹钟的机械打铃系统,广播打铃系统等等,但是日常生活中见得最多的还是校园的自动打铃系统。
在学校生活中,每天上课都离不开打铃系统的使用。
打铃器可以为上下课的学生和老师们提供时间提醒,有利于师生对上课和学习的合理安排。
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提醒学生作息时间的时间表,让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规律科学的时间安排。
2024年我要打小铃铛游戏教案中班

2024年我要打小铃铛游戏教案中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主题活动“快乐的游戏时光”,教材为《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三章“小铃铛游戏”的相关内容,详细讲解小铃铛游戏的规则、玩法以及如何制作小铃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铃铛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玩法,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听觉敏锐度。
3.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小铃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铃铛的制作方法,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小铃铛游戏的规则和玩法,手眼协调能力和听觉敏锐度的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铃铛、示范用的小铃铛、游戏道具。
学具:手工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小铃铛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观看一段小铃铛游戏的视频,引导幼儿关注游戏中的小铃铛。
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个小铃铛是怎么玩的吗?”引发幼儿思考。
2. 教学内容讲解(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小铃铛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教师示范如何制作小铃铛,并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讲解制作小铃铛的步骤,并进行示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小铃铛制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制作完成后,组织幼儿进行小铃铛游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小铃铛游戏规则及玩法2. 小铃铛制作步骤3. 游戏中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铃铛,并与家人分享游戏的快乐。
作业答案:步骤1:准备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步骤2:将彩纸剪成圆形,作为小铃铛的底部。
步骤3:在圆形彩纸上剪出小孔,以便穿线。
步骤4:将线穿过小孔,打结固定。
步骤5:在圆形彩纸上贴上装饰物,如小珠子、彩带等。
步骤6:将小铃铛挂在合适的位置,如窗帘、门把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中幼儿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课程设计报告校园打铃器

课程设计报告校园打铃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打铃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知识;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并解释打铃器中各个组件的作用及相互关系;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学中的时间概念,对打铃器的定时功能进行设计与优化。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工具和材料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校园打铃器,培养动手实践能力;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问题分析、讨论和解决方案的设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探索打铃器工作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尊重他人意见、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打铃器的基本原理:- 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知识;- 常见电子元件的作用与连接方式;- 打铃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部分。
2. 制作校园打铃器:- 选用合适的材料与工具;- 设计电路图,并进行电路连接;- 编写程序,实现定时打铃功能;- 测试与优化打铃器性能。
3. 科学探究与小组合作:- 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分析打铃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总结实验结果,分享制作经验。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介绍打铃器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第二课时:讲解电子元件的作用,引导学生设计电路图;第三课时:分组制作打铃器,进行电路连接和程序编写;第四课时:测试与优化打铃器性能,总结制作过程和经验。
教材章节与内容关联:本教学内容与物理学科的电路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的电子制作以及科学探究方法相关。
具体涉及教材章节如下:- 物理教材: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电子元件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材:简易电子制作,程序设计;- 科学探究教材:科学探究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课程设计定时打铃器

课程设计—定时打铃器的设计课程名称:专业课程设计学院名称: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班级:1482052学号:148205216姓名:彭少锟同组人:刘晶晶指导教师:评分:20 17 年 6 月19 日摘要现代社会定时打铃器已广泛用于各种私人和公众场合,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因此研究实用性更强的电子闹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钟设计,不仅具有时分秒的显示功能,还具有定时打铃和倒计时的功能,实用性非常强。
电子钟的计时部分采用AT89S52单片机内部定时器实现,而显示功能是采用液晶模块LCD1602来实现,该定时打铃器可以让使用者通过按键来轻松选择的功能菜单和调节时间,具有非常良好地人机界面。
关键词:定时打铃器;倒计时;AT89S52;液晶LCD1602;按键目录1 设计要求 (1)2 方案论证 (1)2.1 计时方案的选择 (1)2.2 显示方案的选择 (1)2.3 按键功能方案设计 (1)2.4 指示灯和响铃方案设计 (2)3 系统组成 (2)4 硬件设计 (2)4.1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2)4.2 显示电路设计 (4)4.3 蜂鸣器电路设计 (4)4.4 按键电路设计 (5)5 软件设计 (5)5.1 走时部分 (5)5.2 定时打铃检测部分 (6)5.3 键盘扫描部分 (6)5.4 液晶部分 (7)5.5 流程图 (7)6 仿真设计 (11)7 系统调试及结果 (11)7.1 软件调试 (11)7.2 硬件调试 (13)7.3 调试结果 (13)8 总结 (13)参考文献 (14)附录 (15)1 设计要求1.显示时钟格式:**时**分**秒。
2.可任意设定时间达到定时控制,定时点至少有两个3.可对设定的时间进行存取,实现掉电保护功能。
3.定时时间到,打铃一分钟,自动关闭打铃继续计时。
2 方案论证2.1 计时方案的选择1、采用专门的时钟芯片,例如美国DALLAS公司推出的DS1302实时时钟芯片,它的工作电压为2.5V-5.5V,采用三线接口与CPU进行同步通信,并可采用突发式一次传送多个字节的时钟信号或RAM数据,优点是高性能、低功耗,可以对年、月、日、周日、时、分、秒进行计时,具有闰年补偿功能,但DS1302存在时钟精度不高,易受环境影响,出现时钟混乱等缺点,并且会增加电路硬件复杂性。
自动打铃课程设计

目录1 设计方案及论证 (1)1.1 设计的应用意义 (1)1.2 设计方案选择 (1)1.3 总体设计框图 (2)1.4 整体电路原理图 (2)1.5元器件清单 (4)2 硬件电路设计 (4)2.1单元电路设计与原理分析 (4)2.1.1 基本原理概述 (4)2.2元件参数及功能简介 (5)2.2.1 主控制器AT89C51 (5)2.2.2 时钟电路DS1302 (5)2.2.3 显示电路设计 (7)2.2.4 键盘接口设计 (7)3 系统软件设计 (8)3.1程序流程图 (8)3.2程序设计 (11)总结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1 设计方案及论证1.1 设计的应用意义“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教学及实验基础上,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
因此,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与制造出具有较复杂功能的小型单片机系统,并在实践的基本技能方面进行一次系统的训练。
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单片机”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小型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收集资料、独立设计规定功能的单片机系统的能力;培养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
1.2 设计方案选择⏹设计课题简要概述自动打铃装置用于工厂,学校等地的时间控制,本设计是按照学校作息时间设定的,模拟了电子钟显示时,分,秒。
还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按时打铃,本系统有两个按钮,分别用来调时,周分,以保证时钟与标准时间相吻合。
首先设计出本系统的硬件基本框图,根据框图设计电气原理图,简要概述基本原理,按照设计技术参数设计出各部分程序。
⏹系统软硬件划分由于要依据最小系统设计,因此,极大地节约系统的硬件成本,所有能用软件实现的功能都用软件完成,如按键的去抖,采用延时,显示部分用动态显示等,这样硬件部分的设计可以采用单片机最小系统,所谓最小系统是仅有程序存储器和时钟及复位电路的为时过早片机系统。
⏹单片机选型根据课题的具体内容,任务要求,计时,校时,定时,键盘显示等功能,经多方考虑,所以本系统选项用与MCS——51系统单片机完全兼容的AT89C51低功耗单片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简易上下课打铃器电路的设计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数字逻辑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简易上下课打铃器电路的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一、设计说明与技术指标设计一个简易的上下课打铃装置,技术要求如下:①每天上午的上下课时间顺序为:8:20开始,上课45分钟,休息10分钟,上课45分钟,休息20分钟,上课45分钟,休息10分钟,上课45分钟结束;②按上述节奏设计一个打铃装置.在上下课时都要打铃;③要求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及模拟电路完成。
④时钟信号可以用现成的信号源产生。
二、设计要求1.在选择器件时,应考虑成本。
2.根据技术指标,通过分析计算确定电路和元器件参数。
3.画出电路原理图(元器件标准化,电路图规范化)。
三、实验要求1.根据技术指标制定实验方案;验证所设计的电路,用软件仿真。
2.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推荐参考资料1. 童诗白,华成英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 数字电路教科书五、按照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成绩评定表:指导教师签字:2015 年7 月19日一、概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社会上一切都朝着简捷与方便发展,生活和工作中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电子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在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于时间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很多时候需要对时间规划,然后到时间点就要有时间提醒,这就必须用到时钟提醒装置,亦可称为打铃装置。
打铃装置有很多种,比如手机的打铃系统,闹钟的机械打铃系统,广播打铃系统等等,但是日常生活中见得最多的还是校园的自动打铃系统。
在学校生活中,每天上课都离不开打铃系统的使用。
打铃器可以为上下课的学生和老师们提供时间提醒,有利于师生对上课和学习的合理安排。
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提醒学生作息时间的时间表,让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规律科学的时间安排。
因此,打铃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时钟部分和控制部分,为系统提供时间基准。
本设计是根据目前我校的师生作息时间进行打铃,早上8:20开始上课,一直到晚上19:50下课,总共20个打铃时间,本设计的核心是一共6片74LS160,以及6个数码管,构成了全天24小时的时间,包含了时、分、秒,其中分和秒为60进制,时为24进制,分别用2片74LS160构成。
打铃装置是用蜂鸣器构成,总共20个打铃点,用74LS32连接,当时间到达某一个点是,给蜂鸣器一个脉冲,让蜂鸣器正常工作。
电路设计保证了优先使用相同门的原则,便于集成。
二、方案论证设计一个简易上下课打铃器,要求实现学校每天的师生正常作息时间打铃,用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以及模拟电路完成。
方案一:利用独立电压源提供脉冲、利用74LS160来设置六十进制和二十四进制的进位输出、利用数码显示器来显示时间、利用或门、非门、四输入与门、四输入与非门等电路元件进行组合、级联后得到设计所要求的电路图,用蜂鸣器进行打铃。
该电路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简易上下课打铃电路的原理框图据原理框图可以看出,整个电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时钟产生电路,由6片74LS160构成,其中4片构成六十进制,实现分、秒的进位,剩下2片构成二十四进制,实现时的进位,74LS160采用的是同步预置数法。
第二部分是打铃时间控制电路,由组合逻辑电路组成,包括了非门、与门以及或门,使用的74LS04,74LS21,74LS32以及蜂鸣器BUZZER组成。
每当时间到达本校作息时间其中的一个点时,蜂鸣器都会响铃一分钟。
第三部分是数字显示电路,由6个七段显示数码管构成,直接接在6片74LS160的输出端,显示当前的时间。
方案二:方案二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简易上下课打铃电路的原理框图此方案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判断下一次打铃距上一次打铃的时间间隔来报时。
这20个时间点的时间间隔依次是45、10、45、20、45、10、45、90、45、10、45、20、45、10、45、60、45、10、45分钟。
用45进制、10进制、20进制、90进制、60进制计数器来控制响铃的间隔时间。
它们的输出端接入四选一的数字选择器,数字选择器输出选中的计数器的信号。
当计数器计到45分或10分或20分或90分或60分钟时开启响铃系统来报时。
数字选择器的控制端用四个四位寄存器控制,可事先预置不同的时间间隔出现的次序。
然后依次滚动输出所需的控制信号。
本设计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案,第一种方案与第二种方案比较起来,第一种方案更简单且易集成化,更有利于实际生产。
并且第一种方案基本实现了设计要求,满足了校内师生作息时间规律的打铃提醒设计。
在电路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电路的延时特性,加入了5个单刀双掷开关,分别控制5个74LS160的片子,当电路的时间不准确有误差时,通过把开关拨到另一个方向,实现调节功能。
三、电路设计1.时钟产生设计(1)六十进制六十进制计数器由两片74LS160十进制计数器构成,采用置数法实现,如图3所示。
首先将两片74LS160计数器进行级联,下面的74LS160片子实现的是十进制,上面的74LS160片子实现六进制,两个片子级联为六十进制,即个位的进位输出与十位的ET、EP相连,用个位74LS160的进位输出来控制十位74LS160的计数。
当十位的74LS160计数状态为Q D Q C Q B Q A =0101、个位的74LS160计数状态为Q D Q C Q B Q A =1001时,十位的74LS160的Q C Q A 经与非门产生反馈清零信号,将十位片子进行置零,实现六十进制数。
其中单刀双掷开关S3,当拨到下面时,按照进位信号进行计数,当拨到上面时,实现调整时间延时错误或者设置时间的功能。
图3 60进制计数器(2)二十四进制二十四进制计数器由两片74LS160十进制计数器构成,采用整体置数法实现,如图4所示。
首先将两片74LS160计数器进行级联,下面的片子实现的是十进制,上面的片子实现二进制,把两个片子级联为二十四进制,即个位的进位输出与十位的ET 、EP 相连,用个位的进位输出来控制十位的计数。
当十位的74LS160计数状态Q D Q C Q B Q A =0010、个位的74LS160计数状态为Q D Q C Q B Q A =0011时,同时分、秒都是达到进位状态时,经四输入与非门产生反馈清零信号,将二十四进制中的十位74LS160和个位74LS160都进行置零,实现二十四进制计数。
其中单刀双掷开关S1,当拨到下面时,按照进位信号进行计数,当拨到上面时,实现调整时间延时错误或者设置时间的功能。
图4 24进制计数器2.数字显示电路设计采用6个7段显示数码管,分别接在时、分、秒的74LS160的QD QCQBQA端,如图5所示,7段显示数码管从上到下连接的顺序依次为QD QCQBQA。
图5 数码管显示电路3.打铃时间控制电路设计在时间输出的线路上引出一排导线,在非门、四输入与门,或门的控制下输出20个打铃时间,其中有一个为1,后面的蜂鸣器和LED灯就开始工作,响铃一分钟。
例如:时间8:20,用二进制数可表示为0000 0100:0010 0000,用非门控制74LS160的输出,当小时的十位为0,个位为8,且分钟的十位为2,个位为0时,即时间信号为08:20时,用一个四输入与门把四位数连接起来,输出为1,使蜂鸣器开始工作一分钟,LED灯发光。
如图6所示。
图6 打铃时间控制电路四、性能测试1.时钟产生设计电路的测试(1)六十进制电路测试如图7所示。
图7 六十进制电路测试(2)二十四进制电路测试如图8所示。
图8 二十四进制电路测试2.打铃时间控制电路的测试如图9所示,8:20为打铃时间点,LED灯闪亮。
图9 打铃时间控制电路测试3.电路整体性能的测试图10 8:20打铃时间测试图图11 9:05打铃时间测试图图12 9:15打铃时间测试图图13 10:00打铃时间测试图图14 10:20打铃时间测试图图15 13:30打铃时间测试图图16 18:10打铃时间测试图图17 19:50打铃时间测试图五、结论经过本设计的电路进行性能测试,可以得出所设计的简易上下课打铃电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按照每天上午上下课第一次打铃时间8:20开始,上课45分钟,休息10分钟,上课45分钟,休息20分钟,上课45分钟,休息10分钟,上课45分钟,休息90分钟,然后按照以上顺序在进行下午上下课时间打铃。
并且电路设计用到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及模拟电路完成。
时钟信号采用现成的1kHz的信号源产生。
最后数字显示电路分别显示以上20个打铃时间到来时,蜂鸣器以及LED灯开始正常工作,工作时间为一分钟,与预期设计的理想结果相同。
并且在预期的设计要求上,在电路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电路的延时特性,加入了5个单刀双掷开关,分别控制5个74LS160的片子,当电路的时间不准确有误差时,通过把开关拨到另一个方向,实现矫正时间的功能。
但该电路设计仍然存在问题,不能如设置闹钟一样设置打铃时间,打铃时间已经固定,不能任意调节,除非重新在设计的电路中添加元器件,添加打铃时间。
参考文献[1] 阎石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 陈振官等编著. 新颖高效声光报警器. [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3] 李秀人.电子技术实训指导.[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4] 陆坤.电子设计技术.[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5]卿太全,李萧,郭明琼.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6]全新实用电路集萃丛书编辑委员会著.电源应用电路集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7] 康华光主编. 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 全新实用电路集粹编辑委员会著.全新实用电路集粹(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9] 全新实用电路集萃丛书编辑委员会著.电源应用电路集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10] 唐竞新主编.《数字电子电路》[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5年附录II 元器件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