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发展的特征研究

CHINA-TODAY FORUM 79
今日中国论坛 CHINA-TODAY FORUM
一、北京经济的基本特征
首都北京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国家战略息息相关,在
遵循城市经济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始终将服务于国家战略作为
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心,经历了工业化城市、现代综合服务中心与国
际化都市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新中国建设的初创时期(1949-1978),在国
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要求下,北京大力发展重工业,率先完成了
城市重工业化的进程。第二阶段是在改革开放的推进阶段(1979-
1998),在中央明确的首都定位下,北京重点发展服务经济,形
成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完成了由工业化城市向现代综合
服务中心城市的转化。第三阶段是全球化阶段(1999年至今),
在大国崛起战略的要求下,北京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实现了建设以
现代高端服务业为核心、科技创新为动力、经济节点功能为特征的
国际化都市的目标。
(一)北京经济呈现出职能型特征——国家战略是北京经济
功能定位的核心需求
从发展战略演变历程来看,北京的发展一直以国家的阶段战略
需求为根本,北京责任为核心,引领国家经济发展为目标,呈现出
以职能确立功能定位的特征。
工业化阶段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要求下,北京市实施了
“由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转变”的战略,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和大型
项目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化工、机械、冶金为支柱的国家重型工
业基地,引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城市建设阶段,在中央关于首都政治中心
和文化中心的定位下,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要求下,实施了
“退二进三”的策略,通过亚运会举办、中关村建设重大事件的
推动,科技、教育、金融、人才、信息、旅游等资源禀赋的挖
掘,工业区腾退、商务楼宇开发的空间调整,北京服务内容更加
综合,服务手段更加多元,服务功能水平大幅提升,北京服务职
能充分体现。
国际化都市建设阶段,在大国崛起的战略要求下,北京实施了
“首都经济”战略,在筹办奥运会、深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通过
发展开放型、服务型、科技型、文化型的经济,建设中关村、金融
街、CBD等与国际资源对接的高端功能区,提高了国际化服务的能
力,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总部、国际组织入驻,北京成为国际分工
中的重要节点,国际化首都的建设基本完成。
(二)北京经济呈现出枢纽型特征——枢纽功能是北京经济
快速发展的基本动力
从发展动力转化进程来看,北京发展体现出开放经济、流通经
济、服务经济下的资源、信息、人才、

资金、技术等核心竞争要素
的引入与输出、内化与外溢的枢纽特征。这种枢纽功能发挥的好坏
直接决定了北京自身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以及对国家的带动作用的实
现程度。
工业化阶段,通过重型工业基地的建立,北京成为引入与内
化苏联工业技术与体系的中心。通过高校、科研单位的聚集,北
京成为工业技术研发中心。通过重型工业体系的完成,北京成为
工业技术输出和外溢的中心。工业体系和技术的引入和内化成为
北京重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输出和外溢成为全国工业化的重要
支撑。重工业基地的枢纽功能发挥推动北京快速发展,平均增速
达到7.9%。
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城市建设阶段,在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的背景
下,国家将沿海地区作为改革的试点,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区成
为国际资本、先进技术引入的重要枢纽,而北京作为服务性首都并
未作为这一阶段发展的枢纽,北京的经济增速虽然也达到9.9%,
但仍慢于全国。
进入国际化都市建设阶段,凭借北京地位优势、要素积累优
势、高端服务业优势、国际化水平优势,通过大宗商品贸易和战略
物资贸易通道功能的发挥,面向全国的资源配置体系的建立、全球
化分工的嵌入,北京成为全国资源配置的中心和全球资源配置的重
要节点。国际资本、先进技术、高端人才的引入和内化成为北京经
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输出和外溢成为整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竞争
力源泉。全国资源配置的中心和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节点枢纽功能
发挥推动北京经济快速发展,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明显高于全
国水平。
(三)北京经济呈现出约束型特征——突破约束是北京经济
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从发展的约束变化过程来看,北京综合平衡的功能特征决定了
任何单一发展模式都存在一定约束下的增长边界。通过短期的均衡
调整和长期的创新驱动破除约束、扩大增长边界是北京经济实现突
破式、跨越式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三个发展阶段的转换节点来看,北京通过以发展服务业为核
心的产业结构优化,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升级,以引
入和内化生产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发展,突破了以大气、水体污染为
主的环境约束和以不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资源约束,实现了工业化城
市向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城市的跨越;北京通过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合理调整空间布局、集约利用存量资源,引入和开发运输技术、科
学管理模式,缓解了以交通堵塞的为主人口约束和以水资源、土地
为主的资源约束,向国际化大都市目标迈进。
(四)北京经济呈现出前置型特征——超前谋划是

北京经济
平抑波动的实现手段
从发展阶段的转换时点来看,北京总是先于其他区域进行阶段
战略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要素资源的积累和核心技术的研
发,呈现出前置型经济特征。
在全国仍以发展农业经济为主的背景下,北京率先开始了工业
化的进程,凭借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充裕的要素、完善重工业体
系,北京在完成首都职能的前提下,实现了经济从消费城市向生产
城市调整时期的平稳过渡;在全国开始由重工业向轻工业转化的背
北京经济发展的特征研究
杨治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70
【摘 要】纵观过去6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首都北京经济各阶段的发展总是与国家战略息息相关,按照中央对首都城市性质与功能定位
的要求,北京在遵循城市经济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始终将服务于国家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心。本文通过分析北京经济的发展历
程,结合基本特征,总结分析得出北京经济的阶段特征。
【关键词】北京经济 基本特征 阶段特点
(下转第81页)CHINA-TODAY FORUM 81
今日中国论坛 CHINA-TODAY FORUM
一目标进行。要充分的考虑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及适应性指定目
标细节内容。具体来说,我们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要对应企
业、工厂的《任务书》或《任务单》等。《任务书》与《任务单》
不仅作为学生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的目标,也是学校的主要培养目
标。
2.改变教学结构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
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
方向”。遵循这一方向,中职教育必须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中的主
体地位,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应加大实践环节的课程,让公共
课、专业基础课的知识为专业技能服务,根据不同模块的要求编制
标准化目标教学的考核要求,并尽可能使它与国家的职业资格技能
考核的要求相吻合。
3.更新教学内容
在服装专业的教学课堂上,必须充分重视服装专业学科的技术
性和实践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服装专业的理论通过现代化的教
学手段运用到实践中去,努力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按照标准
化目标教学的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地培养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逐
项考核达标。目前,许多服装专业的教材理论性强,与社会的生产
实践和企业的岗位要求结合不足。这就带来了课程与生产脱节、理
论与实践失衡的问题。因此,职业教师必须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开发校本教材,把现代企业的新知识、新
工艺、新技能结合进去。
4.改变教学方法
职业

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普通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要体现
自身的特点。可运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其中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
法、设计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目标引导性教学是
服装专业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针对中职学生的特
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制作课件
授课。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企业的生产实际融合到教学
中,加强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尤其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强
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服
装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因此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达到标准化目标教学的标
准。
5.加强教学管理
学校应设立全面的教学管理方案,改变原有的教师、教学考核
制度。服装专业教学考核应该考虑到各个不同科目的专业特点,注
重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考核;应在教学考核制度上强调教学成效的考
核;鼓励专业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职教课程与教材应长期处
在“动态开发”过程之中;应调整专业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有时
间和精力进行教学改革;每学期应安排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深入实
际,更新知识,使教师的授课内容紧密联系就业市场;应成立专业
小组,审核教师的教案及校本教材;应增加教师的学习机会,安排
教师参与校际间与行业间的交流学习,加强师资的培训;应积极与
不同类型的服装企业联系,建立实习基地;应投入资金改善教学环
境、教学设备、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综上所述,中等服装职业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面临着机
遇和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中等服装专业人才已明显不能适
应服装行业的发展需要。结合服装行业的实际情况,必须在服装专
业的教学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方式等方面
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联
系,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对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加
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企业发
展、专业发展对服装专业人才的要求。
作者简介:
张雷(1971-),女,辽宁沈阳人,教育硕士,高级讲师,营
口市中等职业学校。
景下,北京已经进入了服务经济的发展进程,凭借产业发展的先发
优势,管理、制度和模式的创新优势,北京在完成首都服务功能的
同时,实现了去工业化调整时期的平稳过渡;在全国完成投资向消
费、出口向内需、工业向服务业转化的背景下,北京又率先完成以
现代

服务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化,凭借高产出效率、高价
值附加、高市场需求的优势,北京在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同时,实现
了经济的稳步发展。
北京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北京发展的定位必须服务于国
家战略的调整,才能更好地体现并发挥首都的职能优势;北京经济
枢纽功能发挥的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面对
北京城市发展的多元约束与刚性瓶颈,必须立足综合功能的均衡配
置缓解约束,通过创新发展突破增长边界;最后,北京作为国家经
济规模增长向效率优化转变的先导,必须在超前谋划中平抑转型期
的经济波动。
二、北京经济的阶段特点
经过了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建设,北京已经走过
了工业化增长阶段和规模城市化的高速增长阶段。经济高速增长、
城市快速建设过程中累积的资源紧张、规模受限、功能冲突、成本
提升等刚性约束全面凸显,既有发展路径下北京经济“增长的边
际”已经见顶。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
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北京经济形态显著改变,现代服务业占GDP
比重超过50%,北京国际都市经济发展阶段特点日益鲜明,首都职
能型、枢纽型、约束型、前置型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样式、体现出
新的要求。在此阶段下,基于发展效率的提升、增长边际的扩展,
北京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一)北京经济进入增长动力转型期。具体表现为投资推动向
消费拉动主导转型、投资与消费的内化集聚向外向集散转型、国际
贸易通道向国际要素枢纽转型。
(二)北京经济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期。具体表现为北京主要贡
献产业结构中,金融业等高端服务业在国家加快服务业、金融市场
化发展背景下稳步扩张发展,以批发与零售、商务服务业为核心的
枢纽经济加快发展,工业、房地产业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结
束在约束中逐步发展收缩,以科技产业的加速发展率先形成了创新
经济的发展特征。
(三)北京经济进入空间格局优化期。具体表现为都市整体格
局从专业化、集群化的增长布局进入融合化、生态化的扩散布局优
化阶段,从单一功能目标的非均衡发展进入综合化的功能布局优化
阶段,从独立的都市经济增长进入协同一体的都市圈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李永进.北京城乡一体化进城评价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9.
[2]顾益康,许勇军.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
学,2009,(4).
[3]赵伟.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三个视点的判断[J].社会
科学战线,2007,(9).
[4] 2005年-2013年北京市统计年鉴

[J].中国统计出版社.
(上接第79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