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理论演变:基于企业理论视角的回顾
战略管理理论演变过程_战后发展理论的演变

战略管理理论演变过程_战后发展理论的演变在战后的发展初期,战略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经验和直觉为基础的。
这个时期,管理学界开始关注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组织的发展战略。
著名的学者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管理就是决策”的理论,认为管理者应该通过战略性的决策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战略管理理论,如酬谢决策模型、波士顿矩阵、SWOT分析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略管理理论开始呈现出更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趋势。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学者们开始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企业的战略问题。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和三个战略维度模型。
波特的五力模型提出了竞争力的五个要素:买方谈权力、供方谈权力、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行业内的竞争程度。
三个战略维度模型则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分为三个层次:企业层次、业务层次和功能层次。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战略管理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历了新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学者们开始将战略管理理论与组织学和行为学相结合,研究组织战略的实施和管理。
此外,学者们还研究了战略联盟、合作和创新等战略问题。
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核心能力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等。
这些理论强调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对于战略成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模型来分析和评估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资源。
进入21世纪,战略管理理论在面对新的挑战和问题时继续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开始关注数字化时代下的战略管理问题。
此外,学者们还研究了创业和创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等新的战略议题。
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包括创新链理论、智能化战略管理和社会创新等。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理论在战后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从经验和直觉的阶段到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再到与组织学和行为学的结合,以及对新的挑战和问题的研究,战略管理理论不断更新和演进着,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更为科学和系统的战略管理方法和工具。
论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

论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从第一次浪潮到第三次浪潮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和资源分配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首次出现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和第三次浪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历程,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第一次浪潮:战略管理的起源和兴起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开始兴起。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安索夫、安德鲁斯和钱德勒。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如SWOT分析、竞争优势、多元化战略等。
这些理论观点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在这一时期,战略管理主要的是企业内部的效率和外部的环境适应性。
企业通过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以及实施这些计划的有效措施来获得竞争优势。
第二次浪潮:战略管理的反思和创新到了20世纪80年代,战略管理理论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普拉哈拉德、波特、亨利·明茨伯格等。
他们对第一次浪潮的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如竞争优势的来源、产业分析和竞争战略、组织结构和战略实施等。
在这一时期,战略管理开始企业生态系统和商业生态系统,以及企业在这些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
企业开始意识到,要获得长期成功,不仅需要自身的竞争地位,还需要考虑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第三次浪潮:战略管理的集成和升华进入21世纪,战略管理理论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巴尼、戴维·贝赞可和克里斯·祖克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如企业能力、资源基础观、动态能力和战略转型等。
这些理论观点将战略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了企业如何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持续的成功。
在这一时期,战略管理更加企业的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匹配和互动。
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需要积极塑造和影响外部环境,以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
战略管理理论沿革

战略管理理论沿革1. 早期发展时期以理性为基本特征。
代表人:Chandler、Andrews、Ansoff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描述性研究,重在具体案例的记录与分解。
以及将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以提出更具一般性的结论,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①结构学派:强调企业竞争优势外生。
以产业组织为代表,将产业作为研究对象。
认为企业主要是通过更好地把握市场环境机会和回避外部威胁来取得竞争优势。
优势是产业环境和企业市场定位共同作用的后果。
②资源学派:强调企业竞争优势内生。
以资源基础观点为代表,将企业本身作为研究对象。
假定不同的企业资源不同。
企业的优势来自其所拥有或控制的独特资源。
2.3.4都是以上两个学派衍生出的应用理论。
2. 产业组织经济学时期哈佛学派构建SCP理论范式为战略管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
SCP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绩效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市场绩效主要决定于市场结构。
代表人物Porter提出产业竞争结构的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波特的“五力“分析法是对一个产业盈利能力和吸引力的静态断面扫描,说明的是该产业中的企业平均具有的盈利空间,所以这是一个产业形势的衡量指标,而非企业能力的衡量指标。
通常,这种分析法也可用于创业能力分析,以揭示本企业在本产业或行业中具有何种盈利空间。
3. 组织经济学时期代表人:Coase、Williams、Jenson、Meckling等研究主要侧重于制度的细节和组织中人的行为。
委托代理就是研究的焦点之一,委托代理问题可以衍生出创新、公司治理和多元化等问题。
使用更加成熟的研究方法,如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几个变量被用来预测另一个变量。
结构方程模型比回归模型更复杂,结构方程模型是由多层变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组成。
简述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

简述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程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西方,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企业应连续不断地注视内部及与外部的事件与趋势,以便必要时及时做出调整,因此它是研究企业如何动态地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战略管理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经典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以安德鲁斯和安索夫为代表人物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是建立在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的。
它分析了企业组织的优势,劣势和环境给企业所提供的机会,威胁(即SWOT分析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如何制定战略。
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一整套基本的思路和程序,特别是SWOT分析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战略形成的重要性。
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的核心是要求企业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组织内部结构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势必要与企业战略相适应。
尽管这一时期各学派的研究方法和具体主张但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企业战略制定主要是建立在分析和推理之上,因此其前提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对未来环境进行可靠的预测,制定合理的战略并加以贯彻执行。
这一前提与经营环境相对稳定的特点相适应。
但是,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主观地运用该理论进行推测很难随环境变化及时地做出战略决策。
其次,经典的企业战略理论只是方向性和框架性的,SOWT法也没有给出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具体方法,因此显得有些空洞,抽象,可操作性不强。
二、以竞争定位理论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阶段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波特的著作《竞争战略》对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成了以定位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
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产业分析方法,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他认为,特定产业的竞争性质由五种力量决定:现有的竞争者,潜在的竞争者,替代产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的分析研究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的分析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三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背景、演变的历程与比较分析,以求在深入理解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对主要学派的理论进行了评述;着重研究经典战略理论、竞争战略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演变分析。
通过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历程的梳理, 来把握企业战略思想演进的脉络及规律, 并对国内外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更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战略管理 适应战略 经典战略 竞争战略当今社会,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日益明显,企业战略管理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与核心问题之一。
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一种管理,战略管理面向于动荡环境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企业核心能力的提高,企业最高管理层能够有效地实施适应环境的战略、重视企业的长期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
20 世纪90 年代以前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大多建立在对抗竞争的基础上, 都比较侧重于讨论竞争和竞争优势。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中期, 在新的环境下, 企业逐渐认识到, 竞争是为了生存和健康发展, 必须超越这种以竞争对手为中心的战略逻辑。
在此背景下, 通过创新和创造来超越竞争(SurPPetition ,德- 博诺, 1996) 开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一个新焦点。
围绕这个新焦点, 出现了一些新理论。
1. 顾客价值中心理论。
菲利普·科特勒(1999) 把顾客价值(CV) 称为顾客让渡价值(Customer Demisable Value) 。
彼得·杜拉克在40 年前就观察到, 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顾客”。
博诺(E. de - Bono , 1996) 认为传统的竞争战略逻辑是一场零和博弈(Sum - zero) ,这样的竞争“是一个危险的概念”。
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战略逻辑扩展和超越了传统战略理论的内容,这时的顾客价值就成了企业间的竞争规则, 制定规则者比遵守规则者知道的信息和拥有的相关资源要多得多, 战略逻辑起点决定了胜负。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发展趋势内容摘要:管理科学有三个层次:管理基础、职能管理、战略管理。
其中,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起着指针的作用。
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并有效地实施和控制,以便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变过程,探讨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战略战略管理演变发展趋势面对当今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战略已成为影响企业实际利润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外许多大企业都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战略问题,以至人们把当今时代称作“战略制胜”和“智力经营”的时代,有效的战略管理可以为企业赚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笔者在阐述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时,分析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时间并不长,自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仅有半个世纪,从时间跨度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的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的出版,首开企业战略问题研究之先河。
钱德勒在这本著作中,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论点。
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他被公认为环境——战略——组织理论的第一位企业战略专家。
在此基础上,关于战略构造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两个相近的学派:“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
设计学派认为,首先,在制订战略的过程中要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环境所带来的机会与造成的威胁。
其次,高层经理人应是战略制订的设计师,并且还必须督导战略的实施。
再者,战略构造模式应是简单而又非正式的,关键在于指导原则,优良的战略应该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战略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旨在帮助企业制定长期、全局性的发展规划,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本文将介绍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起源战略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企业战略问题,如企业竞争失败、市场份额下降等。
他们开始研究企业如何制定战略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并提出了许多有关企业战略的理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安索夫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审视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并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战略。
二、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略管理理论逐渐演变出多个流派,包括定位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能力理论等。
这些流派都强调了企业战略的重要性,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定位理论强调企业应该通过市场定位、产品定位等方式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以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
资源基础理论则认为企业应该关注自身的资源优势,如技术、品牌、渠道等,并通过这些资源来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能力理论则强调企业应该关注自身的核心能力,并不断加强这些能力,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三、战略管理理论的应用战略管理理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层次的人员。
例如,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战略规划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中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战略实施来监督和评估企业的战略执行情况,而基层管理人员则可以通过战略调整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此外,战略管理理论还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如市场营销、生产制造、研发等。
在这些领域中,企业需要制定不同的战略,如市场渗透战略、多元化战略等,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业务发展需求。
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战略管理理论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制定长期、全局性的发展规划,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嬗变与新趋势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嬗变与新趋势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围绕着企业的核心目标展开,确定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规划,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本文将从理论演变的角度,探讨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与新趋势。
一、理论演变1.传统战略理论传统战略理论主要是以企业竞争优势为核心,关注对外部竞争环境的分析,致力于制定战略计划和措施。
这种战略管理模式主要依赖企业内部资源的开发和应用,重点在于打造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进而获取市场份额和利润。
2.综合战略管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传统战略管理的方式逐渐受到挑战,出现了综合战略管理的理论。
综合战略管理是以整体业务战略为基础,借助企业内外部资源,融合各种战略手段,通过持续创新,实现企业长期成功的领导实践。
3.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一种以平衡发展为指导思想的管理工具,它包含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发展四个方面的指标,从不同角度评估企业的情况。
平衡计分卡的出现,拓宽了战略管理的思路,提高了战略管理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敏捷战略管理是一种能够抵抗不确定性和变化的战略管理理论,它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注重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强调战略执行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提升。
二、新趋势1.数字化转型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新趋势。
数字化转型旨在将数字技术和数据思维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促进企业业务的创新和转型,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素质,加速企业发展。
2.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企业需要主动关注全球环境和社会责任,通过高效资源利用和减少排放,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员工、客户和整个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素质,降低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4.全球化全球化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又一重要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么” 企业 为什么存在” 和“ 的回答 ,即从根本上 阐明了企业本 质 ,这恰恰也 是解决“ 企业如何行 为” 的逻辑思维起点 。“ 企 业理论 的一个重要 作用就是 提供 了一种 将企业概念 化的方 法 ,以便研究 我们 关注 的一些现象 ,特别 是竞争问题” 。
(r O 任编辑 :胡俊健)
Re e r h o heK no e g a a e e tPe f r a eEv l a i n i s a c nt wl d eM n g m n r o m nc a u to n Hi h— c g Te h Ent r i e s d o pe f c e c e pr s sBa e n Su rEf i n y DEA i
统 产 业 经 济 学 、 组 织 经 济 学 、 资 源 基 础 观 、 顾 客 价 值 基 础 观 、演 化 经 济 学 等 企 业 理 论 的 引入 ,战 略 管 理 思 维起 点 在 空 间 上 呈 现 出“ 内部 一 外 部 一 匹 配 ” 的钟 摆 式 摇 摆 ,在 时 间上 呈 现 出 由 静 态到 动 态 的 演 变 ,研 究 主
题 涵 盖 了从 战 略 形 成 、 实 施 到 评 价 的 各 个 方 面 。从 企 业 理 论 视 角对 上 述 演 变 过 程 进 行 了 简要 梳 理 ,提 出 了
以 演 化 经 济 学 企 业 理 论 为 主 导 的整 合 研 究 思路 。 关 键 词 :战 略 管理 ;企 业理 论 ;理 论 演 变 ; 演 化 经 济 学
[ E v lp n a s J]. n g met ce c ,18 , 5] n eo met l i An y s[ Maa e n ine 4 S 9
( )6 . 4 :6 72
[ 黄 立 军 . 业 知识 管 理 综 合 评 价 的 教 学模 型 [ 2] 企 J]. 筹 与 运
生产 力研 究 ,2 0 ,()14 I6 0 5 1:6 一 6 .
[ 4]
BANKERRD .CHARNES .COOPE A RW W . o o e s S me M d l f rEs i t g T c n c l n c l n f c e c e n Da e o tma i e h i a d S a eI e n a i i n i si t
第2 卷 第 8 7 期
21 0 0年 4月
科
技
进
步
与对ຫໍສະໝຸດ 策 V_.7NO. 02 1 8 Ao . 01 r2 0
S i n e& Te h l g r g e sa lc ce c c no o y P o r s nd Po i y
战略管理理论演变 :基于企业理 论视角 的回顾
rs l s o eut s h w t a t e p ro a c lv l o t e mo t hg — c e tr rs s i S a d n i n t h g ,n lr e h t h e f r n e e e f h m s i h t h n e ie n e p h n o g s o iha d ag
Zh o Hay n Ch n Ja u a i a , e i k
(cn mi ng m n c o lS ad n stt o i tn ut ,ia 5 3 3 C ia E oo c Maa e e t h o, h n ogI tue f g d sy J n2 0 5, hn) s S ni L hI r n
中图分 类号 : 9 4 C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3 82 1 )8 0 5 5 l0 74 (0 00 — 1 6 0
0 引 言
战 略实 践 和理 论 研 究 要 回答 4个 基 本 问 题 : 业 如 企
什么决定 了企 业边界 和规模? 为什么企业之 间存 在绩效差
df rn aes i Sa d n Po i et rn o y gt 3 hg — c et pi a rsac ojc . R sac ieet ra n hn o g rvn , ad ml es iht h ne r e s eerh bet f ci 1 e r s s eerh
[1 胡同泽 ,黄利军.基 于超效 率 DE 方法的大中型工业企 ] A
业科 技 竞 争 力 度 量 [ J].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 ,2 0 0 7,
2 () 6 5 . 45: - 8 5
[ ] 李廉水 ,周彩红. 3 高新技 术企业知识 管理 的绩效评 估 [ ] J.
石 盛 林 2 ,
(. 1南京航 空航天 大学 经济与管理 学院,江苏 南京 2 0 1 ;2南京人 口管理 干部 学院 工商管理 系,江 苏 南京 2 0 4 ) 10 6 . 10 2
摘
要 :18 9 0年之前 ,战略 管理 实践和 新古典 经济 学企 业理论研 究彼此独 立进行 着。18 9 0年 以来 ,随着传
管理 ,2 0 ,l() I3 1O 0 1 04 :4 — 5 .
何行 为?企业为什么不 同?多种业 务企业总部 的功能和价 值是什 么?什么决定 了一个 企业在 国际竞争 中的成 败?而
企 业 理 论 则 主 要 关 注 : 业 是什 么 ? 企业 为 什 么 存 在 ? 企
织 ,不断提高企业 的整体 学习能力 ,实现 知识价值最大 化。 参考文献 :
Ab t a t u e e c e c DE sr c :S p r f in y i A meh d i u e it t e p ro ma c e a u t n o k o e g ma a e n i to s s d n o h e f r n e v la i f n wl d e o n g me t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