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约束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个性化约束在清醒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表 3 患 者 对 保 护 性 约束 的反 应
( ) 例
征, 密切观察意识 和瞳孔等 , 时发现病情 的变化 和预 防并 及
发症 的发生 。尤其是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后的患者 , 密 要
.
切 观察病 情及做 好预见 性护 理 ; 度烦 躁的患者 使用 约 极 束背心或约束衣时 , 加强观 察呼吸 和面色 , 防止 因约 束不 当
见表 1表 2 表 3 , , 。
表 1 患 者 导 致 的 不 良事 件 () n
者, 其中男 7 , 5 ; 中心脏等大创伤手术后患者 3 2例 女 3例 其 9
例 , 支、 吸衰竭 3 慢 呼 3例 , 、 性 肾功 能 衰 竭 需 行 连 续 性 血 急 慢 液净化 ( B ) 疗 的 1 CP治 6例 , 出血 l , 脑 4例 多脏 器 功 能衰 竭 9 例 , 合 外 伤 6例 , 他 8例 。 对 照 组 是 2 0 复 其 0 8年 1月 ~ 6月
L AN G Do g i I n me
【 摘
要 】 目的 探讨在 I U 重症监护 室) C( 的清醒危重患者发生护理不 良事件 的原 因和个性化 约束的
效果 。方 法 对 I U 0 9年 1月 ~ C 20 6月收 治 的 实验 组 15位 清 醒 危 重 患 者 给 予 个性 化 约 束 , 照组 是 2 0 2 对 08年 同期没有约束或常规约束的 17位清醒患者 , 它护理措施相同。结果 实验组 出现护理不 良事件 明显减少 0 其 ( P<00 ) 9 % 的 患 者 对 个 性 化 约 束表 示理 解 的接 受 , . 1 ;5 并且 提 高 了患 者 、 家属 和 护 士 的 满 意 度 , 果 明 显 优 于 效
探讨个性化约束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个性化约束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作者:钟守群黄伟霞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约束护理应用于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危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给予个性化约束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意外拔管率与皮肤异常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危重患者;个性化约束;满意度;意外拔管;皮肤异常【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67-01危重患者可能伴有躁动不安和意识模糊等症,在护理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自我伤害、坠床、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造成严重影响[1]。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个性化约束护理应用于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统计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危重患者80例资料。
在80例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在23-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1±6.32)岁。
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给予个性化约束护理。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入院登记,安排患者住院;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和各项生命体征;指导患者用药和饮食;安排患者出院等。
实验组:给予个性化约束护理。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约束前。
对患者的年龄和意识以及肢体活动等情况进行评估。
对清醒且合作者给予常规约束护理,即以普通约束带进行下肢或下肢的约束。
对情绪波动较大、不配合者给予持续约束(每隔2h放松15min-30min)。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

MEDICAL TREATMENT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物质、精神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尊重患者生命价值、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和舒适的状态的护理模式正逐渐受到临床护理的重视[1]。
ICU患者因病情危重及麻醉未清醒等存在意识障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躁狂、错觉、幻觉及谵妄等,为保证患者的安全以及治疗、护理的的顺利进行,而对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以防止患者坠床、撞伤、抓伤及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
保护性约束不仅可提高病人的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还可避免病人伤害他人、物品或自伤、自杀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其他意外因素对病人的伤害。
为了探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的应用,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使用身体约束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方面的负性结果,不恰当地使用身体约束甚至会导致被约束者的死亡[2]。
对人性化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意识逐渐增强,并不断完善科学使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的方法及护理要点,使用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现将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人性化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护理要点作回顾性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在该院接受治疗期间,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共107人,其中清醒病人5人,意识模糊病人63人,手术后麻醉未完全清醒病人39人。
总结人性化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效果。
2具体实施方法及步骤2.1判断病人是否需要使用保护性约束根据患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情况、对治疗护理的配合程度及导管情况来判断病人是否需要使用保护性约束。
2.2向病人或家属介绍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在患者入住ICU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除介绍病区环境及规章制度外,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为了防止发生坠床、撞伤、抓伤及意外拔管,为了保证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可能需要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以及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后果,告知患者及家属人性化护理的意义,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ICU作为医院内重症监护室,是危重病患者生命的最后关头,需要对患者进行加强的监护和治疗。
在ICU的护理工作中,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护士更好的管理患者,同时也可以保护患者的自尊心和自由。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患者的人身安全和尊严,避免不必要的姿势限制和束缚。
在ICU患者护理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对于那些需要进行约束的患者,我们需要采取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措施来预防可能的意外,比如消除危险物品,为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等。
在ICU护理中,人性化保护性约束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床边保护性约束,另一种则是移动性约束。
针对床边保护性约束,我们需要护士根据患者的状况来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例如衬垫、床栏、背带、脚镣等,同时需要注意放松约束的时间,避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管道和护理需求。
而针对移动性约束,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运动设备,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活动自己身体。
虽然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不合适的约束措施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更有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因此,在ICU护理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的约束计划,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和反馈,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
综上,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进行合理的约束措施,同时注意及时放松约束,避免不必要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注重记录和反馈,以便对患者的管理进行不断改进和优化。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ICU护理管理越来越注重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的应用。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是指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与压力,同时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的一种护理措施。
本文将从ICU护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的理论基础与应用、ICU护理管理中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的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 ICU护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ICU是重症监护室的简称,是医院集中治疗部中最重要的抢救科室,也是最复杂、最高难度的护理环境。
ICU的医疗队伍由医生、护士等多个专业组成,拥有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与技术,因此对ICU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较高。
但与此同时,ICU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患者易感染、易出现机体免疫失调、容易出现并发症等等。
此外,ICU患者还因为病情复杂多变,治疗时间长,造成了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压力,使得身体乏力、精神萎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惧和抵触情绪。
而且,ICU护理是一项高度技术化的工作,护士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与压抑,加上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高,很容易导致护士的心理疲劳及情绪波动。
二、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的理论基础与应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是以人性化、关怀化、科学化为原则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在ICU护理管理中,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旨在减小不适感与压力、降低患者的痛苦感、增强患者的信心和积极性,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具体方式包括有采用温暖的语言、调节空气的温度、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用轻柔的手势或语言与患者沟通等。
此外,人性化保护性约束还可以通过音乐、艺术等方式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1.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配合度通过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可以减轻患者在ICU中的恐惧与抵触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和积极性,促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压力在ICU的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压力会使其产生一定的心理恐惧和抵触情绪,而人性化保护性约束以温暖的语言、柔和的手势等方式给予关心与照顾,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其痛苦与压力。
个性化危重症患者护理计划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祝文婷目的:探究个性化危重症患者护理计划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纳入重症监护室8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0例)实施个性化危重症患者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患者对本次护理计划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基础护理不合格率、病情处理不合格率及专科护理不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个性化危重症患者护理计划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极高,患者护理质量提升,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单纯的护理措施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不到位,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康复。
个性化危重症患者护理计划单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的方案,本护理主旨是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护理安全。
本次研究纳入80例重症监护室的危重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计划,取得一定成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共计纳入80例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64.32±3.46)岁;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64.35±3.42)岁。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重症监护室患者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危重症患者护理计划,首先分析总结患者具体病情、个体情况,通过查阅书籍、查阅文献、询问专家等方法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护理计划单,按照护理计划单开展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基础护理不合格率、专科护理不合格率、病情处理不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护理质量指标,采取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X2与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约束集束化管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分析

约束集束化管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分析约束集束化管理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各种临床数据,以实现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个体化的管理。
在危重症患者中,约束集束化管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用:1. 临床信息采集与整理:通过建立临床信息系统,对危重症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进行集中、规范和标准化的采集与整理,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2. 多学科协作管理:约束集束化管理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和团队合作的理念,通过建立多学科团队,实现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多个专业人员对危重症患者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护理。
3. 个体化护理方案制定:根据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个体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包括治疗方案、营养方案、康复方案等,以实现对患者的精细化管理。
4. 风险评估与预警监测:通过利用临床信息系统对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风险评估与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危险情况。
二、约束集束化管理中的护理干预分析在约束集束化管理中,护理干预是危重症患者护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将结合约束集束化管理的特点,对护理干预进行分析:1. 个体化护理方案制定:约束集束化管理注重个体化护理方案的制定,而护理干预正是个体化护理方案的具体实施。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设计并实施符合患者特点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定期更换体位、皮肤护理、口腔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
2. 多学科协作管理:约束集束化管理强调了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协作,共同制定并执行综合护理方案,以提高护理干预的效果。
4. 数据采集与整理:护理干预也是约束集束化管理中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护士通过对患者的护理实施情况、护理效果等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为医疗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三、结语约束集束化管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分析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并能够根据患者的需求制定符合其个体化特点的护理干预措施。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目的分析探究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ICU住院患者120 例,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试验组给予人性化保护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程度。
结果试验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满意程度86. 7%,对照组满意程度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人性化护理约束的實施,使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情绪的发生,促使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减少医患纠纷,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人性化保护性约束ICU 护理ICU 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常需要留置各种侵入性管道,且多伴有意识模糊、烦躁,容易发生拔管、坠床等意外,妨碍常规的治疗和护理。
为了防止各类非计划性拔管等意外的发生,临床常用保护性约束的方法进行辅助治疗。
据报道ICU 患者身体约束的使用率是39.04%[1]。
本文通过分析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约束在临床ICU护理中的不同效果,探究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对ICU患者的护理效果。
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ICU住院患者120 例ICU 患者进行护理,试验组60 例患者,30 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范围:15~82岁,平均年龄为:(40.62±4. 16)岁。
对照组60例患者,35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范围:19~75 岁,平均年龄为:(37.24 ± 3.72)岁。
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人性化保护性的约束护理,具体如下。
2.1使用前评估为确保患者在使用保护性约束过程中,能得到较好的护理效果,在使用保护性约束前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评估[2],包括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意识以及患者的肢体活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 年第 6 卷第 23 期2019 Vol.6 No.23
112
・临床护理・
个性化约束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花静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实施个性化约束可以减少约束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效果。
对个性化约束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分析。
【关键词】个性化约束;危重患者;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23.112.01
1 个性化约束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梁冬梅,罗金玲等(2010)对中医的应用与护理严重清醒患者的个性化约束进行了分析,探讨ICU严重清醒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个体化限制的影响。
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入住实验组的125例患者进行个性化限制,对照组为2008年同时无约束或常规约束的107例患者。
其他护理措施相同。
结果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p <0.01)。
百分之九十五的患者接受了个性化约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重症ICU患者无法承受由于疾病和计划外非计划性拔管引起的身心痛苦,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因此,应该对患者给予个体化限制。
吴林飞,廖燕等(2011)为探讨个性化约束在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根据入院顺序将709例重症患者分为两组。
2010年1月~6月,334例重症患者为对照组,其上肢或四肢受限于常规束缚带。
2010年7月~12月,观察组观察到375名重症患者,实施个性化约束,强调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约束方法,实施个性化约束可以减少约束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效果。
商利利(2015)对影响住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因素及临床护理,客观分析老年痴呆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探讨个体化护理的效果。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47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比较个体化护理前后单纯心理量表(MMSE),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结果住院期间347例老年性痴呆患者发生198例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7.1%。
不良护理事件主要是医院感染,意外伤害(跌倒,跌倒床,烫伤),导管护理不当(静脉炎、导管抽取错误),皮带使用受限,皮肤护理事件,护理不足和药物治疗不当等。
发病率分别为23.0%、13.3%、6.9%、4.9%、4.0%、2.9%和2.1%。
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身健康状况(38.9%),患者自我保健能力(22.7%),沟通不良(13.6%)、评价不足(9.6%)、护理不足(6.6%)、护理措施不当(5.1%),结论为个性化护理可以帮助住院痴呆患者恢复精神和生活质量。
吴春利(2015)对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清醒患者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与探讨,探讨三级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整治措施。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2月23例RICU清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非医源性特征,拔管分类、发生时间及拔管前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
结论应加强检查,解决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烦恼,准确及时地评估管道脱落的安全隐患,实施个性化的保护性约束,做好预防和控制。
王婷,朱明丽等(2016)对体外膜肺氧合患者分析了护理中的关键环节,供氧缺氧以及由全身管道和机械通气等刺激引起的药物引起的谵妄有关。
潘燕彬,郝巍巍等(2016)对住院患者身体约束实际经验研究的系统评价,系统评价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实际护理经验。
在文献质量评估之后,使用Meta积分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解释。
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提取40项结果,10个类别和5个综合结果:患者对约束的理解,患者的约束心理感受,患者的身体约束感,患者的应对方式。
约束和患者对约束的建议。
结论:医务人员应反复全面告知患者使用束缚的原因。
汪诚,朱小平等(2016)对人文关怀在人体约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认为人体约束将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和道德问题。
总结了人性化护理和人体约束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实施人体约束的人性化护理措施,以进一步实施人性化护理。
汪崇泽,琚明亮等(2017)提出作为社会人口的一个特殊群体流浪精神病患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独特性和道德问题,如自愿原则和非自愿原则。
医疗保护约束、患者隐私保障、个性化治疗和公平。
2 个性化约束在的方法创新
王靖虓,孙节(2011)构建了体化口腔颌面整形手术患者建立六面体有限元网格模型。
方法首先采用半自动方法构建高质量的颌面部软组织六面体有限元网格模型,然后采用基于地图的案例研究方法生成个体化患者的六面体网格模型。
赵燕和李静(2013)提出材料或工具都附着在患者身体上或与患者身体相邻,这是不容易被移除的由患者,限制患者的自由运动或防止患者正常进入他或她的身体的一部分。
黄新霆等(2014)围绕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时代的大型医学数据,对个性化医疗服务引擎进行数据驱动研究,提出了基于数据集的数据过滤框架以及基于本体知识库的推理机和临床指南为基础,研究和开发整个平台核心服务引擎:根据实时数据集成引擎个性化医疗数据进行个性化诊断和治疗,实现真实-时间动态的个性化诊断和治疗的产生和执行,将显着改善医疗服务的具体目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
3 结 论
实施个性化约束可以减少约束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效果。
对个性化约束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分析。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 梁冬梅,罗进玲,李志标.个性化约束在清醒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
护理[J].现代医院,2010,10(03):96-97.
本文编辑:李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