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高二第一章氮族元素整章教案 最新
第一章 氮族元素

第一章 氮族元素第一节 氮和磷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充分认识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3. 使学生了解磷的性质。
4.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5.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6. 氮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氮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关系。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1.通过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通过分析氮气的分子结构,启发学生认识氮气的化学性质。
3.通过实验的研究,认识红磷和白磷的关系及性质差异。
教具准备充满NO 2试管、大烧杯、橡胶手套、石蕊试液、铁架台、长硬质玻璃管、酒精灯、红磷、白磷、火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我们在高一学习了卤族、氧族、碳族三族主族元素,请同学们把这三族的元素符号填写在周期表相应的位置上。
[学生活动]填写周期表。
[过渡]位于第Ⅳ主族和第Ⅵ主族之间的第Ⅴ主族, 称之为氮族元素。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氮族元素的性质。
[板书]第一章 氮族元素[师]从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看,这一族元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生]最外层都应该有5个电子,不同之处是电子层数不同。
[师]结构决定性质,氮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决定了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但由这些元素形成的单质的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氮和磷。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氮和磷的性质。
[板书]第一节 氮和磷[师]我们都知道,氮气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
根据你的观察,并结合课本,总结出氮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ⅣA ⅤA ⅥA ⅦAC N O FSi P S Cl Ge As Se Br Sn Sb Te IPb Bi Po At[板书] 一、氮气1. 氮气的物理性质[生]无色,无味,难溶于水,比空气略轻,熔沸点低。
[师]在呼吸时,我们吸入人体内的空气中的氮气会全部呼出,氮气对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似乎没有什么用处。
氮族元素教案范文

氮族元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氮族元素的特点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2.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用途和产生的环境问题。
3.了解氮族元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氮族元素的特点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2.氮族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3.氮族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三、教学内容:1.氮族元素的特点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1)氮族元素包括氮、磷、砷、锑和铋,它们位于周期表的第15族。
(2)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外层电子结构为ns2np3(3)氮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增大、电离能减小、电负性和氧化态的正负两种。
2.氮族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1)氮:是一种气体,具有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性质。
在大气中占比最大,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2)磷:是一种固体,具有多种颜色和形态。
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和化工等领域。
(3)砷:是一种固体,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医药等领域。
(4)锑:是一种金属,具有脆性和导电性。
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和冶金等领域。
(5)铋:是一种金属,具有高密度和熔点。
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和冶金等领域。
3.氮族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1)氮族元素在农业中的应用:作为化肥、杀虫剂和农药等,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氮族元素在化工中的应用:用于制造肥料、药品和塑料等,满足人们对生活和工业产品的需求。
(3)氮族元素的环境问题:过量使用氮肥会导致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和大气污染等,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实验教学法:通过做实验观察氮族元素的性质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和实物,直观地展示氮族元素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五、教学过程:1.思维导图展示氮族元素的特点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2.实验观察氮气和磷的性质变化。
高中化学氮的教案

高中化学氮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氮元素的基本性质;2. 掌握氮气、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3. 了解氮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氮元素的基本性质;2. 氮气、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3. 氮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特殊性;2. 氮气、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理解和运用;3. 氮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具体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氮元素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氮元素的基本性质;2. 激发学生对氮元素相关知识的兴趣。
二、学习氮元素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讲解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及其特殊性;2. 分析氮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三、学习氮气的制备方法(15分钟)1. 讲解氮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2. 分析氮气的应用领域和生产方法。
四、学习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15分钟)1. 讲解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化学性质;2. 分析氮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氮元素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及应用;2. 引导学生思考氮元素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中的作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2. 鼓励学生多参与实验和实践,加深对氮元素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氮元素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全面了解氮元素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和工业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和工业实例,深入探讨氮元素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高二化学教案氮和磷(第一课时)(精选3篇)

高二化学教案氮和磷(第一课时)(精选3篇)教案1:氮的化学性质和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氮元素的化学性质;2. 掌握氮元素的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3. 了解氮元素在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氮元素的化学性质;2. 氨、硝酸等氮元素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3. 氮元素在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氮元素的化学性质;2. 氨、硝酸等氮元素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实验装置和实验药品、氮元素的示意图;学生:学习笔记、化学实验器材、化学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氮元素的相关知识,重点理解氮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氮元素的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Step 2 讲解教师根据学生阅读的内容,对氮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讲解,重点将氨、硝酸等氮元素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详细解释。
Step 3 实验教师进行氨的合成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氨的性质和应用。
Step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氮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
Step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Step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案2:磷的化学性质和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磷元素的化学性质;2. 掌握磷元素的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3. 了解磷元素在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点:1. 磷元素的化学性质;2. 磷酸、磷酸盐等磷元素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3. 磷元素在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磷元素的化学性质;2. 磷酸、磷酸盐等磷元素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实验装置和实验药品、磷元素的示意图;学生:学习笔记、化学实验器材、化学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磷元素的相关知识,重点理解磷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磷元素的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章 氮族元素

• 3Mg+N2 烧 •
→金属Mg在N2中燃
氮化镁
因此:Mg在空气燃烧,产物有
{
MgO
Mg3N2
2、与非金属反应:
• ① N2+3H2 + Q
• 条件难说明N2叁键 键能大。
• 可逆反应:说明N原子的氧化性弱于Cl和O 原子。 • 反应放热:说明N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 反应放热的多少说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同样也可说明金属性强弱,不论是金属还 是非金属,反应放热越多,越活泼。
[参考答案]:1、C 2、B 3、AC 4、B 5、D 6、R2O5 HRO3或H3RO4 RH3
第一节
一、物理性质:
• •
氮气
1、沸点比较低:回忆工业制取氮气 的方法——液化空气法。 2、N2分子:N≡N 叁键,键能大, 稳定,类似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
二、化学性质:
• N≡N 键能大 ,打开键不容易,所以反 应条件难。
判断下列物质或微粒是否互称同素异形体:
√
A. H2O 和D2O D. O2 和 O3
√
磷化学性质较活 泼,在自然界中以化 合态形式存在。
磷酸盐矿物 动物骨骼、脑髓、神经组织 植物的果实和幼芽
白磷主要用于制高纯度磷酸 红磷用于制农药、安全火柴
军事上的烟幕弹和燃烧弹 也常以
磷为原料
红磷、Sb2S3
KClO3、MnO2、 S
氮气用途
充填灯泡 保存粮食
氮的固定: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变为氮
的化合物的方法。 自然固氮:豆科植物固氮 雷雨天产生一氧化氮气体 人工固氮:合成氨
想一想: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 二氧化氮是氮的固定吗?
高二化学全套教案(word版)共116页文档

高二化学全套教案第一章 氮 族 元 素氮族元素的通性: 1、原子结构: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N+7 2 5P +15 2 8 5As +33 2 8 18 5Sb +51 2 818 18 5 Bi +83 2 8 18 18 32 52、性质上的相似性: (1)能获得3个电子,在气态氢化物中化合价都是3-价 RH 3(2)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合价都是+5,最高价氧化物为R 2O 5,其对应水化物为H 3RO 4或HRO 3,呈酸性。
3、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结构上的不同点,总结性质上的递变规律: (1) N 和P 有较显著的非金属性;砷有非金属性,也表现一些金属性;而锑铋已表现出明显的金属性,有金属光泽,能导电。
(2) 与O 2反应情况(以N 、P 为例)2×2eNO 2O N 22放电+ (难化合) 4×5e 522O P 2O 5P 4点燃+ (易化合)可见,其还原性N<P ,非金属性N>P 。
(3) 与H 2反应情况:(以N 、P 为例) 3×2×eN 2 + 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P 很难与H 2直接化合为PH 3其氧化性N>P ,非金属性N>P 。
(4) NH 3 PH 3 AsH 3 SbH 3 稳定性逐渐减弱(5) HNO 3 H 3PO 4 H 3AsO 4 H 3SbO 4 HBiO 4相同点:最外层均为5个电子不同点: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在NP AsSb Bi金属渐增非金逐渐原子逐渐酸性减弱提问:氮族元素和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及卤族元素相比,谁的非金属性较强?为什么?举例说明。
(P S Cl非金属性渐强P与H2很难直接化合成PH3PH3H2S HCl稳定性渐强)氮族元素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VA族,包括:N、P、As、Sb、Bi五种元素。
(1)原子结构相同点:原子最外层都有5个电子。
高二化学第一章氮族元素学案

高二化学第一章氮族元素学案一、氮族元素1、位置及原子结构氮族元素位于周期表里的____族。
有____价电子,因而能____电子而显示_____价,最高价为______。
2、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氮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获得电子的趋势________,因而非金属性_______。
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卤族、氧族____。
氢化物的通式是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_________,从氮到铋,_______能与氢直接化合,且生成物较稳定,磷与氢直接化合相当困难,且PH3不稳定,其余的元素都不能直接与H2化合,间接生成的氢化物均_______。
从氮到铋,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_____,碱性_______。
氮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______是________,磷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_______是中强酸。
二、氮气1、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一种色、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溶于水。
加压和冷却后分别变成_____色的液体和______状固体。
2、分子结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氮气是由氮原子组成的____原子分子。
氮分子中,2个氮原子共用_____对电子,形成____个共价键。
氮分子中的键都是_____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像这样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_______分子,3、化学性质:通常状况下,氮气非常,即使在3000C时也只有0、1%发生解离,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氮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使共价键,就能与一些物质发生反应。
①N2与H2的反应式:______,表现了_______(氧化/还原)性。
②N2与O2的反应式:______,表现了_______ (氧化/还原)性。
4、氮的氧化物:名称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化学式物理性质色气体,溶于水___色气体,溶于水、毒化学性质与水反应NO2+H2O与O2反应其他性质2NO23价;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RO3或H3RO4;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RH3。
高中化学氮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氮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部分:氮族元素的基本概述在化学中,氮族元素是指周期表中的第15族元素,包括氮(N)、磷(P)、砷(As)、锑(Sb)和钋(Bi)。
这些元素共享相似的化学性质,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差异。
第二部分:氮(N)的化学性质氮是氮族元素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具有许多特殊的化学性质。
1.形成三键:氮气(N2)通过共用三对电子形成N≡N三键,具有高结合能力和稳定性。
2.嗜电性:氮原子的电负性较高,嗜电性强,能够形成许多共价化合物。
3.氮的氧化态:氮的氧化态范围广泛,从-3到+5。
常见的氮氧化物包括亚氨基(-3)、氨(0)、亚氧化氮(+1)、氧化氮(+2)、亚硝酸盐(+3)、硝酸盐(+5)等。
第三部分:磷(P)的化学性质磷是氮族元素中的第二主要代表,也具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1.氧化态的范围:磷的氧化态范围从-3到+5,形成的氧化物有磷化氢(-3)、氧化磷(0)、磷化物(+1、+2)、亚磷酸盐(+3)、磷酸盐(+5)等。
2.活泼的反应性: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具有活泼的反应性。
例如,白磷(P4)能与氧气反应,形成五氧化二磷(P4O10)和三氧化二磷(P4O6)。
第四部分:砷(As)和锑(Sb)的化学性质砷和锑是氮族元素中的次要代表,拥有一些类似的化学性质。
1.氧化态的范围:砷的氧化态范围从-3到+5,锑的氧化态范围从-3到+5。
两者形成的氧化物有砷化氢(-3)、氧化砷(0)、砷化物(+3)、砷酸盐(+5)以及锑化氢(-3)、氧化锑(0)、锑化物(+3)、锑酸盐(+5)等。
2.亲核性:砷和锑都具有一定的亲核性,可以作为亲核试剂参与有机反应。
第五部分:钋(Bi)的化学性质钋是周期表中罕见的放射性元素,其化学性质与其他氮族元素有所不同。
1.放射性:钋是一种高放射性元素,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其同位素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和核能产业。
2.氧化态的范围:钋的氧化态范围从-3到+5,形成的氧化物有砷化氢(-3)、氧化钋(0)、钋化物(+3)、钋盐(+5)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氮 族 元 素氮族元素的通性: 1、原子结构:元素符号 NPAs 2 8 18 5Sb 2 818 18 5Bi 2 8 18 18 32 52、性质上的相似性:(1)能获得3个电子,在气态氢化物中化合价都是3-价 RH 3(2)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合价都是+5,最高价氧化物为R 2O 5,其对应水化物为H 3RO 4或HRO 3,呈酸性。
3、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结构上的不同点,总结性质上的递变规律:(1) N 和P 有较显著的非金属性;砷有非金属性,也表现一些金属性;而锑铋已表现出明显的金属性,有金属光泽,能导电。
(2) 与O 2反应情况(以N 、P 为例) 2×2eNO 2O N 22放电+ (难化合)4×5e 522O P 2O 5P 4点燃+ (易化合)可见,其还原性N<P ,非金属性N>P 。
相同点:最外层均为5个电子不同点: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在N P As Sb Bi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原子半径逐渐增大(3) 与H 2反应情况:(以N 、P 为例)3×2×eN 2 + 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P 很难与H 2直接化合为PH 3其氧化性N>P ,非金属性N>P 。
(4) NH 3 PH 3 AsH 3 SbH 3 稳定性逐渐减弱(5) HNO 3 H 3PO 4 H 3AsO 4 H 3SbO 4 HBiO 4 酸性减弱 提问:氮族元素和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及卤族元素相比,谁的非金属性较强?为什么?举例说明。
( P S Cl 非金属性渐强P 与H 2很难直接化合成PH 3S H H S 22∆+ H C lH Cl 222光照或点燃+ PH 3 H 2S HCl稳定性渐强 )氮族元素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VA 族,包括:N 、P 、As 、Sb 、Bi 五种元素。
(1)原子结构相同点:原子最外层都有5个电子。
不同点:电子层数不同,从N 至Bi 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2)性 质相似性:主要化合价-3、+3、+5价,最高价氧化物R 2O 5,气态氢化物RH 3递变性: 1、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
3、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增强。
4、单质熔沸点先升高后降低。
原因是氮、磷、砷的单质均是分子晶体,随分子量的增大晶体的熔点升高,锑和铋的晶体是金属晶体,随离子半径的增大,晶体中金属键减弱,晶体的熔、沸点降低。
第一节 氮和磷[学习目标]1.了解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磷的性质;了解氮气和磷的用途; 4、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氮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一:氮气1:物理性质:纯净的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
2:结构:氮气三键的键能高达946KJ/mol,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工业制N2]3:化学性质: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代替稀有气体做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复条件下,N2能与H2、O2、ⅡA族的Mg、Ca等发生化学反应。
(1):与H2反应:(2):与O2反应:(3):与活泼金属反应:4:讨论:你认为防治氮的氧化物污染环境的关键是什么?5:、氮气的用途:(1)(2)(3)二、磷问题1:你所学过的属于互称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有哪些?白磷和红磷是磷的同素异形体2、磷的化学性质(1)磷与氧气的反应回忆初中做的红磷和白磷燃烧实验,这个实验说明:,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少量的白磷可保存在,P2O5是的白色粉末,是常用的,溶于热水生成。
化学方程式。
(2)与氯气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3)磷的相互转化三、磷的用途第二节氨铵盐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氨的化学性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教学过程:[提问]1.在农业生产上经常施用什么氮肥?1. 接近氨水和NH 4HCO 3化肥时,能闻到什么气味? [讲述]常用的氮肥有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等,总称铵盐。
接近氨水或碳酸氢铵时,闻到的刺激性气味是氨的气味,我们这节的内容就是氨和铵盐。
[板书] 第二节 氨 铵盐 一、氨[板书]1.氨的物理性质:[展示]展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观察色、态、密度(与空气相比较)并闻气味。
[提问]你认为NH 3是否易溶于水?依据是什么?(相似相溶) [演示][实验1-13]:氨易溶于水。
讨论:为什么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所收集的氨气不纯净。
2、瓶塞不紧,漏气,如果瓶塞不紧可能使实验完全失败。
3、烧瓶潮湿[提问]为什么会变红色?为什么会形成喷泉?结论:NH 3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碱。
[讲述]氨气也是一种易液化的气体,降温或加压就可使之变为无色液体。
因此氨常用作致冷剂。
氨的性质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标况时为4.2217g/L=0.771克/升),易液化-33.5O C (易液化的气体有:氯气、二氧化硫、氨气),易溶于水(1:700,可进行喷泉试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CO 2、Cl 2、SO 2、H 2S 、HCl 、NH 3、O 2、N 2),氨的水溶液称为氨水(试分析氨水中所含微粒种类),氨水密度小于水,其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减小(酒精与之相同,硫酸、盐酸都与之相反)。
思考:1) 3X%氨水与X%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浓度大于?等于?小于?2X% 2) 3X%硫酸与X%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浓度大于?等于?小于?2X%[学生活动]根据以上讲述总结NH 3主要物理性质。
[板书]色、味、密度、溶解性(1:700)、易液化、易挥发。
[提问]闻氨气气味时,若吸入过量氨气,对人体有何害处?[讲述]氨气对人的眼、鼻、喉等粘膜有刺激作用,不慎接触过多的氨气而出现病状,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2:氨的分子结构:[学生活动]写出NH 3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判断氨分子中化学键是什么键?氨分子是什么分子 ?[讲述]经实验测定,氨分子呈三角锥形结构,N-H 键之间的夹角为107°18′。
氨分子催化剂 Δ是极性分子。
N —H 是极性共价键,经实验测定,氨分子呈三角锥形(出示比例模型),N 位于锥顶,三个H 位于锥底。
每两个N —H 间的夹角是107°18′。
显然氨分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不对称,它是极性分子。
3.氨的化学性质:(1): NH 3与水的反应:[设疑]那么为什么氨水显碱性呢?[板书]NH 3+H 2O====NH 3·H 2O====NH +4+OH —(可逆反应)一水合氨NH 3+H 2O===NH 3·H 2O NH 3·H 2O 一元弱碱:NH 3·H 2O===NH 4++OH -。
NH 3·H 2O 不稳定,加热易分解NH 3·H 2O==NH 3↑+H 2O 。
辨析:NH 3是非电解质,NH 3·H 2O 是弱电解质。
SO 2、CO 2是非电解质,H 2SO 3、H 2CO 3是弱电[讲述]NH 3溶于水,大部分与水形成一水合氨,而一水合氨小部分电离成NH +4和OH —,所以氨水显碱性。
[提问]1.氨水和液氨有何区别? 2.氨水中存在哪些粒子? 3.氨水应如何保存? (2):与酸反应:酸+NH 3——铵盐(NH 3与HCl 的反应) 与HCl 反应:NH 3+HCl===NH 4Cl 实验:[演示][实验1—14]现象:浓氨水和挥发性强酸相遇产生白烟,这是因为:氨水中挥发出的NH 3分子与酸中挥发出的溶质如(HCl 、HBr 、HI 、HNO 3)相遇生成铵盐固体微粒。
NH 3+HCl=NH 4Cl (白烟) NH 3+HNO 3=NH 4NO 3(白烟)2NH 3+H 2SO 4=(NH 4)2SO 4 (无白烟)[提问]生成的“白烟”是什么物质?是如何生成的?用浓HNO 3代替浓盐酸能否产生相同的现象?为什么?氨水和H 2SO 4能否反应?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写出氨气与盐酸,硝酸,硫酸及用氨水吸收CO 2的方程式。
(3):氨与氧气反应: 4NH 3+5O 2===== 4NO+6H 2O(放热反应催化氧化,用于制硝酸)[讲述]这个反应叫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制HNO 3的第一步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标出电子转移数。
[小结]:氨水的主要性质: 挥发性, 弱碱性,NH 3的还原性 还原性专题一: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按下图进行实验,度解释到的现象,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现象及原因:a ) 红棕色气体产生 原因:b ) 有烟生成 原因:c ) 铂丝保持红热 原因: 化学方程式d )e )f )g )注意:氨对多种金属都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一般将不能直接用金属器皿保存。
①空气——演示实验4NH 3+5O 2 加热催化剂4NO+6H 2O+Q(丝红热,说明反应放热)( 2NO+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 NH 3+HNO 3=NH 4NO 3 ) 现象:红热;红棕色气体;冒白烟。
②纯氧气4NH 3+3O 2(纯) 点燃 2N 2+6H 2O 伴有黄绿色的火焰 2NH 3+3Cl 2=N 2+6HCl 8NH 3+3Cl 2=N 2+6NH 4Cl (应用:检验管道中的氯是否有泄漏)2NH 3+3CuO 3Cu+N 2↑+3H 2O (黑色的粉末变成红色)(联想氢气、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氮氧化物——归中反应 4NH 3+6NO 催化剂5N 2+6H 2O 8NH 3+6NO 2催化剂7N 2+12H 2O 归中反应小结: NaH+H 2O — C+CO 2加热S+H 2SO 4(浓)加热H 2S+SO 2—H 2S+H 2SO 4(浓)— H 2S+H 2SO 4(浓)加热Na 2SO 3+Na 2S+H 2SO 4—HCl(浓)+Ca(ClO)2— HCl(浓)+KClO 3— 氧化性:2NH 3+2Na=2NaNH 2+H 2↑(联想:2Na+H 2O=2NaOH+H 2↑) NaNH 2+H 2O=NaOH+NH 3↑(联想:NaH+H 2O=NaOH+H 2↑ Mg 3N 2+6H 2O=2NH 3↑+3Mg(OH)2↓ ) (4):与盐反应1)盐+NH 3·H 2O ——碱+盐(两者发生复分解反应): 例:NH 3·H 2O+MgCl 2==== NH 3·H 2O+Al 2(SO 4)====3NH 3·H 2O+AlCl 3=Al(OH)3↓+3NH 4Cl3NH 3·H 2O+Al 3+=Al(OH)3↓+3NH 4+3NH 3+3H 2O+AlCl 3=Al(OH)3↓+3NH 4Cl 3NH 3+3H 2O+Al 3+=Al(OH)3↓+3NH 4+ 8NH 3+CaCl 2=CaCl 2·8NH 3 4NH 3+CuSO 4=CuSO 4·4NH 3注意区分氨水和氨气的化学性质的表达 (也可做银氨溶液)4氨的用途: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