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政治必修2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三框 我国的宗教政策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巩固知识,总结知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查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包括哪三个?(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A立法权:即指定法律的权力。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B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C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
D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③地位: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①性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②职权: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①性质: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②职权: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③地位:它们与全国人大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4.人大代表(1)性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6、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5、民主集中制的体现: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2 第七课 第三框 我国的宗教政策 学案4

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学案[学考目标展示]我国的宗教政策(b)[思维导引]漫画中的做法错在哪里?为什么?提示该男子违背了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地位: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③措施: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①含义: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②目的: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
(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选一选下列行为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有()①某中学生到佛教寺院宣传无神论②中学生参加圣诞节活动③新华书店出售《圣经的故事》④小冬妈妈到小冬所在班级发展佛教徒提示②③判一判①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宗教信仰矛盾。
(×)提示只有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供有利的合法的宗教环境,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鼓励人人信教。
(×)提示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并不等于支持和鼓励信仰宗教,而是为了团结信教群众,发挥信教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考点突破]1.“四个不是”准确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是鼓励公民信仰宗教;②独立自主自办不是限制宗教方面的友好往来;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是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④信教群众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015-2016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七课 第3框题 我国的宗教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栏 目 链 接
A.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人民群众的主体
作用 B.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 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
栏 目 链 接
机统一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巩固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 治基石 解析: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C项正确。
3.我国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宗教的本质发 生了变化,宗教没有消极作用了。 分析:我国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不等于宗 教本质发生了变化,也不等于宗教没有消极作用
栏 目 栏 链 目 接 链 接
了。宗教仍然主要起着消极作用,只在一定历史
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积极作用。
4.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与外国宗 教不存在交往。
5.“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包括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 教群众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宗教文化中
“天人合一”“尊重生命”等内容,能为“中国梦”
的实现增添正能量。因此(D) A.要鼓励宗教信仰,凝聚各界力量 B.要全面阐释和吸收宗教教义教规 C.要尊重信教群众,保持一切宗教活动
栏 目 栏 链 目 接 链 接
年)》,强调“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原则,国家要 完善朝觐事务管理办法、帮助宗教界解决部分项目 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制定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 障问题相关规定的实施办法与促进宗教文化交流。
栏 目 栏 链 目 接 链 接
这说明(B)
①我国坚持和完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国家支持 ③宗 ④
和鼓励公民信仰宗教,保证正常的宗教活动 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D.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解析:实现“中国梦”需要宗教人士增添正能量, 这就需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二:《7.3_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设计.doc

《7.3 我国的宗教政策》《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的设计从不同制度的角度分为了: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
每个制度或政策都相对独立,其中,第三框题《我国的宗教政策》更显独特,需要学生了解我国宗教部分概况,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进而加深对宗教的认识,知道我国如何对待宗教及宗教信仰,从而明白自身如何弘扬科学精神,科学对待宗教。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区分正常的宗教活动和迷信活动、邪教。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分析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2、通过生活现象上升到理论政策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宗教政策的正确性;2、自觉反对迷信活动,抵制邪教,明辨宗教问题的是非;3、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对待宗教。
【教学重点】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弘扬科学精神,正确对待宗教。
【教学难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多媒体播放设备,投影片(PPT)。
一、引入1、小调查:你亲友中有信仰宗教的吗?信仰的是哪一种宗教?他有哪些宗教行为?2、我国是怎样对待宗教和宗教信仰问题的呢?限制还是保护?鼓励提倡还是反对打击?是放任自流还是管理严格?你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吗?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兴趣,设置疑问,引入新知二、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视频情境:小宝的困惑——爷爷出的难题1.爷爷的劝教对不对?2.如果你是小宝,你会怎么办?3.中学生能不能信教?思考并讨论通过体验情境,合作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提高对政策的认识,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归纳精讲: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总结升华回归课本专业知识,结合活动体验,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视频情境:小宝的困惑——奶奶的遭遇1.这两个和尚的活动受法律保护吗?我们身边哪些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2.对于奶奶的遭遇,小宝该怎么处理?3.怎样才叫正常的宗教活动?思考并讨论通过体验情境,合作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提高对政策的认识,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归纳精讲: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自由政策不对立总结升华回归课本专业知识,结合活动体验,理解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必要性,自觉反对迷信活动,抵制邪教视频情境:小宝的困惑——叔叔的来信1.叔叔这样劝教合法吗?小宝能不能加入外国宗教组织?2.美国的基督教会可以来与中国的基督教会交流吗?思考并讨论通过体验情境,合作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提高对政策的认识,以及分析综合能力二、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个别提问,解疑答惑——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国家主权在宗教政策上的体现思考、回答回归课本专业知识,结合活动体验,理解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明辨宗教问题的是非。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课件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7.3

易错辨析· 误区 警示
课时演练· 水平 测试
答案: 一、1.(1)多宗教 (2)数字 2.(1)①信仰宗教 不信仰宗教 ②基本 权利 人权 (2) 正常 违法犯罪 境外势力 (3) 干预 平等友好 极端势力 (4)①社会主义社会 ②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 最高利益 整体利益 社 会进步 民族团结 对点训练 (1)× (2)√ (3)√ (4)× 二、1.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2.(1)无神论 科学 (2)世界观 对点训练 ①③
政 治
必修2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 自主学习· 新知 合作探究· 核心 全解 突破 主义民主政治
一、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的宗教概况 (1)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________的国家。
易错辨析· 误区 警示
课时演练· 水平 测试
(2)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虽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绝对______不小。 2.我国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基本内涵:既保护________的自由,又保护________的自由。 ②实质: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________,是我国尊重和保 障________的重要体现。
政 治
必修2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 自主学习· 新知 合作探究· 核心 全解 突破 主义民主政治
易错辨析· 误区 警示
课时演练· 水平 测试
两 个 支 持
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________要求的阐释 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 益的非法活动,为________、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政 治
必修2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 自主学习· 新知 合作探究· 核心 全解 突破 主义民主政治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二:第7课-第3框-《我国的宗教政策》ppt课件

2.教材P81“探究问题” 提示:(1)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一种意识形态,其 产生、发展、消亡需要条件,要尊重其发展规律。 (2)在我国,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3)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调动不同信仰的广大人
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总之,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绝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 教,而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探究提示
1.教材P79“探究问题” 提示:(1)应全面地看待。既要看到其消极作用,又要看到 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既要保护正常 的宗教活动,又要反对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既不能 人为地消灭宗教,又要弘扬科学精神。
(2)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
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释。
(4)支持他们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 民族团结 、经济发展、__________ 社会和谐 和 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__________ 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等于积极引导宗教 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从本质上讲,宗教是有神论,社会主义是 无神论,宗教不可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说“积极引导宗教与 社会主义相适应”是错误的。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相一致。我国实行宗教事务自主自办方针,不允许任何境 外组织和个人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以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
弘扬科学精神 1.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辩证唯物主义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历史唯物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1)宗教有它自身的__________ 发展规律 ,既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 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3.7.3《我国的宗教政策》word教案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我国流行的主要宗教和我国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
(2)理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2.能力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正确性。
(2)能够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和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我国宗教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宗教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观念,努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并能够积极学习科学理论,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材分析: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本目在前两目讲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的宗教政策。
本目是第七课的重点知识,主要围绕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讲解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难点: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法 2、讨论法 3、启发式提问教法建议:1.对于我国的宗教政策的讲解,可以把握以下几点:2.(1)明确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3.(2)搞清楚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4.(3)认识到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
5.(4)理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必要性:6.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每年的高考中"宗教问题"分值不大,但较稳定并且集中在以下四个问题上。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投影)资料一:1992年12月6日,狂热的印度教徒捣毁了印度北方邦的一座具有460多年历史的古清真寺,引发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一场严重的教派冲突,导致了持续5天的教派骚乱,造成1100多人丧生,4000多人受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题(一)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的宗教政策包括哪些内容?我国的宗教政策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是什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哪两个方面?(1)内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3.我国政府为何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4.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要求、态度是什么?(1)原则: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2)态度: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5.为何及怎样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2)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鼓励公民信仰宗教。
(×)辨析: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自由选择,成为个人的私事。
2.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辨析: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突破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几个模糊点[特别提醒]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典例应用] (浙江高考)我国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后者意味着,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 )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②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 ③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④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③④符合题意。
宗教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是非科学的,所以我们不能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也不可能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①②是对我国宗教政策的曲解,排除。
[答案] D目题(二) 弘扬科学精神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何要求?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2.为什么及如何弘扬科学精神?(1)原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弘扬科学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措施与途径: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
②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
(×) 辨析: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2.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结到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
(√)弘扬科学精神与宗教信仰自由并不矛盾(1)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决定了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制定相应的宗教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政策。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全体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我国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规定任何人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无神论的演讲,同时任何宗教组织和个人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宣传有神论,并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典例应用]陈独秀在《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一文中指出“宗教之功,胜残劝善,未尝无益于人群;然其迷信神权,蔽塞人智,是所短也”。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我国宗教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B.宗教就是封建迷信C.宗教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D.要弘扬科学精神[解析]材料中的引言既看到了宗教的积极作用,也看到了其消极作用,这启示我们要弘扬科学精神,故选D。
A、C不符合题意,B说法显然错误。
[答案] D知识点一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中,强调“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原则,国家要“完善朝觐事务管理办法”、“帮助宗教界解决部分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制定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相关规定的实施办法”与“促进宗教文化交流”。
这说明()①我国坚持和完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②国家支持和鼓励公民信仰宗教,保证正常的宗教活动③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④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A.②④B.①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B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不支持和鼓励公民信仰宗教,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故②④错误。
2.某省在道教文化节期间,举办了“道教文化与生态文明”研讨会,这无疑对弘扬优秀道教文化,践行生态环保理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此举体现出我国()①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②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④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D某市举办“道教文化与生态文明”研讨会说明我国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故③符合题意;研讨会“对弘扬优秀道教文化,践行生态环保理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说明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故④符合题意;①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和对宗教的管理,排除。
3.我国是多宗教的国家。
下列选项不符合我国现行宗教政策的是()A.某宗教领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B.某高中生劝阻其母亲参加正常宗教活动C.某地严厉打击利用宗教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D.某地举办世界佛教论坛大会解析:选B A体现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B某高中生的做法违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C指的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D反映了开展宗教界的友好交流。
知识点二弘扬科学精神4.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既要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要弘扬科学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就要做到()①遵循唯物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②要坚持不懈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③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弘扬科学精神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中学生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①②③是正确的;④是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从国家层面论述的,不适合题意。
5.甲乙丙三个高一学生在基督教教堂门口见一神父在讲《圣经》。
甲说:“宗教有助于提高道德修养,我们进去学习一下。
”乙说:“宗教是精神鸦片,我们进去批评它。
”丙说:“神父讲《圣经》是在搞封建迷信活动,全是一派胡言。
”下列对三位同学的看法分析正确的是()A.甲正确地认识到了宗教的社会作用,应当学习B.乙指出了宗教的消极作用并主张向宗教宣战是正确的C.丙正确指出了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的共同点D.乙指出了宗教的消极作用,但主张在宗教活动场所宣扬无神论是错误的解析:选D A错误,宗教的本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主要对社会起消极作用。
B错误,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不应向宗教宣战。
C错误,丙的说法过于绝对化,《圣经》中也有关于仁义、和谐进步等积极思想,我们不应全盘否定。
D分析正确,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公民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无神论宣传。
6.“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句俗语真的发生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弥阳中学。
在中考期间,学校专门在教学楼大厅安置了一尊孔子塑像,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前去“烧高香”,为自己取得好成绩许愿……上述事实启示我们()①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②要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③必须持之以恒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④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能够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A.①②B.①④解析:选C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前去“烧高香”,说明学校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教育未占主导地位,②③是材料应有启示,故答案选C。
①混同了宗教与封建迷信,④与题干不符,均应排除。
7.2015年8月7日,国家宗教事务局2015年第十期宗教工作干部培训班开班,王作安局长出席开班仪式并作题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报告。
这()①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发展的客观要求②说明了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鼓励人们信仰宗教③体现了国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④有利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王作安局长出席开班仪式并作题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报告,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国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故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并非鼓励人们信仰宗教;④说法错误,不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而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8.为唱响城市文明风尚和文化主旋律,2015年5月,扬州宗教界纷纷举行祈福活动向城庆2 500周年献礼,数万人参加。
这启示宗教人士需要()A.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B.凝聚宗教界力量,积极服务社会C.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弘扬科学精神D.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解析:选B题干没有体现对宗教事务的管理,A与题意不符;为唱响城市文明风尚和文化主旋律,扬州宗教界数万人纷纷举行祈福活动,这说明宗教人士需要凝聚宗教界力量,发挥其积极作用,努力服务社会,造福人民,B符合题意;C与宗教的本质不一致,排除;D与题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