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肉毒毒素对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运动恢复阶段的影响_徐霁华
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对病人上肢活动功能影响

2015.11临床研究43A 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对病人上肢活动功能影响吴永利 杨雅敬围场县医院消化内科 河北省承德市 068450【摘 要】目的:探析A 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对病人上肢活动功能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A 型肉毒毒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的MAS 和UEFT 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AS 和UEFT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运用A 型肉毒毒素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病人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活动功能,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A 型肉毒毒素;脑卒中;上肢痉挛;上肢活动功能脑卒中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虽然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患者预后依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上肢痉挛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后遗症,限制患者的上肢活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A 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对病人上肢活动功能的影响效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
对照组中20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为(59.5±4.9)岁;观察组中21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为(59.8±5.2)岁。
两组患者的合并症、病情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对照组主要给予常规治疗,即降低患者上肢的屈肌张力后,由专业治疗师运用神经发育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每次治疗的时间控制在30min 左右,2次/d ,1个疗程为14d 。
A型肉毒毒素治疗小儿脑瘫中的肢体功能康复指导

A型肉毒毒素治疗小儿脑瘫中的肢体功能康复指导
严凤娇;许红璐;徐伟;伍淑文
【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卷),期】2008(8)29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指导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瘫患儿中的作用。
方法:对92例脑瘫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药物宣教及肢体功能康复指导。
结果:接受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的脑瘫患儿均能配合注射,患儿及其家长掌握康复训练的正确方法。
结论:通过康复指导,患儿及其家长能主动配合治疗与进行康复训练,使患儿症状减轻,缩短康复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
【总页数】2页(P7174-7175)
【关键词】脑性瘫痪/治疗;肉毒杆菌毒素,A型/治疗应用;卫生教育
【作者】严凤娇;许红璐;徐伟;伍淑文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修复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305;R493.3
【相关文献】
1.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疗效观察 [J], 颜华;张惠佳;阳伟红;王益梅;郭春光;胡继红;周平秋;何金华;段华林
2.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J], 张惠佳;颜华;王跑球;胡继红;郭春光;周平秋;何金华;苏珍辉;阳伟红
3.不同剂量肉毒毒素A和/或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动态对比研究 [J], 冉雄;王航雁;徐庆玲
4.探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疗效的影响 [J], 韩洋
5.肉毒毒素结合康复训练在小儿痉挛型脑瘫中的效果meta分析 [J], 王晓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和步行能力的改善作用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和步行能力的改善作用陈晓伟;程士欢;李贺;张春生;衣爱枝;李贞兰【摘要】目的: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小腿三头肌,观察其对下肢肌痉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探讨肌张力变化与下肢运动功能的关系,研究其在社区康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脑卒中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3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治疗组患者小腿三头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偏瘫侧下肢肌肉牵伸、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定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评定.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 Meyer (FM)量表中的下肢部分,步行能力评定采用10米步行测试(10MWT)时间.结果: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M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MAS随访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FMA评分、10MWT时间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和3个月随访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FMA评分、10MWT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可快速而持久降低肌张力,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下肢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适合在社区康复中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6(042)003【总页数】5页(P582-586)【关键词】脑卒中;肌痉挛;A型肉毒毒素;步行能力;社区康复【作者】陈晓伟;程士欢;李贺;张春生;衣爱枝;李贞兰【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21;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51;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5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划圈”步态严重影响着步行和运动功能,下肢小腿三头肌痉挛是导致异常步态和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1]。
A型肉毒毒素对治疗脑卒中及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的效果

A型肉毒毒素对治疗脑卒中及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的效果郭非;张玉森;杨静;岳崴;任力【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年(卷),期】2007(022)007【摘要】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脑卒中及脑外伤后肌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例脑外伤和脑卒中后存在上肢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BTXA注射组和对照组.BTXA组注射BTXA,两组患者均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比较注射前和注射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FMA)、改良Ashworth肌痉挛量表(MAS)评定情况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2周,BTXA组MAS评定等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BTXA 组与对照组MAS评定等级、FMA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注射BTXA可降低脑卒中及脑外伤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同时积极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页数】2页(P630-631)【作者】郭非;张玉森;杨静;岳崴;任力【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科,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科,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科,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科,石家庄,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科,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3;R741【相关文献】1.平衡针刺法联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 [J], 滕以亮;楚妍峰;殷玉梅;刘磊;李铁山;李娜2.肉毒毒素联合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 [J], 宋培铎;楚妍峰;滕以亮;殷玉梅;刘磊;孙贵枝;周科;李娜;李铁山3.彩超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的疗效观察 [J], 李延辉;王风云;孙义华;杨霞峰;徐军4.A型肉毒毒素与酒精局部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肌痉挛效果的对比研究 [J], 龚雪阳;吴明;陈兰5.针刺联合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血管疾病上肢肌痉挛患者疗效观察[J], 李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 图分 类 号 ] R 4 . [ 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1 0 — 7 】 2 l ) 9 0 5 2 中 723 文 文 0 69 7 ( o o 0 8 9 0 [ 文 著 录 格 式 ] 帐 感 , 华 , 球 , . 肉 毒 海 索 汴 射 合 康 复 功 能 训 练 对 瘁 守 脐i 忠 儿 fJ 功 能 的 疗 效 观 察 本 颜 j跑 等 A 瘫 J 支
张 惠佳 , 华 , 跑球 , 继红 , 春 光 , 平秋 , 金 华 , 颜 王 胡 郭பைடு நூலகம்周 何 苏珍 辉 , 伟 红 阳
[ 要] 目的 探 索 A, 摘 肉 索 ( T ~ 改 善 瘁 挛 型 肭 瘫 患 儿 I 功 能 的 疗 效 。 方 法 愿 息 接 受 Br 治 疗 的 2 B X A) : 肢 r A x 7例 痉 李
s a tcc r br lp s . M e h s 27 c l e ih s a tcc r br lpas p s i e e a aly t od hi dr n w t p s i e e a ly who w e e te t d w ih c r r a e t om pr he sve r ha lt t ) r i n e n i e biia k n t anig a FX— wer r an d a r a m e tg o nd B A ea r ge st e t n r up.a d o he 0 c l r n who w e e te t d w ih c n t r3 hid e r r a e t om pr he sver h hiia i r i n n e n i e a lt ton t anig o
功 能 评 定 。结 果 两纰 患 儿 经过 3个 』 治 疗 后 , Y- rol 卜肢 功 能 评 定 著 优 于刈‘ l P< 0 0 ) j 瀹 f Ca r l双 i t 照 f( . 1 。结 论 B TX 埘 于 改善 A
A型肉毒毒素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步态的改善效应

A型肉毒毒素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步态的改善效应赵艳茹;李长春;崔其福【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5(009)005【摘要】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能否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观察其安全性.方法:1998-12/2002-01赤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应用下肢肌肉局部注射国产A型肉毒毒素治疗25例,每个患者每次选择3~5块肌肉,每块肌肉总的注射剂量为50IU.所有患者同时接受康复治疗.注射前、注射后2周、4周按改良式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定肌张力;同时根据步行功能的分类来评定步行功能.结果:整体比较,注射后2,4周各肌群肌张力降低.髋内收肌注射前、注射后2,4周MAS为2.30±0 63,1.15±0.89,0.92±0.6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20.36,P<0.001),腘绳肌、腓肠肌、股直肌注射后肌张力均显著降低.结论:下肢肌肉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痉挛步态.【总页数】2页(P4-5)【作者】赵艳茹;李长春;崔其福【作者单位】赤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024000;赤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024000;赤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相关文献】1.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J], 郭友华;谢仁明;李梅;石小红;杨志敬;王知非;詹乐昌;陈红霞2.A型肉毒毒素治疗双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J], 任行勤;李湘云3.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双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21例报告 [J], 郭海滨;徐华;徐迎军;鹿子燕4.A型肉毒毒素改善脑性瘫痪儿童下肢痉挛状态的效果评价 [J], 赵聪敏;于若谷;廖伟;张雨萍;艾友平;奚敏;姚莉;刘立5.肌肉厚度值在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的应用 [J], 成逸;王飞;徐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 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

A 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卢金华;夏敏;戴清月;程熙;赖靖慧【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肘及手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方法:20例伴有上肢痉挛的患者在BTX-A 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和12周应用改良 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后MAS改善(P<0.05),改善于注射后2周稳定出现,并至少维持12周。
FMA、MBI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BTX-A局部注射可以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及部分功能。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BTX-A)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limb mus-cle spasticity ,especially hand function obstacle and elbow extension ,caused bystroke .Methods:Muscle tone was as-sessed using the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Other outcome measures were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FMA) and modified Barthel lndex(MBI) .20 patients were assessed at baseline and 2 ,4 and 12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The scores of MAS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P<0 .05) ,from 2 weeks to 12 weeks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observed in FMA andMBI(P>0 .05) .Conclusion:Local BTX-A injection can reduce the spasticity ,and improve func-tion of upper limbs for stroke patients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4(000)019【总页数】2页(P2521-2522)【关键词】脑卒中;痉挛;上肢;A型肉毒毒素【作者】卢金华;夏敏;戴清月;程熙;赖靖慧【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福建省福州市35000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重点学科;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据统计,最初因急性幕上脑卒中而瘫痪的患者中,有63%的患者在脑卒中后最初的26周内可发生上肢张力过高(Ashworth评分>1)[1]。
A型肉毒素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的Meta分析

A型肉毒素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的Meta分析徐换;郝赤子;郑俊;廖维靖【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7(014)002【摘要】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otulinum toxin A for the treatment of upper limb spasticity after stroke. Methods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 (CNKI),and Wanfang Data were retrieved by a computer.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Case-control study of comparing botulinum toxin A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upper limb spasticity after stroke were collected. The retrieval time was from the foundation of the database to September 1,2016. At least two reviewers conducted literature screening,data extraction,and quality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The Rev-Man 5. 3 software provided by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was used to conduct the Meta-analysis. Results A total of 356 articles were retrieved. Finally,11 article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The modified Jadad score showed that the scores of 9 articles were more than 4,which belonged to high-quality literature. Eleven articles included 614 patients,in which 316 were treated with botulinum toxin A. There were 298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Fugl-Meyer score (SMD =0. 94,95% CI 0. 75 to 1.12),modified Ashworth score (SMD = - 1. 59,95% CI - 1. 78 to - 1. 40),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 (SMD = 0. 86,95% CI 0. 65 to 1. 08)in the botulinum toxin treatment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 0. 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RR = 1. 06,95% CI 0. 78 to 1. 45)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05).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treatment of upper limb spasticity after stroke with botulinum toxin A is exact,and the security is high. The appropriat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imb motor function,muscle tension,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目的:系统评价A 型肉毒素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统计学分析 所有计量资料用( x ±s) 表示 , 采用 SPSS 10 . 0统 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 计量资料方差齐者进行 t 检 验或方差分析 , 方差不齐者进行非参数检验 , 等级资料 采用 2 检验或秩和检验 。
脑卒中后 , 患者经历一个从急性期到恢复期的过 程 。 根据 Brunnstrom 分级 , 偏瘫肢体的运动恢复过程 分为 6 个等级 。 提高 Brunnstrom 运动恢复阶段等级是 脑卒 中康 复 的重 点 。 应 用 A 型 肉毒 毒 素 ( botulinum toxin type A , BTXA) 治疗痉挛性偏瘫已有报道 , 但疗效 不一 。 肉毒毒素治疗对脑卒中后 Brunnstrom 运动恢复 阶段的影响如何 , 能否缩短运动恢复过程尚需临床证 实 。 为此 , 我们对 15 例 Brunnstrom Ⅱ 级及 Ashworth 分 级达 Ⅱ级( 或以上) 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痉挛上肢进行
【 摘 要】 目的 评价 A 型肉毒毒素结合康复治 疗对脑 卒中后 偏瘫患 者上肢 Brunnstrom 运动 恢复阶 段 及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 法 选 取脑卒中 患者 30 例 , 随 机分为 A 型 肉毒 毒素组 ( BTXA 组) 和对 照 组 。 所有患者患侧上肢 Brunnstrom 分级及 Ashworth 分级 ≥Ⅱ 级 。 BTXA 组注射 BTXA 后进行康复训 练 , 对 照组 仅进行康复训练 。 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1 周 , 1 , 2 , 3 个月进行 Ashworth 评测以评价痉挛状 态 , Brunnstrom 及 FuglMeyer 上肢运动评测以评价运动功能恢复程度 , 功能独立性评测( FIM) 以 评价日常生 活活动( ADL) 能力 。 结果 BTXA 组的痉挛程度较对 照组显著降低(P <0 . 05), Brunnstrom 分级提高( P <0 . 05), FIM 评分无显 著差异(P >0 . 05), 但其 2 个月时的自理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 差异有显著 性意义(P <0 . 05)。 治疗过 程中未发 现不良 反 应 。结论 BTXA 可缓解偏瘫上肢的痉挛状态 , 辅以康复治疗可 以促进偏瘫患者上肢 Brunnstrom 运动恢复的等 级 , 提高上肢运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 【 关键词】 A 型肉毒毒素 ; 脑卒中 ; 上肢痉挛 The effect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BTXA) on Brunnstrom stages of upper limb in stroke patients XU Ji-hua *, * TAN Yue , AO Li-juan . Department of Gerontology ,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 Kunming 650101 ,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BTXA) and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on upper limb Brunnstrom stages and ADL performance of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30 patients were allocated to either an experimental group ( n =15)that received BTXA injection into muscles of the affected arm or to a controlled group (n =15) .All patients Brunnstrom stage and MAS stage were ≥gradeⅡ.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ehabilitative techniques . The intervention was applied for 3 months . All were evaluated for the severity of spasticity (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 MAS), the level of impairment ( Brunnstrom assessment and Fugl -M eyer upper limb test) and disability(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 FIM) before and after 1 week , 1 , 2 , 3 months of treatment . Results Patients who received BTXA had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muscle tone (P <0 . 01).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erformed better on the Brunnstrom stages and Fugl-Meyer test at the end of 2 months of treatment ( P <0 . 05). FIM score was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 but self-c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the end of 2 months .There were no major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injection of BTXA .Conclusion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BTXA is safe and useful in reducing spasticity of the affected arm and finger muscles in stroke patients .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 it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upper limb Brunnstrom stages , motor ability and self-care . 【 Key words】 BTXA ; Stroke ; Upper limb ; Spasticity
A 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及康复训练 , 并随访 3 个月 , 以 观察其安全性 Nhomakorabea有效性 。
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30 例脑卒中患者全部符合 1995 年全国脑血管病 诊断标准[ 1] , 并经 CT 或 MRI 证实 。 其中男 25 例 , 女 5 例; 年龄 38 ~ 75 岁 , 平均( 58 . 07 ±8 . 07) 岁; 脑梗死 10 例 , 脑出血 20 例 。 所有患者患侧上肢 Brunnstrom 分级 及 Ashworth 分级 ≥Ⅱ 级 。 排除妊娠者 , 有过敏反应或 哮喘史 、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注射部位感染 、近 1 周内 使用某些加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药物( 如奎宁 、
氨基糖甙 类抗 生素 、吗 啡等 ) 、重症 肌无 力 、LambertEaten 综合征 、 运动神经元病等患者 , 上肢肌挛缩严重 者 , 服用抗痉挛药物或曾注射过酚 、酒精者 , 有严重认 知障碍及精 神障碍者 。 将 30 例患者随机分为 BTXA 组与对照组 。 对照组 15 例 , 其中男 12 例 , 女 3 例 ; 年 龄 49 ~ 68 岁 , 平均( 59 . 07 ± 9. 37) 岁; 脑梗死 6 例 , 脑出 血9 例 ; 伴发疾病 、 既往疾病评分分别为( 4. 13 ±2 . 13) 分与 ( 4. 93 ± 1. 22) 分 , 患侧 上肢 痉 挛肌 肉数 共为 35 块 。 BTXA 组 15 例 , 其中男 13 例 , 女 2 例 ; 年龄 44 ~ 75 岁 , 平均( 57 . 47 ± 7. 83) 岁; 脑梗死 44 例 , 脑出血 11 例 ; 伴发疾病 、既往疾病评分分别为( 3. 40 ±1 . 72) 分与( 4. 33 ± 2. 09) 分 , 患侧上肢痉挛肌肉数共为 37 块 。 2 组比 较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 05) 。 BTXA 组采用注射 BTXA 治疗与康复训练 , 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 。 二、 康复评价 2 组在治疗前 , 治疗后 3 d 、1 周 、1 个月 、 2 个月 、3 个月采用改良的 Ashworth 分级(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 MAS) 评定痉 挛状态[ 2] , Brunnstrom 及 FuglMeyer 上肢 [3 ] 运动评测评定运动恢复程度 , 功能独立性评测(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 FIM ) 评 定 日常 生 活 活 动 (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 ADL) 能力 。 三、 注射方法 BTXA 为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冻干 结晶毒素 , 每安瓿含 110 U 或 50 U , 注射时以生理盐水 稀释为每 0 . 1 ml 含 5 U 的 BTXA , 药物应于使用当天配 制 , 避免过期 , 配制时避免产生气泡 , 否则会损失其效 力。 注射肌肉包括肱二头肌 、 肱肌 、 桡侧腕屈肌 、 尺侧 腕屈肌 、指浅屈肌/ 指深屈肌 、 拇长屈肌 、掌长肌 、 旋前 圆肌 。 根 据 部 位 不 同 , 每 块 肌 肉 注 射 剂 量 为 25 ~ 75 U , 每次共 注射 1 ~ 5 块 肌肉 。 常 规碘酒酒 精消毒 后 , 每点注射 0 . 2 ml , 并观察患者注射前 、后的生命体 征变化及有无毒副反应 。 每块肌肉的注射剂量及总剂 量由靶肌的大小及痉挛程度决定 , 药物剂量个体化 , 从 小剂量开始 。 一般由助手帮助患者将肢体摆放为痉挛 肌肉最为突出的体位 , 选择痉挛最明显部位进针 , 并确 定注入受累肌肉 。 如有必要 , 可在 1 周内补充注射 , 但 每次注射总剂量不得超过 400 U 。 每个患者的注射剂 量参考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王荫椿教授提供的剂量标 准及 Brin 等[ 4] 总结的成人参考剂量 。 四、 康复训练 采用 Bobath 方法 、 Brunnstrom 方法 、神经肌肉本体 促进 法 (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 PNF ) 、 Rood 方法 、运动再学习和 ADL 训练 。 康复训练每次 30 ~ 60 min , 每日 1 ~ 2 次 。 所有患者康复训练至少持续 3 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