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前预习导学案,开学学习更轻松!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版块。

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讲述自己用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的《花的学校》;还有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意。

课题内容简说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花的学校这首诗写的是当东风吹过,雷响雨降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开始盛开,他们就像放假后的孩子们一样,在狂风大雨中游戏,他们扬起双臂朝着天空呼唤着妈妈,因为他们的家是在天上星星住的地方。

诗歌充分展示了作者大胆的想象力,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服装、鲜艳、打扮、安静、荒野、碰触、灰雀、诚实”等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3课时2.《花的学校》……………………………………………………………………… 2~3课时3*.《不懂就要问》……………………………………………………………………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学习本组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版块。

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讲述自己用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的《花的学校》;还有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大意。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服装、鲜艳、打扮、安静、荒野、碰触、灰雀、诚实”等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3课时2.《花的学校》……………………………………………………………………… 2~3课时3*.《不懂就要问》……………………………………………………………………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4~5课时学习本组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读,背诵喜欢的段落(用时:5分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回顾课文,开展活动(用时:5分钟)1.引导学生说说对大青树下的这所小学的感受。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3.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搜集泰戈尔的资料及儿童诗。(学生)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场景三:下课场景
(1)引导学生交流“下课场景”令你印象深刻的原因。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自己的课间活动,体会融洽快乐的氛围。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以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4.进行思维拓展,体会课文结尾省略号的作用。
(3)“假”表示“照规定或经过批准 暂时离开工作、学习场所的时间”时,读第四声,如“请假、放假、病假”;表示“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跟‘真’相对”等时,读第三声,如“真假、假话”。
3.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从字音、停顿、语调方面进行评价。
4.找一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与同学交流。
5.补充填空,积累优美的词语。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
1《大青树下的小学》导学案
课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正确读写“鲜艳、服装、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抓住印象深刻的场景和词句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了解边疆小学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课时安排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前预习单(课前预习用)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前预习单(课前预习用)
5、填一填。
()的天空()的水洼()的水泥道
()的地毯()地歌唱()的小巴掌




6、读一读,理解句子。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把比喻成,
写出了美。




7、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2、给下列生字注音、组生字
注音
音序
部首
组词













注意(1)多音字“晶、印、排”的读音和组词。
(2)“寒”、“斜”的写法和笔顺




3、本文的作者是。




4、本文主要写了一场秋雨后,“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发现金黄的
像一样铺满了水泥道,展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自然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的叮咛()的歌吟()的音乐厅
一()大雁一()叮咛一()秋风
一()叶子一()小花一()谷粒




7、课文前三个小节具体描写了秋天的那些声音?
8、想一想,你在秋天还能听到哪些声音?




9、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9、通过预习,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下面写一写吧。
2.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预习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预习学案
6.理解诗意。
(1)自学。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指导朗读。
1.齐读诗题。
2.根据字面说说诗题的意思。
3.交流并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
4.自由读,再读给同桌听。
5.大声读给全班同学听。
6.(1)结合注释自学古诗。
在介绍诗人资料时,教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给予肯定或者适当补充,古诗背景以课件的形式出示给学生,同时简单介绍美景。
二、合作探究,学习古诗(用时:13分钟)
1.引导学生朗读古诗。
(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情况,相机纠正字音,提示:“中”是多音字,在诗中读zhōnɡ。
(3)认真听教师范读,听清节奏。
(4)朗读诗句:齐读、个别读、小组赛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5)大声朗读诗句。
2.小组交流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字义,并在组内交流古诗的大意,最后在全班交流诗意。
(1)小组里交流、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
(2)结合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全班同学听,再动笔画一画诗中描绘的景物。
3.课件出示诗人刘禹锡的资料。
1.读词语,积累词语。(个人读,齐读)
2.齐读课题,自由说说“望”的意思。(看、欣赏)
3.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诗人刘禹锡。
1.在齐读课题时,引导学生注意“望”与“洞庭”中间的停顿,体会古诗的韵味。
2.教师可根据学生交流的资料做适当的补充。
二、初读古诗,检查预习(用时:10分钟)
2.观察生字的特点及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遥、磨”。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前预习单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前预习单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前预习单一、课文预1.《小蝌蚪找妈妈》2.《小狗和镜子》3.《小鱼儿与花无缺》4.《小毛驴过河》5.《小兔子乖乖》二、生字词预1.蝌蚪2.妈妈3.狗4.镜子5.鱼儿6.花无缺7.毛驴8.过河9.兔子10.乖乖三、课文朗读1.《小蝌蚪找妈妈》2.《小狗和镜子》3.《小鱼儿与花无缺》4.《小毛驴过河》5.《小兔子乖乖》四、课文背诵1.《小蝌蚪找妈妈》2.《小狗和镜子》3.《小鱼儿与花无缺》4.《小毛驴过河》5.《小兔子乖乖》本预单是为了帮助三年级的学生更好地预下一堂语文课的内容。

在课前,学生需要预五篇课文,包括《小蝌蚪找妈妈》、《小狗和镜子》、《小鱼儿与花无缺》、《小毛驴过河》和《小兔子乖乖》。

此外,学生还需要预十个生字词,包括蝌蚪、妈妈、狗、镜子、鱼儿、花无缺、毛驴、过河、兔子和乖乖。

在预过程中,学生需要朗读课文,以提高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背诵课文,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预单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提高研究效果。

1.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大青树下的小学,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那里的老师们都非常亲切,总是耐心地教我们知识,并且鼓励我们勇敢地探索世界。

我们在那里结交了很多好朋友,一起玩耍、研究,度过了快乐而难忘的时光。

2.花的学校花的学校是一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校。

在这里,我们不仅研究知识,还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和花卉。

每天早上,我们都会在花园里晨读,聆听花儿们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里的老师们也非常热情和蔼,总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3.不懂就要问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只要我们肯问,就一定能够得到解答。

不懂就要问,这是我们研究的一条重要原则。

只有不断地问问题,才能够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

4.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是我们研究语文的重要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古诗,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

[最新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整套导学案

[最新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整套导学案

[最新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整套导学案1、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教学目标1.认识“坝、傣”等。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二、预习学案1.请你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

2.请你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3.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请你用语言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4.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第二、三自然段1.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3.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4.同学们读得可真好,如果你能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和他们一起玩什么?第四自然段11.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令人难以忘怀)2.在这所民族小学学习的同学们是什么感受?(自豪、骄傲)小结: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在学校、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四、课堂练习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pīngbàchuāndàibōwěnzhì怒暮燥雅昆播吻致2.这些生字宝宝脱了帽子你认识吗?(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读。

3.这些生字宝宝回家了,你还能认出它吗?分组开火车读。

(课件演示,结合课文组词)凌晨蔷薇绽开欣然怒放暮色昙花干燥灼伤淡雅花蕾昆虫传播吻合花圃大致4.小组互动,“我说你找”,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导学案【第1篇】教材简析: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是一所美丽的、充满欢乐的学校,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个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重点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
2.花的学校 (3)
3.不懂就要问 (4)
4.古诗三首 (5)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6)
6.秋天的雨 (7)
7.听听,秋的声音 (8)
8.去年的树 (9)
9.那一定会很好 (10)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11)
11.一块奶酪 (12)
12.总也倒不了的小屋 (13)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4)
14.不会叫的狗 (15)
15.搭船的鸟 (16)
16.金色的草地 (17)
17.古诗三首 (18)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9)
19.海滨小城 (20)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21)
21.大自然的声音 (22)
22.父亲、树林和鸟 (23)
23.带刺的朋友 (24)
24.司马光 (25)
25.掌声 (26)
26.带刺的朋友 (27)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28)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花的学校
3.不懂就要问
4.古诗三首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6.秋天的雨
7.听听,秋的声音
8.去年的树
9.那一定会很好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11.一块奶酪
12.总也倒不了的小屋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4.不会叫的狗
15.搭船的鸟
16.金色的草地
17.古诗三首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9.海滨小城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21.大自然的声音
22.父亲、树林和鸟
23.带刺的朋友
24.司马光
25.掌声
26.带刺的朋友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