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doc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Basic knowledge of the National Guide)课程类型:专业素质模块课程编号:N073035适用专业:LI语旅游管理专业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导游业务学分:(4)总学时:64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训:3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导游所必备的知识,为导游资格证考证和今后从事导游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要求:1、知识:中国历史文化常识、中国民俗风情、中国宗教、中国的烹饪流派及风物特产、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典园林、中国主要客源国概况。
(五•号、宋体)2、技能: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会讲解少数民族风情、宗教概况、烹饪流派、古代建筑和古典园林等等。
3、能力:资料收集能力、文字处理能力、口头讲解能力。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学生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为2〜4次的作业加上平时出勤和上课回答问题情况,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旅游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二、旅游的基本要素三、旅游市场四、旅游组织重点介绍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旅游活动的起源与发展,认识旅游活动的类型,掌握旅游的基本要素,掌握重要的国际、国内旅游组织。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概述—(五号、宋体、顶格)一、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一-(五号、宋体、缩进两字)二、封建社会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节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五号、宋体、顶格)一、帝王的称谓及名号(五号、宋体、缩进两字)二、后妃制度与宦官制度(五号、宋体、缩进两字)第三节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和科举制度一、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二、科举制度及四书五经、三纲五常第四节阴阳八卦及古代天文历法一、阴阳、五行、八卦二、古代天文历法第五节古代思想文化和科学艺术成就一、诸子百家二、文学艺术三、科学技术本章重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古代皇权政治、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度本章难点:古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第二章中国的民俗风情第一节民族与民俗概述一、中国民族概述第二节汉族的民俗一、民族概况二、民俗第三节中国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一、满族二、蒙古族三、维吾尔族四、朝鲜族五、回族第四节中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一、壮族二、土家族三、黎族第五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一、苗族二、藏族三、彝族四、白族五、纳西族六、傣族七、本章重点:民族民俗的基本概念、民俗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导游基础知识大纲

武胜职业中专学校《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酒店服务专业 3年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导游基础知识,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导游基础知识,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2. 理解导游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
3. 理解旅游业发展概述。
4. 掌握中国烹饪主要风味流派。
5. 掌握中国的风物特产。
(二)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2. 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发展简史。
2、掌握中国历史小常识。
教学内容:1.中国历史发展概述2.中国历史小常识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的地理、气候、水体及生物环境。
2、了解山地的概念和中国山地风景的类型及其特征。
3、了解中国的水域风景的分布及其特征。
4、了解中国的气象和生物风景的类型及其特征。
5、熟悉中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
6、熟悉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项目。
教学内容:1、中国的地理、气候、水体及生物环境。
2、中国的山地风景。
3、中国的水域风景。
4、中国的气象和生物风景。
第三章中国的民族民俗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2、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概况3、掌握部分少数民族的民俗及主要传统节目4、掌握全国性的传统节日教学内容:1、概述2、全国性的传统节日3、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4、中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5、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第四章中国的四大宗教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2、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大致现状。
3、了解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教义和供奉对象。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云南导游基础知识”辅导教材-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云南历史概述【考试目的】考核考生对云南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历史重要事件及历史遗址和文物的学习认知情况。
【考试内容】针对本章历史事件,重点考查其发生的缘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及影响等要素;对于历史遗址和文物,重点考查其年代、主要作用、建筑或制作特点、与之相关的人物和事件以及在科学文化及旅游方面的地位和意义。
【要点详解】一、远古和先秦时期1.元谋猿人(掌握)1965年,地质工作者在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两枚人齿化石,基本形态与北京人相似,即元谋猿人,俗称元谋人。
元谋猿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左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和亚洲最早的人类。
这一考古发现的意义包括:(1)元谋猿人的发现,对于揭示人类演化和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2)元谋猿人早于“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猿人,从而把中国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万年。
2.古崖画和沧源崖画20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山川峡谷间发现了许多崖画,制作年代大多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岩画(或作崖画),是指在露天崖壁上创作的技艺简单粗朴、颜料色彩单一、涂描造型如剪纸似的原始绘画。
(1)古崖画的分布(了解)岩画有二种:①涂绘岩画指用天然水溶颜料(植物色或矿物粉末)拌拢动物鲜血在崖壁、岩石上涂绘的画。
已发现漾濞苍山岩画、耿马大芒光岩画、元江它克村岩画、弥勒金子坡岩画、永胜东山岩画等。
②磨刻岩画。
指用石质或金属器在岩面(石面)磨、刻成阴槽状线条或块状纹符等组合成画面的画。
在双江县小必地山野和禄劝县达马坎村附近河滩发现,目前尚未能完全解读。
(2)沧源崖画(掌握)沧源崖画是云南省古崖画处中,规模最大,距今3000多年,是我国较早的原始崖画。
①崖画内容a.树木、舟船、太阳、云朵、山峦、大地等图像;b.狩猎、放牧、舞蹈、归家、娱乐等活动内容。
②崖画创作目的a.宗教信仰第一,模拟巫术的产物;第二,祈求丰产仪式的遗留;第三,崇拜神祇的画像;第四,重要仪式的描绘。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doc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为旅游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课。
对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导游专业知识起了积极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导游服务的认识,以及对导游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修养,在旅游接待中的职责、工作程序、导游技能,问题和事故的处理等方面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以提高学生导游服务水平、应变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29学时)第一章导游服务(1学时)理解导游服务的产生与发展、导游服务的类别与范围;了解导游服务的性质与特点、导游服务的原则和导游服务的发展趋势的认识水平。
主要内容:导游服务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特征、类型、含义和服务范围,导游服务的几种属性和主要特点,导游服务的地位和作用,三个原则,未来旅游活动发展的主要趋向。
自学:导游服务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导游人员(4学时)了解导游人员的含义、修养以及培训和考核,掌握导游的职责主要内容:导游人员从不同角度的分类,导游人员的概念,不同导游人员的基本职责,导游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自身修养方面的主要内容和方面,导游人员培训的必要性和考核的内容, 导游人员管理的主要方面和内容。
自学:导游人员的培训、考核与管理第三章旅游团队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8学时)理解导游工作集体的构成与任务、协作共事的基础、共事方法的认识水平,掌握全陪、地陪、领队、景区景点导游人员在旅游接待工作中应做工作的熟悉、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
主要内容:旅游团队导游工作集体的组成与任务,旅游团队导游工作集体协作共事的基础和方法,地陪在导游服务的八个程序中应做的工作及服务质量标准,全陪、领队、景区景点导游人员的导游服务程序和服务质量。
第四章散客旅游服务(3学时)了解散客旅游服务特点、服务类型,掌握接待散客的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主要内容:散客旅游的含义、散客迅速发展的原因,散客旅游的特点和接待要求,散客旅游服务的类型:单项委托服务、旅游咨询服务,选择性旅游服务的主要内容和运作程序和方法, 散客旅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
导游基础知识 教学大纲

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一、导游的定义和职责导游是旅游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负责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旅游服务。
导游需要具备丰富的旅游知识,熟悉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用流利的语言向游客传递这些信息。
他们的职责包括组织游览行程、解说景点、照顾游客的安全和舒适等。
二、导游的素质要求1. 语言表达能力:导游需要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游客传递信息,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为外国游客提供服务。
2. 专业知识:导游需要具备丰富的旅游知识,包括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详细的解说。
3. 服务意识:导游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主动关心游客的需求,并及时解决问题,让游客有一个愉快的旅行体验。
4. 沟通能力:导游需要与游客、景点管理方、旅行社等多方进行沟通协调,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5. 应变能力:导游需要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天气变化、交通堵塞等,保证游览行程的顺利进行。
三、导游的工作流程1. 接待游客:导游在接待游客时需要进行简单的问候和介绍,并核对游客的身份信息。
2. 组织行程:导游需要根据游客的需求和行程安排,制定合理的行程安排,并告知游客相关信息。
3. 解说景点:导游需要在景点解说时,结合景点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向游客进行详细的解说,并回答游客的问题。
4. 照顾游客:导游需要照顾游客的安全和舒适,如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帮助游客解决问题等。
5. 提供服务:导游需要向游客提供相关的服务,如协助购买纪念品、推荐特色美食等。
四、导游的职业道德1. 诚信:导游需要诚实守信,不得隐瞒或歪曲事实,不得向游客推销虚假产品。
2. 尊重游客:导游需要尊重游客的权益和个人隐私,不得侵犯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益。
3. 保护文物:导游需要保护景点的文物和环境,不得随意涂写或损坏景点。
4. 遵守规章制度:导游需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景点的参观规定、旅行社的工作规定等。
云南导游基础知识教案

云南导游基础知识教案1. 导游职业介绍导游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游客介绍旅游目的地、提供相关信息以及保证游客旅行的顺利进行等职责。
云南作为中国旅游热门目的地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当地导游的基础知识不可或缺。
本教案将介绍云南导游基础知识的培训内容。
2. 职业要求与能力2.1 知识技能要求- 具备扎实的旅游地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多种语言沟通技巧,能够流利表达;- 熟悉旅游服务流程,了解导游的职责和义务;- 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与游客建立良好的关系。
2.2 专业素养要求- 热爱旅游事业,对云南地区有浓厚的情感;- 做事认真负责,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游客的安全与顺利旅行;- 具备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应对游客的不同需求和情绪。
3. 导游工作流程3.1 准备工作- 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概况、景点、历史文化等;- 确认旅游行程、交通工具和住宿安排;- 准备相关导游资料,如地图、旅游手册等。
3.2 接待工作- 进行专业形象的塑造,注重仪表仪态和语言表达;- 热情接待游客,引导他们上车或入住酒店,并介绍行程安排;- 向游客提供相关信息,如景点介绍、历史文化背景等。
3.3 导览工作- 在景点内向游客介绍景点特色、历史文化等;- 使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结合图片、展板等辅助工具;- 回答游客的问题,并提供帮助。
3.4 服务工作- 关心游客的需求,提供贴心的服务,如帮助携带行李、解答问题等;- 帮助游客拍照留念,记录美好瞬间;- 协助游客购买纪念品等。
4. 专业规范行为4.1 仪表仪态- 穿着整洁干净,佩戴工作证明;- 保持微笑,积极向上的态度;- 注意言行举止,确保与游客的交流和谐。
4.2 语言表达- 使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以及准确的发音;- 避免使用方言和口语化表达;- 尊重游客的语言背景,尽量使用游客理解的语言。
导游基础知识大纲

武胜职业中专学校《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酒店服务专业 3年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导游基础知识,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
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导游基础知识,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2. 理解导游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
3. 理解旅游业发展概述。
4. 掌握中国烹饪主要风味流派。
5. 掌握中国的风物特产。
(二)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2. 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发展简史。
2、掌握中国历史小常识。
教学内容:1.中国历史发展概述2.中国历史小常识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中国的地理、气候、水体及生物环境。
2、了解山地的概念和中国山地风景的类型及其特征。
3、了解中国的水域风景的分布及其特征。
4、了解中国的气象和生物风景的类型及其特征。
5、熟悉中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
6、熟悉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项目。
教学内容:1、中国的地理、气候、水体及生物环境。
2、中国的山地风景。
3、中国的水域风景。
4、中国的气象和生物风景。
第三章中国的民族民俗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2、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概况3、掌握部分少数民族的民俗及主要传统节目4、掌握全国性的传统节日教学内容:1、概述2、全国性的传统节日3、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4、中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5、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第四章中国的四大宗教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2、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大致现状。
3、了解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教义和供奉对象。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
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
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程与前接课程《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
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2、1 课程基本理念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
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2、3 课程目标A、能力目标:(2)能力目标①能够运用中国历史文化常识正确讲解旅游景点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②能够正确进行旅游景观的分类;③能够根据地域、建筑、服装等文化特征正确判断民族名称并对主要民族民俗进行简单介绍;④能够运用所学的宗教建筑布局、供奉的神像等知识进行实地的宗教旅游景点导游讲解;⑤能够运用中国烹饪的流派、特色、代表菜等知识讲解旅游目的地的饮食文化和进行饮食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食品生物技术、化学教育、园艺技术总学时数:54 学分:3理论学时:36 实践学时:18执笔者:生命科学系寇灿编制时间:2012年5月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旅游类及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课。
课程地位:,是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导游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生物教育、园艺技术等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对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任务: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云南历史、地理、民族文化、风景名胜、旅游资源、风味特产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选读云南历代较有名的风景名胜楹联与诗歌。
提高导游讲解水平,同时为从事旅游管理和营销工作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二、总体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云南历史、地理、民族与民族文化、风景名胜区及旅游资源、古今名人、重点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饮食文化、风物特产、云南旅游业及风景名胜楹联与诗歌选读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毕业前顺利通过云南导游资格证书考试。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云南导游基础知识》作为非导游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为以后他们从导游工作做好理论准备,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以云南旅游资源尤其是丽江旅游资源的历史、现状、发展为基础。
四、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五、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第一章云南历史概述(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系统地掌握导游工作中应有的云南历史的主要知识,促使学生努力提高历史文化的素养。
(二)教学内容(一)远古和先秦时期1、云南古人类的演变;2、新石器时代遗存;3、古代文献中的云南;4、庄蹻入滇。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1、秦开五尺道;2、汉武帝经略云南3、东汉设立永昌郡;4、南方丝绸之路;5、云南青铜文化;6、诸葛亮平定南中;7、爨氏据滇。
(三)隋唐宋时期1、隋朝和唐初对云南的统治;2、南诏国的兴亡;3、大理国的建立。
(四)元明清时期1、元朝在云南的统治;2、明朝在云南的统治;3、清朝统治时期的云南。
(五)近现代云南1、云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2、云南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3、云南辛亥革命;4、护国运动;5、红军长征过云南;6、云南人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7、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云南各个时期的发展顺序与更替、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合第五章)。
了解云南其他历史事件、人物及相关年代。
2、重点、难点重点:云南各个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划。
难点:文化宗教现象及其特点。
(四)教学建议结合图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观看部分同云南历史相关的纪录片。
第二章云南地理概况(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云南省主要自然地理和一些经济地理知识,熟悉其中重要地理知识,掌握热线旅游地理景观。
(二)教学内容(一)云南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云南”和“滇”名称的由来2、云南的疆域3、行政区划(二)云南地质简介1、云南区域地质构造情况2、地表成景的岩石构成3、化石景观(三)地貌和山地景观1、地貌的特点2、大型山地景观3、喀斯特景观4、其他山地景观(四)云南水体景观1、河流景观2、湖泊景观3、瀑布景观4、泉景观(五)天气和气候景观1、天气景观2、气候景观(六)生物景观1、植物景观2、动物景观3、自然保护区七)云南的主要物产1、主要物产2、经济发展特点3、经济开发战略(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云南”和“滇”名称的由来。
了解云南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周边的邻国和邻省;熟悉与邻国边界线的总长度,目前拥有的国家级陆、空、河口岸数目和边境通道及边民互市点的数目。
掌握云南省的面积和人口数字;熟悉云南省的州市级行政单位和所在位置;了解云南省县级单位的数目。
了解云南大地构造的两大地质单元和特征;了解地表分布的三大成景岩类。
熟悉化石的含义;掌握帽天山动物化石群的所在地、特点和价值;熟悉禄丰恐龙化石群的概况。
熟悉云南地貌的特点,两大地貌区的分界线;掌握云南省最高点、最低点的名称、海拔和所在地。
熟悉滇西横断山区几列大山的名称;了解它们的一些主要特点;了解滇东高原上的几列大山及拱王山的情况。
掌握什么叫“喀斯特”,熟悉形成喀斯特最基本的条件和喀斯特作用的简单过程;了解喀斯特地貌的两种基本类型;熟悉溶洞、泉华的概念;了解喀斯特地貌是云南最主要的旅游资源之一;掌握石林概况;熟悉喀斯特旅游景点的分布。
了解云南火山的分布;掌握腾冲火山群的概况;了解丹霞和土林景观的分布;熟悉老君山黎明丹霞地貌的简况。
掌握六大水系的名称、分别注入的大洋和它们构成的“帚状”图形;了解六大水系的其他特点;熟悉金沙江、澜沧江和南盘江上的主要景观;了解怒江、元江和伊洛瓦底江的一般情况;掌握三江并流的分布、组合、特点和价值。
了解云南湖泊的特征;熟悉大多数湖泊形状上的特点;掌握主要的风景湖泊及其分布。
熟悉云南省主要的瀑布及其分布。
熟悉云南省的泉华和奇特泉;掌握主要的温泉及其分布。
了解天气的概念及其云霞、佛光、烟雨、冰雪景观的一般状况;熟悉气温和降水对旅游的影响,主要云雾景观的观赏。
了解天气的概念;熟悉云南省所属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以及形成云南气候特征的因素;掌握云南气候在旅游发展中的意义。
熟悉云南植物的特点,云南是“药物宝库”、“天然花园”;掌握云南是“植物王国”;了解云南的森林和香料的情况。
熟悉云南省现有森林公园和三个著名植物园的情况;掌握几种号称“活化石”的植物和观赏名树;掌握云南的八大名花;熟悉花卉基地的分布、著名花卉的观赏地和农业生态旅游景观。
掌握云南是“动物王国”;熟悉属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名称。
熟悉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云南省现有自然保护区的情况,特别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掌握现今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的自然保护区。
了解云南经济发展的历史;熟悉元明清以来矿业和工业发展的简况。
了解影响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的条件;熟悉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掌握云南号称“有色金属的王国”,铅、锌、锡和磷的主要产地,及其水能资源的情况;了解铁、煤和生物资源的简况。
了解云南经济发展的特点。
掌握云南省主要经济产业;熟悉重要电站的分布。
熟悉云南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三大目标,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云南的意义2、重点、难点重点:云南重要地理知识。
难点:云南热点旅游地理景观。
(四)教学建议结合图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观看部分同云南地理相关的纪录片。
第三章云南的民族与民族文化(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云南民族的概况、各民族的由来与发展、云南部分特有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及建筑、少数民族的姓氏及命名方式、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学、民族宗教、民族节日。
(二)教学内容(一)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1、云南少数民族众多;2、云南的跨境民族;3、云南民族自治地方众多。
(二)云南民族的由来与发展1、形成云南民族发展概述;2、云南民族发展概述;3、云南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云南部分特有民族介绍1、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2、佤族、景颇族、布朗族;3、普米族、阿昌族、怒族;4、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5、纳西族、白族、藏族。
(四)云南民族的服饰与建筑1、民族服饰;2、民族建筑。
(五)云南少数民族的姓名1、姓氏;2、名字。
(六)云南民族艺术与文学1、云南民族艺术;2、云南民族文学。
(七)云南民族的宗教信仰1、佛教;2、道教;3、伊斯兰教;4、基督教;5、原始宗教。
(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云南民族概况、云南八个民族自治州,了解云南的跨境民族情况。
掌握形成云南多民族的原因,熟悉云南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了解其发展历史。
掌握云南部分特有民族的集居区、风俗习惯、禁忌与节日,了解其发展历史。
掌握云南民族服饰及建筑的类型。
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姓氏及命名方式,熟悉南诏王家族的父子连名世系。
掌握各时期云南民族艺术的发展情况及代表艺术作品,熟悉各民族文化作品的名称、族属、作者。
掌握云南各民族所信仰宗教的派系、形式,熟悉各宗教建筑的名称。
掌握云南各民族节日的类型,熟悉多民族共有的节日2、重点、难点重点:民族习俗、信仰、节日、传统难点: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四)教学建议结合图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观看部分同云南民族文化相关的纪录片。
第四章云南风景名胜及旅游资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云南风景名胜及旅游资源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一)云南风景名胜区1、数量居全国之冠;2、4A级旅游景区景点。
(二)旅游区划和六大产品1、“一中心三线四地五区”;2、“六大产品”。
(三)滇中旅游区1、概况;2、昆明旅游片区;3、玉溪旅游片区;4、楚雄旅游片区。
(四)滇西北旅游区1、概况;2、大理旅游片区;3、丽江旅游片区;4、迪庆旅游片区;5、怒江旅游片区。
(五)滇南旅游区1、概况;2、西双版纳旅游片区;3、思茅旅游片区。
(六)滇西旅游区1、概况;2、保山旅游片区;3德宏旅游片区;4、临沧旅游片区。
(七)滇东南旅游区1、概况;2、红河旅游片区;3、文山旅游片区。
(八)滇东北旅游区1、概况;2、曲靖旅游片区;3、昭通旅游片区。
(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云南风景名胜的数量、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称,云南A级景区(点)的数量及4A级景区(点)名称。
掌握云南旅游的3条线路。
掌握各旅游区中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点)、地质公园。
熟悉云南旅游区划的“四地五区”,各旅游区其他名胜中的突出要点。
了解云南旅游的六大产品概况2、重点、难点重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点)、地质公园。
难点:旅游区的突出要点。
(四)教学建议结合图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观看部分世界遗产的纪录片,组织学生去参观丽江古城。
第五章云南古今名人、重点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云南古今名人、重点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一)云南古今名人1、古代名人2、近现代名人(二)云南文物古迹1、国家级重点文物2、省级重点文物(三)历史文化名城1、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2、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古今名人的最主要的事迹。
掌握云南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及其主要情况(结合第四章)。
掌握云南省世界遗产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称。
熟悉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称。
了解省级文物数量、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