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白藜芦醇的生物学作用

合集下载

白藜芦醇对体外胚胎生产的作用机制

白藜芦醇对体外胚胎生产的作用机制

白藜芦醇对体外胚胎生产的作用机制白藜芦醇,又称转-三氢黄酮,是一种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天然多酚化合物。

它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血糖和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体外胚胎生产是生殖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多种饲养动物和人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生存率下降和畸形率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体外胚胎生产效率低下,还对后代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提高体外胚胎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白藜芦醇被证实具有促进体外胚胎生产的作用。

其中,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1. 抗氧化作用白藜芦醇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清除胚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应激物质,减少胚胎细胞受到氧化损伤的程度。

多项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在体内可通过调节胚胎细胞内异黄酮氧化酶(GSTP1)等酶的表达,增加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进而减轻氧化应激对胚胎发育的影响,降低胚胎畸形率。

2. 调节基因表达白藜芦醇还可以通过调节胚胎内表达的一系列基因,影响胚胎发育的过程。

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以抑制细胞分裂相关的基因表达,如p21和p27等,降低胚胎质,提高胚胎细胞质体比例。

同时,白藜芦醇还可以增强胚胎内的葡萄糖转运及利用,促进胚胎正常发育。

3. 促进线粒体功能线粒体是细胞内的重要器官,其功能异常会对胚胎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以促进线粒体功能,提高线粒体内膜电位,增加ATP的产生,进而促进胚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最终提高体外胚胎生产率。

4. 提高内质网稳定性内质网是细胞内一个复杂的器官,其功能紊乱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

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以通过调节内质网的稳定性,抑制胚胎内的内质网应激,保证胚胎发育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白藜芦醇对体外胚胎生产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可以通过抗氧化、调节基因表达、提高线粒体功能和提高内质网稳定性等机制,显著提高体外胚胎生产的生存率,降低畸形率,成为一种有效的胚胎生产辅助剂。

白藜芦醇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白藜芦醇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白藜芦醇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摘要】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产物,已经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动物生产领域。

它对动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可以提高动物体重增长速度和免疫力。

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吸收率。

白藜芦醇还被证明在动物抗病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和抵抗力。

在动物生产效率提升方面,白藜芦醇的应用可以减少饲料消耗,并提高产出效率。

特别是在家禽、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白藜芦醇在动物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性,对提升动物生产效益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白藜芦醇, 动物生产, 生长发育, 营养, 抗病免疫, 生产效率, 家禽, 畜禽养殖, 前景, 重要性, 生产效益1. 引言1.1 白藜芦醇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中。

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对动物生长发育、营养吸收、抗病免疫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影响。

白藜芦醇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动物生长发育方面,白藜芦醇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并提高肉质品质和生长速度。

多项研究表明,补充白藜芦醇可以显著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增加体重增长率和瘤胃发酵功能,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白藜芦醇还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的营养中,可以增加饲料的利用率,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效率,改善动物的整体营养水平。

白藜芦醇还可以在动物抗病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降低患病风险。

在家禽、畜禽养殖中,白藜芦醇的应用也日益普遍。

它可以提高禽畜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改善产品质量,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白藜芦醇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对提升动物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白藜芦醇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白藜芦醇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一项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许多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以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

白藜芦醇对体外胚胎生产的作用机制

白藜芦醇对体外胚胎生产的作用机制

白藜芦醇对体外胚胎生产的作用机制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产物,属于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多酚类物质。

近年来的
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在体外胚胎生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氧化作用:白藜芦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细
胞的氧化损伤。

在体外胚胎生产的过程中,受精卵和胚胎容易受到氧化损伤的影响,从而
影响其发育和存活。

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和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来减轻氧
化损伤,保护受精卵和胚胎的健康。

2. 抗炎作用:白藜芦醇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细胞的炎症因子的
产生。

在体外胚胎生产过程中,炎症反应会导致胚胎发育受阻和存活率下降。

白藜芦醇通
过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受精卵和胚胎的正常发育。

3. 调节基因表达:白藜芦醇可以调节多个基因的表达,包括抑制胚胎发育抑制因子
的表达和促进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

这些基因的调节可以改善胚胎的生长和发育状
况。

4. 促进胚胎内膜激素分泌:白藜芦醇可以促进胚胎内膜激素的分泌,包括雌激素和
孕激素。

这些激素对于胚胎的着床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白藜芦醇的作用可以提高胚胎
的着床率和存活率。

白藜芦醇通过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调节基因表达和促进胚胎内膜激素分泌等机制,对体外胚胎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它可以改善胚胎的发育状况,提高胚胎的存活率和着床率,因此在体外胚胎生产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白藜芦醇的生物降解代谢机制

白藜芦醇的生物降解代谢机制

白藜芦醇的生物降解代谢机制白藜芦醇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

但在体内,白藜芦醇易被代谢酶降解,其生物可利用性大大降低。

该文旨在介绍白藜芦醇在体内的降解代谢机制,帮助读者更全面了解白藜芦醇的生物效应。

一、白藜芦醇在体内的代谢途径1.1 直接通过肠道吸收白藜芦醇与其他多酚类化合物相似,可被小肠黏膜细胞吸收并进入循环系统。

据研究显示,小鼠口服白藜芦醇后,其血液中的白藜芦醇峰值在30分钟内达到,而其葡萄糖半数吸收时间为60分钟以上。

1.2 代谢后再吸收已有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在肠道中经过细菌的代谢后,丹宁酸类物质的生成有利于白藜芦醇的再吸收。

细菌可利用白藜芦醇作为营养物质,通过代谢将其转化为多种代谢产物。

1.3 代谢后肠道分泌酚类物质在体内易被肝脏和肠道代谢酶降解,形成多种代谢产物。

白藜芦醇在肠道中被代谢后,其代谢产物常常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

1.4 代谢后运往肝脏口服白藜芦醇后,大部分会被解离、脱甲基或与葡萄糖结合等代谢反应,从而形成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可以被肝脏进一步代谢,形成多种不同的物质。

二、白藜芦醇的代谢途径对其生物效应的影响2.1 参与代谢反应白藜芦醇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和肠道代谢酶进行代谢,生成多种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以参与代谢反应,从而对人体产生更多的生物效应。

2.2 影响药效学特性代谢酶具有高度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因此白藜芦醇在不同人群中的代谢途径和药效学特性也不尽相同。

在药效学方面,代谢产物和母体药物相比更容易穿过细胞膜,因此对细胞产生的生物效应更加显著。

2.3 影响生物利用度白藜芦醇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受到其代谢途径的影响。

直接肠道吸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谢途径,因其能快速将白藜芦醇输送到循环系统,因此其生物利用度相对较高。

三、白藜芦醇的降解代谢机制3.1 酯酶降解白藜芦醇被酯酶降解为藜芦醇-3-羟化物和葡萄糖,其中前者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能够刺激细胞内咖啡因酸酯水解酶的活性,从而提高细胞合成咖啡因酸酯的速率。

白芦藜醇研究报告

白芦藜醇研究报告

白芦藜醇研究报告
白芦藜醇是一种天然植物化合物,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

通过研究白芦藜醇,有望开发出更多的药物和保健品,有效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首先,白芦藜醇具有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白芦藜醇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自由基的过度积累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等。

因此,白芦藜醇的抗氧化作用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白芦藜醇具有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白芦藜醇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炎症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特点,如关节炎、炎性肠病等。

白芦藜醇的抗炎作用有助于减轻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白芦藜醇还具有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白芦藜醇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细菌感染是常见的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白芦藜醇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些感染,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此外,白芦藜醇还具有降血脂、抗肿瘤、保护肝脏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白芦藜醇能够降低血脂、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轻肝脏损伤等。

这些发现为白芦藜醇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总之,白芦藜醇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天然植
物化合物,其在抗氧化、抗炎、抗菌、降血脂、抗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对白芦藜醇的进一步研究,相信可以开发出更多的药物和保健品,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白藜芦醇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白藜芦醇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白藜芦醇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动物生产领域。

它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
因此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白藜芦醇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调节动物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

在动物生产中,炎症
反应的产生往往与挤奶、分娩、环境温度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会导致动物健康状况下降
和生产性能下降。

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提高动
物的居留力和健康水平。

白藜芦醇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在动物生产中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

研究表明,白
藜芦醇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在动物生产中,饲喂白藜芦醇可以降低动物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产效益。

白藜芦醇还被发现具有抗衰老作用。

随着动物的年龄增长,其机体功能和免疫力逐渐
下降,容易发生衰老现象。

白藜芦醇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凋亡、DNA损伤修复和线粒体功能
等途径,延缓动物的衰老过程,提高其抗逆境能力和生存率。

白藜芦醇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探究

白藜芦醇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探究

白藜芦醇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探究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与黄烷素类似,但其生物活性极高,并且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剂。

其广泛存在于葡萄、蓝莓、白葡萄酒、红葡萄酒、芍药根、紫苏叶、榛子、桑葚等食品中,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天然物质。

白藜芦醇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氧化作用白藜芦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减少因氧化而引发的各种疾病。

研究表明,白藜芦醇的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50倍以上,是维生素C的20倍以上。

2. 抗炎作用白藜芦醇可以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细胞的伤害。

此外,白藜芦醇还可以影响炎症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3. 降血糖作用白藜芦醇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降低血糖水平。

一方面,白藜芦醇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抑制糖类消化酶的活性,减缓糖类的吸收,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4. 降血脂作用白藜芦醇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同时还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和排出,从而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5. 抗癌作用白藜芦醇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同时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抗癌的效果。

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在预防和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大肠癌等多种癌症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由于白藜芦醇具有如此多的生物活性和健康作用,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获取白藜芦醇的最佳途径呢?1. 食物中获取从食物中获取白藜芦醇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像葡萄、红酒、坚果、花椒等都是富含白藜芦醇的食物。

2. 营养补充品除了食物,市面上也有多种白藜芦醇的营养补充品。

如果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无法获取到足够的白藜芦醇,可以考虑通过营养补充品的方式来补充。

综上所述,白藜芦醇作为一种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多的生物活性和健康作用。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相信它会成为保健品和药物研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白藜芦醇在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中的分子机制

白藜芦醇在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中的分子机制

白藜芦醇在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中的分子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保健产品和天然食物中含有的抗氧化物质和抗炎物质。

其中,白藜芦醇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葡萄皮、花生、野葛根等植物中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和保健领域。

一、白藜芦醇的抗氧化作用氧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过多的自由基和活性氧种的产生将会对机体造成严重的损伤。

因此,寻找天然的抗氧化物质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

白藜芦醇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其作用机制此前一直存在争议。

近年来,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以通过以下机制对自由基和活性氧进行清除:1. 直接清除自由基:白藜芦醇具有双取代芳环侧链,通过其共轭双键结构,可以与自由基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从而保护细胞不受氧化损伤。

2. 间接清除自由基:由于白藜芦醇的抗氧化效果是通过活性代谢产物实现的,因此,其能够通过激活某些氧化酶的活性,促进代谢产物的生成,从而清除自由基。

3. 抑制自由基的生成:白藜芦醇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降低自由基的生成。

二、白藜芦醇的抗炎作用白藜芦醇不仅具有抗氧化作用,还可以发挥明显的抗炎作用。

炎症反应是细胞自保机制的一种表现,但是当炎症反应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将会对机体造成严重的损伤。

因此,找到天然的抗炎物质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1. 抑制炎症细胞的释放:通过抑制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炎症细胞的炎症因子的释放,白藜芦醇可以减轻炎症的程度。

2. 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白藜芦醇可以通过调节NF-κB等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程度,抑制细胞内炎症因子合成和转录。

3. 改善抗氧化系统:白藜芦醇可以改善细胞内的抗氧化系统,降低细胞发生氧化损伤的机会,从而消除炎症反应。

三、白藜芦醇的分子机制白藜芦醇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是多种机制的综合体现。

白藜芦醇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清除自由基、调节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改善细胞内抗氧化系统等多种方式发挥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7 白藜芦醇的生物学作用
作者:刘兆平, 霍军生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 100050
刊名: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英文刊名:FOREIGN MEDICAL SCIENCES(SECTION HYGIENE)
年,卷(期):2002,29(3)
被引用次数:43次
1.Sovak M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2001(02)
2.Mizutani K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8
3.Singh S Production and properties of hemicellulases by a Thermomyces lanuginosus strain[外文期刊] 2000(6)
4.Mizutani K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2000
5.Anderson JJ;Garner SC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7
1.刘兆平.于波.李文仙.孙静.黄建.霍军生.刘长兴白藜芦醇的雌激素样作用研究[期刊论文]-卫生研究
2002,31(3)
2.牛培勤.郭传勇白藜芦醇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医药导报2006,25(6)
3.王征.罗泽民.邓林伟白藜芦醇的药理作用机理和合成途径[期刊论文]-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2)
4.郭景南.刘崇怀.潘兴.王季拴葡萄属植物白藜芦醇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果树学报2002,19(3)
5.付招娣.曹玉.王凯风.徐少锋.韩锐白藜芦醇对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期刊论文]-癌症2004,23(8)
6.张文众.李宁.李蓉.ZHANG Wen-zhong.LI Ning.LI Rong白藜芦醇的雌激素作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20(3)
1.孙娟.张援白藜芦醇苷的药理作用及其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前景[期刊论文]-辽宁体育科技 2010(4)
2.谢伟.王志荣白藜芦醇对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09(35)
3.梅红军.张绍阳.刘世清.刘军白藜芦醇对大鼠脊髓损伤早期凋亡的影响[期刊论文]-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
4.王涛.白云龙.刘妍妍.赵文晓.张妍.李宝馨.吕延杰.杨宝峰白藜芦醇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影响[期刊论文]-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7(3)
5.向阳.张彤.张煊.马龙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皮和葡萄籽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期刊论文]-卫生研究 2003(5)
6.张志刚.于林怡.孙哲.宋亮亮.李杰葡萄皮渣中有效药物成分白藜芦醇的提取与检测[期刊论文]-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7)
7.王兰.王梅.李勇白藜芦醇的生物作用及其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0(6)
8.董学伟.余慧琳.陈莉.张春枝酶转化虎杖苷制备白藜芦醇[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8(12)
9.张丽男.王永梅.王桂英.岳华.宋翠淼.冯敬坤.李乾.王娜白藜芦醇对家兔心房肌、乳头肌的影响[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5)
10.马臻.王尊元.郑晓亮.沈正荣.胡永洲白藜芦醇类似物的合成及雌激素样活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应用药
11.易方方.唐其柱.冯斯婷.王腾白藜芦醇经蛋白激酶G影响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期刊论文]-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7(4)
12.马琳.王辉.胡海涛.陈松盛.何娅.冯建军白藜芦醇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作用研究[期刊论文]-陕西医学杂志 2007(1)
13.张红雨.徐长庆.李鸿珠.李宝馨.张艳桥.张一娜白藜芦醇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5(16)
14.李婷.李胜.张青松.张真.刘媛.吴媛媛葡萄不同组织部位白藜芦醇含量的比较[期刊论文]-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2)
15.程丽英.刘树兴白藜芦醇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5(1)
16.刘树兴.程丽英虎杖有效成分的开发现状及展望[期刊论文]-食品科技 2005(2)
17.刘树兴.程丽英虎杖有效成份的开发现状及展望[期刊论文]-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4(6)
18.雷勇.曹庸.陈雪香.李伟虎杖不同组织部位及其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测定[期刊论文]-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z1)
19.罗莉.黄忆明白藜芦醇对老年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4)
20.周志明.冯义柏.周玉杰白藜芦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5)
21.董玉.杨爱雄.戚好文.李志奎.刘安白藜芦醇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释放 IL-6、TNF-α的影响[期刊论文]-陕西医学杂志 2007(9)
22.董玉.戚好文.刘安白藜芦醇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释放IL-8的影响[期刊论文]-陕西医学杂志 2006(9)
23.王云.曾沃坦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S菌株所产β-葡糖苷酶的纯化和酶学性质[期刊论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9(2)
24.徐培平.何家靖.朱宇同.符林春白藜芦醇在联合治疗鼠艾滋病中可能的增效作用研究[期刊论文]-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4)
25.瞿卫林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6.刘高峰.兰恭赞.陶天遵中药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4(3)
27.舒友琴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及其糖苷异构体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28.周志明中药洗脱支架预防猪冠状动脉损伤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9.徐小燕.潘林梅天然植物中白藜芦醇及其苷类的医疗保健作用[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4(1)
30.罗莉白藜芦醇对老年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学位论文]硕士 2005
31.郝捍东.何立人.赵伟珍白藜芦醇抗柯萨奇病毒感染性小鼠心肌炎的治疗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3(5)
32.庞杰.栾新红.薛娜.张雷雷.何凤艳.袁亚琦白藜芦醇离子通道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8(3)
33.余淑娴.郑湘娟.胡六根.陈丽萍.洪三国白藜芦醇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期刊论文]-江西科学 2006(2)
34.洪志哲.唐明增.杨子峰.李向阳.王新华.朱宇同虎杖中白藜芦醇成分研究新进展[期刊论文]-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5(3)
35.牛培勤.郭传勇白藜芦醇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医药导报 2006(6)
36.向敏.匡晓东.杨勇.李彦杰白藜芦醇及其药理保健功能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4(5)
37.李银平.薛雪萍.袁春龙.李华葡萄籽成分与营养评价[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6(12)
39.曹庸虎杖颗粒愈伤组织悬浮培养体系建立与白藜芦醇的生物合成、调控及生物转化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40.程丽英虎杖中白藜芦醇及大黄素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41.周小琳痰浊与高脂血症的关系及寿康宁胶囊对大鼠VSMC的影响[学位论文]硕士 2005
42.向海艳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分离纯化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43.洪志哲白藜芦醇抗Friend型鼠艾滋病(MAIDS)的实验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wyx-wsx200203005.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