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估算-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学期备课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第一单元《我爱我班》第一课我佩服的同学教学目标:1.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
2.学会欣赏、赞美他人的优点3.能学习同学的优点、长处,激励自己进步。
德育目标:养成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学会赞美他人的语言。
2.在生活中养成欣赏、赞美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用具:课件、优点放送卡、奖状。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听说最近我们班的同学非常棒,我想把这几张奖状奖给咱们班的同学。
你认为到底应该奖给谁呢?1. 第一张奖状是勇敢奖,奖给咱们班最勇敢的人。
2. 第二张奖状是优点奖——奖给这个团结、进取的优秀班集体中,一个有优点并且能找到别人有优点的同学。
3. 第三张是学习奖--奖给能努力学习别人优点的同学。
二、活动中明理:为同学找优点。
小组成员发言要有秩序,不发言的成员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在别人讲述自己的优点时,数一数同伴为自己找到了几条优点。
然后,全班交流:你的同伴为你找到了几条优点?你有什么想法?是否很高兴?你以后将怎么做?小结:每个人都有许多的优点,我们应该正确了解自己的优点,积极地发掘它,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评价:同学们,你认为应该奖给谁呢?为什么?1.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原因。
从多种角度称赞同学2.同桌交流——夸夸别人,为制作优点卡做准备3.师:听同学们一说,老师现在发现,咱们班有优点的同学可真多!我看这样,能不能把你想说的制成优点卡送给同学,好不好?三、实践中导行1.制作优点卡——教师演示指导,(可以为同桌,也可以为其他同学)。
2.赠送优点卡(投影演示):找个几个同学展示自己的设计:说说给谁的,他的优点是什么?说说你的心里话!最后把优点卡亲手送给他。
收到优点卡的学生谈感受——教师帮助张贴优点卡(选4―5学生展示)3.集体活动,赠送优点卡4.为没有收到优点卡的同学找到优点?每位同学都他们真诚地对他(她)说一句由衷、贴切、独特赞美的话。
通过同学相互间的赞美,感受被他人认可的快乐,同时学会欣赏他人。
2018-2019年度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教案

加减法的验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学会验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并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过程与方法:通过判断具体情境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现实情境和加减法的验算过程,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验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有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意识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计数器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件2)师:同学们有没有自己去买过东西呢?生:有。
师:在买东西的时候要给钱,找钱,那你是怎么知道售货员阿姨算的是对的呢?大家看到ppt,上面的小女孩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学学怎么知道算的对吗?(二)探索新知(课件3)师:如图,买一套科普丛书和一套中外童话,小女孩应付多少钱?售货员阿姨算的对吗?大家先帮她列一下算式。
生:118+138。
师:没错,那现在我们找个同学帮她算一下吧。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计算,其他同学台下算。
(课件3)教师与全班讲评该学生的计算过程。
师:再算一遍可以检验一下之前算的对不对,但是万一出现同样的错误呢,大家有没有其他的验算方法?生: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加数,所以可以用减法验算。
(课件4)师:说得非常好,我们利用这个等式,可以用减法来验算加法算式的对错。
比如用256减去118,同样地请一位同学上来计算。
(课件4) 教师与全班讲评该学生的计算过程。
师:那用减法还可以怎么验算118+138=256呢?生:还可以用256减去138。
师:对的,用减法验算的时候可以用和减去其中任何一个加数。
(课件5)师:好了,我们知道小女孩要给售货员阿姨256元,她给了阿姨300元,阿姨找回了44元了,找回的钱数对吗?同样地先看看怎么列式。
生:300-256。
师:对的,我们先来算一下这个算式得数吧。
指名一名学生上台做,其余台下做。
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材分析《数学》(二年级下册)是中小学数学教材之一。
本节课讲解的是“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教师应该先以教材为基础,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学会使用估算方法求解加减法•掌握数值范围在万以内的加减法2. 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加减法估算方法求解一个问题的结果•能够使用把整数分解的方法估算加减法结果3.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动手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数值范围在万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加减法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师如何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估算方法•教师如何让学生充分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数值,质疑学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让学生体验实验,引导学生开启思考模式。
2. 讲解环节:1.阐明加减法的概念2.讲解加减法的估算方法3.解释数值在万以内的加减法3. 练习环节在课堂上创造一些实际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计算。
4. 巩固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制定一些问题,练习在估算中使用加减法的技能,并在小组之间交流和发表结论。
5. 作业环节学生需要完成一种类型的数学题目,并在课堂下课之前检查答案。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1.经过小组练习,通过学生自己制定的一系列问题,并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和发表结论。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识别和解决他们的困难。
2.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作业,确定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本课程的重要概念和技能。
并且要认真评估每个学生的作业,指出错误的地方,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六、其他事项教师应按照计划并根据教学进度,调整每个环节的时间使其适合教学进度。
还要确保教学材料的有效性,并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二年级下册课题估算

课题:估算教学内容:信息窗5教学目标:1、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整百的数的计算。
2、学生能根据整百计算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
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言语导入老师这里有几幅图,想和大家一同看看。
二、新授课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看图,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一幅图一幅图地看,说说图中的数字及意义。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发问,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解决“一共放养了多少尾鱼”的问题。
(1)你打算若何解决这个问题?列算式300+400=学生能根据整百计算解决现实问题。
(2)这个算式若何计算呢?(学生小组讨论)(3)说说你们是若何计算的?(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两个数,把两个数拨在一同。
3个百加4个百是7个百,就是700……)(4)说说算式的意义。
4、解决“鲤鱼比鲢鱼少多少尾”的问题。
(1)学生看图读题,独立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说说算式的意义。
5、解决“第一候车厅比第二候车厅多多少人”的问题。
(1)学生读题列算式。
1200-800=(2)你打算若何计算?(学生讨论解决,可以借助计数器。
)(3)说说你们是若何算的。
(4)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练习150-90=80+30=500+500=1000+2000 5000-1000160-80=70+800=9000-+6000=700-+800=3000+5000=400+6000=300+400=1200-800=四、教师举行课堂小结。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一次退位笔算》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一次退位笔算》教学设计勤劳工作——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一次进位、退位)⏹教学内容教材第54~55页,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一次进位、退位)。
⏹教学提示本节课创设的是蜜蜂外出采花粉的情境,图意较为简单,在分析图中信息时,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果园和花园的位置分别在蜜蜂家园的前后两个不同的方向上。
本节课重点内容是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的笔算,是整个单元知识的重点内容,是为下一单元继续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进位、退位做准备,在整个知识网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在算法展示里,教材先呈现了估算方法,是对刚刚学过的估算的巩固和应用。
笔算是本节课的重点,例题主要研究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
十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这些知识学生前面知识已有了进位、退位的经验基础,所以在教学时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选择适当的方法,熟练地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能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一次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过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以及分析、对比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
教学难点:十位上相加满十,十位上不够减时的正确处理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计数器学生准备:计数器,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导入新知小蜜蜂飞到果园和花园,就开始采蜜了,它们个个都很能干,你想不想参观一下它们采蜜的场景。
(想)2、(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画面,充分表达从画面上看到的信息。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估数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估数(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估数的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估数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估数的概念和方法2. 估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估数的练习和巩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估数的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估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估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估数的兴趣。
例如,让学生估算一下教室里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关注估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新课(1)讲解估数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明确估数是对数量的大概估计,不要求精确计算。
(2)举例说明估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估算价格、旅行时估算时间等。
(3)引导学生运用估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班级人数、估算书本厚度等。
3. 练习与巩固(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估数的概念和方法。
(2)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进行课后练习,让学生在家长指导下完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估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估数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估数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2. 辅助材料:课件、教具、练习题等3. 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视频、文章等七、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二年级下册【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估算(信息窗2)】参考教案1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三制二年级下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来一起学习知识吧《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估算》参考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50-53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4、经历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勤劳的小蜜蜂们整装待发要去采花粉了。
大家想去看看吗?瞧,它们出发了!(出示情境图)谁能利用其中的信息,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学生可能会回答:清晨,小蜜蜂们在大王的命令下,出发去采花粉了。
看,它们的队伍向各个地方出发,其中一队有320只蜜蜂,二队有210只蜜蜂,三队有86只蜜蜂,四队有103只蜜蜂。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1)一队和二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2)二队比一队的蜜蜂少多少只?(3)二队和三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对于学生提出的可以用本课知识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如不能用本课知识解答的问题(如需要用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解答的问题)可让学生写在问题口袋里,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行解答。
2.解决第一个问题(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先来解决一队和二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一队和二队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大家会解决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3.集体汇报,交流想法。
学生可能会回答:320+210=530(只)(1)我是这样想的:因为32个十加21个十等于53个十,53个十是530。
谁和我的方法不同?(2)我是这样想的:3个百加2个百是500,2个十加1个十是30,500加30等于530。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公开课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设计说明教学内容P58信息窗4及自主练习教材简析这个信息窗的情境呈现的是神奇有趣的蜜蜂王国的故事:蜜蜂王国里蜂王派他的属下小蜜蜂,去检查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的情境。
借助解决小蜜蜂提出的“怎样检查”这一问题,展开探索并掌握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这个信息窗可分为两个课时教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总结出验算方法,掌握知识,通过有效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感。
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能力训练要求在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
教学重点体验加减法验算的多样性教学难点理解验算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课件出示:请说出下列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5 + 27 = 6298 – 59 = 39(指名回答)齐读一遍。
2、课件出示:你能不计算,直接由第一个算式推测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吗?(1)如果,;(2),那么;(3)如果,那么;(4)如果,那么。
指名回答(及时订正)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勤劳的小蜜蜂,知道了蜜蜂王国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今天在蜜蜂王国里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国王查账”,大家想不想知道?生:想。
师:一天,国王上朝,把检查员小蜜蜂叫来说:“去检查一下,蜂蜜的生产和使用记录对不对?检查员小蜜蜂一听急的抓耳挠腮说:“怎么检查一下呢?出示情境图三、通过做一做、议一议,探究新知1、做一做出示统计表:蜂蜜的生产情况记录蜂蜜的使用情况记录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一队生产573克,二队生产318克,一共生产891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窗5 估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页新授课第9课时总第16课时
教学目标:1 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数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意识。
2 体会估计策略的多样化,掌握正确的估计方法,培养估计能力。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估计方法。
难点:理解估计的策略。
教学过程:
口算
500+300= 110+20= 1400+600= 700+200= 1200-300=
6200-800= 3200+2000= 4600-800= 3200+300= 1400-700=
一走进信息窗
(1)(板书课题估算)
(2)观察课本31页(该图呈现的是学生回校后进行的板报展览活动)图中包含的主要信息是学生游览北京的日记(找生读一读板报上的内容和日记)。
借助信息引入对估计策略的探索。
二提出问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师板书
1 、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个字?
2 、这张板报大约有多少个字?
三解决问题
1、师引导(要想知道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个字,短暂的时间内数不出准确数,所以可以估一估)
2 探究估计方法(小组内讨论)
生讲解方法一先数出一行大约有多少字,一行大约有10个字,共10行,大约100个字
生讲解方法二先圈一块,一块大约有20个字,这篇日记有这样的5块估计这篇日记大约有100个字。
(提示估计不是乱猜,要有根据,讲方法,尽量让估计数解决准确数)
列出算式 10×10=100(个)或20×5=100(个)
四师生互动
让学生小组内先讨论(问题2 这张板报大约有多少个字)
师引导(当题中出现“大约”“可能”等词语时,就说明不用算出准确数,可以通过估算的方法求出板报的字数)
学生汇报这张板报的字数约是日记的5倍,日记的字数大约是100个,那么这张板报的字数就约是100×5=500(个)列示为 100×5=500(个)口答:这张板报大约有500个字。
师小结:估计的方法有多种,可以凭经验估计,也可以先数出一部分或先圈
出一部分,再估计出结果;估计较大的数时,可以用“切块”的方法,先把总数平均切成几个小块,估出一个小块的数量,再估出总数。
五巩固练习
2
六自我检测
1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06+293≈ 406接近(),293接近()
()+()=()
394-293≈ 394接近(),293接近()
()-()=()
2 、不计算,很快填出“﹥”“﹤”“=”
722+257○722+275 766-426○766-462
343+217○242+317 428+561○461+528
3、估算
阳光英语学校培训人数统计表
七、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课后反思:
信息窗5 估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练习课第10课时总第17课时
教学目标:1 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数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意识。
2 体会估计策略的多样化,掌握正确的估计方法,培养估计能力。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估计方法。
难点:理解估计的策略。
教学过程
口算
650-400= 560+200= 500+800= 550+300= 740+80=
170-90= 2300-400= 460-60= 2000+700= 8700-700=
一完成自主练习
这一题是根据已知部分估计整体的题目。
这一题是根据已知部分估计整体的题目。
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
进行估计,重点交流估计的方法。
这一题是“圈一圈,估一估。
”练习时,应让学生自己估计,然后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掌握用“切块”的方法进行估计。
这一题是根据书架上摆放的图书估计图书数目的选择题。
练习时,应侧重引导学生用先“估一段”的估数方法。
“聪明小屋”是一道巧移火柴棒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时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数字火柴棒是怎样拼组成的以及每个拼组成的数字之间的关系,完成题目。
另外的三位数可以是
380508 568 690 等。
二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三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