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曲线测量

合集下载

电机学:同步电机第十三章 隐极同步发电机的电 动势相量图

电机学:同步电机第十三章 隐极同步发电机的电 动势相量图

IIE与之间的关系可用电抗参数表示。

aEa忽略磁路饱和时的电压方程式、相量图X c ——同步电抗,代表电枢电流引起的总电抗。

0aC(j j )(j )s E U I R X X U I R X =+++=++ X c =X s +X a0a (j )sE E E U I R X δ+==++13.4 凸极同步发电机的双反应理论和电动势、相量图z凸极同步发电机的双反应理论面临的问题y凸极机气隙不均匀,空间上正弦分布的电枢反应磁动势,产生的气隙磁通密度波不是正弦分布的,会发生畸变。

y同样的电枢反应磁动势,作用在不同的位置,产生的气隙磁通密度波是不同的。

凸极同步发电机的双反应理论双反应理论此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叠加定理,所以不能考虑磁路的饱和作用。

y 两个磁动势作用在各自的磁路上,分别产生气隙磁通密度,感应电动势。

F a d =F a sin ψF a q =F a cos ψ直轴、交轴电枢反应电动势凸极同步发电机的双反应理论z基于双反应理论的电磁关系将电枢电流也分解为两个分量,分别产生两个磁动势分量。

I d =I sinψ,I q =I cosψ凸极发电机的电动势相量图z 电压方程式a a j d d d E I X =− a a j q q qE I X =− X a d 、X a q 分别为直、交轴电枢反应电抗。

用电抗参数表示电枢反应电动势与电枢电流的关系。

考虑:X a d 、X a q 的大小关系?X a d >X a q凸极发电机的电动势相量图z电动势相量图X d 、X q 分别为直、交轴同步电抗。

X d >X q0j j d d q qE U IR I X I X =+++ X d =X s +X a d ,X q =X s +X a q假定:U 、I 、φ已知,电阻、电抗参数已知,而且ψ角已知,相量图?问题:ψ角未知,则d、q轴无法确定、电流无法分解?j q qE U IR IX =++凸极发电机的电动势相量图φψθ−=0cos cos d d E U I R I x θψ=++第14章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运行特性:在转速为n1恒定、负载功率因数cosϕ不变时,定子端电压U、负载电流I和励磁电流If三者之一保持为常数,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人体解剖生理学_第十三章人体的生长和发育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_第十三章人体的生长和发育ppt课件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第一节 人体生长的一般规律
• 人的生长是指从受精卵开始,直至个体或组织 衰亡为止的持续过程。
• 人的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生长和发育/ %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注:图中100% 20
表示达到20岁
成人的大小
• 生长和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一重要特点。 • 了解生长发育对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要。 • 成年后的生长 :主要是组织的修复和更新及疾
病后的康复。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身高 cm)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二)生长发育的性别差异
◆男女的生长发育10岁前基本相同。

13 第十三章(分光光度法)

13 第十三章(分光光度法)

有一浓度为1.0 µg · mL - 1 Fe2+的溶液,以邻二氮菲 的溶液, 例 有一浓度为 显色后, 显色后,在比色皿厚度为 2 cm、波长 、波长510nm处测得吸光度为 处测得吸光度为 0.380,计算 透光率 ;(2) 吸光系数 ;(3) 摩尔吸光系数ε 。 透光率T; 吸光系数a; ,计算(1)透光率
动性、粒子性。 动性、粒子性。
E = h ⋅ν = h
c
λ
常数: (Planck常数:h=6.63× 10 -34 J · S ) 常数 ×
上式表明光的波长越短, 上式表明光的波长越短,或者说频率越 大,光的能量越高。 光的能量越高。
具有同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 单色光。 ● 具有同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 (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 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 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 ● 不同波长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 不同波长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 复合光 ● 日常生活中肉眼所见到的 白光 , 如 日 日常生活中肉眼所见到的白光 白光, 等是由红、 光 等是由红 、 橙 、 黄 、 绿 、 青 、 蓝 、 紫等光按 适当的强度比例混合而成的, 是在400~750nm 适当的强度比例混合而成的 , 是在 范围的一种复合光。 范围的一种复合光。
I0 1 A = lg = lg = − lg T It T
若光全部透过溶液, 若光全部透过溶液,Io= It , A = 0 若全部被吸收, It = 0 , A = ∞ 若全部被吸收, 吸光度A是用来衡量溶液中 吸光度 是用来衡量溶液中 吸光物质对单色光 λ 的吸收程度 值越大, ,A值越大,其吸收程度越大; 值越大 其吸收程度越大; 反之亦然。 反之亦然。
UV-Vis主要用于分子的定量分析,但紫外光谱(UV) UV- 主要用于分子的定量分析, 和红外光谱( 为四大波谱之一, 和红外光谱(IR)为四大波谱之一,是鉴定许多化合

第13章_地下工程测量

第13章_地下工程测量
在地下导线中加测一定数量导线边的陀螺方位角,可以限制测角 误差的积累,提高导线点位的横向精度。
如下图所示,地下导线有n条边,平均边长为S,在不加测陀螺方位 角时,导线终点n的横向误差估计公式为:
mq2

m2

(ns)2

m2
2
s2
n(n 1)(2n 1) 6
当在导线上均匀地加测了 个陀螺方位角时,则产生k条方位角附合导 线。导线终点的横向误差估算公式(推导从略)如下:
在短边进行角度测量时,应尽可能减小仪器和目标的对中误差影响 ;
当测距时,应注意镜头和棱镜不要有水雾,当洞内水汽、粉尘浓度 较大时,应停止测距;
洞内有瓦斯时,应采用防暴全站仪;
对于螺旋形巷道,因不能形成长边导线,每次向前延伸时,都应从 洞外复测,在导线点无明显位移时,取点位的均值。
13.2.3.2加测陀螺方位角的地下导线测量
独立影响:
则:M q

m2 1

m2 2

m2 3
设:m1 m 2 m 3 mq
则:m q
Mq
3
0.58M q
(2)当通过两个竖井联系时
设竖井联系测量误差而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为m 4、m 5
则:mq

Mq
5

0.45M q
(3)当通过这一个竖井联系时
则mq

Mq
GPS网测量误差所引起隧道贯通误差,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估算。 1、最弱点误差法。对GPS网作一点一方向的最小约束平差,一般以 洞口点为已知点,垂直于贯通面的轴线方向为X轴方向,由此可推求得 洞口点到另一洞口点的方位角,将其作为已知方位角。GPS网平差后, 可将最弱点Y坐标中误差作为GPS网测量误差的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 2、权函数法。与洞外地面边角网相似,可将GPS网视为边角全测的 网或全测边和方位角的网。按前面地面边角网间接平差求未知数函数精 度的方法,可估算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只要给出进、出口点及其定向 点的近似坐标、贯通点的设计坐标以及贯通面的方位角等信息,即可通 过模拟GPS网的观测值和平差计算得到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

部编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带答案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部编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带答案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三章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带答案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单选题1、一个标有“220V、60W”的白炽灯泡,两端的电压由零逐渐增大到220V。

在此过程中,灯泡两端的电压U 和通过灯泡的电流I的关系图线是图中的哪一个?()A.B.C.D.2、图甲是研究电容器充放电的实验电路,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开关S先接1,电容器充电完毕后开关接2,电流传感器得到的放电电流I-t图线如图乙。

断开S,将滑片P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再重复以上操作,得到另一条I-t曲线。

新得到的I-t曲线与原曲线相比()A.与纵轴交点向上移动B.与横轴交点向右移动C.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变大D.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变小3、下图中游标卡尺读数正确的是()A.0.044cmB.20.22mmC.2.44cmD.20.440cm4、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储存环是周长为240m的近似圆形轨道。

当环中电子以光速的百分之一运动而形成10mA的电流时,则环中运行的电子数目为()A.5×1012个B.5×1011个C.1×1012个D.1×1014个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就存在持续电流B.电流的传导速率就是导体内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C.在金属导体内当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时,它们的热运动就消失了D.金属导体内的持续电流是自由电子在导体内的电场作用下形成的6、某无人值守彩色电视中转站采用太阳能电源工作,转换设备电压为24V,每天发射时间为15h,功耗20W,其余9小时为接收等候时间,功耗为5W,则()AA.转换设备电流恒为56B.转换设备负载每天耗电量约为14.37AhC.转换设备每天消耗电能为345度D.转换设备在等待过程中,工作电压小于24V7、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阻两端的电压不相等B.用同一表头改装成的电压表,电压表的量程越大,其内阻越小C.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大于每一个支路的电阻D.串联电路任一电阻增大(其他电阻不变),总电阻一定增大流动而形成10mA8、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储存环是周长为240m的近似圆形轨道。

第十三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十三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021/2/4
9
(一)原子吸收线的轮廓和变宽
一束不同频率强度为I0的平行光通过厚度 为l的原子蒸气,一部分光被吸收,透过光的强 度I服从吸收定律
I = I0 exp(-kl) 式中k是基态原子对频率为的光的吸收系数。
2021/2/4
10
• 不同元素原子吸收不同频率的光,透过光强度 对吸收光频率作图,如下图:
I I0
0 I与 的关系
由图可知,在频率0处透过光强度最小, 即吸收最大。
2021/2/4
11
• 若将吸收系数对频率作图,所得曲线为吸收线 轮廓。
• 峰值吸收系数:吸收系数的极大值。 • 半宽度:是中心频率的吸收系数一半处谱线轮
廓上两点之间的频率差。 • 原子吸收线的特点是由吸收线的频率、半宽度
和强度来表征的。
通常要求燃烧器的原子化程度高、火焰稳定、吸 收光程长、噪声小等。燃烧器有单缝和三缝两种。 燃烧器的缝长和缝宽,应根据所用燃料确定。目 前,单缝燃烧器应用最广。
2021/2/4
24
2.非非火焰火原焰子原化器子常化用器的是石墨炉原子化器。石墨炉原
子化法的过程是将试样注入石墨管中间位置,用大电 流通过石墨管以产生高达2000 ~ 3000℃的高温,使试 样经过干燥、蒸发和原子化。 石墨炉的基本结构包括:石墨管(杯)、炉体(保护 气系统)、电源等三部分组成。 分析过程:干燥、灰化、原子化和净化等四个阶段,即 完成一次分析过程。
分为:火焰原子化器 、非火焰原子化器。
2021/2/4
20
1. 火焰原子化法
组成:火焰原子化法中,常用的是预混合型原 子化器,它是由雾化器、雾化室和燃烧器三部 分组成。 原理:火焰原子化法是将液体试样经喷雾器形 成雾粒,这些雾粒在雾化室中与气体(燃气与 助燃气)均匀混合,除去大液滴后,再进入燃 烧器形成火焰,试液在火焰中产生原子蒸气。

第十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十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多普勒变宽(Doppler broadening,ν D )
由无规则的热运动产生,所以又称为热变宽,是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
多普勒效应: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 (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 T 之,高。 7
M 测定的温度越高,被测元素的原子质量越小,原子的相对热运动越剧 烈,热变宽越大。
仪器分析
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积分吸收(integrated absorption)
透过光强度服从Lambert定律,数学表达式为
A= lg
I I 0 exp( K L)
Iν =0.434K ν L I0
第十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把测量气态原子吸收共振线的总 能量称为积分吸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
火焰种类及对光的吸收:
选择火焰时,还应考虑火焰本身对光的吸收。根据待测元 素的共振线,选择不同的火焰,可避开干扰: 例:As的共振线193.7nm 由图可见,采用空气 - 乙炔火 焰时,火焰产生吸收,而选 氢-空气火焰则较好; 空气 -乙炔火焰:最常用;可 测定30多种元素;
仪器分析
2、空心阴极灯(元素灯)的发明
火焰
空心阴极 灯 如要测定试液中的镁离子:
棱镜 光电管
19:52:43
第十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概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
3、电热原子化技术的提出 1959年里沃夫提出电热原子化技术,大大提高了原子吸 收的灵敏度。
二、原子吸收与分子吸收、原子发射的比较
1.原子吸收与分子吸收 相同点:都属吸收光谱,遵守比尔定律。 不同点:吸光物质状态不同(分光光度法:溶液中的分子或 离子;AAS:气态的基态原子);分子吸收为宽带吸收,而 原子吸收为锐线吸收。 2.原子吸收与原子发射的比较 原子吸收光谱利用的是原子的吸收现象,而原子发射光 谱分析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二者是两种相反的过程。另 测定方法与仪器亦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电路分析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上海电力大学

电路分析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上海电力大学

电路分析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上海电力大学第一章测试1.图示电路中,节点A和B之间的电压UAB为()V。

参考答案:-162.图示电路中I= 0 时,电位UA=()V。

参考答案:603.通常所说负载增加,是指负载()增加。

参考答案:功率4.图示电路中S断开时I1= 0A,I=2A。

S闭合时I1=( )A,I=( )A。

()参考答案:0;65.图示电路中,当IS=10A 时,电压U为()V,当IS=8A时电压U为()V。

()参考答案:12;166.电路理论分析的对象是电路模型而不是实际电路。

()参考答案:对7.欧姆定律可表示成U=RI,也可表示成U=-RI,这与采用的参考方向有关。

()参考答案:对8.在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方向不能均设为流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无流出节点的电流。

()参考答案:错9.在电压近似不变的供电系统中,负载增加相当于负载电阻减少。

()参考答案:对10.理想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由它本身确定的,与外电路无关,因此流过它的电流则是一定的,也与外电路无关。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图示电路AB间的等效电阻为()。

参考答案:14Ω2.电路如图所示,A、B端的等效电阻R=()。

参考答案:4Ω3.电路如图所示,可化简为()参考答案:3Ω电阻4.如图所示电路中,当电阻R2增加时电流I将()。

参考答案:增加5.图示电路中,就其外特性而言,()。

参考答案:b、c等效6.两只额定电压为110V的电灯泡串联起来总可以接到220V的电压源上使用。

()参考答案:错7.电流相等的两个元件必属串联,电压相等的两个元件必属并联。

()参考答案:错8.一个不含独立源的电阻性线性二端网络(可以含受控源)总可以等效为一个线性电阻。

()参考答案:对9.一个含独立源的电阻性线性二端网络(可以含受控源)总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串联或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并联。

()参考答案:对10.已知图示电路中A、B两点电位相等,则AB支路中必然电流为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x2/(2×R)
一、线路平面组成和平面位置的标志

中线
里 程 桩
主 桩
§4 圆曲线的测设(circular curve location)
– 铁路线路平面曲线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圆曲线,主要 用于专用线和行车速度不高的线路上;另一钟是带有缓和 曲线的圆曲线,铁路干线上均用此种曲线。
• 曲线测设一般分两步进行,先测设曲线主点,然后依据主点 详细测设曲线。 • 曲线测设常用方法:偏角法、切线支距法和极坐标法。
置镜点及测 设里程 ZY3+621.56 +640 +660 … +680 QZ3+864.70 18.44 20 … 20 4.70 点间曲线 长(m) 偏角 0 00 00 1 03 24 2 12 09 … 13 39 42 13 55 51 校核 备注 后视JD
JD
2
2
1
K
ZY
1
(2)测设方法
1
2
K
ZY
1
(2)测设方法
• 测得QZ′点后,与主点QZ位置进行闭合校核。当闭合差合限时 (纵向为1/2 000,横向为±10 cm),曲线点位一般不再作调整; 若闭合差超限,则应查找原因并重测。 • 为了避免第1点的分弦偏角与以后各点20 m弦的偏角累计工作, 可以使ZY1为零方向(0°00′00″),此时后视JD的度盘读数 应为(360°-1°03′24″=358°56′36″,当照准部转到水平度 盘读数为0°、1°08′45″、……,即为曲线点l、2……的视线方 向。 • 偏角法的优点是有闭合条件做校核,缺点是测设误差累积。
§5 缓和曲线(Easement Curve) 的性质
一、作用及几何特征
• 缓和曲线:在直线与圆曲线 轨道之间设置的一段曲率半 径和外轨超高度均逐渐变化 的曲线。 • 设置目的:为使列车在曲线 运行时的离心力、外轨超高 不连续形成的冲击力等不致 突然产生和消失,以保持列 车曲线运行的平稳性。
(三)圆曲线主点里程计算
• 主点里程计算是根据计算出的曲线要素,由一已知点 里程来推算,一般沿里程增加的方向由ZYQZY2 进行推算。 • 如上例己知ZY点的里程为DK53+621.56,则各主点里 程计算如下: • ZY DK53+621.56 • +L/2 243.14 • QZ DK53+864.70 • +L/2 243.14 • YZ DK 54+107.84 • 若已知交点JD的里程,则需计算出ZY或YZ的里程, 由此推算其它主点的里程。
L 180 ai R ai i 2 ci 2 R sin i
(13-9)
ZY
xi

i , ci 为测设点 i 的偏角和弦长。
ci
1
i
JD yi i
三、长弦偏角法测设圆曲线

测设时,将测距仪安置于ZY点上,以JD为后视0°00′00″方向, 照准部旋转偏角,持镜者沿长弦视线方向移动,司镜人员用测距 仪的跟踪测量法跟踪,当显示数字与弦长接近时,反光镜停下, 正式测出斜距和竖直角,然后算出水平距离;当平距与弦长相差 1 m左右时,用2m的钢卷尺直接量距并钉下木板桩,再将反光镜 安于木桩上来校核距离,与弦长相差1 cm之内即可。 • 长弦偏角法不仅可以跨越地面上的障碍,而且精度高、速度快, 是一种能适用于各种地形的测设方法。 ZY JD 1
2.以YZ为测站
• 如图,曲线YZQZ为逆时针,偏角资料计算应采用“反拨” 值,见表。由于偏角值与度盘读数减少方向一致,故称 “反拨”。其测设方法同l。
2
置镜点及测 设里程 点间曲线 长(m) 偏角 0 00 00 备注 后视JD
1
YZ4+107.81
+100
+80 …
7.84
20 …
359 33 03
358 24 18 …
1
3+880
QZ3+864.70
20
15.30
356 56 45
346 04 09
校核
三、长弦偏角法测设圆曲线
• 利用光电测距仪配合带有编程功能的计算器来测设曲线, 采用长弦偏角法最适宜,如图13-22。 • 知道了曲线点的测设里程,即测设的曲线长L,即可进行计 算,其资料计算公式如下:
1
c
JD
i
i
i O
2.偏角计算
• 由几何学得知,曲线偏角等于其弦长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 图 中 , ZY ~ 1 点 的 曲 线 长 为 K , 它 所 对 的 圆 心 角 K 180 为 ,则其对应的偏角为
R

K 180 2 2R

• 式中,R为曲线半径;K为置镜点至测设点的曲线长。 • 若测设点间曲线长相等,设第1点偏角为 ,则各点偏角依次
• 故路线在平面和纵面上都是由直线和曲线两大 部分组成。平面上的曲线称为平曲线,而纵断 面则是道路中线在立面上的投影,起伏是指竖 向标高的变化,故纵面上的曲线称为竖曲线。
线路平纵面设计满足三个基本要求:
(1):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主要指:不脱 钩、不断钩、不脱轨、不途停、不运缓与旅客乘 车舒适等 (2):应力争节约资金。即既要力争减少工程数 量、降低工程造价;又要考虑为施工、运营、维 修提供有利条件,节约运营支出。 (3):既要满足各类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还要保 证它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
一、
圆曲线要素计算与主点测设
• 为了测设圆曲线的主点,要先 计算出圆曲线的要素。 • (一)圆曲线的主点如图所示: • JD—— 交 点 , 即 两 直 线 相 交 的点; • ZY——直 圆 点 ,按线路前进 方向由直线进入曲线的分界点; • QZ——曲中点,为圆曲线的 中点; • YZ——圆 直 点 ,按线路前进 方向由圆曲线进入直线的分界 点。 • ZY、QZ、YZ三点称为圆曲线 的主点。


—— 转 向 角 。 沿 线 路 前 进

方向,下一条直线段向左转 则为 左 ; 向右转则为 。
• •
是已知值。 可由外业直接测出, 亦可由纸上定线求得;R为设计 时采用的数据。 • 圆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式中计算
L时, 以度为单位。
R——圆曲线的半径。 、R为计算曲线要素的必要资料,
曲线的测设
线路的空间位置是由它的平面和纵断面决定的
• 线路平面: 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表示 线路平面状况。 • 线路纵断面: 是沿线路中心线所作的铅垂剖面展直 后、线路中心线的立面图,表示线路起 伏情况,其高程为路肩高程。
曲线的测设 线形组成
• 道路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在平面上有转折, 纵面上有起伏。在转折点和起伏变化点处为满 足车辆行驶的顺适、安全和一定速度的要求, 必须用一定半径的曲线连结。
C=A2=RL
β =L/(2×R)
x2+y2=R2
w=abs(i2-i1)
R×tan(w/2)
A2/R
w×R≈2×T R/cos(w/2)R≈T2/(2×R) ≈0
曲线上点座标Xi 曲线上点座标Yi
L×(1-β 2/10+β 4/216β 6/9360)
β ×L×(1-β 2/14+β 4/440β 6/25200)/3
K

JD
2
2
1
1
ZY
(一) 偏角法测设曲线的原理
• 3.弦长计算 • 铁路曲线半径一般很大,20 m的圆弧长与相应的弦长相差 很小,如R = 450 m时,弦弧差为2 mm,两者的差值在距离 丈量的容许误差范围内,因而通常情况下,可将20 m的弧 长当作弦长看待; • 当R < 400 m时,测设中才考虑弦弧差的影响。 ZY
Li 180 ai R • 式中,Li为曲线点i至ZY(或YZ)的曲线长。Li一般定为10 m、20 m、……,已知R,即可计算出(xi,yi) 。
Y
i
ZY
R
Li
i(xi,yi)
X(JD)
测设时从ZY或YZ开始,沿切线方向直接量出xi并钉桩,若yi较 小时,可用方向架或直角器在xi点测设曲线点,当yi较大时, 应在xi处安置经纬仪来测设。若使用曲线表,则从ZY(或YZ) 开始沿切线方向每丈量Li,应退回(Li一xi)钉桩来测设曲线 点,如图13-24。 切线支距法简单,各曲线点相互独立,无测量误差累积。 但由于安置仪器次数多,速度较慢,同时检核条件较少,故一 般适用于半径较大、y值较小的平坦地区曲线测设。
1
c
1
c
JD
i
i
i O
(二)圆曲线详细测设举例
• 圆曲线详细测设前,曲线主点ZY、QZ、YZ己测设 好,因此通常以ZY为测站,分别测设ZY~QZ和 YZ~QZ曲线段,并闭合于QZ作检核。 • 以上例资料为依据,举例说明测设的步骤与方法。
1.以ZY为测站
• (1)偏角计算 • 已知ZY里程为DK53+621.56,QZ为DK 53+864.70,R = 500 m,曲线ZYQZ为顺时针转见图。偏角资料计算见表。由于 偏角值与度盘读数增加方向一致,故称“正拨”。
平竖曲线计算式示意图
平面圆曲线 平面缓和曲线 竖圆曲线
L 180 ai R ai i 2 ci 2 R sin i

平竖曲线计算式
平面圆曲线 平面缓和曲线 竖圆曲线
曲线方程式
转向角
切线长 曲线长 外矢距 切曲差 T L E q
x2+y2=R2
a=L/R
R×tan(a/2) a×R R/cos(a/2)-R 2×T-L0 R×sin(Li/R) R×(1cos(Li/R))
(一) 偏角法测设曲线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