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拒绝言语行为在访谈中的语用分析
谈英语拒绝语的语用策略

谈英语拒绝语的语用策略摘要: 当说话人直接或间接地拒绝他人的请求或邀请时,通常使用拒绝语来实施其言语功能。
然而,对于听话者来说,这却是威胁其自身面子和期望的行为。
因此,恰当地使用拒绝策略,特别是回绝邀请的语用策略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基于Robin和Beebe的观点及其语用策略分类,对拒绝语的语用策略做具体分析。
文章以拒绝邀请为例,主要分析了婉拒邀请的不同方式,并提出了几种常用的拒绝策略。
本文的研究希望有助于增强中小学外语学习者的语用意识,提高其在学习、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 拒绝言语行为间接拒绝语语用策略一、引言1955年,英国哲学家John Austin首次提出有关言语行为的理论,并于1962年出版了《如何以言行事》一书。
在Austin看来,人际交际的最小单位不是句法层面的简单的句子,而是像请求、感谢、抱歉等类似的语用层面言语行为。
他的主要思想之一是“以言行事”,即说话者通过话语来完成某种行为或达到某种交际目的(Austin, 1962: 12)。
1987年,Penelope Brown和Stephen C.Levinson在其出版的《礼貌:语言使用中的一些普遍性》一书中指出,当人们试图进行一些威胁面子的行为时,他们会使用一些礼貌策略来尽可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进而减少对对方面子的威胁(Brown、Levinson, 1987: 68)。
除此之外,他们还区分了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所谓积极面子是指想要得到他人认可或者赞许的愿望,而消极面子是指不被他人干涉阻碍个人行动自由的需求(Brown、Levinson, 1987: 61)。
根据面子的不同,说话者需要采取的礼貌策略也不同。
因此,灵活地使用拒绝语的礼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威胁理论,就拒绝语的不同语用策略,以英国经典作品《傲慢与偏见》为语例,就其中所涉及到的拒绝语进行分析,进而总结一些影响拒绝策略选择的因素。
二、拒绝的定义和拒绝的种类1.拒绝的定义。
中英拒绝语言行为差异

对比语言学期末作业 浅谈中英拒绝语言行为地差异浅谈中英拒绝语言行为地差异 <外国语学院) 摘要: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地交流工具,它地各种表达方式都会有它特定地功能.就像拒绝语言行为,当就某事物出现不同观点或想法或回应时,就需要采取一定地拒绝方式策略来达到拒绝效果地目地.拒绝语言行为有多种不同地方式,直接地,间接地,亦或是模糊地.而就英汉拒绝语言而言,由于不同地文化观念和思想意识,也就导致了英汉拒绝语言行为存在许多差异.再者,在交际中用哪种行为方式取决于要回绝地目地.只有深刻地理解英汉拒绝语言地异同,才能在交际运用中如鱼得水.b5E2RGbCAP 关键词:拒绝语言;行为方式;价值观;风格An introduction to the difference of English-Chinese refusallanguage actp1EanqFDPw 姓 名:chandler学 院:外国语学院专 业:英语学 号:0000000000Abstract:Language is the vehicle of communication in people’s normal life. The various kinds of it’s expression stand for particular functions. Such as the behavior of refusal words, when we want to refuse something, we should use some regular way to come to the aim of refuse. Refusing speech act has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patterns., direct, indirect and so on. Focusing on English-Chinese refusal words, different culture concepts and ideals, making different English-Chinese refusal language actions. And, using which kinds of ways of action depend on the aims. Only research well on the English-Chinese refusal language, we can make our communication successfully.DXDiTa9E3dKey words:refusal words;way of act;value;manner一、引言拒绝语言就是一种对他人意愿或行为进行否定地语言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如何对他人表达“拒绝”是非常重要地.因为不同地拒绝方式将会得到不同地结果,并且,学会如何表达拒绝也是对社会交流越来越国际化地一种适应.全球化要求我们一切都要从世界地角度看问题,才不会被到来地全球化大潮所淘汰.所以,探究一下汉英拒绝语言地异同是非常有必要地.RTCrpUDGiT要表示对他人意愿或行为地否定,表达地方式有多种:直接拒绝、间接拒绝和模糊拒绝.它们都有特定地适用环境和功能.例如在商务谈判中,在对合作条件进行磋商时,要表达拒绝,不同地表达方式就会对这次谈判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拒绝地得体又有条理,却不伤人面子,对方多数会给予同意或理解;如果拒绝地生硬又让双方感到难堪,也许谈判会陷入僵局.所以,拒绝语言行为地灵活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灵活应用就要深刻地了解拒绝语言行为.5PCzVD7HxA二、关于定义<一)直接拒绝方式,是指说话者在表达拒绝意愿时态度强硬、语气强烈,使用反问句式,或使用修饰语、附加语较少地简单句式,从而使拒绝意愿显得很强烈,有时甚至显得没有任何商量地余地.但直接拒绝方式往往发生在特定地语境中,一般来说,当说话者认为对方地请求行为不合理或者有失分寸时,在这种情况下说话者认为没必要顾及对方地面子或感受,而采取强烈拒绝地方式.例如:jLBHrnAILg1.I have to refuse ... / 我不得不拒绝你地要求.2.直接回答“不”(No>3.I can’t ... / 我不能借给你.<二)间接拒绝方式,是指说话者在表达自身拒绝意愿时态度谦和、语气委婉,经常使用一些修饰语和附加语来减少对对方面子地威胁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应略表歉意或者表示感谢,以示礼貌.例如:xHAQX74J0X1. 表达愿望: I wish I could help you. / 我也希望给你加薪水,可是......LDAYtRyKfE2. 给出借口、理由或解释: I have to meet my friend at the airport at six. / 星期天我已和朋友约好去看电影.Zzz6ZB2Ltk3. 建议或提供别地办法: Why don’t you ask someone else? / 你先向别地同学借一下吧.dvzfvkwMI14. 试图使对方放弃: I am doing all I can do. / 我已经尽力了.5. 推迟或给予模糊回答: I will think about it. / 再说吧.I am not sure. / 还不清楚.<三)模糊拒绝方式,也就是说话者表示拒绝地时候让对方无法一下子明白其态度,往往需要多层次地理解,这一般出现在拒绝者以一种幽默地口吻或者比喻地话语中.例如:rqyn14ZNXI1. Well … / 噢,……2. Don’t worry about it. / 再说吧.三、不同因素对拒绝语言行为地影响经过大量地调查研究表明,中国人在拒绝别人时所采用地方式是间接地,委婉地;而英语国家特别是美国拒绝别人就要简单明了地多.有这么个例子,在中美双方进行地一次商务谈判中,美方不知道自己地投资计划没有被中方接受,中方也不明确答复,而是一再地用中国式地言语措辞“We.ll think it over again.”不难看出此话地言外之意是“不”,但美方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而是仅从言语地言内行为来理解,认为对方真地需要时间考虑,结果误了自己地事.<文化价值观)据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诸多因素<像文化价值观、思想意识、母语习惯、交际风格等等)地影响,英汉拒绝语言行为方式有很大地不同.如果对另一个民族地语言没有深层次地理解,对他们地文化背景也不是很清楚,那么,也许就会出现上面例子中地结果了.中国有句古语说地好:入乡随俗.所以,为了适应日益严峻地国际交流形式,非常有必要深入地研究影响语言表达差异地因素.在这里我们只对英汉拒绝语言进行对比研究.EmxvxOtOco (一)、英汉拒绝语言之间文化价值观地差异根据达尔文地进化理论,不同地地域,不同地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地影响,会向着不同地方向发展.最后,就形成了现在不同文化和生活习惯地各个民族,也就形成了不同地语言表达方式.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地价值取向和民族观,这是一个民族地核心部分,同时,它也会对这个民族地语言行为起着决定性地影响.一方面,像英语国家,他们崇尚个人主义,独立性强,他们往往以个人为主体进行交流生活.也因此,英语国家地人拒绝别人时常常会采用较为直接了当地方式,只有在必要地情景时才会间接地表达.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常常强调集体合作意识.受中国古代漫长地五千年文化地影响,语言地表达已经非常地发达,最直接地表现就是中国人说地每一句话都有更深层地内涵.而且,他们在说话时往往会先顾及到周边地环境和个人,也非常在意别人地感受.所以在拒绝别人时,中国人表达地更含蓄、委婉.另一方面,在英语文化中崇尚人人平等,所以在说话地时候也放开了许多,少了许多这样那样地顾忌;在汉语地文化观念里,讲究地是尊师重道,敬老爱幼和明确地社会结构,权力分布和等级观念非常明显.所以,在交际交流中,人们会考虑这样那样地因素,表达起来自然没有英语国家那样地无所顾忌了.SixE2yXPq5<二)、英汉拒绝语言之间地行事风格不同受儒家思想文化地影响,中国人在拒绝别人地时候往往不会直接说出来,或者说出来也要附加原因理由.特别是面对上司或者社会地位比自己高地人时,他们会更加地委婉、间接.也就是所谓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个令外国人非常迷惑不解地单词“lose face”,英语国家地人在拒绝长辈或上司时较为直接,可以不顾及长辈地面子问题;但中国人不同,如果因为拒绝不当而丢了双方地面子,那后果是很严重地.这从中国地许多习语中就可以看出:祸从口出,三思而后行等.6ewMyirQFL四、选择不同拒绝语言方式地因素从上文中我们知道,拒绝别人有多种方式,那么,造成选择不同拒绝表达方式地因素是什么呢?怎样才能用最有效、最妥当地方式拒绝别人呢?下面是几种决定使用不同拒绝语言方式地因素:kavU42VRUs(一)、目地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不同地情景下要用不同地适当地拒绝技巧,才能适应社会地交流交往,才能达到应有地目地.要设身处地地想想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表达拒绝之意才能达到目地.下面是一些不同目地下,不同地英汉表达方法:y6v3ALoS89A.表达遗憾或道歉(Statement of regret>I am sorry…/ 对不起……B.表达愿望(Wish>I wish I could help you. / 我也希望给你加薪水,可是…C.给出借口、理由或解释(excuse,reason,explanation>I have to meet my friend at the airport at six. / 星期天我已和朋友约好去看电影.M2ub6vSTnPD.建议或提供别地办法(suggest or offer alter-native>Why don’t you ask someone else? / 你先向别地同学借一下吧.E.提出假设条件(set condition for future or past acceptance>0YujCfmUCwIf you had asked me earlier,I would have lent you. / 要是平时我倒可以借给你,可是现在我正用着呢.eUts8ZQVRdF.许诺(Promise of future acceptance>I promise I will do it next time. / 下次一定去.<李玮,2005)sQsAEJkW5T(二)、情景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情景是影响表达拒绝语言方式地又一重要因素.情景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如下面地例子:拒绝同学搭车1. I have to be back home later, but I will send you first. GMsIasNXkA好地, 我过会儿回家, 先送你.Of course I will send you home.当然, 我会送你.2. I will give you a lift, but only for a little bit, because we have a big test I need to study for.TIrRGchYzg我送你, 但是只是一段路.因为我今天要考试.3. I really would not mind giving a lift for you, but I have to go somewhere right now.7EqZcWLZNX我很想送你, 但是我马上要去个地方.五、英汉拒绝语言风格地相同之处英语国家和中国在拒绝语言行为风格上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他们在交际交往中一般都不会生硬地拒绝别人,而会采用一种间接地方式来回绝别人.拒绝对方地直接请求是一种本质上威胁对方面子地行为,中国人和英语国家地人在表示拒绝时常常使用间接拒绝策略,因为拒绝言语行为“本质上是不礼貌地”.<廖素清,2007)也就是说,从另一面看,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英语国家地人,他们在拒绝别人时都会遵循礼貌原则.这些都是交际交往中地必要条件,也就是要给予别人应有地尊重.lzq7IGf02E 六、结语经过上面地讨论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英汉拒绝语言行为有差异,也有相通之处.它们地异同取决于中西方地文化和价值观,因为习惯和观念地不同,在回绝别人时所采用地方式也就不同了.在大体上,拒绝别人时,中国人更含蓄些,英语国家地人更直接些.在经济全球化地现代社会,深入地研究语言与语言应用是非常有必要地.多了解一些中西文化地异同,对各个阶层地人都是有益地.也顺应了时代地发展步伐.zvpgeqJ1hk参考文献:1. 李玮,2005,汉、英拒绝语言行为表达方式之比较,《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期,第86-90页.NrpoJac3v12. 廖素清,2007,”拒绝”言语策略地英汉对比研究,《语言综览》3. 牛淑杰,2006,文化价值观与英汉拒绝言语行为交际风格地对比研究,《聊城大学学报》第3期,第162-163页.1nowfTG4KI4. 谢元才,2005,中西“拒绝”言语行为比较研究,《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0卷第6期,第113-115页.fjnFLDa5Zo5. 陈伟,2018,语言迁移折射地中西方文化,《北京城市学院学报》第6期,第100-103页.。
高校英语专业专科学生“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迁移研究

根 据 Bo n & L vsn ( 8 )提 出 的 面 子 威 胁 论 的威 胁 层 rw ei o 1 7 9 级 , 调 查 的 四个 情 景 可 以 分 别 根 据 P terl i o e, 说 本 ( e t ep w r即 h av 话 者 之 间 的 相 对 距 离 )D te sc lds ne 即 说 话 者 之 间 的 , ( oi iac , h a t 社 会 距 离 )R( ea sl ern ig o ip sin 即事 情 的 紧 急 ,  ̄ bo t akn f m oio , h u t
3承 诺 将 来 接 受 (uu e c e t c ) F tr cp a e a n
情景 2中受试者有 4人的拒绝 策略被这 四位英语母语使用
研究的角度划分 , 有语 言语用迁移和社会语用迁移两大类 。 从迁
移 所 产 生 的效 用 和 方 向性 划 分 ,有 语 用 正 向迁 移 、语 用 负 向迁
移、 语用语 内迁移 和语用语 际迁移 。 语用迁移研究是二语习得领 域一个较新的课题 ,主要考察二语 学习者在 实施具体 言语 行为
话语补全测试 ( i oreC m l i et一直是 言语行为 Ds us o peo T s) c tn 实证研 究 的工 具 , 最早 由 Bu K la( 8 )设计并 被广 泛应 lm— uk 1 2 9 用。 本调查使用的话语补全测试共包括 四个情景 , 两个情景拒绝
邀请 ,两个情景拒绝请求 。问卷要求受试者想象 自己就是拒绝
i o tn o d h s v n n .S al w a e d n e e t t ?’ mp r t t o t i a e e i g h l e h v in r n x i me ’
英语拒绝言语行为探讨资料

英语拒绝言语行为探讨内容导读:语境的改变,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和交际策略也会不断变化。
在选择拒绝言语行为遵循的语用原则时,本文采纳了索振宇的得体原则。
在得体原则的指导下,本文总结出了直接拒绝策略和间接拒绝策略。
根据得体原则和拒绝言语行为的交际策略,以访谈和电视剧中的拒绝语为语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本文的研究对跨文化交际和英拒绝言语行为是人类在生活交往中经常碰到的一种言语行为,是针对对方的请求、邀请、建议或提供之后,说话人所做出的一种“分歧|英语教学论文|作性”选择。
拒绝也被诸多学者定义为对话中“不期待的第二部分”。
布朗和列文森把拒绝言语行为划分为明显的面子威胁行为的种类,因此它的交际策略使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以及交际双方关系能否顺利发展。
本文对英语拒绝言语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细致阐述了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的特点、分类以及影响因素。
影响拒绝言语行为的因素是语境,随着语境的改变,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和交际策略也会不断变化。
在选择拒绝言语行为遵循的语用原则时,本文采纳了索振宇的得体原则。
在得体原则的指导下,本文总结出了直接拒绝策略和间接拒绝策略。
根据得体原则和拒绝言语行为的交际策略,以访谈和电视剧中的拒绝语为语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本文的研究对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有一定指导作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针对不同的语境能更地道的拒绝他人的请求、邀请、建议和提供,从而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作者希望本文能对今后将要进行拒绝言语行为研究的学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交际策略语境得体原则【论文提纲】:•Abstract6-7•摘要7-8•Contents8-10•ChapterOneIntroduction10-12• 1.1PurposeandSignificanceoftheResearch10• 1.2ObjectsandMethodsoftheResearch10-11• 1.3OutlineoftheResearch11-12•ChapterTwoABriefIntroductiontoSpeechActTheory12-16• 2.1BackgroundofSpeechActTheory12• 2.2AnOverviewofSpeechActTheory12-16• 2.2.1Austin'-142.2.2.2IntroductionofIndirectSpeechTheory14-152.2.2.3FelicityConditionsforImplementingSpeechAct15-16ChapterThreeAnOverviewofRefusalSpeechAct16-243.1PreviousStudiesonRefusalSpeechAct16-183.2TheDefinitionandCharacteristicsofRefusalSpeechAct18-193.3TheCategorizationsofRefusalSpeechAct193.4InfluencinsContributiontoSpeechActTheory12-13• 2.2.2Searle'sDevelopmentofSpeechActTheory13-16• 2.2.2.1ClassificationsofSpeechAct13-14• 2.2.2.2IntroductionofIndirectSpeechTheory14-15• 2.2.2.3FelicityConditionsforImplementingSpeechAct15-16 •ChapterThreeAnOverviewofRefusalSpeechAct16-24• 3.1PreviousStudiesonRefusalSpeechAct16-18• 3.2TheDefinitionandCharacteristicsofRefusalSpeechAct18-19• 3.3TheCategorizationsofRefusalSpeechAct19• 3.4InfluencingFactorsonRefusalSpeechAct19-24• 3.4.1Co-textFactorsontheRefusals20-21• 3.4.2ContextofSituationontheRefusals21-24 •ChapterFourPragmaticPrincipleandCommunicationStrategiesofEnglis hRefusalSpeechAct24-35• 4.1PragmaticPrincipleofEnglishRefusalSpeechAct24-28• 4.1.1RefusalsandTactPrinciple25-28• 4.1.1.1PolitenessMaxim25-27• 4.1.1.2HumorMaxim27• 4.1.1.3RestraintMaxim27-28• 4.2CommunicationStrategiesofEnglion52-545.2.4RefusalsofOffer54-575.3Summary57-61ChapterSixConclusion61-63Bibliography63-66Acknowledgements66上一页 1 2 3shRefusalSpeechAct28-35• 4.2.1DirectRefusalStrategies28-30• 4.2.2IndirectRefusalStrategies30-35 •ChapterFivePragmaticAnalysisofEnglishRefusalSpeechActs35-61 • 5.1EnglishRefusalSpeechActsinInterviews35-46• 5.1.1TheFeatureofInterview35• 5.1.2RefusalsofRequest35-45• 5.1.3RefusalsofSuggestion45-46• 5.2EnglishRefusalSpeechActsinTVSeries46-57• 5.2.1RefusalsofRequest46-49• 5.2.2RefusalsofInvitation49-52• 5.2.3RefusalsofSuggestion52-54• 5.2.4RefusalsofOffer54-57• 5.3Summary57-61•ChapterSixConclusion61-63•Bibliography63-66•Acknowledgements66。
英语对话中不礼貌言语的语用研究——以《破产姐妹》为例

英语对话中不礼貌言语的语用研究——以《破产姐妹》为例摘要:在 Culpeper 明确地提出不礼貌言语的概念后,不礼貌言语才确立起了其独立的研究地位。
本文依据 Bousfield 的不礼貌言语行为理论,然后选取破产姐妹中的第一季对话作为语料研究不礼貌言语。
研究结果显示,Bousfield 提出的部分不礼貌模式在《破产姐妹》中均有呈现。
本研究共找出四种直接不礼貌言语和一种间接不礼貌言语行为,这些不礼貌言语主要是由对话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对话者的个性特征而造成的。
此外,不礼貌言语行为不仅仅可以宣泄不良情绪,而且可以营造娱乐的氛围。
关键词:《破产姐妹》;直接不礼貌言语;间接不礼貌言语不礼貌言语在人们的交流中是十分常见的,它并不是一种边缘化行为,是值得被研究的。
Bousfield对不礼貌言语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礼貌言语是动态的,并且他从话语和对话的角度阐述了此观点。
研究不礼貌言语的语料大多建立在不平等的关系上,比如“军官与士兵”,“医生与病患”。
本文拟通过对《破产姐妹》中亲友间的不礼貌言语对话的分析,加强语料的针对性,揭示不礼貌言语的实现策略,产生原因以及积极功能。
一、不礼貌的定义不礼貌的定义有很多,其中Bousfield认为无礼是在特定的交流语境下的一种面子攻击行为。
在我国,正如张大毛所指出的,无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违背语言规范的言语,它既可以反应消极的交际效果,又可以反映积极的交际价值。
综上所述,本文给出的定义是:无论说话者有意或无意说出,只要它让听众感觉到他的面子受到了威胁,并且该语言违反了社会规范甚至造成社会不稳定,那么它就是不礼貌言语。
二、《破产姐妹》中不礼貌言语的实现策略(一)直接不礼貌策略1.批评批评意味着贬低听者的某些行动。
因此,说话者会直接指出听者的一些错误的或者不适当的行为。
人们偶尔也会将批评与其他的不礼貌言语输出策略搭配使用,这是一种常见的争端解决方法,如下例所示:语境:麦克斯和罗宾吵架,卡洛琳打电话给罗宾。
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个案研究——以拒绝请求言语行为为例

、
, 外语
( 二) 研究受试
学习者的语用 能力 会 随着 其语 言水 平 的提高 而提 高。此
参加 本研究的受试为 6 0 名英 语专业 学 生 , 其中3 O 名 为英 语专业三年级 的学生 , 男生 1 人, 女生 2 9 人, 平均年龄 为2 O . 8 岁; 3 0名 受试 为英 语 专 业一 年 级 的 学 生 , 男生 2 人, 女生 2 8 人, 平 均 年龄 1 8 . 5岁。6 0名受 试都 没 有任 何
表 1 受试 Q P T平均成绩
本文 旨在 以拒 绝他人请求 策略选择 情况为 例 , 考查 中
国英语学 习者语用能力 的发展与其 语言水 平之 间的关 系 , 并提 出相关解释 。具体研 究 问题有 : ( 1 ) 不 同水平 的英语
内研 究 , 讨论语言水平对 于语 用能 力发展影 响的研 究数量 学 习者在拒绝 他人 请 求时所 采用 的策 略 有无 差异 ?策 略 2 ) 受试 的相对 社会 地 不多 , 而且 对 于 二 者 的 关 系 尚 未 取 得 一 致 的 结 果。 如 的选 择与外籍教师 相比有无 差异?( 3 ) 从拒绝 请求 策 C h r i s t i a n s e n 、 T a k a h a s h i 以 日本 大学 生 为 受试 , 发 现其语 用 位是否对受试选择拒绝策 略产生影 响?(
证 明了语言水平 与语 用能力并非 简单 的线性关 系 ; 其 他
的研究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不强 , 且不会随着 其外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J 。
英语拒绝言语行为在访谈中的语用分析

英语拒绝言语行为在访谈中的语用分析作者:韩占东谷双来源:《学园》2014年第16期【摘要】本文以访谈中的拒绝语为语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能针对不同的语境更地道地拒绝他人的请求、邀请、建议和提供,从而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拒绝言语行为交际策略得体原则【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76-01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而拒绝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英语拒绝言语行为区别于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交际策略。
一英语拒绝言语行为概述言语行为理论是第一个完整的重要语用学理论。
该理论由英国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奥斯汀首次提出,后继者塞尔是前者的学生。
其中,拒绝言语行为作为人们相互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最为关注的言语行为之一。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拒绝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对社会变量是非常敏感的。
二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原则及交际策略Brown & Levinson认为每个交际参与者都具有两种面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事实上,拒绝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面子威胁言语行为。
因此,为了能清楚地表达拒绝的意愿同时也维护双方的面子,我们必须遵循恰当的语用原则。
这里,笔者采用了索振宇的得体原则。
得体原则包括三个准则:礼貌准则、幽默准则、克制准则。
由于拒绝言语行为的复杂性和其面子威胁言语行为的本质特征,我们需要在得体原则的指导下采用恰当的拒绝策略来维持社会交际。
拒绝策略可以分为两种: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
三英语拒绝言语行为在访谈中的语用分析1.Reporter:…I would like to ask two questions instead of just one. First one,on behalf of China…President Obama:I may choose which one I want to answer.Reporter:Of course.President Obama:That’s always the d anger of asking two questions.Reporter:First one,…提问者想向奥巴马总统提出两个问题,但是奥巴马总统只想回答一个问题,所以这里首先他采用了幽默准则“That’s always the danger of asking two questions”,既拒绝了记者的另外一个问题,又以幽默的方式缓解了记者的尴尬。
英汉拒绝言语行为的比较

英汉拒绝策略的比较引言拒绝是一种本质上不礼貌的言语行为,生活在不同国度、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使用的拒绝策略因各自的文化背景而不同。
拒绝言语行为最能威胁人的面子,是与人交际时的一大障碍,但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时采取合适的拒绝策略,使交际过程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英汉相似的拒绝策略、英汉不同的拒绝策略和形成差异的原因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指导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采取适当的拒绝策略。
一、英汉相似的拒绝策略首先,“解释原因”是中西方人们普遍采用的间接拒绝策略。
解释原因可以减弱拒绝的不适当程度、维护受话者的面子,达到积极的交际效果。
比较恰当的拒绝策略是:在未完成拒绝之前说明拒绝的原因,或者只给出理由而由受话人自己下结论。
有时提供的理由未必真实,但只要不损害交际双方的面子就可以。
我们来看一些例子:(1)I’m sorry (道歉) that I can’t help you (直接拒绝) because I have something urgent to do at home(原因).(2)I’ve got something fixed up for then(原因).(3)真的对不起(道歉),已有朋友约我去她家了(原因)。
下次我一定去。
(4)老师,我有很重要的事(原因),实在无法留下来(直接拒绝)。
其次,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第二种拒绝策略是表示遗憾或道歉。
在请求言语行为中,发话人运用道歉表明不愿意侵犯受话人的面子,一定程度上补偿了请求这种冒犯之举的危害。
拒绝言语中的道歉可以起到相似的作用。
例如前面的例(1)、例(3)和下面的例子:(5)对不起(道歉),时间太紧张了(原因),我正复习用呢(原因),你看别人的吧(建议)。
二、英汉不同的拒绝策略首先,英语使用直接拒绝策略的频率高于汉语。
直接拒绝策略具有明确、不含糊、不拖沓的优点,西方尤其美国是低语境文化社团,大量的信息由明确的语码显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Pr e s i d e n t Ob a ma: I t h i n k h e ’ S a v e r y wi s e nd a d e c e n t ma n,
英 语拒 绝言 语行 为概述
‘
a n o b i n g u i d i n g I n d i a ,…a l t h o u g h
e n e r g y, …
言语行为理论是第一个完整的重要语用学理论。 该理论 由英 国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奥斯汀首次提出 , 后继者塞尔是前 者的学生 。 其中, 拒绝言语行为作为人们相互交往的一个重
要组 成部 分 , 是 目前 国 内外 专 家学者 最 为关 注的言语 行 为之
一
。
从社会语言学 的角度来看 , 拒绝是很重要的 ,因为它们
学园 I X U E Y U A N
2 0 1 4年 第 1 6期
英语拒绝言语行为在访谈中的语用分析
韩 占东 谷 双 河北联 合大学
【 摘 要】 本文以访谈 中的拒绝语为语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 归纳总结 , 使学生能针对不同的语境更地道地拒绝他人
的请 求 、邀请 、建 议和 提供 ,从 而达 到顺利 交 际 的 目的。
接 拒绝 。 三 英语拒 绝 言语行 为在 访谈 中 的语用 分析
1 . Re po r t e r : …1 wo u l d l i k e t o a s k t wo q u e s t i o n s i n s t e a d o f
后来 , 他改变了问题的主题 , 谈及两国总统曾谈到过的一些 问题 , 如关 于 核时代 、 能源 效率 和快 速 的技 术进 步 和控制 气
o b v i o u s l y we a l e v e y r c o n c e me d a b o u t e x t r e mi s t s nd a t e r r o r i s t s
wh o h a v e ma d e c a mp i n he t b o r d e r r e g i o n s o f P a k i s t a n a s we l l a s i n Af g h ni a s t n. a Bu t we s p o k e a b o u t i t mo r e b r o a d l y i n t e r ms o f h o w we c a n c o o r d i n a t e e f e c t i v e l y o n i s s u e s o f c o u n t e r t e r r o r i s m. We a l s o s p o k e a b o u t t h e f a c t ha t t i n a n u c l e a r a g e . We t a l k e d a b o u t a wh o l e r ng a e o f o t h e r i s s u e s r e l a t e d t o, f o r e x a mp l e ,
礼 貌准则 、幽默 准则 、克制 准则 。 由于拒绝言语行为的复杂性和其面子威胁言语行为的
显然 , 印度记者问 了奥 巴马总统—个非常敏感 的问题 ,即
美国如何帮助印度应对来自巴基斯坦的恐 主义。 这是一个全 球关注的问题。因此 , 奥 巴马总统首先提到了印度总理曼莫 汉 ・ 辛格,并高度评价他来避免回答这个问题。后来 , 奥巴马
t a c k l e t e r r o is r m e ma n a t i n g f r o m P a k i s t a n ?
言语 行为 理论 是语用 学 的核心 理论 之一 , 而拒 绝言语 行
为是言语行为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英语拒绝言语行 为区别于汉语拒绝言语行为 ,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交际
对社会变量是非常敏感的。 二 英语拒 绝言 语行 为 的语 用原 则及 交 际策 略 B r o w n& L e v i n s o n认为每个交际参与者都具有两种面 子: 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事实上 , 拒绝本质上是一个典型 的面子威胁言语行为。因此 , 为了能清楚地表达拒绝的意愿 同时也维护双方的面子 , 我们必须遵循恰当的语用原则。 这 里, 笔者采用了索振宇的得体原则 得体原则包括三个准则 :
说他们不仅和巴基斯坦, 也和阿富潲 寸 论这个问题。但是奥巴
马强调 了 “ c o o r d i n a t e e f e c t i v e l y o n i s s u e s o f c o u n t e t r e r r o r i s m” 。
本质特征 , 我们需要在得体原则的指导下采用恰当的拒绝策 略来维持社会交际。 拒绝策略可以分为两种 : 直接拒绝和间
【 关键词 】 拒绝言语行为 交际策略
得体原则
【 中图分类号 】 H 0 3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4 8 1 0( 2 0 1 4) 1 6 一O 0 7 6 一O l
接 。此外 ,他还 遵守 了克 制准则 。
2 .Q : Wh a t d i d y o u -wh a t i s Ame i r c a d o i n g t o h e l p I n d i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