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_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主管护师-内科护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主管护师-内科护理学专业实践能力-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单选题]1.采集的骨髓输完的时间是A.6小时内B.7小时内C.8小时内D.9小时内E.10小时内正确答案:(江南博哥)A参考解析:采集的骨髓尽可能在6小时内输完,速度宜先慢后快,为防肺脂肪栓塞的发生每袋骨髓液输至最后5ml时弃去。
掌握“专业实践能力-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知识点[单选题]2.骨髓移植的适应证不包括A.急性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E.恶性淋巴瘤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骨髓移植的适应证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恶性淋巴瘤。
掌握“专业实践能力-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知识点[单选题]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脾大显著时,指导患者采取的卧位是A.右侧卧位B.左侧卧位C.平卧位D.俯卧位E.半坐卧位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脾大显著,易引起左上腹不适,可采取左侧卧位。
掌握“专业实践能力-慢性白血病护理措施”知识点[单选题]4.急性白血病患者错误的护理措施是A.高热量、高蛋白饮食B.控制饮水量C.避免口腔黏膜损伤D.保持病室清洁E.限制探视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化疗期间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避开化疗前后2小时进餐,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在2000ml以上,以预防尿酸性肾病。
掌握“专业实践能力-急性白血病护理措施”知识点[单选题]5.护士对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内容应除外A.帮助患者寻找致病因素B.急性期卧床休息C.避免接触致敏原D.让患者学会自我观察E.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虾、蟹等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过敏性紫癜: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不要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鱼、虾、牛奶等,多吃蔬菜、水果。
掌握“专业实践能力-过敏性紫癜护理措施”知识点[单选题]6.骨髓穿刺术的禁忌症包括A.血友病B.白血病C.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黑热病E.疟疾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骨髓穿刺术禁忌证包括血友病、晚期妊娠及局部皮肤感染者禁用。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一、护理评估1、有无黄疸、血红蛋白尿。
2、有无贫血、皮肤黏膜出血,出血的发生部位、主要表现形式、发展或消退情况。
3、有无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
4、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3、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
4、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内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6、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7、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 1: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8、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9、出血的护理:肢体皮肤或深层组织出血可抬高肢体,以减少出血,深部组织血肿也可应用局部压迫方法止血。
尽量少用注射药物,必须使用时在注射后用消毒棉球充分压迫局部直至止血。
少量鼻出血可用干棉球或 1:1000 肾上腺素棉球塞鼻腔压迫止血,并局部冷敷,若出血不止,用油纱条做后鼻孔填塞。
牙龈渗血时,可用肾上腺素棉球或明胶海棉片贴敷牙龈。
牙龈出血时易引起口臭,使患者食欲或心情受影响,可用 1%过氧化氢液体漱口。
10、心理护理:加强沟通,减少焦虑及恐惧。
三、健康指导要点出血的预防:避免肢体的碰撞或外伤;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保持鼻腔湿润,勿用力擤鼻,避免用手枢鼻痂和外力撞击鼻部;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和和用力排便。
四、注意事项高热患者禁用酒精或温水擦浴。
沐浴时水温不可过高和用力擦拭皮肤。
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第四节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精品PPT课件

影响非血红素铁吸收的因素
抑制因素——不溶螯和物
植酸盐(谷类)、碳酸盐、磷酸盐(牛 奶)、草酸盐(菠菜等)、鞣酸(茶、咖 啡)、膳食纤维、蛋黄(卵黄高磷蛋白)
促进因素——可溶小分子
乳酸盐(人乳)、柠檬酸、琥珀酸、氨基 酸、脂肪、山梨醇、葡萄糖、果糖、蔗糖
病因治疗 铁剂补充 饮食治疗
治疗
饮食治疗
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 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摄入量 适量碳水化合物 适量脂肪摄入 限制浓茶、咖啡、植酸、草酸等的摄入 合理膳食调配 注意药物与饮食的相互关系
饮食原则
我国成年人每日推荐摄入量 (RNI):铁, (男)l 5mg,(女)20mg,蛋白质按每干 克体重1~l.2g供给,如极轻劳动者为 (男)75g,(女)65g,维生素C为100mg。
巨幼细胞性贫血
概念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维生素B12 缺乏 引起DNA合成障碍、骨髓无效造血导致外周 血细胞减少的贫血。
骨髓象——巨幼改变
促进因素——可溶小分子
乳酸盐(人乳)、柠檬酸、琥珀酸、氨基酸、脂 肪、山梨醇、葡萄糖、果糖、蔗糖
维生素C、肉鱼禽因子
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摄入量
蛋白质
1.5g/kg.d, 80~100g/d, 1/3来自于肉鱼禽类。
维生素C:
可提高非血红素铁吸收率2~3倍 植物性食物:青椒、油菜、白菜、芹菜、生菜、豆
欧洲的患者常有吞咽因难、口角炎和舌异常,称 为Plummer—Vinson或Paterson—Kelly综合征, 这种综合征可能与环境及基因有关。
异食癖
缺铁的非贫血症状表现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或行为异常,表现为烦 躁、易怒、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及学习成绩 下降。
11.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是指体内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被耗竭,使血红
素合成减少而发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特点 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 蛋白浓度降低,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亦 均降低。常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等人群。
返回目录
结束
(一)相关营养因素
1.铁
造成铁缺乏的原因主要有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铁的需要量增加及铁的丢失增加等。
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
安徽营养师俱乐部
第11节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一般分为贫血症、 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和造血系统恶性肿 瘤四大类,通常以贫血、出血、发热、淋巴 结与肝脾肿大等为主要特征,严重威胁人类 的健康。
返回目录
结束
一、贫血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综合征,临床上把人体血液中
返回目录 结束
(三)营养原则与饮食指导
返回目录
结束
二、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起源于造血(或淋巴)干细
胞的恶性疾病。
确切病因至今未明,许多因素被认为和白血病的发病
有关,病毒可能是主要的因素。此外,尚有遗传因素
、放射、化学毒物或药物等因素。
返回目录
结束
二、白血病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1.病因治疗:尽可能除去引起缺铁和贫血的原因。
2.补充足够量的铁以供机体合成血红蛋白,补充体内 铁的贮存量至正常水平。
(1)口服铁剂:最常用的制剂为硫酸亚铁
(2)注射铁剂
返回目录
结束
(三)营养原则与饮食指导
3.合理的饮食调配
①高蛋白饮食
②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 ③膳食中应包括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④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摄入 ⑤减少抑制因素的干扰
全身系统性疾病有哪些

全身系统性疾病有哪些全身系统性疾病是指累及多个器官或组织的疾病,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部位,常表现为全身范围内的症状和体征。
这些疾病往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全身系统性疾病。
第一节:风湿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是指一类以关节和结缔组织为主要受累部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包括:1.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多个器官,常见症状包括皮疹、关节炎、肾炎和血液系统异常等。
3.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表现为腰背痛、脊柱僵硬和关节炎。
4. 干燥综合征:表现为眼、口干燥,可伴有关节痛、疲劳和肌肉痛等症状。
第二节: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疾病,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1. 糖尿病:由于胰岛功能不全或自身免疫攻击,使得血糖无法正常调节,导致高血糖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2. 甲状腺自身免疫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主要由于甲状腺受到自身免疫攻击。
3.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风湿性疾病中已有介绍。
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的红细胞,导致贫血。
第三节: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指机体的代谢过程异常,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1. 高血压:血压持续升高,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2. 高血脂症:血脂异常,如胆固醇过高,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3. 糖尿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已有介绍。
第四节: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可波及全身多个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1.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常表现为高热、嗓子痛、鼻塞、肌肉痛等症状。
2.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可累及肺部和其他器官。
3. 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病毒攻击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对各种疾病易感并出现多系统损害。
4. 麻疹: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皮疹等。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要点:西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西医治疗缺铁性贫血病因:损失过多:慢性失血为首因(消化道溃疡出血、女性月经过多等)。
缺铁性贫血病因:丢失过多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生长期婴幼儿、青少年及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需要增加铁的吸收不良:游离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1/4段黏膜吸收。
来源不足缺铁性贫血发病机制缺铁→血红蛋白合成不足→低色素性贫血缺铁→含铁酶活性降低→红细胞缺陷,肌肉疲劳,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等功能紊乱。
中医病因病机基本病机: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虫积及失血导致气血生化不足。
病位:脾胃,与肝肾相关。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贫血本身的表现红细胞下降:皮肤和黏膜苍白(最直接的表现)缺氧及含铁酶活性降低表现:疲乏无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严重者出现眩晕或晕厥,活动后心悸、气短,甚至心绞痛,心力衰竭。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
缺铁性贫血组织缺铁症状精神和行为改变:注意力不集中。
消化道粘膜病变:各种炎症及消化道症状,异食癖。
外胚叶组织病变:皮肤、毛发、指甲干燥。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检查:血象:男性血红蛋白(Hb)<120g/L,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7pg。
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
骨髓象:红细胞系增生活跃。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幼粒红细胞消失或减少(<15%)。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铁蛋白:血清铁浓度<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15%。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
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有慢性溶血表现。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症状学PPT课件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 免疫功能紊乱―― 虫子 ▲ 造血干细胞缺陷――种子 ▲ 造血微环境缺陷――土壤
正
正常骨髓 常
血 细 胞
WBC RBC PLT
正常血细胞
再生障碍
性贫血
脂肪组织
WBC RBC PLT
感染 贫血 出血
溶血性贫血
一、定义: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指红细胞寿命缩短, 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的代 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主要表 现为贫血和黄疸。
★免疫力降低 ★其他
3.原发病表现
★ 粘膜损害 口角炎、舌炎(10%~70%)
三、临床表现: 1.贫血征象 2.组织细胞缺铁性表现
★ 粘膜损害 ★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
★异食癖(pica)
★免疫力降低 ★其他
3.原发病表现
★其他
三、临床表现: 1.贫血征象 2.组织细胞缺铁性表现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症状学
南方医院内科教研室 郑维扬
概述
造血系统
骨髓
白细胞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
脾脏 血浆 血小板
淋巴结
肝脏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概述
造血 系统
白细胞 骨髓 血细胞 红细胞 血液 血浆 血小板
脾脏 肿大
淋巴结 肿大 肝脏 肿大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感染 贫血 出血
血液病常见症状
贫血
什么是?表现?
出血
程度?
淋巴结肿大 可能原因?
贫血
一、定义 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
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红细 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为 贫血(Anemia)。
男: (4.0~5.5)×1012/L 红细胞女: (3.5~5.0)×1012/L
护理学基础知识: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

护理学基础知识: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今天我们总结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具体内容如下:一、血细胞的生成及造血器官1.血细胞主要在骨髓生成,血细胞起源于卵黄囊的中胚层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2. 肝脏是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从胚胎第6~8 周开始,生后4~5 天完全停止造血;脾脏在胚胎第8周开始造血3. 婴儿出生后,肝、脾造血功能迅速停止,红骨髓成为主要造血器官4. 5~7岁以前的儿童全身骨髓都参与造血,随着年龄的增长,长骨的红骨髓逐渐被无造血功能的脂肪组织(黄骨髓)替代,仅留下髂骨、胸骨、肋骨、脊椎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骺处有活跃的造血功能,当机体需要时,黄骨髓又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5. 髓外造血:在骨髓造血不能完全代偿时,肝脾可恢复部分造血功能二、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一)血液组成(二)血细胞的生理特征及功能1. 红细胞主要成分:血红蛋白主要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2. 白细胞:主要功能是参与人体对入侵异物的反应过程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杀菌或抑菌作用,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功能是破坏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具有抗过敏、抗寄生虫作用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内含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与变态反应有关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时,能吞噬、消灭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如真菌、疟原虫、病毒),清除衰老组织,识别、杀伤肿瘤细胞。
激活了的单核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反应中起核心作用,故又称免疫细胞3. 血小板主要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保持毛细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三)小儿血液特点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较高2. 生后2~3个月出现生理性贫血,约至12岁达成人水平3.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两次交叉(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出现在生后4~6天;第二次交叉出现在4~6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膳食调配
平衡膳食、食品多样化、餐餐荤素搭配
荤:肉、鱼、禽。 素:新鲜蔬菜、水果(VitC)西红柿、心里美萝 卜可生吃、餐后水果。 提倡使用铁锅、铁铲 少用含草酸多的蔬菜,使用时可在沸水中焯,再 捞出烹制,减少草酸。 谷类含植酸,发酵,主食选馒头、包子、发糕。 禁用浓茶、咖啡
减少抑制因素干扰
饮食治疗
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 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摄入量 适量碳水化合物 适量脂肪摄入 限制浓茶、咖啡、植酸、草酸等的摄入 合理膳食调配 注意药物与饮食的相互关系
饮食原则
我国成年人每日推荐摄入量 (RNI):铁,
(男)l 5mg,(女)20mg,蛋白质按每干
克体重1~l.2g供给,如极轻劳动者为
维生素C:
可提高非血红素铁吸收率2~3倍
植物性食物:青椒、油菜、白菜、芹菜、生菜、豆 芽、西红柿、心里美萝卜、白菜等,水果中的猕猴 桃、草莓、杏、桃、梨、桔、柑、柚
适量碳水化合物:
节氮、促进铁吸收 400g/d
适量脂肪摄入
80g/d
限制浓茶、咖啡、植酸、草酸等的摄入
浓茶、咖啡、菠菜出血倾向
消化道症状:舌炎 神经系统症状:乏力、手足麻木、行走困难,
精神异常
诊断
确诊为巨幼细胞性贫血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 血象呈大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 〔5叶者占5%以上或有6叶者)
骨髓细胞呈现典型的巨幼型改变
明确是叶酸缺乏还是维生素B12缺乏(病因)
回肠
血
维生素B12+内因子
人体内有4~5mg,可供3~5年用
叶酸的生化作用
维生素B12的生化作用
甲基钴胺的作用
N5—甲基四氢叶酸 DNA的合成。
四氢叶酸 胸腺嘧啶核苷和
腺甙钴胺的作用
单链脂肪酸,可影响神经髓鞘磷脂的形成,造成神 经的脱髓鞘改变,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维生素B12可参与体内氰化物的代谢,使某些合有氰 化物的食物、烟草变成无毒的物质。
含量最多的为牛肝.其次为牡蛎、羊肉、鸡蛋、 小虾、猪肉、鸡肉和牛奶。大豆发酵制品如我国 独具特色的食品臭豆腐、腐乳、豆豉、酱油等也 含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B 12 。 在一定条件下肠道微生物尚可合成一些维生素 B12 。
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摄入
蛋白质 :
1.5g/(kg.d) 80~100g/d,优质动物蛋白占 60~70%
骨髓象——巨幼改变
细胞表现为细胞核发育障碍,细胞分裂减慢, 与胞浆的发育不同步,故细胞体积增大,呈 现形态与功能均不正常的巨幼改变。
巨幼变
造血细胞:
可涉及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细 胞常在骨髓内被破坏,是为无效应生成。
更新快的细胞:胃肠道、口腔、宫颈
临床表现
全血细胞减少及伴有胃肠道症状。
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膳食不足,吸收减少 胃酸缺乏 胃部手术后 异食癖
需铁量增加:婴幼儿、青少年、育龄妇女、
孕妇、乳母和老年人
铁丢失增加:胃肠道失血、PNH等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
头晕、头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 眼花、耳鸣等。 有口角炎、舌乳头萎缩、舌炎,严重的缺铁可有 匙状指甲(反甲),食欲减退、恶心及便秘。 欧洲的患者常有吞咽因难、口角炎和舌异常,称 为Plummer—Vinson或Paterson—Kelly综合征, 这种综合征可能与环境及基因有关。 异食癖
第四节 血液和造血 系统疾病的营养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的营养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掌握缺铁性贫血的营养治疗。 掌握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营养治疗。 熟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了解铁的代谢、维生素B12与叶酸的 代谢。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
血循环
组织
发病情况与铁的代谢
转铁蛋白
Fe3+
发病机制
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 参加体内的一些生物化学过程,包括线粒体 的电子传递、儿茶酚胺代谢及DNA的合成。 多种酶需要铁,如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 细胞色素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核糖核酸 还原酶及黄嘌呤氧化酶等蛋白及氧化还原酶 中都有铁。
病因
缺铁的特殊表现
缺铁的非贫血症状表现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或行为异常,表现为烦 躁、易怒、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及学习成绩 下降。
除皮肤粘膜苍白、毛发干枯、口唇角化、 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反甲,脾脏 轻度肿大,严重贫血患者可见视网膜出血 及渗出。
体征
治疗
病因治疗 铁剂补充 饮食治疗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
贮存铁被耗竭,使血红素合成减少所发生的
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常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及乳母等人群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Hb: 男性< 120g/L, 女性< 110g/L , 孕妇< 100g/L MCV < 80fl(μm3), MCH < 27pg
含量最多的是牛肝(100g含670~1010 μg ),其次有 深绿叶蔬菜、麦胚、酵母、菜花、桔柑、香蕉等 (一杯鲜纯桔汁至少含100 μg )。
摄入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
我国推荐的维生素B 12适宜摄入量为成人2.4 μg,儿童1.2 μg ,孕妇2.6 μg 。
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
明确是叶酸缺乏还是维生素B12缺乏(病因
(1)如怀疑是叶酸缺乏,应测定血清及红细胞 叶酸水平,血清叶酸<3ng/m1,红细胞叶酸 <100 ng/m1可肯定诊断.
(2)如怀疑是维生素B12缺乏,应测定血清维生 素B12水平,如<100pg/m1表示有缺乏。进一 步测定血清甲基丙二酸以证实(>3500nmol/L) 。
(男)75g,(女)65g,维生素C为100mg。
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
食物中的铁
血红素铁
动物性食物中(肉、鱼、禽,但奶少), 卟啉铁,不受食物和消化液影响,可直接吸收, 25%
植物性食物中(谷、豆、瓜果、蔬菜,如海带、木 耳、紫菜、香菇、绿叶蔬菜) Fe(OH)3, Fe2+
非血红素铁
为明确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有条件时可测定内 因子阻断抗体及进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试验性治疗
治疗
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 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叶酸 5~10mg tid 四氢叶酸钙 5~10mg im qd 维生素B12 100μg im qd 或200μg im qod
恶性贫血或胃部全切术需维持治疗, 100μg im qm 伴神经症状者,大剂量( 500~1000μg im qw) 长时间(半年)治疗
膳食不足(严格素食者)
摄入减少
(10~15年)
胃酸缺乏(老人和部分胃切除)
内因子缺乏(胃部手术、恶性贫血) 寄生虫竞争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憩室或盲袢) 鱼绦虫感染 回肠疾病(克罗恩病/手术切除/硬皮病)
吸收利用障碍
其他:先天性转钴蛋白Ⅱ缺失
临床表现
贫血
维生素B12缺乏者起病隐伏、叶酸缺乏者较快 中重度贫血:乏力、头晕、活动后气短、心悸,重
维生素C:
同缺铁性贫血,促进叶酸吸收
平衡膳食,正确烹调
多选用肝、肾、瘦肉、绿叶蔬菜和新鲜水果。 新鲜蔬菜要现吃现炒,菜肴以急火爆炒为宜,以 减少叶酸的流失。最好每日一次生吃或凉拌。 消化不良者,少食多餐,必要时采用高蛋白质高 维生素半流质饮食或软食。
不要使用铜制炊具,以免破坏叶酸。
忌用小苏打烧肉,不用高温烹制,以免破坏维生 素B12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概念
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 (或)功能异常而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 主要表现的一类贫血。 进行性贫血、感染、出血倾向
临床表现:
营养相关因素及代谢
营养缺乏
出血
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食物中的铁
血红素铁
动物性食物中(肉、鱼、禽,但奶少), 卟啉铁,不受食物和消化液影响,可直接吸 收, 25%
非血红素铁
植物性食物中(谷、豆、瓜果、蔬菜,如海 带、木耳、紫菜、香菇、绿叶蔬菜)
Fe(OH)3,
胃酸
Fe2+
吸收率低10%
影响非血红素铁吸收的因素
抑制因素——不溶螯和物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
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
摄入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
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摄入 平衡膳食,正确烹调
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
我国推存的正常人叶酸推荐摄入量为成人400 μg,婴儿65 μg ,儿童1~3岁150 μg ,4~10 岁200一300 μg ,乳母500 μg,孕妇500 μg。 叶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