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的研究

合集下载

信道编译码技术

信道编译码技术

信道编译码技术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Channel Coding and Decoding)是数字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技术,其作用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数字通信中,信道(Channel)指的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遭受到的各种扰动,如噪声、衰落、多径等。

这些扰动会使信号发生失真,使接收端无法正确解读信号。

为了保证数据能够正确地传输,需要采用信道编码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以实现数据的纠错和校验。

信道编码的原理是通过在信号中添加冗余信息,使得即使在信道受到扰动的情况下,接收端仍能够正确还原出原始信号。

这种冗余信息一般是一些校验码或纠错码,它们能够使得接收端检错并纠正信号中的错误位。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案有卷积码、海明码、BCH码、RS码等。

卷积码是一种线性编码,其原理是通过将输入数据与一个预定义的信道决策器进行卷积运算,得到一个编码后的序列。

在接收端,利用与发送端相同的决策器对编码序列进行解码,得到原始数据。

卷积码的主要缺点是码长较短,冗余信息较少,因此在高信噪比的信道中表现良好,但在低信噪比下表现不佳。

BCH码是一种多项式编码,其原理是将信息序列看作一个多项式,通过除法得到余数,将余数作为纠错码添加到信息序列中,得到一个编码序列。

在接收端,利用BCH解码器进行解码,可以检测并纠正多个错误位。

BCH码适用于低速率的数字通信系统和存储系统中。

信道编码技术对于提高数字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各种编码方案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适合的编码方案。

下面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信道编码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1. 码率与编码效率信道编码系统中,码率是指源码经过信道编码后变成的码字的速率,通常用R表示,单位为咪比特/秒(Mbits/s)。

编码效率是指码率与信源熵率之比,即R/H(X),表示利用编码所能达到的信息传输效率。

编码效率越高,表示可以用更少的码字传输更多的信息,同时也意味着在相同的信道条件下,可以得到更高的传输速率。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道编码是一种将源数据进行编码的过程,以便在信道传输过程中提高信号的可靠性。

而在接收端,信道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恢复为原始数据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

一、前向纠错编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前向纠错编码是一种能够在传输过程中主动纠正错误的编码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在原始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使接收端能够在接收到有错误的数据包时,根据冗余信息进行纠错,从而恢复出正确的数据。

1. 常见的FEC编码方案(1)海明码(Hamming Code)海明码是一种最早被应用于通信领域的FEC编码方案。

它通过在原始数据中添加校验位,实现了单比特错误的纠正,并且能够检测多比特错误。

海明码的编解码算法相对简单,但纠错能力有限。

(2)LDPC码(Low-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码是一种基于图论的FEC编码方案。

它通过在校验位的选择上使用低密度的校验矩阵,实现了较高的纠错能力。

LDPC码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卫星通信和无线通信领域。

(3)RS码(Reed-Solomon Code)RS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磁盘存储和数字通信领域的FEC编码方案。

它通过在原始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实现了对一定数量的错误进行纠正。

RS码的编解码复杂度较高,但纠错能力强,适用于对信道质量较差的环境。

2. FEC编码的优势和应用FEC编码在通信系统中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信号的可靠性:FEC编码能够在信道传输过程中纠正一定数量的错误,减少信号传输的错误率。

(2)节省带宽资源:通过添加冗余信息,FEC编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错误重传导致的带宽浪费。

FEC编码在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等领域广泛应用。

例如,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信号传输距离较长,受到的干扰较多,采用FEC编码可以有效提高通信质量。

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

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

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是保障数据传输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采用一定的编码与解码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从而保证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信息时代,通信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信道编码技术基础2.1 信道编码技术的概念信道编码技术是利用特定的编码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以提高信道传输的可靠性。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或完全消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干扰、损失和失真。

信道编码技术是数字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错能力,还能够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2.2 信道编码分类信道编码技术根据文档分类可以分成三大类:前向纠错编码、调制编码和多元编码。

其中,前向纠错编码主要利用冗余码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常用的前向纠错编码技术包括海明码、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编码(BCH码)、卷积码和Turbo码;调制编码主要是对要传输的信号进行编码,以适应不同的信道并提高信道的可靠性;多元编码技术则是利用熵编码算法对数据进行压缩,从而提高传输速率。

2.3 信道编码的应用信道编码技术在通信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数据传输中,不同的信道编码方式可以应用于不同的信道情况,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数字电视、数据存储等应用场景中,信道编码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此之外,通信网络中的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无线电通信等领域也广泛使用了信道编码技术。

第三章:信道解码技术基础3.1 信道解码技术的概念信道解码技术是对收到的数据信息流进行解码,从而使数据的传输过程更加可靠。

信道解码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还原成原始的信息流。

信道解码技术是在信道编码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添加冗余信息,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并探讨它们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 前言通信系统中的传输链路往往存在噪声、干扰和传输错误等问题。

因此,为了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可靠地传输,信道编码技术应运而生。

信道编码技术可以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实现纠错和检错,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 海明码海明码是一种经典的信道编码技术,通过添加校验位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

海明码可以检测出并纠正单个位的错误,对于较少的错误也具有一定的纠正能力。

海明码广泛应用于存储介质和数字通信系统中。

3. 球码球码是一种针对高信噪比信道设计的编码技术。

它通过在编码过程中创建球体,然后将待发送的数据映射到球体的表面上。

球码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和编码效率,但对于噪声较大的信道来说,纠错能力会降低。

4. 卷积码卷积码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信道编码技术,它通过状态转移来实现编码。

卷积码可以提供较强的纠错和检错能力,对于信号传输中的突发错误具有较好的容错性能。

卷积码在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5. Turbo码Turbo码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效信道编码技术。

它通过多个卷积码的交织和迭代解码来实现更好的纠错性能。

Turbo码具有非常强的容错能力和低误码率,已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通信和移动通信系统中。

6. LDPC码LDPC码是一种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它通过稀疏矩阵来实现编码和解码。

LDPC码具有低复杂度、较好的纠错性能和高编码效率,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等领域。

7. 物联网中的信道编码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于低功耗、低复杂度的信道编码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物联网中,通信节点往往具有较低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因此需要设计适用于物联网场景的新型信道编码技术,如极化码和重复编码等。

8. 结论信道编码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高速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编码技术比较分析

高速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编码技术比较分析

高速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编码技术比较分析引言: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高速通信网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信道编码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承担着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和效率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比较分析高速通信网络中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优劣和适用环境,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一、前向纠错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前向纠错码,即FEC,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高速通信网络中的一种信道编码技术。

先进的FEC技术能有效减少信道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误码,并恢复原始数据。

1. 工作原理FEC技术通过在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在接收端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常见的FEC编码技术包括海明码、卷积码和LDPC码等。

这些编码技术通过在传输数据中引入额外的冗余码字,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

2. 优势和适用场景FEC技术在高速通信网络中具有以下优势:- 可靠性:FEC技术能够提供良好的纠错能力,有效减少传输中的误码率。

- 延迟:相比其他的信道编码技术,FEC技术能够在接收端实时纠错,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

- 实用性:FEC技术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和部署,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FEC技术适用于对传输延迟要求不高,但对数据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如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等。

二、自适应调制及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自适应调制及编码技术是一种根据信道质量不断调整调制方式和编码方案的信道编码技术。

它可以根据当前信道状态选择最佳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案,以提供尽可能高的数据传输效率。

1. 工作原理AMC技术利用信道状态信息(CSI),如信噪比(SNR)等,动态选择适合当前信道条件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案。

信道质量好时,选择高阶调制和低冗余编码;信道质量差时,选择低阶调制和高冗余编码。

2. 优势和适用场景AMC技术在高速通信网络中具有以下优势:- 高效性:AMC技术能够根据信道条件自动调整调制方式和编码方案,提供最佳的传输效率。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简介:信道编码与解码是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信道编码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通过引入冗余信息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

本文将介绍信道编码与解码的基本概念、常用编码技术以及其步骤。

一、信道编码与解码的基本概念1. 信道编码:将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处理,添加冗余信息,并通过差错控制技术增强信号在信道中的抗干扰能力。

2. 信道解码:接收到经过编码后的信号后,通过解码器对信号进行去除冗余信息的处理,使信号恢复到原始状态。

二、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1. 奇偶校验码:通过增加一个校验位,检测并纠正单位数据位的错误,适用于简单的错误检测与纠正。

2. 海明码:它是一种多位校验码,通过添加校验位,能够检测和纠正多位数据位的错误,适用于有限数量的错误纠正。

3. 卷积码:通过建立一个有限状态自动机模型,对输入数据进行编码,其纠错性能优于海明码,适用于高信噪比环境下的通信系统。

4. 奇偶校验码、海明码和卷积码的组合应用:通过不同编码技术的组合应用,可以提高编码的效率与可靠性。

三、信道编码的步骤1. 数据划分:将待传输的数据划分为若干个块,方便对每个块进行独立的编码处理。

2. 编码:根据选择的编码技术,对每个数据块进行编码操作,添加冗余信息。

3. 冗余信息添加:根据选定的编码技术,将编码后的冗余信息添加到原始数据中。

4. 错误检测:在编码后的数据中添加校验位或校验码,用于错误检测。

5. 差错控制:通过纠错编码技术,在编码后的数据中添加额外的纠错码,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6. 信号调制:将编码后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方便在信道中传输。

7. 发送:将经过编码处理的信号发送到信道中。

四、信道解码的步骤1. 接收:接收经过信道传输后的信号。

2. 信号解调: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3. 信道译码: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进行译码操作,恢复到编码前的状态。

4. 冗余信息检测:通过校验位或校验码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错误检测。

光通信技术中的信道编码研究

光通信技术中的信道编码研究

光通信技术中的信道编码研究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升级,光通信技术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并且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

其中,信道编码技术在光通信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数据编码和信道编码两个方面来探讨光通信技术中的信道编码研究。

一、数据编码数据编码是将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变换,使其便于在通信过程中被传输和识别。

在光通信技术中,有三种常见的数据编码方式。

1. 直接序列编码直接序列编码是将二进制数据直接映射到一个发射光脉冲中的光强和/或光相,因此它又被称为强度/相位编码。

它是一种基于干涉效应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相位的调制来产生干涉。

干涉产生的结果是光强的增强和抑制,这可以被检测到并解码成二进制信息。

2. 直接频率编码直接频率编码是将二进制数据直接映射到调制光频率。

它的原理是通过调制激光的频率来编码二进制信息,频率变化可被用来识别不同的信号。

3. 直接振幅编码直接振幅编码是将二进制数据直接映射到一个发射光脉冲中的光强。

它的原理是通过编码不同的振幅来调制光的强度,然后在接收端将其解码为二进制数据。

二、信道编码信道编码是将数据添加到消息中以增加其容错性,从而使其对噪音和信道干扰更加鲁棒。

在光通信技术中,信道编码通常使用二进制卷积码(BCC)和可变长度编码(VLC)。

1. 二进制卷积码BCC是一种线性的、可纠错的误码控制编码技术。

它是通过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原始数据编码成一组数字信号来实现的。

这些数字信号可以被发送到另一个设备上进行解码,从而还原出原始数据。

BCC可用于防止随机误差,如噪声和控制噪声等。

2. 可变长度编码VLC是一种基于非等概率编码的技术,其目的是将原始信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符号用较短的编码表示,而将出现频率较低的符号用较长的编码表示。

这样做可以降低熵(即编码长度),从而优化通信带宽和存储空间。

三、总结光通信技术中的信道编码研究涉及数据编码和信道编码两个方面。

数据编码主要包括直接序列编码、直接频率编码和直接振幅编码。

信道编码及其应用

信道编码及其应用

信道编码及其应用
信道编码是一种用于提高通信系统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由于存在各种噪声和干扰,发送的数据和接收到的数据往往不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信道编码技术被引入到通信系统中。

信道编码是一种差错控制编码,它通过在发送端对原数据添加冗余信息,使得在接收端可以根据这些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这种技术可以对抗传输过程中的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尤为重要。

由于无线信号是敏感而脆弱的,易受干扰、弱覆盖等影响,发送的数据和接收到的数据往往不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无线通信系统引入了信道编码技术。

通过在发送端添加冗余信息,接收端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检测和纠正错误,从而对抗传输过程中的干扰。

信道编码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电视:信道编码技术用于电视信号的传输,可以在接收端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提高电视信号的接收质量。

2. 移动通信: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数据的传输。

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接收端可以检测和纠正错误,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3.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可以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4. 网络通信:在网络通信中,信道编码技术可以用于数据的传输和纠正错误。

总之,信道编码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技术,它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随着技术的发展,信道编码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的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崔景川 天津润普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英文刊名: 年,卷(期):
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 2013(2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sjsllyj2013204477.aspx
卷积码编码器的一般结构包括两部分:一个由 m 段组成的输入移位寄存器, 每段有 k 级,共 mk 位寄存器,n 个模 2 加法器,其输入分别对应于 n 个基于生 成多项式的线性代数方程。
4.结论 随着信道编码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信道编码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信道编码识 别技术会变的越来越重要。由于该技术尚存在许多需要完善和突破的领域,对该 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第 6 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2]冷建华,李萍,王良红, 数字信号处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3]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的要求。因此在一个实用的通信系统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纠正错误,提高
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信道编码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通信系统;信道;误码率;信道编码
Abstract: und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to
taken to correct mistakes, improve the ber performance of system, channel coding is a very
effective measure.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system; Channel; Bit error rate; Channel coding
所传信息进行编码,加入少量监督码元,在接收端则根据编码规则收到的编码信 号进行检查,一量检测出(发现)有错码时,即向发信端发出询问的信号,要求重 发。发信端收到询问信号时,立即重发已发生传输差错的那部分发信息,直到正 确收到为止。所谓发现差错是指在若干接收码元中知道有一个或一些是错的,但 不一定知道错误的准确位置。
监督。如果用×表示信息位,这样,它的一致监督关系按行及列组成。每一行每 一列都是一个奇偶监督码,当某一行(或某一列)出现偶数个差错时,该行(或该 列)虽不能发现,但只要差错所在的列(或行),没有同时出现偶数个差错,则这 种差错仍然可以被发现。矩阵码不能发现的差错只有这样一类:差错数正好为 4
倍数,而且差错位置正好构成矩形的四个角,有○×的差错情况。因此,矩阵码发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ansmission rate, but in the actual channel digital signal transmission,
due to the channel characteristic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additive noise and human disturbance,
information code error probability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or bit error rate, is has the
certain requirement. In a prac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refore, some measures must be
2.2 前向纠错 这种方式是发信端采用某种在解码时能纠正一定程度传输差错的较复杂的 编码方法,使接收端在收到信码中不仅能发现错码,还能够纠正错码。采用前向 纠错方式时,不需要反馈信道,也无需反复重发而延误传输时间,对实时传输有 利,但是纠错设备比较复杂。 2.3 混合纠错 混合纠错的方式是:少量纠错在接收端自动纠正,差错较严重,超出自行纠 正能力时,就向发信端发出询问信号,要求重发。因此 ,“混合纠错”是“前向 纠错”及“反馈纠错”两种方式的混合。 对于不同类型的信道,应采用不同的差错控制技术,否则就将事倍功半。反 馈纠错可用于双向数据通信,前向纠错则用于单向数字信号的传输,例如广播数 字电视系统,因为这种系统没有反馈通道。 3.通信系统纠错编码方式简介 3.1 奇偶监督码 奇偶校验码也称奇偶监督码,它是一种最简单的线性分组检错编码方式。其 方法是首先把信源编码后的信息数据流分成等长码组,在每一信息码组之后加入 一位(1 比特)监督码元作为奇偶检验位,使得总码长 n(包括信息位 k 和监督位 1) 中的码重为偶数(称为偶校验码)或为奇数(称为奇校验码)。如果在传输过程中任 何一个码组发生一位(或奇数位)错误,则收到的码组必然不再符合奇偶校验的规 律,因此可以发现误码。奇校验和偶校验两者具有完全相同的工作原理和检错能 力,原则上采用任一种都是可以的。 由于每两个 1 的模 2 相加为 0,故利用模 2 加法可以判断一个码组中码重是 奇数或是偶数。模 2 加法等同于“异或”运算。现以偶监督为例。
数字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的研究
崔景川 天津润普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摘要:在信息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下,要有效地提高传输速率,然而在实际
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时,由于信道特性的不理想以及加性噪声和人为干扰的影 响,系统输出的数字信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错。因此,为了保证通信内容的可 靠性和准确性,每一个数字通信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输出信息码的差错概率即误码率都有一定
奇偶监督码常用于反馈纠错法。 3.2 行列监督码 行列监督码是二维的奇偶监督码,又称为矩阵码,这种码可以克服奇偶监督 码不能发现偶数个差错的缺点,并且是一种用以纠正突发差错的简单纠正编码。 其基本原理与简单的奇偶监督码相似,不同的是每个码元要受到纵和横的两 次监督。具体编码方法如下:将若干个所要传送的码组编成一个矩阵,矩阵中每 一行为一码组,每行的最后加上一个监督码元,进行奇偶监督,矩阵中的每一列 则由不同码组相同位置的码元组成,在每列最后也加上一个监督码元,进行奇偶
the system output of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will inevitably appear any mistakes. Therefor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communication content, each of the output
对于偶校验,应满足 an-1○+ an-2○+ …○+ a1○+ c0=0,
故 监 督 位 码 元 c0 可 由 下 式 求 出 : c0=a1 ○+ a2 ○+ … ○+ an-2 ○+ an-1
(3-1) 不难理解,这种奇偶校验编码只能检出单个或奇数个误码,而无法检知偶数
个误码,对于连续多位的突发性误码也不能检知,故检错能力有限,另外,该编 码后码组的最小码距为 d0=2,故没有纠错码能力。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信道编码的任务 当调制好的信号在信道里进行传输的时候,必然要收到信道的影响。信道的 影响可以分成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是信道本身对信号产生的衰落:由于信道 本身频率响应特性不理想,造成对信号的破坏:第二是信道中的各种噪声,如背 景噪声,脉冲噪声等等,这些噪声叠加在信号上面,改变信号的幅度、相位和频 率,使信号在解调时产生错误:第三,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反射,折射或沿 不同路径传播从而带来的叠加效应,即通常所说的多径效应,这会带来时问上前 后信号互相干扰。总而言之,这三种影响都会导致在接收端信号解调的错误,使 系统的误码率大大增加。 因此在一个实用的通信系统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纠正错误,提高系统 的误码率性能。信道编码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信道编码的任务就是,在发 送端以可控的方式在信号中加入一定的冗余度,而在接收端这些冗余度可以用来 检测并纠正信号通过信道后产生的错误。当然,冗余度的加入降低了系统的工作 效率,但是和系统误码率的降低(即信号更加正确地传送)相比,这些代价是可以 接受的。 2.通信系统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差错控制方式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反馈纠错”,另一类称为“前向 纠错”。在这两类基础上又派生出一种称为“混合纠错”。 2.1 反馈纠错 这种方式在是发信端采用某种能发现一定程度传输差错的简单编码方法对
现错码的能力是十分强的,它的编码效率当然比奇偶监督码要低。 3.3 循环码(CRC) 3.3.1 循环码是一种重要的线性码,它有三个主要数学特征: (1).循环码具有循环性,即循环码中任一码组循环一位(将最右端的码移
至左端)以后,仍为该码中的一个码组。 (2).循环码组中任两个码组之和(模 2)必定为该码组集合中的一个码组。 (3).循环码每个码组中,各码元之间还存在一个循环依赖关系,b 代表码
表3-1
1010
001
信息
监督
3.4 卷积码(Convolution Codes) 卷积码是一种非分组编码,适用于前向纠错法。在许多实际情况下,卷积码的
性能常优于分组式编码。 卷积编码是将信息序列以 k 个码元分段,通过编码器输出长为 n 的一个码段。
卷积码的监督码元并不实行分组监督,每一个监督码元都要对前后的信息单元起 监督作用,整个编解码过程也是一环扣一环,连锁地进行下去。卷积编码后的 n 个码元不仅与本段的信息元有关,而且也与其前 N-1 段信息有关,故也称连环码, 编码过程中互相关联的码元个数为 nN。卷积编码的结构是:“信息码元、监督码 元、信息码元、监督码元”。在解码过程中,首先将接收到的信息码与监督码分 离,由接收到的信息码再生监督码,这个过程与编码器相同;再将此再生监督码与 接收到的监督码比较,判断有无差错,并纠正这些差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