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图
有机分子模型图例

有机分子模型图例
(105) D-(+)-阿洛糖 D-(-)-allose
(106) D-(+)-阿卓糖 D-(-)-altrose
有机分子模型图例
(107) D-(+)- 葡萄糖 D-(+)-glucose
(108) D-(+)-甘露糖 D-(+)-mannose
有机分子模型图例
(109) D-(+)-塔罗糖 D-(+)-talose
(40)环己酮肟
(41)溴化乙基镁 (42)三甲基氯硅烷 (43)甲苯
(44)二甲苯
(45)三甲苯
(46)异丙苯
(47)萘
(48)蒽
(49)菲
(50)芘
(51)苯酚
(52)2-萘酚
(53)硝基苯
(54)三硝基苯酚
(55) 苯磺酸
(56)苯磺酰氯
(57)苯甲酸
(58)阿斯匹林
(59)甲酸
(60)乙酸
有机分子模型图例
有机分子模型图例
(39) 环己酮 cyclohexanone
(40) 环己酮肟 cyclohexanone-oxime
有机分子模型图例
(41)溴化乙基镁 ethylmagnesium bromide
(42) 三甲基氯硅烷 trimethylsilane chloride
有机分子模型图例
(43)甲苯tolune
有机分子模型图例
(31)频哪醇pinacol
(32)频哪酮pinanone
有机分子模型图例
(33)甲醛 methanal
(34)乙醛 ethanal
有机分子模型图例
(35)苯乙醛 phenylethanal
休克尔轨道法的分子图

休克尔轨道法的分子图一、化学家休克尔E.Erich Armand Arthur Josephckel (1896~)联邦德国物理化学家。
1896年8月9日生于柏林夏洛腾堡。
1914年入格丁根大学攻读物理。
曾中断学习,在格丁根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研究空气动力学。
1918年重新攻读数学和物理,1921年在P.德拜的指导下获博士学位。
他在格丁根大学工作两年,曾任物理学家M.玻恩的助手。
1922年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再度与德拜合作,任讲师。
1930年在斯图加特工业大学任教。
1937年任马尔堡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休克尔主要从事结构化学和电化学方面的研究。
他1923年和德拜一起提出强电解质溶液理论,推导出强电解质当量电导的数学表达式。
1931年提出了一种分子轨道的近似计算法即休克尔分子轨道法(HMO 法),主要用于π电子体系。
他在30年代还对芳香烃的电子特性在理论上作出了解释,并总结出:环状共轭多烯化合物中π电子数符合4n+2(n为1,2或3)者,具有芳香性。
二、休克尔分子轨道法(HMO法)的来源分子轨道理论在处理分子时,并不引进明显的价键结构的概念。
它强调分子的整体性,认为分子中的原子是按一定的空间配置排列起来的,然后电子逐个加到由原子实和其余电子组成的“有效”势场中,构成了分子。
并将分子中单个电子的状态函数称为分子轨道,用波函数ψ(x,y,z)来描述。
每个分子轨道ψi都有一个确定的能值Ei 与之相对应,Ei近似地等于处在这轨道上的电子的电离能的负值,当有一个电子进占ψi 分子轨道时,分子就获得Ei的能量。
分子轨道是按能量高低依次排列的。
参与组合的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则将按能量最低原理、鲍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进占分子轨道。
根据电子在分子轨道上的分布情况,可以计算分子的总能量。
π键实际上是持有电子的围绕参与组合的原子实的π分子轨道。
1931年,休克尔提出了一种计算π分子轨道及其能值的简单方法,称为休克尔分子轨道法(即HMO 法)。
分子结构图

1、盐酸醋丁洛尔(Acebutolol Hydrochloride)化学名:N-[3-乙酰基-4-[2羟基-3-[(1-甲基乙基)氨基]丙氧基]苯基]丁酰胺盐酸盐;英文名:N-[3-Acetyl-4-[2-hydroxy-3-[(l-methylethyl)amino]Propoxy ]phenyl ]butanamide hydrochloride分子式:C18H28N2O4·HCl分子量:371.891\对丁酰胺基苯酚3\对丁酰胺基苯乙酮5\2-羟基-5-丁酰胺基苯乙酮8\2-环氧乙基甲氧基-5-丁酰胺基-苯乙酮10\醋丁洛尔2、醋谷胺铝(Aceglutamide Aluminum)化学名:N2-乙酰-L-谷氨酰胺四羟基三铝英文名:N2-Acetyl-L-glutamine aluminium complcx分子式:C35H59Al3N10O24分子量:1084.861\N-乙酰谷酰胺3、阿克他利(Actarit)化学名:4-乙酰胺基苯乙酸英文名:4-(Acetylamino)benzeneacetic acid 分子式:C10H11NO3分子量:193.211\4-氨基苯乙酸2\4-氨基苯乙酸乙酯3\4-乙酰胺基苯乙酸乙酯4\4-乙酰胺基苯乙酸,阿克他利4、阿昔洛韦(Acyclovir)化学名:2-氨基1,9-二氢-9-[(2-羟基乙氧基)甲基]-6H-嘌呤-6-酮英文名:2-amino-l,9-dihydro-9-[(2-hydroxyethoxy)methyl]-6H-purin-6-one 分子式:C8H11N5O3分子量:225.21\鸟嘌呤3\9-(2-苯甲酰氧基乙氧基甲基) 鸟嘌呤4\阿昔洛韦阿苯达唑(Albendazole)化学名:[5-(丙硫基)-l H-2-苯并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英文名:[5-(propylthio)-l H-benzimidazol-2-yl]carbamic acid methyl ester 分子式:C12H15O2S分子量:265.341\3-氯-6-硝基乙酰苯胺3\2-硝基-5-丙硫基苯胺4\4-丙硫基-邻苯二胺5\2-氨基-5-丙硫基苯并咪唑===================================6、阿拉普拉(Alacepril)化学名:(S)-N-[l-[3-(乙酰硫基)-2-甲基丙酰]-L-脯氨酰]-L-苯丙氨酸英文名:(S)N-[l-[3-(Acetylthio)-2-methyl-l-oxopropyl]-L-prolyl]-L-phenylalanine 分子式:C20H26N2O5S分子量:406.501\l-(D-3-乙酰硫基-2-甲基丙酰)-L-脯氨酸2\L-苯丙氨酸-叔丁酯盐酸盐4\l-(D-3-乙酰硫基-2-甲基丙酰)-L-脯氨酰-L-苯丙氨酸-叔丁酯6\阿拉普拉7、阿氯芬酸(Alclofenac)化学名:3-氯-4-(2-丙烯氧)苯乙酸英文名:3-Chloro-4-(2-propenyloxy)benzeneacetic acid分子式:C11H11O3Cl分子量:2261\邻氯苯酚3\邻氯烯丙氧苯5\2-氯-4-氯甲基-烯丙氧苯6\3-氯-4-烯丙氧苯乙腈7\3-氯-4-(2-丙烯氧)苯乙酸,阿氯芬酸8、阿法骨化醇(Alfacalcidol)化学名:(1α,3β,5Z,7E)-9,10-并环胆甾-5,7,10(19)三烯-1,3-二醇英文名:(1α,3β,5Z,7E)-9,10-Secocholesta-5,7,10(19)-triene-1,3-diol分子式:C27H44O2分子量:400641\胆固醇2\ 3β-羟基-5α-胆甾烷-6-酮3\ 6-亚乙二氧基-5α-胆甾烷-3β-醇4\ 6-亚乙二氧基-胆甾烷-3 –酮4\\ 2α-溴-6-亚乙二氧基-胆甾烷-3-酮5\ 6-亚乙二氧基-l-胆甾烯-3-酮6\6-亚乙二氧基-lα ,2α–环氧胆甾烷-3-酮7\6,6-亚乙二氧基-胆甾烷-lα ,3(α,β)-双醇8\5α-胆甾烷-6-酮-lα,3(α,β)-双醇8\5α-胆甾烷-lα,3(α,β)-二乙酰氧-6-酮9\5α-胆甾烷-lα,3β-二乙酰氧-6-醇10\ lα,3β-二乙酰氧胆固醇10\\lα,3β-二乙酰氧-7-溴-胆固醇11\ lα,3β-二乙酰氧-胆甾-5,7-二烯12\ lα,3β-二乙酰氧-前维生素D313 lα,3β-二乙酰氧-维生素D314\ lα-羟维生素D39、阿明洛芬(Alminoprofen)化学名:2-[对-(2-甲基烯丙基)-氨基苯基]丙酸;α-甲基-4-[(2-甲基-2-丙烯基)氨基]苯乙酸英文名:α-Methyl-4-[(2-methyl-2-propenyl)amino]benzeneacetic acid分子式:C13H17NO2分子量:219.291\2-(对硝基苯基)丙酸甲酯2\2-(对氨基苯基)丙酸甲酯4\2-[对(2-甲基烯丙基)氨基苯基]丙酸甲酯盐酸盐5\阿明洛芬10阿普唑仑(Alprazolam)化学名:8-氯-l-甲基-6-苯基-4H-[1,2,4]三唑并[4,3-α][1,4]苯并二氮杂草英文名:8-Chloro-l-methyl-6-phenyl-4H-[1,2,4]triazolo[4,3-α][1,4]benzodiazepine 分子式:C17H13ClN4分子量:308.771\ (2-氨基础理论-氯苯基)-苯甲酮2\ 甘氨酸乙酯盐酸盐3\7-氯-5-苯基-2-氧代-2,3-二氢-l H-1,4苯并二氨杂卓5\7-氯-5-苯基-2-硫代-2,3-二氢-l H-1,4苯并二氮杂卓7\ 2-(2-乙酰肼基)-7-氯-5-苯基-3 H-1,4苯并二氮杂卓8\阿普唑仑11盐酸阿普洛尔(Alprenolo Hydrochloride)化学名:1-[(1-甲基乙基)氨基]-3-[2-(2-丙烯基)苯氧基]-2-丙醇盐酸盐英文名:1-[(1-Methylethyl)amino]-3-[2-(2-propenyl)phenoxy]-2-propanol hydrochloride 分子式:C15H23O2N·HCl分子量:285.821\ 2-丙烯苯酚2\ 表氯醇3\ 1-(邻丙烯苯氧)-2,3-环氧丙烷5\1-(邻丙烯苯氧)-2-羟-3-异丙氨-丙烷,阿普洛尔12盐酸氨溴索(Ambroxol Hydrochloride)化学名:4-[[(2-氨基-3,5-二溴苯基)甲基]氨基]环已醇盐酸盐英文名:4-[[(2-Amino-3,5-dibromophenyl)methyl]amino]cyclohexanol hydrochloride 分子式:C13H18Br2N2O·HCl分子量:414.571\ 2-氨基-3,5-二溴-N-(羟基环已基)苯甲酰胺2\ 4-(2-氨基-3,5-二溴苄胺基)-环已醇3\ 盐酸氨溴索13氨芬酸钠(Amfenac Sodium)化学名:2-氨基-3-苯甲酰苯乙酸钠二水合物英文名:2-Amino-3-benzoylbenzeneacetic acid sadinmsalt dihydrate 分子式:C15H2NO3Na·2H2O分子量:277.181\ 1-氨基-1,3-二氢吲哚-2-酮2\苯基丙酮3\1-(2-甲基苯亚乙基亚氨基)1,3-二氢吲哚-2-酮4\ 2-(2-甲基-3-苯基吲哚-7-基)乙酸乙酯5\ 2-乙酰胺基-3-苯甲酰苯乙酸乙酯6\ 7-苯甲酰1,3-二氢吲哚-2-酮7\ 2-氨基-3-苯酰苯乙酸8\氨芬酸钠14苯磺酸氨氨地平(Amlodipine Besilate)化学名:(±)-2-(2-氨基乙氧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6-甲基-3,5-吡啶二羧酸-3-乙酯-5-甲酯苯磺酸盐英文名:(±)-2-[(2-Aminoethoxy)methyl]-4-(2-chlorophenyl)-1,4-dihydro-6-methyl-3,5-pyridinedicarboxy lic acid-3-ethyl-5-methylester Benzenesulfonate分子式:C20H25ClN2O5·C6H5SO3H分子量:567.061、2-氯苯甲醛2、乙酰乙酸甲酯3、2-(2-氯苄叉基)乙酰乙酸甲酯4、4-氯-3-氧代丁酸乙酯,氯乙酰乙酸乙酯5、2-叠氮乙醇6、2-叠氮乙氧基乙酰乙酸乙酯7、2-[(2-叠氮乙氧基)甲基]-4-(2-氯苯基)-3-乙氧羰基-5-甲氧羰基-6-甲基-1,4二氢吡啶氨氯地平15盐酸氨磺洛尔(Amosulalol Hydrochloride)化学名:5-(±)-5-[1-羟基-2-[[2-(2-甲氧基苯氧基)乙基]氨基]乙基]-2-甲基苯磺酰胺盐酸盐英文名:5-(±)-5-[1-Hydroxy-2-[[2-(2-methoxyphenoxy)ethyl]amino]ethyl]-2-methylbenzenesalfonamide hydrochloride分子式:C18H24N2O5S·HCl分子量:416.931\ 5-溴乙酰-2-甲基苯磺酰胺2\ N-[2(2-甲氧基)苯氧基乙基]苄胺3\ 5-[N-苯甲基-N-[[2-(2-甲氧基)苯氧基]乙基]氨基]乙酰-2-甲基苯磺酰胺4\ 5-[1-羟基-2-[[N-苯甲基-N-2-(2-甲氧基)苯氧基乙基]氨基]乙基]-2-甲基苯磺酰胺5\5-[1-羟基-2-[[2-(2-甲氧基苯氧基)乙基]氨基]乙基]-2-甲基苯磺酰胺盐酸盐,盐酸氨磺洛尔16阿莫西林(Amoxicillin)化学名:[2S-[2α,5α,6β(S﹡)]]-6-[[氨基(4-羟苯基)乙酰基]氨基]-3,3-二甲基-7-氧代-4-硫-1-氮杂二环[3,2,0]庚烷-2-羧酸英文名:[2S-[2α,5α,6β(S ﹡)]]-6-[[Amino(4-hydroxyphenyl)acetyl]amino]-3,3-dimethyl-7-oxo-4-thia-1-azabicyclo[3,2,0]h eptane-2-carboxylic acid分子式:C16H19N3O5·3H2O分子量:419.411\ ( ±)苄氧甲酰氨-4-羟苯乙酸2\ (-)苄氧甲酰氨-对羟苯乙酸3\ 6-氨基-青霉烷酸4\6-[(-)-苄氧甲酰氨-对羟基苯乙酰胺]青霉烷酸5\ 阿莫西林17氨苄西林(Ampicillin)化学名:[2S-[2α,5α,6β(S﹡)]]-6-[(氨基苯乙酰)氨基]-3,3-二甲基7-氧代-4-硫杂-1-氮杂二环[3,2,0]庚烷-2-羧酸英文名:[2S-[2α,5α,6β(S ﹡)]]-6-[(Aminophenylacetyl)amino]-3,3-dimethyl-7-oxo-4-thia-1-azabicyclo[3,2,0]heptane-2-car boxylic acid分子式:C16H19N3O4S分子量:.349.421\D(-)-α-氨基-α-苯乙酸2\ 氯甲酸苄酯3\ D(-)-苄氧基甲酰氨基-α-苯乙酸4\ 氯甲酸乙酯5\[3]和[4]的混合酸无水物6\ 6-氨基青霉烷酸7\ 6-[D(-)-α-(苄氧基甲酰氨基)苯乙酰氨]青霉烷酸8\氨苄西林18、氨力农(Amrinone)化学名:5-氨基-(3,4′-双吡啶)-6(1H)-酮英文名:5-Amino-(3,4′-bipyridin)-6(1H)-one 分子式:C10H9N3O分子量:187.201\ 4-甲基吡啶2\ 2-(4-吡啶基)-3-二甲胺基丙烯醛3\ 氰基乙酰胺4\ 3-氰基-5-(-4-吡啶基)-2(1H)-吡啶酮5\ 3-氨甲酰基-5-(-4-吡啶基)-2(1H)-吡啶酮19\阿加曲班(Argatroban)化学名:1-[5-[(氨基亚氨基甲基)氨基]-1-氧代-2[[(1,2,3,4四氢-3-甲基-8-喹啉基)磺酰]氨基]戊基]-4-甲基-2-哌啶羧酸英文名:1-[5-[(Aminoiminomethyl)amino]-1-oxo-2-[[(1,2,3,4-tetrahydro-3-methyl-8-quinolinyl)sulfonyl]a mino]pentyl]-4-methyl-2-piperidinecarboxylic acid分子式:C23H36N6O5S分子量:508.6420盐酸阿罗洛尔(Arotinolol Hydrochloride)化学名:(±)-5-[2-[[3-[(1,1-二甲基乙基)氨基]-2-羟基丙基]硫]-4-噻唑基]-2-噻吩酰胺盐酸盐英文名:(±)-5-[2-[[3-[(1,1-Dimethylethyl)amino]-2-hydroxypropyl]thio]-4-thiazolyl]-2-thiophenecarboxa mide hydrochloride分子式:C15H21N3O2S3·HCl分子量:.408.11\ 5-乙酰基噻吩-2-羧酸2\ 5-乙酰噻吩-2-甲酰氨3\ 5-溴乙酰噻吩-2-甲酰氨4\ 二硫代氨基甲酸铵5\ 5-(2-巯基4-噻唑基)-2-噻吩甲酰氨7\ 5-[2-(3’-叔丁基氨基-2’-羟基丙基硫)-4-噻唑基]-2-噻吩甲酰氨8\ 盐酸阿罗洛尔21阿司咪唑(Astemizole)化学名:1-[(4-氟苯基)甲基]-N-[1-[2-(4-甲氧苯基)乙基]-4-哌啶基]-1H-2-苯并唑咪基胺英文名:1-[(4-Fluorophenyl)methyl] -N-[1-[2-(4-methoxyphenyl)ethyl]-4-piperidinyl] -1H-benzimidazol-2-amine分子式:C28H31FN4O分子量:.458.251\ 1-异硫氰基-2-硝基苯酯2\ 4-氨基-1-哌啶甲酸乙酯3\ N-(2-硝基苯基)-N’-(1-乙氧甲酰-4-哌啶基)硫脲4\ N-(2-氨基苯基)-N’-(1-乙氧甲酰-4-哌啶基)硫脲5\ 2-(1-乙氧甲酰-4-哌啶基氨基)苯并咪唑6\ 4-氟苄基氯7\1-(4-氟苄基)-2-(1-乙氧甲酰-4-哌啶基氨基)苯并咪唑8\1-(4-氟苄基)-2-(4-哌啶基氨基)苯并咪唑9\甲磺酸对甲氧苯基乙酯10 阿司咪唑22阿替洛尔(Atenolol)化学名:4[2-羟基-3-[(1-甲基乙基)氨基]丙氧基]苯乙酰胺英文名:4-[2-Hydroxy-3-[(1-methylethyl)amino]propoxy]benzeneacetamide 分子式:C14H22N2O3分子量:266.341\ 2-(4-环氧乙烷基甲氧苯基)-乙酰胺2\ 异丙胺3\1-对氨基甲酰甲基苯氧基-3-异丙胺基-2-丙醇,阿替洛尔23盐酸阿扎司琼(Azasetron Hydrochloride)化学名:(±)-N-1-氮杂二环[2,2,2]-3-辛基-6-氯-3,4-二氢-4-甲基-3-氧代-2H-1,4-苯并噁嗪-8-甲酰胺盐酸盐英文名:(±)-N-1-Azabicyclo[2,2,2]oct-3-yl-6-chloro-3,4-dihydro-4-methyl-3-oxo-2H-1,4-benzoxazine-8-carb oxamide hydrochloride分子式:C17H20ClN3O3·HCl分子量:368.281\ 5-氯-2-羟基苯甲酸甲酯2\ 5-氯-2-羟基-3-硝基苯甲酸甲酯3\ 5-氯-2-羟基-3-氨基苯甲酸甲酯5\氯乙酰氯6\ 6-氯-4-甲基-3-氧代-3,4-二氢-2H-1,4-苯并噁嗪-8-甲酸甲酯7\ 6-氯-4-甲基-3-氧代-3,4-二氢-2H-1,4-苯并噁嗪-8-甲酸8\ 6-氯-4-甲基-3-氧代-3,4-二氢-2H-1,4-苯并噁嗪-8-甲酰氯9\ 1-氮杂-3-二环[2,2,2]辛基胺10\ 盐酸阿扎司琼24盐酸氮卓斯丁(Azelastine Hydrochloride)化学名:4-[(4-氯苯基)甲基]-2-(六氢-1-甲基-1H-4-氮杂卓基)-1(2H)-酞嗪酮盐酸盐英文名:4-[(4-Chlorophenyl)methyl]-2-(hexahydro-1-methyl-1H-azepin-4-yl)-1(2H)-phthalazinonehydroc hloride分子式:C22H25N3Cl2O分子量:418.371、2-4氯苯乙酰酰基苯甲酸2、硫酸肼3、4-(4-氯苄基)-1(2H)-酞嗪酮2-(2-氯乙基)-N-甲基吡咯烷盐酸盐5、4-(4-氯苄基)-2[N-甲基全氢化氮杂卓基-(4)-]-1(2H)-酞嗪酮6、4-(4-氯苄基)-2-[N-甲基全氢化氮杂卓基-(4)-]-1-(2H)酞嗪酮盐酸盐,盐酸氮卓斯丁25奥(Azulene)化学名:环戊二烯并环庚三烯英文名:Cyclopentacycloheptene 分子式:C10H8分子量:128.161\ 1,6-己二酸2\ 6-羰基-壬二酸3\ 5-(2-乙酰基-1-环戊烯基)-戊酸4\ 2,3,5,6,7,8-六氢-1H–奥-4-酮5\ 八氢,奥-4-酮6\ 十氢奥-4-醇7\奥26盐酸巴氨西林(Bacampicillin Hydrochloride)化学名:[2S-[2α,5α,6β(S﹡)]]-6-[(氨基苯基乙酰)氨基]-3,3-二甲基-7-氧代4-硫杂-1-氮杂二环[3,2,0]庚烷-2-羧酸-1-[(乙氧羰基)氧基]乙酯盐酸盐英文名:[2S-[2α,5α,6β(S﹡)]]-6-[(Aminophenylacetyl)amino]-3,3-dimethyl-7-oxo-4-thia-1-azabicyclo[3,2,0]heptane-2-car boxylic acid 1-[(ethoxycarbonyl)oxy]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分子式:C21H27N3O7S·HCl分子量:502.001\ 碳酸-1-氯乙酯乙酯3\碳酸-1-溴乙酯乙酯4\ 6-[(氨基苯基乙酰)氨基]-3,3-二甲基7-氧代号-硫杂志-氮杂二环[3,2,0]庚烷-2-羧酸5\ 乙酰乙酸甲酯6\ 6-[2-(甲氧羰基)-1-甲基乙烯基氨基苯基(乙酰)氨基]-3,3-二甲基-7-氧代-4-硫杂-1-氮杂二环[3,2,0]庚烷-2-羧酸7\ 盐酸巴氨西林27巴氯芬(Baclofen)化学名:β-(氨甲基)-4-氯苯丙酸英文名:β-(Aminomethyl)-4-chlorobenzenepropanoic acid分子式:C10H12ClNO2分子量:213.661\ 对氯肉桂酸乙酯2\ 硝基甲烷3\ β-硝甲基4-氯苯丙酸乙酯4\ 4-(对氯苯)-2-吡咯烷酮28苄达酸(Bendazac)化学名:[(1-苄基-1H-3-吲唑基)氧基]乙酸英文名:[(1-Phenylmethyl) -1H-indazol-3-yl]-oxy]-acetic acid 分子式:C16H14H2O3分子量:282.301\ 1-苄基-1H-3-吲唑醇钠2\ 氯乙晴3\ 1-苄-3-吲唑-氧乙腈4\ 苄达酸29盐酸苄丝肼(Benserazide Hydrochloride)化学名:DL-丝氨酸-2-[(2,3,4-三羟苯基)甲基]酰肼盐酸盐英文名:DL-Serine-2-[(2,3,4-trihydroxyphenyl)methyl]-hydrazidc hydrochloride 分子式:C10H15N3O5·HCL分子量:293.711\ DL-丝氨酰肼盐酸盐2\ 2,3,4-三羟苯甲醛3\ DL-丝氨酰-2-(2,3,4-三羟基亚苄基)酰肼盐酸盐4\ 盐酸苄丝肼30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化学名:(3,5-二溴-4-羟基苯基)-(2-乙基-3-苯并呋喃)-甲酮英文名:(3,5-Dibromo-4-hydroxyphenyl)(2-ethyl-3-benzofuranyl)methanone 分子式:C17H12Br2O3分子量:424.091\ 水杨醛2\ 一氯丙酮3\2-乙酰苯并呋喃4\ 水合肼5\ 2-乙基苯并呋喃6\ 对甲氧基苯甲酰氯7\ 2-乙基3-茴香酰-苯井呋喃8\ 吡啶盐酸盐9\2-乙基地-3-(对-羟-苯甲酰)-苯并呋喃10\ 苯溴马隆31二丙酸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化学名:(11β,16β)-9-氟-11,17,21-三羟-16-甲基-孕甾-1,4-二烯-3,20-双酮-17,21-二丙酸酯英文名:(11β,16β)-9-Fluoro-11,17,21-trihydroxy-16-methylpregna-1,4-diene-3,20-dione-17,21-dipropionate分子式:C28H37FO7分子量:504.591\ 9α-氟-11β,17α,21-三羟基-16β-甲基-5α-孕甾烷-3,20-二酮-21-乙酸酯3\ 11β三甲基硅烷氧基-9α-氟-17α,21-二羟基-16β-甲基-5α-孕甾烷-3,20-二酮-21-乙酸酯4\ 11β三甲基硅烷氧基-9α-氟-17α,21-二羟基-16β-甲基-5α-孕甾烷-3,20-二酮5\ 丙酸酐6\对甲苯磺酸7\11β三甲基硅烷氧基-9α-氟-17α,21-二羟基-16β-甲基-5α-孕甾烷-3,20-二酮-17,21-二丙酸酯8\ 2,3-二氯-5,6-二腈-苯醌(DDQ)9\ 11β三甲基硅烷氧-17α,21-二羟基-基-9α-氟-16β-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17,21-二丙酸酯10\ 9α-氟-11β,17α,21-三羟基-16β-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17,21-二丙酸酯, 二丙酸倍他米松32倍他米松磷酸钠(Bet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化学名:9α-氟-11β,17α,21-三羟基-16β-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21-(二氢磷酸酯)二钠盐英文名:(11β,16β)-9-Fluoro-11,17,21-trihydroxy-16-methylpregna-1,4-diene-3,20-dione-21-(dihydrogenph osphate)disodium salt分子式:C22H29FNaO8P分子量:494.431\ 3α-乙酰氧基-16-孕甾烯-11,20-二酮3\ 3α-乙酰氧基-16α,17α-亚甲偶氮孕甾-11,20-二酮4\ 3α-乙酰氧基-16-甲基-16-孕甾烯- 11,20-二酮6\ 16α,17α-环氧-3α-羟基-16β-甲基孕甾-11,20-二酮7\ 3α,17α-二羟基-16β-甲基孕甾- 11,20-二酮8\ 21-溴-3α,17α-二羟基-16β-甲基孕甾- 11,20-二酮10\ 3α,17α-21-三羟基-16β-甲基孕甾- 11,20-二酮-21-乙酸酯11\N-溴琥珀酰亚胺12\ 17α,21-二羟基-16β-甲基孕甾- 3,11,20-三酮-21-乙酸酯13\ 4-溴-17α,21-二羟基-16β-甲基孕甾-3, 11,20-三酮-21乙酸酯14\ 盐酸氨基脲15\ 17α,21-二羟基-16β-甲基-4-孕甾烯- 3,11,20-三酮-21-乙酸酯的-3-缩氨基脲16\ 17α,21-二羟基-16β-甲基-4-孕甾烯- 3,11,20-三酮-21-乙酸酯17\ 17α,21-二羟基-16β-甲基-4-孕甾烯- 3,11,20-三酮-21-乙酸酯的-3,20-二缩氨基脲19\11β,17α,21-三羟基-16β-甲基-4-孕甾烯- 3,,20-二酮的-3,20-二缩氨基脲20\ 11β,17α,21-三羟基-16β-甲基-4-孕甾烯- 3,20-二酮21\ 乙酐22\ 11β,17α,21-三羟基-16β-甲基-4-孕甾烯- 3,,20-二酮-21-乙酸酯23\ 甲磺酰氯24\ 17α,21-三羟基-16β-甲基-4,9(11)-孕甾二烯- 3,,20-二酮-21-乙酸酯25\ 9α-溴-11β,17α,21-三羟基-16β-甲基-4-孕甾烯- 3, 20-二酮-21-乙酸酯27\ 9β,11β-环氧- 17α,21-二羟基-16β-甲基-4-孕甾烯- 3, 20-二酮-21-乙酸酯28\ 9α-氟-11β,17α,21-三羟基-16β-甲基-4-孕甾烯- 3, 20-二酮-21-乙酸酯30\9α-氟-11β,17α,21-三羟基-16β-甲基-1,4-孕甾二烯- 3, 20-二酮-21-乙酸酯31\倍他米松32\ 9α-氟-11β,17α,21-三羟基-16β-甲基-4-孕甾烯- 3, 20-二酮-21-甲磺酸酯33\ 9α-氟-16β-甲基-11β,17α–二羟基- 3, 20-二氧代-21-碘-1,4-孕甾二烯34\ 9α-氟-16β-甲基11β,17α,21-三羟基- 3, 20-二氧代1,4-孕甾二烯-21-磷酸二氢酯35\倍他米松磷酸钠33\盐酸贝凡洛尔(Bevantolol Hydrochloride)化学名:1-[[2-(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胺基]-3-(3-甲苯氧基)-2-丙醇盐酸盐英文名:1-[[2-(3,4-Dimethoxyphenyl)ethyl]amino]-3-(3-methylphenoxy)-2-propanol hydrochloride分子式:C20H27NO4·HCl分子量:381.901\ 3-甲基苯酚2\ 氯甲基环氧乙烷3\ 3-甲苯氧基环氧乙烷4\2-(3,4-二甲氧苯基)乙胺5\盐酸贝凡洛尔34\盐酸溴己新(Bromhexine Hydrochloride)化学名:2-氨基-3,5二溴-N-环已基- N-甲基苯甲铵盐酸盐英文名:2-Amino-3,5-dibromo-N-cyclohexyl-N-methylbenzenemethanamine hydrochloride 分子式:C14H21N2Br2Cl分子量:412.631\ 2-硝基溴苄2\ N-甲基环已胺3\ N-(2-硝基苄)- N-甲基环已胺5\ N-(2-氨基苄)- N-甲基环已胺6\盐酸溴已新35\溴哌利多(Bromperidol)化学名:4[4-(4-溴苯基)-4羟基-1-哌啶基]-1-(4-氟苯基)-1-丁酮英文名:4[4-(4-Bromophenyl)-4-hydroxy-1-piperidinyl]-1-(-4-fluorophenyl)-1-butanone 分子式:C21H23BrFNO2分子量:420.331\4-溴苯基溴化镁2\ 1-(乙氧羰基)-4-氧代哌啶3\ 1-(乙氧羰基)-4-羟基-4-(4-溴苯基)哌啶4\ 4-羟基-4-(4-溴苯基)哌啶5\ 1-(4-氯丁酰)-4氟苯6\ 溴哌利多36\溴替唑仑(Brotizolam)化学名:2-溴-4-(2-氯苯基)-9-甲基-6H-噻嗯并-[3,2-f ]-[1,2,4]-三唑并-[4,3-α]-[1,4]-二氮杂卓英文名:2-Bromo-4-(2-chlorophenyl)-9-methyl-6H-thieno-[3,2-f ]-[1,2,4]-triazolo-[4,3-α]-[1,4]-diazepine 分子式:C22H19Br分子量:363.311\ 7-溴-5-(2-氯苯基)-1,3-二氢噻嗯-[2,3-e]-1,4-二氮杂卓-2-酮2\ 7-溴-5-(2-氯苯基)-1,3-二氢-[2,3-e]-噻嗯-1,4-二氮杂卓-2-硫酮3\ 7-溴-5-(2-氯苯基)-2-肼基-1,3-二氢-[2,3-e]- 噻嗯-1,4-二氮杂卓4\ 正乙酸二乙酯5\溴替唑仑37富马酸溴长春胺(Brovincamine Fumarate)化学名:(3α,14β,16α)-11-溴-14,15-二氢-14-羟基象牙烯宁-14-羧酸甲酯富马酸盐英文名:(3α,14β,16α)-11-Bromo-14-15-dihydro-14-hydroxyeburnamenine-14-carboxylic acid methylester fumarate分子式:C21H25BrN2O3·C4H4O4分子量:549.351\ (3α,14β,16α)-长春胺2\溴长春胺38布地奈德(Budesonide)化学名:(11β,16α)-16,17-[亚丁基双(氧)]-11,21-二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英文名:(11β,16α)-16,17-[Butylidenebis(oxy)]-11,21-dihydroxypregna-1,4-diene-3,20-dione分子式:C25H34O6分子量:430.551\ 16α-羟基泼尼松龙2\布地奈德39\盐酸布那唑嗪(Bunazosin Hydrochloride)化学名:1-(4-氨基-6,7-二甲氧基-2-喹唑啉基)-6-氢-4-(1-氧代丁基)-1H-1,4-二氮卓盐酸盐英文名:1-(4-Amino-6,7-dimethoxy-2-quinazolinyl)hexahydro-4-(1-oxobutyl)-1H-1,4-diazepinehydrochlo ride分子式:C19H27N5O3·HCl分子量:409.931\ 2-氯-4-氨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2\ N-甲酰高哌嗪3\ 2-(N-甲酰高哌嗪基)-4-氨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4\ 2-高哌嗪基-4-氨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盐酸盐5\ n-丁酰氯6\ 盐酸布那唑嗪40盐酸布尼洛尔(Bunitrolol Hydrochloride)化学名:2-[3-[(1,1-二甲基乙基)氨基]-2羟基丙氧基]苄腈盐酸盐英文名:2-[3-[(1,1-dimethylethyl)amino]-2-hydroxypropoxy]benzonitrile hydrochloride 分子式:C14H20ON2O2·HCl分子量:248.81\ 2-环氧乙烷甲氧基-苄腈3\盐酸布尼洛尔。
九年级化学分子的表示方法结构图

分子的定义
•分子结构图: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分子是其中的一种。
世界上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可以构成单质,也可以构成化合物。
如:氧气、氢气、C60等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水、二氧化碳等化合物也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概念的理解: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
②“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
③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物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要大量
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④“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如果不是
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这层含义上,分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问题: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分子的运动状态、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变成了共他物质的分子。
如: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只是分子间的问隔变大,这是物理变化;水通直流电.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这是化学变化。
分子的表示方法:
分子可用化学式表示:如O:既可表示氧气,也可表示1个氧分子。
•分子的构成:。
有机分子结构图

结构要求必
顺-1,4-二取代物优势构象 因为顺的限制,必一a一e
反-1,4-二取代物优势构象 因为反的限制,必一a一e
π键、某些共轭体系和氢键
乙炔CH≡CH
π键
σ键
H
H
π键
乙烯CH2=CH2
π键
H H
σ键
H
H
CH2=CH-CH=CH2
H H
H
H
H
H
CH2=CH-CH2
H H H
+
H
H
CH2=CH-Cl
H
H
H
H
H
H
H
H
H
Cl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N
H
H
N
H
H
H
H
N
H
N
H
H
H
H
H
-
H
H
H
H
从纽曼投影式转换成费歇尔投影式
b
a C c f C b d
c f
e d
SN2反应历程
Nu-
R2 c
C
d
顺-1,2-二取代物优势构象 因为顺的限制,必一a一e
反-1,2-二取代物优势构象 反式可满足两键都是稳定e
顺-1,3-二取代物优势构象 顺式可满足两键都是稳定e
反-1,3-二取代物优势构象,反式
H
-
H
H
H
H
水分子和水分子
-
H
H
+
H
H
H
+ CH2
分子图谱的构建课件

分子图谱的重要性
1
分子图谱是理解生命活动和疾病机制的基础,有 助于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方法。
2
它能够提供更全面的生物学信息,帮助科学家更 好地了解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3
分子图谱的构建对于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和 精准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图谱的构建流程
样本准备
选择适当的生物样本,进行必要的 预处理和标准化。
公平性问题
分子图谱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公平性问题,需要 关注不同人群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05 分子图谱构建案 例分析
人类基因组计划
01
启动时间:1990年
02 解目读标其:测中定包人含类的基遗因传组信的息全部DNA序列,
03
成果: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初步测序,揭示 了人类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
04
影推响动:了为生后物续医的学基领因域组的学发研展究提供了基础,
转录组学技术
转录本分析
通过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在不同组织 或条件下的转录本,分析转录本的表 达模式和变异情况。
差异表达分析
比较不同条件下的转录本表达水平, 发现差异表达的转录本,揭示基因表 达的调控机制。
蛋白质组学技术
蛋白质鉴定
利用质谱等技术,鉴定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构建蛋白质数据库。
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
01
02
03
个体化诊断
根据个体分子图谱的差异,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断 方案。
精准治疗
根据患者的分子图谱,选 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提 高治疗效果。
药物个性化推荐
基于患者的分子图谱,推 荐适合的药物和剂量,实 现精准用药。
药物研发与新药发现
药物靶点筛选
分子结构_图文.

自旋方向相同
2018年8月4日
自旋方向相反
16
高中化学竞赛培优教程 第四章
量子力学对氢分子结构的处理阐明了共价键 的本质是电性的。 由于两个氢原子的1s原子轨道互相叠加,两个 1s 都是正值,叠加后使核间的电子云密度加 大,这叫做原子轨道的重叠,在两个原子之间 出现了一个电子云密度较大的区域。 一方面降低了两核间的正电排斥,另一方面又 增强了两核对电子云密度大的区域的吸引,这 都有利于体系势能的降低,有利于形成稳定的 化学键。
自然界普遍存在对称性,原子轨道也同样。 1) 原子轨道的对称性 原子轨道在空间有一定的伸展方向,如3个p轨道 在空间分别向x、y、z三个方向伸展,可用角度 分布图表示。若将它们以x轴为对称轴旋转180, 便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2018年8月4日
高中化学竞赛培优教程 第四章
24
a . 旋转前后轨道完全不可区分,即 Y( , ) 的值 和符号均不变( px ); b .旋转前后轨道在形状上不可区分,但 Y( , ) 的符号与旋转前相反(py , pz); 前者说明该原子轨道有对称性。而后者表明原子轨 道有对称性。显然,s原子轨道属对称。 d轨道则与p轨道类似,有对称和对称之分,以x坐 标轴为对称轴时,d 2 及d 2 2 和dyz轨道为对 X X Y 称,dxy和dxz 轨道为对称。
离子键的本质就是正、负离子间的静电 吸引作用。
高中化学竞赛培优教程 第四章 7
2018年8月4日
离子键的要点
由于离子键是正负离子通过静电引力作用 相连接的,从而决定了离子键的特点是没有 方向性和饱和性。正负离子近似看作点电荷, 所以其作用不存在方向问题。没有饱和性是指 在空间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个离子可吸引尽 NaCl晶体,其化学式仅表示Na离子与Cl离子的 离子数目之比为1∶1,并不是其分子式,整个 NaCl晶体就是一个大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π66
π1010
. O ..
4 y
3
. C .
.. O .
z4
3
. N .
4 y
3
. N ..
z4
3
.. O .
. O
O.
. H2C
. CH
π34
O . .. NH2
.. Cl
. H2C
. CH
π44
F..
. CH
R
C.
O.
π3 4
O ..
.O O.
π34
. N ..
.O
B F.. .. F
电性
•石墨具有金属光泽和很好的导电性能;
•四氰基奎诺二甲烷TCNQ等类的分子能和合适的其他分子 (如四硫代富瓦烯TTF分子等)组成有机半导体或导体。 TCNQ
NC C NC C CN CN
TTF
S S
S S
颜 色
• 酚酞在碱液中变成红色是因为发生如下反应,扩大了离域范围:
HO OH HO
C O C
由苯结构可知: F1 F2 F3 F4 F5 F6 1.732 0.667 0.667 0.398
苯的分子图
5.分子图的应用
(1)分子的稳定性:键级可以反映分子中各键的相对强
弱,键长相对大小及π键成分的大小。
(2)极性:由各原子的电子密度数值及分子的几何构型对
例2: 比较NH3,N(CH3)3 ,C6H5NH2 和CH3CONH2的碱性。
解1:Cl的活泼性顺序:
氯丙烯 > 氯乙烷 > 氯乙烯
解2: 分子碱性的强弱顺序为:
N(CH3)3 > NH3 > C6H5NH2 > CH3CONH2
2.键级Pij(也称为键序) :
键连原子 i和 j 间 键的强度。
即原子i和j之间的电荷密度,用2个原子轨道系数
相乘,再乘以占据数,对所有占据轨道求和。
Pij nk cki ckj
k
其中 cki ,ckj为分子轨道 k 中相邻第i,j个原子轨道的系数。 例:求丁二烯各碳原子间的键级。 解:丁二烯相邻原子间的键级: P12 2 0.3717 0.6015 2 0.6015 0.3717 0.894 P23 2 0.6015 0.6015 2 0.3717( 0.3717 ) 0.447 P34 2 0.6015 0.3717 2 ( 0.3717 )( 0.6015 ) 0.894
( 2 )相邻原子间的键级: 1 1 2 1 1 P12 2 2 2 0 0.667 6 6 12 12 4 1 1 1 1 1 1 P23 2 2 ( ) 2 0.667 6 6 12 12 4 4 1 1 1 2 P34 2 2( )( ) 0.667 6 6 12 12 1 1 2 1 P45 2 2( )( ) 0.667 6 6 12 12 1 1 1 1 1 1 P56 2 2( ) 2( )( ) 0.667 6 6 12 12 4 4 1 1 2 1 P16 2 2 0.667 6 6 12 12
★影响分子的性质:
•电性:离域π 键的形成增加物质的电导性能; •颜色:离域π 键的形成,增大π 电子的活动范围,使体系能量降低,能 级间隔变小,其光谱由σ 键的紫外光区移至离域π 键的可见光区。 •酸碱性:苯酚和羧酸电离后,酸根形成离域π 键而稳定存在,显酸性。 苯胺、酰胺已形成离域π 键不易电离,呈弱碱性。 •化学反应性:芳香性,游离基的稳定性,丁二烯类的1,4加成反应性等 都和离域π 键有关。
称性,估计分子极性。
(3)静态化学活性:
① 亲电子基团在电荷密度最大处发生反应;
② 自由基在自由价最大处发生反应; ③ 亲核基团在电荷密度最小处发生反应; ④ 若电荷密度相等,各种基团均在自由价最大处发生反应;
例:由丁二烯分子图,推断丁二烯的性质
四、 离域π 键和分子性质
1. 离域π 键的形成条件
三、分子图
注有电荷密度、原子间的键级、原子 的自由价的分子结构式称为分子图。
1. 电荷密度qi (也称为电子集居数): 第 i个原子上出现的电子数, 它等于离域电 子在第 i个碳原子附近出现的几率:
qi nk c
k
2 ki
cki 为分子轨道 k 中第i个原子轨 式中 nk 代表在 k中的电子数, 道的组合系数。
4.分子图的标记方法
把每个原子的电荷密度写在元素符号下,原子
间π电子键级写在原子联线上,用箭头标出原
子的自由价。
0.838 0.391 0.391 0.838 0.894
H2C
0.894
CH
0.447
CH
CH2
1.000
1.000
1.000
1.000
丁二烯 分子图
例:已知苯的六个分子轨道为:
解:苯的6个电子的组态为:Ψ12,Ψ22 ,Ψ32
(1)各碳原子上的π 电荷密度: q1 2( 1 )2 2( 2 )2 1.000 6 12 q2 2( 1 )2 2( 1 )2 ( 2 1 ) 1.000 6 12 4 2 q3 2( 1 )2 2( 1 )2 ( 2 1 ) 1.000 6 12 4 q4 2( 1 )2 2( 2 )2 1.000 6 12 q5 2( 1 )2 2( 1 )2 2( 1 )2 1.000 6 12 4 q6 2( 1 )2 2( 1 )2 2( 1 )2 1.000 6 12 4
●离域π 键的表示:
离域π 键用 π
n
m
表示,n为原子数,m为电子数。
①正常大π键(n = m)p轨道数 = p电子数 ②多电子离域π键(n<m):一般O,Cl,N,S带孤 对电子如酰胺C原子sp2杂化,形成,N的 孤对电子离域化,使N原子碱性减小。
③缺电子离域π键(m<n )
●一些分子和离子形成离域π 键的情况:
3.自由价 Fi :
第 i个原子剩余成键能力的相对大小。
Fi Fmax Pij
Fmax 是碳原子 键键级和中最大者,其值为
i
3。
P
i
ij
为原子i与其邻接的原子间 键键级之和。
丁二烯各碳原子自由价:
由丁二烯结构可知: F1 F4 1.732 0.894 0.838 F2 F3 1.732 0.894 0.447 0.391
例如计算丁二烯各碳原子上电子的电荷密度。
1 0.37171 0.60152 0.60153 0.37174 2 0.60151 0.37172 0.37173 0.60154 0.6015 0.3717 0.3717 0.6015 3 0.37171 0.60152 0.60153 0.37174 4 1 2 3 4
+NaOH
C
O
COONa O
无色
红色
酸碱性
苯酚和羧酸电离出H+后,酸根
R C. O .. O
_
.
和 π78
O
.._
π34
苯胺、酰胺可接受H+形成—NH3+基团
NH2
..
O . R C. NH2
..
π78
π34
例1:比较氯丙烯(CH2=CHCH2Cl)、氯乙烯(CH2=CHCl) 和氯乙烷(CH3CH2Cl)中Cl的活泼性。
12 1 ( 2 3 5 6 ) 4 1 ( 2 3 5 6 ) 4 1 ( 21 2 3 2 4 5 6 ) 12 1 (1 2 3 4 5 6 ) 6
画出其分子图。
●离域π 键:
形成化学键的π 电子不局限于两个原子的区域,而是在 由多个原子形成的分子骨架中运动,这种由多个原子形成 的π 型化学键称为离域π键。
●形成离域π 键的条件:
① 共轭原子必须同在一个平面上,每个原子提供一个方向相 同的 P 轨道; ② π电子数小于参加成键的 P 轨道数的二倍。
2.类型
1 2 3 4 5 1 1 6 1 (1 2 3 4 5 6 ) ( 21 2 3 2 4 5 6 )
但其中只有1 ,2 填有电子,故不考虑3 4
各原子上的π 电荷密度: q1 2( 0.3717 )2 2( 0.6015 )2 1.000 q2 2( 0.6015 )2 2( 0.3717 )2 1.000 q3 2( 0.6015 )2 2( 0.3717 )2 1.000 q4 2( 0.3717 )2 2( 0.6015 )2 1.000
. O
.C . . .O
π3 4
π46
π46
[H2C
π32
CH
CH2 ]
+
+ [C(C6H5)3]
π1918
3.
共轭效应
形成离域π 键的分子,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会产生 某些特殊的变化,称为共轭效应或离域效应。
●共轭效应对分子的影响: ★影响分子的构型构象
单键缩短,双键增长,原子保持共面,单键不能自由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