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嫉妒心强怎么办
小学生嫉妒心的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成绩优秀,性格开朗,但最近一段时间,小明在课堂上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
每当看到同学取得好成绩或受到老师的表扬时,小明就会表现出不满和嫉妒的情绪,甚至在课后故意找同学麻烦。
这让小明家长和老师都非常担忧。
二、案例分析1. 嫉妒心的原因(1)家庭教育因素:小明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在各方面都能表现出色。
然而,当小明在某个方面没有达到父母期望时,父母会表现出失望和批评,使小明感到压力,从而产生嫉妒心。
(2)同伴关系因素:小明在班级中与同学关系较好,但部分同学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如学习成绩、体育能力等,使小明感到自卑和嫉妒。
(3)心理因素:小明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经历过一些挫折和失败,导致他产生自卑心理。
当看到他人成功时,他会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从而产生嫉妒心。
2. 嫉妒心的危害(1)影响人际关系:小明嫉妒心强,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影响班级和谐。
(2)影响自身发展:嫉妒心使小明无法专注于自身成长,导致他在学习、生活中无法取得更好的成绩。
(3)心理负担加重:嫉妒心使小明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指导(1)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避免给孩子过高的期望,以免给孩子带来压力。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孩子的嫉妒心理,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2. 班级教育(1)班主任要关注班级氛围,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的氛围,使学生们相互尊重、关爱。
(2)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嫉妒心理,学会调整心态。
3. 个别教育(1)针对小明的嫉妒心理,班主任可以与他进行一对一谈话,了解其内心的想法,给予关心和鼓励。
(2)组织小明参加一些团队活动,让他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培养其团队精神。
4. 心理辅导(1)邀请心理老师对小明的嫉妒心理进行辅导,帮助他调整心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2)开展心理讲座,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面对嫉妒心理时能够正确应对。
儿童嫉妒的表现与处理方法

儿童嫉妒的表现及处理措施宝宝情商我的心里有点酸——漫谈儿童嫉妒镜头一:星期天,姑姑带着1 岁的小弟弟来到刚满3 岁的佳佳家作客小弟弟可爱极了,大家都争着去逗他玩。
一开始,佳佳也挤过去亲了亲他,但不大一会儿,佳佳就有些不高兴了,大家都围着小弟弟转,没人理她了。
于是,佳佳开始大声唱歌,可是没人注意她,佳佳又跳起了在幼儿园刚学会的舞蹈,还是没人注意她。
佳佳气愤极了,一把抢过小弟弟抓在手里的玩具熊,狠狠摔在了地上。
镜头二:别的幼儿园的小朋友要来斌斌的幼儿园参观,老师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早早就开始忙着布置教室。
在经过认真的评选之后,老师从小朋友们的图画中选取四幅贴到墙上,准备让小客人们来欣赏。
课间休息时,老师发现墙上的画都被撕破了,经过调查,原来是斌斌干的。
在老师的追问下,斌斌说因为自己的画没被评上,看到贴在墙上的画就不高兴,所以就撕破了墙上的画。
佳佳和斌斌的行为是典型的嫉妒心理在作祟。
嫉妒是一种原始的情感,是人类心理中动物本能性的表现,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儿童的嫉妒是儿童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东西比自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状况的复杂情感。
儿童嫉妒的成因较为复杂,其包括儿童先天气质类型、外部教养环境、个人能力强弱等诸多因素。
生活中,儿童嫉妒的围很广,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1. 不能容忍身边亲近的大人疼爱别的孩子。
孩子最初的嫉妒总是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身边亲近的人有关,当大人们疼爱别的孩子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哭闹、反叛等,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如故意尿湿裤子,故意作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幼稚的行为,以期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2. 对获得家长、老师等表扬的其他儿童怀有敌对情绪。
当别的孩子受到了家长、老师表扬时,往往表现得不高兴、不服气,认为自己不比受表扬的孩子差,有的还会当众揭发受表扬孩子的缺点或不足之处,尽管有些事实甚至是与其他孩子的受表扬无任何关联性,如“他的爸爸是个拉三轮车的”等等。
如何消除孩子嫉妒心理

如何消除孩子嫉妒心理
嫉妒心强的宝贝往往自尊心、虚荣心都很强,家长[微博]可利用这种虚荣心、自尊心,激励宝贝的竞争意识,使宝贝积极努力。
家长应该告诉宝贝,你希望成功,别的宝贝也希望成功,在大家都努力获胜的情况下,其结果可能是这次你胜利了,下次又变成别人胜利。
只要有强烈的进取心,不管结局如何全都是有志气的宝贝。
也能在心理上容纳别人成功的心理
宝贝产生嫉妒心理后,家长不妨把它引导到让宝贝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上来。
为此,家长可以告诉宝贝,别人领先获胜后,自己生气不是本事,而是应激发自己的斗志,敢于和对手展开竞赛。
这次你获胜了,下次我要通过努力超过你,和你比一比。
同时家长还要告诉宝贝,别的宝贝获得成功了,肯定有许多优点值得你去学习,你要努力学习人家的长处,这
样你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嫉妒心强的宝贝,往往是由于存在某种方面的不足而导致嫉妒情绪产生。
家长要帮助宝贝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帮助宝贝努力克服。
比如,有的宝贝看到别的小朋友画得比自己好,就会产生嫉妒心,这时家长要帮助宝贝提高绘画能力。
只要宝贝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嫉妒心就会相对减弱。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宝贝。
因此,家长先要养成开朗、豁达、包容的个性,不为一些琐事斤斤计较,为宝贝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久而久之,宝贝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豁达包容的良好个性。
嫉妒是一种消极、有害的心理,会破坏孩子的人际关系,甚至可能因此造成一些悲剧家长要正确看待宝宝的嫉妒心理,并及时加以引导。
如何帮孩子克服自身的嫉妒心理

如何帮孩子克服自身的嫉妒心理嫉妒心理在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着自己,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
再加上心理调节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羡慕别人,渴望受到师长重视等原因,都是造成嫉妒心理的因素。
林林下午放学后对妈妈说:“我再也不去幼儿园了,我的手工做得好,老师却把涛涛的手工放在柜子里展览,他做的一点也不好。
”当老师表扬其他小朋友时,林林总会闷闷不乐,而且经常故意攻击受表扬的小朋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根源是嫉妒心在作怪。
孩子嫉妒心理的产生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自我评价的意识开始萌芽,但他们的评价是以成人的评价为标准的。
比如,我们为了巩固他们的优点经常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来增加他们不断进步的自信心,但如果表扬过分,就会使孩子产生骄傲情绪,他们以为只有自己好,别人都不如自己,进而看不起别人,甚至当说别人好没说他好时,他就接受不了,于是产生嫉妒。
孩子的情感是脆弱的,成人稍不注意就会使孩子的积极情感变为消极情感。
比如,许多家长常指着别人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你这点就不如他,家长想通过不同孩子身上不同的优点,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渴望集别人孩子的优点于自己孩子一身,但是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妈妈爱别人,不再爱自己,使孩子的情感受挫,产生不服气,也会导致嫉妒。
另外,不公正的评价会使孩子受到压抑,时间长了也容易使孩子变得心胸狭窄和嫉妒。
要正视孩子的嫉妒心理孩子的嫉妒行为在大人眼里可能很孩子气,认为无关紧要,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下去,当孩子长大后会形成性格缺陷,变得心胸狭窄而且对别人的成绩十分仇视,最终结果是被周围人挤出局外。
作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战胜嫉妒心理,首先要肯定他争强好胜的心理,并鼓励他在行动上超过别人。
其次要让孩子接受别人的成绩,并进一步鼓励他去向小朋友学习。
对自卑感强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明白成功的快乐是多方面的,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功。
孩子嫉妒心越来越强怎么办?

一
脸 不高兴 , 甩 一句 有 什么 了不 起 ” 就走 开 了。我 也没在 意 .
现 在 他直 接大 发脾 气冲 人 大喊 大 叫 ,再 不 制止他 ,他 以后
真 会 变得心胸 狭隘 .我到底该 怎么办 昵 7
A _
佳做的 “ 青蛙 ”剪掉 了一条 腿 我 气愤 地训 儿子 : ” 你 为什 么要弄坏 佳 佳 的 青 蛙
一
”哪知 儿子 大发 脾气 . 她 做 得
点都 不好看 I我就要 剪坏她 的 。 ”然 后转身 串 佳佳喊 : ” 以
后不许你 来我家 玩了 .你快 走。 “气得 我把儿 子打 了一顿 。
原 因 .再孩 子不 断 进取 的动 力 。孩 子好 胜 心 强 .希 望 自 己 能够 超 过 别人 ,是 无可 厚 非 的 。但 是 .
有 些孩 子见 不 得别 人超 越 自 己 会 产 生嫉 妒心 与愤 恨 甚 至会 采取 一些 不 当的 方式来 发泄 .这 种心 理是 不健 康 的。
咨询港湾 Q l  ̄ e s t l b n 删靠 , ’
Q
翥
儿 子这个 毛病 . 以为长大 了就没事 了 。 没想到 情况 愈演愈 烈 .
现 在好说 歹说 .甚至打 骂都不 管用 。
前 两 天 .儿 子 的同班 同学佳 佳 到家 里玩 .两 人一 起做 手 工 。我 出 于鼓 励 ,夸奖 佳 佳 : ” 你做 的 青蛙 跟真 的一样 . 真 好看 。 ”听到这 话 .一 旁的儿 子赌 气把 剪刀一摔 ,说 : “ 我 不 做 了 !”我 就觉 得儿 子 脾 气 太怪 .没 理他 。 过 了一 会 . 我 就 听见 佳 佳大 哭 起来 。原 来 ,儿 子 趁佳 佳 不注 意 .将佳
学前儿童嫉妒心理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

学前儿童嫉妒心理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 学前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嫉妒心理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体验。儿童在与同龄人相处时,往往会感到嫉妒,这可能对他们的情感和社交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了解并矫正学前儿童的嫉妒心理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嫉妒心理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
1. 正面引导和赞美 学前儿童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往往十分敏感,容易妒忌其他儿童的优点和成就。作为家长或教育者,应该及时发现并引导孩子正面思考。例如,当孩子嫉妒他人在绘画方面的才华时,我们可以通过赞美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进步和努力,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减少嫉妒情绪的发生。
2. 照顾和关注每个孩子的需求 学前儿童往往因为害怕被忽视而感到嫉妒。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每个孩子充分的关注和照顾,确保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在学校或幼儿园中,教育者可以制定合理的轮流值日制度,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平等观念。
3. 培养分享与合作意识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较强,缺乏社会意识和合作意识。为了矫正嫉妒心理,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孩子分享与合作的观念。例如,组织孩子们一起完成一项任务,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支持,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社交技能。 4. 培养自尊和自信心 学前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建立在他们对自己的认同和接受上。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鼓励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当孩子感到自己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时,他们会对自己更加自信,减少嫉妒情绪的发生。
5. 创建公平和和谐的环境 学前儿童的嫉妒心理往往源于对外界资源的不公平感。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着重在创造一个公平和和谐的环境。例如,在游戏和玩耍过程中,遵循公平的规则,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和享受乐趣。同时,教育者应该对儿童的冲突和纷争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决,培养他们的公正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嫉妒心理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关注和引导。通过正面引导和赞美、照顾和关注每个孩子的需求、培养分享与合作意识、培养自尊和自信心以及创建公平和和谐的环境,可以有效地矫正学前儿童的嫉妒心理,促进他们的情感和社交发展。这些具体的矫正解决方法将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幼儿嫉妒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幼儿嫉妒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幼儿嫉妒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分析长期以来,人们对幼儿健康的理解,往往偏重于身体好、吃得好、睡得好等生理健康方面的单一要素,而忽略了幼儿心理健康这一重要方面。
由于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近年来,幼儿中出现心理发展偏差、发生情绪和行为障碍的人数有所增加。
其中,嫉妒这种负面情绪,在幼儿身上较为常见,也是令教师颇觉棘手的一个教育难题。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
它是对别人在物质、品德、能力等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满和怨恨,是一种被扭曲了的情感。
上幼儿园后的幼儿,因与同伴的接触多了,进行比较的机会多了,在自己不如别人优越而有了失落感时就会遭受更多嫉妒情感的折磨了。
所以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应关注并及早纠正幼儿的这一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一、究其原因,嫉妒的产生不外有以下几种原因:(一)家庭因素:幼儿的嫉妒心强常常是因为家庭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经济较为困窘、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等;还有的可能是由于父母过分宠溺、赞赏孩子,导致孩子见不得别人超过自己,承受不了挫折和打击;此外,有的父母经常拿孩子与邻居、亲戚家的孩子相比较,也是造成孩子嫉妒心理的原因;(二)学校因素:幼儿的嫉妒心理与学校教师的教导方式有一定关系,如有的教师在处理孩子间的纠纷时不够公平,偏袒某一方,往往是嫉妒心理的直接原因;有的教师在运用表扬或批评的激励方式时,常常不自觉地捧起了某个幼儿却伤害了一片幼儿的心灵;还有的教师平时不够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个幼儿,没能及时发现幼儿的嫉妒苗头,任其发展带来不良后果后才“亡羊补牢”;(三)个性因素:嫉妒心理常出现在个性较强、能力较强但在某方面偏偏不如别的小朋友的幼儿身上。
因为一般而言,在个性和能力方面都比较“弱”的幼儿,他们都比较“安分”,他们已习惯于做“弱者”,即使一时得不到表扬或没有表现的机会,他们都会比较无所谓;但个性和能力较强的孩子,则容易因为自认为自己有能力、够出色却又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而对别的受表扬或受宠爱的小朋友产生嫉妒心理。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叫三气周瑜,周瑜嫉妒才干超众的诸总亮。
被诸葛亮用三个计策就给活活气死了。
周瑜死前,对天长叹道:即生瑜,何生亮!,你看,周瑜的嫉妒心多么可怕!我们的孩子,是否有哦嫉妒的毒火呢?家长同志只要稍稍留心就会发现:有的弟弟,妹妹嫉妒哥哥、姐姐享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和较多的优先权,弟弟、妹妹得到父母较多的照顾,又可能受到哥哥,姐姐的嫉妒,男孩子嫉妒女孩子受到特别的厚待,女孩子嫉妒男孩子被父母捧为传宗接代的顶梁柱,孩子们为争抢一个玩其、一件衣服,一样食品而吵架,甚至动手,这里都有嫉妒心在作怪当父母的要注意,不要让嫉妒的毒火烧到孩子身上。
父毋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呢?第一,家长要给孩子讲清嫉妒心的实质及危害一家长应告诉孩子:嫉妒是剥削阶级的自私心理,是低级庸俗的情操,它是酿成人间悲剧的的心理根源之一;嫉妒还是妨碍一个人努力或活动能力的情绪,使孩子自觉抵制和克服嫉妒心理。
第二,要善于诱导孩子从嫉妒中解脱出来。
斯火林同志讲过:要把嫉妒变为竞赛。
嫉妒别人,说明别人有超过自己的地方。
家长要教育孩子发现别人的长处,不要嫉妒,应以此为动力赶超上去,促使自己更快的进步。
第三,要教育被嫉妒者宽人为怀家长可以给孩一子介绍故事,告诉孩子既要学习老将廉颇知错改错的勇气。
更要学习他们如以人局为重,宽人为怀的气度家长要教育孩了。
被人嫉妒后,不要讨较对方,要关心,帮助别人,欢迎别人超过自己,这才呈应有的风格。
第四,要一视同仁、孩子产生嫉妒心,常与父母的偏心有关系、有的家长亲一个,,流个这样,被疏的孩子就容易嫉妒被亲的,海有的家长,故意逗引孩子产生嫉妒心理:比如:妈妈搂着刚刚说:妈妈喜欢刚刚,不喜欢明明了。
为了防止孩子产生嫉妒心,家长对孩子应该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
第五,要讲究方式方护乡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要多表扬,多鼓励,千万不要打骂责罚。
否则,孩子不但解决不了思想问题,还可能产生嫉恨别人的情绪、家长只要坚持正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嫉妒心强怎么办
嫉妒是一种消极、有害的心理。
它会破坏人际关系,伤害同学间的友好感情,甚至会由于攻击情绪的发泄而造成悲剧。
嫉妒心强的孩子,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用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使自己难以摆脱愤怒、沮丧、怨恨、自惭、自责等消极情绪,致使孩子情绪低落,丧失自信和前进的动力。
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绪表现。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孩子也不例外。
我们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看到妈妈抱起别人家的孩子,他就会很快地跑过去,闹着要求妈妈立即抱自己。
虽说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爸爸妈妈可以采取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态度。
因为经常的嫉妒反应情绪,会演变为人格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孩子嫉妒心过强,也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产生诸多不良情绪,不仅影响进步,而且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大约从一岁半到两岁起,孩子的嫉妒心理就开始有了明显而具体的表现。
起初,孩子的嫉妒大多与母亲有关。
如果自己的母亲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孩子身上时,他就会以攻击的形式对别的孩子发泄嫉妒情绪。
例如,当母亲去抱别家的孩子时,他就会很快地跑过去,叩叩人家的头,或抓他的脚,想把那个孩子支开,甚至骑在他的身上,等等。
这是幼儿在家里常出现的嫉妒表现。
在幼儿园,幼儿之间相互比较的机会相对地增加了,嫉妒的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如,在幼儿园里,他常常偷偷地把老师喜欢的那些孩子的东西藏起来或搞坏。
又如在幼儿园上课时,如果老师夸奖别的孩子,他便会大声喊叫:“我也会啊……”这样的例子在幼儿园真不少。
孩子的嫉妒具有外露性。
孩子嫉妒与大人嫉妒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
大人在非常嫉妒时,心中虽然不高兴,还会尽量忍受,也不会形之于色;孩子却直接而坦率地表露情感,根本不考虑后果。
自己很想要的玩具妈妈却不给买,因而深深痛恨持有那种玩具的孩子,有时他甚至会把人家的玩具弄坏。
孩子的嫉妒有时还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至少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身体正在快速发育,特别是性方面的发育和成熟,使他们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过度兴奋;一方面学习上的任务很重,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再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对外部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人际交往也逐渐增多,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这就使他们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了。
这三方面的压力常常交织在一起,矛盾此起彼伏,虽说生活的内容大大丰富了,但也不再像幼儿园、小学时那样单纯容易了。
而这时,他们的大脑的神经机制并没有发育健全,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面对各种压力和刺激,便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
青少年又不像成年人那样善于控制或掩饰自己,常常喜怒皆形于色,便显得情绪忽高忽低,特别不稳定了。
虽然情绪不稳定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但是由于情绪的波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比如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分散我们的学习注意力,长期的恶劣情绪还会使人生病,因此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张君自幼聪明伶俐,深受亲友和师长的喜爱。
在一片称赞声中长大的他渐渐变得异常的争强好胜,容不得别人有任何强于他的地方。
张君喜欢打扮,而且总要和同学们比,有一次,一位同学
买了一件非常漂亮的T恤衫,别人称赞不已。
这可使张君不高兴了,暗中嫉妒,背后说那位同学的坏话。
考试时,别的同学成绩考得高一点,他也嫉妒,背后议论别人是事先知道了题,或者是碰运气。
最让张君痛苦的是,他的对手舒可居然竞选学生会主席成功!张君为此食不甘味,寝不成眠,妒火中烧。
他在连续几个晚上失眠之后,终于作出决定:写一篇诋毁舒可的文章,发布到网上,文章题目就叫“为谋主席职,竟献青春身”。
文章在网上传播开后,舒可的名誉受到极大的损害,被迫放弃了校学生会主席一职。
张君暗自庆幸,但不久,几个警察便出现在他的面前。
经过训导员的教导,张君终于认识到是嫉妒心害了自己,他通过电话向舒可道歉,并表示悔攻。
后来,在心理医生的辅导下,张君终于从心中清除掉了“嫉妒”这颗“毒瘤”。
解决方法要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良好的环境嫉妒心理和行为的产生,虽有多种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孩子自身的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如果在家里,成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当着孩子面议论、贬低别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
因此,爸爸妈妈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容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2)要正确评价孩子孩子都有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心理。
表扬得当,可以巩固其优点,增强他的自信心,促进他不断进步。
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只有自己好,别人都不如自己,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他好时,他就难以接受。
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自我意识刚刚开始萌芽,他还不会全面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他的评价为标准的,所以爸爸妈妈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疼爱和喜欢,就对孩子的品德、能力的评价随意拔高,过分赞赏,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
爸爸妈妈还要适当地指出他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3)帮助孩子提高能力爸爸妈妈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孩子,不要当面指责孩子不如别人,而应具体帮助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如果有条件,爸爸妈妈可以请一位能力强的孩子,来帮助自己的孩子做好一件事情,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孩子之间真诚友好的帮助,也是克服嫉妒心理的良方。
(4)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通常,嫉妒较多地产生在有一定能力的孩子的身上,孩子往往因为自己有能力,但没有受到注意和表扬,因而对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扬的小朋友产生嫉妒。
所以在纠正嫉妒心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长处,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的才干就会更强,就会真正地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5)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
爸爸妈妈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要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