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传
和平将军张治中传奇的一生

和平将军张治中传奇的一生作者:向晓芳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25期【摘要】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一生致力于国共合作,是一位从未与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本文立足于张治中将军传奇的一生,对其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张治中将军。
【关键词】张治中国民党高级将领传奇一生【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5-0019-01张治中将军终身致力于中国和平建设,为中国和平之路上四处奔走,我们亲切地称其为“和平将军”。
周恩来曾评价他说过,张治中既复杂又简单,但可以肯定他是爱国主义者。
张治中将军为中国的和平事业奉献了较大的力量,他的一生正是在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时期中度过,他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时期,死于社会主义初期,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力量。
一、张治中将军生平简介张治中将军于一八九零年出生于安徽省巢县黄麓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其祖父是一位农民、父亲则是一名从事手工业的劳动者,家境相对贫寒。
张治中将军六岁至十六岁在私塾读书,在之后的时间里进入社会到处奔波,在一个商铺中做过学徒,并把这段时光作为自己人生漂泊的开端。
辛亥事件发生的那个时间,张治中将军积极踊跃地加入反清起义运动,并在之后进入陆军学校学习,为今后的战争事迹打下了深深的根基。
并且,在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附,在黄埔军校时期与中共产领导人周恩来等结下了浓厚的情谊。
张治中将军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上海“一·二八”之役,并在民国25年坚决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国共合作埋下了深厚的根基。
张治中将军具有较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斗能力,在淞沪会战中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能力和战斗能力,他积极同中共湖南省委合作,为抗战取得成功打下了较深的思想基础和大众基础,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进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张治中将军致力于促成民族团结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展示出了其坚定的信念。
张治中与长沙大火的背后故事

后 来 , 他们 当中 , 些人 成 为党 和国 家领导 人 , 在 有 有些 人走 上 了行业 领导 职位 , 还有人 则
在基层 岗位 上 默默无 闻地耕 耘 一生 。 据《 河南 商报》
张 治 中 与 长 沙 大 火 的 背 后 故 事
14 9 0年 9月 , 亲奉 调为 国 民党军 事委 员 会政 治 部部 长兼 三 民主义 青 年 团中央 干事 会 父
前, 蒋介石曾命令陈诚焚城 , 实行焦土抗战 , 而陈诚执行不力 , 蒋介石很生气 , 随即由南岳飞
1 9 4
到长 沙 , 召集高级 军事 会议 。蒋介 石在 会上 滔滔不绝 地 大谈焦 土抗 战的重要 性 。
父亲还 记得蒋 介石 对他 的发 问 : 敌人来 了 , “ 你们 长沙怎么 办 ? 按 照蒋 介石 的意 思 : 不 ” “ 论粮食 器 材 , 凡不 能带走 的东西 都用火 烧掉 , 这是 大家不 可忘 记 的 ! ”
四点左右 , 酆悌 、 徐权 送来 了焚 城 计划 , 亲在 核 定计 划 时 还 一再 叮嘱 : 第 一 , 须在 我军 父 “ 必
由汩罗 江撤退后 , 等待命 令 开始 实施 ; 第二 , 举火 前 必须 放 空袭 警 报 、 紧急 警 报 , 群 众 离家 待
后方 可执 行 。 ”
军 警私 自纵火
这 一天 , 亲 活动极 多 , 父 到深夜 即 1 日凌晨 二时才 人睡 。他 还没怎 么睡着 , 听见 副官 3 就 王建成来 报告 说 : 城 内很 多 响声 , “ 已经起 火 。父 亲 起床后 发现 三 四处都 已经 起 火 了。父 亲 ” 开始 电话 还 打得通 , 来 就 打不通 了 。 后
地回复了父亲一封信解释了一下 , 父亲也就不再和他争辩什么了。
张治中留在北平以后

中的住处 , 愉快 地说 : 文 白兄 , “ 我们
一
张治 中:毛主席 仍不愿讲话 。” “ 于是 张治 中就直接 去找毛主席 :这 次人 “
大是 中国历史 上第一 次真正 的人 民
起 去 接 一位 客人 吧 ! ”
使张治 中感到格外温 暖。
张治 中问 : 什么客人 ,我认 识 “
成 了一项传统的制度 。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 , 张治 中被周 恩来总理列入保 护名单 。 在形势最紧
来。 4月 2 日 ,周 恩 来 又 来 到 张 治 5
厅。
次会议开幕前 , 张治 中得知毛主席不
8月 1 3日, 周恩来 约董必武 、 林 伯渠 、聂荣臻 等人 到张治 中家里 , 举
行 “ ・3 事 变 1 8 1” 2周 年 纪 念 晚 会 , 这
准备 讲话 , 就通过周 恩来 、 彭真建 议
在 黄埔 军校时 , 张治中就与周恩来共事 , 人的 两 私交很好 。抗 日战争胜利后 , 国共两党谈判 , 他 俩 都参 加 了三人调停小组 , 为实现国 内和平 , 张
治中曾 到延安 ,其 中一次是接 毛泽 东主席到 重庆谈判 , 之后又将毛主席送 回延安。 在重庆谈判期 间 ,张治 中为保证 毛泽东主 席 的安全 ,专门腾 出了 自己的住宅请 毛主席办
重庆谈判后 , 张治 中调任新疆 省主席 , 他一
到新疆 ,就立即释放被盛世 才关押在新疆 监狱
里 的 1 1 中共 人 员 ( 中 包括 瞿 秋 白的 妻 子 3名 其
杨之华 )并派人把他们护送到延安。 , 北平和谈破 裂后 ,虽然南京代表 团的人基
嚣
蔼 韩
口飞机跑 道没修好 ,让它 过两天再
“和平将军”张治中留在北平以后

“和平将军”张治中留在北平以后作者:王中天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2年第4期194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派出了以张治中为团长的代表团来到北平,与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达成和平协议,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和淡宣告破袋和谈破裂后,张治中被挽留在北平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一、和谈破裂留在北平张治中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位居上将,但他从未参加过反共战争,一直主张与共产党合作,是共产党的好朋友,故有“和平将军”之称。
在黄埔军校时张治中就与周恩来共事,两人的私交很好。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他俩都参加了三人调停小组。
为实行国内和平,张治中曾三到延安,其中一次是接毛泽东主席到重庆谈判,之后又将毛主席送回延安。
在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为保证毛泽东主席的安全,专门腾出了自己的住宅请毛主席办公、会客、休息,并派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的部队负责警卫。
即使这样,他仍感不安,又派自己的内弟洪世禄团长,率领警卫团部署于左右,一旦发现国民党内有不轨行为,就马上派敢死队冒死出击。
另外,他还从洪世禄的警卫团挑选一个班的人,身穿便装,在毛主席、周恩来等人的住处充当仆役杂务。
可见,张治中对毛主席的安全是高度负责的。
重庆谈判后,张治中调任新疆省主席,他一到新疆就立即释放被盛世才关押在新疆监狱里的131名中共人员(其中包括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并派人把他们护送到延安。
北平和谈破裂后,虽然南京代表团的人基本上都愿意留在北平,但张治中的思想却很矛盾。
他认为:“代表团是南京政府派来和谈的,和谈既然破裂,理应回去复命。
大家行动完全可以自由,但我是首席代表,不能不回去复命。
”代表团的人劝不动他。
中共方面李立三、林伯渠等人也来劝说,都未奏效。
周恩来又一次来到他住处,直率地说:“你们无论回到南京、上海或广州,国民党的特务是不会放过你们的。
张治中是怎么死的

张治中是怎么死的
张治中是怎么死的
在期间,张治中正在北戴河疗养,他听闻了红卫兵打着“除四害”的招牌,在四处打砸抢。
张治中在北戴河内心感到万分不可思议,十分惊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
然而,谁曾想到,张治中在返回家中不到两个小时,就接到组织电话,说红卫兵要上门破除四旧,这一切显然是有组织有计划的。
之后,红卫兵们破门而入,进门就开始各种翻箱倒柜,最后找到了一把水果刀和佩剑,说是四旧。
张治中淡然看着眼前的一切,对秘书说道:“今后若干年,这将是一个大笑话。
”红卫兵还留下一段话,说屋内没有毛泽东领袖像,也没有毛泽东语录。
张治中在期间,可以说是始终受到了来自毛泽东和周恩来方面的保护的。
但是张治中依然受到了来自红卫兵的一波一波的冲击,他们不分昼夜的上门来查抄,甚至有红卫兵指着张治中问:“你是什么人?是什么历史?”把张治中气得半死。
看到这里,很多人已经明白了张治中怎么死的。
没错,就是死于红卫兵迫害。
然而,张治中尽管承受了来自红卫兵的迫害和打击,仍然保持着对党的忠诚,在最后的遗书上仍然留下一段话:“我的病体是不行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年近八十,自无遗憾。
”并在最后依然高喊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
张治中最终在1969年病情急剧恶化,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张治中将军的生平简介

张治中将军的生平简介张治中是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著名抗日将领,被称为和平将军。
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张治中将军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张治中将军是民国期间很有名抗日战争英雄,他的一生都在为抵抗日军侵略而战斗着。
经过那么多次战争的爆发,他没有退缩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战斗中的他英姿飒爽,在政治上的他立场分明,他坚持共党之间和平共处的交流,被人称作“和平将军”的称号!在第一次和国共合作期间,张治中坚决拥护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国内局势的稳定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十年的寒窗苦读让他认识到教育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
在入伍之后他了解到和平是多么重要的事。
张治中将军的一生都在为和平努力奋斗中,是个绝对爱国主义家,文武双全的他是个性情中人,一生忠于自己的家庭和国家,和相爱的人在随时爆发战争的年代里生活。
作为一名军人他忠于职守,严格的要求自己遵循纪律。
在国民党任职期间他直言不讳,大胆发表自己的感言,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即复杂,但又很简单的人,是一个绝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家,在党的号召下认真贯彻执行的军人……充满责任感的领头人物,面对他的一生都在为解放和平而战斗着,解放后的中国是和平的。
在建国后张治中将军因病逝世。
张治中后代怎么样张治中后代中,张一纯是一位比较活跃的人员。
张一纯是张治中的小儿子,受到张治中夫妇的格外爱护。
张治中同周恩来交往期间,张一纯当时是小孩子,对这些事情记得很清楚。
他接受采访的时候经常回忆父亲与周恩来的事情。
张一纯一直担任着政协委员。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一行人住在张治中的寓所;;桂园。
当时张一纯是个小孩子,他搬到了传达室里居住,住在传达室的时候,张一纯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的高级官员。
因此,张一纯知道很多关于重庆谈判的细节,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张治中后代中,他的长女张素娥是全国妇联主席。
张素娥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本来是在美国工作的。
和平将军张治中 心系中共的国府重臣

和平将军张治中心系中共的国府重臣作者:苏奇来源:《城市地理》2016年第12期在重庆歌乐山,矗立着一栋名为“林园”的官邸,它的主人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
这栋如今看来寂寞无声的老宅院,当年却是整个中国关注的重心——国共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和蒋介石曾在此上演龙争虎斗。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此官邸背后还有一段隐没的故事,主角便是被称为“和平将军”的张治中。
黄埔干将,结识一生中的两位贵人张治中的童年记忆是一片灰色的,1890年出生在安徽一个小农家庭里的他,6岁入私塾受教,却因家庭贫困不堪重负,不得不放弃学业,四处漂泊。
那时,能找到一个吃饱饭的地方便是张治中最大的梦想。
扬州警察局成了他的生活寄托,看上去较为稳定的警察工作,让张治中免去了饥寒困扰。
不过,时局不稳依然让张治中忧心忡忡,而对社会时局的这份关注,也为他之后的一生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治中毅然决然地在扬州参加了反清起义,踏上了他的革命之路。
从保定军校到黄埔军校,张治中凭借着自己的才干,一步步成长为了军中干将,而也是在黄埔军校,张治中结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人是张治中效忠半生,亦君亦友的校长国民党人——蒋介石,另一人,便是政治部主任,改变张治中后半生命运的共产党人——周恩来,张治中一生的命运从此与二人牢牢地结合在了一起。
北伐战争后,籍着蒋介石的发迹,张治中在国民党内地位扶摇直上,屡屡被委以重任。
他也没有辜负老友的信任,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政权的稳定和蒋介石个人绝对地位的树立,都立下汗马功劳。
若说谋士将星的光芒在南京的上空闪耀着绚丽光芒的话,张治中可能就是十年黄金时期最为夺目的那颗新星。
深受器重,接任国民党要职张治中与蒋介石的关系用“亦师亦友”四个字来形容最为贴切。
一方面,他和蒋介石结成了牢固的友谊,另一方面,他又无条件对蒋介石忠诚。
正因此,蒋介石对张治中的器重让身边的众人眼红。
就任湖南军政当局首脑后,张治中的政治前途本来是一片光明,却因为长沙的一场大火变得暗淡无比。
和平将军——张治中

他是文夕 大火的主 要责任人 ,为何却 没有受到 过多刑罚 ?
1、这是政策的失误,并不全是张治中一个的错,如蒋介石所说:这是 我们整个团队的过失。 2、张治中是蒋介石的亲信。 3、国民党一些将领以及中共方面的求情。 4、长沙警备司令的处死,背了这个黑锅。
是怎样的机缘让他与中共领导人关系密切? 1、上海大学期间的学习 2、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工作 3、周恩来等人曾在国民政府任职 4、他是国共之间数次谈判的首席代表
核心 关键
核心 关键
八一三抗战
七七事变后不久,日本把战火烧向南方,在上海集聚重兵,寻事挑衅,战事终于在8月13日爆发。上次悲壮的抗 战上海军民还记忆犹新,压抑已久的仇恨和愤怒再次爆发,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又 进行了一场激昂悲壮的反侵略战争。作为八一三抗战前准备工作的组织者和战役的前敌左翼指挥官张治中将军, 或殚精竭虑于帷幄之内,或辗转奔波于战火之中,奋不顾身,恪尽职守,最后身体虚弱到走路都要两个人架着走 ,仍坚持不下火线,带领部队整整与日军战斗四十天,却在战事方殷之时被迫辞职,凄惨离开了上海。八一三抗 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进行的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次战役,战役了持续三个月,中方投入八十余万人,死伤 三十余万人,虽然最后上海还是沦陷了,但日军也损失惨重,并且彻底粉碎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在 这一战役前期,张治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历史功绩,人们不会忘记。
两次淞沪抗战
一二八抗战
1932年一二八事件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发起挑衅提出无理要求,可蒋介石当时却着全军忍辱负重,避免冲突,仿 佛要造出第二个九一八事变。后来日军还是发起了进攻,在上海群众的呼声下十九路军公然不顾国民党中央妥协策 略,奋起反击,但独木难支,张治中主动请战,后迫于压力,蒋介石允许张治中率领第五军前去支援,可面对日军 增多的兵力和武器,张治中只有浴血奋战,甚至在2月5日写好了遗书带领部队准备与日军决一死战。一直到3月5日 各部队撤到第二防线,双方停战,国民政府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此次战役阵亡官兵6000余人,伤 一万余人,还有上海市民亦死亡11000余人伤4300余人,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却换来一纸屈辱的停战协定,张治中心 中十分抑郁,可面对国民党高层的决议,他又有什么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评价
• 张治中不是军阀,也非政客,他让对其有知遇之恩的蒋介石深感失望,但 毛泽东最后并未让张治中失望(文革中未受到大冲击)。张治中是一个审 时度势的人,他爱国最有代表性的事例,不是在二次和谈后顺应共产党, 而是自淞沪会战时,能够一直抗战到底。 -------摘自知乎
•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张治中就是一个无才有德并身居高位的人,审视夺 度这四个字是最能形容他的,毕竟淞沪会战打的跟屎一样。
• 第二次是1945年11月,国民党当局正在为发动内战做准备。张治中再写万言书,托人带 给蒋介石,力言对国共问题采取政治方式解决是独一无二的途径,反对重起内战。他在 万言书中说:“我国经八年之长期抗战……民穷财尽,无日不在水深火热之中。……倘 战争再度爆发,必益增人民之痛苦,违反人民之愿望。”
• 第三次是在1948年5月5日,此前的5月1日蒋介石和李宗仁分别当选为总统、副总 统。张治中给蒋介石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指出大局已经到了最严重的阶段,提 出补正之道是:执行亲苏政策、和共政策、农民政策、改革土地制度。蒋介石对 这封信很重视。5月12日,张治中就收到了蒋介石的回电。蒋在电文中说:“来函 与意见书今始详阅,应再加研究后另行电告。”但是,此后再无下文。
张治中
人物简介
• 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 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 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1932年 “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日军; 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误导致“11.13长沙大火”事 件而被革职。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 民主义青年团书记;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 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
童年时期
• 张治中生于光绪16年(1890年)10月27日,其祖父是农民,父 亲是手工业者。张治中六岁入塾,读书十年。因少年时家境贫 寒,此后的6年中四处奔波流浪,曾在安徽丰乐河镇(今肥西县) 一位叫吕为才的老板经营的“吕德胜号”商铺里做过学徒,从 那时开始接触并阅读报纸,喜欢写字算账,在他的自传中,有 意将此作为人生漂泊的起点。其后先后在扬州的盐务缉私营充 过备补兵,在安庆巡警局当过备补警察,后入扬州巡警教练所 受训,3个月后毕业,成为正式警察。
直言进谏
• 第一次上万言书是“皖南事变”爆发后的1941年3月2日。张治中向蒋介石痛陈对国共问 题处理的失策,“父亲认为这是招致两党破裂的开始,关系甚大。”张治中在万言书中 建议:“为保持抗战之有利形势,应派定人员与共党会谈,以让步求得解决”,“若犹 是听其拖延,其结果将对我无利而有害。”对此,张治中之子张一纯说:“可惜,蒋介 石并没有接受父亲的建议。”
• 第四次是在1949年。张一纯说:“1949年参与北平和平谈判时,父亲还给蒋介石 写过长篇改革建议。”此前,张治中在溪口劝蒋出国未成,在北平更是感到蒋介 石留在国内是对和平的最大障碍,所以在万言书里痛陈利害。张治中后来回忆起 这最后一封万言书时说:“不知蒋介石看后反应如何,但事实已经说明他是不会 接受的。”[
抗战时期
• 民国28年(1939年)张治中作为湖南省军事最高指挥者发动“焦土政策”,将距离长沙三百里以外的“新 墙河”被误传为五公里近的“新河”,因此酿成了一场千古奇闻的“11·13长沙大火”。这场大火从11月 13日至17日延烧了五昼夜,焚毁了两千年古城繁荣,长沙成为抗战时期损失最惨重的城市之一。军事当局 的战略失误,湖南军政当局辱职殃民,被认为是这场劫难的直接原因,因此张治中作为当时湘省军政魁首 亦难辞其咎。11月20日因长沙大火被革职留任处分。 • 民国29年(1940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在这些重要的工作岗 位上,张治中兢兢业业,为自己立了“严守机密”、“寡言少主张”等自律,谨言慎行,努力工作,颇得 蒋介石的好感。 • 民国30年(1941年)皖南事变后向蒋介石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 民国34年(1945年)5月在国民党六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张治中受周恩 来委托,到新疆成功地解救了被盛世才监禁多年的100多名共产党干部,使他们安全地回到延安,为共产 党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骨干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曾营救过被 盛世才囚禁于新疆的一批共产党员回延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唯一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 仗的国民党将领,被人们称为“和平将军”。他曾多次代表国民党去延安同共产党谈判。
解放战争
• 民国35年(1946年)1月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 • 民国38年(1949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国共产党代 表谈判,双方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此协定遭国民党政府拒绝后,接 受了周恩来的恳劝留在北平,并发表《对时局的声明》。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并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 新中国成立后 •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 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 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
• 民国15年(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长、黄埔军校武 汉分校教育长等职。后曾一度到欧美进行考察。 • 民国17年(1928年)7月后历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同时兼任 教导第二师师长,参加蒋介石对冯玉祥、阎锡山等的战争。 • 民国21年(1932年)1月兼任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上海“一·二八”之役,曾予日军以 沉重打击。 • 民国22年(1933年)12月任国民党第四军总指挥,率军入闽,参与围攻福建人民政府。 • 民国25年(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他主张和平解决。
THX
人物评价
• 蒋经国在得知张治中决定留在北平时称道:他太天真了,将来死无葬身之 地。
• 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
• 邓颖超评价张治中:“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文白先生是一位没有同共 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
• 周恩来曾评价张治中说:"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军阀时期
• 民国6年(1917年)到广东参加护法运动,历任驻粤滇军连长、营长、驻粤桂军总部参谋、 师参谋长和桂军军校参谋长等职。
• 民国13年(1924年)初,对孙中山确立三大革命政策表示拥护,12月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入 伍生总队附,代理总队长,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谋长,广州卫戍区司令部参谋长 等职,与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密切合作,结成深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