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合集下载

陈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

陈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

陈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
陈蕃字仲举,在他15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和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打扫下房间来迎接客人呢?”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怎么能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指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习惯说》刘蓉(清),《后汉书》中第五十六章《陈王列传》《孟子》中也有记载。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祖河东太守。

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话题高中议论文800字五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话题高中议论文800字五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话题高中议论文800字五篇高中关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话题议论文800字一陈蕃是东汉时的名人,他少年是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

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诚然,大的成功都是有微小的成功堆砌起来的,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做不好,那么何谈成大事、就大业? 古人有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讲的就是细小事情的重要性,告诫我们要防微杜渐,用小的“智慧”来装饰大的“智慧”。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世界万物都遵循着一个规律——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诚江海”。

如果没有众多细流的汇聚。

,就没有滚滚东逝的长江;如果没日积月累的尘土,就没有巍峨挺拔的山峰;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学沉淀,就写不出文采飞扬的*;如果……试问,一个连家都不爱的人,可能爱国吗?同样,一个连屋都扫不了的人,可能扫天下吗?唐代明君李世民在内蒙古同可汗联盟时,太子李承乾为了救自己的妹妹,甘愿违背圣命。

李世民归来时,不但没有责备太子,反而对他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因为李世民觉得一个人能爱家才能爱国,才会对社会有所裨益。

有一条缝没有处理好,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金字塔就可能消失;有一段块砖没有砌好,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就可能成为遗憾。

因此,对小事情的忽略就是对大成功的毁灭。

周恩来总理在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时时刻刻都在为党内的小事情着想,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日积月累,为党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又何尝不是先扫屋后扫天下,而且还扫得很成功。

然而,我们要从小事情做起,并不是说我们对任何小事情都要过分考虑,花费太多的时间,甚至因为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而影响了真正的大事。

这只是一种因小失大,固末伤本。

这是我们就要懂得取舍,以大局为重。

试想韩信如果拘泥小节,不受胯下之辱,哪有后来的一蕃伟大抱负;勾践如果拘泥小节,不卧薪尝胆,哪有后来灭吴反胜的勋绩……太史公曾曰,“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含解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1.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的一间屋子里读书。

他有疑惑陷入深思时喜欢来回踱步。

这屋有处洼坑,每次从这里踱过,刘蓉总要被绊一下。

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再走那里就通走平地一样安稳。

刘蓉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吗?”随后叫仆童将坑洼填平。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坑洼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要求:请全面理解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或侧面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或套作。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陈蕃十五岁时,曾独自一人住在一处读书,其庭院及屋舍内十分杂乱无章。

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认为他有澄清世道的志向,很有自己的见解,与众不同。

陈蕃后来果然成了一代名臣。

(译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蓉年少时,很有抱负,在其父亲养晦堂偏西一间书房里闭门读书。

俯读仰思,每当思考得深入时,他常站起身绕着室内来回走。

室内地面坑坑洼洼,刘蓉多次被绊倒,吃了不少苦头,但时间一长他也就习惯了。

一日,他父亲过来室中,笑话他说:“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他父亲就命童子取来泥土填平了那些坑洼。

(编自清·刘蓉《习惯说》)后人结合刘蓉的故事,总结出了“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的名句。

针对以上两种观点,某校高三年级拟举行一次“扫天下,是否扫一屋”的主题辩论赛,请你选择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辩论稿,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陈蕃是东汉时的名人,他少年是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表态:解释+观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意思是说,如果连一间屋子都打扫不干净,如何能够治理天下,我认为这句话十分正确,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分论点+例子】细节决定成败。

“扫一屋”体现的是细节,只有注重每一处细节,成功才能离我们更近。

正如查理三世的故事留下的童谣所说,不注重细节就会因为“一颗马蹄钉毁了一个王朝”。

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不断发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交通安全事故,究其原因,大部分属于安全管理细节没有到位,违章操作造成的责任事故,最终的结果却是员工家毁人亡,企业破产倒闭。

【分论点+例子】良好的习惯造就成功。

“扫一屋”的本质上其实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使得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引申开来可以指代一切好的习惯,只有拥有好的习惯,才会使自己的生活更惬意,工作更从容。

马克思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一辆舒适的四驾马车,坐上它,你就跑得更快。

”这就形象地告诉人们,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有好的习惯,它能使人更快地达到目标,更好地实现理想。

正是因为有着良好的作息习惯,列夫托尔斯泰才能一生笔耕不辍,坚持每天写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在手写稿的年代为我们留下一部部恢弘巨制。

【分论点+例子】点滴积累才能走向成功。

在这句话中,正是因为有了一次次的“扫屋子”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终实现“扫天下”的目标,这就是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从基础着手,一点点积累知识、积累经验,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中出口成章、引用诗文,这些都源自于她日复一日的读书积累,没有这些知识的沉淀,也就很难有她脱离台本随机应变、令人惊艳的表现。

【建议】作为即将进入公职队伍的年轻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定当做到:其一,仔细认真,抓好细节。

“群众之事无小事”,我会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仔细检查工作内容,确保每一件“小事”都能顺利完成。

其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引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句古话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屋子都不愿意打扫干净,就更别提去关心和改变世界了。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小,但只要自己从小事做起,积小胜为大胜,我们就能够积极影响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理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了深入理解这句话,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意思。

这句话的核心是要求我们先从自己做起,先把自己的屋子打扫干净,才能够担当起扫除整个世界的责任。

它强调了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小事情的关注和处理,如家务、个人修养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去关心和改变社会、国家甚至整个世界。

将原则应用于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原则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人卫生与整洁首先,我们应该从个人卫生与整洁做起。

保持自己的身体清洁,穿着整洁,让自己呈现良好的形象。

此外,定期打扫屋子,保持环境的整洁。

这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益,而且还能够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2. 个人修养与道德品质其次,我们需要注重个人修养与道德品质。

对待他人要有礼貌、友善和宽容,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和尊严。

积极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耐心,培养良好的品格和美好的品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到守规矩、遵守道德,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3.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此外,我们也应该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加快,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影响力的扩大和传递当我们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原则应用于日常生活后,我们将会逐渐产生正面的影响力,进而影响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

首先,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能够成为身边人的楷模,鼓励他人向我们学习。

当我们在个人卫生和整洁方面做得很好时,我们的家人、朋友会被我们的行为所感染,也会开始注意个人卫生和整洁。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_议论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_议论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读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东汉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

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

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幵篇引叙材料,且重点放在薛勤的反诘上」仔细想一想,陈蕃之所以不扫屋,无非是不屑而致。

胸怀大志,欲“扫除天下”固然可贵,然而一定要以不扫屋来作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表现,我则未敢苟同。

(陈述陈蕃见觯,落笔于作者的态度。

开始进入对自己观点的论证中。

)凡事总是由小至大,正所谓集腋成裘,必须按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做。

(先讲道理,以生活常理作基础和依据,显得有理有据。

) 《诗经丨大雅》的《思齐》篇中也有“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语,意思就是先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再进一步治理好一家一国。

(这一处使用引用论证,好。

)试想,一个不愿扫屋的人,当他着手办一件大事时,他必然会忽视它的初始环节和基础步骤,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也不过是扫屋之类。

于是, 这事业便如同一座没有打好地基的建筑一样,华而不实,连三四级地震也经不起,那可真是“岌岌乎殆哉”了6 (又使用比喻沦还和引用论证,形象说理,阐明小事做不来,无法做大亊的观点。

〉这又使我想:起许多老师曾经说过的学习基础问题。

(将遒理的适用范围扩大。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钻研一些综合繁杂的大题,而不知不觉紐放弃了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

事到如今,后悔也不能够挽回失去的时间,便只有从头巩固,印象却淡多了。

我受这种思想的危害巳不浅,因而对“扫屋”的理解也就愈发之深,愈发觉其重要了。

(举例且结合切身体会,令人不能不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这些都说明了没有平日的积累,纵然有最好的命运降临到他头上,他也只能手足无措地眼望它擦肩而过,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亊啊!所以我们必须先会“扫屋”,分清楚应先扫地还是先洒水,抑或是先拖地板;这样,在“扫天下”时,你才会知道哪些是应马上解决的,哪些事可以暂缓,甚至放弃。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1陈番是东汉时期的名人,年少时卧室特别脏乱。

他父亲批评道:“此处是狗窝?”他却毫不在意的反驳道:“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父亲当即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是,大的成功都是有微小的细节一天天积累起来的,正所谓“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做不好,又何谈做大事,成大业呢?古人常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其实也就是想告诉后人我们对微小的事不要放任不管,要用“小智慧”装饰“大智慧”。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千古不变的规律——从小到大,由简到繁。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如果没有细流的汇聚就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海;如果没有微小尘土的日积月累,就将没有巍峨耸立的山峰;如果没有博览群书的知识,就激不出文采飞扬的文字……可见,小事决定成败,反之,不注重细节,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古埃及的`金字塔有一条缝隙没有填实,有一块砖没有放稳固,那么今天金字塔将不可能成为人类历史的传奇。

对于小事的忽略就是对大事的毁灭。

小事情的作用不是无关紧要的,我们可以像陈番一样拥有远大的理想,但不能忽略扎实的努力。

拥有像金字塔一样的永恒历史,就必须经历日积月累的考验,否则,将只会是空中楼阁。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文2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应该知道“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吧!可你们去研究过它吗?“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出自《后汉·陈王列传》。

说东汉有一个叫陈蕃的少年,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

一天,他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屋里混乱不堪,便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回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又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倍感惭愧。

同学们,我们也是这样。

不打扫好自己的教室,乱扔废纸,又何以谈自己要管理比较大的地方。

再说了,就不谈打扫吧。

有人认为:“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劳动感悟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劳动感悟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劳动感悟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都不整洁、不卫生,那么我们也无法去改善和影响更广泛的社会环境。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勤奋劳动、保持环境卫生和整洁,才能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贡献。

这句话也启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勤奋劳动、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建立信用,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和成就。

此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环境和社会问题时,不要一味地指责他人,而应该先从自己做起,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作者:易子墨
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17年第02期
上了初中,我们开启了“亚历山大”的人生:科目增多,课业繁重,凌晨即起,深夜方归,每天奔跑在两点一线上,寄宿的生活满是单调的重复。

当然,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外,还要打扫寝室。

这突如其来的生活节奏的改变,让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们有点叫苦不迭,各种奇葩现象开始层出不穷:校园的树上五颜六色的,远看以为是精心布置的“圣诞树”,近看才知原来是各位同学们朝窗外扔出的臭袜子;被子与床单卷成了“鸡肉卷”;脏衣服揉成一团,准备打包送给老妈,当作新年礼物;扔垃圾成了三分投篮,扔中了叫“得分”,扔不中叫失误,掉在地上便真成了《冰雪奇缘》主题曲唱的那样,“随它吧,随它吧……”宿管老师批评他,回答却是:“学习任务那么重,哪有时间放在这种小事上呢?”
可是,这真的是小事吗?中学生到底要不要培养整理房间的习惯呢?
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整洁;而不幸福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的环境里。

同样,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桌明几净;反之,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有着肮脏的角落。

于是人们便摸索出这样一个结论:你所居住的房间,就是对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实就像你的房间。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对生活的管理,必定能帮助他成就许多良好的品质。

你若不信,请听我说:
打扫能帮我们建立起一定的逻辑性与条理性。

打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处理、选择、摒弃的过程。

例如,我们在整理衣柜时,你要考虑衣服的归类及空间的合理分配;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衣服,所以,衣服的摆放要方便自己取用……你知道近藤麻理惠吗?她为什么荣登《时代》周刊“2015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榜”与奥巴马齐名?就因为她是“收纳女王”,写了一本《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轰动了全世界。

打扫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

房间是我们生活和休息的地方,里面的一床一柜,脏了,我们擦干净;坏了,我们挤时间修。

与它们处久了,它们就像我们的老朋友,我们爱护它们,其实就是对一个物件负责任。

一个对物件都能负责任的人,对工作、朋友、家人,都应该是非常负责任的吧。

打扫能培养我们的细心和耐心。

比如说,擦桌子细致到每一条腿;叠被子铺平每一个面,对齐每一条边;洗脸的毛巾折得方方正正……这些工作完成的水准,都考验着我们的细心和耐心。

当我们养成了每天打扫的习惯后,做任何事情就再也不会虎头蛇尾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要求也太高了吧”。

呵呵,别着急,打扫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我们的身心更放松!在经过了一天的紧张学习后,放一首轻音乐,拖拖地,擦擦窗户,整理整理衣柜,让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照进来……嘿嘿,这时你的心情一定也格外的愉快!因为,在清理房间垃圾的同时,你也清理了大脑中的垃圾,智慧不就进来了吗?
呵呵,大家现在有没有想要回寝室打扫一通的小激动呢?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吧,积累小智慧,成就幸福人生!
(指导老师:罗磊琳)
总评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作者将这句话贯串全文,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将“打扫”的好处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读后引人深思。

(李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