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新人教版 (2)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料、通过学习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等相关知识,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草原民族的兴起与繁荣,领略那一段历史的动情与跌宕。
让我们一同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的过程;结合史料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成吉思汗二、展示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诗,并结合图片为学生介绍成吉思汗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隋朝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B.国力强盛,“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C.开凿了大运河D.因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没有多大影响2.“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
”让后人发出这一感慨的工程是:A.都江堰 B.万里长城 C.隋朝大运河 D.赵州桥3.我国古代出现了很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下列的繁荣局面与唐太宗在位时期有关的是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4.4.唐朝时创制的新型灌溉工具是: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5.唐朝时,某位少数民族首领在给唐朝皇帝书信中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这位首领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A.回纥 B.靺鞨 C.吐蕃 D.南诏6.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7.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科举制从隋朝的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灭亡,历时13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蒙曼说唐:武则天》揭秘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出身之谜,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人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3.借助问题引领,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达到解疑释惑的目标。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民族关系问题的正确观念,体会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认识成吉思汗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发挥的积极作用。
6.行省制度对后者的影响很大,结合现实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唯物史观和爱国的精神。
7.通过元朝民族大融合史实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二、教学重点及教学突破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族是我国历史的重要民族,成吉思汗是其杰出的领袖。
通过提问:成吉思汗是怎样统一蒙古?为什么能够统一蒙古?使学生了解蒙古族,并形成对成吉思汗的正确评价。
2.元朝的统一通过对怱必烈建立元朝、迁都、统一中国的学习,以及对元朝的经济、中外交往、行省制度、民族融合的知识串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认识元统一的重大意义。
3.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大亮点,元朝的民族融合使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学归纳民族融合的表现,并进一步认识民族融合与元的统一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对元统一的历史意义、元朝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三、教学难点及教学突破1.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本课讲述的是国家政权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历史上其他类似的历史时期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对元朝统一的意义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评价。
2.行省制度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对唐、元的疆域作对比,对古今行政区域作对比。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元的行政统治的特点,让学生对行省制度的目的、内容、作用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问题引领式讨论法、讲述法、阅读法、归纳法等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㈠“一代天骄”统一蒙古成吉思汗 1206㈡忽必烈建立元朝1. 元朝建立与统一建立:1271 灭南宋:1276 统一:12792. 巩固统一的措施⑴经济方面⑵政治方面行省制度㈢民族融合条件表现七、教学反思。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蒙古族在13世纪迅速崛起,建立了元朝,并探讨了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蒙古族及元朝的历史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蒙古族兴起的原因、元朝的建立过程等方面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建立的过程,以及其间的历史背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过程,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等历史事实;了解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蒙古族兴起与元朝建立对我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蒙古族兴起的过程,元朝的建立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教学难点:蒙古族兴起的原因,元朝时期的民族政策、文化发展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3.课堂讨论道具、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蒙古族兴起的过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等历史事实。
引导学生关注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设计

中外交流。
引导学生学习运 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 观,评析历史事件。
过渡:成吉思汗发动战争的性质;对内
灭金灭西夏,既有民族压迫,又推动了
全国的统一;对外向西征欧亚,既有侵
略扩张,又加强了中西联系。
学生讨论回答:
历史功绩: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
宋灭亡。1979,灭南宋残部,统一 屈、舍生取义的精神品
全国。 质,学习其高度的社会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留取丹心照汗青”,坚贞不屈。
过渡:元朝的统一,是我国封建时代继
秦汉、西晋、隋唐之后又一次大统一,
它结束了自五代以来长达三个半世纪
的分裂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
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这些
课文,思考元大都平面图的建筑有什么 特点?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怎样的统 治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赢得汉族地
主阶级对元政权的支持,有利于蒙
合作探究: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
古政权的封建化与民族交融。有
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和文化,
在探讨中总结,在
利于安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
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
新课。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景,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 带着问题,走进新课 堂。
新授: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族的兴起
学生结合课文回答:兴起于大兴安
展示图片:《金、南宋、西夏对峙图 岭北段,迁徙至草原,游牧生活,
(1142)》,请同学结合教材,在地图上 善骑射……
找一找蒙古族兴起的区域,说一说蒙古
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
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蒙古族兴起的背景和原因2.蒙古族杰出的首领铁木真3.蒙古帝国的建立4.元朝的建立及其统一中国5.元朝的统治措施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对于民族关系、朝代更迭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蒙古族兴起和元朝建立的历史事件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背景和原因,知道铁木真的主要事迹,理解蒙古帝国的建立过程。
2.掌握元朝的建立及其统一中国的事实,认识元朝的统治措施对中国社会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蒙古族兴起的原因和过程2.铁木真的主要事迹和蒙古帝国的建立3.元朝的建立、统一中国及其统治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事件。
2.案例教学法:以铁木真的事迹为例,分析蒙古族兴起的过程。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元朝的统治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
2.教学素材:收集与蒙古族兴起和元朝建立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3.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便于讨论教学环节的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蒙古族兴起和元朝建立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2.呈现(10分钟)讲述蒙古族兴起的背景和原因,展示铁木真的主要事迹,让学生了解蒙古帝国的建立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元朝的建立、统一中国及其统治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017春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word教案

2017春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word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主动作用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同学们好!专门快乐和大伙儿一同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
请大伙儿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你能看出什么?还能看出和老师有关系吗?大伙儿猜猜我是什么民族?而现在同学们没有发觉我是少数民族的特点,这确实是我们历史上讲的民族融合。
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统一蒙古1.(多媒体展现成吉思汗的画像)教师讲述:蒙古兴起的差不多情形?(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
12世纪时,蒙古草原的部落,相互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
铁木真于1 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多媒体出示咨询题: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按照课本知识讲讲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答案提示:(1)军事方面:建立一支护卫部队。
(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
(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目标导学二西夏和金的灭亡(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1.(多媒体展现蒙古统一中国形势图)学生读教材理清蒙古统一中国的过程答案提示:西夏—金—南宋。
2.(多媒体提出要求:分组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形)学生按照课本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形。
提示: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军队第一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1)过程: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年,蒙古灭金。
(2)阻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截了当相持的局面形成。
目标导学三元的建立与统一1.(多媒体展现忽必烈图像)读图学史2.(多媒体出示咨询题:忽必烈成为大汗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按照材料和课本知识,讨论忽必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答案提示: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一、课标内容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成吉思汗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入。
对于少数民族如何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比较感兴趣。
因此,本课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视频、故事、问题探究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最终达到理解本课重难点的任务。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奠定了基础。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
唐朝统治瓦解后,我国进入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和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关系纷繁复杂。
一方面,民族冲突加剧,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另一方面,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之间的交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国家再度实现了大一统。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多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基础,促进了国内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忽必烈建立元朝,省制度的建立等基本史实。
能正确评价成吉思汗。
2、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汲取信息,认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必然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通过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结合行省制度中西藏和台湾问题,采用学生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发表见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
【教学难点】关于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关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1:《蒙古人》歌曲)问题1:这首歌曲描绘什么地方什么民族的生活情景?学生展开想象,说出答案和感受。
问题2:提到蒙古族,你们想到的是什么?这个民族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4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二)、讲授新课一、成吉思汗与蒙古的勃兴(课件展示: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秘史》)问题1:这一诗句反映了蒙古高原上当时怎样的局面?问题2: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那么当时蒙古人民最渴望什么?谁改变了这一状况?他被尊称为什么?学历史不仅要有兴趣,还需要好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采取“时地人事义——五要素记忆”。
展示PPT,请学生快速提取有效信息。
过渡:展示课件——俄国军事家柯列金评价成吉思汗时代:“通观世界历史,用很少兵力,在很短时间内,攻略广大土地(欧亚两洲的大部),统治众多人口,除成吉思汗时代的鞑靼人,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
1.创设情境(播放音乐),由毛主席的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导入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蒙古族王朝建立者成吉思汗——铁木真。
2.板书课题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3.出示教学目标:(小黑板展示)
(二)学: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族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后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过着游牧生活。
4.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主题演讲会上,小明引用了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留下这句千古佳句的是(B)
A.文成公主B.文天祥C.岳飞D.苏东坡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
集体:
个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集体智慧】
【个人升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2.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学生培养学生对民族关系问题的正确观念,体会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通过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①蒙古政权建立②定国号为元③定都大都④灭亡南宋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
3.(2016·临沂中考)忽必烈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A)
①建立了元朝②创立了行省制③灭亡南宋④废除丞相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③
学习难点:对文天祥的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元朝统一的进步意义
【学生预习指Leabharlann 】1.了解蒙古族生活状况和铁木真的生平。1206年铁木真统一各部,建立政权。
2.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
3.忽必烈推行中原地区各种制度和文化,1271年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4.1276年,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继续抗元斗争。
2.1206年铁木真完成统一,建立政权,尊称成吉思汗。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1227年,成吉思汗率军灭亡西夏。
2.成吉思汗去世后,1234年蒙古灭金。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忽必烈推行中原地区各种制度与文化:“行汉法”“行仁政”,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商。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3.播放文天祥《过零丁洋》介绍陆秀夫、文天祥抗元斗争,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
(三)帮:
1.学完以上内容后,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研究。
2.P49“问题思考”想一想,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文化制度,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答:蒙古族为北方的游牧民族,接受中原各种制度文化有利于建立巩固的政权,促进民族融合,发展农业生产,易于被中原人民接受。从而推动统一大业进程,建立稳固的政权。
3.收集文天祥相关资料制成微课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测:
1.(2016·四川中考)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A)
A.赵匡胤和铁木真B.赵匡胤和忽必烈
C.赵构和铁木真D.赵构和忽必烈
2.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