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八小第一单元整组备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集体备

方法,增强应对能力。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四篇具有“民俗文化”元素的作品:
XXX的《社戏》、XXX的《回延安》、XXX的《安塞腰鼓》和XXX的《灯笼》。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多样的、多元的民俗现象,增进对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理解,同时培养人文情怀和素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研究仿写”,旨在通过研读优秀作品,提取值得模仿的内容,把握作品的精髓进行创造性的仿写,养成读写结合的好惯,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口语交际部分的“应对”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应对的种类和特点,通过具体
实践研究并掌握应对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增强应对能力。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所表现的民俗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热爱。

同时,分析品鉴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体会课文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强朗读,训练语感,养成品味语言的良好惯。

还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课内外阅读结合对比,丰富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组整体备课方案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组整体备课方案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组整体备课方案连接电视学习语文官方网站:/ejkozxmndgqupe主讲人城港路小学邱娟20 11年2 月23日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

作为刚刚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师的我,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连接电视学习语文官方网站:/ejkozxmndgqupe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我觉得一节好的语文课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例如《怀念母亲》一课,作者通过介绍自己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你喜欢自己的母亲吗?谁能列举一件小事谈一谈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简短的一句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学生纷纷发言。

正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简单的交流中,学生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

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

不到一年的语文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验。

是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安阳市钢城小学少先队活动课教案样本

安阳市钢城小学少先队活动课教案样本

安阳市钢城小学少先队活动课教案样本一、活动主题: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2)培养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和内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和内涵。

(2)主体: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举例说明。

(3)实践: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良好学习习惯的定义和重要性。

3. 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良好学习习惯的定义和重要性。

(3)实践: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三、活动主题:爱护环境,从我做起(1)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的定义和重要性。

(2)如何在生活中爱护环境。

3. 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环境保护的定义和重要性。

(2)主体:讲解如何在生活中爱护环境,举例说明。

(3)实践: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环保活动,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活动主题:学会感恩,珍惜亲情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感恩的意义。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的意识。

2. 教学内容:(1)感恩的定义和意义。

(2)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3. 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感恩的定义和意义。

(2)主体:讲解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感恩之情,举例说明。

(3)实践:引导学生为家人做一件感恩的事情,培养珍惜亲情的意识。

五、活动主题:加强团队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1)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2. 教学内容:(1)团队合作的定义和重要性。

(2)如何加强团队合作。

3. 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团队合作的定义和重要性。

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记载(第1单元)

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记载(第1单元)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五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记载
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时间:2024.2.19


第一单元(1——2周)
上一单元教学得失
由于是第一单元,所以不存在上一单。

单元






及童年往事”,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等课文。童年是一首诗,充满诗情画意;童年是一幅画,五彩缤纷;童年是一首歌,唱出了酸甜苦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生活,其中充满着快乐、幸福、心酸和伤痛。《古诗三首》让我们领略到古时候少年儿童的辛勤、快乐和悠闲。《祖父的园子》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在园子里快乐地玩闹,从中感受祖父对“我”深深的爱。《月是故乡明》让我们从大作家季羡林的回忆中,感受“家乡月最圆,家乡水最甜”的思乡情。《梅花魂》让我们从外祖父所做的几件事中,感受一个爱国老华侨眷恋祖国的心。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第1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第1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语文园地一(第1课时)集体备课教学目标1.总结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方法,强化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习惯和能力。

2.认识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

3.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1.总结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方法,强化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习惯和能力。

2.认识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

3.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1.认识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

2.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第一单元的课文我们都学完了,这节课我们进入语文园地,看看语文园地里有哪些语文知识需要我们学习。

探究新知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学习“交流平台”。

1.总结方法。

教师:人们在读书时,看到书本上所写的内容,往往会不自觉地把它们和别的事物联系起来。

阅读文章,我们不仅要读懂文章,还要能由文章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请同学们自由读“交流平台”,并在旁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学生1:从《草原》这篇课文我学习到,阅读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从“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和“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我能联想到自己与朋友相聚和惜别的情景。

学生2:《丁香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阅读时,可以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一段文字写出了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由丁香结还可以想到其他同样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2.拓展表达。

教师:像丁香结这样能引发人们思考、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还有很多,你能说一说下面这些事物的形象以及象征意义吗?(小组交流,完成表格,全班展示。

)学生:教师小结:阅读时,不仅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还要能从课文内容中联想到更多。

备课组工作情况总结(9篇)

备课组工作情况总结(9篇)

备课组工作情况总结(9篇)备课组工作情况总结篇一一、学习教学大纲,把握低年级的要求通读全册教材,制定学期教学打算。

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语文备课,我们不仅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更重视了备理论、备生活。

对语文教师而言,有形教案固然有用,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备进自我的心灵深处。

二、一组一组地研究教材本学期,我们的教案编写增加了单元教学目的这一项,对于课与课之间的`接洽有了整体的认知。

三、备课本年级组的每位任课教师能结合自身和学生特色,备出贴合个人特色的教案,既具共性又有个性。

备课前能对教材深入研究,抓住了每课的重点和难点。

备课时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1、备课练而精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领导者应对每一节课如何进行组织、引导、和领导细心加以研究,在头脑中构成很深的印象。

但没有写得过于过细,只要把教学的思路加以设计即可,在课堂上真正给学生自主的机遇。

让学生真正感受得到自主发展空间的广大,教师随着学生的'“学路”来定“教路”。

教学中,教师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与调控,引导学生沿着精确的学习方向发展。

这样,学生才“显得”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体。

2、备课应多研讨教材和学生(1)全面认识教材。

(2)认真备课(3)教后认真及时反思四、采用的重要办法为了确保每一次团体备课的质量,我们组经过团体研讨,采用了以下办法:1、定活动时间和地点。

2、定中心发言人。

每次团体备课,我们都指定主备教师为中心发言人,负责主持会议,汇总大家的看法,论述自我的备课心得。

每次活动临停滞时,再定出下一次团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提早筹备。

五、取得的重要成效1、节俭了时间,减轻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

为教师精心研讨教材教法、学习专业知识供给了空间。

2、经过团体备课的研讨,实现了“以人为本、各尽其才、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

全体备课组教师在交换中、切磋中、争论中提高自身业务程度。

3、由于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根据并经过团体备课组教师充分研讨中发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及情绪方面的培育,重视营造宽松、民主、协调的教学气氛。

小学语文s版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s版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种子教学目标: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第二课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和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几座喷花的飞泉……”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让你感觉到什么呢?学生畅谈对春天的感悟,(充满生机,喷涌而出,尽情舒展)③用“……像……”说几个比喻句。

注意前后须是不同物。

5、练习变换句式,体会双重否定加以肯定的作用。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会找到春天的。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怎么会找不到春天呢?这道题我不是不会做!这道题我当然会做。

这道题我怎么可能不会做呢?6、听写词语并纠错成百盈千座无隙地聚精会神大概匆匆释放树梢额头纽扣感召旺盛分拣浑身解数第三课钓鱼课文特点:课文在记叙过程中插入了许多许多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从而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要求认要求写的生字,掌握“筋疲力尽、沮丧、启示、辉映、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学大纲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学大纲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学
大纲
教学目标
- 了解第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 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 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1. 主题:我的学校
2. 课文:《我的学校》
3. 词汇:学校、教室、操场、图书馆、办公室等相关词汇
4. 句型:我喜欢我的学校。

学校有图书馆吗?等相关句型
教学步骤
1. 情景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入学生对学校的认知。

2. 听力训练:放音乐和录音,让学生通过听力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研究:分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交流关于自己学校的信息。

4. 课文研究:逐段教学,让学生跟读和理解课文。

5. 生词研究:教授相关生词的发音和意思,进行词汇训练。

6. 句型练: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句型进行口语练和问答活动。

7. 读写训练:教授相关练,让学生进行读写练和互评。

8. 小结复: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要点,强化学生的记忆。

9.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展示自己喜欢的学校。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表现
- 批改学生的作业并给予相关评价
- 听取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资源
- 课本: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 图片、录音等多媒体资源
- 绘画、写作等学生作品展示材料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参观其他学校,进行比较和交流
- 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实践活动,加深对学校的了解
- 拓展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读书、科学实验等方式扩大知识面
以上为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学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海上日出》表现了喷薄而出的朝阳。

《暴风雨》介绍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让我们领略了祖国的壮美河川。

古诗《江南春》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景。

语文乐园让学生体会描写时间的词语和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积累语言,学习朗读方法。

习作以《我喜欢的季节》为题,请学生写出最喜欢的季节和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之美,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

学习这组课文,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那些写得生动、形象、优美的句子的表达
方法。

4、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感受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感受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

单元课时安排:
1 海上日出 2课时
2 暴风雨 2课时
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课时
诗词诵读江南春 1课时
语文乐园(一) 5课时
1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学情分析:
《海上日出》这篇课文结构很清晰,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为看日出,我常常早起",第2至第5自然段写海上日出过程及景象的不同。

第6自然段写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叹,表达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2暴风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熟读、欣赏的基础上,达到熟背课文。

学情分析: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目标:
1、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

2、了解课文观察与现象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境界,表达情感的能力。

学情分析:
课文标题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虽虚犹实,使读者感受到青海湖诱人的魅力。

课文自始至终把“梦幻”与对青海湖的描写结合起来,使全文内容联系自然,结构显得紧密。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湖水蓝
环境美
青海湖鸟(世界)如梦境
鱼(天堂)
《江南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认读学字学词,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

2了解关联词在词语中的作用,并会正确运用。

3 积累名言警句。

4 通过读短文引导学生感悟读书的妙处,激发读书的兴趣。

5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6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并能熟练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