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纤维素燃料乙醇工艺概况和经济性分析
燃料乙醇行业分析报告

燃料乙醇行业分析报告燃料乙醇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燃料乙醇是一种可再生生物质燃料,由淀粉、蔗糖、纤维素等可再生生物质经过发酵、蒸馏等过程制成的。
它是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能源,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安全性、促进农产品多元化利用等优点。
二、分类特点按原料来源可分为玉米乙醇、甘蔗乙醇、纤维素乙醇等类型。
其中,玉米乙醇占据了燃料乙醇产业链的主导地位,但由于资源有限、价格波动大等问题,燃料乙醇产业正向多元化发展。
此外,其具有可再生、清洁、安全等特点,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
三、产业链燃料乙醇产业链包括原料采购、预处理、发酵、分离回收、提纯、储运等环节。
其中,原料采购环节涉及到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和物流等;预处理环节包括玉米研磨、淀粉提取、破壳等;发酵环节是将淀粉糖化为乙醇的过程;分离回收环节主要是分离乙醇和水;提纯环节则是将乙醇提纯至符合工业用途的标准;储运环节则包含储存和转运等。
四、发展历程燃料乙醇产业在国内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21世纪初期。
2001年,国家颁布了《乙醇汽油推广实施方案》,旨在推广燃料乙醇的应用,降低传统燃料的排放和耗油量。
2013年,国家能源局正式推出《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目标、发展路径、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玉米乙醇、甘蔗乙醇为主要生产方式,辅以纤维素乙醇的燃料乙醇产业体系。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1、《乙醇汽油推广实施方案》:明确全国各地要积极推广乙醇汽油,以达到减少污染和耗油量的目标。
2、《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产业规模、生产技术、运输储存、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目标,为燃料乙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销售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4、《油气资源税法》:规定燃料乙醇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对产业发展起到约束作用。
纤维素质原料生产乙醇的研究现状

maei sS a e w set r i gwa t t e u e a d as eb n f so w tr s r x mie . h b rma ei s tr Ot t h a t n n sei o t a r , n ot e e t f a mae i ema i z d T ef e tra l a h t u n rs l h i r l a we i l we e t r e n o x ls , gu o e a a i o e a d oh r fr n a l u a swi h ait y fh d oy i.T e h d oy i r u n d i t yo e lc s , r b n s n te e me t e s g r t t e v rey wa so y r lss h y r lss b h p o u t o ab h d a ec n b s d t rd c e b n eh n l y t ewi tan o a t r ry a tmir — ra i . t r rd c s fc r o y r t a e u e op o u e t i- t a o l s i f ce i o e s h b h d r b a c o og n s ms Af ea c r i t i f eo i c t n h d oy ae w l b o d cv eg o a n t a o rd c in r ts e t n sr n o txf ai y r lz t i e c n u i et t  ̄ h a d eh l o u t ae . a a d i o l oh r n p o Ke o d . c l l s tras fr e tt n b o e h n l y w r s e l o i ma e l ; e u c i m n a i ; i — t a o o
国内外纤维素燃料乙醇产业分析报告

国内外纤维素燃料乙醇产业分析报告纤维素燃料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由植物纤维素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转化而来,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石油资源依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优点。
国内外纤维素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纤维素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尚不成熟。
纤维素燃料乙醇的生产工艺复杂,涉及纤维素的酶解、发酵和纯化等步骤,每一步都需要高效的酶、发酵菌和纯化设备。
目前,纤维素燃料乙醇生产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无成熟的商业化生产技术。
其次,纤维素燃料乙醇生产成本较高。
与传统的玉米乙醇相比,纤维素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酶和发酵菌的成本较高,而且纯化过程也较为复杂。
此外,纤维素燃料乙醇的生产规模较小,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导致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
再次,纤维素燃料乙醇市场需求有限。
目前,纤维素燃料乙醇主要用于替代传统的石油燃料,但由于成本较高,市场需求有限。
此外,纤维素燃料乙醇还面临着竞争对手玉米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挑战,这些传统的生物燃料已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和市场渠道。
然而,纤维素燃料乙醇产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纤维素燃料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较低的碳排放量和环境友好性,符合全球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其次,纤维素燃料乙醇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农作物废弃物得到合理利用,有助于减少农村废弃物的污染和处理成本。
为了推动纤维素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国内外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投入,加强科研攻关,提高纤维素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和成本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纤维素燃料乙醇的政策支持,通过减免税费、设立补贴性政策等方式,降低纤维素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刺激市场需求。
总之,纤维素燃料乙醇产业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对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国内外纤维素燃料乙醇产业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随着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的加大,相信纤维素燃料乙醇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纤维素乙醇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纤维素乙醇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引言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因此,人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专家认为,生物质资源转化体系是引领第三次世界能源革命的技术平台。
在此背景下,燃料乙醇已经被视为替代和节约汽油的最佳燃料,其高效的转换技术和洁净利用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已经被广泛认为是21世纪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在中国,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和小麦。
随着燃料乙醇的快速发展,原料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燃料乙醇发展的瓶颈;另外,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还有可能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因此,中国政府提出生物乙醇坚持非粮之路,即“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
经济分析显示,中国发展纤维素乙醇有更大的优势。
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也是当前利用率最低的资源,是各国新资源战略的重点。
中国可利用的木质纤维素每年在7亿吨左右,这些丰富而廉价的自然资源主要来源于农林业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废弃物。
所以,纤维素乙醇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1、木质纤维素原料组成及性质木质纤维素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少量的可溶性固形物组成。
纤维素大分子是由葡萄糖脱水,通过β-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聚合体。
在常温下不发生水解,高温下水解也很缓慢。
只有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纤维素的水解反应才显著进行。
常用的催化剂是无机酸或纤维素酶,由此分别形成了酸水解和酶水解工艺。
半纤维素是由不同的多聚糖构成的混合物,这些多聚糖由不同单糖聚合而成,有直链也有支链,上面连接有不同数量的乙酰基和甲基。
半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主要有己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戊糖和阿拉伯糖等几种不同的糖。
半纤维素的聚合度较低,相对比较容易降解成单糖。
二者的水解机理可以用下列方程式简单地表示:(C6H10O5)n + nH2O→nC6H10O6(C5H804) n + nH2O→nC5H10O52、国外纤维素乙醇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大规模开发利用作为清洁能源的可再生资源显得日益重要。
纤维素乙醇成本和净能耗的初步分析

调整原料供应结构,积极向非粮食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纤维素乙醇等生物质能源的 生产进行转型” 。 。
[3]
1
纤维素乙醇成本和净能耗的初步分析
图 1. 燃料乙醇导致汽车吞噬大量粮食
目前,人们已经普遍认为燃料乙醇的未来之“星”是纤维素乙醇 。事实上,国内外整 个生物燃料领域,当前最吸引投资者的并不是用玉米、蔗糖、甜高粱等生产乙醇,或是从油 菜籽中提炼生物柴油,而是用主要来自于秸秆的纤维素来制造乙醇。 然而, 美欧各国已斥巨资攻关多年的 2 代纤维素乙醇项目, 却不得不于不久前宣布大幅 调低 2011 年的生产指标,原因何在?是因技术难度太大,还是另有其原因?我们可以先将 现有玉米秸秆乙醇示范工厂的生产技术和玉米乙醇生产数据作多方面比较, 即可发现其部分 原因。
1761 2709 (kg) 65%
从以上计算可知,每生产 1 吨无水乙醇理论上需玉米 2.7 吨,实际数据为 3.1~3.5 吨, 国内的平均值为 3.3 吨[7],其中生产大型企业的粮耗能降低到每吨乙醇 3.15 吨。按玉米原料 价格的平均值(1900 元)计算,玉米粮食乙醇的原料成本价为: 1900×3.15=5985(元) 因为玉米通常主要用作为饲料,玉米粮食乙醇工厂的主要副产物为优质的高蛋白饲料 (DDGS) ,每吨乙醇约可产该种饲料 900kg[7],价格为每吨 1600 元以上,所以吨粮食乙醇 的实际原料成本应扣除饲料部分,即: 5985-1600×0.9=4545(元) B 纤维素乙醇的原料成本 使用秸秆纤维素原料,按目前的技术,实际上利用的只是纤维素部分。从淀粉和纤维素 的化学结构可知,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结构不同是由于两个葡萄糖间的连接方式不同引起 的,淀粉为α 连接方式,纤维素为β 连接方式(图 1) ,其最终的水解产物均是葡萄糖。
第二代生物燃料-纤维素乙醇

五 纤维素乙醇产业前景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能源危机将 会越来越严重,乙醇燃料正在表现出唯一可以 替代石油制品的独特魅力。因此,充分利用各 种技术提高能源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加快纤 维素乙醇产业化,对根本解决能源和环境的制 约,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四、纤维素乙醇的国内外现状
国外生物柴油发展现状
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后,巴西就实施了“国家乙 醇生产计划”;目前已经发展320多家燃料乙 醇生产企业 。 美国在燃料乙醇的生产上仍然是世界乙醇生产 的领头羊,在将纤维素转化为燃料酒精的研究、 生产和应用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加拿大、丹麦、芬兰……
四、纤维素乙醇的国内外现状
2010年诺维信酶制剂诺纤力TM 赛力二代(CELLIC CTec2) 发布会
三、纤维素乙醇相关技术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纤维素预处 理的专利技术 加拿大米西索加(Mississauga) Woodland生物燃料公司及其合作者 使用Woodland生物燃料公司的低压 催化(CPRT)专利技术生产纤维素 乙醇
三、纤维素乙醇相关技术
Butalco公司的核心技术基于遗传学 上优化的酶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ZeaChem公司于2010年6月30日宣布, 采用其工艺,纤维素乙醇已可达到 商业性生产规模
酶解
纤维素酶产量不高、活性低、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 酶解中要降低成本
发酵
木糖难发酵 发酵中要优化发酵菌,提高乙醇产率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将这三步分散、耦合或者丙型,例如同步糖 化发酵、高浓度酶循环水解(利用两个或多个生物反应器)
乙醇燃料的生产和加工工艺分析

乙醇燃料的生产和加工工艺分析乙醇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目前世界主流的清洁能源之一。
它是由植物发酵后产生的一种液体燃料,其主要原料是各种植物的淀粉和糖分。
乙醇燃料除了广泛用于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动力来源外,还被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清洁能源发电等。
乙醇燃料的生产和加工工艺相当成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一、乙醇燃料的生产工艺分析乙醇燃料的生产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利用含淀粉的作物或富含糖分的植物原料进行发酵。
第二类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乙醇,这种乙醇燃料通常是用来制造饮料、化妆品等工业产品。
1. 利用含淀粉的作物进行发酵这种发酵生产乙醇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含淀粉的作物如玉米、小麦、大米等,将其经过磨碎、加水、蒸煮、酸化、糖化、发酵、蒸馏等工序,制成乙醇燃料。
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庄家将玉米等作物加工碾成细粉,加入约 66℃的水中,煮沸,形成稀糊状。
接着,加入所需的酸性物质,如盐酸、硫酸等,将糊状物质转化为麦芽糊。
接下来,加入稀糖化酶,将淀粉转化为糖分。
然后,加入酵母,进行发酵。
发酵完毕后,进行蒸馏,将乙醇分离出来。
最后,对乙醇进行烧制、精馏等处理,制成乙醇燃料。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原材料广泛,生产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但同时也存在通过大量消耗能源来制造乙醇的问题。
2. 利用富含糖分的植物原料进行发酵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富含糖分的植物原料如甘蔗、甜菜等进行发酵生产。
它的工艺流程与上述原料相差不大,但其原理是利用富含糖的植物原料无需经过酸化处理即可发酵出乙醇。
二、乙醇燃料的加工工艺分析乙醇燃料一旦生产完成,还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以获得高纯度、高质量、高效率的燃料。
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乙醇水分离、溶剂蒸馏、醇油分离、脱水等环节。
1. 乙醇水分离植物原料发酵所得的乙醇含有大量的水分。
水分的含量对乙醇的性能影响很大,过高或过低的含水量都会影响其燃烧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一般通过蒸馏的方式将水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会将含水的乙醇从水中分离出来,形成高纯度的乙醇燃料。
纤维素制备乙醇

纤维素制备乙醇摘要: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据测算年总产量高达1500亿吨,蕴储着巨大的生物质能(6.9×1015千卡)。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作物秸秆(如稻草、麦秆等)的年产量非常巨大(年产可达7亿吨左右,相当于5亿吨标煤),据统计,目前的秸秆利用率33%,但经过一定技术处理后利用的仅占 2.6%,其余大部分只是作为燃料等直接利用,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关键字:纤维素 燃料乙醇纤维素原来生产乙醇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把纤维素水解为可发酵的糖,即糖化。
第二步,将发酵液发酵为乙醇。
通过发酵法制取乙醇的工艺流程图。
1、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技术木质纤维素降解可以采用酸水解和酶水解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来实现。
1.1酸水解技术纤维素的结构单位的D-葡萄糖,是无分支的链状分子,结构单位之间以糖苷键结合而成长链。
纤维素经水解后可生成葡萄糖。
纤维素分子中的化学键在酸性条件下是不稳定的。
在酸性水溶液中纤维素的化学键断裂,聚合度下降,其完全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纤维素酸水解的发展已经历了较长时间,水解中常用无机盐,可分为浓酸水解和稀酸水解。
1.2 酶水解技术同植物纤维酸法水解工艺相比,酶法水解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不生成有毒降解产物、糖得率高和设备投资低等优点。
而妨碍木质纤维素资源酶法生物转化技术实用化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纤维素酶的生产效率低、成本较高。
目前使用的纤维素酶的比活力较低,单位原料用酶量很大,酶解效率低,产酶和酶解技术都需要改进。
为了满足竞争的需要,生产每加仑乙醇的纤维素酶的成本应该不超过7 美分。
但在目前产酶技术条件下,生产1加仑乙醇需用纤维素酶的生产费用约为30~50 美分。
要实现纤维素物质到再生能源的转化主要有两点:首先可以寻找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高比活力的纤维素酶。
细菌和真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均可纤维素 粉碎与混合 酸水解酸回收 预处理 酶水解 发酵 乙醇以水解木质纤维素物质,细菌和真菌中都存在有复杂的纤维素酶水解系统,虽然其水解微晶纤维素的能力非常强,但是由于其复合物的分子量十分巨大,并且单个组份又不具有水解微晶纤维素的能力,所以人们一直试图从其他物种中寻找更符合工业应用以及更具有应用前景的纤维素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观点<<2018年6月·第3卷·第3期石油石化绿色低碳Green Petroleum & Petrochemicals摘 要:纤维素燃料乙醇是充分利用纤维素原料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使之水解糖化后,通过糖发酵生产的燃料乙醇。
目前我国纤维素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较慢,纤维素燃料乙醇在秸秆收储运、秸秆原料预处理、纤维素酶发酵制乙醇等环节还存在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
由于缺乏完善的秸秆原料收储运体系,原料供应难以保障,已建成的纤维素燃料乙醇示范装置大多因技术和成本问题未能正常开工运行。
当前技术条件下,纤维素燃料乙醇投资较大,秸秆收储成本高,原料预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水量大,污水处理成本高,乙醇生产过程中的酶制剂成本较高,致使纤维素燃料乙醇成本远高于粮食燃料乙醇成本。
我国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需加强对秸秆收储运体系的研究、开发高效的纤维素酶菌,有效降低纤维素燃料乙醇成本以提高竞争力。
关键词:纤维素 燃料乙醇 工艺技术 成本 经济性分析我国纤维素燃料乙醇工艺概况和经济性分析朱青,王庆申,赵书阳,杨晓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收稿日期:2018-4-27作者简介:朱青,学士,高级经济师。
1989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长期从事项目经济评价工作,曾多次参与生物燃料定价及生物燃料的专题研究工作。
2017年9月十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燃料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装备和产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纤维素广泛分布于农作物秸秆、皮壳当中,秸秆的能源化利用对加强我国环境保护以及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等具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从目前的工艺技术看,纤维素燃料乙醇达到规模化生产仍将有一段距离。
由于纤维素燃料乙醇成本较高,与粮食燃料乙醇相比没有竞争力,为推动纤维素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财税扶持政策。
1 我国纤维素燃料乙醇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燃料乙醇总产能约253万吨,现有产能主要以粮食为主要原料,以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能为25万吨。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当前唯一获得国家批复的第二代纤维素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其5万吨/年纤维素燃料乙醇装置是将生产木糖醇后的玉米芯渣作为燃料乙醇生产的原料。
我国纤维素燃料乙醇生产由于存在技术瓶颈,产业化发展较慢。
2006年中粮集团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与中国石化、诺维信合资,建成一套 500吨/年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纤维素燃料乙醇中试装置;同年,天冠集团公司在河南省南阳市建设了300吨/年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随后又建成了3万吨/年纤维素燃料乙醇气电联产装置,但因原料供应、成本价格等问题尚未开工;圣泉集团于2012年建成并投产年产2万吨纤维素乙醇生产装置;大唐新能源公司和杜邦公司于2014年合作,拟在吉林建设年产8万吨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年发电1.2亿千瓦,截至2016年,该项目只有联产电力部分开工。
-2-石油石化绿色低碳2018年.第3卷目前我国建成的纤维素燃料乙醇装置大多都存在技术和成本过高等问题,基本处于停产状态。
2 纤维素燃料乙醇的工艺技术纤维素原料主要有农作物秸秆、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柴草、造纸厂和造糖厂含有纤维素的下脚料、生活垃圾的一部分等。
纤维素原料来源广、种类多、数量大、可再生、价格低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显著。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纤维素生物质原料将成为未来生物燃料乙醇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
用农作物秸秆等纤维素原料生产乙醇,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原料中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使之水解糖化以后,通过糖发酵生产乙醇。
纤维素燃料乙醇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纤维素水解、糖发酵制乙醇、乙醇产品脱水精制四个过程。
2.1 木质纤维素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的目的是使原料中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从混合物结构中分离,释放出可以进行水解的半纤维素和纤维素。
原料预处理阶段,大部分半纤维素转化为可溶性的五碳糖或低聚合度的五碳糖,其中约90%的木聚糖转化为木糖;7%~8%的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
目前,原料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主要包括机械粉碎、高温热水和蒸汽爆破等。
通常情况下,物理法对环境污染较小,过程简单,但预处理过程需要较高的能量和动力,相应增加生产成本。
化学法主要是指以酸、碱、有机溶剂作为预处理剂,破坏纤维素的晶体结构,打破木质素与纤维素的连接,同时使半纤维素溶解。
酸处理被认为是对木质纤维素最有效的预处理方法,酸处理的两个主要方法是低温浓酸法和高温稀酸法,其中浓酸处理法对设备腐蚀严重,酸回收过程能耗较高,且处理过程会产生乙醇发酵的抑制物;稀酸预处理法的优点是半纤维素糖的收率较高,稀酸预处理是研究最多的预处理工艺之一,并且是工业应用的优先选项,通过优化反应器和有效参数,可以降低工艺缺点的影响,但废酸对环境的影响仍不能消除。
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氨纤维爆裂和CO2爆裂。
生物法是采用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降解木质素,从而提高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酶解糖化率。
生物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专一性强、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但是,生物法处理时间长、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低。
因此,可考虑与化学处理方法联合使用。
几种预处理工艺对比详见表1。
2.2 纤维素水解糖化纤维素水解又称糖化过程,根据所用催化剂的不同,可分为酸水解和酶水解。
酸水解工艺技术较为成熟,但对反应设备腐蚀严重,并会造成环境污染。
同时,葡萄糖在酸性条件下会进一步分解,对其后产物产生影响,反应转化率不高。
酶水解具有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设备简单等优点,纤维素酶催化可以高效水解木质纤维素生产单糖,可在常温下反应,水解副产物少,糖化得率高,不产生有害发酵物质,可以和发酵过程耦合。
酶水解生产周期长,纤维素酶活性2018年. 第3期-3 -朱青,等.我国纤维素燃料乙醇工艺概况和经济性分析不高,重复利用率低导致使用成本昂贵。
纤维素酶的成本是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中的关键因素,酶制剂效率的提高及价格的降低是纤维素乙醇经济效益的核心因素,也是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的助推剂。
纤维素水解工艺对比详见表2。
2.3 糖发酵制乙醇糖发酵制乙醇是以纤维素水解得到的糖为原料,通过细菌、真菌和酵母进行发酵制乙醇的过程,可采用间歇法和连续法。
利用酿酒酵母生产乙醇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该酵母不能吸收和利用五碳糖。
因此,纤维素乙醇生产的关键是如何进一步利用半纤维素水解得到的木糖发酵生产乙醇。
最好是能够找到同时利用五碳糖和六碳糖的酵母,也就是共发酵技术。
根据糖化和发酵工艺的联合方式,可以将糖化发酵工艺分为:分步水解糖化发酵法(SHF 法)、同步糖化发酵法(SSF 法)、非等温同时糖化发酵法(NSSF 法)、同步糖化共发酵法(SSCF 法)和联合发酵技术(CBP 法)。
SHF 法纤维素酶水解和糖发酵水解时间较长,设备多、投资大,但乙醇产率高,能耗低;SSF 法比SHF 法工艺更具潜力,但发酵酒精度低,能耗高;同步糖化共发酵工艺(SSCF 法)是借助于基因工程,组合具有五碳糖、六碳糖共发酵功能的酵母,但瓶颈在于共发酵酶种不好找;CBP 法乙醇和发酵酶共生,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方法。
糖化和发酵工艺对比详见表3。
2.4 乙醇提取和脱水糖液发酵后的发酵醪液含有乙醇、微生物和未反应的原料,通过精馏可得到95%(v )的乙醇溶液,再经过脱水后可作为燃料乙醇使用。
工业上用于乙醇脱水制燃料乙醇的技术主要有共沸精馏法、生物质吸附法和渗透汽化法。
共沸精馏法为传统乙醇脱水方法,工艺成熟,应用广泛;生物质吸附法以玉米粉等生物质为吸水剂,同时可以作为原料使用,可降低燃料乙醇生产成本;渗透汽化法利用渗透汽化膜进行乙醇脱水,制得无水乙醇。
目前,以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存在两大障碍,第一是需要克服木质素对纤维素水解的阻碍;第二是需要寻找效率更高、价格更低的生物催化剂。
纤维素酶的效率及价格是纤维素乙醇是否能够具有经济性的重要因素。
纤维素糖化后的发酵液同时含有五碳糖和六碳糖,能够同时吸收和利用五碳糖和六碳糖的酵母也是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的关键因素。
糖化发酵后的乙醇提取和脱水工艺已是非常成熟、完善的工业技术。
3 纤维素燃料乙醇的经济性分析3.1 我国秸秆原料资源及价格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了-4-石油石化绿色低碳2018年.第3卷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秸秆种类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棉花、油料、甘蔗秸秆等,全国秸秆还田和做饲料过腹还田的比例约占总产量的32%,用作工业原料的秸秆量约为总量的20%,而浪费或焚烧的秸秆资源量为45%以上。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超过7亿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57 179万亩、小麦种植面积36 212万亩,全国玉米、小麦产量分别为2.3亿吨、1.3亿吨。
根据草谷比分析,我国玉米秸秆量约为4.6亿吨、小麦秸秆量约1.7亿吨。
若玉米、小麦秸秆留田量按25%~30%计算,可用秸秆量约为4.4~4.7亿吨。
目前我国秸秆利用方式主要有青贮饲料、秸秆粉碎还田以及能源化利用三种,能源化利用主要是发电、造纸等。
当前我国秸秆利用率还比较低。
受秸秆含水率、含杂率、收储运成本等因素影响,秸秆收购价格差异较大,根据调研,秸秆收购价格在280~500元/吨。
3.2 秸秆收储运模式由于秸秆分布分散、收获季节性强,秸秆收集、储存和运输成为秸秆大规模能源化利用的主要瓶颈。
新鲜秸秆含水量大、含杂量较高,运输成本高;秸秆打捆、储存占地面积较大、干燥秸秆堆放期间容易发热起火,长期储存需做好防雨防火措施,因此秸秆收储运成本较高。
根据实地调研,我国秸秆收储运主要有集中收储运、分散型收储运、企业自行收集等模式,集中收储运模式适用于农场大规模机械化秸秆收集,秸秆收储运公司需要建设大型秸秆收储站,占用土地多,需要进行防雨、防潮、防火和防雷等设施建设,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成本较高,此方式可提高秸秆利用效率,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秸秆原料;分散型收储运由分散的农户收集秸秆原料,秸秆收购经纪人从农户手中收购秸秆,定期向企业提供秸秆原料;企业自行收集主要是直接向农户收集秸秆,采用“农户+基站+工厂”方式进行收集。
构建合理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对纤维素燃料乙醇装置能否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秸秆收储要综合考虑项目周边秸秆资源的可获得性、秸秆收割条件、与纤维素燃料乙醇产能相匹配的原料收集半径、运输条件、仓储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合项目的秸秆收储运模式。
3.3 纤维素燃料乙醇经济性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装置建设地点考虑在黑龙江玉米产区,纤维素燃料乙醇装置设定为3.5万吨/年,考虑醇气电联产方式,投资估算约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