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34探究世界的本质(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专练 第3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专练 第3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十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古诗所蕴涵的哲理主要有()。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2.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之外,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3..生态系统是自然形成的,人们如果仅凭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生态系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

A.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4.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多次发生特大自然灾害,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③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④观点错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客观实际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发展观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答案】A5.生物进化论指出,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

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动物慢慢发展到高级哺乳动物,进而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

这说明()。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②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③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④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材料主要说明的是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并没有体现人类社会是如何向前发展的,故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含①的选项,故选A。

2022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3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2届高中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3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天人相应,日月相参”,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万物变化关系密切。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人在月缺时气血较虚,月盈时气血比较旺盛,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关。

因此养生时一定要注意并用好这种变化,根据月亮盈亏的改变,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

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养生质量的依据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提高养生质量的依据是尊重客观规律,③错误。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④错误。

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A2.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这表明( )①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②人类应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③应该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认识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对自然的征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绿色发展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②③符合题意。

①中“必然”说法错误。

④中“征服”说法错误。

【答案】 B3.工匠精神是一种沉稳求进的操守和情怀。

面对时代与市场的变化,工匠们既要传承好传统文化元素和核心技艺,也要巧妙地植入现代元素和生活气息,在坚持独创性、艺术性的同时,提升实用性,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永葆生机。

这要求工匠们在技艺传承中要( )①把握好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实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的发生④实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传承好传统文化元素和核心技艺体现了保持相对静止,巧妙地植入现代元素和生活气息体现了重视绝对运动,①符合题意。

(新课标)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课时1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含解析)(必修4)

(新课标)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课时1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含解析)(必修4)

(新课标)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课时1探究世界的本质练习(含解析)(必修4)课时1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放眼周围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高山、河流、森林、原野……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探究这些事物的属性和本质,这些事物( )A.都具有客观实在性B.不存在共同的属性和特征C.都具有主动创造性D.不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属性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A项正确;B项否定了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共性,排除;C项错误,主动创造性是意识活动而不是物质的特点;D项否定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答案:A2.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

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

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3种鱼类随之灭绝。

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

这说明( )A.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解析: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与人类的活动无关的说法则是错误的,B项不选。

D 项中“不可捉摸”说法错误。

C项与题意不符。

材料体现的是自然界的客观性,A项正确。

答案:A3.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

然而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含义,因为他懂得(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④解析:②③不符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题意要求。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分层练习必修4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分层练习必修4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2024重庆奉节考试]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下列对哲学中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是(C)①物质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③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④物质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形态,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恩格斯的观点表明,物质是对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这一共同本质就是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即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③正确。

①的观点只看到了恩格斯的“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这句话,没有看到“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错误地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应该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选。

恩格斯的观点清晰阐明了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同本质的概括,而非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形态,且认为物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是错误的观点,④排除。

2.[2024江苏常州联考]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一颗新彗星,于2023年3月1日被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

该彗星的轨道周期为61751年,意味着这颗彗星要6万年才到访地球一次。

随着距离太阳越来越近,其亮度将快速增加,有望在2024年9月成为肉眼可见的大彗星。

这说明(B)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③世界的物质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④物质的存在越来越依赖于人的发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人们发现新的彗星并认识其特性,说明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的物质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①③正确。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错误。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④错误。

3.[2024湖南邵阳期中]《极简人类史》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2014年是达尔文诞辰205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嫦娥三号等。

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3.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蔬菜,根据海拔高度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4.2013年4月3日,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由其主持的AMS(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在历时18年实验,已经发现超过40万个正电子,这些正电子有可能来自于脉冲星或者人类一直寻找的暗物质。

这一研究成果,进一步佐证了( )①世界统一于物质②构成世界的物质成分是一样的③客观世界的多样性④物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6.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卷:必修4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卷:必修4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探究世界的本质1.(2021·临沂测试)有专家称,白天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和夜晚常看电视的人更容易肥胖,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不仅会改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还会导致血糖上升。

这告诉我们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A2.(2021·皖北五校联考)“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禅师写的一首禅诗,该诗蕴含的哲理有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②事物的静止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③世界上不存在绝对运动的事物④人们难以把握事物的运动和静止状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3.(2021·长沙一中月考)翻阅有关青海湖冬季捕鱼的记载,清代《西宁府新志》上说青海湖盛产湟鱼,冰鱼尤为著名。

20世纪50年代是湟鱼的全盛期,有牦牛过河踩死鱼之说,但如今由于滥捕滥捞,这些湟鱼都濒临灭绝了。

这个事实启示我们①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人类的破坏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③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创造规律④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B4.(2021·湖南衡阳市一中模拟)巴西科研人员通过反复研究,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具有特定DNA序列的蛛丝蛋白,进而制作出世界上首条人造蛛丝。

这种人造蛛丝不仅具有弹性好、韧性大等优点,还能够生物降解,未来有望在纺织材料、医疗和飞机船舶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

人造蛛丝的成功研制说明①人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②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④离开了对规律的尊重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5.(2021·陕西咸阳一模)《极简人类史》中文版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我国诗词歌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下列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C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解析]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强调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蕴含的哲理与题干诗句蕴含的哲理一致,C符合题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体现的均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与题干诗句蕴含的哲理不一致,A、D不符合题意。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体现的是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与题干诗句蕴含的哲理不一致,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G网络集4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音频、视频和图像等。

5G 传输速率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兆)快20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从哲学角度看,5G通信的出现( B )A.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B.是人类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的产物C.表明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表明客观规律会因人们的需要而改变[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A、D错误。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错误。

故选B。

3.2020年4月,在某某考察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对此,我们的理解正确的是( A )①认识正确与否需要实践来检验②要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③人们可以通过正确的理念直接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④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将决定人类实践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这说明认识正确与否需要实践来检验,同时也警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①②正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限时45分钟)知识点题号及难度哲学的物质概念1、2(中)哲学的运动概念3、4、5、6(中)物质运动的规律7、8(中)、9、10、11、12(难)一、选择题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两个观点( )A.前者揭示了物质的属性,后者揭示了世界的特征B.前者概括了物质的本质,后者概括了世界的本质C.前者指出了物质的特性,后者指出了世界的属性D.前者揭示了物质的特性,后者阐明了世界的本质解析:D 本题考查哲学的物质概念。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第一句揭示了物质的特性;第二句意思是自然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都统一于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本质,D项符合题意。

2.(2014长沙质检)有人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它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也有人认为,宇宙中的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这两种认识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③哲学上的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B 本题考查对物质及物质具体形态关系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哲学上的物质是抽象出来的客观实在,因此它是永恒的,而物质具体形态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事物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故选①③。

3.(2014郑州三模)近来,“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人们纷纷感慨时间易逝、岁月无情。

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②事物的性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③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取决于主体的心理感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B “时间都去哪儿了”说明了时光的流逝,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涉及事物的性质,排除②;④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4 探究世界的本质【梳理夯实基础练习】——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概念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__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

②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________。

【答案】意识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共同本质物质形态【易错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易错提醒】(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从存在的基础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_。

(3)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________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________。

【易错提醒】 (1)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都是正确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答案】物质世界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性物质物质性(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__和________。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_和________,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特别提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注意二者的区别。

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区别于意识而言的唯一特性,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固有的属性。

【答案】变化过程固有属性存在方式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绝对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________的、________的和绝对的。

(2)相对静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②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_______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______________。

③静止是________、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________的存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反对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_______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易错提醒】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前者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

后者否认相对静止,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答案】无条件永恒根本性质参照系特殊的运动相对的相对静止不变论诡辩论相对主义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_______、必然的、________联系。

【易错提醒】 (1)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3)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4)规律一定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都是规律。

(5)规律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答案】本质的稳定的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________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________,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____________,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易错提醒】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肯定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与肯定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是完全一致的。

【答案】人的意志创造认识和把握利用规律【易错全面排查练习】——易错清零演练修正思维【易错点1】不能准确理解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答案】B【解析】物质不同于具体物质形态,排除A。

C缩小了物质的外延。

D扩大了物质外延。

【易错知识点分析】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物质的内涵是客观实在。

物质不同于具体物质形态。

【易错点2】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2.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

该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同我们日常所说的“水”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D.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答案】 B【易错点3】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所犯的错误认识不正确3.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答案】A【解析】“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属于辩证法的观点。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故选A。

【易错知识点分析】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是相对主义或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

【易错点4】对规律的理解有误4.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

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答案】C【易错点5】正确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5.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分解物质,使物质变成极细的结构,由于结构变化导致物质性质的改变。

这说明( )A.物质具有客观性B.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C.物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物质【答案】D【解析】A不体现,B、C观点错误。

【易错知识点分析】(1)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然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物质形态,不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

(2)自然规律是客观的。

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和保护自然。

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不存在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改造自然不必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易错点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6.“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永恒不变的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答案】A【解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遵循各自的特殊规律。

因而,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故选择A。

【易错知识点分析】(1)规律是可变的。

规律也是变化的,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2)人有主观能动性,但不能制定和修改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制定和修改,也不能被消灭。

【典题探究变式练习】——课堂讲解针对提高训练(考虑讲练结合,所以这个环节的题在讲部分也有,老师们可以灵活使用)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典题探究】【例1】(2015·大庆模拟)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

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A【变式精练】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两个观点( )A.前者揭示了物质的属性,后者揭示了世界的特征B.前者概括了物质的本质,后者概括了世界的本质C.前者指出了物质的特性,后者指出了世界的属性D.前者揭示了物质的特性,后者阐明了世界的本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物质概念。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第一句揭示了物质的特性;第二句意思是自然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都统一于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本质,D项符合题意。

2.(2015·太原模拟)近日,一个日本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地幔的上层与下层物质构成不同,更深处的下地幔是由含硅的矿物质形成的。

这有力地证明了( ) A.人类社会是物质的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答案】C3.(2015·长沙质检) 有人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它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也有人认为,宇宙中的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