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轮复习完整版讲解
4.1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轮复习

A C
B D
A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指 A、物质的多种形态 B、原子、电子等物质形态 C、物质现象的总和 D、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D
人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 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A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
D
劳动者 生 产 方 式
生产力(客观 劳动资料 的物质力量)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客观 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 是 物 质 关 系 , 具 有 物 质 性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 会是物质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 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 性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 主观符合客观
研析高考考点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知识清单 1.物质的含义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区别 客观实在仅指物质现象 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精神现 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注意:哲学上说的物质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物 质一样吗? 例如:一枝粉笔是不是物质? 不够准确,一枝粉笔是 物质的具体形态
矫正训练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 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 ) ①人与自然的矛盾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 践不断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 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
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
2023届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宏观物体
热、光、电及分子、原子 原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脑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 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 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 了什么样的错误?
原理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鸟鱼虫,
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 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同属性呢? 结合课本P29回答。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客观的物质力量)
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决 定
反 作 用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
(客观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人与人)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是客观 的,不以 人的意志 为转移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 社会。—— 马克思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它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意识产生的条件
客观世界 人脑:人身体的一部分,具有客观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 一起产生的。
一、自然界是物质的 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高三第一轮复习-探究世界的本质1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2)运动与静止的区别
一切存在物,一切 生活在地上和水中 的东西,只是由于 某种运动才得以存 在、生活。
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劳动者 生产力 生 产 方 式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决 定 适 应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
产品的分配
运动与静止的区别:
• 运动: 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 静止: 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否认运动,只看到静止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既看到绝对运动, 又承认相对静止 只看到运动,否认静止
辩证法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宏观物体—— 机械运动的载体
原子、离子—— 化学运动的载体 生命有机体—— 生物运动的载体 生产方式—— 社会运动的载体 人脑—— 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
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 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和 生理活动: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 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影响人的 身心健康和行为表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意识能够指 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影响实践的 结果和方向
意识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创造 性,能够创造出新的概念、思想 和文化成果
04
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推动人类认 识和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05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起 点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具有具体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真理具有条件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真理具有可变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认识世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人们去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正确性,因为实践是主观见 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实践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部编版必修

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是因为其尊重了客观规律,说 明只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 自主 确利用规律造福人类,②③符合题意。认识规律是改造世界取 解答 得成功的前提,但不能说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①错误。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 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④错误 本题通过说明大禹治水的道理,考查学生的科学认知与求真务 核心 实素养的同时,也旨在引导学生自觉尊重规律和利用规律,作 素养 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自然界 客观存在
社会 物质器官
决定 统一性
物质
[特别提醒] 1.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 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如正确的、错误的、真实的、虚幻的、梦境、宗 教观念等),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 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
择。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工作的前提 ②只有把握事物
之间的本质联系,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社会历史中的事物的联系是由人有意识地建构而成
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人只能尊重规律,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
【答案】 (1)提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 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提示:×。规律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是 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3)提示:×。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非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大题攻略必修4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大题攻略10 非选择题对“辩证唯物论”的考查1.[2022全国卷乙,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①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自2009年建校起就创办“开心农场”,开启“新劳动教育”试验,先后开发出“农事劳作”“创意劳动”和“美好生活”3个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
④学校依据二十四节气开设劳动课程:立春时,来到开心农场寻找春天;立夏时,参加学校举办的收获节,摘蚕豆、剥蚕豆、吃蚕豆;立秋时,整地施肥种萝卜;小雪时,测量油菜的高度,为油菜画像。
学校给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农活:种蚕豆,种土豆,种桑养蚕,种油菜,种向日葵,养兔子。
②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藤编艺术,制作油面筋、竹篱笆等实践体验课程。
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奖励“劳动币”,用来兑换学习用品。
目前,该校“开心农场”规模已从最初的5亩地扩大到20多亩,劳动教育延伸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
“今天,你劳动了吗?”已然成为该校同学打招呼的流行语。
③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
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该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解题过程审设问知识限定: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设问指向:分析该小学劳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
设问类型:原因类析材料信息①:某小学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发出3个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
信息②:结合地方民俗和文化,学校开设了古法造纸等实践体验课程。
调用知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信息③:该校劳动教育促进了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水平提升,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名片”。
调用知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意识。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3 探究世界的本质(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卷33 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达尔文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火了!影片幻想了由于人类破坏自然导致气候恶化,地表已经无法住人,为了人类的生存,全球科学家们共同努力为地球安装了行星发动机,让地球逃离太阳系,进入相邻星系轨道。
从哲学角度看,影片中的这个情节( )①展示了人类的伟大,人定胜天②表明人在规律面前能有所作为③启示人类可趋利避害创造联系④警示人类要敬畏世界的物质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①劳动是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②人的发展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③生产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④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传统吸附剂通常需要在变温或变压条件下实现其循环使用过程,能耗往往较高。
南京工业大学刘晓勤、孙林兵教授课题组尝试选用光能作为替代,基于此,研发出了一种智能吸附剂,实现了对二氧化碳的低能耗、可控式捕集,有望大幅降低工业过程中气体分离的能耗。
这体现了( )①人们能根据事物的特征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②新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未来世界会随着人类的发明创造而朝有利方向发展④该智能吸附剂是依托于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智慧的结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当人们仰望星空时,很少有人想起来,星光来自过去,每颗星星与地球都有着遥远的距离。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4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思想政治
课标要求 1.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备考指导 1.引述事例,证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围绕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阐释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 意识 3.领会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说明要按客观规律办 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以“为什么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为议题,探究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的意义
误区辨析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比较 区别 联系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 物的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 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 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 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 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 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 质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
③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命题立意本题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为情境,通过剖析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的主题和设计理念,调动物质与意识的 关系等必备知识,考查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等关键能力。
答案:A
[真题实战]
1.(2023·山东卷)月亮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开设在院墙上的圆弧形洞门,因 其形如一轮满月而得名。月亮门通常与云墙配合使用,在波浪形的云墙上 开设门洞,看上去如同月亮在云间穿行。由于寓意美好且形态优美,月亮门 的营造案例远传海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 │ 主干梳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_物__质__世__界_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 会。 (2)从存在的基础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是地__理__环__境__、_人__口_因__素__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_物__质__性___。 (3)世界物质性原理
•具有永恒性、绝对性。 •具有暂时性、相对性。
•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 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的观点。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 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 B.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共同属性 • C.所有的有形物体 •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知识明辨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质
•除了具有万事万物的共性
区 (客观实在性),还有自
别
身的个别属性。 •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
有灭的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 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 在性 •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 灭的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 具体的物质形态
联 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系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①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 的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劳动创 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是: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并非由人所左右,它们都是客观 的物质要素,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它具有物质性。
1、物质的含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客观性)
与唯心主义的物质 观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可知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 与不可知论 •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 划清了界限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客观实在性
运动
1. 物质的唯一特性、 根本属性、 一般属性
2.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知识结构
探究的问题
•唯物论
揭示世界的本原
(辩证的唯物论)
(4-5课)
辩证
马 克
唯物 主义
思
主
义
哲
学
历史
唯物
主义
•认识论
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6课)
•辩证法 (唯物的辩证法)
揭示世界的状态
(7-10课)
•唯物史观 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第11课)
•价值观 人生观
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 世界的组成部分。 • ②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 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方 法 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联系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解析: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 系,而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因此A项错误; B项缩小了物质的适用范围,也是错误的; C项把自然科 学的“物质”与哲学的“物质”混淆在一起,故应排除; D项是正确选项。
2、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 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
多样性 可知性 永恒性 无限性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 自测自评 ◎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
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答案]B
考点1 │ 主干梳理
【特别提示】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 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 神而言的。
(2)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 身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特别提示】 (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 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定作 用
意识
从实 际出 发,实 事求
是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基本概念: •基本观点:
—物质、运动、规律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019年6月9日星期W
考点1 │ 主干梳理
主干梳理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概念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意__识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__观__实__在_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客__观__实__在__性__。 ②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 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_共__同__本__质_,而不 是指某一种具体的__物__质__形__态。
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
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唯物主义哲 学的观点。
知识明辨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
•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 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 象的共同本质(客观 实在性)。
•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 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 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 特征。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12课)
主要的观点 物质与意识辩
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辩证 关系
联系、发展、矛 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识辩证关系…
人生价值在于奉 献
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
与 3特点 实践
时
俱
用
创 新
3特点 认识
物质 运动 规律
一切
决 能 能动认识世界 动 能动改造世界
【方法论意义】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 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 历史的英雄史观。
[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
的,都有自己的…,它们都是…的组
基 成部分。
本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原 理
1)人类社会是……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