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表达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合集下载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近年来,禽流感一直是人类严重关注的问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在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包括病毒的基因组组成、进化和传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病毒的基因组组成禽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由八段负链RNA组成。

其中,每段RNA分别编码了十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包括衣壳蛋白、神经氨酸酶、甲基转移酶、复制酶等等。

这些蛋白质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进化和分类禽流感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不同的亚型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根据血凝抑制试验和神经氨酸酶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人们将禽流感病毒分为H1-H18和N1-N11两个基因型。

其中,H5N1亚型是最具有威胁性的亚型之一,因为它可以感染人类,而且死亡率非常高。

传染机制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而传播。

病毒可以在家禽和野生鸟类中不断变异,形成新的亚型,引发严重的疫情。

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家禽和野生鸟类的转移、屠宰和处理等工作来控制禽流感病毒的传播。

未来的研究方向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病毒的进化和传染机制,寻找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借助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和NGS等技术,快速鉴定病毒的亚型和抗原特征,并对病毒的抗药性进行研究。

总之,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严重的病毒,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在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

未来,研究人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病毒的进化和传染机制,并开发出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共表达禽流感HA和NA基因重组鸡痘病毒免疫犬的安全性和抗体应答

共表达禽流感HA和NA基因重组鸡痘病毒免疫犬的安全性和抗体应答

共表达禽流感HA和NA基因重组鸡痘病毒免疫犬的安全性和抗体应答甘军纪;李贤舟;张胜文;孟霞;彭大新;刘秀梵【摘要】为了评价共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11SH5NA)接种犬的安全性和抗体应答,用106PFU 的rFPV接种9周龄家犬,间隔4周进行二次接种,观察接种犬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并对接种犬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清生理生化分析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重组鸡痘病毒接种犬没有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但免疫犬未能检测有效的抗AIV血凝抑制(HI)抗体应答.【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2(048)008【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安全性;抗体;犬【作者】甘军纪;李贤舟;张胜文;孟霞;彭大新;刘秀梵【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9.1;S852.65+9.5犬常与野鸟、家禽以及动物肉产品紧密接触,增加了禽流感病毒适应并传播给人的可能性。

犬自然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V)H5N1已有报道[1]。

试验表明,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V)H5N1可以在犬中水平传播,犬饲喂感染H5N1AIV的禽肉或气管内接种可导致临床发病或死亡[2-3]。

目前,还没有预防犬流感(H5)的疫苗获得注册[4]。

鸡痘病毒(FPV)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虽然其不能在哺乳动物体内进行生产性复制,但携带外源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免疫哺乳动物可产生良好的对表达外源蛋白的免疫应答。

近年来,各种不同的用于哺乳动物甚至人的重组禽痘病毒活疫苗试验广泛展开,已有用于预防马流感(H3N8)、马西尼罗病毒、猫狂犬病、犬瘟热、猫白血病重组禽痘病毒疫苗获得注册[5]。

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HA-NA基因重组火鸡疱疹病毒的构建

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HA-NA基因重组火鸡疱疹病毒的构建

3 1 .. 禽 流感病 毒 ( I 变 异性 极 强 . 段 的 插 入 [ 正 是 由于 这 些 显 而 易 见 112 载 体 质 粒 A V) 不 同禽 流感疫 苗 间的交 叉保 护作 用 的优 点 . T才 被 选 作 用 以表 达 外 源 HV P D1一 M 8 T克 隆载 体 : 两 端 带 有 为 不 是 很 明显 . 此 人 们 经 常 使 用 具 有 目的 基 因 的活 病 毒 载 体 迄 今 . 因 已有 T接 头 的 线 性 克 隆 载 体 , A p抗 性 含 m 多 重 保 护 的联 苗 A V表 面 的主 要 免 E. l h c I c i的 o Z基 因 、 V 的 HN 基 因 基 因 和 hc ND Z基 因 , 自 tk r 购 a aa公 司 。 T HA、 — — T NA:禽 流感 HA及 NA N 蛋 白 。 血 凝 素 ( A 和 神 经 氨 酸 的 VP 基 因 先 后 在 HV 中 获 得 了 表 基 因 连 在 P 1一 A 而 H 1 , T MD 8 T载 体 上 . 由本 实 酶 (A 是 病 毒 二 种 重 要 的 囊 膜 表 面 达 最 近 我 们 在 与 国外 同行 交 流 中得 验 室 构 建 , 定 和保 存 。 N 1 鉴 结构 蛋 白 . 有 较 好 的免 疫 原 性 。 具 知 . 流 感 病 毒 的一 些抗 原 基 因也 已 禽 T C — R S E F 含 人 巨 细 - MV I E — G P, 火 鸡 疱 疹 病 毒 ( V ) 血 清 三 经 插 入 到 HV H T为 T的 非 必 需 片 段 中 而 筛 胞 病 毒 主 要 立 即 早 期 启 动 子 (MV C 型 MD V.是 从 二 十 世 纪 七 十 年 初 以 选 出 了重 组 火 鸡 疱 疹 病 毒 。 由 此 看 I )脑炎 心肌炎病毒 内核糖体 进入位 E. 来 最 早 被 广 泛 地 用 作 防 制 MD 的 疫 来 。无 论 是 用 H T作 为 活 病 毒 载 体 点 (R S , 色 荧 光蛋 白 ( F . V I E )绿 EG P) 由本 苗 V H T对鸡无 致病性 且不从 羽毛囊 表 达 外 源 抗 原 基 因 .或 者 是 用 HV 实验 室 构建 , 定 和保 存 。 T 鉴 散 毒 。 作 为 疫 苗 毒 , 身 可 以冻 干保 作 为 真 核 表 达 载 体 来 研 究 真 核 表 达 l13 菌 株 本 -. 存 运 输 V H T在 鸡 胚成 纤维 细胞 上 生 蛋 白 的 生 物 学 特 性 都 有 其 现 实 的可 Ec l .o .DH a菌 株 :购 自大 连 宝 5 长 迅 速 。并 且 产 生 大 量 有 囊 膜 的 病 行 性 。 于 此 , 验 以 A 的最 主要 的 生 物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鉴 试 I 毒 .这 样 制 备 的冻 干疫 苗 在 4 ℃可 以 保 护 性抗 原 H 和 N 基 因 为 目的基 11 各 种 限制 性 内切 酶 A A .. 4 长期保 存 [ 2 1 用 方 便 。除 此 之 外 。 因 构 建 了 表 达 HA、 A 的 重 组 火 鸡 疱 ,使 N 各 种 限 制 性 内 切 酶 (a H . Bm I HV T可 引起 坚 强 的 细 胞介 导 免 疫 . 免 疹 病 毒 转 移 载体 . 选 出高 效 表 达 禽 HidI,alP t,c R 筛 n lI l,s E o I等 1 D S I 、4 NA r 疫 出现 早 。 疫 持 续 时 间长 。HV 免 T的 流感 病 毒 H 和 N 基 因 的重 组 火 鸡 连 接 酶 、a D A 聚 合 酶 、A T q A A Tq N L a 基 因 组 较 大 . 中 有 不 少 病 毒 复 制 的 疱 疹 病 毒 其 D A 聚 合 酶 , 购 自 T kr 公 司 。 N 均 aa a 非 必 需 片 段 . 容 纳 较 大 外 源 基 因 片 1 材 料 和 方 法 可 115 S F鸡 胚 与鸡 胚 成 纤 维 细 胞 .. P 11 材 料 . 试 验 用 S F鸡 胚 购 自南 京 药 械 P 1 )青 岛 易 邦 生 物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1 . 病 毒 毒 株 .1 1 厂 。 用 9 1 日龄 鸡 胚 按 常 规 方 法 制 ~0 }资 助 项 目 :6 8 3项 目 ( 禽 重 要 病 毒 病 基 家 禽流感病 毒 : I A V禽流 感病毒 为 备原代 和次代 C F E

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的构建

表达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的构建
胡 潇 高 轩 王 明杰 ’ 赵冬凤 ) 李明义 ’ ) ( 料 河北农 业大 学动物科技 学院 河北 保定 0 10 ) 7 00
摘 要 : 用 P R 技 术 扩 增 出鸭 瘟 病 毒 ( V) 长 非 必 需 的T 基 因( 11b , 其 克 隆入 p E — a 利 C DP 生 K 约 . )将 k G M T es y
H i WA G Mi -i Z A o gfn G O X a L n- i U Xa o N n j H O D n -e g g e A un IMigy
( C l g fAnma S in e a d T c n lg b iAg c l rlU iest; 1 ol e o i l ce c n e h oo y He e r ut a nv ri e i u y
pie y pl ei hi rat nP R a d c n d it T es et o oti p T . cod g genf oe. l d b oy re c a ec o (C 1 n l e n ~ ay vco t ba G K A cri re urs i f m s n i o o r n n l
2 Qnd oY boBon i ei o pn Ld) iga ei i g er g C m ay, . e n n t
Ab ta t sr c:Us g e t ce oa NA fo d c lg e vrs ( V a cn t i ne td c ik n ( alsd . i xr td ttlD rm u k pa u i DP )v c ie sr n ifce hc e G l o n a u a u met u )e ro f rbat fEF el a e lt,te 1 b T g n o esnilfr vrlrpiain w s a s c s mby bo ls C )c l s tmpae h . k K e e n n se t o i e l t a m. i i s s 0 a a c o

2株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2株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HA 基 因与 A/ u k Sb r / O / 1 的相 似 性 最 高 , c i e / a g i2 1 / 0 0株 的 HA 基 因与 A/ d c / iei 1 O O 株 a A/ hc n Gu n x/ 1 7 2 1 k w i na Ho g n / 5 9 0 ht mu i e / n Ko g 4 1 / 0株 的 相 似 性 最 高; A/ u k Gu n x/ 9 2 0 而 d c / a g i6 / 0 9株 的 NA 基 因 与 A/ d c/ atr hn / 1 0 u k E senC ia 9 / 9株 的 相 似 性 最 高, c i e / a g i 1 7 2 1 A/ he n Gu n x/ 1/ 0 0株 的 NA 基 因 与 A/ q ai k 2 aut c
( 西动 物疫 病 预 防控 制 中 心 , 西 南 宁 广 广 50 0 ) 3 0 1
摘 要 : 采用 RT P R技 术扩 增 了 2株 H3 —C N8亚型流 感毒株 A/ uk Gu n x/ 9 2 0 d c / a g i6 / 0 9和 A/ hc e / c i n k
G a g i 172 1 u n x/ 1/ O O的 HA 和 N 基 因, 与 Ge B n 2 A 并 n a k中收 录的其 他毒株 序 列进 行 比较 分析 和 遗传进 化 分 析 。结果表 明 , 离株 的 HA 与 N 基 因全 长分 别 为 l7 3 b 、 3 p 分 A 3 p 14 2b 。A/ u k Gu n x/ 9 2 0 d c / a g i6 / O 9株 的
1 2 3 P R 产 物 的 回 收 、 隆和 序 列 测 定 P R . . C 克 C

禽流感病毒分离鉴定及其NA基因克隆分析

禽流感病毒分离鉴定及其NA基因克隆分析
关 键 词 : 流 感 病 毒 H5 ; 离 ; 定 ; 禽 N1 分 鉴 NA 基 因 ; HA 基 因
中 图分 类 号 : 3 ; 8 2 6 9 2 Q9 9 ¥ 5 . 5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0 75 3 ( 0 0 0 —0 60 1 0 0 8 2 1 ) 40 1 —4
20 0 8年 , 我 国南 方 某 地 多 家 养 鸡 场 发 生 鸡 群 在
123 微 量血 凝 试验 ( . . HA) 微 量 血 凝 抑 制 试 验 及
急性 大批死亡 , 鸡鸡 冠 出 『 或 发绀 , 部水 肿 , 病 f 【 L 头 肌 肉和其 他组织 器 官广 泛性 严 晕 出 血 , 其 产蛋 鸡 尤 群 出现 严重神 经症 状 , 歪 向一 侧 。 头 站 小 稳 , 巢 卵
( 书 医 研 究 所 础 医 学 研究 审 , 林 K弁 I O 6 ) 。 0 2 3
摘 要 : 疑似 禽流感病 死鸡病料组 织研磨 液接 种 S F鸡胚 分 离病毒 。 囊分 离毒经 电镜 观察后 , 用 将 P 尿 应
特 异 性 R — C 方 法 和 血 凝 及 血 凝 抑 制 试 验 进 行 分 型 检 测 , 时 对 核 蛋 白 全 长 基 因进 行 扩 增 测 序 分 析 通 TP R 同
过血凝 及血凝抑 制试验初 步证 实分 离的 禽 流 感病 毒 为 H5亚型 , 后 对 分 离株 HA 基 因和 NA 基 因进 行 然 R — C 分析 , 定该分 离株 禽流感 病毒为 H N1亚型 。通 过 NA 全基 因扩 增测 序 、 ls 分析 显 示该 分 离 TP R 确 B at 株 NA 基 因序 列与 已发表 的毒株 基 因序 列( U 2 7 7 同源性 为 9 , 基 因 3端 发生 明显 变异 。 E 4 94 ) 7 但

基因工程疫苗论文2100字_基因工程疫苗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基因工程疫苗论文2100字_基因工程疫苗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基因工程疫苗论文2100字_基因工程疫苗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基因工程疫苗论文2100字(一):鹦鹉热衣原体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论文摘要: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Cps)是专性细胞内寄生、革兰氏阴性病原体,能在鸟类、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中广泛传播。

Cps能够导致禽类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引起家禽高热、腹泻、异常分泌物以及产蛋下降。

常规衣原体疾病防控主要依赖于抗生素,但随着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养殖端减抗替抗的推行,需要开展生物安全和疫苗免疫等防控技术研究以预防衣原体感染。

本文综述了Cps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活载体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鹦鹉热衣原体;亚单位疫苗;DNA疫苗;活载体疫苗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Cps)具有广泛的宿主谱,它可以感染465种鸟类和包括人在内的46种哺乳动物,导致结膜炎、肺炎、支气管炎、流产和关节炎等疾病,对家禽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1]。

Cps主要通过空气气溶胶飞沫快速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途径而引起感染。

鸡对Cps具有一定的抗性,火鸡、鸭和鸽则相对易感,雏禽感染可引起体温升高、肿眼、厌食和腹泻等临床症状,种禽感染可引起严重的输卵管炎,导致产蛋率下降到10%以下或停止产蛋[2]。

目前对Cps的早期感染可用四环素、金霉素和土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治疗,但由于其细胞内寄生性引起的持续性感染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的耐药性增加等因素,使得使用抗生素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该病[3]。

因此,衣原体疫苗的研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衣原体疫苗研制开始兴起,经历了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到基因工程疫苗等发展阶段。

由于Cps减毒活疫苗存在毒力返强的风险,灭活疫苗只激发体液免疫应答,且存在内毒素引起不良反应的问题,因此,这两种疫苗在生产上应用较少。

近年来,基因工程疫苗成为Cps疫苗研究的重点。

1Cps亚单位疫苗1.1重组蛋白疫苗随着DNA重组技术的发展,安全性好、易大规模生产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重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腺病毒的滴度测定及遗传稳定性研究

重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NA基因腺病毒的滴度测定及遗传稳定性研究

Ad n v r s Ex r s i g N A n fS r i 5 1 e o iu p e sn Ge eo t an H N o in I fu n a Viu fAv a n l e z r s
H U in h “,W ANG Qig , Ja — e n XU n z a ZHEGN u l g , Ya —h o , S —i n
2 0代 次时 重组病毒 的滴度 。结 果显 示 : 各代 重 组病 毒 D 从 NA 中均 扩增 出 了约 1 0 b 0 p的 目的条 4
带, 序列 分析 结果表 明 , 5 1 、 5 重组 病毒 中的 NA 基 因序 列 与原 始转 移 栽体序 列 完 全一 致 , 第 、0 1 代 第2 O代重组病毒插入基 因有 2处发生 了点 突变(1 位 A—G, 3住 T一C , 56 l2 3 _ ) 但其 编码 的氨 基酸 未 发 生变化 , 即蛋 白抗原表 位未发生 变化 ; 用快速测 定法计算 出重组腺病毒的 滴度 为 1 pu mL 采 0 f/ 。 关键 词 :禽流 感 ;重组腺 病毒 ;遗传稳 定性 ; 毒滴度 病
中图分类号 : 8 2 6 S 5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 4—3 6 (0 0 0 —0 2 — 4 10 28 21 )8 1 2 0
Viu t a i n a d Ge e i a i t fRe o b na t r s Tir to n n tc St b l y o c m i n i
W U u p n . A N G —i Y — ig H Bo ln
( . l g fAn ma ce c , n n I s i t fS in e a d Te h o o y Xi xa g 4 3 0 , i a 1 Co l eo i lS in e He a n t u e o ce c n c n l g , n in 5 0 3 Ch n ; e t 2 S a g a t rn r n tt t , h n s a e fAg iu t r l ce c s S a g a 0 2 1 Ch n ) . hn h i Ve e i a y I s i e C i e e Ac d my o r lu a i n e , h n h i2 0 4 , i a u c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流感 (4M>:@ N@O(P.@Q:,4N) 是由 4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 种禽类的感染和 R 或疾病综合征, 给养禽业尤其是养鸡业造 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预防 4N 的疫苗主要是全病毒油乳 剂灭活疫苗, 但这一途径生产的疫苗成本高, 疫苗应用后会 严重影响现有条件下的禽流感疫情监测; 痘病毒 (包括鸡痘 病毒) 作为较为成熟的重组病毒疫苗载体已成功地用于多种 病原保护性抗原基因的表达, 并在接种机体后显示出良好的
&
&"!
结果
’( 和 )( 基因的 *+, 检测 以 + 个代次重组禽痘病毒的核酸作为模板进行 *#0 反
应, 分 别 扩 增 出 两 条 特 异 性 条 带, 大 小 依 次 约 为 !&456 和 表明各代次重组病毒中包含有所插入的两个外源基 !&256, 。 因 (图 !) 图&
%789 (
’(、 )( 基因 *+, 检测结果
共表达禽流感病毒 !" 和 #" 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乔传玲% 常洪涛# 于康震3 陈化兰%"
(%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及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河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工程学院 (3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北京 郑州 !"$$$#) 哈尔滨 %"$$$%) %$$$#2)
-.*/0’(0)( 重组病毒中外源基因的 *+, 扩增
-:;:<;7=> =? 1/ @>, ./ 8:>: =? A%*BC1/C./ 6D *#0
从第 ! 周即检测到 13 抗体, 免疫鸡在攻毒后无一发病和死 (表 !) 。表明不同代 亡, 均能够完全抵抗 1’.! 病毒的攻击 次的重组禽痘疫病毒疫苗对免疫鸡的保护效果没有发生改 变, 均可以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 13 抗体, 证明插入的外源基 因能够在病毒的长期传代过程中稳定地遗传并表达出重组 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 1/ 和 ./ 蛋白,
病毒的遗传稳定性与插入片段的大小无相关性, 在遗传上较 为稳定的重组体往往会观察到 WF# 的含量较高。在本研究 中, 我们对第 ’ 代重组病毒外源基因序列与最初克隆得到的 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比较发现, 1/ 基因发生了如下的变化:
(GG





!! 卷
并且这些变异均未导致氨基 !"# 位的 $! %, &’() 位的 *! +, 酸的改变, 这一结果表明重组病毒为保持自身的稳定而使得 外源基因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以达到 %,+ 的含量相对提高。 总之, 本实验室所获得的表达禽流感病毒 -$ 及 .$ 基 因重组禽痘病毒在基因水平及免疫效力两个方面证明具有 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经过 #’ 代传代后的病毒仍可作为疫苗 生产用种子。 参 考 文 献
!&! (& *#0 HA=,I<; =? A%*BC-./ ?A=J ’ H@KK@8:; -./ E@A5:AF1 G $; +& *#0 HA=,I<; =? A%*BC-./ ?A=J !’ H@KK@8:; 2 9 *#0 HA=,I<; =? A%*BC -./ ?A=J (’ H@KK@8:; ’& %*B -./ <=>;A=L 9
NO: *#0 A:KIL; =? 1/ @>, ./ 8:>:
!& -P(""" J@A5:A; (& *#0 HA=,I<; =? 1/ @>, ./ 8:>:; +& .:8@;7Q: <=>;A=L 9
&"# 图!
%789 !
不同代次的重组禽痘病毒疫苗免疫效力的比较 第 ’、 !’ 及 (’ 代次的禽流感重组禽痘病毒疫苗免疫后,
B@<<7>: H@KK@8: !R ’ !’ (’ (&’2 +&"( (&’!
( K7<5F;=;@L) .IJ6:A (,:@,F;=;@L) .IJ6:A +R T&(2 T&’+ T&’V "F!" "F!" "F!" "F!" "F!" "F!"

*A=;:<;7=> A@;7=F S
(R T&U’ T&’’ T&(’
’期
乔传玲等: 共表达禽流感病毒 1/ 和 ./ 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TU4
采集接种部位肿胀的皮肤及邻近组织, 制备成匀浆液, 加入 青霉素和链霉素各 !""" 单位后接种于 #$% 细胞进行病毒毒 价测定。 按照 !&’&( !"#"$ 重组病毒外源基因在接种鸡体内的检测: 中叙述的方法制备组织匀浆液, 接种 !" 日龄 )*% 鸡胚绒毛 尿囊膜,+, 后收集绒毛尿囊膜, 提取禽痘病毒基因组 -./, *#0 方法检测 1/、 ./ 基因。 将以上 + 个代次的重组 !"#"% 重组病毒疫苗的免疫效力: 病毒按一个免疫剂量经翅膀刺种接种 2 周龄 )*% 鸡, 免疫后 !、 (、 + 周检测 13 抗体, + 周时用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 1’.! 进行攻击。
!"" !"" !""
$
讨论
对于重组疫苗而言, 体外或体内的传代均有可能导致外
能够诱导产生良好的免疫效力。进一步表明该重组病毒所 插入的外源基因能在长期传代过程中稳定地遗传并表达重 组 1/ 和 ./ 蛋白, 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反 应, 鸡群使用重组疫苗不会有免疫失败的安全隐患。
[ ] 重组 P:: 等 T 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载体的研究中发现,
比较后发现: 经过 (’ 代的传代, 外源基因片段没有发生碱基 变化。 &"$ 重组病毒疫苗接种鸡体后毒力稳定性试验 结果将上述匀浆液接种 #$% 细胞上后, 均产生了明显 的细胞病变 ( #*$) , 所测得的蚀斑形成单位 ( *%M) 与原代重 组病毒相比, 没有出现毒力增强现象。 &"% 重组病毒疫苗外源基因在鸡体内的检测 取匀浆液接种鸡胚的绒毛尿囊膜, +, 后形成了白色隆 起的大型痘斑。从收集的绒毛尿囊膜中提取禽痘病毒基因 组 -./, *#0 方法扩增得到大小分别为 !&456 和 !&256 的两 条带 (图 () , 表明重组病毒可以在鸡体内稳定地复制所包含 的 1/ 和 ./ 基因。
源基因的 突 变, 严 重 的 发 生 移 码 突 变, 使得外源基因不表
[’] 达 。本研究通过外源基因克隆和测序、 毒力测定及免疫效
力评价对重组禽痘病毒 A%*BC1/C./ 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检 测, 结果第 ’、 !’ 及 (’ 代重组病毒在连续的细胞传代过程中, 所插入的外源基因没有出现变异; 重组病毒毒力相当稳定, 接种试验鸡后, 可在鸡体内检测到 1/ 和 ./ 基因的存在, 并
" 通讯作者。 5.(: 126!"%61#72%8#"; 9:;: 126!"%61#733%3#; <6=:>(:?(+?.@% A B:?’’) +’=
作者简介: 乔传玲 (%873 C ) , 女, 河南省宁陵县人, 副研究员, 博士, 主要从事动物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 5.(: 126!"%61#7#"712 转 3$!; <6=:>(: D+?(#$$% A B:?’’) +’=) +@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6$%6%1, #$$!6$"6%$
[%] 免疫原性 。
近几年来,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 实验室已经构建了表达 E" 和 E7 亚型 4N& E4 基因、 共表达 并对其免疫保护 E" E4 和 0% 04 基因等多株重组禽痘病毒,
[#,3] 性进行了研究 , 结 果 表 明 重 组 禽 痘 病 毒 /9F&6E4 能 够
!! 卷 " 期 #$$! 年 %$ 月
微 生 物 学 报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 保护免疫鸡群抵抗同一 E4 亚型病毒的攻击, /9F&6E46 04 免疫鸡群后能够同时诱导产生对 E"0% 和 E70% 病毒攻 击的保护, 因而拟将重组禽痘病毒 /9F&6E4604 确定为新型 基因工程疫苗研发的重点。 国际兽医局 (*N<) 和 《兽医生物制品规程》 规定, 用于兽 医生物制品制造和检验用的菌 (毒) 种应有一定的使用代次
[!] 限制 , 以防止疫苗株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毒力返强等生物
学特征发生改变。因此本试验对此重组疫苗病毒株的遗传 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
$%$
材料和方法
病毒 表达禽流感病毒 E" E4 及 0% 04 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
基金项目: 国家 “123 计划” (#$$%4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