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1.3馒头发霉了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1.3馒头发霉了》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1.3 馒头发霉了》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以及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周围的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是,对于馒头发霉的原因和细菌真菌的作用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发现馒头发霉的原因,并理解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发现馒头发霉的原因,并理解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馒头发霉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发现馒头发霉的原因。
3.讲解:讲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让学生理解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实践: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细菌真菌的作用。
5.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 (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 (3)一. 教材分析《1.3 馒头发霉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了解微生物在食品腐败过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知道微生物在食品腐败过程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食品腐败的原因,微生物在食品腐败过程中的作用。
2.难点: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引发思考。
2.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馒头发霉的样本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馒头发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品腐败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简要介绍食品腐败的原因,提出探究问题:为什么馒头发霉了?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分享实验成果,讨论食品腐败的原因,总结微生物在食品腐败过程中的作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止食品腐败,提出建议,如:保持食品干燥、清洁,避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调查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8.板书(5分钟)–食品腐败的原因–微生物的作用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食品腐败的原因,知道了微生物在食品腐败过程中的作用。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馒头发霉了

过:霉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 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
霉的功与过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来的 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 霉素。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不但生产出能治病 的青霉素,还利用其他的霉生产处治疗细菌性疾 病的多种抗生素。 青霉素能治疗所有的疾病吗? 只能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
课堂总结
1.霉是一种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微生物。霉的种 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 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 2.食物和其他物品在温暖潮湿阴暗的条件下最容易发霉; 3.应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需要保证每组实验只能有一个 条件改变,其他条件不变; 4.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青霉菌中发现了能杀死一些细 菌的青霉素,人们还利用其他的霉生产处治疗细菌性 疾病的多种抗生素。
一个放在潮湿的地方,一个放在干燥的地方 两个馒头的温度、光照等其他所有条件都相同。
实验结论:食物和其他物品在温 暖潮湿阴暗的条件下最容易发霉。
控制变量法
设计实验
根据我们刚才学习到的内容,说说怎样做可以防止 食物或其他物品发霉?为什么这么做?
低温保存
太阳曝晒
防干燥剂
真空包装
霉的功与过
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 发酵饲料等
第一单元第3课
馒头发霉了
XXXXXXX学校 XXX
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霉?
霉的形状和颜色
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 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 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 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 霉有生命吗?怎么证明? 霉能够生长
霉的繁殖条件
你知道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2.真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又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3.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4、影响真菌生存的因素很多,如(温度)(湿度)。
5、面包放久了,超出了保质期就会长出(霉菌),他与蘑菇是同一类生物。
6、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也需要一定的(空气)(水)(温度)等条件。
7、在适宜的环境中,微生物能以惊人的速度繁殖,他们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同时排除(废物),导致食物腐败而不能食用。
二、判断题(1)食品用真空包装,不易发霉。
(√)(2)霉菌对人类有害无益。
(×)(3)食品的潮湿程度越大,温度越高,越易发霉。
(√)(4)观察发霉的橘子时,应将塑料袋打开。
(×)(5)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真菌。
(√)三、选择题1下面关于真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有些真菌能使任何其他生物患病。
B、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对人类有益的真菌。
C、真菌正在逐渐进入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D、发霉的大米清洗后食用对人体无害。
2、馒头发霉的条件是(D )A、温暖、干燥B、寒冷、干燥C、寒冷、潮湿D、温暖、潮湿四、连线有益真菌有害真菌酵母菌水果上的真菌食用蘑菇衣服上的真菌五、问答题设计实验研究食品发霉的原因。
1、探究霉菌的生长和水分多少的关系试验方法:第一组: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后放在桌子上。
实验现象:几天后,第一块面包没有发霉;第二块面包发霉。
实验结论:霉菌生长需要获取水分。
2、探究霉菌的生长和温度的关系试验方法:在两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
然后,把第一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另一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实验现象:几天后,第一块面包霉变程度较轻;第二块面包发霉。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1.3 馒头发霉了2-苏教版

青绿色 绒毛状
黄色 黑色 白色等 蛛网状 絮状等
用显微镜观察霉
注
◆ 不要随便调整显微镜。
意
◆观察时用左眼看,右眼看纸,右手记录
事。
项 ◆每个小组成员依次观察,要听组长安排。
◆小组讨论,并把霉的样子画下来 。
画出显微镜下看到的霉
画 一 画
说一说:你看到的霉是什么样的?
霉是一种微生物 。
实验结果:放在厨房的柜子里的馒头发霉了,馒头表面有很多霉;
放在冰箱里的馒头没有发霉,馒头表面只有一点变色。
结论:馒头在温暖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2019.5.1—2019.5.5
实验要求 : 1.每个小组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做对比实
验。
2.每天观察物品的变化,并进行比较、记 录。
3.不要直接接触霉,观察后要及时洗净双 手,注意卫生。
条件 组合
实验方法
观察记录(发霉情况)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1
温暖 潮湿
把半个馒头装 馒头表 入袋中,放在 面变浅 厨房的柜子里。 黄色
馒头有 几个黑 色霉斑
霉斑变 多
霉斑更 多
馒头表 面有许 多黑色
霉
2
阴冷 潮湿
把半个馒头装 入袋中,放在
冰箱里。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有轻微 变色
有轻微 变色
实验的方法是什么 ?
用什么材料?
大家怎么分工?
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条件 组合
1
实验方法
观察记录(发霉情况)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2 实验结果:
结论:
实验报告
问题:在什么条件下物品容易发霉? 我们的猜测:馒头容易在温暖的条件下发霉。 保持不变的条件:阴暗、潮湿等 改变的条件:温暖---寒冷
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

六年级上册一、实验名称:馒头发霉了方法一:实验目的:探究馒头发霉与温度有关的实验器材:馒头、塑料袋(两个)、馒头实验步骤:1、把一个新鲜的馒头分成两块,分别装到两个塑料袋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
3、每天按时观察,看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并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先来。
实验现象:发现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而放在冰箱里的馒头却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长出霉菌。
实验结论:馒头发霉与温度有关,温度高的地方馒头发霉就快。
方法二实验目的:探究馒头发霉与湿度有关的实验器材:馒头、放大镜、烧杯、吸管、水、塑料袋(两个)、实验步骤:1、把一个新鲜的馒头分成两块,分别装到两个塑料袋里。
一袋2、一袋馒头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保持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3、每天按时观察,看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并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先来。
实验现象:发现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而不滴水的的馒头却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长出霉菌。
实验结论:馒头发霉与湿度有关,湿度大的地方馒头发霉就快。
二、实验名称:食用菌实验目的:认识菌类实验器材:放大镜、镊子、水盆、木耳、银耳、香菇实验步骤:1、借助放大镜观察带来的食用菌,会发现蘑菇根部有许多丝,这叫菌丝。
蘑菇头上面很光滑,叫菌盖。
蘑菇头的反面有一些褶皱,叫菌褶。
2、用镊子把“伞”柄撕开,发现有许多丝。
3、把干木耳放在白纸上敲一敲会掉下一些白沫,用放大镜观察看看会发现这些都是一些细细的丝。
三、实验名称:蜡烛的变化实验目的:通过蜡烛的变化了解物质的变化实验器材:蜡烛、火柴、镊子、纸、药匙、烧杯、蒸发皿、玻璃棒、三角架、石棉网实验步骤:方法有: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蜡烛在点燃的现象是:蜡烛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和热、冒出烟。
蜡块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的蜡;冷却后,逐渐凝固成固体状态的蜡。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3馒头发霉了》苏教版(3)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3 馒头发霉了》苏教版 (3)一. 教材分析《1.3 馒头发霉了》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以及食品腐败的原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勇于提问,愿意进行科学实验。
但是,对于馒头发霉的具体原因,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深入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掌握食品保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珍惜食物的良好习惯,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馒头发霉的原因。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究馒头发霉的原因。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馒头发霉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食品腐败的原因,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观察馒头发霉的现象,分析馒头发霉的原因。
3.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探究过程和心得体会。
4.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深入剖析馒头发霉的原因。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掌握食品保存的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馒头发霉的原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食品保存的方法2.食品保存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汇报和课堂表现来进行。
最全的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植物有向光性,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实验准备
植物幼苗(玉米、大豆苗等)、火柴杆、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 cm的孔(两个),待模拟单侧光照射时使用。
2、将几株长势相同但真叶尚未出胚芽鞘的植物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三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4、再重复几次实验,观察“日食”和“月食”时哪边先亏。
“日食”是总是太阳的西边先亏。“月食”是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
实验结论
1、地球和月亮都是不发光的球体,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必然发生黑影。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如果太阳、月亮和地球正好位于或接近同一直线,这样便发生了日食。
2、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2、准备好7个相同的瓶子,并编好号:①空气,②半瓶水,③装满水,④盐水, ⑤碱面溶液、⑥醋、⑦油。
3、在②号瓶中倒入半瓶水,在③号瓶中倒满水,在④、⑤、⑥、⑦号瓶中分别倒入等量的盐水, 碱面溶液、 醋、油。
4、将7枚相同光泽的铁钉分别放入7个杯子中。
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加热,观察现象。
1、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
2、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水泥块没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实验五: 7课 铁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