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

合集下载

唐代为什么一两银子那么值钱 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

唐代为什么一两银子那么值钱 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

唐代为什么一两银子那么值钱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本文导读:唐朝一两等于多钱?计算古代货币价值的时候,我们常用一个思路去进行换算,那就是通过对日常生活必须品的购买力来核算,这个算法也是比较科学,比较合理的。

首先在唐朝贞观年间,1两银子=1000文铜钱,可以买200斗米,10斗米为一石,一石是59公斤,按照如今的大米1.75元一斤来看的话,一两银子等于4130元。

而在唐玄宗时期,米价10文一斗,1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这个算法科学就科学在,大米为我们生活的必须品,所以大米的售价一定是根据当时社会的购买力水平制定的。

由上述的说明我们也能看出,那种在吃饭和消费,随随便便掏出好几两银子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

一个像样的饭馆,按照现在目前的消费来说,两个人吃饭也就是花掉2、3百元,一两银子就是4000多块钱,什么饭这么贵?所以就更不用说那种把银票随便掏出来的了,因为100量的银票就是413000,1000量银票就是四百多万,谁会随便揣着好几十万上街呢?唐朝官员俸禄在唐朝,官员的俸禄还是比较高的,当然这跟宋朝没法比。

但是总体上来说,也还是非常不错的。

为什么说公务员一直比较火,因为自打唐朝起,政府官员的待遇就非常好。

在唐朝,官员的收入和福利由:禄米、人力、职田、月杂给、常规实物待遇和特殊实物待遇组成。

有一个记录换算和统计表显示,唐太宗年间,一品官员的年收入为172.6万元,当然这个也把福利等政策按照当时的购买力换算了出来,二品官员年收入为135.6万元,三品是101.6万元,四品为74.1万元,即便是九品官员,年收入也在13.7万元上。

而宋朝的官员俸禄,是唐朝官员的十倍左右!这个咱们就暂且不去讨论了。

唐代为什么一两银子那么值钱?其实比较各个朝代一两银子的价值,可以看到,唐朝一两银子的价值是非常高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体现了唐代经济的发展,因为唐代是比较特殊的,古时几乎所有朝代都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因为商业发展容易导致统治者的根基不稳。

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唐代,贞观之治时期,百姓富裕,一斗米只卖5文钱,按照一两银子为一贯铜钱,即1000文来换算,一两银子就算200斗米。

200斗米就是20石,一石约118斤,现在的米价大概2元往上走,按照2元一斤计算,唐代的一两银子大致相当于4720元RMB的购买力。

开元时期,米价上涨的厉害,一斗米要卖10文钱,也有2400RMB的购买力了银子从来就不是日常交易货币,古代没有刷卡这种科技,银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购买贵重物件时候,不必拉着满车铜钱来付款而存在的,他的主要价值只是为了便捷。

银子再历朝历代价值差距都很大,正所谓盛世收古董,乱世藏黄金。

就以乾隆盛世为例,普通农家(农民当时地位很高)一年开销,相当于100文钱,1000文钱等于一两银子,以清朝最低官员从九品俸禄来算,一年俸禄为1两银子,也就是说,100两银子就算是士绅土豪了。

故此我们可以粗略算出,在乾隆朝,算上如今的通货膨胀,1两银子=1万块钱人民币左右.如果想衡量银两的价值,没有物品可以做参照,就好像几年之前苹果4手机五千多,现在呢?能值300块就不错了,同样的道理,大米以前很贵,即使丰年也吃不起,可是现在的大米太便宜了,在古代一个农民辛苦一个月也买不到一袋大米,现在同样的苦力一天就可以买一袋,大米是最廉价的食品了,如果要衡量古代银子在现代的价值,最靠谱的就是用劳动力来衡量,以前的帖子我也说过了,就不重复了,在北宋一两银子购买力相当现在人民币4000到6000左右,年代越久越值钱,而且碎银子不如整银值钱,因为还有火耗1公斤=2斤,1公斤=1000克,2斤=1000克,1斤=500克,1斤=10两,10两=500克,所以1两等于50克。

以现在的银价来计算,1克银3.7元,50克银185块钱。

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185块钱。

在古代它是作为货币直接在市场流通的,现在的银子己经是一种商品而不是货币了。

商品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价值和价格是在不断的变动,哪个时间段和现在的哪个时间段换算都难以确。

一万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万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万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清朝一万两银子在现代的话大概折合人民币二百万左右,甚至更多,在清朝中晚期的时候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之间,换算一下就是二百多万,实际上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比220多很多。

在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是现在的94.4公斤,一两银子可以买接近四百斤大米,所以在按现在大米的价格换算明朝时期的一两银子是现在的人民币660元左右,清朝的价格和明朝的相差较大,清朝时期一两银子价值在150-220之间。

一两银子在唐朝的时候购买力更高,唐朝的一两银子可以折合成1000文铜钱,买200斗米,相当于现在人民币的4000多元。

后来通货膨胀以后,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2000多元。

宋朝时期的算钱的方法十分的混乱,金钱的价值多变,宋朝时期的里的一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是600-100元左右。

古代的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古代的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古代的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

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

(1)金属价格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

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

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黄金:100元/克白银:2元/克黄铜:0.02元/克推算结果为:1两黄金:约值4000元1两白银:约值80元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2)粮食价格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

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

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

古代货币的换算标准

古代货币的换算标准

古代货币的换算标准1基本单位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

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2金属价格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

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

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黄金:100元/克白银:2元/克黄铜:0.02元/克推算结果为:1两黄金:约值4000元1两白银:约值80元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3粮食价格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上白米(石)九钱五分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下白米(石)八钱三分白面(斤)九文银每两换钱一千文”还有“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一两白银大约人民币多少

一两白银大约人民币多少

一两白银大约人民币多少
一两银子也就大约170元人民币。

如果按照现在米价三元一斤来算,唐朝一两银子可以买米一千多斤,那一两银子相当就于三千元左右的人民币。

宋朝一两银子可以买米大约三石,宋朝一石是66公斤,一两银子折合成人民币就在1188元左右。

清朝已经盛行货币。

在乾隆年间,一两银子只能买米八十斤,光绪年间只能买到三十八斤大米,也就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一百五十元左右。

扩展资料
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

但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为银两是历来的流通货币。

主要是因为明清小说的盛行,均按照当时的生活情况为常识对前朝进行描写,如《水浒》、《三言二拍》等等,而这些作品中的银两价值均以明朝的银价为标准。

与原有的文、贯、缗、铢等货币单位搅合在一起,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今人所写较多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武侠小说作品如《射雕》等书中也跟着把古代流通货币统统说成“银两”。

1。

在古代,一两银子、一文钱等于现在的多少钱?

在古代,一两银子、一文钱等于现在的多少钱?

在古代,一两银子、一文钱等于现在的多少钱?在古代,一两银子、一文钱等于现在的多少钱?看什么时候了。

还得看这一两银是银元还是银锭,成色如何,打的是谁家的记号(官银还是私银)。

建议找一下《江苏历代货币史》,里边有从清中期到民国各个时期的换算比例。

就其购买力来说,一两大概合人民币200员~~按时期而不同,比如明朝,洪武9年是米一石等于银一两,洪武30年是米一石等于银半两,等到正统时期就是米一石等于银2钱5分。

可以自己根据那时的米价和现代的米价折算购买力,一石为120斤。

通俗的来说:400块近代币制可是一大门啊,不光是银圆,就连铜板也分许多种,要说清楚一本书都不够以下的“=”号是“相当于”,而不是绝对的“等于”。

这种“相当于”的关系是日常习惯上的,而不是以某种价值为标准的。

五铢钱=5角一文钱=5角一两银=一千文钱=50元一两金=一千两银=50,000元我过去在北京财政工作过,我自己经手拨出的资金就动不动1千万2千万的,按照楼上说的一两银=一千文钱=50元,就是20万两银子或者40万两银子。

而我经手的只是一个市的财政的某一个处的一个具体部门,整个处的规模,整个市的规模要比这大多了。

至于曾国潘,他经手的是全国的大部分的军事经费,20万两银子实在是小意思。

你不能拿我们个人的收入支出来和国家的收入支出比。

清朝中期,一两银子可以买一石米(100斤)还加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这样算起来,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200元人民币还多。

但是实际购买力肯定还高,当时的粮食可不像现在这么便宜。

可不可以按银的市价来算啊。

就算一克10元,50克也有500元了吧。

赔款X亿两白银?毛1两银子等于100吊钱,1吊等于100文,康熙年间1文能买两个烧饼1两银子=100×100×2=20000个烧饼????太夸张了吧,清代银-钱对比不固定,官家一般是750-1100,1200,康熙时一个一品京官一年的才180两(不贪污,受贿);一个西山锐键营的骑兵才5两,如果这样,看来真的是要喝粥了。

一锭银子等于多少两

一锭银子等于多少两

一锭银子等于多少两
一锭银子有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的,锭其实就是量词,所以一锭银子就是一块银子的意思,而一块银子有一两的,二两的,甚至五两、十两、二十两的都有,所以一锭银子等于多少两取决于银子的大小。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

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

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一两银子价值如下:
清朝中晚期 150—220元人民币左右;
明朝中期 600—800元人民币;
北宋朝中期 600元—1300元人民币(一说1000—1800元);
盛唐时期 2000—4000元人民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装剧中大爷们手中的银子卖相几乎都光滑闪亮,古人真正流通使用的银子其实并不是这样。

作为货币,白银其实很实在,都是只在乎重量,不注重外观的,也许只有官家的纹银才会比较注重“卖相”。

老百姓也不都用得起一整锭银子,多是铜元、铜板交易,但银子仍是历朝历代流通量颇广的货币之一。

比如《朱子语类》卷一三○:“傅钦子闻其贫甚,怀银子见他,欲以周之。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这几行字值得甚么,我却受你银子?”吴晗的《朱元璋传》第六章二记录:“银子终于取代宝钞成为全国通用的通货。


只是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有人以大米为衡量单位,尝试推算过银子的价值,虽然换算数字不一定准确,换算方法却值得参考。

比如: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如果当时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等于人民币660.8元;又如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可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等于2065元人民币;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

1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在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价值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在盛唐时期价值2000-40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