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第十课导学案(含当堂检测)(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和第10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和第10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和第10课教案篇一:9、鲸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1、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2、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3、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4、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2、精读课文.体会写法A、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B、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C、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D、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E、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F、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四、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五、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六、全班交流,试着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第二课时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2、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3、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4、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5、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吃食呼吸(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用什么怎么呼吸)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须鲸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6、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7、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1、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2、出示资料,延伸扩展3、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4、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三、板书设计:体形:大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深海(哺乳动物)分类:须鲸和齿鲸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繁殖生长篇二:10、松鼠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和生活习性。

新人教版英语9年级导学案9Unit 10

新人教版英语9年级导学案9Unit 10

9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Section A (1a-1c)学习目标:掌握be supposed to句型的用法;学习不同国家初次见面的礼仪。

重点、难点:be supposed to的用法;中西方人们见面礼仪的差别。

学习过程:Task 1 话题导入回答问题激活初次见面礼仪的背景知识。

What are people supposed to do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Peop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greet each other differently.In some countries ,they shake hands.In some countries, they ...归纳问候礼仪(Greeting customs)Task 2 搭配习俗1a 人们初次见面时做些什么?将国家与习俗搭配起来。

Task 3 听力练习1b 朗读1a中的五个国家和三种习俗,熟悉听力内容。

听录音,并核对1a中的答案。

尝试运用be supposed to do 或be expected to do 句型核对答案。

Eg.People in Brazil are supposed to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expected to ...when meet for the first time.跟录音朗读对话,尽力记住对话中的习俗信息。

Task 4 看谁记得多根据关键句型What are people in ...supposed/expected to do when meet for the first time?和对话信息关书问答练习。

(同桌互相比赛)Task 5 编对话练习1c 就不同国家的人们初次见面时所做的事情编对话。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导学案(人教版)

9、?老王?学习目标:1、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3、探究本文线索清楚、顺序清晰的写法。

4、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爱心、同情心。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愧怍〔〕攥〔〕着滞〔〕笨伛〔〕偻骷髅〔〕〔〕眼翳〔〕2.根据拼音写汉字。

荒pì〔〕取dì〔〕huánɡ〔〕恐tā〔〕败3.结合语境,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

老实:〔2〕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老实:课堂探究(3)写人记叙文的构思中既要从众多事件中精选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又要安排文章的谋篇布局,也即组材,那么本文段落安排有什么特色?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当堂检测一、阅读训练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 )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忧他半楼梯摔倒。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导学案(人教版)

9.《故乡》学习目标:1.情节的把握;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3. 了解小说的特点并理解文章主题。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关于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字,浙江绍兴人。

有小说集《》、《》等;散文诗集《》、散文集《》以及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2.给下列字注音阴晦.()瓦楞.()胯.()下獾.()秕.()谷髀.()蜷.()缩寒噤.()折.()本惘()然恣睢..()黛.()色五行.()..()()潺潺课堂探究1.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的结构:速读全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6.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⑴我冒了严寒,……。

⑵时候既然是深冬;……。

⑷我所记得的故乡。

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

仿佛。

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

⑸这祭祀,说是30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

1. 将下面词语填入到文中的空白处。

A. 本也如此B. 全不如此C. 也就如此答:3. 用横线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答:4. 选文各段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⑴⑵⑶⑷⑸答:当堂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都运用了修辞方法,请将它们的修辞方法写在括号内(1)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3)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4)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不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5)我只觉得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2.下边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好,并说说你的理由。

①“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②“阿呀阿呀,真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十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十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十课教案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课标要求关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再创造,把教材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认知宽容、感悟宽容、提升宽容和践行宽容。

通过讨论、探究、小品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时间,形成一定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给学生一片自由驰骋的天空。

【学情分析】我所从教的是农村中学,学生的整体文明素质不高。

再加之近几年来,由于社会风气不尽人意,社会上一些与传统美德相悖的现象侵袭、影响着中学生。

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隘,在与他人交往中只关注自身,缺乏谦让,对他人缺乏包容之心,以至于处处设防,甚至对人怀有敌意。

因此培养学生的宽容之心,不仅有助于搞好人际关系,更有益于自己的发展与提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宽容的内涵。

2、能力目标: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为什么需要宽容?如何做到宽容他人,悦纳自己。

【教法学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理解记忆法。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认知宽容,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猜字游戏”根据描述,猜一猜两个字怎么写?它们可以说是人世间的宝贝;第一个字,对待一件事物,它可以允许二十种像杂草一样的见解;第二个字,就是八个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允许有不同的观点。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配合,承启前后,引入课题。

(2)多媒体展示《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大学士,名叫张英。

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的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并附了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四单元9-10课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思品第四单元9-10课导学案

总第课时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九年级政治主备人:殷新审核:文综组自学提能力,合作生智慧,展示扬风采★复习我最棒提问背诵默写上节重要内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让我们进入新闻大家谈★新闻大家谈(选取与当天内容符合或重大的时事)★导入新课一、一、学习目标1.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共建和谐社会;2.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3.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二、自主学习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是什么?4.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5.我们要建成的全面的小康是什么样的6.我们想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7.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 8.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是灯塔,前行有方法,请大家结合学习目标开始自学吧学生自学完成后单独展示,老师释疑补充,完成基础知识认知要想学得好,合作少不了,下面我们进入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情系家乡建设小康】材料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形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

材料二:今年2月4日在滨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长崔洪刚在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负重奋进,真抓实干,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但也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解决新困难、新问题的能力水平不高;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精神状态、工作作风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生态环境压力大,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政府依法行政仍有不足,廉政建设仍需加强,干部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营商环境亟待优化等等。

第九、十课学案.doc

第九、十课学案.doc

第九课“人”字的结构一、先学先知1.学习重点为什么交往?r (1)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和往来。

人生的历程就是的历程。

(2)与人交往是__________________ 的内在需要。

如果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不仅< ,甚至会。

(3)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和都离<不开交往。

交往对中学生的意义r (4)对于中学生来说,正常的交往有利于我们,增长见识,,激发思维,锻炼能力,也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我V 们等素质的提高。

总之,我们个人的发展需要交往,离不开交往。

我们应该,,二、当堂测试1.心理学家认为: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等都是人非常重要的需要,这些需要只能通过( )来实现。

A.网络B.家长的帮助C.人际交往D.学习2.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的1000多名科学家经过10多年的合力攻关,于2001年将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

这表明交往合作( )A.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B.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C.有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发展D,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3.有的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有什么话不愿意跟他们讲,和他们的知心朋友却无话不谈, 他们也说与朋友在一起是最快乐的事情。

这表明( )①朋友己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青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往和交流③与人交往是中学生独有的心理上的内在需要④通过交往,能够实现心灵沟通,保持心情愉快。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三)做一做4.举例说明交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5.小明是一名七年级学生,每天上学独来独往,在生活中也没有朋友。

他常说:“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与人交往上。

再说,只要肯用心,一个人也能学好, 也能成才。

"你认为小明的说法对吗?用所学知识劝说他。

第十课假如我是你一、先学先知1.学习重点(1)、、、是成功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文明交往的内在基础。

七年级思品第九课、第十课导学案

七年级思品第九课、第十课导学案

第九课“人”字的结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个人的发展需要交往的认识,树立社会的进步依赖交往的观念;培养积极的交往愿望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社会观。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交往的重要意义。

【知识链接】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

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2、如何进行社会交往:充分尊重,这是前提;深入了解,这是基础;区别对待,这是策略;讲究方法,这是窍门;真诚交往,这是关键。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70---75页的知识,梳理知识要点,填写和回答相关问题。

1、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的和。

2、人类需要,没有人能够而独立生活。

“人”字的结构就形象地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

没有他人的,我们也无法。

3、与人交往,是人类和的内在需求。

4、的需要、的需要以及的需要都与有直接关系,只有通过来实现。

5、交往是和的需要,和都离不开社会交往。

6、个人要发展离不开。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通过,逐步学会的过程。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正常交往有什么作用?交往被剥夺有哪些危害?【达标测评】1.《佛经》中说:“一个好朋友,当看到对方的错误时会真诚的指出,当朋友遇到好事时,会真心地感到高兴,当朋友遭受痛苦的时候,会守在朋友的身边,鼓励他,支持他。

”没有人能够脱离他人而独立生活,没有他人的支持,我们自己也无法自立于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说明了()A.交往的重要性B.学习的重要性C.发展的重要性D.生存的重要性2.“我可以划船不用浆,可以扬帆没有风向,但是朋友啊!当你离我远去。

我却不能不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下列朝代中,曾出兵夺取幽云十六州地区,并同辽两次作战的是。

( ) A.后唐B.后晋C.南宋D.北宋
2.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耶律阿保机B.元吴C.赵匡胤D.完颜阿骨打
3.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政权,主张坚决抵抗的是( )。

A.寇准B.宋真宗C.李纲D.宋钦宗
4.契丹建国后,都城在( )。

A.南京B.上京C.燕京D.中都
5.1127年,赵构称帝是在( )。

A.东京B.洛阳C.应天:D.临安
6.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

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7.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8.小刚同学在暑期旅游的时候,参观了岳飞墓。

在岳飞的墓门上有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但是小刚同学不知道“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谁,你能帮他解释吗?()
A.岳飞、赵高 B.郑成功、和绅 C.戚继光、兀术 D.岳飞、秦桧
9、毛泽东在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

其中的“宋祖”是指()
A、赵构
B、赵匡胤
C、元昊
D、阿保机
10、辽、宋、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对立
D、战乱长期不息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2、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当堂自测】
一、单项选择
1、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 )
A.日本
B.越南
C.朝鲜
D.阿拉伯
2、如果你回到了北宋,可能会遇到下列哪几种情况?()
①使用交子买东西②吃上太湖流域的大米③盖棉被睡觉④用上景德镇的瓷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
B.广州
C.临安
D.泉州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首先出现在北宋的()
A.中原地区
B.浙江地区
C.云贵地区
D.四川地区
5、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A.杭州
B.苏州
C.景德镇
D.明州
6、经济重心南移到何时最后完成()
A.唐朝中后期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二、材料题:
1、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民间谚语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阅读上面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
(3)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4)想想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市舶”是指什么?
(2)宋朝管理“市舶”的机构是什么?
(3)材料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情况?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4)当时,中国商船的踪迹可以到达哪些国家和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