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背诵》ppt课件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优质课件

大意: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
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 《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 乡的深情?
品诗句
“谁家玉笛暗飞声” ①“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
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 客观。
②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 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 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 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 余首。
【代表作】诗作《相思》、《山居秋暝》 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写作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 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 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 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 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 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 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 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 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 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 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折杨柳》 曲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 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
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 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 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 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 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 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 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与背诵PPT-人教版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这首诗写于李白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 途中。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他 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 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诗人乘着 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 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 从清溪到渝州的旅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 山挡住,这使踌躇满志的诗人对曾经生活过 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思念不已。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 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得宗建中 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 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
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诗的 前两句,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 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 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后 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 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 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
[赏析]
山峰环绕,竹木幽幽,山的那一边飘过青 烟几缕,或许那儿亦有人家吧。天已向晚,透 过茂密葱茏的竹林,那又红又大的太阳正迟迟 下落,仿佛亦如我一般恋着这山色静好。鸟儿 向房檐飞还,间或栖止在上头,向人啁啾。最 有趣的是那云彩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有如 梦幻。烟飘、日落、鸟飞、云走,这是一幅变 动不居的画图,这就是生意盎然、勃勃生机的 美丽大自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鉴赏与背 诵
山中杂诗
南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作者简介]
吴均(469——519),字叔庠,吴兴 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西北)人。出身 寒贱,好学,为文有俊才。沈梁武帝 天监初年,柳恽为吴兴守,召他作主 簿。后官至奉朝请。他的诗文很有特 点,诗风流逸,写景清丽,构思新奇, 当时被认为“清拔有古气”,时人多 效法他,谓之“吴均体”。现存诗歌 多是乐府、赠答、咏物之作。有辑本 《吴朝请集》。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课件(共26张PPT)

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档案
/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著 名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 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 宏文馆校书郎。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 的樊h川ttp:/别/ww墅w.2,1cn后jy.c人om称/ 他“樊川先生” 、“杜樊川”。后人因称他才华横溢 ,为“小http杜://w”ww,.21以cnjy继.com杜/ 甫;又和李商 隐并称为“小李杜”。
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 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 涕”、“贾生兼事鬼h”ttp:之//ww慨w.。21c这njy.首com诗/ 中的贾谊,正 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 怜贾生实亦自悯。
/
诗歌赏析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 “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 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 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 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 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 花》引发无限感慨ht,tp://“ww不w.21知cnj”y.co抒m/发了诗人对“商女” 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 官贵人,即醉生梦死h的ttp:统//ww治w.者21c。njy.“com犹/ 唱”二字将历 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 /
/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参考译文
/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http着://w迷ww蒙.21c的njy烟.com雾/ ,皓月的清辉洒 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 临近酒家。金陵歌女ht似tp://乎ww不w.21知cn何jy.co为m/亡国之恨黍离 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 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的家中飘出?(它)随着 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精读细研
春夜洛城闻笛
抒写自己闻 笛的感受。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表现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 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精读细研
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 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乡,家乡。
译文: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扬柳》,有谁能不生 发思乡之情呢?
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 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 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满”字运用夸张 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反衬诗人 闻笛后的思乡之情。
②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 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 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③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有静有动、有实有虚,是诗人生活态度的绝佳表述。
板书设计
竹里馆
景物:“幽篁”“深林”“明月”——宁静闲适 人物活动:“独坐”“弹琴”“长啸”——淡泊惬意
他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 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第三次游洛阳。这一年李白受诏入宫已经三年。 初入宫,玄宗对李白异礼有加,命为待诏翰林。李白此时以为可以平 步青云,然而事实却使李白大失所望。玄宗不过是将李白作为一名文 学侍从,供其娱乐而已。久之,李白对御用文人的生活渐感厌倦,就 浪迹酒肆。杜甫在《饮中八仙》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 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正是此时李白的真实 生活写照。到天宝三年春,李白上书请求还家,玄宗同意了。这一年 春天,李白自长安回到东都洛阳,思归故里,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课外古诗文背诵ppt课件下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诗词鉴赏)

课外古诗文背诵ppt课件下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诗词鉴赏)课件简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文背诵ppt 改编课件,这个课件的内容较为简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四首古诗的意思以及可能出现的题型上传者:yunaxly )相关课件:课件简介: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背诵》课件(25页)ppt原创课件,山中杂诗竹里馆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上传者:yyz627 「下载次数:79」课件简介:ppt转发课件,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4韩愈《晚春》精品课件,共14张ppt。
冬去春来,杨柳吐绿,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甘美的春雨,像蛛丝一样轻,想针见一样细,像线一样长, 冬去春来,杨柳吐绿,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甘美的春雨,像蛛丝一样轻,想针见一样细,像线一样长,冬去春来,杨柳吐绿,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甘美的春雨,像蛛丝一样轻,想针见一样细,像线一样长, 像筛子筛过一样密密地向大地飞洒着上传者:hxx 「下载次数:109」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课外古诗词赏析与名著导读(上),共52张PPT。
. 上传者:wgt1192366911 「下载次数:139」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古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婉转动听的歌。
该课件共19张,ppt制作转发,分别对课外古诗《《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赋》《逢入京使》《晚春》进行讲述,图文结合,声情并茂。
. 上传者:zhang 「下载次数:391」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古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婉转动听的歌。
该课件共19张,ppt制作转发,分别对《泊秦淮》《贾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约客》进行讲述,图文结合,声情并茂。
. 上传者:zhang 「下载次数:188」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2016新版教材课外古诗复习,内容详尽. 上传者:fengyan730226 「下载次数:108」课件简介:课外古诗词背诵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黄鹤楼等十首ppt制作,原创课件,课件有词语解释、白话翻译、写作背景、思想感情分析、重要句子赏析。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诵读PPT课件完整版共39页PPT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称为“诗史”。 •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 • 宋以后被尊为“诗 圣”,与李白并称 “李杜”。存诗1400 多首,有《杜工部
文学赏析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 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 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 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 •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 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 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 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 “全盛日”的美好回忆。 • 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 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 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 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 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流露了诗人对开 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 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 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赏析: 第一、二句诗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 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 • 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 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 • 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 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 法阻拦。风骚:指作品在文学界的地位及其影响. •
•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 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 “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 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 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 (kuì ),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 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 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 心灵创伤。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大约709~大约 785)字文房。汉族,宣 城(今属安徽)人,唐代 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 言。官至监察御史。与诗 仙李白交厚,有《唐刘随 州诗集》传世,其诗五卷 入《全唐诗》。
• 【注释】 • ⑴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 源澄,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上人,对僧 的敬称。 • ⑵苍苍:深青色。 • ⑶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 ⑷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 ⑸荷(hè )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 【译文】 •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 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 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各江至李 论 领山今杜 赵 风代已诗 骚有觉篇 翼 数才不万 诗 百人新口 年出鲜传 。,。,
•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 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 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 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 二十六年进士。
• • • • • • •
•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 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 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 静景与动景结合巧妙。诗的一、三、四句,写的是 静景,二句写的是动景。动、静互相衬托,互相映 辉。古寺、斜阳、青山等静物一经渲染,令读者对 钟声这一动景印象犹深,仿佛耳旁久久地萦绕着那 悠扬的响声;反之钟声从远处传来,更显出郊野的 宁静肃穆,而此时,诗中人物的离情别绪更强烈了。 这就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 写景与抒情妙合无垠。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也 句句写情,尤其是后两句,乍看好像是写郊野向晚 的景色,实则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思。 • 这种诗能给人留下欣赏的余地和珍视友谊的启示。
赏析
•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 “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 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 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 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 的“寂静”。 •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 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 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 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 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 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 者焦躁的心情。 •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 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 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 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 的焦躁。
课外古诗词
山中杂诗
竹里馆
滁洲西涧
江南逢李龟年 送灵澈上人 约客 论诗
峨眉山月歌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落正崔岐 花是九王 江 时江堂宅 南 节南前里杜逢 又好几寻甫李 逢风度常 龟 君景闻见 年 。,。,
杜
甫
• 杜甫(712~770), 字子美,诗中尝自称 少陵野老,世称杜少 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
• 写作特点: • 诗歌语言浅近,直抒胸臆,作者以诗仙李白、诗 圣杜甫为例,评价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成就。 接着笔锋一转,发表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卓越见解: 随着时代发展,诗歌创作也要推陈出新,不能停滞不 前。每个朝代都会有新人涌现,发展、创作是作者论 诗的核心与灵魂。 • 简评: • 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 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 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 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 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 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 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 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 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 诗歌也应随着时,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 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 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 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 对灵澈的真挚情谊。 •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 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 山。 • 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 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 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 意。
•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 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 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 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 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 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 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 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 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 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 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 限感慨。
闲有青 黄 敲约草 梅 棋不池时 赵 子来塘节 师 落过处 家 秀 灯夜处 家 花半蛙 雨 。,。 ,
约 客
• 作者简介 •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 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 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 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称为“梅雨季 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 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 在下雨。 • 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 • ⑤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 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 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 约客选自《清苑斋集》(《南宋群贤小集》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