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 PPT

合集下载

《曹全碑》隶书技法讲座(二)

《曹全碑》隶书技法讲座(二)

《曹全碑》隶书技法讲座(二)春江花月夜赵聪 - 风华国韵-经典永恒(琵琶·钢琴)曹全碑隶书技法讲座(二)任启政第二讲:《曹全碑》的笔法特点一, 执笔特点。

1.首先掌握文房四宝的选择和使用。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

毛笔主要分狼毫笔和羊毫笔,选毛笔时应注意“尖、圆、齐、健”四点:“尖”指笔锋尖锐;“圆”指笔头形状圆润、饱满;“齐”指笔毫用水化开后,笔锋顶端毛峰排列整齐。

“健”指毛笔弹性好。

隶书用笔初学多用兼毫,熟练后可用羊毫。

墨,现在多用墨汁,使用墨汁要适当掺水。

纸即宣纸,分生宣、熟宣。

书写隶书用生宣,以求涨墨的效果。

砚,古时用砚研墨,现在用砚贮墨。

2.执笔方法。

书写隶书执笔,古人有许多执笔方法,最常用、最科学的是“五指执笔法”。

(1)按:用大拇指肚斜着向上紧贴笔杆,用力的方向是从内向外推。

(2)押:用食指的第一指节钩住笔杆,用力的方向是从外向内拉。

(3)钩:中指紧靠在食指的下面,,用第一指节钩住笔杆,用力方向是从外向内钩。

(4)格:无名指的指甲部位斜着向上,挡住笔杆,用力方向是从内向外挑。

(5)抵:让小指自然的跟在无名指的,帮助无名指用力向外顶,使笔杆保持垂直。

3,书写姿势。

(1)坐姿:手腕要悬空,最好肘关节也离开桌面,头部稍低,肩平,胸离开桌子。

(2)站姿:肩和臂的移动要协调配合,双脚自然站立,以腰为轴心,上身可转动。

右手悬笔书写,左手支撑画流畅通顺。

逆锋:是指行笔中让笔锋有反方向的弹性,与顺锋相反。

中锋:笔杆垂直,使笔锋在笔画的中心线行走,线条圆润、饱满。

侧锋:笔锋偏向一边书写,与中锋相反。

3.运笔方法。

(1)提笔与按笔。

提按是运笔当中最基本的动作,提是笔体向上,笔毫逐渐聚拢的动作;按是笔体下行,笔毫渐次铺开的动作。

(2)方笔与圆笔。

康有为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盖举其要,尽于方圆。

”方笔起笔收笔处有逆回锋棱角,呈方形。

圆笔起笔处不露圭角,藏锋行笔;方笔以按为主,笔尖铺开大,线条粗壮雄浑。

隶书技法:曹全碑

隶书技法:曹全碑

读书笔记
非常好,有示范视频,有文字解说,还有文字的发展进程与变化,学到不少。
以曹全碑的字例,非常细致地讲解了隶书,非常好,很有收获。
若临《曹全碑》帖前能先读此书会得到很好的指导,更知道每笔画怎么下笔怎么运笔,很好的指导书!。
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曹全碑的隶书是临摹的不二选择,之前在网上找其他的隶书发现一些可能过分追求个 性,那种风格我暂时接受不太来[捂脸]。
[第82本]有笔画的示范视频,有文字解说,还有文字的发展进程与变化(甲骨文——金体——小篆体——隶 书),及文房四宝知识普及。
练了十几年楷书了,终于可以练练隶书和篆书了。
很少给书法书籍评论因为涉入其中只是知道喜欢却还不知道其中的精深与博大最近练习《曹全碑》的时间比 较多我最放松的时候就是写曹全那笔间的妩媚倒也可以临的颇有的味道体会到了双勾的精准写不好的时候或者不 到位的时候用这个技法还是很有感觉的别的笔画还算可以吧但“挑”实在是写的很丑只能多练了最最得意的还是 波磔很舒展很自由很有感觉...此书笔法细讲的很好特别是每种笔画后就特别的字有了甲骨文中金文的字例很是 绝配!。
隶书技法:曹全碑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书法

鉴赏能力 头波
讲点
组合
波磔
技法
知识
字例 横折
横第
隶书
竖波
笔画
斜波 竖
必会 斜
内容摘要
隶书技法——曹全碑,本书共分15讲,每一讲具体包括笔画讲解、字例讲解、拓展字例、文字知识、字例练 习五个部分内容,书前还有书法常识和书写基础,书后附同字体碑帖欣赏,可增强书法学习者的国学知识和书法 鉴赏能力,并且通过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进行学习,与作者零距离沟通。

关于书法隶书的ppt课件

关于书法隶书的ppt课件

产品等领域。
THANKS
感谢观看
当代隶书作品
华人德
胡秋萍
其隶书风格清新秀逸,笔法灵动,具 有时代气息。
其隶书温婉秀雅,笔法细腻,深受女 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沙孟海
其隶书气势磅礴,笔力千钧,具有独 特的个人风格。
隶书在生活中的应用
广告设计
隶书字体在广告设计中广泛应用 ,因其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能
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包装印刷
在包装印刷中,隶书字体常常用 于传统文化的商品包装上,以突
捺画
隶书的捺画一般较重,呈波磔状,与楷书的捺画相比更为夸张和明显 。
隶书的结构特点
字形扁阔
隶书的字形多呈扁状, 这是因为隶书讲究横向 取势,使字形显得更加
开阔和扁阔。
主笔突出
隶书在结构上特别强调 主笔的运用,主笔或长 或粗,使整个字形更加
醒目和突出。
左右舒展
隶书在结构上注重左右 舒展,使字形显得更加
隶书在书写时强调提按顿挫, 而楷书则更注重笔画的精细变 化和结构的严谨。
隶书与行书的比较
隶书和行书在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隶书更显古朴厚重,而行书则更加灵动飘逸 。
隶书的笔画顺序和结构规律较为固定,而行书则更加自由,书写时可根据个人风格 进行变化。
隶书在书写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感,而行书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创造。
隶书在章法上讲究横向取 势,即通过字形的横向展 开和排列,使整个篇章显 得更加开阔和壮阔。
03 隶书作品欣赏
经典隶书作品
《乙瑛碑》
东汉隶书,笔法方圆兼备,结构 严谨,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
品。
《礼器碑》
笔画瘦劲挺拔,波磔分明,字形宽 扁,是汉隶中的精品。

隶书《曹全碑》一PPT课件

隶书《曹全碑》一PPT课件
1815),字组似,号 墨卿,福建汀州人。 乾隆五十四年进士, 嘉庆十年任扬州太守。
•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
楫》中认为:“本朝
书家有四,皆集古大
成以为楷。集分书之
成,伊汀州也。”与
邓石如同为清代碑派
书法的代表人物,有
“南伊北邓”之称。
他师法汉碑中雄浑平
直一类,如《衡方碑》
《西峡颂》《张迁碑》
等,尤其是对《衡方
.
14
“汉三颂”:《石门颂》、
《西峡颂》和《郙阁颂》。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 楗为杨君颂》。桓帝建和 二年(148)刻石。 原在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 谷石门崖壁上,内容为汉 中太守王升对杨孟文开凿 石门通道功绩的颂记。 1967年因修建水库,将摩 崖移至汉中市博物馆。》、《惠安西表》, 东汉建宁四年(171年) 刻于甘肃成县天井山壁。 内容为颂扬武都太守李 翕治西狭中道之事,从 史仇靖书。
从象形古文字转变为不完全形象今文字。 由“画字”转为写字,是今文字之祖。 也是当今主要书体 。 • 它在篆书直、曲笔画上增 加撇捺钩挑点形成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 被誉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
.
2
定义

• 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就是在由篆而隶 的书写过程中,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 篆书快写手段,破坏和肢解原有的汉字结构和用笔方 式,并在变化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律。
.
16
• 《郙阁颂》,东汉建宁 五年(172年)刻于陕西略 阳白崖上,为摩崖书。 刻石原在略阳徐家坪街 口村郭家地,1979年12 月农民修乡间公路, 《郙阁颂》受损,后被 迁至略阳灵崖寺。
.
17
《莱子侯刻石》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在 山东滕县颜逢甲卧虎山前被发现的。此石开始

【精品美术】书法科目课件:平凡者的创造——隶书-曹全碑(共12张PPT)

【精品美术】书法科目课件:平凡者的创造——隶书-曹全碑(共12张PPT)

三、上紧下松,中敛外肆
《曹全碑》有个特点不好 把握,很多同学容易把它 写的特别松散,给人看起 来这个字非常懒惰,没有 精神,什么原因造成的? 就是因为你没有把握住这 个字的内在造成的。

示范与临摹

作品展示
谢谢大家
蚕蚕不头二设雁,雁尾不双飞 一波三折
在隶书中,表现力极 强的雁尾只能有一个, 多了反而不美观了
二、因字结形
什么叫因字结形?
请大家看下这个字,他是根 据这字的笔画多少,来决定这个 字的形状,这种叫做因字结形, 你看隶书绝大多数是扁的,由于 有这个横和蚕头雁尾,它在绝大 多数情况下,给人感觉是扁的, 但是它还是有这样形状的,这种 情况在隶书中大量存在,包括其 它隶书中也大量存在,所以我们 同学不要以为隶书就是扁着写的, 正是因为有这种情况出现,才给 隶书增加了变化,增加了艺术的 效果。

曹全碑的特点
《曹全碑》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曹全是 汉初名将,《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 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 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 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曹全碑》结体之 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 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 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该碑飘逸风格 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曹 全 碑 为 例



书一

全二
章 节


Chapter Title Chapter Title Chapter Title Chapter Title



范三
章 节



《曹全碑隶书教程》

《曹全碑隶书教程》

《曹全碑隶书教程》
书法 2021年9月20日下午1:22
名作欣赏
汉隶精品书法字帖下载《曹全碑隶书教程》全书扫描图片76张
“曹全碑”全称为《合阳令曹全碑》。

刻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

明万历初年在合阳县(今陕西合阳)萃里村出土。

此碑为竖方形,高273厘米,宽95厘米,共20行,每行45字。

书体是用隶书写成。

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

此碑碑石精细,碑身完整,实为汉碑、汉隶之精品。

也是目前我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课件

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课件
而过。(撇和捺对称,称为“八分书”)。
5、点画 是其他笔画的浓缩,包括:平点、竖点、撇点、捺点等。
起笔大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藏锋逆入,要写的生动灵巧、彼此呼应。 注意:“三点水”的特殊写法。
6、钩画 隶书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钩,多为似钩的弯曲形态,钩画
行至弯处,要转动笔峰,保证中锋行笔,末端向左上或下回 锋收笔。
偏旁部首特点显著,通过学习可清楚的看到汉字 的流变。
1、双立人、提手、示字 双立人首笔为小短横或点;
提手可先写两笔横画,再写竖弯钩; 示部首笔为短横,斜点忌写横竖交叉处。
2、三点水、竖心、女字、绞丝 三点水的三点收笔所指方向偏右上方。
竖心有篆法痕迹,不宜过宽 女字旁左右两笔取弧形,上面可对应碰住。 绞丝有篆法痕迹,转折处裹锋用笔。
具体可分为上收下放、左收右放、内收外放等。 字内的空间较紧密,字外空间较空旷,这是
《曹全碑》显著的特征。
隶书常识及 曹全碑笔法
周广哲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
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 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隶书的起源及演变
当时秦国的正统文字是小篆,笔道圆转回环,某些笔顺不符合手 写的自然习惯,严重影响了书写的速度。
而社会事务的日益繁杂,对快速书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书 写人为了简便快捷,往往将篆文的圆转笔道改为方折笔画,有时 还略加省改,已略具隶书的风味,在当时形成了一种俗书体。
(三)、蚕头雁尾时 期--------东汉中后 期
进入东汉,隶书 的发展着重于点划形 式的突破,一波三折, 蚕头雁尾等写法逐渐 成熟。
隶书笔法特点
行笔以“迟涩”为主,追求 力透纸背的厚重感,横平竖 直,笔画均匀、 平稳、表 现出古拙、苍劲,安稳、平 和之美。

《曹全碑》笔法

《曹全碑》笔法

《曹全碑》笔法
《曹全碑》在用笔上以圆笔为主,方笔为辅,暗含篆法,裹锋作点,中锋行笔,转折处方中寓圆。

一般横画较细,竖画较粗。

横笔(又称波画)的起收有明显的“蚕头”、“燕尾”特征。

从结拒不构取势上看,《曹全碑》的体势多呈扁平,以横取势,同时又不拘泥于扁方形,不少字结体因字设形,例如一些重叠结构的字,所以其字形又呈方形或长方形,这样从总体上看,即匀适又富于变化。

我们将《曹全碑》略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横向取势,字呈扁方;二是中敛处放,合开自然;三是蚕头燕尾,姿态秀美;四是横平竖直,应规中矩;五是长撇长捺,婀娜多姿;六是突出主笔,精神爽然;七是势随字形,风度各异;八是点画避就,变化多端;九是同字求变,不拘一格。

从用笔上看亦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方圆并用,刚柔并注济;二是逆起回收,含蓄有力;三是中锋行笔、笔实画劲;四是疾涩互用,缓畅自然;五是断连有则,生动随意;六是提按并行,韵味十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上,字形扁平稳重,撇捺开张,左右舒展,以横画为主 笔的字,横画特长,突出向外伸。
章法上 字距疏朗、行间紧缩,与行书的章法相反,字距大 于行距。
一、偏旁部首
偏旁部首特点显著,通过学习可清楚的看到汉字 的流变。
1、双立人、提手、示字 双立人首笔为小短横或点; 提手可先写两笔横画,再写竖弯钩;
示部首笔为短横,斜点忌写横竖交叉处。
隶书用笔的原则: ①落笔峻落,收笔干脆。尤其要中锋行笔, ②笔势开张,锋毫不乱,随势变化,不使扭绞。 ③讲求笔画的“迟滞”效应, 技法要领:横长竖短、横细竖粗,波必三折,蚕头 雁尾不双飞。
课堂作业:
《曹全碑》帖简要分析
《曹全碑》属于汉隶中字体秀丽的一类,运笔婉媚流畅。柔 中带刚,以圆笔为主,但主笔多用方笔,折笔处笔断意连,转 角圆润。
(一)、篆隶混参时期------秦代隶书
秦代的古隶专称为秦隶。秦代的 隶书,带有浓厚的篆书意趣,笔 画平整无波磔。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出土
的《云梦睡虎地秦简》,震惊了考
古学界和书法界。它的出土,使现
代书法家们眼界大开,亦为书法史
研究提供了真正秦隶的资料。秦隶
在结体上有自己特殊的时代特征,
既有后世隶书的特征,又包含了篆
运笔过程中的提笔和按笔, 一般用在笔画的转折处。
1、横画 (最基本笔画) 隶书横画有平画与波画两种,平画两头要圆、中间要丰实,
要写的平正劲直。不像楷书有斜势,收、起笔处不露顿挫痕迹。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2、 波画:即带蚕头雁尾的横画。“波”有舒展异常的装 饰美感,且往往处在主笔位置。波画重起重收,左右舒展,
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
一、什么叫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
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 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隶书的起源及演变
当时秦国的正统文字是小篆,笔道圆转回环,某些笔顺不符合手 写的自然习惯,严重影响了书写的速度。
而社会事务的日益繁杂,对快速书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书 写人为了简便快捷,往往将篆文的圆转笔道改为方折笔画,有时 还略加省改,已略具隶书的风味,在当时形成了一种俗书体。
注意:笔画两端在一条水平线上 (最基本笔画) 要用在主笔,遵守 “雁不双飞” 的规矩。
3、竖画:起笔藏锋 收笔有露锋或回锋竖一般较横粗壮, 竖的上下往往要有轻重变化,不露顿挫感 不然呆板。
3、撇画 (最基本笔画) 撇画起、收笔均要藏锋,再转笔调锋,行笔时要自始至终 保持中锋, 收笔是可向上或向下回锋收笔。
二 结构原则 1、均衡稳定
均衡 是隶书结构的普遍原则,隶书整体上产 生停匀、齐整的视觉效果。
稳定 是隶书结构的另一重要原则,重心是平 稳的关键。要求“字字摆得正”。字形中正者,重 心明显,或竖画居中,或呈左右对称之态;字形偏 倚者,要求偏中求正,多以斜笔、弯笔或折笔等 作支撑,以达到整体的平稳。
2、收放和谐 主要点画如:撇、捺、波画等都特别舒展,
4、见字、易字、老字头 见字旁上窄下宽,竖折钩向右开放。 易字旁上收下放明显,多撇斜向平行分布 看左耳。 老字头:典型隶书形态,撇分为两部分写。 宝盖头:两垂竖点与横断开,宝盖距字中
5、下四点、心字底、走之旁、门字框 下四点分布均匀,方向有变化。 心字底捺画势平舒展厚重。 走之旁是典型隶书形态,连续小短撇,排列均
书的特点。古人说:“篆之捷,隶
也”,这是很有道理的。从“快”
这一意义上说,秦简为毛笔墨书,
只有毛笔的运用,篆书的快写,才
真正把中国书法向隶书的方向推进。
(二)简朴方正时期-------西汉至东汉前期 隶书
西汉早期隶书多采用 实用性用笔, 没有粗 细相间,缺乏墨韵。结 字没有要求,在改秦篆 的圆转为方折的同时, 产生了破坏“平衡”的 笔画,在文字的最后一 笔,出现所谓的“隼 尾”。 到了较为成熟的西汉, 将竖画、横画都掺和 “隼尾”,使古隶早期 不平衡的结字又趋于平
2、三点水、竖心、女字、绞丝 三点水的三点收笔所指方向偏右上方。 竖心有篆法痕迹,不宜过宽 女字旁左右两笔取弧形,上面可对应碰住。
绞丝有篆法痕迹,转折处裹锋用笔。
3、言字、弓字、金字、立刀 言字旁笔画为横画,均匀分布。 弓字旁上紧下松,竖弯钩向左伸展,有环抱之
势。 金字旁有篆法痕迹,撇伸捺缩。 立刀旁短竖作调横状,收笔可出锋或回锋。
具体可分为上收下放、左收右放、内收外放等。 字内的空间较紧密,字外空间较空旷,这是
《曹全碑》显著的特征。
6、钩画 隶书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钩,多为似钩的弯曲形态,钩画
行至弯处,要转动笔峰,保证中锋行笔,末端向左上或下回 锋收笔。
7 竖折钩
隶书的典型笔法,是竖折与波画的组合 注意: 转折处忌过大。
8、折画 (横折竖) 折画不同于楷书那样上带圭角,横画收笔不下压,转向
上,过横后在转向下,连竖画。 竖画短时略向左斜。
衡,可由里向外或反之。 门字框横画均匀、稍紧密。
隶书间架结构 改篆书的长方为扁方,横画密集、竖画宽松, 横平竖直,主笔突出。 同时保留了篆书字型结构的因素,(尤其是 部首),在避让、穿插、错落方面更为灵活。组 成字形的各个部分既独立存在,互不侵扰,又相 互依存、相互呼应。 注意:由于隶书与篆书有继承关系,就不要 处处坚持用楷书的笔法和结构为标准去写隶书。
4、捺画 捺往往是主笔,与波画写法同,只是整体下斜,斜度要随 字型变 如“文 造”捺画。 捺要写的大气、飘逸、雄浑、苍劲,一波三折,不能一掠 而过。(撇和捺对称,称为“八分书”)。
5、点画 是其他笔画的浓缩,包括:平点、竖点、撇点、捺点等。
起笔大都是藏锋逆入,要写的生动灵巧、彼此呼应。 注意:“三点水”的特殊写法。
(三)、蚕头雁尾时 期--------东汉中后 期
进入东汉,隶书 的发展着重于点划形 式的突破,一波三折, 蚕头雁尾等写法逐渐 成熟。
隶书笔法特点
行笔以“迟涩”为主,追求 力透纸背的厚重感,横平竖 直,笔画均匀、 平稳、表 现出古拙、苍劲,安稳、平 和之美。
起笔一般为逆锋,行笔为中 锋,收笔或露锋或回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