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打磨造就精彩课堂

合集下载

打磨细节,彰显课堂魅力

打磨细节,彰显课堂魅力
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学生真实的 学情。 而在此过程中, 学生 0 5 乘 算得 5再加 2 7 , 得 。 教师转而问他所在的小组 : 为什
学生的回答 出乎意料 :因为他最 知半解蒙蔽了教师 ,教师也就难以获 么推荐他作为代表到全班交流? 全、 自由的氛 围中, 学生才会展示“ 真 小, 我们想给他一个机会。
生:乘以5 0 等于 0 加 2 , 等于 2 不能等于 5 , 。学生接着重述计算过程, 教师再让该生用红粉笔重新板书乘积 写 2 。 师: 你刚才算得 37, 50错在I L 十位上的 2 i 呢? l U 。 师:这位同学帮助我们把思路理 小男生有些不好意思 :我 刚才把 得更清楚了。谢谢!给他掌声。 在掌声中,小男生高高兴兴地回

3 中有创新。在课堂上 , . 错 学生的 得到有效的保证。 用字母表示数》 以《 些回 答虽然是错误的, 但可能是学 为例 :
题 目: 公路长 3 一段 0千米 , 甲队 生学习的顿悟、 灵感的萌发、 瞬间的创
师: 大家通过看书和练习, 对字母
单独修 1 天完成,乙队单独修 1 天 造 ,常常蕴涵着数学思维的火花。因 式子的简写法都掌你现在再说
说, 可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 大家在算 的时候 , 不要把 0 5 乘 算得 0而要等于 5 , 。 全班 学生 和教 师又 一次 哈 哈大
是 50吗? “ 发现” 的慧眼 , 通过倾 听与观察 , 及时 反问: 37
后隐藏的教育价值, 使这种非直线型、 4 5 乘 —— 生 : , O 2 2 写 进 。 0 弹性化的教学充分满足学生 的创新性
的过程 中开放思维 , 将三种思维融会 贯通; 善用概念的肯定例 证和否定例证传递数 学信 息; 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 中思考 、 交流、 争论 , 力争成为课堂的主人 。 关键词 : 小学数 学; 堂细节; 堂魅 力 课 课 中图分类号 : 2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9 0 O 2 1 )0 0 5 — 4 G6 35 A 1 0 — 1 X( 0 1 1 — 0 0 0

思忖预设细节 打造精彩课堂

思忖预设细节 打造精彩课堂

思忖预设细节打造精彩课堂作者:肖海波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1年第09期[摘要] 把脉预设的每一细节,是生成精彩的必要条件。

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功夫花在课前,深究教材文本,酝酿好教学的细节,使得教学精彩不断;要研透学情,精细地预设教学环节,让学习更高效;还要咬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与关键处,细细打磨,让教学更趋完善。

[关键词] 细节;精彩;预设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预设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精细化的教学预设更能助力精彩课堂的缔造。

所以一个理性的教师要把较多的精力花在教学预设之中,真正体现“功夫在课前”的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抓实预设这一环呢?教师要研读教材,吃透知识脉络,理清知识逻辑关系,让教学预设更科学;要吃透教材编写意图,以便精准地把握好教学的切入点;还要谋划好教学细节,用细节打造精致的、高品位的课堂教学。

一、深究教材,酝酿细节每当欣赏名师教学或一些公开教学活动时,我们总会惊叹执教者对细节的掌控力,特别是一些具有个性化的设计会信手拈来,让教学精彩不断,智慧奔放。

然而,静心思忖之,就会发现,细节的呈现却是教师的匠心独运、蓄意安排。

它的背后是教师课前心血的结晶,也是整合先进理念、先进思想的产物。

这些精妙的细节,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深耕细作,对知识结构的分析细致入微,并融合自己的教育智慧所生成的。

为此,在教学预设中就得抓牢教材解读关,用细节来彰显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

如,在“循环小数的认识”教学预设中,教师研读教材文本,把脉知识的联系,了解循环小数的根,以及循环小数的实际应用范围等。

审视教材,会发现,循环小数的学习是基于小数除法知识学习之中的,它取决于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熟练程度,还受限于学生对商位数的判定上。

还得深究循环小数自身的定义,从概念的分析中与计算的结合中找到核心所在。

什么是循环小数?是指从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研读概念时教师必须要准确理解“从某一位起”,可以是十分位开始,也可能是千分位、万分位才开始的;“依次不断重复”就得像“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周而复始。

细节,让教学更加精彩

细节,让教学更加精彩

舟 六号” 宇宙栽人 飞船 。
师 : 京 时 间2 0 年 1 月 1 北 05 0 2
日9 时整 ,万众 瞩 目的 中国第二 艘 栽人 飞船 “ 神舟 六 号 ” 乘两 搭 名航 天 员, 酒泉卫 星发射 中心 在
栽人航 天发 射场 , 由神 箭— — 长 征 二 号运 载 火 箭发 射 升 空 。神 州 大地一 片欢腾 , 炎黄 子 孙 无 不 欢

拼 搏 , 得 了“ 2 、7 、4 ” 牌 总 数 6 枚 的骄 人 取 3金 1银 1 铜 奖 3 成绩 。作 为 中 国 人 , i感 到 自豪吗 ? 啊 , 们 都 感 到 ,f i ] S, 是 我 很 自豪 。根 据 题 目中 提 供 的 数 据 , 出 两 个数 的 比 。 写 () 勇 今 年 1 岁 , 爸 3 岁 , 水 泥 厂 上 班 , 工 2李 3 爸 9 在 月 资8 0 , 薪 9 0 元 ; 妈 3 岁 , 环 卫 处 上 班 , 工 0元 年 60 妈 6 在 月
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小学( 0一 胡存宏 2 0 ∞
上、 下午 运 货 吨数 的 比是 , 值 是 比 。
资6 0 , 薪7 0 元。 0元 年 20 要 求 : 据 题 目中 提 供 的 信 息 , 找 合 适 的 数 量 , 根 寻
写出两个数的比。 ( 可 以 自 由讨 论 ) 生

() 卡 车 的 载 重 量 是 5 , 卡 车 的载 重 量 是2 。 2大 吨 小 吨 大、 小卡 车载 重 量 的 比 是 。(

识基础和生 活经验 , 心构思教 学流程 。 能有效地促 精 就 进 学生的发展 。 看 书 自学、 合作探 究是 本节课 的一 个特点 , 对 学 针

一叶知秋,管中窥豹——从细节入手,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一叶知秋,管中窥豹——从细节入手,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018·5■文/毛加林一叶知秋,管中窥豹——从细节入手,构建高效语文课堂高效课堂细节决定成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同样取决于对细节的把握和落实。

关注细节,推敲细节,欣赏细节,从细节入手,成功处理好课堂细节,常常能使一堂语文课魅力无穷。

一、一叶知秋——于细微处发现细节当一片黄叶飘落,你不必去踏遍森林,就知道秋天来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同样需要“一叶知秋”的发现和感悟能力,也就是于细微处发现细节的能力。

细节犹如竹笋,一层又一层,包藏着“鲜活”的知识,引导学生一层层剥下去,就会让语文课堂异彩纷呈。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把不同气候下的西湖以生动传神的笔墨呈现在短短二十八个字当中,丰姿绰约,美如西子。

在教学这首美丽的古诗时,我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西湖晴天时的美景,学生们很是喜欢,在欣赏西湖美景中不时啧啧称羡,都觉得晴朗天气下的西湖太美了!看完视频,再让学生们读诗,总觉得学生读得还不够美,没有把刚才在观看视频中的体会和感觉读出来。

发现这个细节之后,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设想,抓住了这个细节:“一定有很多同学到过西湖,在‘水光潋滟’的湖面上,你有什么新发现呢?”同学们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有白天鹅”“有游船”“有水草”“有树和桥的倒影”……视频中的美景通过一个小细节与生活体验实现了相通,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这首古诗的距离,再读,感觉和韵味一下子就出来了。

有些课堂教学细节不是预设的,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去发现,随机应变,把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巧妙处理,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管中窥豹——于关键处把握细节在课堂教学中,细节无处不在,教学过程其实就是通过一个个细节来完成的,细节是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因子。

这就需要教师敏锐地捕捉细节,不断提升把握细节的能力,在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课内与课外等环节,时时用心,处处留意,细节就会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致广大而尽精微——浅谈关注教学细节的策略

致广大而尽精微——浅谈关注教学细节的策略

课堂 教学 的精彩 和高效离不 开教师 的
文 本 , 足细节 , 立 对每一个 细节进行认真 的 产 生各 种疑 问 , 这是 学生 思维 与情感 共 生 专业 成 长 , 而教 师 的专业 发展水 平很 大程
思考 , 抓住 “ 关键性 细节” 去突破预设 , 多考 的结果 , 是珍 贵的课 堂动态 资源 。老师要 善 度上取决 于教师 的教学反思 。教 学既要反
的过 程 。课堂教 学 中的细 节 , 动态生 成 固定 线路 而没有激情 的行程 。” 有 课堂是开放 若 能捕捉其合 理成分进行开 掘 、 以引燃 , 予 的, 也有课前预设 的。预设 和生成是相辅相 的 , 教学是生成 的。不论课前的预设多么充 把 细节做大 , 使之形 成新的兴奋点 , 往往 能 课 出 成的, 二者具有 同等 的价值 , 而预设 是生成 分 , 堂上还是 会出现超 越预设 的生成 , 使 课 堂真正 呈现 出动 态生 成的创 新场 面 ,
虑几种 可能作 为 “ 急案 ”多 创设 模拟 几 于抓住学 生的疑点 , 应 , 生成宝 贵的教学 细节 。 思理 念 、 模式 、 方法 等大 问题 , 要反 思教 也
种情境 , 多设想 几种方法 , 从而使 细节预设 当学生提 出“ 疑问” , 师要 “ 后 教 接住学生抛 学细节问题 。失败 的细节给人 以启迪 , 成功 更有 深度 和广度 。只有 在课 前注 重 了这些 来 的球 ” 及时 帮 助学 生 对 “ 题 ” 行完 的细节给人 以借鉴 , , 问 进 我们课后要 及时记 录 、 细 节 的思 考和设 计 , 堂上 精彩 细节 的生 善 、 课 细化 , 以凸 现问题 的实 质 , 同时还 要善 交流 、 思教 学细节 , 反 在理 念上 找差 距 , 在

立足细节 绽放精彩语文课堂论文

立足细节 绽放精彩语文课堂论文

立足细节绽放精彩的语文课堂细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事关教学的成败,和谐而美丽的语文课堂是由许多的教学细节构成的。

教学细节看似平常但蕴涵智慧;看似简单但孕育深刻。

点滴的微末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效率和质量。

所以,我们打造高效课堂,要从有效细节研究入手,在对细节的不断打磨中,让课堂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预设细节,让课堂充盈灵动之美教学细节是可以“预设”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慧心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诱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特定意境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才能真切自然。

怎样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意境呢?在教学课文《二泉映月》中“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一句时,我先让学生欣赏课件中展示的中秋之夜的美景,唤起学生头脑中有关中秋之夜美丽景色的记忆。

此时趁热打铁问学生:想想看,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才能让人听了仿佛亲眼看到中秋月圆之夜月光洒落于湖面的迷人情景呢?(要读得轻一点儿,慢一点儿,柔和一点儿。

)如此创设情境,以悟促读,就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

这堂课,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读课文,学生的情感在一次次朗读中流淌、升华。

学生小手高举,小眼放光,思维的火花迸射,四溢,课堂上充盈着生成、创造的灵动之美,给人以享受。

二、关注细节,让课堂奏响和谐之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时闪烁跳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

课堂上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这样的细节。

教师要养成关注细节的习惯,用发展的眼光、激励的神情呵护那别样的思维,用诚挚的热情、真切的态度关注每一颗稚嫩的心灵。

只有当这一个个鲜活的细节被关注、被珍视,才能彰显课堂的和谐之美。

在教学《春笋》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象:“如果你是小春笋,你的眼里还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纷纷踊跃举手。

第一个学生笑眯眯地说:“我看见了老黄牛伯伯在树下悠闲地吃草,它还向我问好。

”我说:“你也向牛伯伯问声好吧!”第二个学生微笑着说:“我看见一位牧童在牛背上吹笛子,柳树姑娘在笛声中翩翩起舞呢!”我说:“多开心呀,是不是特想和它们一起跳舞呢?”第三个学生愉快地说:“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打磨细节

打磨细节

打磨细节,构建有效语文课堂(之二)作者:李君红发表时间:2012-5-8 10:38:39 点击:172 评论:0 返回上页细节二:激活学生,让其如涌动的喷泉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面对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会生成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而不是夜空中一颗美丽的流星?[案例](二下《绝句》)欣赏完课件后,师:你都看到什么了?生1:我看到两只黄鹂在柳树上一边飞一边快乐地叫着。

生2立即举手,没等我示意,他就发问了:“老师,黄鹂应该用‘只’,这里为什么是‘个’呢?”我为学生的乐问而叫好。

接下去,我直接说:“是呀,‘个’是用于人的,这里杜甫把它用在黄鹂身上,就是把黄鹂当作人来写了。

”学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反思]“为什么用‘个’不用‘只’呢?”我追问自己,猛然间感悟到这不光是一个“个”字的问题,而是蕴含着诗人深深的情思(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人愉悦的心情等等)。

再想想自己的行为(由我告诉学生),只是为回答问题提供一个答案,根本没在意学生这一丰富的资源(引导他们自己来解决),这样学生收获最多的也不过是明白“可以把动物当作人来写”而已,可能很多小朋友对此还是云里雾里,至于为什么在黄鹂身上用“个”,还是一片空白。

让瞬息生成的信息白白错过“发展”的机会,甚是遗憾![行为改进]在教研组里说起这个话题,于是展开研讨,最后一位老师将此环节安排如下:学生没有提出来,于是老师给了一个机会:读了这首诗,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生:老师,这里为什么用“个”,黄鹂应该用“只”呀?师:问得好!这难道是杜甫的笔误吗?请大家再仔细欣赏一下这美景,想想课的一开始老师所介绍的杜甫写这首诗的有关情况,大家肯定能打到答案。

(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

好课是磨出来的

好课是磨出来的

好课是磨出来的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节让人赞叹不已的好课,好课也是人们一直所追求的,总想让自己上的课能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好课是发展思维的课,好课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发展学生为目的,始终站在学生立场来设计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上的。

好课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磨出来的。

浙江的斯苗儿老师曾说:“好课多磨”,就道出了一节好课的真谛。

当我们有了第一次的精心设计之后,需要多次试讲,让更多的老师进行指导。

作课者需要虚心接受听课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多采纳老师们的建议,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出适当调整。

作课者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所教内容要有深入的理解,必须吃透教材,了解学情,在充分掌握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再有选择地接受老师的建议,要运用能用得来的智慧。

对于每一位老师提出的修改建议,要仔细斟酌,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通盘考虑,合理采纳。

每一次的试讲,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要学会进行比较,包括每一个教学细节,都要仔细思考。

只有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修改、调整、完善,才会打磨出一节节精品课。

当然,在打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控好教学的目标和初衷,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制定出每一个大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课堂的主角始终是学生。

对于每一个任务,心中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有助于学生的活动高效开展。

如果我们想要上出一节好课,就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多请老师听课、指导、打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大家的智慧总比一个人的多。

只要我们肯在上课上下功夫,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曾经有老师为了上出一节比赛课,反复试教,教案推倒重来,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到最后整个教案改的面目全非,但最终还是上出了精品课、一流的课、超越所有人的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为了上出好课,愿意反复试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这都是在告诉我们,好课必须经过反复打磨,好课就是要多磨,好课就是磨出来的。

越磨课越优秀,越磨课越有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答:1500×6=9000(米) 3.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 约要走8分钟。他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 解答:65×8=520(米)
案例5:三角形高的拓展
总结三角形高的特点:有三条高,而且至少有 一条在三角形内部。
案例6:正方形内切圆问题
有两个边长都是6厘米的正方形,在其中一个正方形里 画1个最大的圆,另一个正方形里画4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 (如右下图) (1)圆的半径各是多少厘米? (2)两个正方形里圆的面积各是多少?各占正方形面 积的百分之几? (3)如果像这样在正方形里画9个相等的尽量大的圆, 这9个圆的面积之和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你发现了什 么?
解决方法:把数位顺序简单画了出来,在数 位下面填写相应数的组成情况,没有说明的数位 写零。一张数位顺序表,解决了一类题。
案例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三) 中第3页第2题的第(1)小题: 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 体可以怎么摆? ,用5个小正方
案例4:小数乘除法比较大小 你能直接在○里填上“>”或“<”吗? 1.4×2.8○2.8 0.63×0.9○0.63 0.85×1.3○0.85 0.8×1.3○1.3 一个数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积就大于这个数;一个数 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积就小于这个数。 不计算,直接在○里填上“>”或“<”。 2.07÷0.9○2.07 3.75÷1.5○3.75 3.96÷1.1○3.96 1.14÷0.95○1.14 一个数除以一个大于1的数,商就小于这个数;一个 数除以一个小于1的数,商就大于这个数。
案例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三 角形的概念: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 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关键词:“线段”、“围成”。 下面能围成三角形的图形有哪些?对的打 “√”,错的打“×”。
案例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中三 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 边。 关键词:“任意”。 案例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 梯形》中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 互相平行。 关键词:“同一平面内”。
案例5: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判断是否轴对称图形并找出有几条对称轴的练习, 引导学生明确并总结出: 1.所有平行四边形除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 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2.所有三角形除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都不 是轴对称图形; 3.所有梯形除了等腰梯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菱 形有两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 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这样的 图形,有几条边就有几条对称轴。
1.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 正方形的面积 圆的面积。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分析:这道题没有给出具体的已知条件,但又必须通过 计算才能做出判断。因此,可以使用特殊值法。假设铁丝长为 6.28米,也就是周长为6.28米。 正方形的面积: 6.28÷4=1.57(米) 1.57×1.57=2.4649(平方米) 圆的面积: 6.28÷3.14÷2=1(米) 3.14×1×1=3.14(平方米) 结论: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选择A答案。
四、关注教学“盲点”细节 教学中有很多不为人注意的“盲点”, 它常常位于教学的“两极”,被师生所忽视。 然而它又常常被考试的出题者所钟爱,成为 了所谓的难题。教学中老师如果能把视线放 远一点,思维角度放宽一点,主动地挖掘一 些“盲点”,将其设置成一个个的小障碍, 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索,逐一排除,这将对学 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5°、 30°、 45°、 60°、75°、 90°、 105°、 120°、135°、150°、180°
相邻两个角相差15°。
案例4:估算辨议
1.一盒胶卷能照36张相片,3盒胶卷大约能照 多少张相片?
解答:36×3≈120(张) 2.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 大约吐丝多少米?
不画弧 线,不 标注
连线不 出头
三、关注数学概念教学细节 叙述语言是介绍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 表达形式,其中每一个关键的字和词都有 确切的意义,须仔细推敲,明确关键词句 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 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 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 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由于数学语言 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常常 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 ,一方面在于数学语言难懂难学,另一方面是教 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推敲,以致 不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
2 n 正方形的内部被 个圆相切时,圆的面 积占正方形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是有规律的, 探索出其规律性也是有意义的。圆的面积之和 占正方形的面积的百分比是不变的,而且总是 78.5%。
思考:有一块长方体木料,它的横截面是 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现将该木料削成一个最 大的圆柱体,圆柱的体积占长方体的( )%。
如果让你计算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你准备 测量什么数据?
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高 宽 长
高 长

高 长

案例2:《三角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另外形式: 师: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接的办 法来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是不是唯一的方法? 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2.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60元,但其 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本20%,问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 品是赚钱还是亏本?
分析:本题同上题极为相似,方法完全相同。 解答: 60÷(1+20%) =60÷1.2 =50(元) 60÷(1-20%) =60÷0.8 =75(元) (50+75)-60×2 =125-120 =5(元) 计算判断,实际亏本,亏了5元。
在练习设计时,可将第62页的图形设计成一 道拓展练习: 下面的两个长方形都是由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拼成的,它们的面积、周长各是多少?
图形(1): 周长:(6+1)×2=14(厘米) 面积:6平方厘米 图形(2): 周长:(3+2)×2=10(厘米) 面积:6平方厘米 可拓展总结出结论: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同,但周长不 一定相同。
结论:平面图形中,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小; 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
案例4:盈亏问题 1.周阿姨上午卖了2套服装,每套480元,其中一套 比原价提高了20%,另一套比原价降低了20%。问:周阿姨 卖了这两套服装后,实际盈利或亏损了多少元?
分析:首先明确两件服装现价为480元,要分别算出两套服装的 原价,再将两件服装的现价之和去跟原价之和进行比较,进而判断 是盈是亏。 解答: 480÷(1+20%) =480÷1.2 =400(元) 480÷(1-20%) =480÷0.8 =600(元) (400+600)-480×2 =1000-960 =400(元) 计算判断,实际亏损400元。
经过研究,形成如下方法: 正方体个数=一层看到的个数+二层看到的 个数×2+三层看到的个数×3
案例2: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 中常有这些题: (1)一个数由五个万,三个千和六个百组成, 这个数是( ) (2)一个数,它的百万位、千位和个位都是 7, 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 ) (3)八个百万和八个千组成的数是( )
关注教材细节 关注规范细节 关注概念教学细节 关注教学“盲点”细节
5
关注练习教学细节
一、关注教材细节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 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 过程”,也就是提倡“用教材教”。而认 真钻研教材,关注教材细节是创造性地 “用教材”的基础和前提。
案例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导课
3.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周长 圆的周长。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分析:同样运用特殊值法。设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3.14平 方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3.14米,宽是1米,(3.14+1)×2=8.28(米) 长1.57米,宽是2米,(1.57+2)×2=7.14(米) 圆的周长: 圆的半径为1米,2×3.14×1=6.28(米) 结论: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小。选择C答案。
规范写法:8时40分-8时10分=30分
思考:小明的爸爸上夜班,从晚上10:00上 到第二天早上 6:00 ,请问小明的爸爸上了多少 小时的夜班?
规范写法: 24时-22时=2时 2时+6时=8时
6时-0时=6时
案例2: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 梯形》中的画垂线。
规范画法
案例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中 的画角。
案例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 的除法》被除数是0的除法教学中,学生易于受 上学期有0的乘法的影响,容易理解成“0除以任 何数都得0”。为使这个“盲点”得到排除,可以 出两道判断题: (1)0乘以任何数都得0。( ) (2)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案例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中, 经常出现如下的试题: (1)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周长就一定相等。 ( ) (2)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就一定相等。 ( ) 这些带有实践性的试题,经常让学生束手无策, 无从着手。但要是在教学中,多拓展一些,多总结 一些,解决这样的问题是轻而易举的。
结论:当现价相同,提高与降低的百分比也相同时, 总体上均是亏损。
五、关注练习教学细节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 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 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对学生练习的细节处理, 直接决定练习的实际效果。
案例1: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 中经常有这样一些题: 数一数下面每个物体是几个正方体摆成的, 填在()里。
借助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第 88页第9题,又可设计一道典型的判断题:
(1)甲的面积等于乙的面积。( (2)甲的面积大于乙的面积。( (3)甲的周长大于乙的周长。( (4)甲的周长等于乙的周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