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对清初遗民小说的改编

合集下载

南开大学(2020-2021 )《大学语文》在线作业-答案2

南开大学(2020-2021 )《大学语文》在线作业-答案2

南开大学(2020-2021 )《大学语文》在线作业提示:本科目有多套试卷,请认真核对是否是您需要的材料!!!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A.]谢灵运[B.]陶渊明[C.]孟浩然[D.]王维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B2.下列对于《儒林外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出于对魏晋风度的仰慕和追崇,对文人群体人格复归的强烈愿望,才使得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出了与魏晋风度相似和对立的两组人物。

[B.]《儒林外史》对讽刺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从儒林群丑可笑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C.]《儒林外史》结构独特。

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一些人物作陪衬,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D.]其主要缺陷施缺少主干情节和中心人物,所以受到一些人的批评和否定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D3.《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 )的代表作品[A.]志怪小说[B.]章回小说[C.]志人小说[D.]话本小说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4.被鲁迅称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是( )[A.]《孟子》[B.]《韩非子》[C.]《庄子》[D.]《荀子》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C5.下列是常州词派代表人物的是[A.]纳兰性德[B.]陈维崧[C.]朱彝尊[D.]张惠言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D6.下列对于清代公案小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清代公案小说沿袭明代传统[B.]反映民间冤苦和政治腐败[C.]宣扬封建道德的主题却得到加强[D.]《施公案》是其代表作品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D7.《花间集》产生的时代是()[A.]南北朝时期[B.]唐代[C.]五代十国[D.].宋初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8.《诗经??卫风??氓》中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下列句子中没有体现比兴手法的有()[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D9.下列不属于《水浒传》与绿林文化的政治特征的是[A.]“逼上梁山”是多数梁山好汉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B.]路见不平,拔刀相助[C.]“替天行道”是梁山好汉的政治行动纲领[D.]“接受招安”是梁山起义的必然结局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B10.____________, 直挂云帆济沧海[A.]金樽清酒斗十千[B.]长风破浪会有时[C.]两朝开济老臣心[D.]天生我材必有用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B。

《聊斋志异》及其清代文言小说研究判评

《聊斋志异》及其清代文言小说研究判评

摘 要 :我 国古代的文言小说 具有独特 的结构和叙事方式 ,清代文 言小说主要是 通过 “ 史传之余”或者 “ 子书者流”的影响 受 到 关注 , 《 聊斋 志异 》采 用独特 的叙 事形式站在 男女之爱的角度给 读者描述跨 时空、跨历 史的爱情故事 ,并且成功 的借助女子 、 狐媚等形 象来塑造历 史和异域 的代 言人 ;围绕亡灵回忆往 事和人物 的私人恩 怨为故事 的主要 线索进 行故事的展 开 ,这种方式给读
( 一) 研 究者 的视 野 问题
《 聊斋志异 》最为一部短篇小说集 ,包含有五百多片文 文言小说。金圣叹称 “ 自己点评 《 西厢记 》是 自己的文字, 章 ,其中较长 的传奇类文章大概 占了总文集的三分之一 , 并不是小说所要传递的思想 ”等,这种点评小说的形式也是 剩 下 的 是 志怪 类 的 短 片文 章 , 长短 篇 文 章 构成 了 《 聊 斋 志 时 间不 断推 移所 形成 的一 种传 统文化 。文 人墨客将 点评 当做 异 》。但是 ,在大部分的论文和专著中,人们经常阅读和品 借酒消愁 ,这种情况在清代极为普遍 。更有人说 ,金圣叹等 味 的文章 也仅有 五十篇 左右 ,仅 占总数 目的十分 之一 。 点 评人 是按 照 自己的情感 和主 观思 想对原文 进行 改动 ,缺乏 ( 二) 研 究角度 的固定化 对小说原文充分的尊重和认识。这种传统的点评方式无法将 文学 研究 着从 庞 大的文 本 库 中挑选 出固定 的主 题对 文章 不 同时代 的研 究者 聚集 在 同一 个层 面 中。 ( 二孙 说 评点针 对 “ 事理 ” 与 “ 文理 ” 的论 文传统 进行解读 。研究者将 《 聊斋志异 》的主题分为儿大类 :批判
力 。采 用主题 归纳 的方式 对文 学作 品进 行研 究 , 使 得那 些无 习 的典 型著作 。 法确定主题的作品被研究者忽视【 2 l 。这样一来 ,大部分的后 2 . 论 文理 ,就是 根据 “ 评 点八股 时文之法 ”来论 小说

聊斋志异对前代文学的继承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聊斋志异对前代文学的继承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聊斋志异对前代文学的继承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集合了60个怪力买卜的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对前代文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对明代文学的继承和对物怪文学的继承两个方面;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现代小说的影响和对电影文学的影响两个方面。

本文将按照这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聊斋志异对前代文学的继承在于对明代文学的继承。

《聊斋志异》的出现是在清代,但其内容很多是受到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以及其他明代作家的影响。

例如,《聊斋志异》中的《缩头鬁》、《粉儿西施》等故事都借鉴了明代文学作品,对明代文学的继承表现在对文笔风格的继承和对故事情节的借用。

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不仅继承了冯梦龙的文风,还进一步发展了特点鲜明的清代小说文体。

其次,聊斋志异对前代文学的继承还在于对物怪文学的继承。

物怪文学是明清小说的主要流派之一,其特点是塑造了大量的怪力买卜角色,并通过这些角色展示了社会的险恶和人性的复杂。

《聊斋志异》中有很多怪力买卜的形象,如狐仙、僵尸等,这些形象对物怪文学的继承表现在继承了对怪力买卜的兴趣和对怪力买卜形象的刻画。

然后,聊斋志异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在于对现代小说的影响。

《聊斋志异》的创作开创了中国小说中奇幻写作的先河,对后来的奇幻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蒲松龄的小说中充斥着各种鬼怪和仙灵的出没,这些幻想元素对现代奇幻小说的发展起到了借鉴作用。

对于喜欢奇幻故事的读者来说,《聊斋志异》是一个美丽的奇幻世界。

最后,聊斋志异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还在于对电影文学的影响。

众所周知,《聊斋志异》的故事经常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这些改编作品在中国的影视界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电影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影和电视剧通过视觉和声音的表现形式,将《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地展现给观众,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这部作品。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对前代文学的继承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都是多方面的。

它继承了明代文学的文笔和故事情节,继承了物怪文学对怪力买卜形象的刻画;同时,它对现代小说和电影文学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今存稿本《聊斋志异》修改刍议

今存稿本《聊斋志异》修改刍议

摘要:今存清稿本《聊斋志异》是在初稿本《聊斋志异》的基础上随抄随改修订而来的,这意味着清稿本中除了他人代抄部分保留了一些初稿本的文字,其他内容与初稿本存在巨大差异。

关于清稿本《乔女》篇篇后跋语的批点者,袁世硕推测是王洪谋,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此批点者对《聊斋志异》原文有较多涂改,对其涂改的文字应该认真区别辨认。

关键词:聊斋志异;稿本;修改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今存的稿本《聊斋志异》,研究者多称之为“手稿本《聊斋志异》”,确切地说是《聊斋志异》的清稿本。

它虽然是一个清稿本,却仍然存在一些文字上的修改现象。

这些文字的修改固然主要是出于文学方面的考虑,有研究者曾经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这些修改作为重要的版本现象,对于《聊斋志异》成书过程与版本源流的考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现存稿本与初稿本的关系蒲松龄逝世后,留下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聊斋志异》原稿,其中一种就是上文所说的清稿本,也即现在尚残存四册的稿本《聊斋志异》,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

另外一种则是十六册的初稿 [1] 343-357。

在中山大学图书馆收藏的《聊斋诗文集》旧抄本中,附录有四札“寄聊斋”的未署名书信。

经袁世硕考证,当是朱缃所作。

现将与《聊斋志异》成书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第一札:《志异》七册,前已赵上,想蒙照入矣。

尚有八册,弟未经览者。

既得窥豹文之一斑,冀阅虬龙之全甲。

祈即付敝年伯(察)入,当寄与一抄,弟决学蔺相如,(不作)殷洪乔也。

第二札:《志异》书有未经弟抄录者,祈付去手。

录毕即驰上,断不浮沉也。

第四札:闻新著甚多,急思盥读,知道驾中秋前定会入城,望携示教。

《志异》并祈携来,从前抄者,尚有鱼鲁之讹,欲更正也。

[2] 233由朱缃第一札书信可知,当时《聊斋志异》创作已经有十五册之多。

第二札中提到“《志异》书有未经弟抄录者,祈付去手”,揣测朱缃的语气,这时《聊斋志异》的创作进度较慢,故尚未经他抄录的篇什似乎并不太多。

《聊斋志异》的再创作研究

《聊斋志异》的再创作研究

《聊斋志异》的再创作研究作者:袁世硕来源:《蒲松龄研究》2010年第03期摘要:《聊斋志异》里有部分篇章是袭用前人叙写的故事改编而成的,鲁迅称之为“从古书尤其是从唐人传奇变化而来”的,近年研究者认为“主要提高修辞的文学性”。

本文将蒲松龄早期多采用的这种作法,称之为“再创作”,分“踵事增华”、“故事新编”、“镕旧铸新”、“因事明理”四种类型,揭示出不论是整体的扩写,还是改制融合,重装演绎,都超越了前出之志怪,传奇小说,更加具备了现代小说观念的基本素质,具有审美情致和思想内蕴。

关键词:聊斋志异;因袭;化用;再创作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712(2010)03-0021-22第一节“抚古而又讳之”辩鲁迅作《中国小说史略》,设置《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一篇,评述以《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的清代文言小说。

他又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讲稿里,称之日“拟古派”,“所谓拟古者,是指拟六朝之志怪,或拟唐朝之传奇而言。

”(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全集》第八卷)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小说到了明清时代,由宋代话本小说发展起来的白话小说已蔚为大观,占据了小说的主流地位,而作文言小说者,不仅用以叙事的语言,以及所叙之人事,都没有脱尽六朝志怪、唐人传奇之窠臼,多叙神仙怪异故事,称之为“拟古派”,是与后来兴起、至明清之际而兴盛的主要是叙述现实的市井人事的拟话本小说对照而言的。

文学的历史是在相继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中进行的。

任何时代的作者都是就已有的文体、写作范式创作自己的作品的,而创作出优秀作品的作家,在创作中总是不尽拘泥于成规惯例而有所创新。

所以,传承和创新总是处在彼此依存的状况中,没有传承便无从创新,没有创新便不会成为优秀的作品,只是表现的方面有所不同,形态有隐有显,情况比较复杂,是要做具体分析的。

这个问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既表现得十分突出,也十分复杂。

全书近500篇,篇幅短小记怪异之事者,类乎六朝人之志怪;篇幅漫长叙狐鬼花妖故事者,类乎唐人传奇,堪称是集志怪传奇小说之大成。

论《聊斋志异》叙事艺术及对现代小说的影响

论《聊斋志异》叙事艺术及对现代小说的影响

论《聊斋志异》叙事艺术及对现代小说的影响作者:王伟来源:《新丝路·下旬刊》2015年第08期摘要:《聊斋志异》继承了魏晋志怪和唐人传奇的优秀传统,并从史传文学、白话小说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创新为蒲松龄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从《聊斋志异》叙事方式入手,研究蒲松龄创新叙事方法和自成一家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及对于近现代小说的创作,带来的深远影响!关键词:叙事风格;追叙;预叙;平铺直叙;创作影响力一.《聊斋志异》的文学成就《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蒲松龄叙述的一个个吸引人心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个善恶美丑又栩栩如生的人怪及动物形象,都是让人难忘并叹为观止的艺术精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书中事迹,亦颇有从唐人传奇转化而出者(如《凤阳士人》、《续黄粱》等),此不自白,殆抚古而又讳之也。

”之后有叶德辉、聂石樵、朱一玄等多位研究者做《聊斋志异》的考索,列举出的篇章甚多,虽然情况比较复杂,多数不属于因袭化用前人的作品的性质,但其中确实有不少篇章是因袭化用六朝志怪、唐人传奇或明人笔记中的故事情节的。

文学的历史是在相继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中进行的。

传承和创新总是处在彼此依存的状况中,没有传承便无从创新,没有创新便不会成为优秀的作品。

全书近500篇,篇幅短小记怪异之事者,类乎六朝人之志怪;篇幅漫长叙狐鬼花妖故事者,类乎唐人传奇,堪称是集志怪传奇小说之大成。

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继承了“志怪”、“传奇”等前朝故事,创新了短片小说结构和叙事风格。

在叙事风格、叙事手法、叙事方式等方面,《聊斋志异》对近现代叙事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聊斋志异》以鬼神世界为故事大背景,作者审美趣味的分寸把握到位,应运高超多样的叙事手段,巧妙叙述了鬼狐“和易可亲”的习性,毕竟是叙述“异”类,鬼狐精魅与生俱来的兽性使得小说恐怖骇人的特性更鲜明,这也是《聊斋志异》之美绚丽多姿的一个原因。

在故事类叙事作品中,总会涉及到叙事时间,任何事件都会在时间轴线上体现出来。

《聊斋志异》文本改编研究 _ 以白话小说和说唱艺术为中心

《聊斋志异》文本改编研究 _ 以白话小说和说唱艺术为中心

《聊斋志异》文本改编研究 _ 以白话小说和说唱艺术为中心论文摘要本文以白话小说、说唱艺术为中心,通过历史描述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较为系统地阐述《聊斋志异》的改编问题,希望以此达到拓宽《聊斋》研究视野、深化《聊斋》研究内蕴的目的,也希望为其他古代小说接受与改编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全文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重点阐述的是白话小说对《聊斋志异》的改写与重塑,共分三章。

第一章主要论述的是《醒梦骈言》《删定二奇合传》《俗话倾谈》等清代话本小说对《聊斋》的改写。

上述话本虽非出自一人之手,但在选、编《聊斋》方面却体现出惊人的共性。

在题材选择上,它们从原著的驰骋幻域转变为描绘世情;在文体类型上,从原著注重客观“展现”的传奇体转换为主观“讲述”的话本体;在语体形式上,从原著的文言文心转化为俗话俗情。

探究这些原因的形成,既与话本小自身的艺术规范有关,也与它们面向平民倾诉的立场有关。

“余论”则在话本对《聊斋》改写的个案基础上扩展开来,简略探讨了话本为何热衷于改编文言小说、话本应如何改编文言小说、话本为何早于文言小说衰亡等较为宏观的问题。

第二章主要论述的是林语堂《中国传奇》中有关《聊斋》改写的文本。

该章主要把林语堂的改写放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坐标上来进行审视,林氏选编《聊斋》的文化基点是在于透视人性;选编的审美视界是在于彰显神秘;重编策略是在于顺应西方的语境想像。

在行文论述中,还把林语堂的《中国传奇》和陈季同的《中国故事》进行了比较,二人之所以在选编《聊斋》上有很大分歧,乃是由于陈是以中国文化本位观来审视欧洲文明,而林则是从西方文化的视角来反观中国文明。

“余论”则从直译抑或重编、异化抑或归化、中西小说交流中的入超和出超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小说输出异域时所出现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主要论述的是汪曾祺《聊斋新义》对《聊斋》的改写。

汪曾祺作为新时期文坛的一个“异数”,以“打通”当代文学和传统文学为追求,他的《聊改写亦别开生面。

《聊斋志异》仿作研究的开题报告

《聊斋志异》仿作研究的开题报告

《聊斋志异》仿作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鬼怪小说集,作品集中描绘了各种奇怪怪异的故事,涉及神话、传说、历史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同时,《聊斋志异》也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文化和美学思潮的冲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古典小说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聊斋志异》这样的古典文学作品进行仿作研究,可以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探讨,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聊斋志异》的仿作研究方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聊斋志异》仿作进行深入探讨,重点研究仿作的创作方法、创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对几部已有的仿作作品的分析来验证研究结果。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 对《聊斋志异》的背景和文学特点进行分析,了解仿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对已有的《聊斋志异》仿作作品进行梳理和分类,总结创作方法和创作技巧,探讨仿作的风格特点。

3. 在分析仿作作品的基础上,总结仿作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分别从叙述手法、人物形象、情节构思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4. 通过实证研究和实践探讨,验证仿作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同时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相结合,实现创新与发展。

三、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探讨《聊斋志异》仿作研究的方法和技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预期结果如下:1. 对《聊斋志异》的文学特点和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为仿作创作提供理论基础。

2. 对已有的仿作作品进行总结归纳,总结仿作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3. 在仿作创作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和实践探讨,验证仿作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并探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相结合,实现创新和发展的可能性和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中甲乙科 ,终身为一拔贡。一生坎坷 ,父殁后 穷 之子 、 孙。 《 换心记 》 中未 出现被换心者的后代事迹 , 困潦倒 。两京陷没后 ,客扬州十余载 ,顺治末年游 而 《 陆判 》中交待了朱尔旦之子朱玮 中进士 、之孙
会稽 、客杭 州 ,康 熙元 年 ( 1 6 2 2) 卒 于杭 州 昭庆寺 。 朱浑为总宪事。另外 , 《 换心记 》中出现被换心者之
人是 一位 救父 于狱 的孝 子 。 3 、 义犬 的 “ 义举 ”不 同。 妻的改面易容情节, 《 商三官 》 中商三官在复仇时假 《 义犬 记 》中的 义犬为被 害主人 诉 怨 ,并协 助县 官 扮优人。另外 , 《 赵城虎》 、 《 义犬 》中的义虎 、 义犬 侦破 案 件 ,而 《 义犬 》中 的义犬 则 死守 其 主人遗 失 关 系人 也 都分 别 出现 较大 的变 化 。在结 局 描写 上 ,
著有 《 四照堂集 》等 。那么 ,蒲松龄如何改编这些 父 、之师的情节 ,而 《 陆判 》中没有 。
遗 民小 说 ,在 改编 时又表 现 了 怎样 的特 点 呢? 笔者
分 别试论 之 。
《 义犬 》 。 叙潞安某甲携百金往郡关 , 为陷狱之
父通 关 节 ,不 料半 路 金失 其 半 ,幸 赖 家犬 以保 全 。
卷四) 。徐芳 ,字仲 光 ,号 愚 山子 ,亦 号拙 庵 。生 卒 中的被换心者姓名不详 ,而 《 陆判 》则为朱尔旦 ; 年不 详 。江 西南 城 人 。崇祯 十 三 年 ( 1 6 4 0)进 士 , 巡 道莫 可期 以遗 逸 荐 ,起翰 林 院左春 坊 ,不 就 ”… 。
《 换心记 》中的被换心者后中进士 ,而 《 陆判 》中
民云。 ” 著有 《 藏山稿 》 、 《 悬榻编 》 、 《 松明阁诗选 》 成 。3 、朱尔旦之妻 。 《 换心记 》涉及被换心者的新 等 。王猷定 ( 1 5 9 9 — 1 6 6 2 ) ,字于一 ,号轸石 ,江西 娶之妻 ,未过多描写,而 《 陆判 》则 出现陆判官为
南 昌人 。 自幼 聪 慧 ,能一 目十行 ,无 书 不 读 ,但 不 朱尔旦之妻作换头术而改面易容的情节。 4 、 朱尔旦
据朱一玄编 《 聊斋志异资料 汇编 》 之《 本事篇 》 ,

《 陆判 叙陵阳朱尔旦天生愚钝,受人讥讽 ,
《 聊斋志异 》共有 4篇取材于清初遗民小说 ,即卷 得十王殿陆判官换心之术后 , 聪慧有加 , 科举 中元 。 二中的 《 陆判》 、 卷五中的 《 义犬 》分别取材于明遗 其妻又得陆判官换头术而改面易容。其子朱玮 中进 民徐芳的 《 换心记 》 ( 《 虞初新志 》 卷五 ) 、 《 义犬记 》 士, 其孙朱浑为总宪,均有政声 。 《 陆判 》与 《 换心
( 《 虞初新志 》 卷七 ) ; 卷三中的 《 商三官 》 、 卷五中 记 》相 比较 ,作如是改编 :1 、朱尔旦 。 《 换心记 》
的《 赵城虎 》分别取材于明遗 民王猷定 的 《 李一足 中的被换心者为万历时徽州人 ,而 《 陆判 》中的朱
传》 ( 《 虞初新志》卷八 ) 、 《 义虎记 》( 《 虞初新志 》 尔旦则为明季陵阳 ( 今安徽青 阳境 内 ) 人; 《 换心记 》
首先 ,我们来看 《 聊斋志异 》对这些遗 民小说
的改编。笔者在此将其改编情况分述如下 :
《 义犬 》与 《 义犬记 》相 比较 , 作如是改编 :l 、故
事发生的地点不 同。 《 义犬记 》 中的故事发生于河南
收稿 日期 :2 0 1 2 一 l 1 — 1 7
基金项 目:湖北省教育厅一般项 目 ( 2 0 1 2 Y 0 6 8) ;三 峡大 学科 学基金项 目 ( K J 2 0 1 1 B 0 5 7 o
作者简介 : 杨剑兵 ( 1 9 7 0 一) ,男 ,安徽桐城人 , 文学博 士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 院讲师 , 研究方 向 : 古 代小说和戏 曲。
l 0 3
《j峡论坛 》2 0 1 3年第 1 期 ,总第 2 5 8 期
中牟县 ,而 《 义犬 》中的故事则发生于潞安 ( 今山 中的犬 之 义举 ,而 具体 人物 的安排 、具 体情 节 的设 西长治 ) 。2 、义犬关系人不 同。 《 义犬记 》中的义犬 置 、 具体结局的描写等方面,则有较大 的改写 ,如 关 系人是一位太原客商 ,而 《 义犬 》中的义犬关系 《 陆判 》中的换心者是陆判官 ,还增加 了朱尔旦之
遗 民小说 时,一是拈 出原有故事的核心 内容 而敷 演之 ,二是 突出原有 故事在 细节上的描写 ,三是承袭原有故 事对
现 实的 反 映 与讽 刺 。
关键词 :《 聊 斋志异 》 ;清初遗 民小说 ;徐 芳 ;王猷定
中图分类号 :I 2 0 7 . 4 1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1 3 3 2( 2 0 1 3) 0 1 - 0 1 0 3 - 0 4
除泽 州知 州 , 南 明唐 王 时擢 文选 郎 ,“ 顺 治七 年 ,分 的朱尔旦则只是 “ 中经元” 。2 、陆判官。《 换心记 》
中的换心者为 “ 金 甲神” , 而《 陆判 》中的换心者为
钱 谦益 谓 之云 :“ 仲光苍 苍 凉凉 ,孤行 孑立 ,有崖 山 十 王 殿 中 的陆判 官 ;金 甲神换 心是 在 被换 心 者 的梦 柴 市 之忠 而不 为将 相 ,有 西 台眢 井 之节 而 不忍 称 遗 中完成 ,而陆判官换心则是在朱尔旦清醒状态下完
论 《 聊斋 志异 》对 清初 遗 民小 说 的改编
杨 剑 兵
( 三峡 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 院 ,湖北 宜 昌 4 4 3 0 0 2) 摘 要 :《 聊 斋志异 》共有 4篇取材 于清初 遗民小说 ,即 《陆判 》 、《 义犬 》分别取材于明遗 民徐芳 的 《 换 心
记》 、《 义犬记 》 ,《 商三官 》 、 《 赵城 虎 》分别取材 于明遗 民王猷定 的 《 李一足传 》 、 《义虎记 ) ) 。蒲松 龄在改编这 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