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热点题型排查练题型九
2024高中化学高考高频考点练习卷(押题版) (2937)

一、单选题1.乙醇在化工、医疗、食品及燃料等方面应用非常广泛。
乙醇与二甲醚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乙醇与二甲醚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式不同B .碳氢键(C-H)数目相同C .互为同分异构体D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相同2. 汽车尾气中NO产生的反应为。
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和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曲线a 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 下随时间(t )的变化,曲线b 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随时间(t )的变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温度T 下、0-40s内B .M 点小于N点C .曲线b 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充入氧气D .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升高温度,则3. 建盏是久负盛名的陶瓷茶器,承载着福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关于建盏,下列说法的是A .高温烧结过程包含复杂的化学变化B .具有耐酸碱腐蚀、不易变形的优点C .制作所用的黏土原料是人工合成的D .属硅酸盐产品,含有多种金属元素错误4. 下列关于C 、Si 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C 和Si 的价电子数均为4,推测CO 2中的C 和SiO 2中的Si 均为sp 杂化B .CH 4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SiH 4,推测CH 4的热稳定性比SiH 4小C .C 的非金属性强于Si ,推测C 可以还原SiO 2D .CH 的键角>的键角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稀释后溶液的pH=4B .25℃时K sp (AgCl)= 1.8×10-10,向AgCl 沉淀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NaCl 固体,AgCl 的溶解度不变C .浓度均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pH 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NaOH >Na 2CO 3>(NH 4)2SO 4>NaHSO 4D .为确定二元酸H 2A 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 溶液的pH ,若pH >7,则H 2A 是弱酸;若pH <7,则H 2A 是强酸6. 25℃时,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加水稀释0.1 mol/L 氨水,溶液中c(H +)·c(OH -)和c(H +)/c(OH -)的值均不变B .向饱和AgCl 溶液中加入少量AgNO 3,AgCl 的Ksp 和溶解度均不变C .向盐酸中滴加氨水,由水电离出的c(H +)=10-7mol/L 时,溶液一定显中性D .向CH 3COONa 溶液中加入少量CH 3COONa ,溶液中c(CH 3COO -)/c(CH 3COOH)的值增大7. 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二、多选题A .实验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 3溶液B .实验乙:实验室制备和收集乙酸乙酯C .实验丙:排出碱式滴定管内的气泡D .实验丁:用氯化铝溶液制取无水氯化铝8.已知是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11g 硫化钾和过氧化钾的混合物,含有的离子数目为0.3 N AB .28g 聚乙烯()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6N AC .将标准状况下224mLSO 2溶于水制成100mL 溶液,H 2SO 3、、三者数目之和为0.01 N AD .含63gHNO 3的浓硝酸与足量铜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介于0.50 N A 和0.75 N A 之间9. 电池以水溶液作为锌离子电池的氧化还原介质,可实现快速可逆的协同转化反应,具有超高的可逆容量和超长循环寿命。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热点突破9 元素的综合推断练习 新人

热点突破9 元素的综合推断该题型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命题落点是借助元素周期表的片段(某一部分用“位—构—性”关系综合考查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内容。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96页角度一“元素周期表片段型”元素推断1.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W2-)>r(Q-)>r(Y2-)>r(Z3+)B.若存在简单阴离子R2-,则R不一定与Y、W同主族C.元素X的氢化物与Q的氢化物化合的产物中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D.X、Z、W、Q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能与强碱反应解析:根据图中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出X为氮元素、Y为氧元素、Z为铝元素、W为硫元素、Q为氯元素。
A项,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所以S2->Cl->O2->Al3+,正确;B项,若存在简单阴离子R2-,则R最外层电子数为6,与Y、W一定同主族,错误;C项,元素X的氢化物为NH3,Q的氢化物为HCl,二者化合生成NH4Cl,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正确;D项,X、Z、W、Q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HNO3、Al(OH)3、H2SO4、HClO4,都能与强碱反应,正确。
答案:B2.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D.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解析:从元素周期表的局部图可知X、Y、Z、W为二、三周期元素,W位于第三周期,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故W是P元素,据此推出X、Y、Z分别是氮、氧、硅。
2024高中化学高考高频考点练习卷(押题版) (3153)

一、单选题1. 有机物CH 3CH 2CH 2CH 3和CH 3CH(CH 3)2的关系是A .互为同位素B .互为同系物C .互为同分异构体D .互为同种物质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甘氨酸和丙氨酸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4种链状二肽B .相等质量的脂肪、葡萄糖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热量脂肪最多C .所有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均会产生黄色固态物质D .蔗糖、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都是C 12H 22O 113. 用硫酸渣(主要成分为Fe 2O 3、SiO 2)制备铁基颜料铁黄(FeOOH)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还原”时,发生反应FeS 2+14Fe 3++8H 2O=2SO +15Fe 2++16H +;FeS 2与H 2SO 4不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酸溶”时适当提高硫酸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B .“还原”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5C .“过滤I”所得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主要有Fe 2+和H +D .“沉降、氧化”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4Fe 2++8NH 3·H 2O+O 2=8NH +4FeOOH↓+2H 2O4. 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3]己烷的结构为,已知环烷烃的碳原子数越少越容易开环加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的名称为螺[4,3]辛烷B.的所有碳原子处于一个平面C .螺[2,3]己烷是己烯的同分异构体D .螺[2,3]己烷加氢可能生成己烷5.硫元素在自然界中通常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的形式存在。
斜方硫、单斜硫是常见的两种单质。
常见的含硫矿物有硫磺矿、黄铁矿、石膏等。
黄铁矿遇酸会生成硫化氢气体。
工业利用黄铁矿与空气高温反应得到与在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每生成释放出的热量,生成的用的浓硫酸吸收。
利用酸性溶液可测定工业尾气中的含量。
下列化学反应表示的是A.与足量稀盐酸反应:B.黄铁矿与空气高温反应:C.催化氧化:D .用酸性溶液吸收:不正确6. 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W 2+、b X +、c Y 2-、d Z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W>X>Z>YB .离子半径:Y 2->Z ->X +>W 2+C .a+2=c-2D .热稳定性:H 2Y>HZ7. 草酸二甲酯催化加氢制乙二醇的反应体系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反应Ⅰ:反应Ⅱ: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将、按一定比例、流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管,测得的转化率及、的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B表示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在190~196℃范围内反应还未达到平衡B.190~198℃范围内,温度升高,的选择性增大C.190~198℃范围内,温度升高,的值减小D.192℃时,其他条件一定,加快气体的流速可以提高的转化率8. 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研究Cl2分别在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用溶解Cl2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变化如图所示。
【精品试卷】高考化学复习热点题型排查练题型十(复习必备)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热点题型排查练题型十粒子变化型1.(2015·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三3月综合能力测试)对常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c(H+)=c(CH3COO-)+c(OH-)B.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后,c(CH3COO-)降低C.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是1.0×10-11 mol·L-1D.与等体积pH=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2.(2015·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自主命题)已知0.1 mol·L-1的二元酸H2A溶液的pH=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Na2A、NaHA两溶液中,离子种类相同B.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A-)+c(OH-)+2c(A2-)+c(H2A)D.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c(Na+)>c(A2-)>c(H+)>c(OH-)3.(2015·山西省康杰中学等四校模拟)下列有关物质浓度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25 ℃时,NaB溶液的pH=9,则c(Na+)-c(B-)=9.9×10-7 mol·L-1B.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c(OH-)+2c(CO2-3)=c(H+)+c(H2CO3)C.25 ℃时,向0.1 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c(Na +)>c(SO2-4)>c(NH+4)>c(OH-)=c(H+)D.25 ℃时,将pH均为3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加水稀释到pH均为5,则由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均减小为原来的100倍4.(2015·沈阳市郊联体二模)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aHSO3溶液:c(OH-)=c(HSO-3)+c(H+)+c(H2SO3)B.CuSO4·(NH4)2SO4·6H2O的溶液中:c(SO2-4)>c(NH+4)>c(Cu2+)>c(H+)>c(OH-)C.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加入CaCO3固体,c(H+)c(HClO)增加D.Na2Si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 w均减小5.(2015·朝阳县校级二模)25 ℃时,用NaOH粉末调节2a mol·L-1的氢氟酸水溶液的pH(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HF)、c(F-)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热点题型9课件 新人教版

浓硝酸
呈黄色
—
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4-
-5-
考情分析
解题策略
3.检验和除杂方法 物质
甲烷(乙烯)
目 录 酒精(水)
CO淀N粉TE(葡NT萄S糖)
苯(乙醇)
乙酸乙酯(乙酸)
乙烷(二氧化硫) 乙烯(二氧化硫)
跟踪训练
检命验题试剂调 研 明析除考杂试向剂(或方法)
酸性高锰酸钾
溶 无热液 水点或 硫溴 酸聚水 铜 焦
创 新 模 拟 预测演练
-2-
考情分析
解题策略
跟踪训练
-3-
命 题 调 研 明析考向
1.有机物的溶解性规律
目 录 (1)烃类的密度都小热于水点,都聚难溶焦于水归(它纳们拓浮展在水面上),但可溶于 有机溶剂。
CON(2T)E烃N的T衍S 生物中:①四氯化碳(CCl4)、溴苯(C6H5Br)的密度大于
水,且难溶于水,但可溶典于有题机试溶剂做;②评乙醇析、指乙正酸、葡萄糖、蔗糖
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③油脂、酯类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小。
创 新 模 拟 预测演练
-3-
-4-
考情分析
解题策略
跟踪训练
有机2.物常或见官有能机团物官常能命用团试题的剂类调型、研性质明反及析应反现考应象向现象
溴水
褪色
目—O录H
CO来N,应TE该N加TS入氢氧化钠溶液,把Br2变成易溶于水的NaBr、NaBrO,然
后再分液;⑦只能用分典馏来题除杂试。做⑧硫评酸析、指硝酸正易溶于水,可水洗
然后分液除去。
答案:②③④⑧
创 新 模 拟 预测演练
-7-
考情分析
解题策略
跟踪训练
-8-
2019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阶段排查落实练九有机化合物新人教版.docx

阶段排查落实练(九)有机化合物一、正误判断1.乙烯和甲烷可用滇的CCh溶液鉴别(J)2.除去C山中的CH2=CH2可选择酸性KMnO4溶液(X)3.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X)4.戊烷(GHJ有两种同分异构体(X)5.将某气体通入漠水中,漠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X)6.乙烯和苯都能使漠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X)7.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J)8.乙烯是平面分子,乙烷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J)9.漠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溶液都可以鉴别乙烯和乙烷(V)10.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X)11.石油分帼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X)12.煤干镭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丿)13.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X)14.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X)15.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X)16.乙酸乙酯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J)17.油脂、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X)18.通常用酒精消毒,其原理是酒精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丿)19.糖类、油脂、蛋白质一定都能发生水解反应(X)20 .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X)21.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竣基和疑基(X)22.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3)23.植物油通过氢化,即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可以制造植物奶油(人造奶油)3)24.油脂有固定的熔、沸点(X)25.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X)26.石油的分懈属于物理变化,其各种镭分是混合物(J)27.石油的裂化、裂解、煤的干馆、煤的气化和液化均是化学变化(丿)28.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屈于高分子化合物,单糖、双糖、油脂不屈于高分子化合物3)二、扫除盲点1.乙燼可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果的催熟剂。
2.乙烯使浪水褪色是因为发生如成反应,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氧化反应。
高考化学复习热点题型排查练题型二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热点题型排查练题型二化学用语型1.(2015·南京市高三考前复习)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8、质量数为17的原子:178ClC.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2.(2015·溧阳市戴埠高三模拟)下列化学用语和描述均正确的是()A.结构示意图为的阴离子都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B.球棍模型为的分子可发生加成反应C.符号为188O的原子常用于文物年代的测定D.电子式分别为和的两种化合物均为常见的氧化剂3.(2015·淮安市高三模拟)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不正确的是()B .16O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 .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2的碘原子:125 53I4.(2015·常州市第二中学高三模拟)下列说法或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NH 3、H 2O 、PCl 3都是极性分子 B .CO 2的分子示意图:D .CS 2、C 6H 6、C 2H 2都是直线形分子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乙醇的结构简式:C 2H 6OC .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 .制备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Fe 3++3H 2O=====△Fe(OH)3↓+3H +6.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OH 与组成元素相同,含有的电子数也相同B .CO 2分子的比例模型示意图:C .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示意图:D .乙炔的最简式:CH ≡CH7.(2015·徐州、宿迁、连云港三市三模)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B .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 2H 4O 2C .S 2-的结构示意图:D .中子数为145、质子数为94的钚(Pu)原子:145 94Pu8.(2015·通、扬、泰、淮四市三模)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Al3+的结构示意图:B.重氢原子:21DD.乙醛分子的比例模型:9.(2015·闸北区二模)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聚丙烯的链节:—CH2—CH2—CH2—D.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10.(2015·杨浦区二模)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表示乙烯B.芳香烃的组成通式为C n H2n-6(n≥6)C.12C、14C原子结构示意图均可表示为D.羟基的电子式为三轮增分练答案精析题型二化学用语型1.C[A项,应改为178O;B项,应改为;D项,应改为。
高考化学题型总结与复习建议

高考化学题型总结与复习建议高考化学题型总结与复习建议高考化学是高中化学学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考生能否进入理工类院校的重要关键之一。
化学知识面较为广泛,其中有很多基础知识点需要掌握,而这些基础知识又是其他高级知识的基础。
因此,学生在复习化学时,一定要做好归纳总结,准确把握考试重点,找到自己的薄弱点,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才能提高考试成绩。
本文将从高考化学的题型总结、分析和针对性复习建议三个方面来进行讲解。
一、题型总结在高考化学考试中,题型基本上可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题。
具体分析如下:1.选择题选择题是化学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
通常考查考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等。
选择题时限较短,需要考生每道题目用时不超过2分钟。
针对多选题中常出现的“若干正确选项,选出正确的一种”这样的题目,建议考生对于已掌握的知识点或题型的题目,不应然后发现自己答错的情况,应在做题之前对这类常见错误进行防患,防止自己陷入无限的猜测和浪费时间。
2.填空题填空题曾经也是高考化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但在近年来显著减少,考查较少。
但是,仍然需要考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如化合物命名、电子式计算等。
3.简答题简答题是考查考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一种手段,属于推理能力较强的考题。
出题人通常会针对文献材料、实验数据和某一知识点,提出问题,考生需要根据文献材料、实验结果或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此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做简答题的时候,最好不要直接背下答案,而是根据所掌握的基本原理进行逐一思考,以避免因为遇到变形题而无法解答的情况。
4.综合题综合题通常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化学考试难度相对较大的部分。
在综合题中,考生需要逐步将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应用,分析并解答题目。
需要加强逻辑思维和连续性思考,才能做好综合题。
二、分析各题型重点1.选择题选择题通常考查基础知识点,并会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考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热点题型排查练题型九速率平衡型1.(2015·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三月考)在100 ℃时,将N2O4、NO2分别充入两个各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浓度变化如下:容器物质起始浓度/mol·L-1平衡浓度/mol·L-1N2O40.100 0.040ⅠNO20 0.120N2O40 0.014ⅡNO20.100 0.07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Ⅰ、Ⅱ中反应物的转化率α(N2O4)<α(NO2)B.平衡时,Ⅰ、Ⅱ中上述正反应的平衡常数K(Ⅰ)=2K(Ⅱ)C.平衡后,升高相同温度,以N2O4表示的反应速率v(Ⅰ)<v(Ⅱ)D.平衡后,升高温度,Ⅰ、Ⅱ中气体颜色都将变深2.(2015·沈阳市郊联体二模)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CO和H2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
如图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T2,该反应的ΔH>0B.加入催化剂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C.T1时的平衡常数K1>T2时的平衡常数K2D.CO(g)+2H2(g)CH3OH(l)的ΔH值将变大3.(2015·黄冈市高三模拟)在1 L密闭容器中,加入5 mol A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同时发生下列两个反应:①2A(g)2B(g)+C(g);②A(g)C(g)+D(g)。
当达到平衡时,测得c(A)=2.5 mol·L-1,c(C)=2.0 mol·L-1。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时A的总转化率为40%B.达到平衡时c(B)为1.0 mol·L-1C.达到平衡时c(B)=2c(D)D.达到平衡时c(D)为0.5 mol·L-14.(2015·江西省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鹰潭一中、宜春中学、新余四中五校联考)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 A(g)b 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减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增大为原来的1.8倍。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了C.恒温恒压时再充入A物质,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a>b5.(2015·江西省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鹰潭一中、宜春中学、新余四中五校联考)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A、B、C、D均为气体6.(2015·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三模)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4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时CO与H2的物质的量比为1∶1B.p1、p2、p3、p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1<p2<p3<p4C.1 100 ℃,p4条件下,该反应10 min时达到平衡点X,则v(CO2)=0.008 mol·L-1·min-1 D.随着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7.(2015·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三3月综合能力测试)80 ℃时,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0.40 mol N2O4,发生反应N2O42NO2ΔH=+Q kJ·mol-1(Q>0),获得如下数据: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c(NO2)/mol·L-10.00 0.12 0.20 0.26 0.30 0.3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B.20~40 s内,v(N2O4)=0.004 mol·L-1·s-1C.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0.30Q kJD.100 s时再通入0.40 mol N2O4,达新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增大8.(2015·北京市高考压轴卷)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和1 mol Y发生反应:2X(g)+Y(g)3Z(g),反应过程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B.W点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M点X的正反应速率C.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D.平衡时充入Z,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大9.(2015·通、扬、泰、淮四市三模)T℃时,体积均为0.5 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A(g)+B(g)2C(g)ΔH=-Q kJ·mol-1(Q>0)。
保持温度不变,实验测得起始和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容器编号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A B C① 2 1 0 0.75Q kJ②0.4 0.2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18B.容器②中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0.05Q kJC.向容器①中通入氦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变大D.其他条件不变,若容器②保持恒容绝热,则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小于2 310.(2015·徐州、宿迁、连云港三市三模)一定温度下(T1<T2),在三个体积均为2.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容器编号温度/℃起始物质的量/mol平衡物质的量/molCO H2CH3OH(g)ⅠT10.2 0.4 0.18ⅡT10.4 0.8ⅢT20.2 0.4 0.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达平衡时,容器Ⅰ中CH3OH(g)的体积分数比容器Ⅱ中的大C.采取加压、增大c(H2)、加入合适的催化剂等措施,都能提高CO的转化率D.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入CO 0.2 mol、H2 0.2 mol、CH3OH(g)0.5 mol,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11.(2015·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调研)恒温恒容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加入MgSO4(s)和CO(g),发生反应:MgSO4(s)+CO(g)MgO(s)+CO2(g)+SO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反应时间/min n(MgSO4)/moln(CO)/moln(CO2) /mol0 2.00 2.00 02 0.804 1.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0~2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SO2)=0.6 mol·L-1·min-1B.反应在2~4 min内容器内气体的密度没有变化C.若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变为1.00,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0 mol MgSO4和1.00 mol CO,到达平衡时n(CO2)<0.60 mol三轮增分练答案精析题型九 速率平衡型1.D [A 项,Ⅰ中α(N 2O 4)=0.06 mol·L -10.100 mol·L -1×100%=60%,Ⅱ中α(NO 2)=0.028 mol·L -10.100 mol·L -1×100%=28%,α(N 2O 4)>α(NO 2);B 项,Ⅰ中N 2O 42NO 2,K (Ⅰ)=c 2(NO 2)c (N 2O 4),Ⅱ中2NO 2N 2O 4,K (Ⅱ)=c (N 2O 4)c 2(NO 2),K (Ⅰ)=1K (Ⅱ); C 项,Ⅰ中v (N 2O 4)=0.06t mol·L -1·min -1,Ⅱ中v (N 2O 4)=0.014t mol·L -1·min -1,所以升高相同温度,仍是Ⅰ中大。
]2.C [A 项,由图可知,温度T 2先到达平衡,反应速率较快,故温度T 1<T 2;升高温度,CO 的转化率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ΔH <0,错误;B 项,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错误;C 项,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所以T 1时的平衡常数K 1>T 2时的平衡常数K 2,正确;D 项,CO(g)+2H 2(g)CH 3OH(l)放出的热量大于CO(g)+2H 2(g)CH 3OH(g)放出的热量,因反应热为负值,故CO(g)+2H 2(g)CH 3OH(l)的ΔH 值将变小,故D 错误。
]3.B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
根据① 2A(g)2B(g)+C(g);起始浓度 5 0 0 变化浓度 a a 0.5a ② A(g)C(g)+ D(g);起始浓度 5 0 0 变化浓度 b b b0.5a +b =2.0,a +b =2.5,解得a =1 ,b =1.5 ,据此可得达到平衡时A 的总转化率为2.5/5×100%=50%,错误;B 项,达到平衡时c (B)为1.0 mol·L -1,正确;C 项,达到平衡时c (B)=1.0 mol·L -1,c (D)=1.5 mol·L -1,则1.5c (B)=c (D),错误;D 项,达到平衡时c (D)为1.5mol·L -1,错误。
]4.C [假定平衡不移动,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A 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实际再次达到新平衡时,A 的浓度为原来的1.8倍,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即a >b ,A 的转化率增大。
A 项,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确;B 项,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物质A 的转化率增大,正确;C 项,恒温恒压时再充入A 物质,平衡常数不变,则达到新的平衡时A 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 错误;D 项,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则a >b ,正确。
]5.B [由图像可以看出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逆反应吸热,则A 、C 错误;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说明气体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气体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若A 、B 、C 、D 均为气体,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若A 、B 是气体,则D 是液体或固体,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B 正确、D 错误。
] 6.D [由于从正反应开始且CO 、H 2的计量数一样,所以平衡时CO 与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A 正确;根据反应特点,压强越大,CH 4的平衡转化率越小,所以p 4>p 3>p 2>p 1,B 正确;C 项,v (CO 2)=0.1 mol·L -1×80%10 min=0.008 mol·L -1·min -1,正确;D 项,由于升温,CH 4的转化率增大,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K 应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