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设施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

合集下载

水上交通安全整治方案范文

水上交通安全整治方案范文

水上交通安全整治方案范文
水上交通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为了有效整治水上交通安全问题,必须采取综合的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管,严格执行法规,提高人们对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

1、加强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关键。

需要加强对水上交通法规的宣传,提醒人们遵守相关规定,增强防范意识。

同时,要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人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事故发生。

2、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管理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应当强化监督力度,加强对水上交通运输企业和人员的管理。

建立健全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系统,加大检查频次,严格查处安全隐患,确保水上交通安全。

3、加强执法力度
水上交通安全执法应当加强,落实责任到位。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严格查处超载、超速、酒驾等违法行为。

同时,加强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提高事故处理效率,保障受害者合法权益。

4、推动科技手段应用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的水上交通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水上交通情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引入先进技术,提高水上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安全管理效率。

5、加强危险区域管理
对于水上交通事故频发的危险区域,要加强管理和监管。

制定专门的管理措施,加强巡逻巡查力度,确保重点区域的安全。

同时,建立危险区域的标识和警示系统,提醒水上交通参与者注意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水上交通安全整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水上交通安全有序进行,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水上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方案

水上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方案

水上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水上交通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相当严峻,亟需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来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方案旨在通过加强管理、加强执法和加强宣传等综合措施,全面推进水上交通安全整治工作。

二、目标1. 减少水上交通事故发生率,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 提高水上交通管理水平,增强管理部门的执行力与效能;3. 加强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能;4. 培养公众安全意识,提高水上交通安全意识。

三、工作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加强管理(1)建立健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序进行;(2)完善水上交通安全法规和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3)强化船舶登记和审批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对船舶的管理;(4)加强对水上交通企事业单位的监管,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5)建立健全事故统计和分析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问题整改。

2.加强执法(1)加强水上交通执法力量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2)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违法查处的处罚机制,形成有效震慑;(3)加强对运输企业、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法规的能力;(4)增强执法的科技手段,提高执法的效能和准确性。

3.加强宣传(1)开展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3)加强船舶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船员和驾驶员的安全技能;(4)加强对船舶设备和装备的宣传推广,促进船舶安全设备的普及和使用。

4.加强监督(1)建立健全水上交通安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各级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2)加强对督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监督的能力和专业水平;(3)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受理和处理各类投诉和举报;(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整治工作的开展。

我市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和管理现状难点及建议

我市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和管理现状难点及建议

文章标题我市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和管理现状难点及建议__作为海岛城市,长期以来,海运业一直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实施水运强省工程,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航运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海上运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全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在积极实施水运强省工程,引导和鼓励发展海运业的同时,切实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确保了全市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好转。

为探索建立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我们对__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和管理现状、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提出建立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路和建议。

一、__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和管理现状1、__水上交通安全生产现状近几年来,我市水上交通客渡运运力发展相对平稳,货运运力发展凶猛,水上交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好转,安全事故各项指标逐年下降。

据统计,全市水上客渡运力从2003年底的28414客位、2004年底29240客位、2005年底31528客位、止2006年9月底33500客位。

全市水上货运运力从2003年底的10039万载重吨、2004年底14109万载重吨、2005年底18784万载重吨、止2006年9月底225万载重吨。

全市水上交通发生一般以上事故2004年发生20起、死亡失踪44人、沉船18艘,2005年发生19起、死亡失踪25人、沉船16艘,2006年1—9月发生8起、死亡失踪13人、沉船5艘。

从近三年来发生水上交通一般以上事故分析,一般以上事故均发生在货运船舶,重大亡人事故均发生在1000总吨以下的普通货运船舶,尤其是500总吨以下的运石运砂船舶占相当高的比例有部分是无营运证船舶。

近几年客渡运船舶安全生产未发生亡人事故,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水上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改善,二是客渡船更新改造步伐加快,三是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安全监管和运力调控力度的加大,四是客渡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__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现状我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因水监体制分设和洋山港开发以及内部管理体制等原因,初步形成了以下管理特点和现状在政府和交通行业管理考核层面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和市交通委、各县区政府对各乡镇政府和县区交通局,实行了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分解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年初签订责任书,年底进行考核。

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情况汇报一、工作概况水上交通是指在江河、湖泊、海洋等水域进行的运输活动,涉及船舶、港口、码头等。

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是保障水上交通秩序和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

截至目前,我局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在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在过去一年中,我们紧紧围绕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加强了管理体系的建设。

我们加强了规章制度的落实,完善了相关管理办法,并进行了宣传教育,确保全体从业人员了解相关规定。

我们提高了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了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各项措施有效执行。

三、安全生产管理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我们加强了船舶和码头的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工作。

所有船舶均在年底前完成了安全设施的全面检查和升级。

我们还加强了船舶和港口的日常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确保水上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四、事故处理和防范在事故处理和防范方面,我们成立了应急预案小组,建立了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

我们加强了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快事故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我们还加强了对事故原因的分析研究,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并举办了相关专题培训,提高了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五、宣传教育工作在宣传教育工作中,我们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开展了水上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市民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我们还定期举办了交通安全知识培训班,对从业人员进行了规范化培训,提升了整体规范化操作水平。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持续推进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水上交通的安全畅通。

七、结语感谢市领导和上级部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同时也感谢全体干部职工在过去的一年中对水上交通安全工作所做出的辛勤努力。

希望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能够继续努力,为水上交通的安全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

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

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交通部编制,并于今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

这是建国以来编制的第一个国家级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中长期规划,是全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的组成部分。

水上交通安全属公共安全范畴,涉及船舶交通的监管和险情救助。

水上交通事故突发性强,远离陆地,救援困难,易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经济、环境损失以及重大社会影响。

加强安全工作,处理公共突发事件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建设,对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应对水上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安全形势初步好转,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救助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5年与2000年相比,等级以上运输船舶交通事故减少了15.9%,死亡人数减少了16.8%。

2001年至2005年期间,组织搜救行动8788次,救助人员71168人、船舶6877艘、财产价值约171亿元。

但是目前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仍然是低水平的,尤其是监管和救助装备的数量和性能与实际需求差距很大。

遵照2004年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要求,为实现到2020年水上交通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战略目标,制定《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

规划的地理范围是中央政府实施安全监管的水域,包括全部沿海水域(18000千米大陆海岸线,300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面积)、长江干线(宜宾以下2700千米)、珠江、黑龙江水系主要通航水域、额尔古纳河和澜沧江下游水域。

规划的基础年为2005年,规划的水平年分为2010年和2020年。

一、现状评价(一)安全现状1.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机制基本形成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由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和搜救应急指挥两大机制构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履行相应职责。

浅析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

浅析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
维普资讯
改革 与探 讨 l ll l
于 燕

赢:
浅 析 水上交通 安全工作 的监 督管理 i
( 尔滨海事局 , 哈 黑龙江 哈 尔滨 1 00 ) 5 0 0
摘 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 日益发展, 水上运输业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 水上运输的安全 问题业显得愈为重要 。如何做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 强调监督 管理而忽视 了热情服务 ,不仅达不到 监督的 目的 , 还可能导致在执法过程 中自恃管 理者的地位而居 高临下 , 盛气凌 人 , 不能全 面、 . 公正、 客观地 看问题 , 听不进 反面意见 , 甚至滥 用 职权 , 收费、 乱 乱摊费 、 滥罚款 , 影响 了我们监 督 管理的声誉 , 损害 了交通执法的形象 , 扰乱了 航 运市场 的健康有序发展 ,危害 了人 民群众的 根 本利益 。 在社会 主义 现,都是为 了 人 民服务 。国家公务人员在监督执法 中要树立 正确的群众 观,对党的各项事业负有责任心和 使 命感。 因此 , 我们水上 安全监督 机构应大力提 倡 以事业 心、责任感和荣誉感 为核心的敬业精 神 , 秉 公执法 , 即: 严格管 理 , 勤奋工 作 , 服务 人 民 , 力培养 “ 努 团结 、 创新 、 廉洁 、 高效” 的行政机 关 的优 良作风 , 持倡导文 明用 语 , 明礼 仪 , 坚 文 热 情服务 , 扎实有效地在水上行业推行“ 社会承 诺 制”诚 心诚意地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监 , 督 ,真正树立起港航监督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 员的 良好形 象。要彻底克服官僚主义 ,形式主 义, 提高办事 效率 , 做到能办 的事尽快办 , 难办 的事想法办 ,大小事情认真办 ,份外事情协助 办, 切实 解决 “ 门难进 , 脸难看 , 话难听 , 事难办” 等 作风方 面存在 的问题 。这样 ,才能达劐把管 理职能体 现在服务之 中,通过服务实现对水上 交通行业 的管理 , 促进水运事业健康 、 有序地发 展 的 目的。 严格执法、 “ 热情 服务 ” 是党和 国家对 各行业行 政执法工作 的期望 和要求 ,体现 了社 会 主义新 时期 国家工作人员树立人 民公仆形象 的基本要求 。正确认识 和处理工作 中安全监督 与服务二者之间的关系。法律赋予 了水上安全 监督机构对于各种水上交通行为 的安全监督职 责, 属于国家监察 的职能 , 主要包括规 费征收 职 能, 安全管理职能、 船舶检查职能等 , 显然 , 这些 职能都包 含着监督 与服务 两个方 面 ,通过服务 加强管理。 即严格执法的前提下做好热情 服务 , 这是港航管理部 门工作 的职责所决定 的。 5加大力度 , 取缔 “ 三无 ” 舶。对 “ 船 三无 ” 船舶清理 、 取缔工作 , 地海事 机构多年来 从未 各 中断 , 但收效 甚微。特别是渡 口渡船很难处 理。 如果 按规定 对 “ 无” 三 渡船进行 取 缔 、 解 , 拆 那 么 , 民的交通问题很难解决 。 , “ 村 取缔 三无” 船 舶必须依 靠当地人 民政府 、交通 主管部 门、 公 安、 工商等执法部门的配合 , 共管。对查扣 齐抓 的 “ 无” 三 船舶的处理 , 一定要按 规定要求船 主 办理有关证件后才可放行 , 绝不 能罚款 了事 。 6严惩挖沙运砂船舶乱 挖 、 超载运 输。海 事部 门应 加强对砂石运 输船舶 的管理力度 , 确 保挖沙运砂船舶的水上安全。据了解 , 近年来 , 砂石运输船 比往往有非法采砂 等破坏航道的行 为并存在严重的超载情 况 ,经 常发生水上安全 事故 。 为有效打击砂石运 f 下转 1 0 ) 8页 营造良好的通舷环境, 维护航行秩 亭, 是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 水上交通 ; 安全工作; 监督管理

水上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方案

水上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方案

水上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方案一、背景和问题分析水上交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和管理不到位,水上交通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水上交通的安全有序运行,我们制定了以下水上交通安全整治工作方案。

1.问题分析:(1)水上交通管理混乱:由于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水上交通管理存在一定的混乱,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2)违法行为普遍存在:一些船只和船员存在违法行为,如超速行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危害了水上交通的安全。

(3)装备和技术不完善:有些船只装备老旧,技术设备不完善,防范措施不足。

二、整治目标通过本次整治工作,旨在提高水上交通管理水平,减少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水上出行环境。

三、整治内容和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水上交通安全整治内容和措施:1.加强水上交通管理(1)建立健全水上交通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

(2)加大对所属水域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船只和船员。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水上交通管理工作。

(4)加强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水上交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2.整治违法行为(1)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规范的执法程序。

(2)加强对违法船只的整治和处罚,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严重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3)加强对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水上交通的安全。

3.提升装备和技术水平(1)加大对船只装备和技术设备的更新力度,提高船只的安全性能和适航能力。

(2)加强对船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

(3)完善水上交通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重点水域的巡查和监测,防范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实施方案和进度安排1.建立水上交通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

2.制定水上交通管理规定和标准,完善管理制度。

3.加强水上交通管理力量的配备,提高水上交通管理能力。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作者:贺德希来源:《中国水运》2015年第11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水上交通发展得到极大推动。

由于水上交通运量大、价格低等特点,我国水上交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如何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是每个地区海事部门都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水上交通完善制度排查隐患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全国水上干线和重要港口、水道的公用航标约2000座,内河航标5000多座,建成沿海无线电、差分全球定位系统(RBN/DGPS)20个台站,为进出我国口岸的中外籍船舶提供了可靠的助航保障。

但航标配置需进一步规范,视觉航标需要调整与完善,航标器材质量需要优化,航标器材设备的维修能力需要加强,航标应急反应能力有待提高。

内河航道11.9万KM通航里程中,1000T级以上和500T级以上航道分别占通航总里程的6.9696和11.5296,水深不足LM的航道高达5096,水运主航道中5396的航道未达到规划通航标准。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已在沿海和长江下游港口建成交管系统14个,交管中心16个,雷达站43个,覆盖37%沿海主要港口和水域及3096的长江干线水域。

但是交管系统的深度功能开发不足,干线水域的覆盖面仍显不足。

水运通信已形成覆盖所有航行水域的全球性通通信网络,开放了电报、电话数据移动通信业务,可以利用海事卫星、中波、短波、甚高频等多种通信方式实行船岸通信,建成了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及18个海岸电台数字选择性呼叫(DSC)值班台。

全国水上安全监督巡航船艇1300多艘。

专业救助打捞船舶170多艘,其中远洋救助拖轮53艘,最大功率达15300KW,2500KW全回转救助拖轮3艘,最大起吊能力2500T起重船6艘,其他辅助船舶100多艘。

但是专业救助船舶远不能满足应急搜救的实际需要,特别是还没有专用救助飞机,也没有安全管理巡航飞机。

目前,虽然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管理也确实得到明显加强,但现实工作中,安全培训、安全教育形式主义、走过场的现象仍然存在,少数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遇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跟不上,这是安全工作的本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伦贝尔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设施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呼伦贝尔海事局,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transport safety supervision and rescueappliance of Hulunbeir and its development idea studyZHANG Ying, LI Zhi-en(Hulunbeir MSA, Hulunbeir,Neimenggu 021008,China)张 莹,李志恩收稿日期:2019-04-23第一作者简介:张莹(1988-),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

一、引言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服务呼伦贝尔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呼伦贝尔市迫切需要建设现代化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设施装备。

二、呼伦贝尔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设施现状(一)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机制基本形成呼伦贝尔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由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和应急搜救指挥两大机制构成,呼伦贝尔海事局和各旗市区海事管理机构分别履行相应职责[1]。

呼伦贝尔海事局负责行使水上安全监督、通航保障管理、船舶及水上设施检验、防止船舶污染和行政执法等职责,对水上交通安全实行行业管理,同时承担水上人命救生、水上消防、水上溢油应急清除、沉物沉船打捞、船舶财产救助以及特殊军事抢险等任务[2]。

在通航水域以外的内河、湖泊和水库,实行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设立了8个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各海事管理机构负责行使水上安全监督和行政执法职责。

(二)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呼伦贝尔海事局初步建成了额尔古纳河国际边境河流船舶安全监管系统、呼伦贝尔海事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了高寒无人区水文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突破;拥有海事工作船码头4座,分别为室韦、恩和哈达、呼伦湖、尼尔基海事工作船码头;拥有海事巡逻船19艘,其中额尔古纳河72号界碑至水磨屯476公里配属15米级3艘、20米级2艘,额尔古纳河水磨屯至伊木河328公里配属15米级3艘、20米级2艘、30米级1艘,额尔古纳河72号界碑以上界河水域、贝尔湖、哈拉哈河及呼伦湖配属15米级2艘、20米级1艘,嫩江内蒙古和黑龙江共管水域507公里配属15米级1艘、20米级1艘,非通航水域配属15米级3艘。

三、呼伦贝尔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设施问题差距(一)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设施装备性能落后“十二五”期间,呼伦贝尔海事局重点对额尔古纳河DOI:10.16831/ki.issn1673-2278.2019.10.019502019第10期进行了设施建设和装备投入,但仍存有嫩江流域、中蒙界湖等水域装备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

救助和溢油清除设施设备缺乏,没有现代的溢油监视手段和有效的油污防控体系。

(二)安全监管和救助的预控应急能力薄弱受呼伦贝尔市地理资源的限制,涉水运输和水上旅游分布范围广、通航里程长,呼伦贝尔海事局水上安全监管和救助工作点多、线长、补给困难,水上安全有效监管范围较小,应急和预控能力薄弱。

(三)安全监管和救助的人才队伍亟待加强随着水上安全监管和救助设施装备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数量不断增多,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技术保障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转变水上交通安全日趋严峻的形势,科学引导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人才可持续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四、呼伦贝尔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设施发展需求呼伦贝尔市水资源非常丰富,境内有嫩江水系和额尔古纳河水系,3 000多条大小河流。

2016年自治区确定了将呼伦贝尔打造成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随着自治区对呼伦贝尔旅游业的大力推进,全市旅游人数的日益增长,水上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2017年,呼伦贝尔市水上游客16.15万人次,登记旅游船舶85艘,漂流筏840只,水上摩托14辆,持证船员700余人,多家旅游企业申请投资建设客运码头,旅游相关从业人员快速增长。

尤其是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呼伦湖、嫩江尼尔基库区旅游发展势头强劲,现已成立多家水上旅游公司,其中额尔古纳河开发有二卡、四卡、室韦、临江等河段的水上旅游。

水上旅游已成为呼伦贝尔市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呼伦贝尔市规划航道总里程为2 055公里,其中IV级航道739公里、V级航道650公里、VI级航道266公里、VII 级航道400公里,涉水运输和水上旅游分布范围广、通航里程长,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压力大,加之众多支流航道漂流、水上摩托艇和水上飞机的出现,现有海事装备设施投入不足、水平整体落后、布局不尽合理,远不能满足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的实际需要。

受气候与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呼伦贝尔市水运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每年应急抢通救助任务十分艰巨。

呼伦贝尔市地处寒温带地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汛期,春汛洪水裹冰下冲会造成冰排铲推。

春季和秋季枯水期,平均水位一般低于可航水位,码头出口处回淤严重。

洪水期,若遭遇短期集中暴雨,水位暴涨,树木和风化滚石等杂物会堵塞航道、损毁航标。

为了实现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装备布局成网,提升监管质量、救助服务能力和水上应急预警能力,快速、及时、妥善地处理辖区内发生的水上事故,迫切需要加强呼伦贝尔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设施建设。

五、呼伦贝尔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设施发展思路(一)规划目标到2030年,将在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河、呼伦湖、尼尔基库区重点水域基本形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反应快速、救助有效”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在贝尔湖、嫩江水域以及呼伦贝尔市境内其他河流湖泊初步形成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监管和救助能力明显提高,适应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路运输、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3-4]。

形成分层次覆盖呼伦贝尔市水域的安全通信系统,及时接收船舶遇险报警,并在最短时间内对报警做出回应;形成覆盖水域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监管救助力量可全天候出动,及时救助遇险人员;具备及时发现和应付较大突发船舶污染事故的能力,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人命救助有效率提高到90%以上,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将根本好转。

(二)规划方法1. 风险水域分布高风险水域主要分布在额尔古纳河、呼伦湖、尼尔基库区。

这三大水域内的游客和船舶进出港数量多,在呼伦贝尔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通过多年建设形成的重要码头区域为重点的监管救助基地和设施布局,与上述较高风险水域的分布规律是对应一致的。

2. 基地类型从安全监管、船舶溢油控制清除和险情救助的及时性、有效性角度出发,根据不同水域所存在风险高低,将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力量在空间布局上分为基地和51中国海事管理研讨Workshop on Maritime Control站两个层次[5]。

呼伦贝尔市水域的监管救助基地网络由基地和站组成,基地和站有效衔接、有机结合。

基地是专业性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设施,具有停靠大中型船舶、存放溢油应急设备、安全检查和现场办公等功能。

站是普通设施,具有停靠中小型船舶、安全检查和现场办公等功能。

3. 布局原则(1)基地布设在高风险和较高风险水域,基地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公里。

站布设在一般水域以及基地之间,在高风险和较高风险水域,站与站及站与基地间的距离在20~30千米之间。

(2)基地依托现有海事工作船码头建设。

(三)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长远的、分层次的空间布局规划,即:重点水域和一般水域分基地和站的两个层次的规划;另一部分是在空间布局基础上的装备配置规划,即:在现有装备设施的基础上,配置通信监控指挥系统、机动力量、溢油清除装备三大系统[6]。

1. 基地、站的空间布局在额尔古纳河干线黑山头、室韦、奇乾、恩和哈达以及呼伦湖小河口、尼尔基库区、贝尔湖布设基地7个;在一般水域以及基地之间呼伦湖金海岸、呼和诺尔湖、凤凰山水库、阿荣旗水库、鄂伦春达尔宾罗布设监管救助站5个。

2. 装备配置根据水域的风险程度、实际需求和科技的发展变化,按照基地的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先进、适用的监管和救助装备,调整现有装备设施的结构和布局,改造升级现有装备设施。

通信监控系统。

建设连续覆盖额尔古纳河、呼伦湖、尼尔基库区等重点水域的甚高频通信系统,在其他内河水域重要航段配置甚高频通信设备。

建设连续覆盖额尔古纳河、呼伦湖、尼尔基库区等重点水域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在重要航段完善船舶溢油监视监测系统[7-8]。

机动力量。

在额尔古纳河干线黑山头、室韦、奇乾、恩和哈达以及呼伦湖小河口、尼尔基库区、贝尔湖水域配置救助船,在内河实行监管救助一体化。

船舶溢油控制清除装备。

在黑山头、室韦、呼伦湖、尼尔基库区基地分别设置1个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

(四)保障措施1. 建立互动协调机制,注重人才建设。

有机结合社会力量与专业力量,加强各涉及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把管理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作为重点,为航道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9]。

2. 投入建设和维护资金,采用先进设备。

为了满足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运转和建设的需求,建设、日常运营和维护设施的资金渠道必须得以稳定,积极建立以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保障体系,同时依靠科技进步,使设施装备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10]。

3. 注重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岸线等资源,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六、结语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庞大、复杂,其发展研究是一个大的课题,由于资料、专业和时间的限制,本文只分析了呼伦贝尔市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需求、规划方案等。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要从呼伦贝尔市水路运输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角度,更深层次地研究现代化监管和救助体系、遇险安全通信系统、监控指挥系统以及救助船舶船型等领域,从而发挥呼伦贝尔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应有的作用,为内参考文献[1] 郭君.长江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机制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2]张宝晨.政府管理水上交通安全的职责定位[J].中国水运,2005(01).[3] 李乐伟.浅谈非水网地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A].2009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9.[4] 杨立波.海上交通安全巡逻救助飞机船舶及基地配布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5]曾青山.湛江海域救助站点布置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6] 袁宗祥.三峡库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7] 翟久刚,郑怀宇.加强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切实提高水上应急无线通信指挥能力[J].中国海事,2005(03).[8]郭日益,包恩国.AIS为海事监管添翼[J].中国水运,2009(07).[9] 黄曙路.我国内河水上搜救应急体系建设的探讨[J].珠江水运,2009(07).[10]李莹.中国海事管理体制研究[D]. 北京大学,2009.522019第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