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22约数问题

合集下载

小学奥数分类

小学奥数分类

一、行程问题:简单相遇、二次相遇、多次相遇、火车过桥、流水行船、环形跑道、基本行程、多人行程、钟面行程、走走停停、接送问题、发车问题、电梯行程、猎狗追兔、平均速度
二、数论问题:数的整除、约数倍数、余数问题、质数合数、奇偶分析、中国剩余定理、位值原理、完全平方数、整数拆分、进位制
三、几何问题:巧求周长、几何的五大模型、勾股定理与弦图、圆与扇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立体图形染色计数、其它直线型几何问题、格点与面积
四、计数问题: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组合、枚举法、标数法、捆绑法、插板法、排除法、对应法、树形图法、归纳法、整体法、递推法、容斥原理
五、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工程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盈亏问题、年龄问题、植树问题、牛吃草问题、经济利润问题、浓度问题、比例问题、还原问题
六、计算问题:数学计算公式、繁分数的计算、分数裂项与整数裂项、换元法、凑整、找规律、比较与估算、循环小数化分数、拆分、通项归纳、定义新运算。

小学数学约数判断计算练习题

小学数学约数判断计算练习题

小学数学约数判断计算练习题题目:小学数学约数判断计算练习题注意事项:- 题目涉及小学数学约数判断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

- 题目内容偏向理论性和应用性,适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题目中不涉及任何与政治、色情等敏感话题相关的词汇。

第一小节:约数的定义和性质 (15分)1. 给定数16,写出它的所有约数。

2. 举例说明什么是互斥的约数。

3. 如果一个数的约数有3个,那么它本身一定是什么数?第二小节:约数的计算 (25分)1. 将36分解质因数,并求出它的所有约数。

2. 求出37和82的最大公约数。

3. 一个数有30个约数,它的最小正约数是多少?4. 在1000以内,有多少个约数为12的整数?第三小节:互质数与完全数 (20分)1. 什么是互质数?请给出一个例子。

2. 请计算出30、42和66中互质数的两两组合。

3. 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真因子之和,这个数是什么数?第四小节:约数的应用 (20分)1. 30、45和72三个数中,哪个数是它们的公约数?为什么?2.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80,其中一个数是36,则另一个数是多少?3. 用任意一种方法计算100以内所有数的约数之和,并给出答案。

第五小节:综合应用 (20分)1. 一个边长为24cm的正方形,剪成若干个边长为3cm的小正方形,请问最多能剪成多少个小正方形?2. 甲、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为6,最小公倍数为180。

甲数比乙数多多少?3.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为315km,每小时行驶的速度是45km/h。

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几个小时?希望以上练习题能满足您的要求。

祝学生们顺利完成练习,学有所成!。

高斯小学奥数五年级上册含答案_公约数与公倍数进阶

高斯小学奥数五年级上册含答案_公约数与公倍数进阶

第十五讲公约数与公倍数进阶这一讲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约数与倍数更深入的知识.首先来看一下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与原数之间的关系.两个数,如果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k .那么可以假设这两个数分别为、,其中a 、b 互质.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可以表示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由此可得: 两数的最大公约数乘以最小公倍数等于两数乘积注意,这个性质只在两个数的时候有效,如果数更多就不成立,同学们可以尝试举例说明.性质虽然好用,但它要求给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和两数中的一个才行.如果只给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能不能把原来的两个数都求出来呢?例题1.(1)两个自然数不成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8,最小公倍数是216.这两个数是多少?(2)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8,最小公倍数是1080.这两个数有哪几组?「分析」最大公约数是18,说明两个数都是18的倍数,可以分别设为18a ⨯和18b ⨯,且a 、b 互质.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a 、b 的取值.(1)两个互质的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432.求这两个数.(2)若两个不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最大公约数是45,最小公倍数是900.求这两个数.经过前面的例题,我们知道,如果知道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就可以把这两个数表示出来.比如说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2,那么这两个数都是12的倍数,可以设为12a 和12b ,而且a 和b 互质.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差以及乘积就都可以用a 和b 表示出来了.例题2.两个小于150的自然数的乘积是2028,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3,求这两个数. 「分析」可以设两个数分别是13a ⨯和13b ⨯,且a 、b 互质.()()()k a k b k k a b ⨯⨯⨯=⨯⨯⨯ k a b ⨯⨯ k b ⨯a 和b 互质 k a⨯k b ⨯ k a ⨯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是288,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6,求这两个数.例题3.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420,如果这两个数相差18,那么较小的数是多少?「分析」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6,我们可以假设这两个数是6a⨯,它们的最小公⨯,6b倍数是6a b⨯⨯等于420.那a,b可以取哪些值呢?相差18又怎么保障⨯⨯,那么可知6a b呢?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0,最小公倍数是300,如果这两个数相差70,那么较小的数是多少?约数与倍数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分析清楚数的构成,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解质因数,由此同学们可以看出分解质因数在数论问题中是多么的重要.例题4.甲、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90,乙、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05,甲、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26.请问:甲数是多少?「分析」这道题只告诉了三个数中每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能否通过分解质因数,然后比较它们质因数的构成来求解呢?三个正整数a、b、c,已知a与b,a与c,b与c的最小公倍数分别是525,28和300.那么a的值是多少?例题5.有4个不同的自然数,它们的和是1111.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最大是多少?「分析」这4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1111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前面的题目可知,几个数的和,一定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倍数.那么最大公约数可能是多少?之前在学习约数的时候,我们学习过如果知道约数个数怎么去反求原数.有些题目里面,利用约数个数反求原数和利用公约数公倍数反求原数都会用到.例题6.甲、乙是两个不同的自然数.它们都只含有质因数2和3,并且都有12个约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2.请问:甲、乙两数之和是多少?「分析」甲、乙只含有质因数2和3,且它们都是12的倍数,所以都是23a b ⨯的形式.并且它们都有12个约数,由约数个数公式可得()()1112a b +⨯+=.所以要把12拆成两个大于1的数相乘,这只能是26⨯或34⨯.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数都写出来,从中选取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亲和数你能看出220和284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回答是:220的约数除本身外为1,2,4,5,10,11,20,22,44,55,110,它们的和为284;而284的约数除本身外为1,2,4,71,142,它们的和为220。

高斯小学奥数六年级下册含答案第22讲_小升初总复习模拟测试九

高斯小学奥数六年级下册含答案第22讲_小升初总复习模拟测试九
29.设自然数列如右图方式排列,那么2010在第_______行第______列.(16,45)
30.恰有三个数字相同的四位数有_______个.(324)
四、填空题Ⅲ(本题共有10小题,每题4分)
31.计算:
(1) __________;
(2) ________.( ,2.5)
32.自然数 既是9的倍数,又是11的倍数,那么 ___________.(48)
8.“小明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考试分数”与“小明有可能知道自己的考试分数”意思相同.()
9. 如果一个自然数不能被3整除,那么它一定不是6的倍数.()
10. 平面上7条直线最多把平面分成28部分.()
二、填空题Ⅰ(本题共有10小题,每题2分)
11.计算: _______.( )
12.六年级一班的男、女生比例为 ,又来了3名男生和5名女生后,全班共有48人.那么现在的男、女生人数之比是________.( )
四、填空题Ⅲ(本题共有10小题,每题4分)
71.答案:(1) ;(2)2.5.解答:
(1)原式= ;
(2)原式= .
72.答案:48.解答:既是9的倍数,又是11的倍数,必是99的倍数.由99的整除特性,两位截断求和,得 是99的倍数.所以 .
73.答案:137.解答:差要最小,千位数字应差1,较大数的其余部分尽可能小,较小数的其余部分尽可能大.最小的差为 .
19.两个自然数相除,商是76,余数是4.已知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和是2009,那么被除数是_______.(1904)
20.有些两位数,它们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交换后所得到的新数是原数的 倍,所有这样的两位数之和是_________.
(120)
三、填空题Ⅱ(本题共有10小题,每题3分)

小学奥数个知识点大汇总

小学奥数个知识点大汇总

小学奥数30个知识点大汇总1.和差倍问题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3.归一问题4.植树问题5.鸡兔同笼问题6.盈亏问题7.牛吃草问题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9.平均数10.抽屉原理11.定义新运算12.数列求和13.二进制及其应用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15.质数与合数16.约数与倍数17.数的整除18.余数及其应用19.余数、同余与周期20.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21.分数大小的比较22.分数拆分23.完全平方数24.比和比例25.综合行程26.工程问题27.逻辑推理28.几何面积29.立体图形30.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1.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较小数+差=较大数小学奥数很简单;就这30个知识点和-较小数=较大数②和+差÷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较大数=较小数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2.年龄问题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3.归一问题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4.植树问题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棵距×段数=总长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5.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基本公式: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6.盈亏问题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基本题型: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②当两次都有余数;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③当两次都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7.牛吃草问题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基本公式:生长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短时间牛头数÷长时间-短时间;总草量=较长时间×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生长量;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闰年:一年有366天;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平年:一年有365天..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9.平均数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基本算法: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10.抽屉原理抽屉原则一:如果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例:把4个物体放在3个抽屉里;也就是把4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情况:①4=4+0+0②4=3+1+0③4=2+2+0④4=2+1+1观察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2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抽屉原则二: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①k=n/m+1个物体:当n不能被m整除时..②k=n/m个物体:当n能被m整除时..理解知识点: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例4.351=4;0.321=0;2.9999=2;关键问题:构造物体和抽屉..也就是找到代表物体和抽屉的量;而后依据抽屉原则进行运算..11.定义新运算基本概念: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这个新的运算符号包含有多种基本混合运算..基本思路: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把已知的数代入;转化为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按照基本运算过程、规律进行运算..关键问题: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注意事项:①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特别注意运算顺序..②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12.数列求和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an;d;n;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a1+n-1d;通项=首项+项数一1公差;数列和公式:sn;=a1+ann2;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公式:n=an+a1d+1;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公差公式:d=an-a1n-1;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13.二进制及其应用十进制:用0~9十个数字表示;逢10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十位上的2表示20;百位上的2表示200..所以234=200+30+4=2102+310+4..=An10n-1+An-110n-2+An-210n-3+An-310n-4+An-410n-5+An-610n-7 +……+A3102+A2101+A1100注意:N0=1;N1=N其中N是任意自然数二进制:用0~1两个数字表示;逢2进1;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含义..2=An2n-1+An-12n-2+An-22n-3+An-32n-4+An-42n-5+An-62n-7 +……+A322+A221+A120注意:An不是0就是1..十进制化成二进制:①根据二进制满2进1的特点;用2连续去除这个数;直到商为0;然后把每次所得的余数按自下而上依次写出即可..②先找出不大于该数的2的n次方;再求它们的差;再找不大于这个差的2的n次方;依此方法一直找到差为0;按照二进制展开式特点即可写出..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有n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m1种不同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m2种不同方法……;在第n类方法中有mn种不同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m2.......+mn种不同的方法..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分类方法..基本特征:每一种方法都可完成任务..乘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分成n个步骤进行;做第1步有m1种方法;不管第1步用哪一种方法;第2步总有m2种方法……不管前面n-1步用哪种方法;第n步总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任务共有:m1×m2.......×mn种不同的方法..关键问题:确定工作的完成步骤..基本特征:每一步只能完成任务的一部分..直线:一点在直线或空间沿一定方向或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直线特点:没有端点;没有长度..线段: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这两点叫端点..线段特点:有两个端点;有长度..射线:把直线的一端无限延长..射线特点: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①数线段规律:总数=1+2+3+…+点数一1;②数角规律=1+2+3+…+射线数一1;③数长方形规律:个数=长的线段数×宽的线段数:④数长方形规律:个数=1×1+2×2+3×3+…+行数×列数15.质数与合数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质因数:如果某个质数是某个数的约数;那么这个质数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把一个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任何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唯一的..分解质因数的标准表示形式:N=;其中a1、a2、a3……an都是合数N 的质因数;且a1<a2<a3<……<an..求约数个数的公式:P=r1+1×r2+1×r3+1×……×rn+1互质数: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数..</a2<a3<……<an..16.约数与倍数约数和倍数: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公约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性质:1、几个数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几个商是互质数..2、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约数..3、几个数的公约数;都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4、几个数都乘以一个自然数m;所得的积的最大公约数等于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乘以m..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那么12和18的公约数有:1、2、3、6;那么12和18最大的公约数是:6;记作12;18=6;求最大公约数基本方法:1、分解质因数法:先分解质因数;然后把相同的因数连乘起来..2、短除法:先找公有的约数;然后相乘..3、辗转相除法:每一次都用除数和余数相除;能够整除的那个余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2的倍数有:12、24、36、48……;18的倍数有:18、36、54、72……;那么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108……;那么12和18最小的公倍数是36;记作12;18=36;最小公倍数的性质:1、两个数的任意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2、两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求最小公倍数基本方法:1、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17.数的整除一、基本概念和符号:1、整除: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自然数b;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2、常用符号:整除符号“|”;不能整除符号“”;因为符号“∵”;所以的符号“∴”;二、整除判断方法:1.能被2、5整除:末位上的数字能被2、5整除..2.能被4、25整除:末两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4、25整除..3.能被8、125整除:末三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能被8、125整除..4.能被3、9整除: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9整除..5.能被7整除: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数之差能被7整除..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2倍后能被7整除..6.能被11整除: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1整除..②奇数位上的数字和与偶数位数的数字和的差能被11整除..③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后能被11整除..7.能被13整除:①末三位上数字所组成的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能被13整除..②逐次去掉最后一位数字并减去末位数字的9倍后能被13整除..三、整除的性质:1.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2.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乘以c也能被b整除..3.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4.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18.余数及其应用基本概念:对任意自然数a、b、q、r;如果使得a÷b=q……r;且0<r<b;那么r叫做a除以b的余数;q叫做a除以b的不完全商..余数的性质:①余数小于除数..②若a、b除以c的余数相同;则c|a-b或c|b-a..③a与b的和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加上b除以c的余数的和除以c的余数..④a与b的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与b除以c的余数的积除以c的余数..19.余数、同余与周期一、同余的定义:①若两个整数a、b除以m的余数相同;则称a、b对于模m同余..②已知三个整数a、b、m;如果m|a-b;就称a、b对于模m同余;记作a≡bmodm;读作a同余于b模m..二、同余的性质:①自身性:a≡amodm;②对称性:若a≡bmodm;则b≡amodm;③传递性:若a≡bmodm;b≡cmodm;则a≡cmodm;④和差性:若a≡bmodm;c≡dmodm;则a+c≡b+dmodm;a-c≡b-dmodm;⑤相乘性:若a≡bmodm;c≡dmodm;则a×c≡b×dmodm;⑥乘方性:若a≡bmodm;则an≡bnmodm;⑦同倍性:若a≡bmodm;整数c;则a×c≡b×cmodm×c;三、关于乘方的预备知识:①若A=a×b;则MA=Ma×b=Ma b②若B=c+d则MB=Mc+d=Mc×Md四、被3、9、11除后的余数特征:①一个自然数M;n表示M的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则M≡nmod9或mod3;②一个自然数M;X表示M的各个奇数位上数字的和;Y表示M的各个偶数数位上数字的和;则M≡Y-X或M≡11-X-Ymod11;五、费尔马小定理:如果p是质数素数;a是自然数;且a不能被p整除;则ap-1≡1modp..20.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基本概念与性质: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常用方法:①逆向思维方法:从题目提供条件的反方向或结果进行思考..②对应思维方法:找出题目中具体的量与它所占的率的直接对应关系..③转化思维方法:把一类应用题转化成另一类应用题进行解答..最常见的是转换成比例和转换成倍数关系;把不同的标准在分数中一般指的是一倍量下的分率转化成同一条件下的分率..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确定不同的标准为一倍量..④假设思维方法:为了解题的方便;可以把题目中不相等的量假设成相等或者假设某种情况成立;计算出相应的结果;然后再进行调整;求出最后结果..⑤量不变思维方法:在变化的各个量当中;总有一个量是不变的;不论其他量如何变化;而这个量是始终固定不变的..有以下三种情况:A、分量发生变化;总量不变..B、总量发生变化;但其中有的分量不变..C、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但分量之间的差量不变化..⑥替换思维方法:用一种量代替另一种量;从而使数量关系单一化、量率关系明朗化..⑦同倍率法:总量和分量之间按照同分率变化的规律进行处理..⑧浓度配比法:一般应用于总量和分量都发生变化的状况..</r<b;那么r叫做a除以b的余数;q叫做a除以b的不完全商.. 21.分数大小的比较基本方法:①通分分子法:使所有分数的分子相同;根据同分子分数大小和分母的关系比较..②通分分母法:使所有分数的分母相同;根据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分子的关系比较..③基准数法:确定一个标准;使所有的分数都和它进行比较..④分子和分母大小比较法:当分子和分母的差一定时;分子或分母越大的分数值越大..⑤倍率比较法:当比较两个分子或分母同时变化时分数的大小;除了运用以上方法外;可以用同倍率的变化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具体运用见同倍率变化规律⑥转化比较方法:把所有分数转化成小数求出分数的值后进行比较..⑦倍数比较法: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得数和1进行比较..⑧大小比较法:用一个分数减去另一个分数;得出的数和0比较..⑨倒数比较法:利用倒数比较大小;然后确定原数的大小..⑩基准数比较法:确定一个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比较.. 22.分数拆分一、将一个分数单位分解成两个分数之和的公式:23.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数特征:1.末位数字只能是:0、1、4、5、6、9;反之不成立..2.除以3余0或余1;反之不成立..3.除以4余0或余1;反之不成立..4.约数个数为奇数;反之成立..5.奇数的平方的十位数字为偶数;反之不成立..6.奇数平方个位数字是奇数;偶数平方个位数字是偶数..7.两个相临整数的平方之间不可能再有平方数..平方差公式:X2-Y2=X-YX+Y完全平方和公式:X+Y2=X2+2XY+Y2完全平方差公式:X-Y2=X2-2XY+Y224.比和比例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a:b=c:d或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ad=bc..正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反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按比例分配.. 25.综合行程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26.工程问题基本公式: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②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③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基本思路:①假设工作总量为“1”和总工作量无关;②假设一个方便的数为工作总量一般是它们完成工作总量所用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利用上述三个基本关系;可以简单地表示出工作效率及工作时间.关键问题:确定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间的两两对应关系.. 经验简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27.逻辑推理基本方法简介:①条件分析—假设法:假设可能情况中的一种成立;然后按照这个假设去判断;如果有与题设条件矛盾的情况;说明该假设情况是不成立的;那么与他的相反情况是成立的..例如;假设a是偶数成立;在判断过程中出现了矛盾;那么a一定是奇数..②条件分析—列表法:当题设条件比较多;需要多次假设才能完成时;就需要进行列表来辅助分析..列表法就是把题设的条件全部表示在一个长方形表格中;表格的行、列分别表示不同的对象与情况;观察表格内的题设情况;运用逻辑规律进行判断..③条件分析——图表法:当两个对象之间只有两种关系时;就可用连线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有连线则表示“是;有”等肯定的状态;没有连线则表示否定的状态..例如A和B两人之间有认识或不认识两种状态;有连线表示认识;没有表示不认识..④逻辑计算: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条件分析的推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为推理提供一个新的判断筛选条件..⑤简单归纳与推理:根据题目提供的特征和数据;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和方法;并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情况;并递推出相关的关系式;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28.几何面积基本思路:在一些面积的计算上;不能直接运用公式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对图形进行割补;平移、旋转、翻折、分解、变形、重叠等;使不规则的图形变为规则的图形进行计算;另外需要掌握和记忆一些常规的面积规律..常用方法:1.连辅助线方法2.利用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3.大胆假设有些点的设置题目中说的是任意点;解题时可把任意点设置在特殊位置上..4.利用特殊规律①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任意一条边都可求出面积..斜边的平方除以4等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②梯形对角线连线后;两腰部分面积相等..③圆的面积占外接正方形面积的78.5%..29.立体图形长方体8个顶点;6个面;相对的面相等;12条棱;相对的棱相等;S=2ab+ah+bhV=abh=Sh正方体8个顶点;6个面;所有面相等;12条棱;所有棱相等;S=6a2V=a3 圆柱体上下两底是平行且相等的圆;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S=S侧+2S底S 侧=ChV=Sh圆锥体下底是圆;只有一个顶点;l:母线;顶点到底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S=S侧+S底S侧=rlV=Sh球体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球的半径..S=4r2V=r3 30.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基本思路:1、按照行程问题中的思维方法解题;2、不同的表当成速度不同的运动物体;3、路程的单位是分格表一周为60分格;4、时间是标准表所经过的时间;合理利用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高斯小学奥数六年级下册含答案第22讲_小升初总复习模拟测试九

高斯小学奥数六年级下册含答案第22讲_小升初总复习模拟测试九
74.答案:C.解答:从颜色和形状找规律.白色所在位置可以表示为 ,容易判断2010不能表示为此种形式,说明第2010个图形是黑色.由 , ,说明第2010个图形形状是飞镖.所以选C.
75.答案:9.375%.解答:最后剩余酒精量为 升,所以浓度为 .
76. 答案:109;35.解答:无论是数长方形还是数正方形,都需要将原图分为如图所示的两部分来进行。长方形有 个,正方形有 个.
54.答案:1375.解答:春季种的树,成活了 棵,死了75棵;秋季植的树,死了 棵,成活的树有 棵;所以一共成活了 棵.
55.答案:27、55.解答:最外层一共有 人,整个阵列一共有 人.
56.答案:218.解答:符合要求的两位数,最小是53,最大是56,总和是 .
57.答案:14.解答:最坏的情况是某一种颜色取10根,其余颜色各取一根.因而只要取14根,就能保证一定有两双不同颜色的筷子.
四、填空题Ⅲ(本题共有10小题,每题4分)
71.答案:(1) ;(2)2.5.解答:
(1)原式= ;
(2)原式= .
72.答案:48.解答:既是9的倍数,又是11的倍数,必是99的倍数.由99的整除特性,两位截断求和,得 是99的倍数.所以 .
73.答案:137.解答:差要最小,千位数字应差1,较大数的其余部分尽可能小,较小数的其余部分尽可能大.最小的差为 .
8○13○4=100,12○3○5=□
25.某人到商店买红蓝两种笔,红笔定价5元,蓝笔定价9元,由于购买量较多,商店给予优惠,红笔8.5折,蓝笔8折,结果此人付的钱比原来节省了18%.已知他买了蓝笔30支,那么红笔买了______支.(36)
26.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李师傅闲来没事朝它连砍2010刀(每次都朝同一方向砍),刀刀利落,将它劈成2011个小长方体.那么这2011块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_______.(36234)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大全及答案(更新版)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大全及答案(更新版)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大全及答案五年级奥数1、小数的巧算2、数的整除性3、质数与合数4、约数与倍数5、带余数除法6、中国剩余定理7、奇数与偶数8、周期性问题9、图形的计数10、图形的切拼11、图形与面积12、观察与归纳13、数列的求和14、数列的分组15、相遇问题16、追及问题17、变换和操作18、逻辑推理19、逆推法20、分数问题1.1小数的巧算(一)年级班姓名得分一、填空题1、计算 1.135+3.346+5.557+7.768+9.979=_____.2、计算 1.996+19.97+199.8=_____.3、计算 9.8+99.8+999.8+9999.8+99999.8=_____.4、计算6.11+9.22+8.33+7.44+5.55+4.56+3.67+2.78 +1.89=_____.5、计算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_____.6、计算 2.89⨯4.68+4.68⨯6.11+4.68=_____.7、计算 17.48⨯37-17.48⨯19+17.48⨯82=_____.8、计算 1.25⨯0.32⨯2.5=_____.9、计算 75⨯4.7+15.9⨯25=_____.10、计算 28.67⨯67+32⨯286.7+573.4⨯0.05=_____.二、解答题11、计算 172.4⨯6.2+2724⨯0.3812、计算 0.00...0181⨯0.00 (011)963个0 1028个013、计算12.34+23.45+34.56+45.67+56.78+67.89+78.91+89.12+91.2314、下面有两个小数:a=0.00...0105 b=0.00 (019)1994个0 1996个0求a+b,a-b,a⨯b,a÷b.1.2小数的巧算(二)年级班姓名得分一、真空题1、计算 4.75-9.64+8.25-1.36=_____.2、计算 3.17-2.74+4.7+5.29-0.26+6.3=_____.3、计算 (5.25+0.125+5.75)⨯8=_____.4、计算 34.5⨯8.23-34.5+2.77⨯34.5=_____.5、计算 6.25⨯0.16+264⨯0.0625+5.2⨯6.25+0.625⨯20=_____.6、计算 0.035⨯935+0.035+3⨯0.035+0.07⨯61⨯0.5=_____.7、计算 19.98⨯37-199.8⨯1.9+1998⨯0.82=_____.8、计算 13.5⨯9.9+6.5⨯10.1=_____.9、计算 0.125⨯0.25⨯0.5⨯64=_____.10、计算 11.8⨯43-860⨯0.09=_____.二、解答题11、计算32.14+64.28⨯0.5378⨯0.25+0.5378⨯64.28⨯0.75-8⨯64.28⨯0.125⨯0.537812、计算 0.888⨯125⨯73+999⨯313、计算 1998+199.8+19.98+1.99814、下面有两个小数:a=0.00...0125 b=0.00 (08)1996个0 2000个0试求a+b, a-b, a⨯b, a÷b.2.1数的整除性(一)年级班姓名得分一、填空题1、四位数“3AA1”是9的倍数,那么A=_____.2、在“25□79这个数的□内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能被11整除,方格内应填_____.3、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三位数是_____.4、能同时被2、5、7整除的最大五位数是_____.5、1至100以内所有不能被3整除的数的和是_____.6、所有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的和是______.7、已知一个五位数□691□能被55整除,所有符合题意的五位数是_____.8、如果六位数1992□□能被105整除,那么它的最后两位数是_____.9、42□28□是99的倍数,这个数除以99所得的商是_____.10、从左向右编号为1至1991号的1991名同学排成一行,从左向右1至11报数,报数为11的同学原地不动,其余同学出列;然后留下的同学再从左向右1至11报数,报数为11的留下,其余同学出列;留下的同学第三次从左向右1至11报数,报到11的同学留下,其余同学出列,那么最后留下的同学中,从左边数第一个人的最初编号是_____号.二、解答题1、173□是个四位数字.数学老师说:“我在这个□中先后填入3个数字,所得到的3个四位数,依次可被9、11、6整除.”问:数学老师先后填入的3个数字的和是多少?12、在1992后面补上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七位数,使它们分别能被2、3、5、11整除,这个七位数最小值是多少?13、在“改革”村的黑市上,人们只要有心,总是可以把两张任意的食品票换成3张其他票券,也可以反过来交换.试问,合作社成员瓦夏能否将100张黄油票换成100张香肠票,并且在整个交换过程中刚好出手了1991张票券?14、试找出这样的最小自然数,它可被11整除,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等于13.2.2数的整除性(二)年级班姓名得分一、填空题1、一个六位数23□56□是88的倍数,这个数除以88所得的商是_____或_____.2、123456789□□,这个十一位数能被36整除,那么这个数的个位上的数最小是_____.3、下面一个1983位数33…3□44…4中间漏写了一个数字(方框),已知这991个 991个个多位数被7整除,那么中间方框内的数字是_____.4、有三个连续的两位数,它们的和也是两位数,并且是11的倍数.这三个数是_____.5、有这样的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能被4整除,而且比这个两位数大1的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也能被4整除.所有这样的两位数的和是____.6、一个小于200的自然数,它的每位数字都是奇数,并且它是两个两位数的乘积,那么这个自然数是_____.7、任取一个四位数乘3456,用A表示其积的各位数字之和,用B表示A的各位数字之和,C表示B的各位数字之和,那么C是_____.8、有0、1、4、7、9五个数字,从中选出四个数字组成不同的四位数,如果把其中能被3整除的四位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第五个数的末位数字是_____.9、从0、1、2、4、5、7中,选出四个数,排列成能被2、3、5整除的四位数,其中最大的是_____.10、所有数字都是2且能被66……6整除的最小自然数是_____位数.100个二、解答题11、找出四个互不相同的自然数,使得对于其中任何两个数,它们的和总可以被它们的差整除,如果要求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的和尽可能的小,那么这四个数里中间两个数的和是多少?12、只修改21475的某一位数字,就可知使修改后的数能被225整除,怎样修改?13、500名士兵排成一列横队.第一次从左到右1、2、3、4、5(1至5)名报数;第二次反过来从右到左1、2、3、4、5、6(1至6)报数,既报1又报6的士兵有多少名?14、试问,能否将由1至100这100个自然数排列在圆周上,使得在任何5个相连的数中,都至少有两个数可被3整除?如果回答:“可以”,则只要举出一种排法;如果回答:“不能”,则需给出说明.3.1质数与合数(一)年级班姓名得分一、填空题1在一位的自然数中,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有_____;既不是合数又不是质数的有_____;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有_____.2、最小的质数与最接近100的质数的乘积是_____.3、两个自然数的和与差的积是41,那么这两个自然数的积是_____.4、在下式样□中分别填入三个质数,使等式成立.□+□+□=505、三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1716,这三个自然数是_____、_____、_____.6、找出1992所有的不同质因数,它们的和是_____.7、如果自然数有四个不同的质因数, 那么这样的自然数中最小的是_____.8、9216可写成两个自然数的积,这两个自然数的和最小可以达到_____.9、从一块正方形的木板上锯下宽为3分米的一个木条以后,剩下的面积是108平方分米.木条的面积是_____平方分米.10、今有10个质数:17,23,31,41,53,67,79,83,101,103.如果将它们分成两组,每组五个数,并且每组的五个数之和相等,那么把含有101的这组数从小到大排列,第二个数应是_____.二、解答题11、2,3,5,7,11,…都是质数,也就是说每个数只以1和它本身为约数.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质数个单位,并且周长是36个单位.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至多是多少个平方单位?12、把7、14、20、21、28、30分成两组,每三个数相乘,使两组数的乘积相等.13、学生1430人参加团体操,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每队人数在100至200之间,问哪几种分法?14、四只同样的瓶子内分别装有一定数量的油,每瓶和其他各瓶分别合称一次,记录千克数如下:8、9、10、11、12、13.已知四只空瓶的重量之和以及油的重量之和均为质数,求最重的两瓶内有多少油?3.2质数与合数(二)年级班姓名得分一、填空题1、在1~100里最小的质数与最大的质数的和是_____.2、小明写了四个小于10的自然数,它们的积是360.已知这四个数中只有一个是合数.这四个数是____、____、____和____.3、把232323的全部质因数的和表示为AB,那么A⨯B⨯AB=_____.4、有三个学生,他们的年龄一个比一个大3岁,他们三个人年龄数的乘积是1620,这三个学生年龄的和是_____.5、两个数的和是107,它们的乘积是1992,这两个数分别是_____和_____.6、如果两个数之和是64,两数的积可以整除4875,那么这两数之差是_____.7、某一个数,与它自己相加、相减、相乘、相除,得到的和、差、积、商之和为256.这个数是_____.8、有10个数:21、22、34、39、44、45、65、76、133和153.把它们编成两组,每组5个数,要求这组5个数的乘积等于那组5个数的乘积.第一组数____________;第二组数是____________.9、有_____个两位数,在它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间写一个零,得到的三位数能被原两位数整除.10、主人对客人说:“院子里有三个小孩,他们的年龄之积等于72,年龄之和恰好是我家的楼号,楼号你是知道的,你能求出这些孩子的年龄吗?”客人想了一下说:“我还不能确定答案。

小学奥数选择题

小学奥数选择题

小学奥数选择题奥数是指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活动。

其中的选择题是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

在小学阶段,适当培养孩子的奥数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奥数选择题的例子,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巩固数学知识和培养解题能力。

1. 下列哪个数是12的约数?A. 6B. 8C. 10D. 152. 一个矩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 8B. 12C. 15D. 203. 如果A+B=8,A-B=2,那么A的值是多少?A. 3C. 5D. 64. 在一个长方形花坛中,有红花、白花和黄花,红花的数量是白花的2倍,白花的数量是黄花的3倍,这个花坛中一共有多少朵花?A. 6B. 9C. 12D. 155. 有一桶水,从中取出1/4的水后再加入5升水,这时桶里的水占总容量的3/4,这个桶最多能装多少升水?A. 10B. 12C. 15D. 206. 将一个数的百位、十位和个位数字各加1,原数变成了21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A. 208B. 209D. 2117. 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条边长分别为6和8,第三边长可能是多少?A. 2B. 6C. 10D. 168. 一个数加上它的三分之一等于34,这个数是多少?A. 22B. 30C. 38D. 409. 小明去商店买饮料,一个饮料5元,小明一共买了8瓶饮料,他用了多少元?A. 25B. 35C. 40D. 451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公里,它行驶240公里需要多少小时?A. 2B. 3C. 4D. 5以上是一些小学奥数选择题的实例,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孩子们可以巩固和运用他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

同时,解决这些问题也能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享受和自信。

当然,对于奥数选择题的答案,希望家长或老师能引导孩子们独立思考并验证结果,培养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鼓励他们动手实践,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并提供正确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约数与倍数
2.5.1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2.5.1.1相关概念
如果一个自然数a能被自然数b整除,那么称a为b的倍数,b为a的约数。

如果一个自然数同时是若干个自然数的约数,那么称这个自然数是这若干个自然数的公约数。

在所有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公约数,称为这若干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

自然数a1,a2,…,a n的最大公约数通常用符号(a1,a2,…,a n)表示,例如,(6,9,15)=3。

对于任一自然数N,将其分解质因数,记作N=a p·b q·…·c m(a、b、c为质数),则N 的约数个数=(p+1)(q+1)……(m+1)。

所有约数的和为a p、b q、…c m所有约数的和的积。

例如24=2×2×2×3=23×3,则24所有约数的和=(1+2+4+8)×(1+3)=60。

2.5.1.2用对称关系找约数
找某一合数的约数,常有找不全情况发生,而利用约数的对称关系去找,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方法是:
(1)若某个合数为某一个自然数的平方,则它的所有约数的“中心数”就是这个自然数;再把比“中心数”小的几个约数找出来,其他的约数也就可以成对地和一个不漏地找出来。

例如,找出36的全部约数:因为36=62,6是所有约数的“中心数”。

比中心数6小的约数很容易找到,它们是1、2、3、4四个,于是比中心数大的约数,也就可依据对应关系,成对地找出来了,它们是36(与1对应)、18(与2对应)、12(与3对应)和9(与4对应)。

如图4.7:
(2)若某个合数不是某一自然数的平方,则可先找出一个“近似中心数”。

例如,找出102的全部约数:因为102<102<112,所以可选10或11为“近似中心数”。

然后找出比这个近似中心数小的所有约数——1、2、3、6;再找出比近似中心数大的所有约数——102、51、34、17。

如下图(图4.8):
(注意:“中心数”是其中的一个约数,但“近似中心数”却不是其中的一个约数。


2.5.1.3最大公约数的性质
(1)两个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两个商是互质数。

例(45,27)=9,45÷9=5,27÷9=3,(5,3)=1,所以,所得的两个商5和3是互质数。

(2)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都是这两个数的公约数。

例(48,60)=12,12的约数有1,2,3,4,6,12。

1,2,3,4,6,12也都是48和60的公约数。

(3)两个数的公约数,都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

例(32,48)=16;32和48的公约数有1,2,4,8,16;1,2,4,8,16也都是16的约数。

(4)两个数都乘以一个自然数m ,所得的两个积的最大公约数,等于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乘以m 的积。

这就是如果(a ,b )=c (m ≠0),那么(am ,bm )=cm 。

例(24,32)=8,则(24×2,32×2)=8×2,即(48,64)=16
(5)若两个数都除以它们的一个公约数m ,则所得的两个商的最大公约数,等于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除以m 的商。

这就是如果(a ,b )=c ,且m|a ,m|b (即m 能整除a ,m 能整除b , 也就是m 是a 和b 的公约数);那么m c m b m a =),(。

例(24,32)=8,则2
8)232,224(=,即(12,16)=4。

2.5.1.4求最大公约数
(1)分解质因数法。

先把各数分解质因数,再把各数公有的一切质因数连乘起来,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求2940、756和168的最大公约数:
∵ 2940=22×3×5×72,756=22×33×7,168=23×3×7;∴(2940,756,168)=22×3×7=84。

(2)辗转相减法。

较大的两个数求最大公约数,可以用“辗转相减法”:用大数减小数,如果减得的差与较小的数不相等,便再以大减小求差,直到出现两数相等为止。

这时,相等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求792和594的最大公约数。

∵(792,594)=(792-594,594)
=(198,594)=(594-198,198)
=(198,396)=(198,396-198)
=(198,198)=198,
∴(792,594)=198。

用辗转相减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可以推广到求n 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具体做法是:可以不拘次序地挑选最方便的,从较大的数里减去较小的数。

这样逐次做下去,直到所得的差全部相等为止。

这个相等的差,就是这些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求1260、1134、882和1008的最大公约数。

∵(1260,1134,882,1008)
=(1260-1134,882,1008-882,1134-882)
=(126,126,882,252)
=(126,126,882-126×6,252-126)
=(126,126,126,126)=126,
∴(1260,1134,882,1008)=126。

(3)辗转相除法(欧几里得算法)。

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步骤如下:
光用较小数去除较大的数,得到第一个余数;
再用第一个余数去除较小的数,得到第二个余数;
又用第二个余数去除第一个余数,得到第三个余数;
这样逐次用后一个余数去除前一个余数,直到余数是0为止。

这时,余数“0”前面的那个余数,便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求两个较大的数的最大公约数,用上面的第一、二种方法计算,是相当麻烦的,而采用“辗转相除法”去求,就简便、快速得多了。

例如,求437和551的最大公约数。

具体做法是:先将437和551并排写好,再用三条竖线把它们分开。

然后依下述步骤去做:
(1)用较小数去除较大数把商数“1”写在较大数的线外, 并求得余数为114。

(2)用余数114去除437,把商数“3”写在比114大的数(437)的线外,并求得余数为95。

(3)用余数95去除114,把商数“1”写在114右边的直线外,并求得余数为19。

(4)用余数19去除95,把商数“5”写在95左边的直线外面,并求得余数为0。

(5)当余数为0时,就可断定余数0前面的那一个余数19,就是437和551的最大公约数。

又如,求67和54的最大公约数,求法可以是
由余数可知,67和54的最大公约数是1。

也就是说,67和54是互质数。

辗转相除法,虽又称作“欧几里得算法”,实际上它是我国最先创造出来的。

早在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上,就有“以少减多,更相减损”的方法求最大公约数的记载。

一般认为,“辗转相除法”即源于此。

这比西方人欧几里得等人的发现要早600年以上。

辗转相除法是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如果要求三个或三个以上数的最大公约数,可以用它先求出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再求这个最大公约数与第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这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数为止。

最后的一个最大公约数,就是这几个数所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2.5.1.5分数最大公约数求法
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定义,可以扩展到分数。

一组分数的最大公约数一定是分数,而这组分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应得整数。

求一组分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
(1)先将各个分数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再求出各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a ;
(3)然后求出各个分数分子的最大公约数b ;
(4)a 作分母,b 作分子,a
b 即为所求。

例如,求9
26852655和、
的最大公约数。

先将各分数分别化成假分数,得;和、956821635 再求出三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得72;然后求出三个分子35、21和56的最大公约数,得7;
以72为分母,以7为分子,得727,727就是9
26852655和、三个分数的最大公约数。

即72792685265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