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课时4

合集下载

2.1-1大气的受热过程-kang

2.1-1大气的受热过程-kang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有 选择性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 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为什么白天多云 气温比晴天低?
1、天空呈蓝色 2、日出前天已经亮了
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较易被散射。
大气逆辐射弱
2.解释“十雾九晴”的道理
大气逆辐射弱
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完成P32要点一
总结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削弱作用 保温效应 宇 宙 空 间
散射作用
直接
太阳辐射
热源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
直接 热源
地球固体表面平均温度约22°C
近地面大气平均温度15°C
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合作探究一:
读教材P32-33和图2-1-2分组 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当太阳辐射穿过厚 厚的大气层时,能量能 100%到达地面吗?为 什么?
2、太阳辐射通过哪些 环节被削弱了?哪些环 节的削弱作用具有选择 性?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 ——大气削弱多 --太阳辐射弱 太阳高度大 ——经过的大气路程短 ——大气削弱少 --太阳辐射强
大 气 上 界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短 波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面 吸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长 波 辐 射
大 气 吸 收

大气逆辐射 地面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大地暖大气!!

太 阳 太 辐阳 暖 射大 地 地 ② 面 大 地 辐 暖 射 大 气
A
大 气 大气上界 辐 射 大 大 气 ③气 还 逆 大 辐 地 射
为甚么青藏高原地区辐射强烈, 但气温却很低?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 保温作用弱。
世界上最贵的衣服是什么?
是模特身上性感的LV、香奈儿?
或者是总统们劲霸的男装?
臭氧吸收紫外线
云层、尘埃反射 34%
19%
水汽、二氧化碳 吸收红外线
地面吸收47%
反射作用
云层、较大尘埃 参与的大气成分:______ 可见光 削弱波段: _ _
无 特点: __选择性
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同季节晴天低? 云量大,反射作用较强
为何晴朗的天空呈蓝色, 阴天天空呈灰白色,早晚 天空呈橙红色?
. . .
A
B
C

辐射能力最强的集中在哪一段?


A
太 阳 阳 辐 暖 大 射 地 !
地 面
大气上界
辐 ② 射
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
大 气 的 垂 直 分 布
高度 (km)
高层大气
50 40 20
平流层 对流层
-50 0
0
温度 (oC) 50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离地面
越远获得地面热量越少。
“阿波罗”登月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
活动探究: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 度可达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 上的人类无法想象的。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
大气 上界
没有大气的月球情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1 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1 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

解 (B-A-A1-B1)
能力,训练学生
2.用课件展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请同学们绘图对课前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
的绘图能力。利
用问题引导,突
破难点。
通过多媒
体演示,在学生
观察、讨论和思
考的基础上展
开教学,使学生
获得感性认识。
化繁为简,加深
理解。
1 .请同学们看材料中讨论问题,结合刚才学习的热力环流内容, 分组进行讨论,并在选择相应的绘图进行解释。
入 系,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初中学习的关于气压的相关知识。
活,引出新的教
学任务,激发学
生的习热情和
强烈的探究欲
望。
1.提问气压概念。(学生回答) 2.请举例说明气压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 3.绘气压柱状图,并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等压面。
(投影显示)(在黑板上画出等压面示意图,并假定气压)
(3)高空 A1、B1 两处气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请标注。
(4)空气在水平方向上将发生怎样的运动?
A
(5)等压面的形状呢?请标注。
(受热)
(6)试比较 A、A1、B、B1 的气压值的大小(请从大到小排序)。
B1
B (冷却)
2、结合刚才学习的热力环流内容,对以下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并绘图进行解释。
析两种状态下风受力的情况: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作用(高空);C.近
地面加入摩擦力后三个力的作用。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心理品质。
【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实验分析及验证,使学生获得直接感知。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推理、归纳得出结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2.1大气的热状况银川一中潘老师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标解读:●本章标题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大气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组成的主要要素,这里所指的“大气”应把它界定为低层大气。

●明确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大气受热过程的本质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目标就是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大气运动是近地面大气不均匀受热的结果,而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性质差异引起的。

所以学生还要理解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要尽可能的利用多样的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初步认识人地关系教材与学情分析大气的热状况是第二章第一节的基础内容,学习本课时内容是为后面学习热力环流、大气环流、天气系统等内容作铺垫,教材重点借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来说明热量的传递过程,虽然中图版在第一章的第四节中对大气圈相关知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但大气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感受来认知,所以学生学习较为困难。

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给予整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把握大气受热过程这一线索,运用直观形象的示意图让学生来表述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达到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的内在关联系。

●运用大气受热的原理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大气的受热示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教材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通过解释自然现象探究大气热状况的兴趣,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理解大气对地球保温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品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1节 热力环流

2.1节 热力环流

几个常用概念
1、气压
所谓某地的气压, 就是指该地单位面 积垂直向上延伸到 大气层顶的空气柱 的总重量。 思考: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海拔
B
A
气压随着 海拔高度的 增加而降低
2、高压、低压:
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 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C
B
地 面
D
A
空气运动
高压
B
A
C
练习反馈一
1.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自主探究三、实际运用:海陆风、 山谷风、城市风
①海陆风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白天:海风
甲1
夜晚:陆风
甲2
《军港之夜》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 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
问题探究:找出歌词中欠妥的地方。
B
A
C
F
气压 低压 降低
近地面的 气压与高 空气压值 高相 反 。
(同或反)
(2)B、C地冷却,空气下沉,密度增大, 高压 形成______;F、E处空气密度减小, 低压 形成______; D E
高压 气压 低压 降低
C’
A’
B’
气压 升高 高压 冷却 受热
注意:气 压高低我 们说的是 “同一水 平面” 气压
升高 高压
低压 冷却
B
A
C
F
低压
D
高压
E
低压
C’
A’
B’
高压 冷却 受热
低压 冷却
高压

高中地理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洋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

3)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4)地面长波辐射是对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强,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

2)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补充:云层越厚,空气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二、大气热力环流1.大气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

2)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降,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3)大气热环流形成的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形式。

4)形成过程:a) A地受热,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地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b) B、F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E两地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c) 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5)大气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大气热力环流。

补充: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反映了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的日变化。

等压面:高压凸,低压凹,气压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出现差异→空气水平运动2.常见的热力环流1)城市热岛环流①形成原因分析: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送的热量多。

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交通发达,生产生活向大气释放的废热较多。

地理 2 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

地理 2 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

课堂总结: 大气的水平运 动——风 极地与赤道间 的热力环流 北半球气压带 呈块状分布 南亚 季风 东亚 季风
热力环流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受热不均
高 低 纬 度 同时考虑地球自 考虑海洋与陆地 间 受 热 不 转气流受地转偏 的热力性质差异 向力的影响 对气压带的改变 均
课外作业:
共6页
第6页
300 A
288 276
300
288 B 276
北半球某地
南半球某地 E
1028 1020 1012 1004
C
1036
D
996
北半球某地 7、请绘制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风向示 意图(即绘制图中各点的近地面风向) ,并简 短描述它们的水平气流特征。


大气环流: (第二课时) 1、 概念讲授: 大气环流是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 运动; 2、 高低纬度之间因热量 差异而形成环流, 若只 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 热不均, 则该环流就是 一个简单的热力环流! (动画演示) 3、 实际情况比较复杂, 上 述的热力环流不会那 么简单, 地转偏向力会 对高低纬度间的气流 发生影响, 闭合的热力 环流被改为三圈环流, 我们一起绘制三圈环 流的示意图: (动画演示)
1、邻近学生之 间交换答案, 检 查; 2、教师抽查个 别学生的答案;
共6页
第4页
5、季风环流: (第三课时) ①三圈环流的气压带和风 带所表现的全球大气环流 仍然与实际情况有距离, 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 异将改变气压带的分布, 在北半球几乎是面目全 非! (动画演示海陆热力差异) (看图: 月份海平面等 《7 压线分布》和《1 月份海平
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2015年中图版第2章 第1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4课时课件

高一地理2015年中图版第2章 第1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4课时课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课 时 作 业


ZT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2.锋 (1)概念: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 称为锋。 (2)类型及其天气
锋面 类型 冷锋 概念 天气 过境时 过境后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冷 气团推动 降水、 天气会变晴 可能会出现 暖 气团移 大风、雷雨等天气 朗、气温会 降低 . 动形成的锋
课 时 作 业


ZT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锋面 类型 暖锋
概念
主。”为什么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会不一样呢?天气 现象受哪些因素影响?导入新课——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ZT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教学地位分析 本课时知识是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的“几种重要的天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ZT ·地理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必修1
图 表 活 动 解 读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冷锋、暖锋在降水方面有何区别?(从雨区、 强度、持续时间等方面分析)
(3)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强度大,持续时间短 ;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强度小,持续时间长。
(4)当冷气团和暖气团势力相当时,我们称这种 锋面为准静止锋。举例说明准静止锋过境时的 天气特征。 (4) 持续性、强度不大的降水天气。如夏初,我国 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会出现持续连绵的阴雨天 气(梅雨天气),就是由准静止锋造成的。
探究点一 锋与天气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 “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其时正是仲冬 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铁甲如冰 ”;“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 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 下一天大雪”;“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 没过马膝”。 材料二 冷锋、暖锋天气示意图
锋面附近的天气怎样?为什么?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锋的类型和特点: (1)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过境前: 气温高,气压低, 天气晴朗
被迫抬升
过境时:
阴雨(雪)、大风、 降温 气温和湿度骤 降,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暖气团
过境后:
冷气团
A
A
A
(2)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气温低,气压 过境前: 高,天气晴朗
二、气旋和反气旋 1.气旋 (1)气旋是指⑮低压中 心周围形成的一个 空气漩涡。 (2)在水平方向上,北 半球气旋的气流按 ⑯逆时针方向旋转 ,南半球气旋的气 流按⑰顺时针方向 旋转。 (3)在垂直方向上,气 旋中心的空气⑱上 升,因而,气旋过 境时,⑲云量会增 多,常常出现⑳阴 雨天气。
二、气旋和反气旋 2.反气旋 (1)反气旋是指高压区 出现的空气漩涡。 (2)在水平方向上,北 半球反气旋的气流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南半球反气旋气 流按逆时针方向旋 转。 (3)在垂直方向上,反 气旋中心的气流下 沉,因而,反气旋 过境时,通常会带 来晴朗、干燥的天 气。
徐徐爬升
过境时: 连续性降水
(雾)
暖气团
冷气团
过境后: 气温升高,气压
降低,天气转晴
A
A
A
冷锋 前进方向 冷气团运动方向 被迫抬升 暖气团上升状态 降水集中在锋后 雨区范围 天 过境前 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气 过境时 阴雨(雪)、大风、降温 特 征 过境后 气温和湿度骤降, 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夏季暴雨,冬季寒潮, 天气实例 春季沙尘暴
(5) 在下面图中画出冷锋、暖锋气温、气压变化 图。
探究点二 气旋与反气旋 探究活动 读教材图2-1-19“气旋及气旋控 制下的天气示意”、图2-1-20“反气旋及反 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示意”,结合教材及所学知 识,完成下列问题。
(1) 分析南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水平方向上气 流运动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探究点一 锋与天气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 “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其时正是仲冬 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铁甲如冰 ”;“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 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 下一天大雪”;“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 没过马膝”。 材料二 冷锋、暖锋天气示意图
暖锋 暖气团运动方向 徐徐爬升 降水全在锋前 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连续性降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天气转晴 夏季雨带的北移 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
怎样判断冷锋和暖锋?
1、看冷暖气团谁主动; 2、看其标志是齿状还是半圆; 3、看冷气团移动方向是前进还是后退; 4、锋前还是锋后降雨;
思维活动
1.“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分别与哪种锋面活动有关?
一、气团和锋 2.锋 (1)图1为⑦冷锋,冷气团推动暖气团移动,过境时会形成⑧降水或多云天气;过境后, 气温会有所⑨降低。 (2)图2为⑩温会⑫升高。 (3)若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呈准静止状态,则为⑬准静止锋,常形成⑭阴雨连绵的 天气。
答案 “一场春雨一场暖”是指春季暖锋降雨后气 温逐渐回升的现象,“一场秋雨一场寒”则是指秋 季冷锋降雨后气温逐渐下降的现象。
思维活动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描述的天 气现象是由哪种天气系统引起的?
答案 准静止锋。每年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冷、暖气团势 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准静止锋云雨区较为宽广,较 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3.四图中表示北半球反气旋的是( A.① B.② C.③
4.受北半球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是( A.夏初江淮地区的梅雨 C.夏秋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
) D.④
) B.盛夏长江流域的伏旱 D.夏季华北地区的暴雨
对点训练三 锋面气旋 读下图,回答5~6题。
5.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 ) A.②④和ab B.②③和cd C.①④和ad D.①④和cd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①地气温最高 B.乙图中的城市天气晴朗 C.甲图中④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 D.乙图中的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
(3)低气压时,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行?高 气压时呢?这种运动情况对天气有何影响? (3)低气压:气流上升;高气压:气流下沉。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低气压中 心气流以上升为主,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多 阴雨天气。高气压中心气流以下沉为主,气温升 高,水汽不易凝结,常出现晴朗天气。 (4)在下面图中画出气旋、反气旋气压变化图。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4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气团、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分类和特点。
2.分析说明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 其对天气的影响。 3.能够判读简易天气图,并进行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 分析。
一、气团和锋 1.气团:气团是指 温度、湿度、气压 等物理属性比较均 匀、相似的大团空 气。根据气团的温 度特征,可分为① 冷气团和②暖气团 ,前者使到达地区 ③变冷,后者使到 达地区④增暖;根 据气团的湿度特征 ,可分为⑤海洋性 气团和⑥大陆性气 团。
综合提升 7.读“北半球某地的天气系统示意图”, 回答问题。 (1)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C为____________ 压,D为______________压。 (2)图中的天气系统:C为__________,D为 __________(填“气旋”或“反气旋”)。 (3)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C处________,D 处________。 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C处气流呈 __________时针旋转,D处气流呈__________ 时针旋转;天气:C处__________,D处 __________。 (4)图中冷锋雨区位置在(甲乙丙丁中的 )__________地,暖锋雨区位置在(甲乙丙丁 中的)__________地。
低空逆时针辐散, 高空顺时针辐合 下沉 多晴朗、干燥天气 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 冬季爆发的寒潮 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思维活动
3.“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天气现象与什么天气系统的 影响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的天气如何?这又与什么 天气系统有关?
答案 与反气旋有关。在反气旋(高压)的控制下,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水汽 不易凝结,天气晴朗。秋天我国北方被反气旋控制,呈现“秋高气爽、天高云淡” 的景象。 每年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伏旱天气。此时雨带推移到我国北方,副热带高 压控制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导致这里的天气晴朗、干燥,出现伏旱天气。
探究点二 气旋与反气旋 探究活动 读教材图2-1-19“气旋及气旋控 制下的天气示意”、图2-1-20“反气旋及反 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示意”,结合教材及所学知 识,完成下列问题。
(2) 请绘出北半球气旋、反气旋垂直及水平方向 上的气流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处于气 旋、反气旋不同方位的风向。
探究点二 气旋与反气旋 探究活动 读教材图2-1-19“气旋及气旋控 制下的天气示意”、图2-1-20“反气旋及反 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示意”,结合教材及所学知 识,完成下列问题。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一 锋面系统与天气 当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寒,凌晨北京迎来了2014年的第一场降雪。据此完 成1~2题。 1.形成北京市此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 )
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的是(
)
对点训练二 气旋系统与天气 读下面四幅“近地面气流分布图”,回答3~4题。
3、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画出实际风向(水平气流) 。 反气旋 气旋 北半球

1000.0 1002.5

1005.0 1002.5
1005.0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0.0
3、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
低 1000.0 1002.5 1005.5 高 1005.5 1002.5 1000.0
答案 (1)高 低 (2)反气旋 气旋 (3)下沉 上升 顺 逆 晴朗 阴雨 (4)甲 丁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4
反气旋
北半球
3.比较气旋与反气旋的特点
气压
气流 气旋 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反气旋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气压状况
北半球
水平气 流
低空逆时针辐合, 高空顺时针辐散
低空顺时针辐散, 高空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
垂直气流 天气状况 我国典型 的天气
低空顺时针辐合, 高空逆时针辐散 上升 多阴雨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 风
(1) 水平方向上,气旋气流从四周 流入中心。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是按逆时针方 向旋转的,而南半球气旋的气流是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反气旋恰好 与气旋相反,气流从高压中心流向 四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 球反气旋的气流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的,而南半球反气旋的气流是按逆 时针方向旋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