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解析必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合集下载

2011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汇。

第I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臵见图2。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3~5题。

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政治:3.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分项练习试题(必修2)

政治:3.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分项练习试题(必修2)

政治:3.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分项练习试题(江苏专版•必修2)一、选择题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2011年1月10日,云南民族宣传工作座谈会举行,会议强调加强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宣传,为推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我们重视民族团结事业是因为( )①民族团结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②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③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前提④坚持民族团结才能全面解决我国的宗教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②项错误,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④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2011·广州模拟)十年来,西部地区已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1.74万亿元。

民族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8.5%。

西部大开发的十年,是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

这表明西部大开发有利于( )①完善区域自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②推动经济繁荣,实现跨越发展③缩小民族差距,实现政治平等④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③解析:①错误,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完善区域自治的观点是错误的,夸大了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③错误,西部大开发有利于缩小民族差距,实现经济平等。

答案:B3.(2011·无锡模拟)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身着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代表总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人大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占代表总人数的比例,均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

这直接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全国人大代表,体现的是各民族的政治地位平等,应选A。

答案:A4.(2011·济南模拟)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③民族平等不仅是指政治地位的平等,还包括经济、文化、 社会方面的平等。
④民族平等不仅是指平等地享有权利,还包括平等地履行
义务
.
9
2、民族团结原则 地位:重要原则 (1)含义:指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 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 谁的大团结局面。 提醒:民族团结不仅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还包 括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
④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D 本题考查考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理解。经
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物质基础,①错误;民族
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④错误。②③正确表明
了民族团结的意义。
.
13
对点精练
(2011江苏卷)2010年8月,江苏举行“七彩假日 ——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 营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① 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 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 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4)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 族团结的义务。
.
22
4.我国民族关系、民族原则与民族政策的关系
(1)区别: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
族关系。
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
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①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 为B。党的领导和人大

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解析必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11年高考政治试题分类解析必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7.(2011·全国新课标)20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体会议公开举行,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团分组会议也对外开放,许多代表团还在讨论结束后留出时间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

人大会议对外开放是B①国家权力机关对人民负责的体现②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③国家自信和政治民主发展的表现④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的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通过人大会议对公众开放,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也是国家权力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的体现。

①③正确,②不符合题意,④说法本身错误。

31.(2011·北京)近年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接连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得到国内外高度赞誉,成功举办这两次盛会的重要原因是我国政治制度能够C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②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③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④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之所以能够成功举办,是因为我国的以民主集中制度为原则的政治制度能够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①④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与政治制度无关。

29.(2011·广东)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决定,将个人所得税法律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审议表决。

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C①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③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明显错误,因为这不是人大的“决定权”,故AB可排除;“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中,人大是“执行机关”与人大的性质不符,故排除D。

高考政治总复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政治总复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答案:B
二、误区警示:澄清有关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我国的宗教政策就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的宗教政策包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 务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误区(二):国家保护所有宗教活动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打击非法的宗教活动。 误区(三):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 宗教活动必须依法,不得利用宗教活动干预国家政治活动和教 育制度,但国家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制止和打击利用宗 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答案:B
考向二
我国的宗教政策
(2011 年海南卷)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2001 年成立中国伊斯兰
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正式开展“解经”工作。10 年来相继出版的 4
辑《新编卧尔兹演讲集》,从教义和教规角度对伊斯兰教经典作出了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点击考点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我国的民族政策: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 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3.我国的宗教政策
提示重点
近三年高考考频较高的知识点依 次是: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 荣的原则;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政策;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不矛盾。依法对宗教事务加强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 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仅不矛 盾,而且是一致的。
一、重点归纳:理解我国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享有民族平等权利并不意味着已实现各民族彻底平等 ①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 利。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也 就铲除了民族压迫的根源,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了平等团结互 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政治知识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政治知识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政治知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但历史遗留的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①民族平等原则:A.法律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B.民主平等的含义:指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民族团结原则:A.含义: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

B.坚持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A.含义:我国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B.原因: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④三个原则的关系:A.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D.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1、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制的法制化进程(1)1949年9月,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2011年全国高考政治试卷(大纲版)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分)去年甲利用自有资金20万元开办了一家小企业,一年后盈利2万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今年甲以6%的利率借得资金10万元扩大生产。

假设该企业今年的利润率(利润/资产)与去年持平,那么,甲今年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为()A.6% B.10% C.12% D.15%2.(3分)2000年至2010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统计数据如图:从图可以看出我国()①进出口产品结构更加优化②进出口对GDP拉动作用逐渐增强③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④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3分)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

要解决“招工难”问题,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②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厂③消除农民工流动的体制性障碍④提高对员工的技能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3分)今年上半年,我国一些地区出现蔬菜收购价格下跌、销售不畅的现象。

为减少菜农损失,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菜贱伤农”问题的是()①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②建立供求信息平台,调整蔬菜种植结构③减少蔬菜流通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④实行蔬菜价格保护,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3分)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

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8课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必修2)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8课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必修2)

原因
在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 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
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 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 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
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来自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
国家的主人
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答案 B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建立健 全了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城市义务教育免杂费政策和进 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中央奖补政策,这体现了我国积极贯彻处理 民族关系的原则,B符合题意;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本身正确但不符 合题意,排除;大力发展经济是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物质保证,D错误。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 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完成下题。 变式训练2 (2014课标Ⅰ,15,4分)2010—2012年,中央财政对8个民族省区 (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总额达26 055亿元。 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 ( ) ①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②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 ①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②我国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并
的原则
不是要阻止宗教界开展对外交往。③我国宗教界的对外交往,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部分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对他们 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进行“两个要求”“两个支持”;也不是说宗教已经不存在消极作用,而是通过对宗教进行引导,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 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 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6.(2011·安徽)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B
①是增进民主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②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表现
③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解析 B。

本题考查民族知识。

①说法错误,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这是在扶持民族地区的教育,不能成为增进民主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②说法正确,这是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

③不符合题意。

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需要国家和当地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并不是这种教育对口支援就能保障的。

④说法正确。

本题答案选B。

18.(2011·江苏) 2010年8月,江苏举行“七彩假日——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C
①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
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C。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对民族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②③正确。

①④夸大了这项活动的意义
34.(2011·重庆)2011年,中央决定大幅度减免新疆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免除新疆困难地区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资金,同时,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助新疆资金将超过100亿元。

这些举措体现了B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国家富强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④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B。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
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②③表述错误。

对口援助新疆坚持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对新疆困难地区的特殊政策体现了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①④入选。

本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直接作出选择。

12.(2011·海南)中国伊斯兰教协会2001年成立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正
式开展“解经”工作。

10年来相继出版的4辑《新编卧尔兹演讲集》,从教义和教规角度对伊斯兰教经典作出了既符合伊斯兰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解释。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进行的“解经”工作D
①保障了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权利②消除了信教群众在教义理解上的差异
③有助于丰富伊斯兰教文化内涵④有利于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8.(2011·全国旧课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异常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86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

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物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物的政治权利。

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的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12分)
解析⑴第一问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根据,虽然设问有新意,但是知识很简单,我们都知道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区分析,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发展的作用其实就是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优越性。

这个知识点高考曾经考过。

答案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