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合集下载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性能检验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性能检验要求
36
抗氯离子渗透性
≤1200C(氯盐环境≤1000C)
37
抗碱-骨料反应
合格
38
预制梁成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符合本技术条件表3要求
每件预制梁
39
预制梁产品外观、尺寸偏差及其它质量要求
符合本技术条件表3要求
每件预制梁
②使用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达6个月者。

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每100t检验一次,不足100t也需检验一次。
烧失量



含水率


需水量比



三氧化硫含量


碱含量


Cl-含量


活性指数








密度

每次进货时,检查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

下列任一情况为一批,每批检验一次:
每批不大于100m3
14
蒸养
升温速度
≤10℃/h
每30min一次
15
恒温时梁体芯部混凝土温度
≤60℃,个别不超过65℃
每30min一次
16
降温速度
≤10℃/h
每30min一次
17
撤除保温设施时
混凝土芯部与表层温差
≤15℃
每件预制梁
18
混凝土表层与环境温差
≤15℃
每件预制梁
17
撤除保温设施时
混凝土芯部与表层温差
每件预制梁1组
24
终拉/放张时随梁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
符合设计要求
每件预制梁1组

不合格品处理措施及程序

不合格品处理措施及程序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青荣城际铁路工程施工指挥部第二混凝土拌和站不合格品处理程序1、目的当混凝土拌和站出现不合格材料时,能有据可依并正确处理,从而保证混凝土质量。

2、使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混凝土拌和站从原材料进场到混凝土出厂过程中所有不合格品的管理。

3、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5)铁建设【2009】152号文4、处理程序(1)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由试验人员作出判断,需要时由技术负责人或总工协助。

当出现严重或重大不合格时,必须在当日向总工程师报告。

(2)当发现一般不合格品时,进行原因分析,组织制定纠正措施。

(3)当发现严重不合格品或重大不合格品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不合格情况进行评审。

发生重大不合格品时,应报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处理。

(4)出现严重不合格品需进行返工处理时,由总工程师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组织制定处理方案,经总工程师批准后组织实施。

(5)对严重不合格品或重大不合格品处理后应重新按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规定进行检验和试验。

(6)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和隔离:A、在试验检测中发现的不合格,在记录的同时,可在不合格品处用醒目的文字或颜色或其他适当的方法加以标识,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B、现场已经加工的构件、半成品出现不合格时,应进行隔离(可行时)并作出标识,防止误用。

C、妥善保存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建立不合格品台帐,每季度进行一次统计分析,确定采取纠正措施的需求。

5、原材料不合格时处理措施A、为减少不合格品出现的频率,砂石料进场时物资人员应联合试验人员对进场材料与合格材料进行比对,如存在较大差异直接退场;对目测对比合格的材料过磅进入待检区。

B、进场的砂石料检测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时,需根据不合格项目进行相关处理,如砂石的含泥量、泥块含量不满足要求时,需用专用清洗工具进行冲洗,冲洗完毕后砂需进行含泥量、泥块含量和颗粒级配的试验检测,碎石需做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的检测,驻站监理需见证清洗过程和试验检测过程,试验检测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如处理过后检测仍不合格必须对其进行清退。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

56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 N2008N O .03SC I ENC E &TEC HN OLO GY I NFO RM ATI O N工程技术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李尚安(内蒙古沁原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010050)摘要:在客运专线建设中,结构物全部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施工。

本文作者通过在郑西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控制,简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08)01(c)-0056-021工程概况郑西客运专线索河特大桥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境内,为东南至西北走向,沿线穿过高砦村、东郭村及陈砦村。

桥址跨越索河楚楼水库和三条主要道路。

桥中心里程DK27+388.51,总计140跨,全长4537.17m 。

本桥除跨索河73#~76#墩采用圆端型混凝土空心墩外,其余墩均采用双柱实体墩,圆端型混凝土空心墩最低高度19.5m ,最高高度22m ,双柱实体墩最低高度2m ,最高高度10m 。

采用桩基基础,除73#~76#墩桩基采用φ1.25m 外,其余采用φ1.00m 钻孔桩基础。

钻孔桩最短长度45m ,最长68m ,平均长度55m 。

基础及墩台身设计为C30高性能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具有高耐久性、高体积稳定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及低水泥用量、低水胶比的特性。

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在配制上的特点是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除水泥、水、集料等质量要求较之普通混凝土有所提高外,还必须掺用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而要达到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指标要求,在施工中就必须高度重视过程控制,主要包括:使用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拌合物制备和整个浇筑过程控制、结构物成型及养护等施工过程控制。

最新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技术条件81905

最新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技术条件81905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技术条件81905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二00五年五月铁道部文件铁科技[2004]120号关于发布《350km/h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等4个350km/h客运专线暂行技术条件的通知现发布《350km/h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350km/h客运专线有碴轨道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350km/h客运专线特级碎石道碴暂行技术条件》和《350km/h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请将执行情况和问题及时反馈到部科技司和高速办。

本技术条件由部科技司负责解释,由主编单位另行印发单行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二OO四年十一月十日前言本标准是为了满足新建铁路客运专线单线、双线及多线道碴桥面、无碴桥面、先张法、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简支梁及先简支后连续的预制简支结构的制造、验收及质量检验的需要而编制。

鉴于无碴轨道预制梁的结构形式、技术要求等目前尚未完全确定,因此有关无碴桥面预制梁的相关技术要求尚待补充及完善。

根据新建客运专线常用跨度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的特点,在本技术条件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各种规范与标准及高性能耐久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最新科研成果;采纳了即将颁布的《铁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暂行验收标准》和新近颁布的《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并借鉴了《秦沈客运专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技术条件》、《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技术条件和检验方法》、后张梁通用标准TB/T3043-2002《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先张梁通用标准TB2484-9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中的部分内容。

与《秦沈客运专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技术条件》比较,本技术条件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修改和补充:●预制梁采用满足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耐久性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加强对原材料、混凝土拌和物等的检验,明确了检验的项目与频次;●增加了灌筑时对混凝土入模温度、模板温度的限值;●明确了养护、拆模等阶段混凝土最高温度为芯部温度;●后张法预应力梁采用三次张拉工艺;●增加了预应力瞬时损失测试的频次;●增加了终张拉后30d梁体上拱度的限值;●后张法预应力梁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增加了对预制成品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修改了预制成品梁静载检验的抽样方法;●对预制梁的保修期作出了明确规定。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培训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培训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培训教材第一部分技术要点一.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一般规定1.混凝土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结构特点、环境条件等,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2.水泥到场后不得露天堆放,不同种类的水泥应存贮于不同库房。

水泥由于受潮或其他原因而变质时,应及时运出场外。

3.矿物掺和料在运输和存贮过程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

4.混凝土应采用二级或三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5.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设计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可能的环境条件变化等进行多组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选定试验应提前进行,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配合比调整。

当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施工工艺及环境条件等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选定配合比。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提出施工配合比。

对首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水胶比和拌和物温度等应进行测试鉴定。

6.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计量系统应定期检定。

搅拌机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应对计量器具重新进行检定.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

7.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

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

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浇筑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

8.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9.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不得随意留施工缝.10.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保证使其均匀密实.11.对于混凝土浇筑时的模板温度、拌和物的入模温度、拆模时的温度及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应制定明确的控制方案,并有效实施.12.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

号文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技术条件 ()

号文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技术条件 ()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二00五年五月铁道部文件铁科技[2004]120号关于发布《350km/h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等4个350km/h客运专线暂行技术条件的通知现发布《350km/h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350km/h客运专线有碴轨道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350km/h客运专线特级碎石道碴暂行技术条件》和《350km/h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请将执行情况和问题及时反馈到部科技司和高速办。

本技术条件由部科技司负责解释,由主编单位另行印发单行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二OO四年十一月十日前言本标准是为了满足新建铁路客运专线单线、双线及多线道碴桥面、无碴桥面、先张法、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简支梁及先简支后连续的预制简支结构的制造、验收及质量检验的需要而编制。

鉴于无碴轨道预制梁的结构形式、技术要求等目前尚未完全确定,因此有关无碴桥面预制梁的相关技术要求尚待补充及完善。

根据新建客运专线常用跨度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的特点,在本技术条件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各种规范与标准及高性能耐久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最新科研成果;采纳了即将颁布的《铁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暂行验收标准》和新近颁布的《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并借鉴了《秦沈客运专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技术条件》、《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技术条件和检验方法》、后张梁通用标准TB/T3043-2002《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先张梁通用标准TB2484-9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中的部分内容。

与《秦沈客运专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技术条件》比较,本技术条件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修改和补充:●预制梁采用满足铁路客运专线工程耐久性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加强对原材料、混凝土拌和物等的检验,明确了检验的工程与频次;●增加了灌筑时对混凝土入模温度、模板温度的限值;●明确了养护、拆模等阶段混凝土最高温度为芯部温度;●后张法预应力梁采用三次张拉工艺;●增加了预应力瞬时损失测试的频次;●增加了终张拉后30d梁体上拱度的限值;●后张法预应力梁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增加了对预制成品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修改了预制成品梁静载检验的抽样方法;●对预制梁的保修期作出了明确规定。

暂行技术条件173号文件

暂行技术条件173号文件

目录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技术要求 (2)4 试验方法 (13)5 检验规则 (14)6 标识和制造技术证明书 (17)7 成品板存放 (17)8 运输和装卸 (18)9 质保期 (18)附录A(规范性附录)轨道板制造技术证明书示例 (19)附录B(规范性附录)轨道板钢筋间的绝缘性能检测方法 (23)附录C(规范性附录)轨道板绝缘性能检测方法 (24)附录D(规范性附录)轨道板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5)《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有挡肩)暂行技术条件》条文说明 (31)1 适用范围本暂行技术条件适用于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用有挡肩混凝土轨道板(以下简称轨道板)。

本暂行技术条件规定了轨道板用原材料及成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存放、运输、装卸和质保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暂行技术条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暂行技术条件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暂行技术条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暂行技术条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暂行本技术条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96 普通螺纹基本尺寸GB 197 普通螺纹公差及配合GB 700 碳素结构钢GB 149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522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GB/T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8077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1437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736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J 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TB 10425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T 2922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JC/T 420 水泥原料中氯的化学分析方法JG 3042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科技基【2005】101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科技函【2006】248号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3 技术要求3.1 一般要求3.1.1轨道板应按正式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条件制造。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一、原材料要求:1、原材料应有供应商提供的出厂检验合格证书,并应按有关检验项目、批次规定,严格实施进场检验。

2、水泥应采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低碱硅酸盐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中C3A含量不应大于8%,在强腐蚀环境下不应大于5%;矿粉掺合料仅限于磨细矿渣粉或粉煤灰。

3、细骨料应采用硬质洁净的天然河砂,细度模数为 2.6----3.0,含泥量不应大于2.0%.4、粗骨料应为坚硬耐久的碎石,压碎指标不应大于10%,母岩抗压强度与梁体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应大于2,含泥量不应大于0.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5、不得采用具有碱—碳酸盐反应的骨料,并应优先采用非活性骨料,选用的骨料在试生产前应进行碱活性试验;当所采用骨料的碱---硅酸反应膨胀率在0.10---0.20%时,混凝土中的总碱含量不应超过 3.0Kg⁄m3,且应按<<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进行掺合料和复合外加剂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有效性评价.6、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采用粉煤灰或磨细矿碴粉,粉煤灰的需水量比不应大于100%,磨细矿碴粉的比表面积为350---500m2⁄Kg.7、混凝土拌合物中各种原材料引入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8、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不应超过500Kg⁄m3,水胶比不应大于0.359、在配制混凝土拌合物时,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的称量应准确到±1%,粗细骨料的称量应准确到±2%10、混凝土拌合物配料应采用自动计量装置,粗、细骨料中的含水量应及时测定,并按实际测定值调整用水量、粗、细骨料用量;禁止拌合物出机后加水11、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

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不得使用砂浆垫块,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时,其抗腐蚀能力和抗压强度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二○○五年六月前言为统一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标准,明确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控制技术要点,确保混凝土结构的长期耐久性能,制订本技术条件。

本技术条件主要依据京沪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以及国内外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编制。

本技术条件的附录A~附录H是技术条件的附录。

本技术条件负责起草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技术条件主要起草人:谢永江仲新华张勇杨富民朱长华李启棣汪加蔚贾耀东黄直久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负责解释。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 (2)4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基本规定 (3)4.1 设计使用年限 (3)4.2 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 (3)4.3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强度 (5)4.4 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6)5 混凝土原材料 (6)5.1 水泥 (6)5.2 矿物掺和料 (7)5.3 细骨料 (8)5.4 粗骨料 (9)5.5 外加剂 (10)5.6 水 (11)6 试验方法 (12)7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 (13)7.1 施工前准备 (13)7.2 原材料储存与管理 (14)7.3 配合比的选定 (14)7.4 搅拌 (21)7.5 运输 (21)7.6 浇筑 (22)7.7 振捣 (23)7.8 养护 (24)7.9 拆模 (25)8 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检验 (26)8.1 一般规定 (26)8.2 施工前检验 (26)8.3 施工过程检验 (27)8.4 施工后检验 (27)I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附录A 混凝土电通量快速测定方法 (28)附录B 矿物掺合料及复合外加剂抑制碱—骨料反应有效性试验方法 (30)附录C 混凝土抗裂性试验方法 (32)附录D 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检验要求 (33)附录E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抽检要求 (35)附录F 混凝土力学性能抽检要求 (36)附录G 混凝土耐久性能抽检要求 (37)附录H 实体混凝土质量抽检要求 (38)编制说明 (39)II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1范围1.0.1本技术条件规定了满足铁路客运专线工程结构耐久性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施工控制要点和质量检验方法等。

1.0.2本技术条件适用于客运专线新建桥梁、隧道、涵洞、轨道、路基支挡等结构用混凝土。

1.0.3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除应满足本技术条件规定的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的其它有关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条件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文。

本技术条件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条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748—1996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T176—19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JC/T420—1991 水泥原料中氯的化学分析方法GB1596—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8046—2000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736—200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JGJ52—9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B/T14684—2001 建筑用砂TB/T2922.1—1998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岩相法TB/T2922.4—1998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岩石柱法TB/T2922.5—2002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TB/T3054—2002 铁路混凝土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GB/T8077—2000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JC473—2001 混凝土泵送剂JGJ63—89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J82—85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1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GB2420—81 水泥抗硫酸盐侵蚀快速试验方法JC/T421-91 水泥胶砂耐磨性试验方法JGJ/T10—95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TB10426—2004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DL/T5150-2001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3术语3.0.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Dur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在预定作用和预期的维护与使用条件下,结构及其部件能在预定的期限内维持其所需的最低性能要求的能力。

3.0.2设计使用年限(Designed service life)设计人员用以作为结构耐久性设计依据并具有足够安全度或保证率的目标使用年限。

设计使用年限应由业主或用户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并满足有关法规的要求。

3.0.3结构使用年限(Service life of structure)结构建造完成后,在预定的使用与维护条件下,结构所有性能(如安全性、适用性)均能满足原定要求的实际使用年限。

3.0.4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强度(Designed strength for durability of concrete)满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的最低强度。

3.0.5胶凝材料(Cementitious material,or binder)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水泥与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和硅灰等活性矿物掺和料的总称。

矿物掺和料掺量以其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计。

3.0.6水胶比(Water to binder ratio)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之比。

3.0.7混凝土中氯离子迁移的电通量(chloride diffusion charge of concrete)按照ASTM C 1202检测时氯离子在60V直流电压作用下6h内迁移通过混凝土的电量,可作为快速评价混凝土密实性的一个参数。

3.0.8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inimum concrete cover to reinforcement)为防止钢筋锈蚀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最外缘所必需的混凝土最小厚度。

3.0.9腐蚀(Deterioration)材料与周围的环境因素发生物理、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受到的渐进性损伤与破坏。

对钢材则称为锈蚀(Corrosion)。

3.0.10附加防腐蚀措施(Additional protective measures)在采取改善混凝土密实性和增加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常规措施仍不足以保证结构的耐久性时所需要进一步采取的其他措施。

2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3.0.11养护(Maintenance)为维持结构或其构件在使用年限内所需功能而采取的各种经常性和周期性技术和管理活动。

3.0.12维修(Repair, or restore)通过修补、更换或加固,使损伤的结构或其构件恢复到可接受的状态。

按维修的规模、费用及其对结构正常使用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大修、中修和小修。

大修时,修复活动需在一定期限内停止结构的正常使用,或需大面积置换结构构件中的受损混凝土,或需更换结构的主要构件。

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基本规定4.1设计使用年限4.1.1铁路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可按表4.1.1进行分级。

表4.1.1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4.2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4.2.1铁路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类别分为碳化环境、氯盐环境、化学侵蚀环境、冻融破坏环境和磨蚀环境。

不同类别环境的条件特征及作用等级列于表4.2.1-1、4.2.1-2、4.2.1-3、4.2.1-4、4.2.1-5。

注:当钢筋混凝土薄型结构的一侧干燥而另一侧湿润或饱水时,其干燥一侧混凝土的碳化锈蚀作用等级应按T3级考虑。

3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注:1 对于盐渍土地区的混凝土,埋入土中的混凝土遭受化学侵蚀;当环境多风干燥时,露出地表的毛细吸附区内的混凝土遭受盐类结晶型侵蚀。

2 对于一面接触含盐环境水(或土)而另一面临空且处于干燥或多风环境中的薄壁混凝土,接触含盐环境水(或土)的混凝土遭受化学侵蚀,临空面的混凝土遭受盐类结晶侵蚀。

3 当环境中存在酸雨时,按酸性环境考虑,但相应作用等级可降一级。

注: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微冻地区是根据其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划分的。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微冻地区最冷月的平均气温t分别为:t ≤-8o C, -8 o C<t<-3 o C和 -3 o C≤t≤2.5 o C。

4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4.2.2环境作用等级为L3、H3、H4、D3、D4、M3级的环境为严重腐蚀环境。

4.3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强度4.3.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强度应不低于表4.3.1的规定。

表4.3.1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强度(一)4.3.2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强度应不低于表4.3.2的规定。

表4.3.2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强度(二)5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注:*号表示在相应环境条件下不宜采用素混凝土结构。

4.4混凝土耐久性指标4.4.1碳化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电通量应满足表4.4.1的要求。

表4.4.1碳化环境下混凝土的电通量4.4.2氯盐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电通量应满足表4.4.2的要求。

表4.4.2 氯盐环境下混凝土的电通量4.4.3化学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胶凝材料的耐蚀系数按GB2420检验应不小于0.8(同流动度砂浆试件浸泡龄期为90d)。

4.4.4冻融破坏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抗冻性应满足表4.4.4的要求。

表4.4.4 冻融破坏环境下混凝土的抗冻性4.4.5磨蚀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的耐磨性应满足表4.4.5的要求。

5混凝土原材料5.1水泥5.1.1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

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的混凝土也可选用中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5.1.2水泥的技术要求除应满足国家标准GB175的规定外,还应满足表5.1.2的规定。

6注:1、当骨料具有碱—硅酸反应活性时,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2、C40及以上混凝土用水泥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5.2矿物掺和料5.2.1矿物掺和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

矿物掺和料的品种宜为粉煤灰、磨细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硅灰。

5.2.2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5.2.2的规定。

5.2.3磨细矿渣粉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5.2.3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