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固体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8.《认识固体》第1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8.《认识固体》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8.《认识固体》第1课时》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固体的定义、特性以及常见固体的分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固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他们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固体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固体的定义,知道固体的基本特性,能够对常见固体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养成积极探索科学奥秘的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固体的定义、特性和常见固体的分类。
2.教学难点:固体特性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常见固体分类的判断。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固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固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固体的定义和基本特性,让学生初步认识固体。
3.观察与操作:学生分组观察常见固体,如木块、铁块、橡皮等,通过操作,感受固体的特性。
4.思考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固体的特性,尝试对常见固体进行分类。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固体的定义、特性和分类。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定义: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特性:不易变形、保持形状和体积稳定•分类:木块、铁块、橡皮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小学科学31《认识固体》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31《认识固体》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三册第31课《认识固体》。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固体概念的认识,固体的基本特征,以及固体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具体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状态”,围绕固体这一物态展开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固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固体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固体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固体物质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固体概念的认识,固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固体特征的应用,解释生活中的固体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固体样品(如木头、石头、糖块等),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天平、量筒等)。
2. 学具:固体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物品,引发学生对固体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题。
教学细节:教师展示木头、石头、糖块等固体样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学习:讲解固体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固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细节: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固体是一种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固体实验,观察固体特征,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细节:学生分组进行显微镜观察、天平称量、量筒测量等实验,观察固体的形状、颜色、硬度等特征。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固体现象,解释固体特征的应用。
教学细节:教师举例讲解,如为什么固体的桥墩能支撑起整个桥梁等。
5.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固体知识的掌握。
教学细节: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固体2. 内容:(1)固体的概念(2)固体的基本特征(3)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答案:学生需观察生活中的固体,如家具、建筑物等,记录其形状、颜色、硬度等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应用。
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描述准确,报告内容完整。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固体》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下《认识固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固体》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触摸等方法,认识常见的固体材料,了解固体的特征。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固体的特性和不同的固体材料。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对一些固体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塑料、纸张、金属等。
但是,他们可能对这些材料的特性理解不够深入,对一些不常见的固体材料了解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深入地理解固体的特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材料,了解固体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触摸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材料,了解固体的特性。
2.教学难点:对固体特性的深入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比较、分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入理解固体的特性。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固体材料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识这些材料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观察、比较、触摸不同固体材料的特性,引导学生发现固体的特性。
3.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讨论不同固体材料的特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固体的特性,并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点评。
5.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其他的固体材料,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形状固定2.有一定的体积3.硬度不同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
认识固体

(4)教师出示牙膏。提问:牙膏是固体吗?
(5)学生讨论,产生疑问。
(6)出示面粉和水,“和面”活动。提问:和出的面糊是固体吗?
(7)学生争论,教师讲解中间物质。牙膏和面糊都是混合体,称为“流体”。
2.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认识固体的性质。
(1)提问:你们都带来了哪些固体。
第二课时
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物体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看看书上30页下图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让学生认识到因为不同的需要要把不同物体混合或分离。
(2)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要把固体混合或者分离的例子吗?学生说不出时,教师可引导或补充。(炒菜时把不同的菜和作料混合起来,把糖放进水里,把沙子从米里捡出来等)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固体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固体;什么样的物体是液体。
●知道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
●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后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课前分析及准备
教师准备:几种固体、几种液体;天平、小量杯、量筒、筛子、面粉、杯子、放大镜、锤子、擀面杖、记录表格、黄豆、玉米粉、绿豆、筛子。
(2)小组确定研究哪几种固体。
(3)小组讨论选用那种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4)教师提示学生要用各种方法观察(用眼看、用手摸、用工具研究),提示学生从各方面观察(如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5)分组实验,记录,师巡视。
(6)汇报研究结果,描述固体的性质。
(7)小结: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
学生准备:几种固体。
教学预设
教学生成
小学科学31《认识固体》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31《认识固体》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三册第31课《认识固体》。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概念的理解,固体特征的认识,固体分类及日常生活中的固体现象。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章第四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固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3. 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固体特征的掌握,固体分类的理解。
教学重点:固体概念的理解,固体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固体样品(如木头、石头、金属等),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天平等)。
学具:固体观察记录表,固体分类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固体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什么状态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讲解固体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是一种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状态。
(2)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固体的特征,如不易压缩、有固定的熔点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固体分类,如晶体和非晶体,以及一些特殊固体(如液晶、磁性固体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固体观察记录表,观察和分析教室内的固体物品,进行分类。
5. 小结与巩固(5分钟)6. 课堂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固体的趣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为什么冰是固体,水是液体?”七、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固体》2. 主要内容:固体概念固体特征固体分类生活中的固体现象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你生活中见过的固体,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特征。
(2)简述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 答案:(1)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有:木头、石头、金属、塑料等。
它们的特征有:不易压缩、有固定的熔点、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等。
(2)晶体:具有有序的排列结构,有固定的熔点,如食盐、糖等。
非晶体:没有有序的排列结构,没有固定的熔点,如玻璃、塑料等。
小学科学31《认识固体》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31《认识固体》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1课《认识固体》。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物质的基本概念、固体的基本特征、常见固体的识别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固体物质的基本概念,知道固体的基本特征。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固体,能识别和分类常见固体。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固体物质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固体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常见固体的识别和分类。
难点:理解固体分子间的紧密排列和固定形状,以及固体与液体、气体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固体样品(如石头、木头、糖果等),教学PPT,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记录本,铅笔,固体样品(如橡皮、铅笔、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固体物质,讨论固体的特征。
2. 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固体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讲解固体分子间的紧密排列和固定形状,引导学生区分固体与液体、气体。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固体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讲解如何识别和分类常见固体。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各自带来的固体样品,进行分类。
5. 实验探究(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固体2. 主要内容:固体物质的基本概念固体的基本特征常见固体的识别和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固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2)固体与液体、气体有什么区别?请用简短的文字描述。
2. 答案:(1)例:石头用于建筑,木头用于制作家具等。
(2)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排列紧密;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分子间排列较紧密;气体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分子间排列较稀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固体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能识别和分类常见固体。
3、1认识固体

固体都是硬的吗?
答:不是,海绵和棉花等都很软。
混合后的体积变化}Fra bibliotek做个小实验:取等体积 黄豆绿豆混合,观察混 合前后的体积变化
混合前后固体体积改变
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变化
}
做个小实验:取等质量 的黄豆绿豆混合,测量 混合前后的质量变化
混合前后固体质量不改变
固体和液体的区分
1.固体形状是固定不变的,液体形 状有容器决定!
从颜色、坚硬程度、形状来描述生活中的 物体固体
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说说理由
答:都不是,应是液体和固体的混 合物。
固体的共同性质是什么?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果外力 不大,其体积和形状不会改变。
液体能流动,沙漏里沙也会 流动,难道它也是液体?
答:不是,沙子流动是相 对的,但就一粒沙子而言 它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液体具有流动性,固体没有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认识固体_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认识固体_苏教版
用什么方法来认识这些固
体呢?
S1 舟
实验要求
1、从桌子上的回体中,任选四种进行观察硏究。
2、活动时小组长做好人员分工,选出记录员,填好实验记录单。
3、小组成员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观察完一样, 再观察另—样。
4、活动时要有秩序,注意活动安全。
(所有物品都要轻拿轻放)
5、实验完成后,注意整理好实验器材。
6、要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汇报。
石块灰色不规则
硬不透明
大
总结发现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如
果受到的外力不大, 其■1=
It
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很小
«T»)
A t
s
体还是液体
呢?
收割机中的麦子像瀑
希一样流了下来.麦粒也会流动■那它是
面粉是由小麦打碎加工而成,那么, 面粉它又是固体还是液体呢?
探究:和好的面团呢?
体液体和好的面戛水C液体丿和面粉f固体丿的混合。
牙膏基由粉状固体摩擦剂J水还肴
并它特殊萌旎分做成萌,所疾它真
画枠和液淬混合h
如魂合嗨h7
般删Ud絢・胎前朋UM 躺期删O辭脱删删紬SB* 鮒綁毗I加
O O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用今天 学过的知识去认识他们
3.说说其他的区别
牙膏是固体还是液体,说说理由
牙膏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既是液体 又是固体。 物质有三态:液体、固体和气体。其实除了 固体、液体之外,还有一种物质,它介于固体和 液体之间,叫中间态物质,像橡皮泥、鸡蛋黄。 牙膏就是一种中间态物质。 就像前面的和面一样。
课后小作业
1.把今天讲过的实验回家做一遍,亲自体验固体 和液体的区别
}
做个小实验:取等质 量的黄豆绿豆混合, 测量混合前后的质量 变化
混合前后固体体积改变
我们来和面
观察液体固体的变化
}
用面粉、鸡蛋、水 做个和面实验,观 察固体和液体的溶 合,观察这一过程 中固体液体形态的 转化
固体和液体的区分
1.固体形状是固定不变的,液体形状有容器决定!
2.液体具有流动具形状:扁的、长方形的、圆的、不规则的……
2.坚硬程度:有的软、有的硬、有的很硬……
3.颜色:白的、蓝的、红的、什么颜色都有
4.其他方面:重量、透明度……
混合后的体积变化
}
做个小实验:取等体 积黄豆绿豆混合,观 察混合前后的体积变 化
混合前后固体体积改变
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变化